甘肃地下水贮存状况及环境问题现状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水资源现状及对策一、甘肃地理概况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中腹地带,位于32°31′~42°57′N、92°13′~108°46′E之间,平面形态总体为“哑铃”形,呈北西—南东走向分布,从文县甘川边界到安西县甘新边界长1655km,最窄处在张掖地区山丹县,南北宽仅24km。
西南面与四川、青海接壤;西北部与新疆毗连;北部马鬃山区有一小段与外蒙古接壤;东北面大部分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小部分与宁夏自治区相接;东面与陕西省相连。
国土总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山地和高原约占60%,川区和沙漠平原区约占40%。
人口密度56.0人/平方公里(1999年)。
二、甘肃水资源总体概况甘肃省河流年径流量约600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个水系。
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603亿立方米。
1.地表水资源甘肃境内自产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99亿立方米,其中,黄河135亿立方米,长江106亿立方米,内陆河57.9亿立方米,人均自产水量1500立方米,居全国22位。
人境河川径流量304亿立方米,自产加入境的总水量为603亿立方米。
总的来看,全省地表水资源较少,分布也不平衡。
长江流域为丰水区;黄河流域为缺水区;黄土高原北部既缺地表水,又缺地下水,人畜饮水困难,是严重缺水区。
2.地下水资源:全省地下水资源149.8亿立方米/年。
在地下水资源中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资源量有10.5亿立方米/年,其中北山及走廊山脉2.06亿立方米/年,走廊平原4.94亿立方米/年,黄土高原3.51亿立方米/年。
地下水天然补给量系包括河流、渠系、田间灌溉、大气降水入渗及凝结水,全省总量为149.2亿立方米/年,其中走廊平原地下水站给量44.17亿立方米/年,黄河、长江流域山间盆地和河谷潜水17.24亿立方米/年。
甘肃省黄河流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甘肃省黄河流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朱文忠;王和平
【期刊名称】《人民黄河》
【年(卷),期】2006(028)008
【摘要】依据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利用相关资料,在甘肃省黄河流域不同水化学带选择代表性的水化学分析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对不同区域的地方病及地下水污染源进行分析.结论认为,甘南高原及六盘山区地下水质量较好;中部干旱区地下水矿化度、硬度高,水化学类型变化复杂,水质较差.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朱文忠;王和平
【作者单位】甘肃地质工程总公司,甘肃,兰州,730000;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12;X131.2
【相关文献】
1.甘肃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状况及对策研究 [J], 姜光辉
2.黄河流域省界水环境质量状况及水污染特点 [J], 王丽伟
3.甘肃省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分析 [J], 曹伯万
4.甘肃省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的探讨 [J], 张家骥
5.甘肃省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 [J], 周重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公
民
园
地
甘肃的环境问题
D
及其对策
E
V
邓志涛 刘占忠
E
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环境条件的优越程 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87% , 其中黄河流域占全省水地流失面积的
度。甘肃作为地处中国西北部的内陆省份, 其经济发展状况与 65. 4% , 长江流域占 13. 7% , 内陆河流域占 21% 。全省每年因水 L
污染城市地处黄河流域的峡谷地带, 四面环山, 空气流通性差,
3. 资源枯竭已显端倪。甘肃地质构造复杂, 地形、气候多 悬浮物飘浮时间长, 加上干旱少雨, 特殊的地理条件加重了城
初 的 5. 2 亩下降 到目 前的 2. 12 亩。 山旱 地面 积约 占 耕地 的 76. 2% , 其中约有 80% 的耕地是低产田。二是水土流失严重, 为 西部 7 省( 区) 之最。甘肃省水土流失面积共 39. 61 万平方公里,
经过 40 多年的开发利用, 可采森林资源已基本采完, 后续森林 资源又接替不上, 资源面临枯竭, 木材产量逐年减少, 导致林区 经济形成严重恶性循环。被誉为河西地区水资源/ 绿色水库0 的
E
标, 其中金昌超标 3. 28 倍, 白银超标 2. 52 倍, 两城市二氧化硫 万亩, 进入 80 年代以后, 耕地减少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1980 年
排 放量占全省总量 的近 50% ; 氮氧化 物年日均值 浓度范围 在 至 1987 年的七年中, 共净减少耕地 262 万亩, 每年以平均 37. 5
P
排放量为 6. 4 吨, 重金属排放量为 143. 9 吨, 砷排放量为 87 吨, 危害, 无论从现在看还是从长远看, 都将成为制约甘肃经济发 挥发酚排放量为 66 吨, 氰化物排放量为 13 吨, 石油类排放量为 展的重要因素。
张掖市甘州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现状及措施

张掖市甘州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现状及措施【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张掖市甘州区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现状及措施。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对张掖市甘州区的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管理现状和水资源保护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
还就如何改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出了相关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查、推行节水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等。
在结论部分总结分析了文章内容,并展望了未来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方面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张掖市甘州区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张掖市甘州区、现状分析、措施、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一个地处荒漠的城市,水资源紧缺是该地区的一大难题。
甘州区作为张掖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使用与管理已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而水资源保护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本文旨在对张掖市甘州区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为该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张掖市甘州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面临的挑战,为未来制定更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张掖市甘州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通过研究,可以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探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措施,可以引导公众增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推动全社会参与到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中来,共同维护好当地的水资源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张掖市甘州区水资源现状分析张掖市甘州区位于河西走廊地区,是河西走廊上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该区域地处河西走廊的中部,地势起伏较大,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地形特点明显,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水资源。
酒泉市肃州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及对策

3.1 进一步提高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按照“节水优
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水生态文 明建设及环境保护等新内容,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时
2019年第6期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49·
统筹城乡供水 提高供水质量
———灌南县农村水厂整合重组工作纪实 吕洋成1,李 楠2,孟晓亮1
随着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需求日益增长,而水资源 供有量却日益下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开源与节流并 行的方针就是为解决水危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而制 定 的,但 在 执 行 过 程 中 忽 略 了 节 水,造 成 水 资 源 过 度 浪 费。此外,群众 节 水 意 识 普 遍 不 高,尤 其 是 在 节 水 宣 传 教育力度不够的地方,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
根据酒 泉 市 政 府 下 达 的 水 资 源 管 控 指 标,肃 州 区 2015年、2020年、2030年地下水用水量均为2.11亿 m3。 2018年底,全区共有机井2931眼,其中农业灌溉井2432 眼,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井393眼,工业生产用水井49眼, 其他用水井57眼;地下水用水总量1.984亿 m3。其中:
关键词:地下水开发利用;地下水超采区;对策;建议
肃州区是酒泉市管辖的一个县级区,地处甘肃省西 部、河 西 走 廊 中 段,自 古 以 来 就 是 我 国 丝 绸 之 路 的 通 衢 重 镇,周 边 与 世 界 闻 名 的 敦 煌 莫 高 窟、驰 名 中 外 的 酒 泉 卫 星 发 射 中 心、天 下 第 一 雄 关 嘉 峪 关、中 国 最 早 的 石 油 基地玉门油田、西北最大的钢铁基地酒泉钢铁集团公司 鼎足相邻。位 于 东 经 98°12′-99°18′,北 纬 39°10′-39° 59′。全 境 东 西 长 104km,南 北 宽 84km,总 面 积 3386km2,辖15个乡镇122个行政村、21个城市社区,常 住人口44.11万人。农业灌溉面积117.28万亩,设有1 个大型灌区、5个中型灌区、2个小型灌区。肃州区是酒 泉市人民政 府 的 所 在 地,也 是 全 市 政 治、经 济、文 化、科 技教育、金融中心。
甘肃合水县水资源保护工作分析

甘肃合水县水资源保护工作分析调查研究甘肃合水县水资源保护工作分析唐小丽(甘肃省合水县水务局,合水745400) 摘要:甘肃合水县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缺水范围不断扩大,缺水程度也日趋严重;针对水价不合理,水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改进城市供水,节水设施和加强水污染防治的保护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城市缺水;节水;合水县1水资源概况2存在的问题合水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东南部,东部与陕西省富县接壤,西连庆域县,南邻宁县,北靠华池县.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有子午岭横穿于东北部,将全县切割成两大部分,整个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子午岭又高出东北部,海拔979,1682m.全县地形地貌主要分山地,丘陵,高原沟壑,河谷川台4种类型,合水县年降雨稀少,水资源相对匮乏.1.1地表水状况合水县境内河流以子午岭为界分为两大水系,即子午岭以西属泾河水系,以东属洛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马连河,县川河,固城河,葫芦河,均属于黄河流域.马连河,葫芦河属过境河.县内各河流的多年平均自产水加过境天然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9731万m,其中自产水6800万m,占17.12%,入境水32931万m.,占 82.88%,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4.2mm.各河流的共同特点是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空间分布不均.易出现春旱和伏旱,进入枯水期,用水调度困难;每年7,9月水量占全年来水量的46.3%,进入丰水期,易发生洪涝灾害,但因汛期河水暴涨暴落,泥沙大,洪水利用率低.1.2地下水状况合水县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松散层潜水,下白垩碎屑岩风化带潜水及承压水.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总量 14636万n2,其中,葫芦河总量3406万m,县川河,固城河,马连河总量11198.4万m.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为 9400万m.合水县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使农业生产一直受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的严重制约.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水资源良性平衡,是摆在当前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收稿日期:2010—09—06作者简介:唐小丽(1975一),女.助理工程师. 76中国防汛抗旱第21卷第4期2011年8月 (1)水资源短缺.合水县属于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三大问题并存.全县水资源人均占有量 360123.,是甘肃省人均占有量1300iffl的25.7%,是全国人均水量2400m的l3%.工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口增加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日趋增长的需求愈来愈突出.(2)水资源污染严重.长期以来,在粗放型模式的操作下,合水县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再生,缺乏对污水处理和排放的有效控制,致使水资源消耗和污染加剧.境内的马连河,县川河,固城河,葫芦河的一些河段严重污染,难以利用,造成水资源极大浪费,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危机不但严重困扰着国计民生,而且已经成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水资源管理不到位.合水县水资源管理存在"六重六轻"现象,即:重开发,轻管理;重收费,轻维护;重事后处理,轻事前监督;重地下水开采,轻地表水蓄存; 重眼前利益,轻污水处理;重经济发展,轻长远规划. 3加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及对策3-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用水效率.这既是合水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关系现代化建设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做好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走人水和谐的路子.做好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为合水县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和良好的水环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和保障城镇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调查研究3.2统一规划,优化配置首先要研究制定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优先考虑和安排生活用水;其次依据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并将其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应包括水资源中长期供求,供水水源,节水,污水资源,水资源保护等专项规划.3.3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在水循环系统中,地表水与地下水是紧密相连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应注意地表水与地下水相统一.一是重点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统一管理,科学确定供水水源次序,要做到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当地水,后过境水.逐步改变一个水系,一个水库,一条河道的单一水源供水的方式,采取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方式.二是建立枯水期及连续枯水期应急管理制度,编制供水应急预案,提高供水保证率.三是要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建立库坝放水调控制度,要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杜绝重复取水和盲目开发现象.大力提倡城市污水回用开发利用,并纳入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四是重视雨水,洪水和微咸水等地表水的开发利用. 3.4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首先以创建节水型城市为目标,大力开展城市节约用水活动.城市节约用水要做到"三同时,四到位",即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与节水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使用;取水用水单位必须做到用水计划到位, 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其次要加大节水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力度,积极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应用,提高生活用水效率,节约水资源.第三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第四落实节水管理责任制,提高全民节水意识.3.5坚决治理水污染,加强水环境保护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 编制水污染防治规划,划分水功能区,确定污染物排放容量,实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坚持"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分解到排污单位,进行综合处理;二是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严格地下水开采审批;三是对已经受污染的水资源,应尽快着手整治,对尚未受污染或污染不严重的水体,则应加强保护措施;四是高度重视农村水资源的保护,特别是饮用水源地,对化肥,农药,畜禽排泄物,生活污水等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处理及利用;五是最大限度地扩大绿化植被面积,对生活垃圾进行无毒无污染处理.3.6适当抬高水价,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提高水价是节约用水的最有效措施.要加快城市水价改革步伐,理顺供水价格,适当提高地下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制订区域内的用水定额和城市水价调整方案,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的供求情况,适时调整.在逐步提高水价的同时,继续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对超计划和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同时,要按照"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根据有关规定征收一定污水处理费,以此达到促使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的目的.(上接第75页)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制定专项度汛措施,最大限度安全度汛;而工程标准不达标,所有问题又不能解决时,两难选择择其要,即在应急处理上下功夫;永久措施办不到,在临时措施上下功夫,这样也会使防洪保安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日常管理与依法管理相结合,从管理要安全,巩固建设成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加大对水库大坝,河道,蓄滞洪洼管理范围内各种违法行为及违章建设的清除力度,严禁在大坝,堤防及河滩地上乱填,滥挖,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3.3制定防洪预案,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任何坚固的工程都需要人的操作与管理,标准再高的工程也不能应对一切水害.工程的建设是硬件建设, 预案建设则是软件建设,防洪工作软硬件建设缺一不可.针对邯郸县水库,河道,滞洪洼等防洪工程现状防洪能力,要对汛期可能发生的大洪水制定防洪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县,乡,村3级防汛责任人制度,严肃防汛工作纪律,落实防汛24小时领导带班和干部值班制度, 抓好防洪抢险队伍建设,做好防洪抢险物资储备,明确预警信号和通讯联络方式,确定专人负责,保障信息畅通.对于山丘区,做好煤矿及非煤矿企业的尾矿对水库,河道影响的监管工作,制定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落实具体的"防,抢,撤"措施,易发生山洪灾害的乡(镇) 要制定落实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受水库影响和山洪威胁的村庄,要利用电视,广播,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山洪危害,普及山洪防御知识.同时,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件》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党政 "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五种责任制,加强防办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调整和充实高素质人员,加大防洪预案业务学习和抗洪抢险专业培训的力度,打造一流的防汛队伍,提高业务能力和抗洪抢险的技术水平.第21卷第4期2011年8月中国防汛抗旱77。
静宁集雨增补地下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静宁集雨增补地下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摘要:分析影响静宁县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持续利用现状及对策,以及本地降雨、地理等自然特点,认识到,集雨增补地下水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并提出集雨增补地下水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集雨;地下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静宁1静宁县水资源状况分析1.1水资源特点静宁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
水资源主要由当地水资源和葫芦河入境客水组成,其特点:一是水资源总量少。
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23.60mm,相应年降水总量为9.29亿m3,地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0.91亿m3。
地下水资源2 940万m3,全县水资源总量1.20亿m3。
二是年际、年内变化幅度大。
由于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年际变化明显,年内主要集中于汛期。
夏季降水集中,往往是集中于几次暴雨过程中,时间短、强度大,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很大难度。
三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明显。
静宁县地表水及地下水均靠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通过下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又排入河道形成基流。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可以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度,实现水资源的调蓄利用。
四是冬季寒冷河道形成冰库。
静宁县冬季气候寒冷,大部分河槽通过寒冷期形成天然冰库,春季气温回升,其冰库渐渐融化形成径流,逐日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据统计分析,2006年3月份地表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17%。
1.2开发利用特点静宁县河流为雨源型间歇性河流,山丘区河流源短流急,加上降雨较为集中,使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困难。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两大突出特点:1.2.1当地地表水资源利用程度比较低。
据分析,静宁县现有水利设施条件下可拦蓄总库容12 324.80万m3,除个别水库外,绝大部分水库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淤积严重,实际可拦蓄的水量相对少,全县汛期绝大部分雨洪白白流入葫芦河、流出县境,使利用程度比较低。
1.2.2静宁县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份额较大。
兰州黄河水源—— 地下水关系

兰州黄河水源——地下水关系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上游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流经兰州的黄河水量、水质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主要由黄河水补给的兰州市地下水,特别是供饮用的水资源量和水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部分研究结果,已污染的黄河水是地下水的污染源之一。
黄河水质的好坏对地下水源的影响很大,要保护地下水首先要保护黄河水。
黄河水对地下水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受污染的黄河水是否会危及地下水源?本文正是在前人大量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此作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以便为正确利用、开发和保护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1概述高、中、低山地;黄土丘陵峁兰州市位于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是一个东西长(约50km),南北窄(约2~8km)的连续河谷盆地中的沿河带状城市。
受地质构造的控制,黄河在兰州段形成三个串珠状阶地型河谷盆地,即新城-河口盆地、西固-七里河盆地和城关-雁滩盆地。
黄河自西向东纵贯全市,市区位于西固-七里河盆地和城关-雁滩盆地,分割成城关、盐场、七里河、安宁、西固等五块自然小区。
盆地内部有5级高低不等的阶地,大多为冲积-洪积物所构成,二级阶地面积最大,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阶地。
兰州市大部分地面为黄土覆盖。
黄土丘陵是主要的地貌类型。
全市地貌可分为石质、沟谷地;河谷川台盆地;这三种类型分别占全市面积的65%、20%、15%。
市区海拔1520m,南有皋兰山,海拔2159m,北有九州台,海拔2067m,地形相对高差最大约600m。
兰州断陷盆地及其周围的地层有前第三系变质岩、砂砾岩及夹泥岩和第三系红色砂岩、泥岩以及第四系松散层。
市区东部和西部为第三系红层隆起,第四系松散堆积较薄;市区中部为兰州断陷盆地,第四系堆积厚度大。
兰州断陷盆地四周均受到构造断裂的控制,市区发育多条北西西向、北北西向、北东向活动断裂,全新世以来继承性的北北西向断裂和相伴生的北西西向断裂多处见到新的活动。
主要存在有马滩断裂、雷坛河断裂、深沟断裂及黄峪断裂。
2 黄兰州市地下水环境概况2.1水文据黄河兰州水文站的资料,黄河平均径流量从建站以来可分为三个时期:①1935-1968(共34)年,黄河兰州段未受到大型水利工程的影响,可代表自然状态,多年平均流量为1100m3/s;②1969-1986(共18)年,黄河径流受到刘家峡水库蓄洪和调流量作用,与建库前相比最大流量有所减少,最枯流量有所增加,多年平均流量为1034 m3/s;③1987~至今,黄河径流除受到刘家峡水库调节外,还受到库容更大的龙羊峡水库调节,使年内流量变化更趋平缓,多年平均流量为998m3/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Ñ . 中高山 Ò . 山麓丘陵 Ó . 洪积扇 Ô. 细土平原 Õ . 走廊山脉 Ö . 洪积扇 × . 湖积平原 图1 祈连山 ) 走廊平原 ) 北山的水运移转化过程示意图
3
甘肃地下水环境问题现状
甘肃地下水环境问题多样 : 区域性地下水位持
续下降、 水质恶化、 泉水流量衰减、 土地沙化和次生 盐碱化、 地面下沉等生态恶化和地质灾害等, 其中地 下水降落漏斗、 水质恶化和土壤盐渍化是最主要和 最根本的地下水环境问题。 ( 1) 地下水降落漏斗主要发生在河西走廊中下 游。近 40 年来 , 河西走廊地区由于上游蓄水用水的 大量增加 , 造成了走廊中游地下水溢出带下移或消 失, 地下水位下降, 出现漏斗区。城市地下水水位下 降降幅最大 的玉 门地 区, 地下水 位甚 至 下降 达到 30. 5m 。2000 年以来 , 河西走廊已经形成九大漏斗 区, 部分超采区特别是部分禁采区因要维持日常的 生活用水 , 仍在继续采用地下水 , 这些地区的/ 漏斗 区0还在进一步扩大。 ( 2) 地表水水质恶化已经是全省性的地下水环 境问题, 尤其以石羊河水质恶化最为严重。民勤盆 地约 18% 的井水竟然升高 1. 1~ 1. 8 g # L–1 , 每年 还以 0. 1 g # L 的速率升高 。天水、 白银、 兰州等 地地表水污染严重, 已开始转为污染地下水。
3 - 1 [ 3]
, 。以西的陇西黄土丘陵沟壑区
为黄土包围的石质山岭, 地势起伏、 沟壑纵横。水质 - 1 基本为淡水, 矿化度 < 0. 5g # L 。 天然条件下, 大气降水是主要补给来源。塬区 一般富水性好 ; 丘陵梁峁区富水性差。黄土层潜水 往往水量大小相差悬殊, 水质变化剧烈, 水化学类。
5
在地下水位埋藏浅的地段 , 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问 题, 使许多农田废弃不能耕种。如景泰川下段地段, 目前己有 2166 万 m 2 良田发生盐渍化 [ 6] 。
气降水和土壤资源状况密切相关, 因此, 地下水资源 的保护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 应该从水量、 水 质和土地利用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地下水–地表水– 大气降水–土壤四个因素的问题。因此, 要对整个 地下水采取科学的可持续开发技术策略, 宏观管理 和指导的作用不可替代, 其责任不可推卸。但是目 前, 宏观管理的决策与指导还很脆弱, 如何在一个缺 水省份既保证水源供水, 由不会超采; 如何在发展经 济的压力及现实困难下, 控制好水污染? 这些都是 上层建筑引领地下水资源走可持续开发利用之路的 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 [ 1] [ 2] [ 3] [ 4] [ 5] 陈谨 . 甘肃 区域地 下水 的水化 学特 征研 究 [ J] . 甘肃 水 利水电技术 , 1999, 3: 34 - 37. 张子详 . 陇 东黄土 高原 地下潜 水富 水规 律探讨 [ J] . 中 国煤田地质 , 2000, 12( 4) : 39 - 47. 李爱军 . 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 [ J] . 干旱 区资源 与环境 , 2004, 18( 6) : 56 - 60. 丁宏伟 , 张举 . 河西走廊地下水 水化学特 征及其演化 规 律 [ J] . 干旱区研究 , 2005, 12( 1) : 24 - 27. 丁宏伟 , 张荷生 . 近 50 年来 河西走 廊地 下水资 源变 化 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J] . 自然资源学报 , 2002, 17 ( 6) : 691 - 697. [ 6] 何瑞华 . 甘 肃省地 下水 资源状 况研 究 [ J] . 发展 . 2001, 9: 34 - 36.
甘肃在地质构造上是若干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接
[ 1]
区内各主要河流、 川地和小型断陷盆地是第四系沙 砾卵石层潜水的主要赋存场所 , 孔隙、 裂隙发育, 是 黄土中主要含水层, 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裂 隙水中的风积黄土孔隙、 裂隙、 空洞潜水。该区地下 水天然资源 19. 84 亿 m # a , 开采资源 12. 89 亿
- 1
秦岭以西 及甘肃南部 , 该区气候 湿润, 降水充 沛, 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很丰富。区内地下水主要 赋存于基岩裂隙及岩溶带中 , 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 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为主。主要含水层为裂 隙发育的轻变质碎屑岩和碳酸盐类岩, 地形切割强 烈, 沟谷纵横, 潜水运移交替迅速, 水质较好。全区 水质大都可作饮水水源的淡水 , 水化学类型简单 , 基 岩裂隙水矿化度 < 1 g # L- 1 , 岩溶水矿化度 < 0. 5 g #L L
–1
2
研究区地下水的运移和转化
如图 1 所示 : 祁连山山地水文地质区是整个河 西走廊水资源的形成区, 降水的入大部渗补给首先 形成祈连山山区地下水 资源。然 后转化为 山间盆
( 3) 引黄灌溉地带, 由于大量引水灌溉, 改变了 灌区地下水形成的天然环境, 使地下水位逐年上升,
第 13 期
许铜建等 : 甘肃地下水贮存状况及环境问题现状
第 24 卷 第 13 期 2008 年 7 月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 echnolo gy
V ol . 24 N地下水贮存状况及环境问题现状
许铜建 , 尚潇瑛
摘
1 2
( 1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 河南 郑州 450001; 2. 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秦安河流研究所 , 陕西 西安 710054) 要 : 阐述了甘肃地下水资源贮存 5 大区域的水文地质状况 , 各水文地质区主要含水层及其富水地质构造、 地下水
3 - 1
带, 地形条件复杂多变。根据陈谨的研究 类区域。 1) 西秦岭山地水文地质区
, 甘肃地
区的地下水贮存资源可按水文地质条件可划分为五
m #a 。
3 - 1
3) 祁连山山地水文地质区 介于黄河以北–走廊平原区的甘青交界狭长地 区。该区属半湿润、 半干旱区 , 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 隙水和山间盆地第四系孔隙水为主, 东部较丰富 , 西 部较贫乏 , 分布在祁连山区的 10 余个山间盆地, 各 自构成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该区海拔较高, 气温 低, 降水较丰富 , 地下水交替迅速, 矿化度低, 水化学 类型简单。 祁连山中高山地为淡水区, 4200m 以上终年积 雪, 山高谷深, 气候湿寒。地下水以裂隙脉状水赋存 于各类基岩及砾卵石层孔隙内 , 补给条件较好, 地下 水矿化度 < 0. 5 g # L
类型、 水质及资源量 , 解释了研究区大气降水– 地表水– 地下水 –大气 水的完 整水循 环的过 程 ; 提 出了目 前最根 本 的 3 种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 , 并分析了目前导致地 下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 含水层 ; 水文地质 ; 环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 : X52
1
研究区地下水资源概况
。
4
甘
肃
科
技
第 24 卷
走廊平原 地下水可 划分为三 个基本水 化学带
[ 4]
( 谷) 地地下水或地表水径流, 在出山口以沟谷潜流、 地表径流自山巅向山缘运移而进入走廊平原区南部 盆地 , 在洪积扇群带通过河道渗漏、 渠系渗漏田间灌 溉等多种途径大量补给平原区地下水。至扇缘及细 土平原地下水又呈泉水溢出地表而转化为河水, 河 水通过连接南、 北盆地间的沟谷进入北部盆地 ( 期间 走廊山脉的隆起阻隔地下水运移) , 在洪积扇地再度 通过河道渗漏、 渠系渗漏田间灌溉等多种途径补给 为地下水 , 至北部湖积平原水位浅埋区全部蒸发殆 尽( 西秦岭地下水和陇中黄土高原地下水不参与这 个过程) 。
[ 5] –1
类孔隙水: 较广泛地分布于沟谷、 山间盆地及冲洪积 平原。富水性较差, 水质一般较好 , 矿化度 < 2g # L–1 , 不宜长期开采。 ¦ 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 一般 为向斜盆地储水构造。含水层为砂岩、 含砾砂岩及 砂砾岩。富水性中等 / 贫乏 , 水质较差 , 矿化度 2~ 10g # L , 含盐量高, 不宜作水源地。 §碳酸盐岩类 裂隙岩溶水: 星星峡幅芨芨台子山马宗山煤矿 ) 峡 东幅化牛山碳酸盐岩条带 , 近东西展布, 岩层褶皱强 烈。断裂、 节理、 裂隙十分发育 , 有补给来源的前提 下, 储水条件好的部位富水性较好。水质差次不齐。 ¨变质岩、 岩浆岩裂隙水 : 变质岩、 岩浆岩分布广泛, 构造复杂且风化强烈 , 节理裂隙发育。降雨量大、 地 下水补给好。岩浆岩类富水性一般比变质岩类好, 水质参差不齐。
- 1 - 1
, 河 谷盆地 第四系 潜水 , 一般 矿化度 < 1g #
3 - 1 3 - 1
。该区地下水天然资源 46. 05 亿 m # a , 开采 2) 陇中黄土高原区地下水水文地质区 该区地处黄土高原地质构造区西部、 西秦岭以
资源 2. 70 亿 m # a 。
, 微咸水区位于祁连山前山
4
地下水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1) 错误的技术策略 ) ) ) 超采: 上世纪 70 年代以 来, 由于引水渠系采用高标准防渗工程措施, 加之灌 溉面积的扩大, 用水量迅速增加 , 输往下游盆地地下 水补给量由 50 年代的 4177 亿 m / a 减少到 1990 年的 1149 亿 m 3 / a , 在 天然水平衡被破 坏的情况 下, 由于对超采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 引 起天然植被和人工防风固沙林带死亡, 土地沙化和 沙漠内侵。 2) 外在原因 : 地表水污染严重加速了地下水环 境的恶化。由于地表水是地下水主要的补给源, 所 以, 地表水的污染直接导致了地下水的污染。工业 排放大量 / 三废0, 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的的环境地质 问题。同时, 由于地下水补给量远远少于排泄量 , 地 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作用差 , 更加速了地下水水质 的恶化。 以兰州为例 , 由于城市工业和生活的大量污水、 废渣通过天然河道泻于黄河 , 或通过渗坑渗井排放 污水 , 加之过去人为地将黄河古道充填大量垃圾等 废物, 造成黄河谷地整个水体及土壤、 农作物等严重 污染 , 进而通过渗透等交换作用污染地下水。 3) 宏观管理和指导的脆弱 : 地下水与地表水,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