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涉及国际贸易、投资、技术交流和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的全球化现象。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的贸易活动、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现代全球化的特征。
一、早期的贸易活动早期的贸易活动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古代,由于地理隔离和交通不便,贸易活动较为有限。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商品的交换变得更加频繁。
一些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通过陆路和海路进行贸易活动,将商品和知识传播到其他地区。
二、大航海时代的开启15世纪后半叶,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标志着经济全球化的新阶段。
在这个时期,欧洲国家开始进行探险和殖民活动,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建立自己的海外殖民地。
西班牙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等航海探险家率领船队,穿越大洋,发现了新大陆,并带回了许多贵重物品和商品。
这种海上贸易使得欧洲国家和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三、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对于经济全球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贸易变得更加便捷。
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使得商品得以大规模生产,并迅速通过铁路、航运和邮政系统传播到世界各地。
同时,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也为全球贸易提供了便利。
电报、电话和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跨国交流和商务合作更加迅捷高效。
四、现代全球化的特征随着科技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现代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一些特征。
首先,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
这些公司能够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实现生产和销售的规模化,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第三,全球产业链的形成使得各国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跨国公司将生产环节分散到不同国家,实现了资源优化和成本控制。
总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第十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及影响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直接 投资快速增加,各国经济相互 依赖性增强,跨国化、国际化 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跨 国公司得到了新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成长过程:
第十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⑴ 产品出口 ⑵ 设立海外分销机构 ⑶ 建立海外装配生产企业 ⑷ 建立海外完整生产设施和具有法 人地位的子公司 ⑸ 在海外设置研发机构 ⑹ 把海外子公司纳入总公司的全球 经营网络。
第十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三、全球经济形成多极格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 国联系加强,但同时竞争加剧,在国 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彼此消长。整体 上看,发达国家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所抬升,尤其是 东亚和东南亚崛起。当前已经形成美 国、欧盟和东亚、东南亚三足鼎立的 世界经济格局。
第十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影响范围广泛 (一)地域范围 经济全球化所涉及范围几乎囊括了世界 上所有的国家以及国家内部的所有地区。 (二)产业范围 从经济全球化影响的领域来看,不论是 高技术、高科技的信息产业和机械制造业, 还是相对来说传统的、低技术的农业等, 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第十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二、全球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
(一)制造业生产与贸易 1 、制造业生产 全球制造业生产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 转移趋势明显。 2 、制造业贸易 制造业贸易也出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 国家转移的趋势。 二战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 界生产增长的速度。劳务、货币、金融、技 术、信息等世界市场都发展起来,构成了完 整的发达的世界商品贸易网络。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doc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一、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情况(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式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松散到紧密、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形式:(1)特惠关税区(PreferentialTarifAreas),如“美加汽车产品协定”和“非洲木材组织“;(2)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s),1994年由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结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便是典型的例子;(3)关税同盟(CustomsUnions),如1948年建立的比荷卢关税同盟(BENELUX);(4)共同市场(CommonMarkets),如南方共同市场(SouthAmericanCommonMarket),简称“南共市”(MERCOSUR);(5)经济同盟(EconomicUnion),如欧盟(EU)。
经济一体化的理想形式将是完全经济一体化(FullEconomicInte-gration),但目前尚没有出现完全经济一体化组织。
(二)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发展概览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目前被世界广泛认知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有欧盟(TheEuropeanUnion)、欧洲自由贸易协定(TheEuropeanFreeTradeAssociation,简称E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TheNorthAmericanFreeTradeA-greement,简称NAFFA)、南方共同市场(TheSouth—eraCommonMarket,简称MERCOSUR)、东南亚国家联盟(The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简称ASEAN)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简称Am)和东南非共同市场(TheCommonMarketofEasternandSouthernAfrica,简称COMESA)。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道,截止2011年5月,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过的区域贸易协定已经有489项。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以 固定汇率挂钩,在平价1%的范围浮动 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政府可以35美元 一盎司(约31克)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
据材料概括《布雷顿森林协议》的主要内容。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阅读P151知识链接概括这两大机构各自的职能
WB:长期 解决贫困和发展问题 IMF:短期 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2010年10月在韩国庆州召开的G20 部长级会议上,将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 界银行的投票权提高到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 位。”根据这两大机构的规则,中国投票权的上升, 主要取决于中国的?
A、相对经济实力 C、经济总量
B、国际影响力 D、军事科技实力
——章百家《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根据材料,请指出世界形势恶化的原因。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构建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海外贸易濒于停顿,黄金储
备几乎用竭。战争结束时英国债台高筑……昔日“大英帝国”称霸全
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经济达到辉煌的顶峰(见下图)。41%
当时,无论英、法等战胜国,还是德、日等战败国,在经济、政治
和军事上对美国都处于依附地位,美国在5实9%力上处于压倒性优势地
位。
——朱文辉《改变世界——解读美国新经济》
1945年美国工业生产、黄金储备在世界所占比重
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一项法令,对890种商 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税率平均提 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 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欧洲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最为成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它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本文将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发展过程、影响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背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首先,欧洲各国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战争,这使得欧洲各国人民渴望和平与稳定。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欧洲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动力。
此外,欧洲各国政府也意识到,通过加强合作,可以降低贸易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二、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它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随后,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盟的成立,使得欧洲经济一体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欧洲各国不断加强经济、贸易、金融、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逐步实现了货币联盟、政治联盟等目标。
三、欧洲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的影响欧洲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降低了贸易壁垒,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
其次,它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
此外,欧洲经济一体化还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合作,增强了成员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但是,欧洲经济一体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财政问题、移民问题、安全问题等。
四、未来趋势未来,欧洲经济一体化将继续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首先,欧元区将继续加强货币联盟的建设,提高货币政策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其次,欧盟将继续推动政治联盟的建设,实现更紧密的合作和一体化的制度安排。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欧洲经济一体化还将加强数字领域的合作,推动数字经济的共同发展。
同时,未来欧洲经济一体化还将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如财政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环境问题等。
这些问题需要欧洲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解决。
总之,欧洲经济一体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成员国之间的不断合作和努力。
全球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1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推动下,在国际分工空前深化的基础上,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扩展,商品、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自由流动和配置,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相互依赖,逐渐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相邻相近的或者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和规范共同的行动准则,进行长期和稳定的超国家经济调节,达成和实现经济的甚至是政治的联盟。
2全球经济一体化是通过市场机制把世界各国联结在一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则以是通过国家对国家的谈判把那些愿意参加一体化结盟的国家联结在一起的;在全球自由市场的状态下,风险是很难规避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风险;而在经济区域化的状态下,风险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化解。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由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决定的,两者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3全球经济一体化刺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形式发展,又不断地冲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框架限制。
全球化给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经济全球化通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增进区域经济组织间的合作,以便得到更多的合作利益。
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经济全球化准备了条件。
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了区域内部各加盟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产生。
4同时,区域经济对经济全球化的阻碍作用比较明显。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合作组织也不断完善。
区域经济也制造了贸易壁垒,经济全球化则是为消除全球经济间的贸易壁垒努力。
区域经济强化了其内部产品的竞争力,对区域外的产品采取了比较严格的防范制度和措施,这样的行为,满足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与经济全球化来说,则伤害了全球经济之间平等合作的基础,加大了国与国或区域与区域之间对话的难度,妨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20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经济全球化就已启动。
到20世纪初,一个全球贸易体系初步形成。
然而不久,这一进程被两次世界大战打断。
二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到80年代,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 表现1:跨国公司既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又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特点:它以整个世界为生产、经营的领域,推行全球发展战略,作用:加强了各国经济联系,并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往往伴随着私人资本竞争的无序性,对东道国的民族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助长了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平稳。
◆ 表现2: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过程:1947年10月,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以多边协定的方式,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但是,关贸总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1994年,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国际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WTO )。
从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
它是独立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经过多年谈判,中国于2001年12月加入该组织。
◆ 性质:国际贸易管理和仲裁机制。
作用:1促进多边贸易协议的实施与运作; 2为新议题提供谈判场所; 3推动争端的解决;4执行贸易政策审议机制;5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进一步融合全球经济政策的决策。
宗旨:它实行非歧视原则、互惠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发展不平衡与全球性问题:加速了世界经济的融合与发展,又引发了大量全球性问题:问题1、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矛盾与日俱增。
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加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异。
“南北关系”日趋紧张。
问题2、经济全球化使能源消耗增速,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能源危机与能源冲突迭现,人类环境也因此变化。
图说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

从16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时代,市场 经济不断向全球扩张,从而启动并推动了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 发展持续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并不存在世界经济。
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葡萄牙支持的迪亚士和 达·伽马向东开辟航路,西 班牙支持的哥伦布和麦哲 伦向西开辟航路。随后, 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 国家也纷纷加入新航路的 开辟,开辟了欧洲前往世 界各地的航路,结束了世 界各地相对孤立的孤立状 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 体,世界各地之间贸易增 多,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 现。
七、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WTO作为国际经济组织,其职能、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使世界经济 运行日益规范化和规则化,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 全球畅通,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八、世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
20世由贸易区和亚太经 合组织三大经济板块为中 心的格局。区域经济集团 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具体 表现,是经济全球化的重 要补充和发展趋势。
五、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 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 主义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 建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六、三大国际经济组织图
三大国际经济组织──GATT、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标 志着经济全球化从自发过程开始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欧 盟
2
7 个 成 员 国 示 意 图
九、世界自由贸易区
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个,范围遍及各大洲。其中, 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具有典型意义,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目前 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他大的自由贸易区还有中欧自由贸易区、欧盟拉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班级:0803 姓名:卢美娇关键词: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过程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更加互相依存的过程,这是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所造成的”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国家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本文探讨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1870-1914年的第一阶段或称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1945-1980年的第二阶段或称全球化的第二次浪潮;1980年至今的第三阶段或称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
每个阶段的全球化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差别,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综合评估。
本文主要从欧洲的经济一体化,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以及东盟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四个方面探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
正文:1、经济一体化的含义: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让渡一定的国家主权,建立两国或多国的经济联盟,从而使经济达到某种程度的结合以提高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在这个多国经济联盟的区域内,商品、资本和劳务最终能够自由流动,不存在任何贸易壁垒,并拥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监督条约的执行和实施共同的政策及措施。
广义的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指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
狭义经济一体化,即地区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消除国别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的这一过程。
2、经济一体化的影响:1.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一体化既可以消除成员国之间贸易壁垒等障碍,同时也为市场容量的扩人和市场的深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为区域内的贸易在淘汰成员国的劣质产品的同时,又鼓励扩人再生产其优质产品,这就促进了区域内各国生产的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每个国家都集中自己的有限资源生产效益最高的产品。
生产规模的扩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提高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木,从而增强整体竞争力。
2.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战后,世界经济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区域性经济联合组织迅速增加,共同的经济贸易政策纷纷登台。
如欧盟在20 世纪60年代后期就率先实现了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同盟的目标,即在各成员国内部消除关税壁垒,对外则实行统一的贸易壁垒,到欧洲统一人市场建成后,基木实现了无国界限制的商品、资金、劳务人员的自由流动。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也确立了将在几年内取消关税壁垒和其他限制,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
可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贸易领域竞争的产物,它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3.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了经济个球化的进程。
就发展阶段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际上是经济个球化在一定区域内深化和加强的反映。
经济个球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突破国家的界限,要求有关国家在经济上以某种方式联合起来,在更深的范围内有效地配置各种生产要素。
区域经济集团就是通过签约的方式结为不同性质的经济联系, 且允许各成员国的生产要素在本区域内自由流动,从而提高成员国的经济效益。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个球化起到了奠基和推动作用。
从生产、贸易、金融;三个角度上,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通,而且亦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能来刺激经济增长,最终加快经济个球化进程。
3、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3、1欧盟东扩与欧洲一体化3·1·1欧盟的东扩计划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先期准备阶段(90年代上半期)。
主要是与中东欧国家签署联系国协定(也称欧洲协定),制定入盟标准和实行先期准备战略。
波兰和匈牙利于1991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于1993年,波罗的海三国于1995年,斯洛文尼亚于1996年分别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定。
联系国协定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欧盟与联系国的政治经济关系,目的是使联系国逐步融入共同体中。
联系国协定的目标是在2002年前实现工业品的自由贸易并为其他部门的经济合作奠定基础。
制定入盟谈判时间表阶段。
1995年,马德里首脑会议提出入盟谈判应在政府间会议结束半年后开始。
1996年,佛罗伦萨首脑会议认可了上述提议。
在1997年6月的阿姆斯特丹会议上,首脑们指示理事会审查即将于7月推出的欧盟委员会对各申请国的意见。
1997年7月欧盟委员会发表《2000年议程》。
该议程分为三个部分,即共同体政策的前景、欧盟2000~2006年的财政框架以及欧盟东扩问题。
在《2000年议程》中,欧盟委员会认为,依据哥本哈根标准,欧盟应首先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和塞浦路斯六国为成员国。
1997年12月,欧盟卢森堡首脑会议批准了欧盟委员会的建议,决定首先同上述6国进行入盟谈判,而对剩下的5个国家即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则视其进展而定。
会议还拒绝了土耳其的候选国资格。
正式入盟谈判阶段。
1998年3月12日.在伦敦召开了欧洲大会,欧盟成员国以及申请加入欧盟国家的政府首脑参加了会议,土耳其拒绝与会。
欧洲大会是与会者讨论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司法和内政事务以及经济合作的一个论坛,旨在配合欧盟东扩进程。
3月30日,欧盟各国外交部长和中东欧首批6国外交部长聚会布鲁塞尔,正式开始了入盟谈判进程。
科素沃战争后欧盟明显加快了东扩步伐,同时决定对东扩战略进行调整。
1999年12月,在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欧盟宣布将于2000年同6个新候选国,即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开始人盟谈判,同时宣布给予土耳其入盟候选国资格,但暂不与之谈判。
2000年2月14日,欧盟外长理事会正式开始了同新6国的入盟谈判。
2002年12月中旬,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决定2004年5月1日将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等10个国家加入欧盟,会议还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入盟时间及土耳其的入盟谈判问题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2003年4月16日欧盟雅典非正式首脑会议期间,欧盟15国与上述10个申请国签订了加入条约。
东扩是欧盟世纪之交的重大事件之一,它不仅对欧盟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对整个全球的政治与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欧共体成立之初,就已经表达了将一体化扩展到整个欧洲的愿望。
《罗马条约》第一句话就是:“矢志为欧洲各国人民间日益紧密联盟奠定基础”,并“决心以共同行动消除分裂欧洲的障碍,确保其国家的经济与社会进步”。
就是说,欧盟将最终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代言人。
但是,在欧盟内部,民族、国家的边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可能消失的;在欧盟的统一体外,还有其他利益集团的存在,外部的不平衡与不协调同样会影响内部均衡。
这些都决定了东扩之后,欧盟的一体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3·1·2欧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其发展前景欧盟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方面,它会产生“聚集效应”,如今它不仅吸引了西欧的众多国家参与,而且吸引了许多中东欧转型国家。
这从经济上来看,主要是因为我们前面介绍的关税同盟效应;从政治上看,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政治影响远非单个成员国所能及。
另一方面,它会产生“扩散效应”。
这并非要求所有国家完全与欧盟一样,而是从一体化经济学角度来说,内部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自由贸易会取得不同程度的贸易创造、贸易转移、规模经济、投资刺激等效应。
欧盟的建立对于欧洲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但对非成员国向欧盟国家的商品和劳务出口、直接或间接投资就可能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而且,由于欧盟内部生产要素、商品的自由流动所导致的生产的调节,也会出现各个集团利益的重新分配,从而使一部分企业和个人遭受损失。
但从长远来看,欧盟同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将很可能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扩大,内部也会采取有利措施来调节利益的分配。
可以预言,随着欧盟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欧盟将在经济上持续走强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断地向建立“大欧洲自由贸易区”迈进。
3·2、北美自由贸易区3·2·1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产生过程1989年1月1日,两国签署《加—美自由贸易协定》(Canada-U.S. Free Trade Agreement)。
1990年,墨西哥正式提出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举行谈判。
在经过了连续14个月的紧张谈判,美、加、墨三国外贸部长终于在1992 年8月12日达成了《北美洲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1月1日起,把美、加、墨三国经济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终于正式诞生了。
3·2·2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评价首先,北美自由贸易区增进了地区合作,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缓解了1994年底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其次,北美自由贸易区促进了三国贸易投资的扩大。
随着各成员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自由贸易区内的规模日益扩大,区内贸易占各成员国总贸易的比重均有所提高。
最后,北美自由贸易区促进了三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3·3、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已拥有21个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泰国、越南、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智利、秘鲁。
从规模上看,它是全球最大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3·3·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1)探索阶段(1989~1992年)。
它是APEC寻找自身发展方向、道路和方式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除了APEC成立大会外,还包括1990年11月新加坡举行的第二届部长级会议、1991年11月汉城举行的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和1992年11月曼谷举行的第四届部长级会议。
(2)发展阶段(1993~1996年)。
在这一阶段里,APEC成员数不断增加,先后接纳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智利为新成员,使APEC成员由15国增至18国;APEC朝着机制化方向迅速发展,拥有了秘书处、委员会、工作小组、专家组及各种专业部长会议、部长级会议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的行动计划获得通过,并已得到了实施。
(3)调整阶段(1997~至今)。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APEC内部的各种矛盾,原有的一些内在缺陷暴露了出来,贸易投资自由化陷于停滞,经济和技术合作也缺乏实质性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