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粮食产量(2002——2015)

合集下载

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2003-2021年我国粮食作物价.格指数
128.2 117.1
100 疫情在国 内
爆发
谷物 大豆
1.3.4 中国粮食安全现状——粮食储备和应急 .
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我国在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上构建了“三道防线”,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 体 系,可以较好的应对突发或中长期粮食安.全问题。
稻谷, 21186, 32%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公斤/公顷) 单位面积薯类产量(公斤/公顷)
单位面积豆类产量(公斤/公顷)
1.2.1 中国粮食消费现状——人均粮食消费量有所下降
从我国粮食消费情况来看,根据国家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从2013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是消费量从148.71千克每人下降到 了2019年的130.11千克每人每年,从具体品类消费结构变化,三大类粮食作物人均消费变化情况呈现出较大差异,我国谷物 类粮食作物人均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豆类粮食作物呈现上升趋势,薯类粮食作物则是呈现小幅波动增 加。
2019年我国大豆消费结构(单位:%)
食用消费,损耗及其他, 种子用量,
12.45%
2.85%
0.63%
2019年我国包装食用油消费结构(单位:%)
其他, 30%
大豆油, 35%
压榨消费, 84.07%
葵花籽油, 8%
橄榄油, 5% 玉米油, 12%
菜籽油, 10%
1.3.1 中国粮食安全现状——贫困人口数量及消费收入 .
0.00
2001-2020年中国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单位:公斤/公顷,%)
8.00% 5733.52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0.24%01..0000%% -1.00% -2.00%

我国历年小麦进出口情况资料

我国历年小麦进出口情况资料

主要结论
1996年以前,我国小麦大量进口,是因 为国内供不应求。
1996—1999年,我国小麦进口量下降, 主要是因为这几年我国连续丰收高产, 扭转以前供不应求局面。
2000—2003年,出现小麦进口量和产量 同时大幅度下降,国内供需缺口要靠历 史库存来弥补。
价格传导机制
给影响小麦期货价格变动构造一个基础模型
Z表示盘面因素对小麦价格造成的影响(外盘, 盘面机构资金行为)
O表示除上述因素以外的无法确定因素对小麦 期货价格造成影响的总和
全球小麦历年库存用量比
1980 / 1981—1985 / 1986年 处于上升态势, 1985 / 1986—1995/1996 年 大体处于下降
通道,其中1995/1996年全球处于历史最 低水平,为19.4%,库存量为1.067亿吨 1995/1996—1999 / 2000年 基本维持低位 水平,在20%—25%区间波动 2000 /2001—2003 / 2004年,不断下降
2004—至今,进口数量快速增加
单位:千吨
我国历年小麦进出口量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80年 83年 86年 89年 92年 95年 98年 01年 04年
年份
我国历年小麦产量和消费量
1996年以前,产量无法满足需求 1996—1999年,连续四年产量突破一亿吨;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61年 66年 71年 76年 81年 86年 91年 96年 01年
单位:千吨
我国历年小麦期末结存量
10000 5000 0

中国历年主要农产品供需情况统计(1980-2018)(粮食)

中国历年主要农产品供需情况统计(1980-2018)(粮食)


年份
中国历年主要农产品供需情况统计(1980-2018)(粮食) 生产量(万吨) 进口量(万吨) 出口量(万吨)
1980
32056
1343
162
1981
32502
1481
126
1982
35450
1612
125
1983
38728
1344
196
1984
40731
1045
357
1985
37911
600
932
2081
214
பைடு நூலகம்1996
50454
1200
144
1997
49417
705
859
1998
51230
708
906
1999
50839
772
758
2000
46218
1357
1400
2001
45264
1738
903
2002
45706
1417
1514
2003
43070
2283
2230
2004
46947
2298
514
2005
48402
3286
1141
2006
49804
3186
723
2007
50414
3237
1118
2008
53434
4131
379
2009
53941
5223
329
2010
55911
6695
275
2011
58849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5年粮食产量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5年粮食产量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5年粮食产量的公告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5-12-08 15:30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5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粮食总产量如下:一、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3340.5千公顷(170010.7万亩),比2014年增加617.9千公顷(926.9万亩),增长0.5%。

其中谷物[1]播种面积95648.9千公顷(1 43473.4万亩),比2014年增加1045.4千公顷(1568.1万亩),增长1.1%。

二、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482.9公斤/公顷(365.5公斤/亩),比2014年增加97.8公斤/公顷(6.5公斤/亩),提高1.8%。

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5982.9公斤/公顷(398.9公斤/亩),比2014年增加90.8公斤/公顷(6.1公斤/亩),增长1.5%。

三、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5万吨(12428.7 亿斤),比2014年增加1440. 8万吨(288.2亿斤),增长2.4%。

其中谷物产量57225.3万吨(11445.1 亿斤),比2014年增加1484.6万吨(296.9亿斤),增长2.7%。

国家统计局2015年12月8日表1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及总产量情况表2 2015年全国及各省(区、市)粮食产量注:由于小数位计算机自动进位原因,分省合计数与全国数略有差异。

关于粮食产量调查制度和方法的说明全国粮食总产量为31个省(区、市)夏粮、早稻和秋粮产量的总和。

(一)调查方法粮食产量统计调查采取主要品种抽样调查、小品种全面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包括农业生产经营户和经营单位。

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负责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各省(区、市)统计局负责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工作。

抽样调查对象是农业生产经营户,调查的主要粮食品种有稻谷、小麦和玉米等。

通过以省为总体抽选的具有代表性的村民小组、农户和地块开展调查,播种面积调查是在调查时点上对样本区内所有农作物进行清查;单位面积产量调查采用实割实测的方法,进而推算各主要粮食品种的实际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两个结果相乘得到产量。

中国粮食生产

中国粮食生产



• 我国的玉米主要种 植在黄淮海平原和 西南山地,主要在 山东、河南、四川、 贵州、云南等省。 • 去年产量达到了 19175万吨,增产 1450万吨,是增 产最多的作物。
小 麦
•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北方地区的主 粮,主要种植在北部,西南地区也有种植,去年 产量为11792万吨,增产274万吨,是各种食品重 要的原材料。
总结
粮食问题关乎国家安危,它是国民经 济增长的重要前提,是每一个国家都高度 重视的问题。我国的未来粮食之路还很长 很长,需要社会各界广泛重视,政府要加 强政策扶持农业,发展科技改善农业,重 视生态,改善气候条件,确保我国粮食安 全无忧。
谢谢欣赏

1800 500
农 作 物 遭 受 的 病 虫 害
稻飞虱
褐飞虫
纹枯病
玉米螟


粮食增收代价沉重:我国化肥农药 用量全球第一

在去年“八连增”,甚至今年九连增的背后, 我们应该知道为此我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化 肥农药用量居全球第一,超过了全球30%。近 60年来,我国的化肥用量增加了百倍,这是一 个非常可怕的数值。在2010年,化肥、农药的 用量分别为4700万吨、130万吨,但它们的利用 率仅为35%和30%。因此,大量的化肥和农药 流失,造成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 早在2005年水利部的一项调查就表明:中国农 村有3.23亿人口的饮用水不安全,并且有9084 万人受到水污染影响。
中国粮食生产
中国的粮食生产
• • • • • • • 中国粮食生产概况 三大作物产量及种植区 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 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 粮食增产代价沉重 我国农业的从业人员~389961 粮食的发展趋势

_确保国家粮食安全_的经济学思考

_确保国家粮食安全_的经济学思考

!!!!!"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经济学思考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李萍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提出及相关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指出: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这是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两次把“确保粮食安全”写入其中后的再一次的特别强调与提出。

(一)粮食安全的基本内涵“粮食安全”是针对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性粮食危机而提出的。

1972 ̄1974年,世界发生了二战结束后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这次粮食危机震动了世界,引起了人们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在1974年世界粮食大会上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

”1983年4月,FAO又对粮食安全概念进行了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到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世界食物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中又对粮食安全做出了新表述:“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从“粮食安全”定义的内涵看,它指的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

从对粮食安全定义的过程看,它经历了从确保数量、到确保质量以至确保可获得性的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

粮食安全的首要目标是国民吃饱———口粮保证,其次目标是国民吃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食品多样化的需求。

中国特色农业发展40年:历程、特征与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发展40年:历程、特征与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发展40年:历程、特征与经验作者:何安华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18年第09期摘要:中国特色农业发展40年的历程,可大致归为三个阶段:为“以粮为纲”让路而在夹缝中等待时机、借助农业结构调整的东风踏上规划发展之路、以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精准扶贫为契机全面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特色农业呈现出三个特征:在区域层面是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区域特色基本形成;在产业层面是产业化市场化水平提升,品牌化趋势明显;在主体层面是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合作模式多样化。

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可归纳为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市场容量为边界、以保护开发为基石。

关键词:特色农业;发展历程;特征;基本经验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同期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种植历史传统、生活消费习惯等在不同地区都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当地的农业生产,成就了区域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内含于农业,但其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又因其“特”而有所不同,与整个农业的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业从解决“吃饱”问题向解决“吃好”方向迅速迈进,以区域资源为基础的特色农业发展成为了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选择,成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方向,成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产业扶贫的重要战场。

一、特色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特色农业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政策演变的整个历程。

40年间的特色农业发展历程,按照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及相应农业政策作大致区分,可以归为如下三个阶段:(一)1978—2001年:为“以粮为纲”让路而在夹缝中等待时机农村改革之初,口粮食物短缺是当时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此背景下,尽管1978年农村开始了改革,但农业生产仍以大宗主要粮食生产为主,“以粮为纲”的政策口号深入人心并影响着农民的农业生产决策。

1981年国务院转发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和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都提出“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提出“将本来不宜于种粮食,而适宜种其他作物的耕地逐步改为合理种植;在适宜的地区,发展国家急需的原料如棉花、糖料等生产”,但文件同时也强调“必须保证粮食生产持续稳步地增长”。

中国粮食安全与农作改制

中国粮食安全与农作改制

粮食总产量 :
2020’s:
4.5-5.0×108 t.
1985-1999 剩余: 5.0×107 t. 5.0~10.0×107 t
由于基本资源的制约,整体处于紧平衡状态
粮 食 安 全 的 严 峻 现 实
整体解决了自给,但不容乐观,人均仅350-400kg
2020-2030年,年总缺口将达300-500亿kg
24634 23908 12543
10000 107898 20947
9881 99168 22434
21885
25258 27585
23056 26653 12660 10538 102869 22654
来源:中国农业年鉴 (1980-2003)
表4 作物种植结构 (%)
Grain % 1985 1990 1995 1998 0.75 0.74 0.72 0.72 Cash % 0.18 0.16 0.15 0.14 Others % 0.31 0.07 0.10 0.13
结构性供求矛盾(品种、质量等)加剧 区域间生产供给能力不平衡 生产者利益的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条件
2003 cf 1998: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分别下降了 15%和12.4%,每hm2单产降低150kg,库存减少11.2% 2003 cf 1996:粮食人均占有量下降19%
国际粮食与贸易形势的制约
重视粮食生产
多熟种植体系
技术与投入增加
重视粮食生产
表3 我国1978-2002作物结构
(播种面积)
年份 1978 1985 1990 1995
粮食作物 稻谷 34421 32070 33064 30744 玉米 小麦 豆类 薯类 11796 772 10153 912 9121 合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