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术后出血风险、预后及处理

合集下载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王鹏;王晓冬;马朝晨;陈卓;李伟刚;王镨【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669例,把其中26例严重出血患者设为出血组,随机抽取30例无严重出血患者为未出血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严重出血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未出血组比较,出血组患者高龄、男性、2型糖尿病、长期吸烟史、急诊PCI、动脉路径迂曲是严重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男性、2型糖尿病、长期吸烟史、急诊PCI、动脉路径迂曲可以作为预测PCI术后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14(012)010【总页数】3页(P915-917)【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桡动脉;严重出血;并发症【作者】王鹏;王晓冬;马朝晨;陈卓;李伟刚;王镨【作者单位】065700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065700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065700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065700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065700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065700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目前经桡动脉途径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优越性逐渐被认可,已经得到快速发展。

与股动脉径路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具有穿剌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止血方便、术后无需长时间卧床、恢复快、痛苦小、不影响抗凝或抗栓药物的连续应用、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等优点。

但经桡动脉途径也有相应的并发症,如桡动脉痉挛及闭塞、假性动脉瘤、局部血肿、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颈部血肿和纵隔血肿,还可引起大量出血。

TACE(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护理

TACE(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护理

TACE(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护理TACE(肝动脉栓塞化疗)是一种介入治疗方式,主要用于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至关重要。

以下是TACE 术后护理的要点:严格卧床休息:术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术后出血和疼痛。

穿刺部位护理:术后需对穿刺部位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出血和感染。

穿刺点压迫20分钟后进行加压包扎,并保持患肢伸直并制动12小时,沙袋压迫6小时左右。

同时,保持穿刺点附近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等基础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饮食护理:术后三天内需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之后逐渐给予流质、半流质、固体食物,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呕吐现象,如有需记录并及时处理。

疼痛护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可采取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法缓解疼痛。

同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减轻其心理压力。

发热护理: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措施。

并发症预防:TACE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肝动脉损伤、胆囊炎、顽固性呃逆、脊髓损伤、栓塞后综合征等。

因此,术后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需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饮食、休息、运动、复查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TACE术后的可能风险和并发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总之,TACE术后护理要点包括严格卧床休息、穿刺部位护理、监测生命体征、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发热护理、并发症预防和出院指导等方面。

通过全面的术后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和预后。

介入手术室应急预案

介入手术室应急预案

介入手术室应急预案一.介入手术室危重病人抢救预案1、当介入手术室在检查或治疗时,病人发生晕厥、过敏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检查治疗。

由在场的最高职称医务人员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场时,由职称最高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待班人员。

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

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3、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4、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执行口头医嘱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

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6、安排有权威的专门人员及时向病人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必要时请家属或单位再在病历上签字。

7、需跨科抢救的重危病人,原则上由医务科、业务总值班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者。

参加跨科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特长致力于抢救工作。

8、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务人员不得进入抢救现场,但须做好后勤工作。

9、介入室须保持急救器材与急救药品的正常,以备急、病人突发疾病治疗、抢救时使用。

10、抢救结束后,除做好相关记录外,还应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原因分析。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破裂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破裂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破裂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方剑;葛宁灵;任正刚;张博恒;夏景林;叶胜龙;干育红;陈漪【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09(016)004【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2003年12月-2008年2月行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TACE)后1周内所发生的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共入选患者1 546例,行TACE,3 527例1周内发生肝癌破裂出血8例,该并发症发生率为0.2%,破裂出血发生于术后11~103 h,8例均予保守治疗,病死率50%.8例中肿瘤均具有位于肝脏表面、向外突出、最大直径超过5 cm的特点,2例合并有明显的肝动脉-门静脉瘘.所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和腹胀、血红蛋白下降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结论:肿瘤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肿瘤>5 cm,邻近肝包膜下或向外突出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总页数】2页(P551-552)【作者】方剑;葛宁灵;任正刚;张博恒;夏景林;叶胜龙;干育红;陈漪【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中西医临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J], 徐丽林;史大卓;徐浩2.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术后发生脑疝的危险因素分析 [J], 赵兰敏; 薛勇; 赵学俊; 李龙; 王兆斌; 王凤伟; 赵建伍; 尚博达3.针刺至阳八阵穴联合巴氯芬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观察[J], 马俊;于倩;王亚华;李辉;刘志刚4.自拟解毒疏肝方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综合征临床观察 [J], 曹玉鹃;杨元磊;孙韬;艾春健;王爽;张楠5.CT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余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比较 [J], 张宝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脑出血并发症分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脑出血并发症分析

上 5例 , 平均年龄( 6 1 . 9 ±1 3 . 7 ) 岁, 其中 7 例 合 并 高 血 压 病 。急 性 期 因 脑 出 血 并 发症 死 亡 3例 , 另 外 1例 长 期 昏 迷 4年后 因肺 炎 死 亡 , 基 本痊 愈 3例 , 预后不详 2 例 。 结论 压 病 和 高 龄 可 能 是 其 重 要 的危 险 因素 。
j i n g 1 0 0 7 3 0,C h i n a C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S UN Fu — c h e n g, E ma i l :b j f c h s u n @2 6 3 . n e t AB S TRA CT: Ob j e c t i v e To d i s c u s s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a n d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e s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 wi t h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wi t h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h e mo r r h a g e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a f t e r PC1 we r e c o l l e c t e d f r o m B e i j i n g Ho s p i t a l P CI f o l l o w— u p d a t a b a s e
李辉 孙 福成 张 慧平 赵 迎 季福绥
摘 要 : 目的 探讨 经皮 冠 状 动脉 介 入 术 ( P C I ) 后 发 生 急 性 脑 出 血 并 发 症 的 危 险 因素 及 预 后 转 归 。方 法 检

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对预后影响以及相关风险评估护理课件

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对预后影响以及相关风险评估护理课件
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低血压、休克等症状,严重时可能 危及生命。
长期影响
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增加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 ,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02 介入治疗术后出血风险评估
CHAPTER
风险评估方法
01
02
03
风险评估量表
使用专门设计的量表对患 者的病情状况、自身认知 情况进行评估。
干预。
术后预防策略
观察病情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特别是关注手术部 位有无出血、肿胀、疼痛等症状。
制动与体位
指导患者合理制动,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伸展, 保持适当的体位,以减少出血风险。
药物治疗
根据需要使用抗凝、止血药物,预防术后出血。
05 介入治疗术后出血研究展望
CHAPTER
研究方向与重点
临床观察与记录
01
对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出血情况的观察和记录,收集
相关数据。
统计分析方法
02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血
与预后的关系。
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03
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实现对出血风险的
预测和评估。
研究成果与应用
1 2
出血原因及机制研究成果
为预防和治疗介入治疗术后出血提供理论支持和 实践指导。
预后影响研究成果
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关于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对预后 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3
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
将风险评估模型应用于临床实践,实现对介入治 疗术后出血风险的快速、准确评估,提高医疗质 量和安全性。
谢谢
THANKS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胆道出血护理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胆道出血护理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胆道出血护理摘要:目的: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胆道出血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胆道出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监护与住院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监护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取预见性护理手段,缩短了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有一定推广意义。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接入治疗;弹道出血护理我国近年来发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多,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的应用可高效治疗由不同因素造成的梗阻性黄疸及其症状[1]。

但介入治疗无法避免会对肝内血管造成伤害,与胆道形成瘘道、血性胆汁或球囊扩张等引起胆道出血症状,当产生较大的出血量时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

故有效处理术后胆道出血十分关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

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6.3±5.4)岁;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6-64岁,平均年龄(55.8±5.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一般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胆道出血护理。

具体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使用引流管容易产生血性胆汁或血液,加上医生向患者说明并发了胆道出血,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突发性刺激,此时患者相对稳定的情绪形成较大波动,对自身的疾病感到忧虑。

护理人员对情绪起伏变化较大的患者进行安慰,及时为患者更换引流袋,向患者解释出血的原因,以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恐惧;鼓励家属陪伴患者,耐心为患者及家属分析疾病的进展情况,为其宣传之前治疗成功的典型案例,同时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情有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并发挥较好的止血作用。

介入术后出血风险、预后及处理

介入术后出血风险、预后及处理
精品课件
股静脉径路出血
2、血管或心脏破裂 原因: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射频消融、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等,各种介入器械如导管、导丝在经股静脉 到心脏过程中,均可因行进方向有误、用力过猛造 成静脉壁破裂造成相应部位出血,如胸腔出血、腹 腔出血、盆腔出血(最常见)。 识别:一旦病人出现胸闷、脉搏减弱、血压下降, 因行胸腔、腹腔、盆腔X线透视及行急诊超声检查。
精品课件
股静脉径路出血 2、血管或心脏破裂 处理:心包填塞者立即心包穿刺,腹腔、胸腔、盆 腔出血者,根据出血量、血流动力学状态决定保守 治疗或外科手术。
精品课件
股静脉径路出血
2、血管或心脏破裂 预后:主要取决于能否及时发现和处理。及时发现, 及时行心包穿刺术或外科手术,一般可挽救生命。 严重者可很快死亡。 预防:介入诊疗时要轻柔、细心,尤其在盆腔区域、 冠状静脉窦、右心房、右心室等薄壁区域。
➢ 出血除了血液动力学紊乱、致栓状态外,最重要的机制 之一即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导致缺血事件反弹。
➢ 急性期过后ACS患者的出血风险降低,但是双重抗血小 板治疗仍然使患者长期出血的危险增加。CURE研究中, 氯吡格雷治疗患者严重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但致命性 出血没有差异。
➢ 一项Meta分析发现,大出血的患者30天死亡风险升高4 倍,再发心肌梗死风险增加5倍,脑卒中风险增加3倍。 而且出血程度越严重,死亡风险越高。
精品课件
颈内静脉
危害:局部血肿一般危害不大。血胸或血气胸可引 起血容量丢失、肺萎陷、纵膈偏移,影响循环及呼 吸功能。 识别:根据出血量、出血速度、病人体质不同而不 同。小量血胸可无症状。中量及大量血胸可引起低 血容量休克症状、胸腔积液征象。
精品课件
颈内静脉 处理: ✓ 非进行性血胸,小量可自然吸收,积血量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锁骨下静脉:误穿锁骨下动脉
原因:锁骨下动脉与锁骨下静脉伴行,正常操作即 可误穿锁骨下动脉,如果穿刺点偏差、穿刺方向不 正确或解剖变异等更易误穿。
.
锁骨下静脉:误穿锁骨下动脉
危害:仅穿刺针或钢丝进入锁骨下动脉,很少引起 严重出血,如局部压迫不当可引起局部血肿。如果 血管鞘进入锁骨下动脉,往往需要外科手术。如果 将血管鞘进入锁骨下动脉后又误将鞘管推出,可引 起大量胸腔积血,可危及生命。
.
锁骨下静脉:误穿锁骨下动脉
识别:穿刺针喷出动脉血或注射器回抽处鲜红色动 脉血及置入钢丝后局部小血肿均提示已误穿锁骨下 动脉。透视下如钢丝不能经右心房进入下腔静脉, 而是到达主动脉根部或左心室则证实误穿锁骨下动 脉。
.
锁骨下静脉:误穿锁骨下动脉 处理:误穿锁骨下动脉后,将穿刺针后撤,局部压 迫;如果已误入血管鞘切忌将其拔出,应与外科协 同处理。
➢ 有胃肠道出血病史的患者口服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性应用质子泵 抑制剂。
➢ 选择更加安全的药物及适宜的剂量,尽量减少用药时间和联合用 药。
.
介入术后出血包括与手术操作有关的出血和与手术 操作无关的出血。
与手术操作有关的出血: 静脉出血: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 动脉出血: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冠状动脉、
.
出血带来死亡,心肌梗塞和卒中的高风险 大出血的死亡率与NSTE-ACS急性期的死亡率一样
高 预防出血与预防缺血事件同等重要,可以明显减
少死亡,心肌梗塞和卒中的风险 对出血风险的评价应该成为治疗决策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
.RACE出血评分包括6个参数: ➢ 年龄、 ➢ 女性、 ➢ 肾功能不全病史、 ➢ 出血史、 ➢ 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 ➢ 介入治疗。
.
股静脉径路出血
识别:出血量小时可表现为围绕穿刺点的瘀点、紫 癜、瘀斑等。围绕穿刺处出现的增大的肿块示血肿 最重要的征象。
.
股静脉径路出血 处理: ➢ 穿刺点少量出血或较小的血肿,经过再次压迫止
血后,不再有活动性出血即可不必特殊处理。 ➢ 手法压迫不能止血时,应检测凝血四项,如ACT
明显延长,应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同时补充 血容量和输血。 ➢ 血肿过大压迫神经的,需清创取出血肿。 ➢ 血管壁裂开过大者需外科修补血管。
➢ 根据严重程度,出血可以分为严重出血、致命性出血、大出血 和轻微出血等,但是因不同定义,其发生率不同。严重出血通 常定义为:重要脏器的出血,如颅内出血;出血导致血流动力 学异常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超过5 g/dL。除外上述标准可定义 为轻微出血。
.
出血的风险
➢ GRACE登记研究显示,出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住院 死亡率增加,并且与出血严重程度相关。
.
CRUSADE出血评分系统
.
CRUSADE出血评分系统
➢极低危(计分≤ 20) ➢低危(计分 21-30) ➢中危(计分31-40) ➢高危(计分41-50)
➢极高危(计分>50
.
出血风险的评估
➢ 此外,抗栓药物超量,尤其是女性、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使出血危险明显增加,肾功能不全可能最重要。
.
股静脉径路出血 2、血管或心脏破裂 处理:心包填塞者立即心包穿刺,腹腔、胸腔、盆 腔出血者,根据出血量、血流动力学状态决定保守 治疗或外科手术。
.
股静脉径路出血
2、血管或心脏破裂 预后:主要取决于能否及时发现和处理。及时发现, 及时行心包穿刺术或外科手术,一般可挽救生命。 严重者可很快死亡。 预防:介入诊疗时要轻柔、细心,尤其在盆腔区域、 冠状静脉窦、右心房、右心室等薄壁区域。
介入术后出血风险、预后及处理
株洲市人民医院
王成明
.
出血的定义
➢ 出血是介入术后患者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根据不同定义, 严重出血发生率可以低于2%或高于8%。
➢ 在OASIS-2、PRISM和PURSUIT等随机试验中出血发生率大 于2%。以输血作为大出血的CRUSADE注册研究竟然有15% 的患者接受了输血。GRACE注册研究中,ST段抬高的心肌梗 死(STEMI)患者中大出血的发生率为3.9%,非ST段抬高的 ACS为4.7%。
➢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无需根据肾功能调 整剂量,但是静脉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 剂量。
➢ 肾功能不全患者易出血的原因是凝血功能紊乱,对低分子肝素等 抗凝药物排泄减少,且介入治疗后更容易发生造影剂肾病或原有 肾功能衰竭加重等情况。
➢ 出血高危患者在决定治疗策略及抗血小板时应该格外谨慎。
➢ 出血除了血液动力学紊乱、致栓状态外,最重要的机制 之一即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导致缺血事件反弹。
➢ 急性期过后ACS患者的出血风险降低,但是双重抗血小 板治疗仍然使患者长期出血的危险增加。CURE研究中, 氯吡格雷治疗患者严重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但致命性 出血没有差异。
➢ 一项Meta分析发现,大出血的患者30天死亡风险升高4 倍,再发心肌梗死风险增加5倍,脑卒中风险增加3倍。 而且出血程度越严重,死亡风险越高。
.
股静脉径路出血 预后:预后大多较好。 预防:术前全面检查,有高血压病等病者充分对症 治疗。术者提高技术,细心、准确操作;肝素用量 不宜过大;拔鞘后充分压迫止血。
.
股静脉径路出血
2、血管或心脏破裂 原因: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射频消融、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等,各种介入器械如导管、导丝在经股静脉 到心脏过程中,均可因行进方向有误、用力过猛造 成静脉壁破裂造成相应部位出血,如胸腔出血、腹 腔出血、盆腔出血(最常见)。 识别:一旦病人出现胸闷、脉搏减弱、血压下降, 因行胸腔、腹腔、盆腔X线透视及行急诊超声检查。
误穿锁骨下动脉
.
股静脉径路出血 1、局部出血或血肿 原因:与抗栓强度过大,手术操作过程(穿刺方法 与方向,穿透股静脉后壁、导管或鞘插入时损伤静 脉、反复穿刺),局部压迫止血不当,临床危险因 素(年龄、性别、肥胖、高血压、不能配合伸腿卧 床休息)等有关。
.
股静脉径路出血
1、局部出血或血肿 危害:一般影响不大。如出血量大可引起血容量下 降、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血肿可压迫导致迷走反应、 心动过速或神经麻痹。缓慢增大的血肿较难发现, 识别前有发生明显失血的危险性。肥胖者可在无明 显血肿情况下出血明显失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