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雪老中医治疗中风的经验

合集下载

脑中风良方初识

脑中风良方初识

跑 、 跳 、 下 蹲 等 各 种 功 能 ,而 且 它 还 负 担 您 身
体 的 重 量 。 一 旦 膝 关 节 发 生 病 变 ,关 节 的 软 骨 便 被 破 坏 ,原 来 光 滑 如 镜 的 表 面 变 成 粗 糙
甚 至 缺 损 的 表 面 ,进 一 步 还 会 使 股 骨 髁 变 形 。
这 样 您 就 会 感 到 疼 痛 , 活 动 受 限 ,严 重 地 影
积 存 时间过 长还会 诱 发其 它疾 病 , 因 此 在 临 床
上 本病 属于 疑难 病之 一 。
响 了患 者 的健 康 和 工 作 。 由于 各 种原 因引 起
的 膝 关 节 骨 质 增 生 并 伴 有 关 节 积 液 在 临 床 上
血 逐 瘀 。而 脑 络 痹 阻 型 中 风 的 主 要 病 机 是
气虚 血瘀 , 脑 络痹阻 , 脑髓失 养 , 脑 失 神
明 , 在治疗 时以益气 活血 , 搜 剔通 络为 主 。 在 治疗 中风 的诸 多 药 方 中 , 活 血 通 络 之 药 物 主要 发 挥 作 用 , 除 了川 芎 、 红花 、 桃 仁 、 地 黄 等药 物 外 , 古 人 常 用 并 且 起 到 很 大 作用 的药物 还有 丹参 、 水蛭 、 三 七等 。
药 物 成 分 的 提 炼 和 组 合 进 行 了 史 先 进 的
改 善 。血 府 逐瘀 方 剂 , 源 于 清 代 王 清 任 的 血 府逐 瘀 汤 , 以桃 f _、 川 I 芎 、 红花 、 赤芍 、 当 归 、 地黄为君药 , 枳壳 、 柴胡 为臣药 , 佐 以 牛膝 、 桔梗 , 引 之 以 甘草 , 此 1 1味 药 谓 之 不寒 不 热 , 气血双调 , 行 血分 、 祛瘀 滞 , 活

中医治中风医案

中医治中风医案

中医治中风医案
中医治疗中风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药、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等方法,针对病人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个中医治疗中风的典型医案:
病人男,65岁,患有高血压多年。

一天突然出现头晕、说话不清、右上肢无力、步态不稳等中风症状。

中医辨证分析:
该病人属于中风病类型,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肾气不足,以及脏腑功能失调。

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采用活血化瘀、通络、疏肝理气、补肾壮阳的中药方剂。

主要成药包括川芎、红花、丹参、黄芪、当归、白芍等。

2.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穴位足三里、合谷、太冲、风池等,以及搔痒、拔罐等疗法,以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

3.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脊柱、头部、四肢等部位,以及灵活运用拇指压、揉、拿、推、按等手法,按摩和刺激相关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畅通。

4. 康复训练:采用针对病人病情和症状的康复训练,包括进行各种功能性训练、平衡训练、手指灵活性训练等,帮助恢复患者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疗效评估:
经过3个月的治疗,病人的头晕、说话不清、右上肢无力等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步态也比之前更加稳定。

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整体健康状况明显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中风需要根据具体病人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与西医医生合作,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程门雪等会诊中风重症案

程门雪等会诊中风重症案

程门雪等会诊中风重症案本例病者夏理彬是近代着名医家夏应堂先生之子,又为程门雪先生早年弟子。

60岁时患中风,1965年2月27日入院,3月1日组织上海中医界名流进行会诊,每日1次,共九次,终使患者脱离险境,转危为安,渐趋康复,以后又为人民服务多年,后再次复发,则终因年老而不救。

由于夏是程门雪先生之弟子,故程老颇为负责,肯出主张,发言独多。

从这份会诊病案中我们可以揣摩程老的辨证思路,学习他立法用药的独到经验。

现将经何时希先生整理的会整记录摘抄如下,以飨读者。

第一次会诊:1965年3月1日程门雪:病属中风,首先分清闭脱,目前症属于闭。

昨有脚冷、遗尿、面红,但无汗出。

火气旺的闭证也有面红,而脉又洪大,属于类中。

以前辨类中真中,以内风外风为别。

本证肯定内风、痰浊与火。

风乘火动,火借风威,蒙蔽清窍。

目前亟须吃药,不吃药是与时机不利的。

治疗从熄风,化痰热,开窍。

内闭至心包即入血分。

目前是内闭,进一步即防外脱,冬眠可以不要了。

黄文东:病来势很急,主要是内风,一种是中经,一种是中脏。

本证是中脏。

主要症状是昏迷,是痰热蒙蔽,神明堵塞,热在血分,是内风引起痰火上蔽清窍心与肺。

有过抽搐。

刘河间谓"心火暴盛,水不济火"。

病者平时健谈,体质尚好,是阴虚火旺体质,平时不见有痰,讲话虽多,亦不见其喝水。

但此时痰也应顾到,因痰易蒙蔽,故神志昏迷。

目前是闭证。

不好的是内出血,往往使正气更虚。

程门雪:目前气虚要排除,主要是痰火。

黄文东:需要吃药是给药途径问题,牙关虽不紧,不能吞咽。

程门雪:目前不考虑鼻饲,过去多用口服,不妨试试,药量不宜多。

化痰开窍主要是至宝丹同竹沥、羚角粉三味。

以竹沥代水,微微口服,能考虑鼻饲时,可加胆星、竺黄。

凉血可用犀牛角,吞咽不下,纳药量就太少了。

夏仲芳:口服恐吸入肺中。

药用羚角、竹沥、犀角、石膏、黄苓、大黄。

程门雪:石膏很好。

黄羡明:家属提出用云南白药。

程门雪:云南白药有草乌。

目前不出血,可暂不考虑。

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中医治疗

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中医治疗

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中医治疗中风也就是西医所称的“脑血管意外”,由于脑局部组织出血或缺血性坏死而导致,从而发生神经功能缺失,出现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脑栓塞、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均为“中风”,不同之处在与缺血中风和出血中风。

其中主要表现为经络不畅、气虚血瘀、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

之所以会发生中风,可能是因为久病体虚或元气不足,从而导致筋脉不通。

本文主要针对中风发病机制以及中医治疗展开分析。

1.中风的发病机制中风是内科中非常多见的一种急症,发病机制诸多,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的主要发生因素,同时糖尿病、饮酒过度、抑郁、基础心脏疾病、高血压、吸烟、肥胖等都可能引起中风,同时脑血脉痉挛、血流动力学改变、等都是比较多见的致病因素,该病主要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生,根据发病类型不同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型。

而中医学者指出“气血并逆、肝阳化风、直冲犯脑”的理论,认为“血”“脑”是中风的基本因素。

1.中医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大部分发生中风的患者都是超过50岁的人群,所以身体各项机能均明显降低,所以本虚标实、气虚血瘀是重要病理机制,因为年龄在>50岁以后气虚就不能推动血行,从而导致瘀血,而补阳还五汤具有活血化瘀、祛邪扶正之功效,对于中风、偏瘫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补阳还五汤中是一种理血剂,疏通筋络、活血补气效果很好,主治中风气虚血瘀证,同时临床常应用于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中,其中包含赤芍、当归尾、黄芪、川芎、红花、去土、桃仁等药物,针对气虚严重的患者,可以加上太子参和党参;而上肢偏瘫的患者,加上桂枝;下肢无力瘫软的患者,加上牛膝、桑寄、杜仲、川断;喘息、心悸患者加炙甘草和桂枝;肢体麻木的患者加伸筋草和木瓜;血瘀严重的患者加鸡血藤、水蛭、鬼箭羽。

其中黄芪量最大,因为其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有动物实验已经提出,黄芪降低血压、扩张血管、提高心肌收缩力的功效较强,同时黄芪中硒的含量较高,而人体酶类自由基损害防御物离不开硒,所以黄芪还能使患者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并将自由基清除。

名老中医治疗中风经验评述

名老中医治疗中风经验评述

名老中医治疗中风经验评述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张晋 王亚威* 司维 刘荫君 陈志伟 (北京100091)关键词 名老中医 中风 治疗经验 评述中风亦名 卒中,现代医学将之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有高血压性脑出血,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T IA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因而致的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的一类疾病,并被列为中医 四大证之首,故对于本病的防治历来被古今医家所重视,而著名老一辈中医学者论治本病的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亦各得要妙。

1 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较多,病机复杂多变。

任继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甚详且别有见地,以病因有三,一为情志失调(怒、嘻为主);二为饮食失常(膏粱美食或食咸过多);三为久患消渴之疾(痼疾)。

病机有二,一是脑之气街为患,气机受阻,引起气不顺为风,风动生热,热为火之渐,久而不解,风热伤及脑髓大经、小络、孙脉;二是 脑中血海血脉、经脉、毛脉受损,造成血络、血道循环障碍,轻则血凝成瘀、痰生、热结、毒生,而损伤脑之神机,重则脑气不能束邪,内风统领热邪火毒,窜扰脑络血脉、毛脉之膜后,而脉络之内受风热外鼓之力,膜破、络裂,血脉不能束血,其脑气不能固血,其血必溢于外,重责溢于 琼室之内,脑髓精质体受损,窍络阻塞,于病机形成上下失应,阴阳不能互用而欲离,精气神不能互生互化而欲离散。

王永炎以中风急性期虽为本虚标实,然而侧重在标实(瘀血、痰湿阻滞)去辨治中风急证,并结合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分类,对其病机做进一步明确以适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主要由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热、气虚、阴虚等因致病;出血性中风为风火、痰浊、邪热内闭心窍,元气败脱导致而成。

孔伯华谓本病之成是先有内因基础,再有外因诱发。

即痼疾潜伏于脏腑(肝动热生、气火相郁、积食化痰、瘀塞经络、气虚上浮等害伤空窍),再遇外邪触发而成病。

汪履秋认为中风一病的病机主要可包括为气机逆乱、血瘀、痰浊等方面。

一程门雪医案DOC

一程门雪医案DOC

程门雪医案案一、春温陈XX,女,成年。

初诊:1949 年2 月25 日。

春温十日不解,热势甚壮,烦不安寐,谵语耳聋,咳不爽,气急,白pei 隐隐不多,胸闷口干,苔黄腻,舌尖绛,脉濡滑数左弦。

温邪不得外达, 肺胃肃化失常,素虚之体,须防内陷,拟清温透热。

清水豆卷12g 黑山栀9g桑叶9g桑白皮9g白杏仁9g辰赤苓9g 象贝母9g 块滑石12g(包煎)广郁金4.5g带心连翘9g 生米仁12g冬瓜子12g竹叶心4.5g朱灯芯2 扎甘露消毒丹15g(包煎)二诊:白pei 隐隐不多,红疹已布而不显,耳聋,谵语神昏,咳不爽,气急胸闷, 口干唇焦,苔黄腻,舌尖绛,脉濡滑数左弦。

温邪为病,热势鸱张,气血两燔,病情重险。

再拟气血双清,以望转动。

鲜生地15g 清水豆卷12g 黑山栀4.5g 桑叶9g 桑白皮9g 辰赤苓9g 净银花9g 带心连翘9g 竹叶心4.5g 白杏仁9g 象贝母9g 生米仁12g 冬瓜子12g 块滑石12g(包煎)牛黄清心丸1粒,分2次化服。

三诊:红疹虽多,色不显明,耳聋失聪,唇焦,神蒙谵语,咳痰不爽,气急,喉有痰声,舌尖绛而干,脉弦滑数。

症势重险,防其动风、内陷。

再从昨方加减。

鲜生地15g 清水豆卷12g 黑山栀9g 桑叶9g 桑白皮9g 净银花12g 带心连翘12g 象贝母9g 黄郁金4.5g 生米仁12g 冬瓜子12g 竹叶心4.5g 块滑石12g(包煎)茅根30g (去心)芦苇30g(去节)牛黄清心1粒,2次化服。

四诊:白pei 渐多,红疹隐隐,色不明显,耳聋,神蒙谵语,大便艰行,咯痰不爽, 气急,喉有痰声,唇焦齿垢,舌绛而干,脉弦滑数。

症势重险至极,动风、内陷,可虑之至。

再从昨方加重。

鲜沙参15g 鲜生地15g 黑山栀9g 清水豆卷12g 净银花12g 带心连翘9g 川黄连四分象贝母9g 广郁金4.5g 鲜竹叶4.5g 鲜竹茹4.5g 鲜菖蒲2.4g 茅根30g(去心)芦根30g(去节)嫩钩藤4.5g(后下)枇杷叶露120g 淡竹沥60g,炖温,调服牛黄清心丸1粒,分2次服。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中风(stroke),是指因脑血管病变而引起的脑功能损害。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导致言语、运动、认知和感知障碍等各种症状。

中风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治疗,因此选择一位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一位名老中医治疗中风的医案。

病案:男,72岁,中风后左半身瘫痪,面部略微歪斜,言语不清,左手无力,左腿跛行,情绪不稳定,睡眠质量下降。

初诊时,老中医详细了解了患者的中风病史、既往病史和饮食习惯,进行了中医四诊,发现其脉浮紧,舌红苔黄。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老中医初步诊断为中风后证。

治疗:老中医设计了一套中药配方,并结合针灸和推拿疗法。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1. 中药治疗:老中医选用了脑健康汤的方剂,包括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淮山、川芎、当归等中草药,且每天按时给患者服用。

治疗过程中,老中医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中药的作用调整了剂量和配方。

2. 针灸疗法:老中医使用了绿色针灸(即无痛针灸)的方式,选取了手太阳膀胱经等穴位进行治疗,用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情。

治疗过程中,老中医根据针灸效果和患者的反应修改了穴位和治疗时间。

3. 推拿疗法:老中医使用了手推功夫,以调整患者身体平衡、平缓肌肉萎缩、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老中医在过程中反复对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

面部和言语渐渐恢复正常,左手和左腿运动能力明显增强,走路也变得更加稳定。

患者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睡眠质量也大大提高。

治疗后几个月,老中医继续按照上述的治疗方案进行,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改善。

结论:中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正确认识和治疗非常重要。

经过老中医的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改善,也说明了中药在治疗中风方面所具有的良好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配合现代医学,采用综合治疗,最终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秘方偏方:这是一个救命神方!

秘方偏方:这是一个救命神方!

这是一个救命神方!小续命汤出自《备急干金要方》卷八,组方:麻黄桂心甘草(各二两)生姜(五两)人参川芎杏仁附子防己芍药黄芩(各一两)防风(一两半)上十二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不愈更合三、四剂。

功效:祛风扶正。

主治:中风卒起,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或神志闷乱等。

初涉此方读大学时看《备急干金要方》,得闻小续命汤,为“续命”所感,视为奇方!后学西医内科学,始知中风即现代所说的“脑血管意外”,既是血压高脑血管破裂,或是脑血管梗死,何来风邪?既无外风可言,用麻黄、防风,能有效乎?况且麻黄服用后容易出现血压增高,对于脑血管破裂之人,再投此方似乎不妥?然此方名为“续命”,当不为浪得虚名,唯其中妙处尚有不明之处,故本人对此方虽有敬重之心,实无尝试之胆啊!再闻此方去年读李可老中医的演讲稿,书中提到李老因小中风,服用几贴小续命汤后已无大碍,但不方便过来参加会议,其演讲稿由弟子代述……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难道这小续命汤真的疗效神奇?很多医家对中风的治疗从风论治,而王清任则以补阳还五汤立法,开活血化瘀治疗中风之门,将小续命汤与补阳还五汤比较起来,似乎没有更加有特点的地方,补益之力不及对方大剂量黄芪,活血之力就更加不及对方大量的活血化瘀药,何来“续命”之说?读懂“续命汤”半年前一个外地患者前来就诊,因脑血管瘤破裂致脑出血,术后两年留下左半身不遂的毛病,走路不稳,时常崴脚,左手五指关节活动障碍,肌力II级+,舌根白厚,略滑,双尺沉紧,关郁,寸部虚细弱无,四诊资料收集全后,开了如下几味药:制川乌、制草乌、丹参、桂枝、地龙、豨签草、黄芪、黄芩、赤芍、桃仁、红花、木香、生甘草。

同时叮嘱患者每天用手抓玻璃弹珠,加强功能锻炼。

十多天后,左侧肢体恢复不少,手指关节能自由活动,但精细度差,脉象虽然有所好转,但双寸仍然沉细,头经常发昏,如何加快治疗进程?思索之际,突然记起李老亲身体验小续命汤的事情,再结合病人的脉象,为什么偏瘫后重用麻黄,立即豁然开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