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大型青铜文物_王福谆

合集下载

古代大铁锅和大铁缸

古代大铁锅和大铁缸
关键 词 : 铁 锅 ; 千僧 锅 ” 大铁 缸 大 “ ;
中图分 类号 : T 2 G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18 2 0 ) 5 0 7— 7 10 6 7 (0 7 0 —04 0
The Ance tBi r n t n g I o t i n g I o Pos a d Bi r n Va s
sz i e,y a s a d c a a t r t s o o h u a d mo k t .a e ito u e .S me f u d y tc nq e fra ce t i n p t d v t e r n h r ce si fs me t o s n n sp s r n rd c d o n r h iu i n g i o sa a s i c o o e o n b r o n a e aS ic se . r lOd s u s d Ke wo d : i rn p t “ h u a d mo k o ”,b g i n v t o n r y r s b g i , t o s n n sp t o o i r a ,f u d o y
Ab t a t T e a p i ain。d v l p n n rs n i ain o h n in i r n p t a d b g i n v t r e ci e . T e src : h p l t c o e eo me ta d p e e tst t ft e a ce tb g i os n i r as a e d s r d u o o o b h
际 , 如 : 资 料说 : 州 市 涌 泉 寺 “ 例 有 福 至今 寺 内仍 留 有宋仁 宗 景佑 年 间 , 用铜 、 铁铸 造 的 4 口巨锅 。其 中 最大 的一 口 , 径 17c 深 8 m, 直 6 m, 0c 可容 水 2 0担 ,

古代大铜牛

古代大铜牛
成 浑 圆憨 厚 的牛 犊 作 为 灯 座 , 背上 置 灯 盘 , 有 牛 上
牛” 的形象塑造的铜牛。而作为古代大型金属雕 塑 的牛来说 , 数量最多的是 “ 镇水铁牛” 。我国历史上 的水灾 , 几乎年年都有 , 以我 国的母 亲河黄河 为 光 例, 从春秋战国算起 , 到新 中国成立 时为止 , 大约 2 50多年 时 间里 , 0 黄河 下 游决 口就 达 1 0 0多次 , 5 较
犊, 则雕铸得非常真实。 战国到汉代 , 从 已有小型铜 牛塑像 。中国历史博物馆就收藏 1 件战 国错银铜卧 牛, 身长 1 前背 高 5 m, 0c m, 质量 1 g 是 15 c . k , 98 7 年安徽寿县丘家花园出土的。 而在 17 年 , 92 陕西安
寨 县 桥 坪村 的汉墓 中 , 出土 了一 尊小 型 银错 铜 卧 也
Th ce tBi o z t t e fOx eAn in g Br n eS a u so
’ ⅣG -: u :ln ,
(c olfMa r l, un dn n esyo e hooy G agh uG a gD n 14 0 C i ) Sho o t i sG a gogU i ri c n l , un zo u n og5 10 , hn ea v t fT g a

Ke r s a ce t i r n e sau so X, h r c e , u d y y wo d : n in g b o z t t e f b O c a a tr f n r o
牛一直 被人们 用来农 耕 、 肉食 、 祭祀 、 车等 , 驾 它 和人类生活 、 生产活动 的关系极 为密切 。 以 , 国 所 在我
Ab t a t I h s p p r t e st a in a o t 5 a ce t b g b o z tt e f O a d C W S h a i Yu n n y a wee sr c :n t i a e ,h i t b u n in i r n e sau s o X n a O e d n u o a mi g u n r i t d c d Al o g i maln mb r ft e e sau s t e r e l tl h, h r ce r t n o of 1 nr u e . t u h w t a s l u e s t t e ,h y a e r al sy i c a a tri i a d c l r o h h o h y s sc u

青铜器鉴赏

青铜器鉴赏

青铜器鉴赏青铜器鉴赏熠熠生辉光耀四方——秦晋豫冀周朝青铜器荟萃1、↑ 《熠熠生辉光耀四方——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由陕西、山西、河南、河北4省文物局主办,20家文博单位支持协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于2016年10月24日至2017年2月24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展馆南展厅展出。

汇展了各类青铜器文物精品206件(组),其中有100余件(组)都是一级文物,很多重器是首次向社会公众展出。

秦晋豫冀四省青铜器荟萃,集中反映了两周时期诸侯国青铜文化风貌,概述了两周时期应国、晋国、芮国、中山国、霸国等9个代表性诸侯国的故事,融合了周朝从公元前1046年——前249年时期历史文化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完整性。

▼成王剪桐分封晋侯“成王剪桐”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

讲的是成王登基后,将一片桐树叶剪成玉圭的形状,交给叔虞,说要拿这个玉圭分封叔虞为诸侯,史佚请成王选择吉日册封叔虞,成王以为自己不过在说玩笑话,但史佚坚持认为“天子无戏言”。

于是成王践行诺言,将叔虞分封到唐这个地方,国号为“唐”。

唐国就是晋国的前身。

从成王开始,到康王晚期,西周的大部分诸侯分封于这一时期。

“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这显示了周初封建诸侯的治国成效。

晋国的领地在今山西南部,这里曾经是夏朝的中心地区,也是戎狄杂处之地。

周王室制定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政策,即杂用夏朝的政治制度和戎狄的规则,成效显著。

晋侯墓地出土的三足瓮、兔尊等青铜器反映了晋文化与戎狄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揭开了晋国筚路蓝缕的开疆历史。

↓晋叔家父方壶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50.8厘米,1994年曲沃县晋侯墓地出土。

山西省博物院藏(下同)。

2、↓杨姞壶高28厘米3、↓大鸟纹卣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35.8厘米,1994年曲沃县晋侯墓地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藏(下同)。

4、↓龙纹方彝高24.4厘米5、↓双耳壶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52厘米,20世纪80年代山西省曲沃县天马——曲村遗址出土。

秦汉统一寓意的文物

秦汉统一寓意的文物

秦汉统一寓意的文物秦汉统一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物也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寓意。

本文将从秦汉统一的角度出发,介绍几件具有代表性并寓意深远的文物。

一、《铜人铸像》《铜人铸像》是西汉时期的一件重要文物,它寓意着秦汉统一的巨大成就和强大力量。

这尊铜人身高2.62米,重达1800多公斤,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铸造人像。

铜人铸像的制作精细,栩栩如生,根据历史记载,它是用来纪念秦始皇的功绩,象征着秦朝的强盛和统一。

二、《陶俑》陶俑是秦汉时期的典型文物,它们寓意着秦汉统一时期的社会稳定和繁荣。

陶俑是陪葬文物,用来陪葬秦汉帝王的坟墓。

这些陶俑形象各异,有士兵、官员、车马等,数量众多,规模宏大。

陶俑的制作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也是秦汉统一时期经济、文化和军事实力的象征。

三、《兵马俑》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珍贵文物,它们寓意着秦汉统一的军事力量和永恒的守护。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守护神,用来保护秦始皇的灵魂。

这些兵马俑的数量众多,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杰作之一。

兵马俑的发现对于研究秦朝军队的组织、装备和战争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了解秦汉统一时期的军事力量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四、《简牍》简牍是秦汉时期的重要书写载体,它们寓意着秦汉统一的官僚机构和文化传承。

秦汉时期,由于统一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简牍得到了广泛使用。

这些简牍主要用来记录政府事务、法律文书、财务账目等,是研究秦汉统一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

简牍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文字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承,为后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五、《青铜器》青铜器是秦汉时期的重要文物,它们寓意着秦汉统一时期的文化繁荣和艺术成就。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造型精美,寓意深远。

青铜器大多用于祭祀和礼仪活动,是古代社会的象征和权力的象征。

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表明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艺术水平,也反映了秦汉统一时期社会制度的稳定和文明程度。

国之重器,青铜之光——出土文物(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系列品鉴

国之重器,青铜之光——出土文物(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系列品鉴

国之重器,青铜之光——出土文物(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系列品鉴罗婷婷 左琳琳中国青铜器浩如烟海,久远的年代,坚硬冷峻的质感,深沉的色泽,狞厉的纹饰,无不散发着古人莫名雍容的神秘,被称之为国之重器。

古之青铜礼器铸造为手工,即使题材相同、造型相同,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青铜是古代劳动人民有意识地将铜与锡或铅配合而熔铸成的合金,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名青铜。

青铜作为合金,熔点较纯铜(红铜)低;就硬度来说,青铜较纯铜高。

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的体积略有胀大,所以填充性较好,气孔也少,因此,比纯铜有较好的铸造性能。

这都使青铜在应用上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所以青铜的与科学价值高而享誉世界。

这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不仅有酒器、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这些青铜器造型生动、精美,古人认为青铜器极其牢固,为武器,而中国却以铸造难度较大、纹饰复杂的容器为主。

二、青铜文化与中国古文明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教授在论述中国青铜时代与古代文明时提到,众多曾经辉煌繁盛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等,就其物质文化的发展阶段来说,都处于青铜时代范围,中国的古代文明也是这样。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由盛装物件功能,逐步演变为一种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而流传于世,成为权力与财富的象征。

青铜礼器对于一个奴隶主贵族及其家族来说,是他们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据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必须恪守法度,而不能逾越。

生前如此,死后埋葬也是如此。

所以说青铜礼器被制度化、神秘化、权力化,它就不是一般的实用器了。

在青铜礼器上,各级奴隶主贵族寄托着他们的信条与期望,反映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其寓意深奥、内涵丰富,是中国青铜器的奇妙之处。

青铜器上布满了饕餮纹、夔纹或人形与兽面结合的纹饰,形成神灵的图纹,这些纹饰随不同的时期也有变化和发展,有增强青铜器的神秘性,加强其礼器的地位的,也有在进化的过程中不符合礼器的神秘性规律而被否定的,这反映了人类从原始的愚昧状态向文明的一种过渡。

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现与研究史

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现与研究史

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现与研究史中国青铜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自远古时代开始,青铜器就在中国大地上熠熠生辉,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历程,追溯其源远流长的历史。

古代中国的青铜器发展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从这个时期开始,人们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使之成为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物品。

青铜器的发现主要集中在出土文物中,随着考古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青铜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最早的青铜器出土于中国华北地区,如山西、河北等地,其中又以河南安阳的殷商遗址为最为重要的发现地。

殷商时期的青铜器研究主要集中在殷墟的发掘与研究上,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如爵、卣、觥等。

之后,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扩大,各个时期的青铜器陆续被挖掘出来,丰富了我们对青铜器的了解。

随着中国历史长河的不断推进,青铜器在不同朝代的发展也经历了变化。

在西周时期,青铜器技术达到了顶峰,制作工艺更加熟练,器型更加精美。

同时,青铜器的功能也逐渐从实用工具转变为礼器,成为统治阶级权力的象征。

在秦汉时期,青铜器制作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出土的青铜器多样化,有酒器、食器、乐器等。

唐宋时期的青铜器则延续了秦汉时期的传统,但在造型上更加讲究创新和技艺。

对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也可分为学术界和业余爱好者两个方面。

从学术界角度来看,青铜器的研究主要包括青铜器的分类、年代划分以及对器形、铭文等进行解读研究。

学者们根据器物的形制、纹饰、样式,结合出土文物的地理和年代背景,对青铜器进行分期分类,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对青铜器的铭文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青铜器的用途、制作者、赞美对象等信息。

而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他们不仅对青铜器的制作艺术感兴趣,还对青铜器的收藏和鉴定有浓厚的兴趣。

由于青铜器的数量有限,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复制品和赝品,如何辨别真伪成为了业余爱好者们关注的焦点。

他们通过学习青铜器制作工艺、纹饰特征、器物形制等知识,提高对青铜器的鉴赏水平,避免受到不良商家的误导。

“十二金人”考

“十二金人”考

作者: 王双怀
出版物刊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2-128页
主题词: 兵器钟;十二金人;青铜器
摘要: 十二金人是秦汉时期最大的青铜器,代表了秦代铸造业的最高成就,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十二金人是时代的产物,是秦始皇销毁兵器、宣传符瑞的结果;十二金人完全是按照“临洮大人”的形象铸造的,是十二尊高6.93米的铜质坐像,与翁仲没有什么关系;十二金人的用途是充当钟,所以十二金人实际上是12个人形钟;十二金人自东汉末年开始遭受破坏,到前秦时被全部销毁。

山西交城卦山天宁寺珍贵的明代大铁碑

山西交城卦山天宁寺珍贵的明代大铁碑

2020年第6期2020年12月!"设备与工艺FOUNDRY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Dec.2020 N〇6.艺术铸造•d o i:10+16666/j+cnki+issnl004-6178+2020+06+018山西交城卦山天宁寺珍贵的明代大铁碑胡春良(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夏县044402)摘要:天宁寺是交城卦山的一处著名文化遗产,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留存有古代珍贵的 铸造文物,其中包括元朝铸造的、高6 m的三尊铁佛;明代铸造大铁碑《铸成铁佛之记》碑。

大铁碑,碑身与碑座用铁一起浇铸而成的碑刻,在中国的碑记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其碑文或苍劲挺拔,或饱满稳健,功力颇深,是碑刻中的稀世珍品。

本文介绍大铁碑的形制特点、铸造工艺,铸造大铁碑的平遥砂院张氏的铸造历史和业绩,以及中国古代大型铜碑、铁碑等。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明清铸造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及金属碑刻的历史有着一定的参考 。

关键词:天宁寺明代大铁碑;古代大碑刻;大铜碑;大铁碑;砂院张氏铸造;明铸造中途分类号:K876.41;K225 文献标识码:A卦山,因山形如卦象而得名,卦山天宁寺是山 西省交城县的地标名胜,位于交城县城西北。

天宁 寺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座北朝南,由天宁 寺、石佛堂、书院、朱公祠、圣母庙、文昌宫等六组建 筑组成,另外还有环翠亭、戏台、华严塔、墓塔林等 附属建筑。

共有殿堂楼阁200多间,建筑面积4 000 多平方米。

天宁寺最先开石佛堂石佛,有印华严 。

贞元二年(786年),河东节度使李夫捐,由道融筑天宁寺,使 华严名。

天宁寺 有 多 文 ,是文 ,是 文 的 。

天宁寺千佛阁,,阁是元的佛, 6 m,佛 有六 ,2 m.佛阁 有 阁,阁有 、的 佛,如,,。

天宁寺 佛阁 佛 ,座是 的。

座的 ,的 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文或苍劲挺拔,或饱满稳健,功力颇深,是 的稀世珍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In this paper,7 famous big bronze cultural relics before Qin dynasty were described,including their names,sizes,
characteristics, production years and stories. Their foundry technique was also discussed.
司母戊大方鼎见图 1 所示。 鼎身 4 个面,中腹 白地,四周有纹饰,称作夔纹。 两夔相对,作饕餮形, 中间隔以短扉棱,上端为牛首纹,下端为饕餮纹。 鼎 耳外侧饰一对虎纹,中间有一人面,耳缘饰鱼形纹,鱼 头向上,似欲起飞。 四只鼎足都很粗壮,上端铸有兽 首。 鼎腹内壁正中,有铭文“司母戊”3 个字。 据考,此 鼎为商王文丁祭祀母后母戊而铸,距今己 3 400 a。
1 司母戊大方鼎
1939 年, 河南安阳市侯家庄武官村殷墟遗址,
·49·
Aug.2010 №4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10年第 4 期
出土了一件商代晚期的大方鼎, 根据鼎上铭文,取 名为司母戊方鼎, 铜鼎通高 1.33 m, 长 1.10 m,宽 0.78 m,重 875 kg,是现存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鼎, 也是先秦时期最重的青铜器, 可谓古代 “鼎中之 王”,是世界闻名的古代青铜器。
王福谆:先秦时期的大型青铜文物
铸造设备与工艺
我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 21 世纪开始,经过 夏代、商代、西周和春秋时期,大约经历了 1 600 a。 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铸造出成千上万件 非常优美的青铜器, 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 到了战国时期,虽然开始进入铁器时代,实际上是 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时期,青铜器的应用仍 相当普遍。 也就是说,公元前 221 年以前的先秦时 期,其金属器物中,主要是青铜文物,铁铸器物还处 于初步发展阶段。 青铜器中,包括青铜农具、工具、兵 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其他生活用具等,特别是 青铜礼、乐器,最为丰富多彩,数量也很多,而且,其 中还有不少是青铜器珍品。 但从我国古代 4 000 a 铜 器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如果将质量能达到 500 kg,或 者主要尺寸在 1 m 以上的青铜器,才称为大型青铜 器的话,则先秦时期铸造的绝大多数铜器,只能算 作中、小型铸铜件,即使被称作商、周“重器”和“大 器”的一些青铜鼎、铜簋、铜壶、铜尊、铜缶等,能符 合上述规定的却很少,所以,将先秦时期为数不多 的大型青铜文物,都放在本文中一起叙述。
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中,重要而又有代表性的器 件,主要是鼎、簋、编钟等礼、乐器,而鼎则是最重要 的一种青铜器, 可分为三足圆鼎和四足方鼎二种。 青铜鼎原是食器,但很早就和统治者的权力联系在 一起。 一直流传着“夏禹铸九鼎”的故事,“九鼎”象 征 “九 州 ”,因 而 夏 、商 、周 各 王 朝 的 更 替 , 都 以 夺 得 “九鼎”作为建立新王朝的象征。 《史记》中也记载有 春秋争霸、问鼎中原的故事。 商王朝时铸造的杜岭 方鼎、司母戊方鼎、司母辛方鼎等大方鼎,以庄严的 外观和巨大的体量, 给人以神圣不可动摇的印象, 成为统治权力的象征。 到周王朝时,更把鼎作为礼 器之首,并盛行“列鼎”制度,即《春秋公羊传》中记 述的“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 ” 可见,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等级制度森严。 但到春 秋、战国期间,各地群雄争霸,周王室色微,诸侯、贵 族竟相铸造更大和更多的青铜鼎,因而,鼎的数量 增多,青铜器的种类和数量也增多,并出现了很多 重要的青铜器。 但从现存的先秦时期青铜器来看, 大多数青铜器的质量,都在 100 kg 以下,即 使青铜 鼎中被称作大器、重器的鼎,除了 1939 年出土的商 代晚期司母戊大方鼎,质量为 875 kg,以及 1933 年 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的战国时期楚大鼎, 质量为 400 kg 外[1],其他青 铜鼎,最重也 只有 200 kg 上 下 , 例如:1976 年出土的商代司母辛方鼎,重 117.5 kg, 妇 好 方 鼎 重 128 kg。 清 代 出 土 的 著 名 的 “海 内 三
Key words: before qin dynasty, big bronze cultural relic, foundry technique.
收 稿 日 期 :2010-07-06 作 者 简 介 :王 福 谆 (1937- ), 男 ,江 苏 昆 山 市 人 ,教 授 。
·48·
2010年第 4 期
宝”,即西周的毛公鼎,重 34.7 kg;大 盂鼎,重 153.5 kg;大克 鼎重 201.5 kg,都被称 为西周的青 铜重器。 1979 年 12 月, 陕西淳化县史家塬村出土的一件西 周大鼎,重 226 kg,则是目前已知的西周时期最重 的青铜鼎[2]。 故本文只选先秦时期最重的 2 个青铜 鼎, 即司母戊大方鼎和古代圆形铜鼎之首的楚大 鼎,在本文中叙述。
1.先 秦 时 期 的 大 型 青 铜 文 物 ;2.古 代 大 型 铜 佛 像 ;3.古 代 大 型 铜 人 (神 )像 ;4.古 代 大 铜 狮 ;5.古 代 大 铜 牛 ;6.古 代 其 他 大 型 铸 铜 动 物 像 ;7.古 代 大 铜 钟 ;8.古 代 大 型 铜 鼎 炉 ;9.古 代 大 铜 塔 和 古 塔 的 大 型 铜 塔 刹 ;10.古 代 铜 殿 ;11.古 代 大 型 铜 碑 ;12.古 代 大 型 柱 状 铜 铸 件 ;13.古 代 大 型 铜 锅 和 铜 缸 ;14.古 代 大 型 铜 鼓 和 铜 镜 ;15.古 代 大 型 铜 模 型 ;16.古 代 大 型 铜 制 天 文 仪 和 计 时 仪 。
在中原地区出现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时,各周 边地区也先后进入青铜时代,并制造出很多出色的 青铜器。 其中四川、云南、江西等地尤其突出,也都 出现过辉煌的青铜文化。 1986 年,四川广汉市三星 堆 一 号 、二 号 祭 祀 坑 出 土 了 500 多 件 青 铜 器 , [5、6] 这 是有别于中原地区的古代蜀国青铜器,其冶炼技术 和艺术水平也很高超,其中,二号祭祀坑出土的一 尊大立人青铜像,重 180 kg,人像高 1.72 m,连铜座 通高达 2.62 m,这尊铜像的质量,虽然不太大,但高 度达到真人的高度,是我国青铜时代唯一的一尊等 人高的大型青铜人像。 同时出土的还有多棵青铜神 树,经修复后,其中一棵青铜神树高达 3.84 m,是目 前发现的尺寸最大的先秦青铜器。 所以,这 2 件青 铜器,也是入选本文的先秦时期大型青铜文物。 云 南地区以贮贝器、铜牛虎案为代表的青铜器,都有 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但是,大多数器物,也只能算 是中、小型青铜器。 不过,1964 年,在云南省祥云县 大波那村出土的大型铜棺,长达 2 m,则应是我国先 秦时期少有的大型金属文物之一, 故入选本文,也 将对其作较为详细的叙述。
“ 我国古代大型青铜文物
王福谆 (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介绍了 7 件著名的先秦时期大型青铜文物的名称、尺寸、特点、铸造年代和经历的故事,并简述其铸
造工艺。
关键词:先秦时期;大型青铜文物;铸造工艺
中 图 分 类 号 :TG24
文 献 标 识 码 :A
2010年第 4 期 A20u1g.02年010 8№月4
铸造设备与工艺 FOUNDRY铸EQ造UIP设MEN备T A与ND工TEC艺HNOLOGY
A2u0g.1200年10第 №4 期4
·艺术铸造·
编者按:大约在公元前 21 世纪,夏王朝建立以后,我国就开始进入青铜时代。这一时期,从夏代开始,经过商代、西周和春秋 时期,大约有 1 600 a。 在春秋、战国之交,我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但青铜冶铸业继续得到发展,到现代为止,大约已有 4 000 a 的发展历史。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时,我国已经进入铁器时代,青铜器不再占据社会主导 地位,从此之后,直到 1840 年中英鸦片战争时为止,在长达 2 000 多 a 的封建社会时期中,我国的青铜冶铸业是如何发展的呢? 铜 器的铸造是趋向衰落,还是有进一步发展? 有关书籍对铜钱以及铜镜、铜灯等生活用具的发展情况,不仅介绍得比较多,而且作了 正面的肯定。 但对其它铜器的发展情况,就介绍得比较少,甚至有些人认为,秦汉以后青铜器的发展,一直趋于衰落,这可能是对 秦、汉至明、清期间的铜器发展情况,缺乏系统和全面地收集、了解造成的。 当然,以商、周礼乐器为代表的青铜器,随着奴隶社会的 解体,其发展的确是衰落了,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存续 2 000 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远比还处 于奴隶社会的青铜时代要快得多,所以,铜的产量也有很大提高,到宋朝元丰元年(1078 年),铜产量高达 7 300 000 kg,在 清 乾 隆 年间(1736 年~1795 年),光是云南、贵州、湖南等省,每年运往北京的铜、铅、锡的数量,就有 5 500 000 kg 左右。 此时,铜器的生 产,不光有青铜器,还有黄铜器,而且,铜器的品种和数量,都有很大提高,青铜器不再只属于上层贵族,普通老百姓的日用铜器 生产,获得了空前发展,佛教、道教的铜制法具,有了广泛应用,各种铜器作坊遍布全国各地。 同时,还生产了很多青铜时代还不 能铸造的大型、特大型青铜器和黄铜器,像大型天文、计时用铜仪器的铸造,大型佛像、人(神)像、动物像等铜像的铸造,铜殿、铜 塔等大型建筑物件的铸造,铜碑、铜柱等大型纪念性铜器的铸造,青铜大钟的铸造,大铜锅、大铜缸、大铜鼓等大型日用器的铸 造,大型铜炮的铸造,等等,都是在这段时期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是,我国古代这些大型、特大型铜器的情况,一直缺乏 系统的收集和整理,缺乏有关书籍的系统介绍。 作者花了大量时间,收集到的我国古代 500 kg 以上,或者主要尺寸在 1 m 以上 的大型和特大型铸铜件的有关情况,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并汇编成文。 据初步统计,先秦时期虽存有成千上万件青铜器,但 按本文规定的古代大型文物标准来看,只有 7 件现存的大型青铜文物入选,而从秦代到清代,现存的大型铸铜文物,就非常多 了,共有 20 个类型 840 件,所以,现存的我国古代大型铸铜文物,总共有 847 件。这 847 件大型铸铜文物中,大多数属于单件,但 也有一些是组合件。如果,将鸦片战争后清朝后期的现存大型铸铜文物也计入的话,则为 881 件。这中间,既有国宝级文物,国家 和省、市级重点文物,也有普通的古代大型文物。现以系列文章的形式,介绍给广大读者“我国古代大型铸铜文物”系列文章的题 目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