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孤品青铜文物——龙形觥

合集下载

龙年说龙:山西博物院藏商代龙形觥

龙年说龙:山西博物院藏商代龙形觥

龙年说龙:山西博物院藏商代龙形觥文 图/杨涛在甲骨文中,龙为“”(《乙编》3797)、“”(《乙编》5409)。

龙为象形字,以“”为例,为巨口长身之形,是吻,是身体,是角,由此可看出商人对龙的认识为长身、巨嘴、立角的神异动物。

《周礼·夏官》有云:“马八尺以上为龙。

”《管子》所载的龙明显多了神通:“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

欲小则化如蚕,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

变化无日,上下无时。

”《贾谊新书》凸显了龙之无常:“龙之神也,其惟兹能乎?能与细细,能与巨巨,能与高高,能与下下,吾故曰‘龙变无常’。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解最为著名:“鳞虫之长。

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文献记载中的龙显然不是俗物,其形能大能小,其身能上能下,为古人心中的神祇。

1958年,山西石楼桃花庄农民耕地时发现一座晚商时期残墓,随之出土的铜器中有一件龙形觥让我们更直观地认识到商人心中的“龙”。

山西龙形觥龙形觥是极少数龙造型的青铜器之一,通高19厘米,长44厘米,宽12厘米。

整体呈弧形犀牛角状,分器身和器盖两部分,与甲骨文中“龙”的形象相符。

器身前部为昂起的龙头,“臣”字眼,瓶状角,上下颌之间留出锯齿状空间。

器身两侧有四系,以备悬挂使用。

器身侧面主体纹样为阴线刻画的鳄鱼纹和龙纹,前后排列,彼此独立。

主体纹样四周剩余空间填充面积较小的鸟、鱼、龙等纹样。

器腹装饰并列的两排身体弯折的蛇纹。

圈足为对称的长吻鱼纹。

这些皆是殷商晚期铜器常见的纹饰和布局。

器盖表现为带有弧度的长梯形,与龙形觥的外形相吻合。

盖中间有一突出的捉手,以供拿起和放下,也说明了龙形觥的实用性。

器盖表面浅浮雕蜿蜒曲折的龙纹为主体纹样,此龙纹前端与立体龙头相连(形成一个立体与平面艺术造型的奇妙联接),龙纹尾端盘卷,与另外龙形觥一条小龙的尾巴相勾连,形成螺旋形状。

剩余空间由长尾鸟纹和弯曲的蛇纹填充。

年代发掘简报《山西吕梁县石楼镇又发现铜器》简单介绍了桃花庄晚商墓葬出土的铜器、玉器、金器和骨器,其中也包含龙形觥。

有关龙形觥作文

有关龙形觥作文

有关龙形觥作文The dragon-shaped goblet is an exquisite example of ancient Chinese craftsmanship. 龙形觥是古代中国工艺的精湛典范。

It is a symbol of prestige and power, often reserved for the elite and the wealthy. 它是威望和权力的象征,通常为精英和富人所保留。

The intricate details and stunning design of the dragon-shaped goblet make it a highly coveted collectors’ item. 龙形觥的复杂细节和惊人设计使其成为备受追捧的收藏品。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dragon has always held a special place in Chinese culture. 从历史的角度看,龙在中国文化中一直都占有特殊的地位。

In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lore, dragons are revered as powerful and benevolent creatures, symbolizing strength, wisdom, and good fortune. 在中国传统民间传说中,龙被尊为强大和仁慈的生物,象征着力量、智慧和好运。

Therefore, the dragon-shaped goblet is not just a piece of art but also a representation of these symbolic meanings. 因此,龙形觥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还代表着这些象征意义。

In terms of craftsmanship, creating a dragon-shaped goblet requires immense skill and precision. 就工艺而言,制作龙形觥需要极大的技巧和精确度。

商代晚期青铜器物龙形觥的艺术考察

商代晚期青铜器物龙形觥的艺术考察
0 0 8年 晚期的龙形觥 , 为我们认识觥, 提供了实物根据。 觥, 就目 前所 2
这种动物的写照 ,同时也说 明了当时的地理环境适合鳄鱼生 存。 其次是浪漫手法 的纹饰造型艺术 , 夔龙纹 , 云纹 , 旋 涡纹 和 回字形纹都是铸造者为了使器物丰富而刻画 的装饰纹样 。龙 形觥的纹饰 遍布器身 , 刻画清晰 明显 , 但 却不是立体感 的纹饰 造型。 无论是鼍纹 , 夔龙纹还是辅助造型的旋 涡纹 云纹等都是 平展而安静 的感觉 , 并且器物左右两侧纹饰雕刻对称 。 盖面的 龙身纹路与龙首相衔接 , 巧妙且动感十足 。 山西省灵石 县静 升 镇旌介村 出土 的同样是商代晚期青铜器物 的兽形觥 ,它和龙 形觥 的出土地接近而且铸造时间相 同,它的纹饰表现手 法则 是 以浮雕为 主, 立体感强 烈。 龙形觥整体体积感强烈 , 造型独特 , 宛如一艘停在 水中的 龙 舟。从龙形觥 的对称 , 均衡 , 节奏 , 韵律, 等方 面都体 现着龙 形觥 的形式美而且传达 了当时人类 的审美观 。比如龙 首的形 象 和夔龙纹 的样式 , 都具有美 感 , 给欣赏者 以美 的享受 。器物 整体几何化 , 近似于圆柱体。 而纹饰方面来说观察发现云纹和 旋 涡纹也都 近似几何形 中的圆形 。无论是器 物造 型还是纹饰 造 型都 是当时的先民创造 的非现实 的意 向 ,也就是浪漫主义 塑造手法来 展现的龙形觥 中的抽象美 。 龙形觥本身作为一件器 物来讲 是直 观具象的 ,瞬 间永恒 的, 凝 聚着形 式美. 龙形觥 的龙 口微 张 , 眼睛 圆睁 , 并且 将 口中 牙齿全部露出 , 神情生动而略显夸张 , 无 不体 现出一种狞厉之 美。 虽然具有狞厉之美但仍然有贴近生活的因素包含在 内, 而 这种美属于青铜器中特有的审美特 征 ,比如与其 出土地 和铸 造时间想接近的兽形觥同样也具有狞厉之美 。器物 的纹饰 中 的鼍纹也是先人通过扬子鳄这 一动物的观察来绘画 出来 的纹 样, 体现 出纹饰 的写实性 。 同时丰富多彩的纹饰变化 以及种类 体现 出“ 寓动于静 ” , 以瞬间表现 出了永恒 。 总体上龙形觥器 物 造 型比例均衡 , 器 物纹饰虚 实相生 。整体 给人 一种 规整之美 , 简 洁明了 , 让人过 目难 忘。 参考文献 : 『 1 ] 刘 泽民等主编《 山西通 史》 太原 山西人 民 出版社 出版

龙形觥的历史故事(一)

龙形觥的历史故事(一)

龙形觥的历史故事(一)
龙形觥的历史故事
1. 起源
•龙形觥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酒器,形似龙的形态,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是由当时的贵族喜爱和使用的。

2. 制作工艺
•龙形觥的制作非常讲究,需要高度的工艺水平。

•首先,选取一根完整的象牙或骨头作为酒器的基础材料。

•然后,雕刻师傅根据龙的形态,精细地雕刻纹样和鳞片,展现出龙的神韵。

•最后,再进行打磨和上漆等工序,使其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3. 文化意义
•龙在中国历史中一直被视为吉祥、神圣和权势的象征。

•龙形觥作为一种特殊的酒器,寓意着喝酒时的贵族身份和尊贵。

•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饮具,更是一件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艺术品。

4. 传承和发展
•龙形觥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保持着一定的流传和发展。

•它被视为一种乐器的一种变体,在古代的宴会上常常作为陪酒乐器使用。

•在现代,龙形觥逐渐成为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们的追捧对象。

•其独特的造型和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5. 总结
•龙形觥作为一种饮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件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艺术品。

•它的制作工艺精湛,文化意义深远,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如今,龙形觥在现代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被人们所珍爱和传承。

2024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2024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2024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一、名句名篇默写1.学校诗社举办“寻古人雅趣”活动。

下面是小宇同学制作的诗文名句练习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二、填空题2.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选用其中合适的四字词语,填入诗句点评的空缺处。

诗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秋瑾《满江红》)点评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______的“竞雄”精神。

三、文言文阅读班级开展“品古典意蕴”文言文探究活动。

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3.字里有乾坤。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日光下澈.澈:(2)拥.毳衣炉火拥:4.句中有深意。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翻译:(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5.光影辉映,妙不可言。

甲、乙两文都有对“影子”的描写,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妙处。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餔糟①啜醨②,(1);果蔬草木,(2)。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①餔(bū)糟:食酒糟。

①啜醨(lí):喝薄酒。

6.请结合语境,把下面的句子填入上文相应空缺处。

A.皆可以醉B.皆可以饱7.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介绍山西博物馆的一件文物50字

介绍山西博物馆的一件文物50字

介绍山西博物馆的一件文物50字
1.龙形觥,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1959年出土于石楼县桃花者村,是商代晚期“方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品。

2.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西周青铜盛酒器。

2000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是第一代晋侯燮父的陪葬品。

3.兽形觥,高21.7厘米,长2
4.5厘米,腹深9.3厘米,商代盛酒器。

2006年出土于绛县横水墓地,据专家研究,此为倗国贵族所用青铜器。

4.铜牺立人擎盘,是战国时期青铜器,高14.5厘米,长18厘米,盘径14厘米,重1.38公斤,1965年出土于长治市分水岭。

5.刖人守囿车,是西周晚期青铜厢式六轮车,高度9.1厘米,长度13.7厘米,宽度11.3厘米,1989年出土于闻喜县上郭村。

6.庙底沟彩陶罐,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

高45厘米,口径35厘米,腹径43厘米,底15.6厘米,1989年出土于芮城县金胜庄村。

商代晚期青铜器物龙形觥的艺术考察

商代晚期青铜器物龙形觥的艺术考察

商代晚期青铜器物龙形觥的艺术考察作者:张婧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山西省石楼县地处黄河中游,是一块古老的文明荟萃之地。

石楼县出土文物数量很多,本文所要谈到的龙形觥就出土于此。

龙形觥是商代后期盛酒器,为稀世孤品,被誉为国宝。

龙形觥因其形象酷似龙而得名,距今有三千一百年到三千六百年的历史。

本文分别从龙形觥的造型,纹饰来进行考察,文字说明和参阅相关资料等进行分析与研究来认识该器物。

总结出龙形觥在器形与纹饰上的造型特征和审美特征以及出土地的文化意义。

从而更进一步深入了解该器物。

关键词:觥鼍纹夔纹在我国漫长的奴隶社会中,青铜器不仅成了国家权力的象征,而且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综合经济水平,青铜器的种类许许多多,有日常生活用具,也有丧葬祭祀用的礼器,很多传世青铜器都是在商代晚期出土的。

龙形觥这件器物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商代墓葬,为商代晚期盛酒器具,它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此件器物造型构思奇特、形象生动逼真,摆放自然生动,纹饰刻画极其精美.因形制及装饰纹样的独一无二而备受瞩目,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

那么就龙形觥的整个器形来讲,在古代众多的酒器当中,龙形觥属于“觥”,是一种造型特殊的盛酒器。

从之前的古籍中研究可知“觥”的盛酒容量较大,并且“觥”也可作为饮酒器。

但就本文研究的龙形觥来说它只能做盛酒器。

曾有学者认为有的觥附斗,是盛酒器,而不是饮酒器。

纵观历史,长久以来对觥的形状,可以说都没有完全正确的认识,有关的古籍图录中,也从来未发现著录。

那么就研究来说,觥的样式有以下几种;①脚形圈足式,当为觥的早期式样。

②椭圆体龙首盖圈足式,盖前端为龙首形,顶上有虺龙一条,拱起成环梁。

③椭圆体象首盖圈足式,器形稍高,截面椭圆形略短,圈足亦高,盖前端为象首卷鼻,后部为兽面,器腹饰的兽面纹,和盖的造型纹饰不相连接。

④或者有虎凫合体式,器体为凫形,凫颈即为凿,两翼居中,后尾延及前流,盖前端为虎头,后端为竖耳的鸷鸟头,造型特异。

龙纹青铜器青铜时代传承的神圣龙纹

龙纹青铜器青铜时代传承的神圣龙纹

龙纹青铜器青铜时代传承的神圣龙纹龙纹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青铜时代传承下来的珍贵遗产。

其中,龙纹作为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和神圣的象征。

一、龙纹青铜器的历史背景青铜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阶段,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700年。

在这个时期,青铜器作为贵族社会的象征,被广泛应用于礼仪、祭祀和战争等方面。

而龙纹作为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成为了青铜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龙纹的象征意义1. 龙的形象龙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神圣的存在,被赋予了吉祥、权威和神秘的象征意义。

龙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有角、有鳞、有爪的神兽,它代表着天地之间的连接,象征着君主的权力和神圣的地位。

2. 龙的象征意义龙纹青铜器上的龙纹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象征。

它代表着君主的权威和统治力,也代表着家族的荣耀和地位。

在古代社会中,龙纹青铜器常常被用于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三、龙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龙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青铜材料,并进行熔炼和铸造。

然后,艺人们根据设计图案,在青铜器上雕刻出精美的龙纹。

最后,通过打磨和抛光等工艺,使青铜器呈现出光滑细腻的表面。

四、龙纹青铜器的保护与传承龙纹青铜器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妥善的保护与传承。

首先,应加强对龙纹青铜器的保护意识,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其次,应加强对龙纹青铜器的科学研究,探索其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

最后,应加强对龙纹青铜器的展览和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瑰宝。

总结:龙纹青铜器作为青铜时代传承下来的神圣龙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的象征意义和制作工艺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我们应该加强对龙纹青铜器的保护与传承,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继续闪耀着光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世孤品——龙形觥
王盼
美教10国
1007011040 这趟西北行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博物馆了,虽然我觉得这几个地方的博物馆藏品类型都大同小异,但还是有几件珍宝让我难以忘却,龙形觥,就是其中我最欣赏的一件青铜精品,也是山西博物十大镇院之宝之一的国宝级文物,他就静静地躺卧在山西博物院二楼的“夏商踪迹”但是却让我眼前一亮,以致完全无视周边摆的器件,直奔到它的面前去观赏它。

独特的器形
我想,首先吸引我的绝对是它那独特的外形,继续走近,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他的名字,龙形觥,觥,是流行于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酒器。

觥的器身呈椭圆形或方形,圈足或四足。

带盖,呈有角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形状。

有的觥全身为动物形状,盖为兽头、背,器身为兽腹,足为兽腿。

此前也在博物馆见到过许多觥,但是也大多数是鸟,或是其他兽形的,而眼前的这个觥却像一条龙是我从未见过的,据讲解员介绍,它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前端龙首昂翘,瞪目张角,龇牙咧嘴。

长腹弧鼓,后端截平,背部为弧曲形长盖,内有横榫与器腹扣合。

盖面中央有一蘑菇形钮。

器身口沿外附有两对贯耳,用来把龙形觥吊起加热酒,另一端没有封口,用来散气。

再仔细看它,底部有长方形矮圈足,放置平稳,整体如一停泊的龙舟,据了解,它的制作模具在出土时并未找到,所以,这件龙形觥是一件绝无仅有的孤品,再次端详它,果然是造型独特,独具风采。

传奇的来源
据了解,龙形觥出土于1959年山西省石楼县桃花者村,这是一块古老的文明荟萃之地。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夏为鬼方,商为沚国,春秋称屈邑,西汉名土军,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改为石楼至今。

当地虽地处黄土高原一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山西省倒数第一,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可当地丰富的青铜器文物和大量地上文物遗址却向世人展示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郭沫若用甲骨文考证,认为石楼可能就是商代的鬼方。

刘敦愿先生在《文史哲》上发表的《山西石楼出土龙纹觥的装饰艺术与族属问题》一文,研究了名家的众多说法,并提出“以龙蛇纹样为主装饰青铜器,应是夏族余民”的观点,亦即商代山西地区的戎狄族的制作,如果更具体一点说,很可能是鬼方的遗存。

石楼县出土文物数量之多,价值之珍贵,确实罕有。

这里发现大量陆龟、大象、犀牛、三趾马的化石,为研究黄土高原的地质地貌和物种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佐证。

在当地还发现了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遗址,并伴有300余件珍贵的殷商青铜器。

这些文物的大量出土,对研究商周时代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大量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频频出土,石楼县被称为“全国三个殷商出土方国之一”。

我觉得这样一块风水宝地能出土这么一件精美的青铜器也不足为奇吧。

此外,解说员还讲了一段关于龙形觥的传奇故事,它是姜子牙的神器,传说,一次周文王来到太师府同姜子牙商量伐纣之事,姜子牙摆酒设宴为文王接驾。

这时,席间的一只酒器引起了文王的好奇。

只见这件酒器状如小舟,身长数尺,背上盖着一只弧形的长盖,盖面的中央是一个蘑菇形状的小钮,腹部两侧还雕刻着神秘的花纹,两侧各有一对贯耳,正好可以
用绳子将其悬挂在酒席中央。

翘起的前端被塑造成龙的模样,高傲的姿态中充满威严,只需轻轻抬起它的尾部,美酒就从这微微张开的龙口中流出,看着这件似龙非龙的酒器,周文王不知其中蕴藏何意,便询问这件酒器的来历,不料姜子牙却闪烁其词。

周文王勃然大怒。

后来,姜子牙向文王解释说,纣王发明一种酷刑,将人投入鳄鱼池中。

姜子牙的岳父是一位隐士,他教姜子牙铸造了这个形似鳄鱼的酒器,作法为民祈福。

岳父过世时,姜子牙将这个鳄鱼形的酒器予岳父陪葬。

周文王听后恍然大悟。

精美的纹饰
了解完它的来源,继续凑近看它身上的纹饰,不觉眼花缭乱,想到的只有一个形容,“绝”,龙形觥全身饰满精美的图案,花纹线条流畅。

盖子上为逶迤的龙身,图案与头部的龙首造型连为一体,空隙间辅以漩涡纹。

两侧装饰有鳄鱼、夔龙。

栩栩如生,青铜器上饰以鼍的形象,极为罕见。

鼍,亦称扬子鳄,为我国特产动物,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安徽的青弋江沿岸以及太湖流域沼泽地为主产地。

在山西西部的黄河沿岸出土的3000多年前商代的青铜酒器上出现“鳄鱼”纹饰,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

一般青铜器的纹饰有神兽纹、饕餮纹、人形纹、云纹等,但从来没听过,也没见过还有鳄鱼纹,被认为是传说中姜子牙为民祈福的神器,它在千年前的用途,现在的专家们也作出了种种猜测。

但最令人费解的是,这件出土于山西西部黄河沿岸的3000多年前商代的青铜器上,竟出现鳄鱼纹饰。

莫非,当时的气候条件下,黄土高原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地,鳄鱼徜徉?据专家考证,早在远古时期,今天中国的黄土高原一带气候温润,草木繁盛,许多热带的动植物都在此生长。

根据这件青铜器,我们可以推测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可能还生活着许多鳄鱼、大象等动物。

那么,在远古时山西怎么会有以鳄鱼为图腾崇拜的部族呢?这个问题从古史典籍中可以找出答案。

《国语·晋语》引春秋时晋国大夫叔向的话说:“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以为大甲,以封于晋。

”兕属犀牛类。

晋地当年气候湿润,水草丰美,犀牛自由自在生活在这里。

同样喜湿居水的鳄鱼常常以犀牛为邻。

因此,有犀牛之处必有鳄鱼同栖。

晋时这里气候尚且如此,可想夏商时的状况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鳄鱼在晋地的解释,考古学家马晓东先生也曾说,五六千年前的黄河中下游的汾河流域气候湿润,水丰草茂,沼泽密布,生长着大量鳄鱼,世界古生物学界将其定名为“汾河鳄”。

襄汾陶寺出土的鳄鱼皮鼓证明了这一点。

古鄂国当时就处在汾河流域的鄂河边,也许,当时的鄂河就被先民称为“鳄鱼河”。

所以,以鳄鱼为图腾崇拜是很自然的事情。

烟台大学副校长、中国学术研究所副所长文献学博士、历史学博士江林昌教授说:“我国原始先民,开始生活于深山丛林中,靠采集狩猎而生;进入农业时代,则又坐北朝南,依山面河而居,先民们既惊奇于日月之运行,风雨之无常,昼夜之交替,四季之变化;又恐惧于山水之深邃,怪兽之可怖,河水之奔狂,大地之广漠。

恐惧产生神。

先民们相信万物有灵。

于是先民们在思考宇宙生成的同时,又在崇拜并祭祀天体山川各种神灵。

他们往往用拟人的手法把天体山川各种自然现象人格化、动物化。

”这也就是说,在原始社会,人们解释不了自然现象,便将制约生活的自然力和自然物变成超自然的神灵,并作为自己崇拜的图腾。

先民认为与自己同居一地的鳄鱼威猛、勇武、灵异,是无所不能的神灵,可以护佑氏族和部落,于是,鳄鱼便成了鄂人的图腾崇拜。

现境内众多的以“鄂”为名的山谷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以鳄鱼为图腾崇拜后,先民必定以自己的想像将其美化、神化,使鳄鱼成为了吉祥神物——龙。

在其后的青铜器纹饰中,基本上都以龙
纹占首位,而这件青铜器却保留了原始的鼍纹,更是突显了他的宝贵与奇特。

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

投射的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的长河可谓星光灿烂。

单说酒具,在商代,青铜酒器就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

酒器就其用途,分为贮酒器、盛酒器和饮酒器三类,每一类又根据具体的实用要求和使用者的身份与地位,分为多种,要认清记全了,得下一番功夫。

青铜酒器一般是贵族专用,多用于皇室贵族间的宴飨、朝聘、会盟等礼仪交际场合,就像是一种高档的道具。

而用于陪葬的青铜酒器,又如同铭功颂德的纪念品。

所以现在我们见到的商代酒器,或出土或传世,都属于这类高档品。

龙形觥就是这种高档盛酒器中的一族,成语“觥筹交错”就是形容使用这种器具宴饮场面的热烈,而据研究说,龙形觥是专门用来罚酒而使用的——你说这古人的智慧和情调!不过用这么大件的酒器罚酒,我只能感叹一句,当时人的酒量那叫一个好啊。

李白时代是“金樽清酒斗十千”,范仲淹在岳阳楼上“把酒临风”,梁山好汉在山头上大碗筛酒大块吃肉,现在的哥们兄弟则是用玻璃口杯一口闷。

喝的都有一份惬意和痛快,而从精雅到粗豪,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与品位,却好像应了九斤老太的担忧——一代不如一代,真的是没办法相比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咱们中国的酒文化算是源远流长的,不管到那个博物馆,有青铜器必有其酒器。

这趟西北之行让我大开眼见,三省的博物馆不得不让我感叹咱们中国的古老文化与文明,平常还比较爱看寻宝节目的我常常把目光放在文物的经济价值上,当这么多珍贵的文物摆在我眼前时,真的觉得他们怎能用钱来衡量,他们折射着历朝历代兴衰,积淀着古时中国的文化,每一件都可谓是无价之宝,仅仅一件龙形觥就能从器形,纹饰等方面看到商朝这么多的传奇,更何况是一整个博物馆的文物,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常常会让我随着文物的朝代不停地“穿越”,让我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