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老师给的复习题
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1. 什么是统计学?答: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数学,它涉及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展示和预测。
2. 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有什么区别?答:描述统计学关注于数据的总结和描述,而推断统计学则使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
3. 列举三种常见的概率分布。
答:正态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4. 什么是中心极限定理?答:中心极限定理表明,当样本量足够大时,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之和的分布将趋近于正态分布。
5. 什么是置信区间?答:置信区间是一个区间估计,它给出了总体参数的一个可能范围,并且该范围有一定的置信水平。
6. 解释什么是假设检验。
答:假设检验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根据样本数据来判断一个关于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
7. 什么是相关系数?答: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的统计量。
8. 什么是回归分析?答: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9. 什么是方差分析?答:方差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比较三个或更多组数据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10. 什么是标准差?答:标准差是衡量数据分散程度的一个指标,它是方差的平方根。
11. 什么是均值?答:均值是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它是所有数据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数量。
12. 什么是中位数?答: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值,当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时,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13. 什么是众数?答: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14. 什么是样本?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用于代表总体进行研究。
15. 什么是总体?答:总体是指研究中所有可能的个体的集合。
16. 什么是抽样误差?答: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样本的随机性导致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17. 什么是系统误差?答: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或实验设计中的偏差导致的误差,它会导致测量结果持续地偏离真实值。
18. 什么是数据的正态性?答:数据的正态性指的是数据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即呈现出对称的钟形曲线。
统计学复习题

6、为了消除异距数列中组距不同对各组次数的影响,需要计算 次数密度或频率密度
7、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和划分各组界限。
8、统计中的变量数列是以 平均数 为中心而左右波动,所以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 集中
趋势。
9、统计表按主体栏(主词)是否分组可分为 简单组、分组表 和复合表。
10、商业周期往往经历了从萧条、复苏、繁荣再萧条、复苏、繁荣……的过程,这种变动称
A、全部设备 B、每台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 D、全部工业企业
4、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D )。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5、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 40~50,第二组为 50~60,第三组为 60~70,第四组为 70~80,
第五组为 80 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C )。
B、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
C、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
D、在不同研究目的下,指标与标志可以相互对调
E、在任何情况下,指标与标志都可以相互对调
2、统计的含义包括( ACD )。
A、统计资料 B、统计指标 C、统计工作 D、统计学 E、统计调查
3、非全面调查包括( ABD
)。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快速普查 D、典型调查 E、统计年报
标准差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最重要和常用的指标。标准差系数也称离散系数,为一组数据的标准
差与相应的均值之比。公式为 XX。对于具有不同水平的数列或总体,就不宜直接用标准差来比较 其标志变动度的大小,而需要将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对比,计算标准差系数,即采用相对数
才能进行比较。
4、什么是指数体系?它有何作用?
250
统计学原理复习题与答案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C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A产量B人口数C销售额D出勤率3.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的划分依据是 B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C.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4.某地区进行牲畜调查,按2000年1月1日情况进行登记,呈报截止时间为2000年2月1日,则1月1日至2月1日这一时间称为 B ;A. 调查时间B.调查时限C. 标准时间D. 客观时间5.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6.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这种调查属于 B ;A不连续性典型调查 B连续性重点调查C连续性全面调查 D抽样调查7.抽样调查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C ;A. 全面性原则 .B. 灵活性原则C.随机性原则D. 经济性原则8.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是 D ;A.简单随机抽样B. 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 整群抽样9.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A ;A 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B 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C 确定调查单位D 确定调查时限10.某企业对某所属车间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C ;A 80__89% B80%以下C90%以下D85%以下90_99% 80.1__90% 90__100% 85__95% 100__109% 90.1__100% 100__110% 95__105%110%以上 100.1__110% 110%以上 105__115%11.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C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C.人口按性别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12.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D ;A105% B104.76% C5% D4.76%13.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14.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5%,这个指标是 A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15.抽样误差是指 C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16.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C ;A、平均数离差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17.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 CA.微弱相关关系 B.显著相关关系 C.完全相关关系 D.没有相关关系18.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 B ;A0≤r≤1 B-1≤r≤1 C-1<r<1 D -1≤r≤019.已知某企业4月、5月、6月、7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人、298人、296人和301人;则该企业二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应用 A 计算;A首末折半法B简单平均法 C几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20.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C ;A 几何平均法B 加权算术平均法C 简单算术平均法D 首末折半法2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22.已知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在掌握其基期、报告期生产费用和个体产量指数时,编制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应采用 B ;A 加权调和数平均指数B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C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D 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23.已知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为2%、5%、6%和8%,则相应的定期增长速度的为 A ;A. 102%×105%×106%×108%-100%B. 2%×5%×6%×8%C. 102%×105%×106%×108%D.2%×5%×6%×8%-100%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BE ;A 机床台数B 学生人数 D 耕地面积D 粮食产量E 汽车产量2.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BCA.劳动生产率指数B.产量总指数C.销售量总指数 D.价格总指数E.单位成本总指数3.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 BCEA.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4.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有 CE ;A 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B 人口普查C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 农产量调查E 城市零售商店销售情况调查5.在工业普查中, BCE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6.普查是一种 ACD ;A 专门组织的调查B 连续性调查C 不连续调查D 全面调查E 非全面调查7.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CD EA.职工按工龄分组 B .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C .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E .人口按地区分组8.在次数分配数列中, BCE ;A 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B 各组的频率大于0C 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D 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E 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中9.下列是某地区经济发展数据指标,其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ABDEA .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3:1B .人口出生率为14.3%C .粮食平均亩产量为500斤D .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113%E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0元10.计算变异指标可以 ABDEA .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B .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C .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D .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E .说明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11.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CE ;A 某地区人口数B 某校毕业生人数C 某农场拖拉机台数D 某企业某月产品产量E 某企业月末在册职工人数12.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BCDA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B .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C .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D .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E .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13.直线回归分析中 ACDE ;A 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B 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C 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D 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E 对于没有明显关系的两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14.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BCA .个体指数B .综合指数C .平均指数D .定基指数E .环比指数15.指出下列公式中的质量指标指数公式 BD ; A. 0010q p qp ∑ B. 1011q p q p ∑ C. 0111q p q p ∑ D. ∑∑p K q p q p 1111 E.∑∑0000q p q p K q16.指出下列数列哪些属于时期数列 BCD ;A 、某商店各月末的商品库存量B 、某商店各月的商品销售额C 、某地区历年的人口出生数D 、某企业历年的工伤死亡人数E 、某企业各年年底在册职工人数三、判断题1.质量指标都是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对2.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对3.一个工人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数量标志;错4.某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二的10个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对5.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错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错7.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 对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 错9.某地区通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万人中拥有54名医生;此指标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错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对11.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总体的特征,因而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高,反之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低;错12.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 对12.根据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称为全及指标;错14.甲某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因此,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对15.总指数包括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错16.在综合指数中,要求其同度量因素必须是同一时期的;对17.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对18.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3%×2%×7%×5%-100%;错19.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 错20.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103%×102%×107%×105%-100%; 对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 例如:职工的工资是标志,工资是2000元,则是标志表现;2.简述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以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如性别属于品质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为数量标志,表现为20岁;3.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例如对某企业的设备进行调查,设备是调查单位,该企业是报告单位;4.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5.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变量分组包括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离散变量可作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变量则只能作组距式分组;在离散变量中,当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时,采用单项式分组;当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大时,则采用组距式分组;6.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明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7.简述抽样推断的概念及特点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特点: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8.简述在综合指数计算中对同度量因素时期的要求;同度量因素是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或比重;同度量因素固定的一般方法是: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计算期上;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上;9.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推算吗为什么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推算,要想由环比增长速度推算定基增长速度,必须先将其还原为发展速度,再根据两种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式,推算出定基发展速度后减1或100%,才能求得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10.什么是时期数列,其特点是什么在总量指标动态数列中,如果每一指标是反映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则这种动态数列称为时期数列;其特点:1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3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包括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统计学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统计学基础》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统计总体具有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三个特征。
2、标志是反映特征的,而指标是反映特征的。
3、专门调查主要有普查、重点调查、和四种形式。
4、调查表按登记调查单位的多少,有和两种形式。
5、在组距式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称为,下限是指的变量值,上限是指的变量值,各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
6、总量指标按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和;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可分为和。
7、平均指标反映了总价格政策中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
8、众数和中位数都是平均数。
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过程是()A、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D、从总体到个体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5个数是()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3、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A、总体性B、数量性C、具体性D、社会性4、某企业职工张三的月工资额为500元,则“工资”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5、变量是可变的()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标志和指标D、质量指标6、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变量D、质量指标7、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8、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非全面调查方式是()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9、某种年报制度规定在次年1月31日前上报,则调查期限为()A、1个月B、1年C、1年零1个月D、2个月10、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A、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B、在某方面作出成绩的单位C、某一数量标志值在总体中占比重大的单位D、典型单位11、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末组的组中值为()。
统计学题库+答案

统计学题库+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正确答案:C2、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A、函数关系B、回归关系C、随机关系D、相关关系正确答案:A3、如果分配数列把频数换成频率,那么方差()。
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预期其变化正确答案:A4、按地理区域划片进行的区域抽样,其抽样方法属于()。
A、整群抽样B、等距抽样C、类型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正确答案:A5、次数分配数列是()。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正确答案:D6、按组距式分组()。
A、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一定的影响B、会增强资料的真实性C、不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D、所得资料是虚假的正确答案:A7、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A、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B、调查工作期限C、进行调查的时间D、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正确答案:D8、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A、都是随机的B、都不是随机变量C、其中因变量是随机变量D、其中自变量是随机变量正确答案:A9、某农贸市场土豆价格2月份比1月份上升5%,3月份比2月份下降2%,则3月份土豆价格与1月份相比()。
A、下降3%B、下降2%C、提高2.9%D、提高3%正确答案:C10、现象之间线性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
A、越接近于0B、越接近于1C、越接近于1D、在0.5和0.8之间正确答案:A1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B、众数C、调和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正确答案:D12、全国的粮食产量与人口数之比是()。
A、总量指标B、平均指标C、相对指标D、数量指标正确答案:C1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统计复习题及答案

统计复习题及答案1. 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 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描述统计学关注于数据的组织、汇总和描述,而推断统计学则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
3. 什么是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样本则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 什么是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是指每个样本单位被选中的概率相等的抽样方法。
5. 什么是变量?变量是可取不同值的量,通常用于描述数据集中的属性或特征。
6. 什么是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是总体的特征值,统计量则是样本的特征值。
7. 什么是频率分布?频率分布是将数据分组并计算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
8. 什么是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其形状呈钟形,也称为高斯分布。
9. 什么是中位数?中位数是将数据集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10. 什么是众数?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11. 什么是方差和标准差?方差是衡量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量,标准差则是方差的平方根。
12. 什么是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的统计量。
13. 什么是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估计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一个因变量和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14. 什么是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
15. 什么是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是一个值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我们有特定置信水平认为总体参数会落在其中。
答案:1. 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 描述统计学关注于数据的组织、汇总和描述,而推断统计学则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
3. 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样本则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 随机抽样是指每个样本单位被选中的概率相等的抽样方法。
5. 变量是可取不同值的量,通常用于描述数据集中的属性或特征。
6. 参数是总体的特征值,统计量则是样本的特征值。
统计学B常见计算题复习资料(教师版)

某厂劳动生产率计划比上年提高8%,实际仅提高4%,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 )。
解答:计划完成百分数=实际/计划=(1+4%)/(1+8%)=96.30% 2.某企业某型号电视机,本年生产成本计划降低4%,实际降低了5%,则该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为( )。
解答:计划完成百分数=实际/计划=(1-5%)/(1-4%)=98.96%3.某工厂有五条相同的流水线,生产同一产品且生产速度相同,各流水线的合格率分别为 95%、92%、90%、85%、80%,那么该工厂产品的平均合格率是多少?如果某流水生产线有前后衔接的五道工序,各工序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5%、92%、90%、85%、80%,那么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又是多少? 解答:295%92%90%85%80%88.40%51n x x x x n +++++++===595%88.24%n G x =⋅⋅==4.已知甲企业的费用额为100万元,费用率为5%,;乙企业的商品费用额为75万元,费用率为6%,则这两个企业的平均费用率为(5.38)%,若已知的变量改为商品销售额且金额不变,则平均费用率为(5.43)%。
解答:第一空:平均费用率=平均费用÷平均销售额=(总费用额/2)/(总销售额/2)=总费用额/总销售额=10075100755%6%++ =5.38%第二空:平均费用率=平均费用÷平均销售额=1005%756%10075⨯+⨯+=5.43%5.某企业40名销售人员四月份销售某产品的数据如下表(单位:台)。
(2)表1 月销售量情况表1248%50(1)8%(18%)7.36%3.79%2 3.79%7.58%8%7.58%8%7.58%0.42%15.58%p p P p p pn p n S p p z p P p P P σσ====-=⨯-====∆==⨯=-∆<<+∆→-<<+→<<9.某厂生产的某种零件的设计尺寸为15cm ,根据以往的资料,该种零件的标准差为0.85cm ,合格率为95%,若置信概率为95.45%,总体均值的允许误差不22(1212x x p z n z p n n σ=∆=∆∴=要求:(1)相关系数:0.9978 (2)可决系数:0.9957 (3)回归系数:0.6208 (4)估计标准误差:497.1784(5)估计回归方程:ˆ1449.39830.6208(1449.39830.6208) cy x y x =+=+或写成(6)回归系数意义: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人均消费性支出平均增加0.6208元(7)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F统计量为4151.745,相应P值为9.67359E-23远小于规定显著性水平0.05,故回归方程作用显著(8)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t统计量为64.4340,相应P值为9.67E-23远小于规定显著性水平0.05,故回归系数作用显著11.已知n = 5,Σx=40,Σx2=370,Σy=310,Σy2=20,700,Σxy=2,740。
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统计学综合练习题⼀、判断题对1.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2.制定调查⽅案的⾸要问题是确定调查⽬的。
()3.在确定组限时,最⼤组的上限应⼤于最⼤变量值。
()4.相关系数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唯⼀⽅法。
()5.根据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劳动⽣产率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
()6.社会经济统计⼯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
()7.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中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
()8.在计算综合指数时,指数中分⼦和分母的同度量因素必须是同⼀时期的。
()9.时间数列中各个环⽐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总的定基增长速度。
()10.全⾯调查就是对调查对象的各⽅⾯都进⾏调查。
()11.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12.⼈⼝出⽣数、设备台数是时点指标;产品库存额、⼯资总额是时期指标。
()13.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
()14.统计的涵义就是指统计学,这是⼀门多科性的⽅法论科学。
()15.研究某地区的粮⾷亩产⽔平,总体单位应是该地区的每⼀亩耕地。
()16.研究某地区商店的零售物价情况,总体单位是该地区的每⼀个商店。
()17.抽样调查只有代表性误差⽽没有登记误差,全⾯调查则两种误差都有。
()18.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永远不可能⼀致。
()19.组中值既是各组标志值的代表值,⼜是各组标志值的实际平均值。
()20.某市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脑15.5台,这是属于强度相对指标。
()21.某⼚产量计划要求⽐上年增长10%,实际仅⽐上年增长5%,则本年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50%。
22.众数就是在总体各个标志值中出现的最多次数。
()23.如果某次考试成绩:甲班每⼈相差6分,⼄班每⼈相差7分,则表明甲班学⽣考试成绩要⽐⼄班变异程度⼩。
()24.如果甲⼄两⼚技术⼯⼈与学徒⼯的⼯资⽔平均是甲⼚⾼则甲⼚⼯⼈平均⼯资必定⾼于⼄⼚。
25.强度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定是有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叙述中,采用推断统计方法的是()A.用图形描述某企业的学历构成B.从一个果园中采摘36个橘子,利用这36个橘子的平均重量估计果园中橘子的平均重量C.一个城市在1月份的平均汽油价格D.随机抽取100名大学生,计算出他们的月平均生活费支出2.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D.利用图表等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3.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全校抽取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4.直方图与茎叶图相比,直方图更适合于描述()A.小批量数值型数据的分布B.大批量数值型数据的分布C.分类数据的分布D.顺序数据的分布5.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每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6.下面哪个图形不适合描述数值型数据的分布()A.帕累托图B.直方图C.茎叶图D.箱线图4.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3,表明该数据()A.比平均数高出3个标准差B.比平均数低3个标准差C.等于3倍的平均数D.等于3倍的标准差5.比较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适合的统计量是()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6.一组数据的离散系数为0.6,标准差为30,则平均数为()A.50 B.1.7 C.18 D.0.027.95%的置信水平是指()A.总体参数落在一个特定的样本所构造的区间内的概率为95%B.在用同样的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的区间比例为95%C.总体参数落在一个特定的样本所构造的区间内的概率为5%D.在用同样的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的区间比例为5%8.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2,表明该数据( )A .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B .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C .等于2倍的平均数D .等于2倍的标准差9.离散系数的主要用途是( )A .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B .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C .反映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D .反映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10.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 .平均数小的,离散程度大B .平均数大的,离散程度大C .平均数小的,离散程度小D .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相同11.下面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A .95%的置信区间将以95%的概率包含总体参数B .当样本量不变时,置信水平越大得到的置信区间越窄C .当置信水平不变时,样本量越大得到的置信区间就越窄D .当置信水平不变时,样本量越大得到的置信区间就越宽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估计时所需的样本量变小,则应该( )A .提高置信水平B .降低置信水平C .使置信水平不变D .使置信水平等于113.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且为小样本的条件下,对总体的均值进行区间估计使用的分布是( )A .正态分布B .F 分布C .卡方分布D .t 分布1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估计时所需的样本量变大,则应该( )A .提高显著性水平B .降低显著性水平C .使显著性水平不变D .使显著性水平=015.使用t 分布估计一个总体均值时,要求( )A .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B .总体为非正态分布C .总体为非正态分布但方差已知D .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且为小样本16.一项新的减肥计划声称,在计划实施的第一个月内,参加者的体重平均至少可以减轻6公斤。
随机抽取80位参加该项计划的样本,结果显示:样本的体重平均减少5公斤,标准差为2.1公斤,该检验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 )A .016,H H μμ≤::>6B .016,H H μμ≥<::6C .015,H H μμ≤::>5D .015,H H μμ≥<::517.对正态总体2(,)N μσ,2σ已知的情况下,对于00:H μμ≤,10:H μμ>的检验问题,在显著性水平0.01α=下做出拒绝原假设的结论,那么在显著性水平0.05α=下,按上述检验方案结论正确的是( )A .拒绝原假设B .不能拒绝原假设C .可能拒绝原假设D .无法做出结论18.为了研究两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适合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为( )A .方差分析B .独立性检验C .拟合优度检验D .回归分析19.在方差分析中,如果拒绝原假设,则意味着( )A .所检验的各样本均值之间不全相等B .所检验的各样本均值之间全不相等C .所检验的各总体均值之间不全相等D .所检验的各总体均值之间全不相等20.在一元回归分析中,回归方程拟合优度检验的统计量是( )A .相关系数B .回归系数C .判定系数D .估计标准误差21. 在二元线性回归方程E(Y)=β0+β1X 1+β2X 2中,偏回归系数β2的含义是( )A .X 2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变动值为β2B .Y 变动一个单位时,因变量X 1的平均变动值为β2C .在X 1不变的条件下,X 2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变动值为β2D .在X2不变的条件下,X1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变动值为β222.在下面的假定中,哪一个不属于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
A .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B .各总体的方差相等C .观测值是独立的D .各总体的方差等于零23.在方差分析分析中,数据的误差是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组间平方和反映的是( )。
A .一个样本观测值之间误差的大小B .全部观测值误差的大小C .各个样本均值之间误差的大小D .各个样本方差之间误差的大小24. 如果一组数据是对称分布的,则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之内的数据大约有( )。
A .68% B. 90% C .95% D .99%25.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成立的有( )A .均值> 中位数>众数B .均值<中位数<众数C .均值>众数>中位数D .无法确定26.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的人中有30%是女性,在2005年所作的一项调查中,随机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45人为女性,在=0.05α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2005年新出主中女性的比例是否有显著增加,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
A .0130%30%H H ππ≥<:,:B .01=30%30%H H ππ≠:,:C .0130%30%H H ππ≤>:,:D .0130%30%H H ππ<≥:,:27.对正态总体2(,)N μσ,2σ已知的情况下,对于00:H μμ≥,10:H μμ<的检验问题,在显著性水平0.05α=下做出不能拒绝原假设的结论,那么在显著性水平0.01α=下,按上述检验方案结论正确的是( )A .不能拒绝原假设B .拒绝原假设C .可能拒绝原假设D .无法做出结论28.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n=25的随机样本,计算得到217,8,x s ==假定2010,σ=要检验假设2200:,H σσ=则检验统计量的值为( )。
A .218.7χ= B .219.2χ= C .230.38χ= D .239.6χ=29.方差分析中,构造的F 检验统计量的计算方法是( )A .组间均方/组内均方B .组内均方/组间均方C .组间均方-组内均方D .组内均方-组间均方30.下面关于相关系数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 .只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不一定意味着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B .仅仅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不能用于描述非线性关系C .数值越大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越强D .绝对值不会大于131.根据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回归方程是使( ) A.)=∑i i (y -y 最小 B.ˆ)=∑i i (y -y最小 C.2)=∑i i (y -y 最小 D.2ˆ)=∑i i (y -y 最小 32.方差分析中的原假设是关于所研究因素 ( )A .各水平总体方差是否相等B .各水平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C .同一水平内部数量差异是否相等D .各水平总体方差不相等33.若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为负数,则相关系数( )A .为0B .为正数C .为负数D .无法确定34.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t 检验是用来检验( )。
A .总体线性关系的显著性B .012:...0k H βββ====C .样本线性关系的显著性D .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35.如果时间序列的逐期观察值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或衰减,则适合的预测模型是( )。
A .移动平均模型B .指数平滑模型C .线性模型D .指数模型 二、简答题1.茎叶图和直方图相比有什么优点?它们的应用场合是什么?2.说明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
3.简述t 分布的特点。
4.简述相关系数的性质。
5.方差分析中有哪些基本假定?6.简述数据的概率抽样方法有哪些。
7.说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8.简述样本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估计误差的关系。
9.假设检验中P 值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用P 值进行决策?10.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有哪些基本的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