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剂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絮凝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絮凝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絮凝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标题:絮凝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引言概述:絮凝剂是一种用于处理水体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的化学物质。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絮凝剂在水处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絮凝剂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絮凝剂的种类及其特点1.1 无机絮凝剂- 无机絮凝剂是指以无机物质为主要成分的絮凝剂,如铁盐、铝盐等。

- 无机絮凝剂具有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等特点。

- 无机絮凝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水体。

1.2 有机絮凝剂- 有机絮凝剂是指以有机物质为主要成分的絮凝剂,如聚合物、聚合物复合物等。

- 有机絮凝剂具有处理效果好、对水质的适应性强等特点。

- 有机絮凝剂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1.3 复合絮凝剂- 复合絮凝剂是指由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组成的混合物。

- 复合絮凝剂综合了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的优点,具有处理效果好、适应性强等特点。

- 复合絮凝剂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絮凝剂的应用领域2.1 污水处理- 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可以有效地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提高水质。

- 絮凝剂的应用可以减少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降低处理成本。

- 在污水处理厂中,絮凝剂被广泛应用于初级处理和二级处理等环节。

2.2 饮用水处理- 絮凝剂在饮用水处理中可以去除水中的浑浊物质,提高水质。

- 絮凝剂的应用可以减少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在饮用水处理厂中,絮凝剂被广泛应用于絮凝沉淀和过滤等工艺。

2.3 工业废水处理- 絮凝剂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达到排放标准。

- 絮凝剂的应用可以减少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 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剂被广泛应用于絮凝沉淀和深度处理等环节。

三、絮凝剂的发展趋势3.1 绿色环保- 絮凝剂的研发将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的原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絮凝剂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历程

絮凝剂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历程

絮凝剂在海水淡化预处理中发展历程概述摘要:海水淡化是当前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和繁荣沿海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有蒸馏法和膜分离法。

由于海水中的硬度、总固体和其他杂质的含量均较高。

因此,预处理是海水淡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絮凝法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总悬浮固体和化学需氧量,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工艺。

关键字:海水预处理絮凝剂应用发展历程前言:随着世界水危机的凸现,淡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海水淡化逐渐提上日程。

自第一个海水淡化工厂于1954 年建于美国,海水淡化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我国于1958年首先开展电渗析海水淡化的研究,1967-1969年国家科委和国家海洋局共同组织了全国海水淡化会,同时开展电渗析、反渗透、蒸馏法等多种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为海水淡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淡化过程中需经过预处理过程。

絮凝法作为一种简便、高效、投资小的污水处理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按絮凝剂的构成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无机、有机和生物絮凝剂三大类。

海水是一个含有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而巨大的溶液体系, 海水中胶体的絮凝沉降有其特殊规律。

如何选择絮凝剂, 是降低海水预处理成本的关键。

利用高密度澄清池对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在海水体系中的絮凝效能进行了综合评价, 目的是为海水预处理过程絮凝剂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笔者按年代顺序,简述了我国海水淡化预处理过程中絮凝剂的发展历程。

正文1983年2月25日,某研究所研制成了聚丙烯酞胺海水絮凝剂。

丙烯精催化水合制取丙烯酞胺的骨架铜催化剂是以铜、铝合金为原料, 用加有助剂的稀氢氧化钠水溶液活化处理制得。

用该催化剂催化丙烯睛水合反应, 反应可在常压较低温度下进行系统封闭, 无三废产生。

丙烯酞胺收得率高, 质量稳定[2]。

特别应指出, 催化剂活化工艺与国内同类催化剂活化方法不同, 其特点是添加助剂氢氧化钠消耗低,铝溶蚀量少,催化剂强高,再生余度大, 使用寿命长。

聚丙烯酞胺海水絮凝剂是以经活性炭脱色和阴阳离子交换柱脱除杂质离子,丙烯酞胺骨架铜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及丙烯酞胺合成工艺可以投入工业生产[1]。

絮凝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絮凝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絮凝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综述:本文将详细介绍絮凝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絮凝剂是一种能够促使悬浮物凝结成团并沉淀的化学物质。

在水处理、污水处理、矿石提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对水质要求的提高,絮凝剂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本文将从絮凝剂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絮凝剂的定义和分类:絮凝剂是一种能够将悬浮物聚集成团并沉淀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的不同,絮凝剂可以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大类。

无机絮凝剂主要包括铝盐、铁盐、钙盐等,有机絮凝剂主要包括聚合物絮凝剂、聚合氯化铝等。

二、絮凝剂的应用领域:1. 水处理领域:絮凝剂在水处理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浊度、颜色等杂质,提高水质。

2. 污水处理领域:絮凝剂可以用于污水处理中的初级处理、中级处理和深度处理,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

3. 矿石提取领域:絮凝剂可以用于矿石提取过程中的浮选、脱泥等环节,能够提高矿石的品位和回收率。

三、絮凝剂的发展现状:1.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絮凝剂的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新型絮凝剂的研发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例如,聚合氯化铝等有机絮凝剂的应用不断扩大,效果更好,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小。

2.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水处理和污水处理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絮凝剂市场的发展。

同时,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对絮凝剂的需求增加。

3. 行业规模:絮凝剂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增多,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一些大型絮凝剂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四、絮凝剂的发展前景:1. 市场前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水处理和污水处理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推动絮凝剂市场的发展。

同时,农村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对絮凝剂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

2. 技术前景:新型絮凝剂的研发将成为行业的重点,例如环保型絮凝剂、高效絮凝剂等。

絮凝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絮凝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絮凝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综述:本文将对絮凝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详细分析。

絮凝剂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剂,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浑浊物,以提高水质和清洁度。

随着工业和人口的增长,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水处理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絮凝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处理剂,在水处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絮凝剂的定义和分类絮凝剂是一种能够将水中的悬浮物和浑浊物会萃成团块并沉淀下来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化学性质和使用方式,絮凝剂可以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

无机絮凝剂主要包括铝盐、铁盐和硅酸盐等,而有机絮凝剂主要包括聚合物和聚合氯化铝等。

二、絮凝剂的发展现状1. 技术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絮凝剂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传统的絮凝剂主要依赖于化学反应的原理,而现代絮凝剂则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高效能的特点。

例如,一些新型絮凝剂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创造,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2. 应用领域:絮凝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废水处理、污水处理、纸浆和造纸工业等领域。

在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剂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浑浊物,提高水质和清洁度。

在废水处理和污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剂可以匡助去除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市场规模:随着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絮凝剂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全球絮凝剂市场规模在近几年持续增长,估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主要的市场驱动因素包括政府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视、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水质的要求提高等。

三、絮凝剂的发展前景1. 技术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絮凝剂的研发和应用将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和高效能。

新型絮凝剂将更加注重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量,并提高絮凝剂的处理效率。

2. 市场需求: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水污染问题的加剧,对水处理技术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絮凝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处理剂,将在市场上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水处理市场的潜力巨大。

我国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现状及发展方向在当今环保产业技术领域中,水处理药剂与材料是当前水工业、污染治理与节水回用净化处理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特殊产品。

其范畴主要包括三大类药剂产品:即各类型絮凝剂、缓蚀阻垢剂与消毒杀生剂。

三大类材料产品:即膜分离材料,矿物过滤材料以及生物填料材料。

水处理药剂与材料属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的创新发展、设施与工艺流程简化、运行费用以及水质净化质量。

因此,新型、高效水处理药剂与材料始终是水处理环保产业技术领域中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水工业与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与设备创新发展的基础产业。

当前优先发展新型、高效、安全、经济的水处理药剂与材料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力度,重点扶持我国规模化生产水处理药剂与材料产业基地,加快提高我国水处理药剂与材料质量,对于满足我国21世纪水处理工程技术的需要,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抵御在我国加入WTO组织后的国际资本与技术侵入风险,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我国21世纪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仅就目前在我国水处理药剂与材料领域中使用量大而面广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严业现状与发展规划做以论述。

一、无机混凝剂种类及其发展历程1、无机混凝剂种类无机混凝剂目前主要分为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两大类(见表1)。

表1 各种混凝剂的分类及种类无机凝聚剂一般指传统铝、铁盐类化合物,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则指铝、铁盐的水解一沉淀动力学中间产物,即羟基聚合离子,其他一些品种,如钙盐、镁盐、活化硅酸等主要作为中和剂或助凝剂使用。

目前传统凝聚剂正逐渐被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所取代,在全国混凝剂市场销售量中,传统凝聚剂仅约占20%,而无机高分子类约占80%以上。

其中,聚合氯化铝约占65%-70%,聚合硫酸铁6%-8%,其他一些品种约占2%~5%。

2、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发展历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产业始于日本。

60~70年代日本先后研制开发了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生产工艺技术,此后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其中聚合氯化铝是当前产量最多、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品种,并衍生出多种系列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絮凝剂产品十大品牌简介

絮凝剂产品十大品牌简介

技术创新对品牌发展的推动作用
01
产品升级换代
技术创新可以使絮凝剂产品不断 升级换代,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 成本,从而提高品牌竞争力。
开拓新市场
02
03
提高品牌形象
技术创新可以开发出新的絮凝剂 产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增加 品牌的市场份额。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絮凝剂品牌的 形象和知名度,使品牌在市场上 更具竞争力。
品牌4
易操作:该品牌的絮凝剂使用方便,只需 简单混合即可使用。
品牌3
环保安全:该品牌的絮凝剂采用环保配方 ,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产品优势分析
品牌6
经济实惠:该品牌的絮凝剂在保证效 果的同时,价格相对较为合理,具有 较高的性价比。
品牌10
安全保障:该品牌的絮凝剂在使用过 程中有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操 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品牌背景
公司性质:合资企业 品牌标志:红白相间的圆形标志,中间带有“三井”字样 产品特点:三井絮凝剂以其高效、稳定和环保特点而备受客户青睐。
品牌背景
01
品牌名称:道达尔
02
成立时间:1998年
总部地点:法国
03
品牌背景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1
2
品牌标志:黄色和蓝色的“Total”字样
3
产品特点:道达尔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相 容性,广泛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发展历程
1948年,三井公司成立,开始生产和销售絮 凝剂产品。
01
2000年,三井公司开始推广其絮凝剂产 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03
02
1998年,道达尔公司收购了英国石油公司的 化工业务,从而进入了絮凝剂市场。
04
2005年,道达尔公司推出了新型的环保型 絮凝剂,以适应市场需求。

污水絮凝剂综述

污水絮凝剂综述

污水絮凝剂综述前言:近年来,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使得我国的可用水资源减少,而且在-定程度上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在常用水处理中,采用絮凝剂就显得尤为重要絮凝剂的使用可以对水污染进行良好的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在一定限度上,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可以良好的进行解决。

絮凝剂应用的诸多优势,使其在常用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1 絮凝剂的分类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无机低分子凝聚剂:铝系和铁系。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

2 絮凝剂简介2.1 无机絮凝剂2.1.1 无机絮凝剂的定义无机絮凝剂有时称无机混凝剂。

由无机组分组成的絮凝剂,絮凝剂主要是增加混凝固体的碰撞,使其水解产物附聚、架桥絮凝形成可沉降的或可过滤的絮凝物。

2.1.2 无机絮凝剂的作用机理在一定的PH值环境体系中,絮凝剂形成中和胶体,中和胶体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后产生的表面电荷,克服了胶体和悬浮物颗粒间的静电排斥力,从而使颗粒脱稳产生凝聚,达到净化污水中悬浮物的目的。

2.2.3 无机絮凝剂的发展历程絮凝作为废水处理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一种应用最广泛、最经济简便的水处理技术。

絮凝达到高效能的关键在于投加性能优良的絮凝剂。

由于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存在毒性及价格昂贵等原因,其在国内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IPF)以其高效、适应性强、无毒、价廉的特点,在各种污水和废水的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广泛使用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在传统的铝盐、铁盐絮凝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复合型三大类。

传统铝盐、铁盐类絮凝剂使用历史悠久,但在水处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60年代后期逐渐被迅速发展起来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所取代。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比原有传统药剂有更好的絮凝效果而相应价格较低。

絮凝剂发展历程简述

絮凝剂发展历程简述

絮凝剂发展历程简述
絮凝剂是一种用于净化废水的特殊化学品。

它能够有效地聚集和沉淀水中的悬浮物、油脂和其他杂质,使水体变得清澈透明。

絮凝剂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传统阶段:古代已有用芦苇和竹篾等天然材料制作的过滤网和滤筛,尽管效果有限,但已可看作絮凝剂的前传。

2.化学阶段:20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铝盐和铁盐等化学物质作为絮凝剂。

这些化学物质可与水中的杂质发生凝聚反应,形成结块并沉淀,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3.高分子阶段:20世纪60年代起,高分子絮凝剂开始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如聚丙烯酰胺 (PAM)、聚丙烯酰胺共聚物 (CPAM) 等。

这些高分子材料具有卓越的絮凝效果和生物降解性,到今天仍是絮凝剂制造的主要材料。

4.新型材料阶段:近年来,有机硅和聚二甲基硅氧烷等新型材料开始被广泛使用,这些材料比传统的絮凝剂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高的效率。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絮凝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水处理领域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絮凝、缓蚀等多功能水处理剂的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

肖锦等人以华南地区含胶植物粉F691为原料研制了一系列絮凝-缓蚀剂、絮凝-杀菌剂、絮凝阻垢剂等。

近年来,已开始了对天然改性高分子阳离子型水处理剂,特别是氮杂环季铵盐水处理机的开发研究。

国首先将硫酸铝用于给水处理以来, 一直就被广泛采用。

但由于它存在着成本高、投量大、腐蚀性大, 并会降低出水值, 在某些情况下如低温和高浊水净水效果不理想的不足, 部分市场已逐渐被聚合氯化铝(简称聚铝, 代号PAC)等絮凝剂占领。

聚铝早在30年代就被德、日、美等科学家发现, 60年代末, 日本确定了工业氢氧化铝转变为活性氢氧化铝再溶于盐酸的工艺, 并发表一系列专利, 还把生产技术输给英、德、法国。

实际应用也表明, 的效能在许多方面优于硫酸铝, 如投加量小、对原水水温及的变化适应性强等。

目前, 日本有八个生产厂家, 年产量近万吨。

从1969年到1979年, 日本产量增长11倍, 而同期硫酸铝增长2.1倍, 因此, PAC曾称为70年代划时代的絮凝剂。

1989年, 汉迪化学公司报导了新型絮凝剂碱式硅酸硫酸铝(PASS)的研究成果, 并于1991年在加拿大魁比克省投产,不难看出,无机絮凝剂的发展趋势是由低分子到高分子, 由单一型到复合型。

我国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开发成绩也很显著,60年代几乎与日本同时起步。

我国生产聚铝与聚铁, 陆续发展了多种原料和工艺制造方法, 基本上是结合了我国的条件, 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工艺路线和生产体系, 满足了我国用水和废水处理的发展需要。

目前传统凝聚剂正逐渐被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所取代, 在全国混凝剂市场销售量中,传统凝聚剂仅约占20 % ,而无机高分子类约占80 %以上。

其中,聚合氯化铝约占65 %~70 % ,聚合硫酸铁 6 %~8 % ,其他一些品种约占 2 %~5 %。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inorganic polymer flocculants , IPF)是1960 年代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絮凝剂,其性能比传统无机盐絮凝剂硫酸铝、氯化铁等更优异,价格比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organic polymer flocculants , OPF)聚丙烯酰胺等更低廉,已成功地应用在给水、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中,逐渐成为主流絮凝剂。

IPF 的发展经历了从单核无机高分子如聚合氯化铝( PAC) 、聚合硫酸铁( PFS) 、聚合氯化铁( PFC) 等到多核无机高分子如聚合氯化铝铁( PAFC) 、聚合硫酸铝铁( PAFS) 、聚合硅酸硫酸铝( PASS)等的转变。

多核IPF 具有更大的分子量、更强的絮凝架桥能力和选择性吸附特性,较之单核IPF 具有显著的增效互补作用。

絮凝剂被广泛应用于市政给水、化工、矿业、环保等领域,在固液分离和水处理过程中,用以提高微细固体物和胶体的沉降和过滤效果等。

絮凝剂的选择直接影响絮凝效果。

絮凝剂可分为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等。

无机絮凝剂也称凝聚剂,按金属盐种类可分为铝盐系和铁盐系,铝盐以硫酸铝、氯化铝为主,铁盐以氯化铁、硫酸铁为主;按阴离子成分又可分为盐酸系和硫酸系;按分子量可分为低分子系和高分子系两大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在传统的铁盐、铝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絮凝剂,主要包括聚合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铁等。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无机絮凝剂的主流产品和主要研究方向, 它是在传统的铝盐、铁盐絮凝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水处理药剂。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比原有传统药剂有更好的絮凝效果而相应价格较低,在日本、俄罗斯、西欧、中国都已有相当规模的生产和应用,聚合类药剂的生产占混凝剂总量的30 %~60 %。

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或硫酸聚铁,日本在1974 年首先生产出聚合硫酸铁,随后欧美等国也生产出相似产品,我国于20 世纪80 年代初研制成功并推广应用。

聚合硫酸铁具有投药量低、适应水质条件宽、同时具有脱色、去除重金属离子、降低水中的COD、BOD 浓度和提高杀灭细菌效果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高分子絮凝剂,已被广泛应用国内外报道的硅铝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三种: (1)以矿石、废矿渣、粉煤灰等作为原料,将其中的SiO2、Al2O3等以硅酸盐、铝盐等形式提取出来,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聚合制备聚合硅酸硫酸铝(PASS) ;(2)将铝盐引入聚硅酸溶液中(3)将硅酸钠、铝酸钠和硫酸铝等作为原料在高剪切工艺下制备聚合硅酸硫酸铝(PASS)。

该类絮凝剂国外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

加拿大Hardy化学品公司采用高剪切专利技术,将硅酸钠、铝酸钠、硫酸铝等混合,并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反应而制的贮存稳定性特别好的、有一定碱化度的PASS,1989 年该公司首先发表了研究成功的报道,并于1991 年在加拿大魁北省的Laprairie 建成年产 2.7 万吨的PASS的生产装置,此后,日本和美国了分别建立了年产 2 万吨得工厂,所生产的产品已有广泛应用④⑤。

国内对硅铝复合絮凝剂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高宝玉等将铝盐引入聚硅酸中研制了含铝离子的聚硅酸絮凝剂⑥⑦。

常青等人采用水玻璃硫酸酸化聚合后加入硫酸铝的方法制备PASS,并对其制备条件、结构与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聚合硅酸硫酸铝的最佳制备条件是:PH值 5.5~6.0 ,SiO2 浓度 2.0 %~3. 0 % ,Al/ Si 摩尔比为0. 25 时产品比较稳定⑧。

宋永会等以PAC、活化硅酸、硫酸铝为原料,制备了以聚合铝为基础的聚铝硅絮凝剂和以聚硅酸为基础的聚硅铝絮凝剂⑨。

王德英等用硅酸钠和硫酸铝为原料,用硫酸调PH值制的聚合硅酸硫酸铝絮凝剂(PASS) ,并用于低温低浊度水处理。

结果表明:PASS对低温低浊度水有良好的混凝处理效果和较宽的PH值使用范围⑩。

王萍等用硅酸钠和硫酸铝为原料,用硫酸调PH 值制得的PASS,研究了SiO2/ Al(摩尔比) 、PH值对自制高岭土水样的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试验了对实际水样的处理效果。

试验表明:PASS 对低浊度混合水、生活污水、洗煤废水等均可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⑾。

四、结束语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絮凝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将是未来无机絮凝剂研究的重点,而絮凝剂的应用研究将集中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和絮凝)效率及在此基础上改进水处理工艺,形成低耗,高效的工艺及生产流程等。

有机絮凝剂目前,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水处理方法是混凝沉淀法, 而絮凝剂则是混凝沉淀法处理水和固液分离的关键。

因此研制和开发高效、价廉、无毒的优质絮凝剂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目标。

在近代水处理方法中, 与无机絮凝剂相比,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不仅相对分子质量大、官能团多、具有很强的吸附架桥能力而且用量少、种类繁多、产生的絮体粗大、沉降速度快、处理过程时间短, 产生的污泥容易处理等优点, 故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水法冶金、石油、印染、食品、纺织、造纸、电镀等工业的废水处理中。

凡是用来使溶液中的溶质、胶体或者悬浮物颗粒产生絮状沉淀的物质都叫做絮凝剂。

絮凝作用是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其理论还未完全成熟。

现在多数人认为絮凝作用机理是絮凝和凝聚两种作用过程。

凝聚过程是胶体颗粒脱稳并形成细小的凝聚体的过程而絮凝过程是指所形成的细小的凝聚体在絮凝剂的桥连下产生大体积的絮凝物的过程。

有机絮凝剂可分为3大类: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改性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几乎都是水溶性聚合物,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在原水处理、废水治理、污泥调理等领域的固液分离中获得广泛应用。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按官能团离解后所带电荷的性质不同分为阳离子型, 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种。

由于胶体和悬浮颗粒多带负电荷, 常使用阳离子中和颗粒所带电荷, 使胶体和悬浮物脱稳絮凝。

所以, 国内外在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方面的研究, 已经由过去的阴离子型、非离子型逐步向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转化。

天然有机高分子改性絮凝剂虽然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发展很快, 但还存在着生物降解难、残留单体有毒等问题, 所以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近年来, 美、英、法、日和印度等国, 结合本国的天然高分子资源, 重视化学改性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

已有不少天然改性絮凝剂产品问世。

经改性后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 具有无毒、易生物降解、原料来源广等优点, 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并有成果问世。

天然有机高分子改性絮凝剂根据其原料来源不同可分为淀粉类、纤维素类、植物胶类和聚多糖类。

在众多研究方向中, 淀粉改性絮凝剂的研究开发最引人注目, 如经基淀粉接枝聚合物、改性产物、经甲基交联淀粉、交联淀粉黄原酸醋、阳离子淀粉cs T 等。

赵彦生等进行了淀粉一丙烯酞胺接枝共聚物一步法改性阳离子絮凝剂cs GM 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常文月等利用ce(zv )/H No3 作为引发剂, 进行了丙烯酞胺一淀粉接枝共聚反应, 淀粉接枝率高达94 . 9% , 支链相对分子质量超过300 万, 对多种工业污水絮凝效果不亚于聚丙烯酞胺;巫拱生等则以硫脉-双氧水为催化剂。

微生物絮凝剂目前污水处理中普遍采用的铁系和聚丙烯酰胺等絮凝剂存在单体或絮凝产物有毒、会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并可能引起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三致”效应。

微生物絮凝剂(Micro- bial Flocculant)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产生的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组成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具有高效、安全、无毒性或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特点,应用前景广泛。

在上世纪早期,即有学者发现微生物的絮凝特性,但对于微生物絮凝剂实际深入的研究普遍认为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

1976 年,Nakamura[2]等通过对能产生絮凝效果的微生物进行的系统性研究,共筛选出具有絮凝作用的细菌 5 种,霉菌8 种,酵母菌 1 种,放线菌 5 种。

1986 年,Kurane[3]等采用自然界分离的红平红球菌Rhodococ cuseryth ropolis的S1 菌株,制成的絮凝剂NOC-1 被认为是目前发现的最好的微生物絮凝剂。

此后,美国、英国、日本等各国的研究人员对产絮凝剂的微生物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目前已有成熟产品投放市场。

我国微生物絮凝剂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有中科院、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上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有研究报道。

微生物絮凝剂根据组成成分不同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微生物细胞,主要包括微生物的细胞体,目前已经研究的可用于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藻类等;第二类是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质,主要包括葡萄糖、甘露聚糖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第三类是微生物荚膜、粘液质等细胞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多糖、蛋白质、脂类及其复合物;第四类是基因改良或诱变获得的工程菌株生产的絮凝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