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长江上游鱼类地理分布特征研究(1)

合集下载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生态水温目标研究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生态水温目标研究

文章编号:1672-3031(2012)02-0086-06收稿日期:2011-10-24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0BAC06B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9081);水利部公益性科研专项(200701029,200801023)作者简介:李倩(1987-),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生,主要从事环境水力学研究。

E-mail :xxliqian522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第10卷第2期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生态水温目标研究李倩1,李翀2,骆辉煌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38;2.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北京100038)摘要: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水温的变化对鱼类各个生活周期,特别是繁殖期,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建成后,下泄的低温水会造成下游天然河道水温的变化。

位于金沙江梯级电站下游1.8km 处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达氏鲟、白鲟、胭脂鱼、岩原鲤、圆口铜鱼等68种珍稀特有鱼类。

本文在生物资料缺乏的情况下,根据屏山站多年水温观测记录,采用生态水文学中的变化范围法(RVA 方法),推算了各月的适宜生态水温目标,并用有文献记录的17种保护区鱼类的产卵期适宜水温范围进行可靠性检验,最终确定了保护区生态水温目标。

关键词:生态水温目标;鱼类保护区;RVA 方法;长江上游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1研究背景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1],它通过影响新陈代谢的速率,对鱼类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均有一定的影响。

每种鱼都有各自的生长适温,在适温范围内,消化速率、摄食率和耗氧量等因素往往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到摄食、呼吸等鱼类生命活动[2],繁殖期和鱼类的早期发育阶段(包括卵、仔鱼和稚鱼3个时期[3])对水温的变化尤其敏感。

Jensen [4]通过对温度与大马哈鱼体重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在饵料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最适生长温度大约为15℃;易伯鲁等[5]认为,当水温超过18℃后,江水上涨,四大家鱼就会产卵;郭永灿[6]认为在适宜条件下鱼类的胚胎发育速度随水温的增高而加快。

气候变化对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和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和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

第 2 期水 利 水 运 工 程 学 报No. 2 2024 年 4 月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pr. 2024 DOI:10.12170/20230611002李文鑫,金君良,舒章康,等. 气候变化对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和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24(2):20-33. (LI Wenxin, JIN Junliang, SHU Zhangkang, et al.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and extreme hydrological events in the Jialing River Basin[J].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4(2): 20-33. (in Chinese))气候变化对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和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李文鑫1, 2, 3,金君良1, 2, 3, 4,舒章康1, 2, 3, 4, 5,张建云1, 2, 3, 4,王国庆1, 2, 3, 4,陈宇薇1, 4(1. 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9; 2. 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98; 3. 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29; 4. 河海大学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 210098;5.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5)摘要: 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变率增大,水文波动性增强。

嘉陵江水资源丰富,科学预估其未来水资源变化及极端水文事件对支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至关重要。

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嘉陵江历史径流演变,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流域水资源响应及极端水文事件预估较少。

基于第6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计划的22个气候模式耦合可变下渗容量模型(VIC模型),预估了不同代表性典型浓度路径下嘉陵江流域未来径流变化趋势,分析了极端水文事件强度的未来演变趋势。

金沙江鱼类现状、保护 (1)

金沙江鱼类现状、保护 (1)

金沙江珍稀鱼类生存现状及保护宜宾县育才中学八年级十九班任怡桦指导教师黄梅刘光超一、金沙江珍稀鱼类资源及现状金沙江下游属江河鱼类和高原鱼类分布的过渡带,同时也是金沙江中游、长江上游鱼类、雅砻江和赤水河等支流不同区系鱼类交错分布区,鱼类种类丰富,共记载鱼类160种,其中特有鱼类56种,如圆口铜鱼、嵩明白鱼、短臀白鱼等,保护区分布鱼类186种,特有鱼类66种,主要保护对象包括白鲟、达氏鲟、胭脂鱼、大鲵等。

白鲟白鲟(学名:Psephuyrus gladius),或称作中华匙吻鲟,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同属匙吻鲟科的亚种。

另名为中国剑鱼,是最大的淡水鱼类。

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

中国古代白鲟被称之为鲔。

当代因为其生存水域遭受破坏,其物种稀少,所以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白鲟为半溯河洄游性鱼类。

栖息于长江干流的中下层,偶亦进入沿江大型湖泊中,大的个体多栖息于干流的深水河槽,善于游泳,常游弋于长江各江段广阔的水层中;幼鱼则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长江口的半咸水区觅食。

白鲟是否象中华鲟那样需要出海肥育生长,目前尚不清楚;但从现有的资料分析,还不能肯定它是一种进行江海洄游的鱼类。

白鲟为大型凶猛性鱼类,成鱼和幼鱼均以鱼类为主食,亦食少量的虾、蟹等动物。

达氏鲟达氏鲟是一种淡水定居性鱼类,常在江河中下层活动,喜栖息于流速较缓、富腐植质和底栖生物的沙质底或卵石碛坝的河湾或深沱中,生长速度较快,一般体长0.8—1.0米,体重5—10公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体长呈梭形。

头呈楔形,背面粗糙。

吻较短,前端尖细。

口下位,横裂,唇具小乳突。

吻腹面具须2对。

眼小(较中华鲟相对为大)。

鼻孔、鳃孔均大。

鳃盖膜与鳃峡相连。

左右鳃孔分离。

体被5行骨板状硬鳞,鳞间表皮粗糙。

尾歪形。

外形与中华鲟相似,但成鱼体长较短,体重较轻。

鳃耙呈三角形薄片状,33-54枚。

体背及面青灰色。

腹面灰白色。

鳍青灰色,边缘白色胭脂鱼胭脂鱼(学名:Myxocyprinus asiaticus),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属于鲤形目吸口鲤科(或称亚口鱼科),生长于长江水系。

专题60: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渔场的成因分析(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60: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渔场的成因分析(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60 常考成因类综合题之渔场的成因分析【方法指导】渔场的成因:1)岛屿众多:为鱼类供良好栖息地;2)温度适宜:有利于鱼类的⽣长;3)浅海⽣陆架:光照充⽣,利于浮游⽣物的⽣长;4)陆地径流⽣海⽣:从陆地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5)寒暖流的交汇处:海⽣扰动明显,利于营养物质的上泛;6)上升补偿流处:冷海⽣上涌,带动营养物质的上泛;秘鲁寒流【拓展练习】1.读世界渔场分布图,回答问题。

(1)描述“大范围渔场”分布特点。

(2)图中A处的北海道渔场和B处的秘鲁渔场都是世界著名的渔场,简析它们形成原因的差异。

(3)目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普遍萎缩,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答案】(1)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面积最大的是北太平洋渔场。

(2)A渔场是北海道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形成大渔场。

B渔场是秘鲁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

(3)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酸雨等。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导致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水域污染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重大工程的不利影响。

对策:加强海洋资源管理;控制人口增长;防治水体污染;改善海洋环境。

【解析】(1)根据图中分布的位置直接判断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区,总结特点.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面积最大的是北太平洋渔场.(2)A是北海道渔场,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寒暖流交汇会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

B为上升补偿流形成的秘鲁渔场,冷海水上泛把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适合鱼类生长。

(3)世界海洋渔业资源萎缩的影响因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某些因素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或降低,如厄尔尼诺现象或全球气候变暖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拉尼娜现象使海水温度降低;②某些自然原因是海水受到污染,如酸雨;都会使渔业萎缩。

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现状及早期资源调查研究

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现状及早期资源调查研究

度,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减少对渔业资源的依赖。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 能实现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参考内容
长江上游是中国重要的淡水鱼类资源分布区,其中鮈亚科鱼类是其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这些鱼类的生境选择策略受到了越来越多 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长江上游鮈亚科鱼类资源及生境选择策略,为保护和管 理这些珍贵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长江上游鮈亚科鱼类的生境选择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首 先,通过了解这些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这些鱼类在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趋势。 其次,这些知识可以为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包括制定针对性 的保护措施、
合理规划水域利用等。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未能全面 考虑非生物因素如气候变化对鱼类生境选择的影响等问题。因此,未来研究可以 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长江上游的鱼类资 源。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样本采集、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首先, 我们在长江上游的不同水域进行了鱼类样本采集,获得了大量鮈亚科鱼类的数据。 随后,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长状况 等。
此外,我们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与当地渔民和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了解了他们对鮈亚科鱼类生境选择策略的看法和经验。
3、经济价值下降
由于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减少,渔民的收入也受到影响,导致经济价值下降。 此外,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定的困境,许多渔民面临着转行的压力。
二、早期资源调查研究
1、调查方法
为了了解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现状,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渔 获量测定、物种鉴定、生态观察等。渔获量测定主要是了解渔民的捕捞量和捕捞 种类;物种鉴定是对长江上游的鱼类进行种类和分布的调查;生态观察则主要是 对水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估。

长江上游圆口铜鱼的生物学研究口铜...

长江上游圆口铜鱼的生物学研究口铜...
关键词:圆口铜鱼;年龄与生长;繁殖生物学;长江上游
II
长江上游圆口铜鱼的生物学研究
The biology of Coreius guichenoti (Sauvage et Dabry)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bstract
Coreius guichenoti (Sauvage et Dabry), endemic to the upper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belongs to Cypriniformes, Cyprinidae, Rhinogobio. It is one of the main commercial fishes in the upper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weighs most in the catches of the upper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C.guichenoti is a migratory fish, and lives through its whole life history in the river. However, C. guichenoti has a tendency of shrinking in habitat and declining in resource due to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overfishing.
圆口铜鱼种群年龄结构比较复杂,渔获物由 1-7 龄共 7 个龄组组成。优势龄组 为 1-4 龄,占总数的 91.88%,5 龄及以上数量急剧下降。群体体长分布于 22.0- 485.0mm 之间,体长 60-220mm 的个体占群体总数的 81.97%;体重分布范围为 0.1 -2100.0g 之间,体重 0.1-150.0g 个体占总数的 78.40%。

金沙江金沙水电站栖息地保护

金沙江金沙水电站栖息地保护

⾦沙江⾦沙⽔电站栖息地保护1.1.1栖息地保护⾦沙江⽯⿎镇~雅砻江河⼝为中游段,该河段为窄宽相间河⾕段,地势起伏剧烈,⽔流湍急,滩潭交替,缓急相间,属典型的峡⾕激流⽣境。

就⾦沙江流域鱼类分布的特点看,中游以虎跳峡为界,上游属典型的⾼原鱼类区系,以裂腹鱼、⾼原鳅为典型代表;虎跳峡为东部江河鱼类分布的上限,中游以下江段既有⾼原鱼类向下延伸分布,也有东部江河鱼类分布,为⾼原鱼类和江河鱼类交错分布的过渡⽔域,以江河平原鱼类为主,共记载鱼类149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52种。

⾦沙江中游河段主要⽀流包括⼩中甸河、⽔落河、五郎河、漾⼸江、落漏河、达旦河、马过河、鱼泡江、万马河、塘坝河等,以⽔量、⽔质、地形地貌、河床河势、⽔⽂情势、鱼类资源、河流的开发状况等为指标进⾏⽐选,鱼泡江是鱼类资源最丰富的⽀流。

因此,在规划环评阶段,推荐漾⼸江、渔泡江、塘坝河为⾦沙江中游河段鱼类重要栖息地加以严格保护,并进⾏长期的⽔质、鱼类和⽔⽣⽣物等⽣态环境监测。

本阶段,主要对评价范围内主要⽀流作进⼀步查勘,提出栖息地保护范围和⽅案。

1.1.1.1⽀流⽐选(1)⽀流概况⾦沙⽔电站评价区观⾳岩到雅砻江河⼝有塘坝河、把关河、⼤河(仁和沟)、摩挲河等⽀流,观⾳岩坝址到雅砻江河⼝各⽀流基本情况详见表错误!⽂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字。

-1。

表错误!⽂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字。

-1 主要⽀流特征表塘坝河巴关河⼤河摩挲河根据现场查勘,4条⽀流中的摩挲河、把关河、⼤河流经攀枝花城区地带,⼈为⼲扰强度⼤,已基本不具备河流⾃然风貌,修复难度很⼤。

其中⼤河流域⼲流上建有跃进、平地、胜利等⽔库,⽀流⼤⽵河上建有沙坝⽥⼩型⽔库,流域⽔资源开发利⽤程度⾼,受以上⼏座⽔库的调蓄及取⽔影响,下游河段流量很⼩。

此外,⼤河流域流经攀枝花市主城区仁和区,为打造⼤河两岸景观,在河流流经仁和区河段已修筑多座橡胶坝,坝⾼在2.5m左右,⼈为⼲扰强度⼤。

巴关河、摩挲河流域⾯积⼩,河道流程较短,来⽔量较⼩,河道落差极⼤,为季节性河流,鱼类⽣境状况较差。

长江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长江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长江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李莎;姜伟;李博;党莹超;苏巍;戴凌全【期刊名称】《水生态学杂志》【年(卷),期】2024(45)3【摘要】为探究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干流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2009-2019年冬季进行渔获物野外调查。

结果显示,坝下江段共发现鱼类54种,为5目10科43属,其中鲤形目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58.1%;优势种为铜鱼、瓦氏黄颡鱼、鳜。

应用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等多元统计方法将鱼类群落结构分为2009-2013年和2014-2019年2组,相似性分析(ANOSIM)显示,组间差异显著(R=0.875,P<0.05);相似性百分比(SIMPER)表明,引起组间渔获物结构差异的主要贡献者为瓦氏黄颡鱼、铜鱼、圆筒吻鮈、贝氏䱗、鳜,除了圆筒吻鮈外,2013年以后其他鱼类丰度值均增加。

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显示,坝下鱼类群落一直处于受干扰状态。

2009-2019年葛洲坝坝下鱼类优势种集中,2013年以后的群落结构仅几种鱼占主导地位,优势种丰度上升,主要种的种类减少,多样性指数降低,但种类数稍有增加,鳤、胭脂鱼等多年未见的鱼种重现。

研究表明,随着生态调度、增殖放流、十年禁渔等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的日渐成效,坝下鱼类的自然状况会不断好转。

【总页数】10页(P121-130)【作者】李莎;姜伟;李博;党莹超;苏巍;戴凌全【作者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三峡工程鱼类资源保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5【相关文献】1.葛洲坝下游江段中华鲟产卵场食卵鱼类资源量估算2.长江芜湖江段鱼类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3.葛洲坝水利枢纽坝下宜昌江段鱼类区系和渔获物组成4.长江下游镇江和畅洲北汊江段鱼类群落多样性研究5.长江近口靖江段近岸鱼类群落多样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u ilder) 以图 1为例, 通过添加一级河流、二级河流、
主要城镇等主题, 地图上就可以显示该地区的一些 基础地理信息; 通过坐标投影, 可以使添加的主题 和基础地图相 匹配, 并可随 基础地图一起 放大缩 小; 通过图例编辑和定义主题, 则可使每个城镇都 被激活, 点击就可显示该城 镇的一些人文 地理情 况。
及地区人文、地理、环境数据库等。其中基础背景 空间数据中的地图数据采用国家正式出版的 1: 1, 000, 000基础地图。 1 2 2 创建基于 G IS的长江上游电子地图
在利用 G IS的方法对鱼类地理分布进行分析之 前, 首先要建立基于 G IS的长江上游电子地图。它 将作为基础图层, 今后所有的分析及结果输出都将 在它的基础上显示。在本研究中, 电子地图的建立 分 5个步骤: ( 1) 创建视图 ( V iew ) ; ( 2) 添加主题 ( Add T hem e) ; ( 3) 坐标投影 ( P roperties); ( 4) 图 例编 辑 ( L egend Ed itor ); ( 5 ) 定 义 主 题 ( Query
长江上游是指长江宜昌以上江 段及其主要支 流, 干流总长约 4300km, 流域面积约 100万平方 千米 [ 1] ; 支流主要 包括岷 江、沱 江、赤水 河、嘉 陵江、乌江等。长江上游作为我国淡水鱼类生物多 样性 资 源 最 为丰 富 的 地 区 之 一, 共 有 鱼 类 261 种 [ 2] , 为全长江流域鱼类 ( 378种 )的三分之二。随 着近年来长江上游及其主要支流不 断进行梯度开 发, 再加上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其他因素, 使长 江上游的流域特征及理化因子发生显著变化。这些 变化可能对长江上游的鱼类, 尤其是特有鱼类的地 理分布产生深刻的影响。
图 4 中华鲟产卵场分布变化图 F ig 4 Chang es o f spawn ing ground for Ch inese sturgeon
所谓缓冲区, 是指不同因子影响范围之间重叠 的那个区域。应用到鱼类地理分布上, 这个区域往 往是鱼类分布受到影响区域。以图 4为例, 从建坝 前中华鲟产卵场到葛洲坝这一江段就属于缓冲区, 即中华群产卵场受到影响的区域, 建坝后, 这一区 域将没有野生中华鲟的分布。
年间每年都至少有一种物质超过 !类水标准。
图 3 2001~ 2006年各监测点超标污染物成分图 F ig 3 M ain superno rm al po llutants a tm onito ring stations from 2001 to 2007
1 2 5 基于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分析 利用 G IS的空间分析方法, 可以对鱼类分布的
收稿日期: 2008- 04- 04 第一作者简介: 孙璐 ( 1983~ ) , 女, 北京人, 硕士, 主要从事渔业资源研究。 E m ai:l 通讯作者: 李继龙。 E m ai:l l ijilong@ cafs ac cn
san lu93@ sohu com
第 4期
孙 璐等: 基 于 G IS的长江上游鱼类地理 分布特征研究
3 Yang tz e R iver F isher ies Research Institu te, Chinese A cad em y of F ishery S ciences, J ingzhou, H ubei 434000)
Abstrac t: B ased on the A rcv iew G IS, th is study ana lyzed the g eog raph ic distribution, biology characteristic of m ajor eco nom ica l and endange red fishes in upper reach of Y ang tze R iver, as w ell as chem ica l fac to r, re lev ant b io logy env ironm ent and hydraulic arch itecture construc tions o f the ir hab itats. Itw as found that hum an activ ity had se rious impact on the eco log ical env ironm ent of upper reach o f Y angtze R iver, inc luding hydrau lic dam construction, over fishing, contam ination re leasing, and it led to var ious fish resou rce co llapse and the geog raph ic d istribution o f m igratory species change. K ey word s: G IS; upper reach o fY ang tze R iver; fish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41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 1 数据来源 本文环境信息主要采自 于 中 国渔业生态环
境监测年报 2001~ 2006年 ( 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 监测中心 ); 鱼类分布数据采自于 长江上游采砂 规划水生生物影响转向评价 ( 陈大庆, 倪朝辉 ) 、
重点淡水水生生物物种及品种资源调查项目验收 报告 等。 1 2 研究方法 1 2 1 数据处理
SUN Lu1, 2, L I Ji long1, CHEN D a q ing3, N I Zhao hu i3, L I X iao shu1
( 1 F ishery Eco logy Environm entM onitor ing Center, M inistry of A griculture, Centre of N ature R esources and Env ironm ent R esearch, Chinese A cademy of F ishery Sciences, B eijing 100039; 2 College of M arine Science, Shanghai F isher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0;
图 1 长江上游部分城镇分布图 F ig 1 C ities and towns distr ibuted in upper reach of Y ang tze R iv er
1 2 3 电子地图中的地理对象连接属性信息 由于大部分的数据都是文字或表格形式的, 属
于属性数据, 因此只有把属性数据与地图中的地里
2 结果
2 1 鱼类地理分布特征 通过地理 信息系统对各种数据进行的处理分
析, 本研究发现长江上游鱼类地理分布具有喜流水 性鱼类减少, 洄游性鱼类减少, 刮食性、底栖性鱼 类减少, 产漂浮性卵的鱼类减少等特征。 2 2 影响鱼类地理分布原因
对象连接起来, 才可以实现文字信息的可视化。首 先创建一个主题, 创建成功后会自动生成一个主题 表, 输入属性数据后进行主题编辑, 就可实现属性
42
淡水渔业
2 008 年
信息的可视化。以下图为例 (图 2) , 水利工程就是 一个主题, 通过 G IS的方法显示后, 可以清楚的显
示出长江上游干支流上大型水利工程的分布状况。
本研究主要以 A rcv iew 为操作平台, 首先从已 经获得的空间数据中, 截取并建立本研究所需的空 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 河流生态特征数 据库; 主要城市及地区数据库; 水库资源数据库; 珍稀、特有鱼类分布状况数据库; 重要经济鱼类分 布状况数据库等。其次, 根据获得的各种属性数据 建立属性数据库, 如主要城市信息数据库; 主要江 段水质要素数据库; 主要江段生物 环境要素数据 库; 珍稀、特有鱼类生物学特征数据库; 主要城市
影响因子进行分析, 确定影响范围及影响大小。本
研究应用 的空 间分析 方法 主要 有 T hem e on them e 选择和缓冲区分析。 Them e on them e选择处理的主 要是特征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首先确定目标主题和
第 4期
孙 璐等: 基 于 G IS的长江上游鱼类地理 分布特征研究
关键词: G IS; 长 江上游; 鱼类地理分布
中图分类号: S931 1; S9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6907 ( 2008) 04 0040 05
A Primary Study on F ish G eograph ic D istribution in Upper R each of Yangtze R iver B ased on G IS
43
selector主题, 然后定一个空间关系类型来分析特 征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Them e on them e选择的工间 关系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完全包含、中心包含、 包含、相交和一定距离内包含。本研究采用的是完
全包含 ( Com pletely Conta in) 。以下图为例 ( 图 4 ), 中华鲟产卵场就是目标主题, 而长江上游干流上的 水电站则是 se lecto r主题。通过 Them e on them e选 择得出水电站附近所有中华鲟产卵场。
示,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查询显示, 这样就 需要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实现交叉查询。首先创建 表格, 输入全部属性数据, 然后定义一个表达式实 现表格查询, 最后通过图表显示来实现定义属性显
示。以下图为例 (图 3), 属性数据就是 2001~ 2006 年间长江上游各监测点监测的理化因子数据, 而定 义的表达式则是 2001~ 2006年间各理化因子监测 数据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 !类水标准的数据, 通过图例编辑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监测点这六
G IS 作为计 算机 科 学、 地 理 学、 测 量学 、 地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