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政治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学科,涉及政治的理论、制度、行为等方方面面。

在政治学的学习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必须要背诵的,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国际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政治学考试必背的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学理论1. 政治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政府、国家、政权、政治组织、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2. 政治学的分类及其特点政治学可以按照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对象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按照研究内容分为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学实证研究;按照研究方法分为政治学的历史研究和政治学的比较研究;按照研究对象分为国内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等。

3. 政治学的基本原理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规律对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制约作用,政治制度对政治行为的规范作用,政治文化对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等。

4. 政治学的方法和途径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

途径包括图书资料的查阅、文献的搜集、数据库的利用、采访调查等。

5. 现代政治学的发展趋势现代政治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建设与实证研究的结合,比较研究的广泛开展,全球化视野的拓展,政治参与与社会治理的重视,政治变革与制度创新的关注等。

二、政治制度1. 政治制度的概念及其组成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宪法、政府、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选举制度等组成部分。

2. 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可以从政体类型、政治体制、政治文化、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异同之处。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治国、民族区域自治等多方面内容,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体现。

4. 政治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政治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是指在不断改革中完善政治制度,建设现代政治体制和现代国家制度,既要符合国情又要适应时代要求。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开篇语:政治概念在中国的特殊性⏹广义政治:在¡°政治课¡±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使用的政治(意识形态、人生观)⏹狭义政治:国际上通用的政治学专业意义上的概念(politics / political science)⏹政治术语意义上的政治:很重要(官话)⏹)5、利益政治观⏹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

⏹(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但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而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则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影响决定的作出。

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三、¡°非阶级关系¡±•1、阶层•阶层是指阶级内部的更为细小的集团(工人阶级内部可以分为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两个阶层)。

•阶层属于阶级内部的¡°同中之异¡±。

•阶层也主要是经济分析的产物,但是也要依据其它社会因素,比如劳动方式、收入水平和收入方式等。

•一些新兴的社会集团,在未成熟起来之前,也称为阶层,比如中国的私营企业主阶层;过渡群体也可以成为阶层,比如军人、大学生。

•2、等级•等级是一个政治概念,指由于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

•一个阶级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一个等级的人也可以包括来自不同阶层的人。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第三等级¡±。

第二节西方国家阶级构成的新变化•1、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在总体上已经或趋于瓦解。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与答案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与答案

《政治学原理》一、选择题1、( C 道德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B 德治 C 礼治 )。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 B 法自然 )为思想核心。

4、孙中山先生是( A 管理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5、美国政治学家( B 戴维·伊斯顿 )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

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A 亚里士多德 ) 7、 1880 年美国( D 哥伦比亚大学 )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A 华盛顿大学B 康奈尔大学C 哈佛大学 8、根据(D 亚里士多德 )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 A 柏拉图)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ABCD )。

1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 ABCD )。

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 A 经济秩序 )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1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 A 法 B 势 C 术),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1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B 权力研究途径 )。

1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 C 历史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 。

16、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 D 治国之道 )而展开。

17、 1949 年— 1978 年,中国基本上实施( D 民众主义 )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B 无政府主义C 精英主义 18、 1978 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C 精英主义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 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19、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D 国家)。

20、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 D 社会伦理 )研究高度结合,因此, 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政治学原理:是指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基础性学科,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治权力:是指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体现在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强制、引导、控制和支配等方面。

3、政治文化:是指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观、信念、态度和习惯等,它反映了社会群体对于政治生活的认知和态度。

4、政治制度:是指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规范、规则和组织形式,它规定了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行为方式。

5、民主制度:是指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大众通过选举、投票等方式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二、简答题1、请简述政治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政治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和国际政治等方面。

这些内容涵盖了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的基础。

2、请简述政治权力的特点。

答:政治权力具有强制性、引导性、控制性和支配性等特点。

它可以通过强制手段迫使他人服从,也可以通过引导、控制和支配等方式影响他人的行为和决策。

3、请简述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的影响。

答: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因此政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考虑到社会群体的政治文化背景。

同时,政治文化也影响着社会群体对于政治制度的认同和支持程度。

4、请简述民主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答:民主制度的优点包括能够充分反映民意、促进社会公正、提高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积极性等;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可能会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增加社会成本、容易被利益集团操控等。

5、请简述国际政治对于国内政治的影响。

答:国际政治对于国内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际政治的格局、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方面都可能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同时,国家间的竞争和合作也会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三、论述题1、请论述政治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答:政治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压迫、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是阶级统治具有公权力的机器。

3、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各个成员作为独立的单个人通过成员的需要在形式普遍中建立起来的通过保障人身和财产的法律制度以及维护他们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外部秩序的联合。

4、议会君主制:是指以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5、二元君主制: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政权由掌管内阁的任命控制国家行政权的君主和掌握立法的议会共同掌握但君主为国家中心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6、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7、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指世界自16世纪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的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是工来化渗透到政治领域并引起深刻变革折过程和发展目标,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参与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有强烈的政治认识和较高的参与政治的能力,与民主政治制度相一致。

9、寡头政治铁律:指由少数人充当领导所有社会以实施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10、共和制:共各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11、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12、压力集团:又称利益集团,是指那些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但是其本身并不谋求组织政府的组织。

13、政治合法性:现代意义的合法性是批政治体系客观上获得了社会成员给予的内心自愿的认同、支持与服从,从反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互动、共认理念,并以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的认可、赞同和忠诚作为第一要件。

政治学原理:国家开放大学考试精析

政治学原理:国家开放大学考试精析

政治学原理:国家开放大学考试精析1. 政治学原理概述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社会科学。

它关注国家、政府、政党、公民和国际关系等议题,旨在揭示政治运作的规律和原理。

在国家开放大学的考试中,对政治学原理的掌握是评估学生理解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标准。

2. 国家开放大学考试特点国家开放大学考试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针对性三个显著特点。

开放性体现在考试内容不拘泥于传统教材,涵盖时事政治、经典案例和理论前沿。

灵活性则体现在考试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

针对性则是指考试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注重考察学生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政治学原理考试要点考试要点包括政治体系、政治文化、政治权力、政治参与、政治制度、政治发展和国际政治等方面。

学生需要系统掌握这些要点,理解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4. 政治体系与政治文化政治体系是指国家或地区政治生活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包括政府结构、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

政治文化则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它影响政治体系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考试中,学生需要能够分析政治体系与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政治行为的影响。

5. 政治权力与政治参与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政治决策和政治过程的能力。

政治参与则是指公民通过选举、示威、请愿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

考试中,学生需要理解政治权力的来源、分配和运用,以及政治参与的动机、方式和效果。

6. 政治制度的类型与比较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包括宪法、法律、政策等。

考试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政治制度的类型,如民主制、共和制、君主制等,以及它们的特点、优势和局限。

此外,学生还需要能够比较不同政治制度,分析其适应性、合理性和发展趋势。

7. 政治发展与政治变革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演变和进步。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1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1

1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答案及答案所在教材页码答案及答案所在教材页码) )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 的社会。

政治化 P3 2.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追求,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社会价值P103.“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时期。

社会时期。

奴隶 P10 4.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关系P12 5.1949年至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________________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

民众主义P36 6.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上的王道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霸道 P34 7.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理想主义 P58 8.________________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马基雅维利 P45 9.使神学和政治理论分家的是意大利思想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基雅维利 P44 1010.密尔将人类行为分为.密尔将人类行为分为.密尔将人类行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行为和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为。

行为。

涉己、涉他 P63 1111..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一、填空或选择题1、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2、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3、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和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4、压力方式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5、国家要素说一般有三要素和四要素说。

所谓三要素说,是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6、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7、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多党制。

8、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9、我们讲政治合法定义为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断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0、在现代社会中,选举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

11、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12、在现代法治社会,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13、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

14、现代自由主义以认同和支持国家干预为特点。

15、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16、宪政的核心是民主政治。

17、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18、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19、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20、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建立在由“人民”,“统治”为基本概念,以“公民参与”为基本信念的先验推理的基础上。

21、从政府政治体系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政府体制的民主化改造。

二、名词解释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考试的重要通知考试时长:90分钟,请一定要提高答题效率。

考试题型及分值:填空题:6个,6分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混合在一起):10个,20分名词解释:3个,18分简答题:3个,36分论述题:1个,20分答题要求:简答题只答要点,论述题要多答,在回答出要点的基础上,展开说明“填空题和不定项选择题”都在《期末复习指导》上的“综合练习”中,答案在《学习指导》书上找,考试前一定要先把答案做出来,加深印象。

重点名词解释、重点简答题和重点论述题如下: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4.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5.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6.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7.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8.利益集团(或称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9.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0.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1.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2.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3.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4.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15.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16.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17.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8.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9.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历史上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

在中国,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3.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4.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是什么?在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中,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

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研究君主的“治国之道”为核心,以处理君臣关系、君民关系为线索,形成了一套将政治研究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修己治人,内圣外王,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长达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中国思想以先秦时代之思想为基础,其间无甚大变化。

概括而言,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具有以下结构性特点:(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等。

5.政治权力的特征是什么?(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6.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意义?(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7.政党具有哪些特性(或特征)?(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8.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方式是什么?(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等。

9.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良好社会(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是什么)?(1)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

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a)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b)政治体系良性运转。

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A.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

B.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

C.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

D.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10.“善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

善治模式具有如下特征:(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

(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11.传统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其模式可称为统治模式,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12.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13.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14.自由主义理论遵循哪些原则?(1)个人主义原则。

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

(2)自由原则。

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

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

(3)理性原则。

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

(4)平等原则。

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

(5)宽容原则。

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

(6)同意原则。

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

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

(7)宪政主义原则。

自由主义倡导有限政府。

同时认为,实行政府分权,在政府各制度之间实施制衡原则,确立保障个人权利的成文宪法来界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等等,是实现有限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

15.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

那么,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1)家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