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世界地理(杨青山版-石院用书)期末考试重点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2..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2..

世界地理1.关于北美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中海气候分布与东北部沿海B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面积广大C 中纬度西岸受西风影响,形成热带雨林D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东北岸,面积较大2.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 本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丰富B 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大C 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D 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3.有关美国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一B.石油工业居世界前列,每年有大量石油出口C.汽车、钢铁工业发达,是汽车和钢铁的纯出口国D.美国铁矿储量不多,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铁矿和钢材读下图,回答题。

6.关于图中四个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岛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B.②岛地处板块张裂地带,地热资源丰富C.③岛所属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④岛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7.一艘运输船从①岛出发,经③岛到④岛,选择最近路线航行依次经过A.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B.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徳海峡印度洋C.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D.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台湾海峡印度洋瑞典“哥德堡”号帆船于2005年10月2日从哥德堡港起航,开始中国之旅。

2006年8月29日“哥德堡”号帆船抵达目的地——上海。

结合下图(图中时间分别为“哥德堡”号帆船到港时间和离港时间),回答各题。

8.顺暖流航行的航程是A.L1段B.L2段C.L3段D.L4段9.停靠期间,让船员们感觉气候温和宜人的两个地点是A.开普顿和弗里曼特尔B.累西腓和雅加达C.上海和广州D.加的斯和弗里曼特尔下图为世界地图上一段经线。

X以北为陆地,Y以南为陆地,X、Y之间为海洋。

读图回答27—28题:10.图中四地中,年太阳辐射量最大的是:()A. X地B. Y地C. P地D. Q地11.当华北平原收获冬小麦的时候,X、Y两地:()A. 都出现炎热干燥天气B. Y地干燥,X地多雨C. 都普遍吹偏西风D. 正值当地葡萄酒酿成存窖时读图3回答小题:12.M地主要的地形区为A. 东欧平原B. 西欧平原C. 中西伯利亚高原D. 西西伯利亚平原13.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A. 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B. 地势低平,多沼泽地C. 森林广布,树种极其丰富D. 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14.图示国家是世界四大粮食生产国之一,但有时仍需进口粮食的原因是A. 耕地面积少B. 人多地少C. 纬度高,热量不足,产量不稳定D. 水源短缺15.下列四个地区,树木年轮最不明显...的是A.西伯利亚B.地中海沿岸C.印度半岛D.亚马孙平原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A. 安第斯山脉B. 喜马拉雅山脉C. 科迪勒拉山脉D. 阿尔卑斯山脉答案:A2. 下列哪个地区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A. 亚马逊河流域B. 刚果盆地C. 澳大利亚北部D. 中国南方答案:D3.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戈壁滩C. 澳大利亚沙漠D. 草原沙漠答案:A4. 下列哪个国家位于南美洲?()A. 加拿大B. 美国C. 墨西哥D. 阿根廷答案:D5.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智利海沟C. 阿塔卡马海沟D. 马来西亚海沟答案:A6. 下列哪个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干燥、高温、少雨?()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沙漠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C7.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A. 珠穆朗玛峰B. 喜马拉雅山脉C. 埃及金字塔D. 阿尔卑斯山脉答案:A8. 下列哪个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A. 澳大利亚B. 南非C. 加利福尼亚D. 中国南方答案:C9. 下列哪个国家位于非洲?()A. 埃及B. 印度C. 巴西D. 加拿大答案:A10. 地球上最大的高原是()A. 巴西高原B. 西伯利亚高原C. 青藏高原D. 安第斯山脉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长的河流是______。

答案:尼罗河2.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

答案:亚洲3. 下列气候类型中,属于温带气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

答案:马里亚纳海沟5.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______。

答案:珠穆朗玛峰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答案:错误2.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答案:正确3.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玛峰。

()答案:正确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大学地理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地理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地理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1.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括号内)1)地理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社会地理)方面最为广泛的学科。

2)以下不属于地理研究的内容的是(气候变化、地壳运动、人口迁移、经济发展)。

3)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计算机软件、地图绘制工具、研究方法、地球观测仪器)。

4)地球上最大的洲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5)地球上最大的河流是(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密西西比河)。

6)印度位于亚洲的(东部、西部、南部、北部)。

7)地球的内核主要由(铁和镍、岩石和石油、水和盐、植物和动物)构成。

8)我国唐山地震发生在(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

9)全球最大的淡水湖是(乌苏里江、东非大裂谷湖群、尼罗河、五大湖)。

10)热带风暴登陆海岸后会形成更猛烈的(台风、地震、沙尘暴、雷雨)。

11)地理上将地球分为东、西半球的标准是以(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为经度0°、长江为分界线、南极圈为纬度0°、赤道为分界线)。

12)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使得南美洲的(较干旱、较寒冷、较潮湿、较温暖)。

13)地理上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方位、温度、高度、湿度)。

14)火山爆发出的岩浆流到地表上后被称为(熔岩、火山灰、泥石流、冰川)。

15)杨子姗教授潜心研究和推广的“绿色能源”指的是(太阳能、化石能源、核能、煤炭能源)。

答案:1)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社会地理2)经济发展3)计算机软件4)亚洲5)亚马逊河6)南部7)铁和镍8)1970年代9)东非大裂谷湖群10)台风11)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为经度0°12)较潮湿13)方位14)熔岩15)太阳能2. 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请简洁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分类。

地震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应力积累,当承受的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发生断裂和滑动导致地震。

世界地理,杨青山

世界地理,杨青山

1、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1〕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A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B 多数的大陆南北对称分布C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连续相连D 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特点。

E 北部大陆水平轮廓比拟破碎,沿海的岛山与群岛和海湾较多F 大西洋两岸轮廓凹凸大致相吻合2〕大陆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A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a 地形上下起伏悬殊b 地形类型多种多样c 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B 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a 深度大,高差大:3800m— -11034mb洋底划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

c 洋脊贯穿四大洋:8万km2、世界上有那些气候带和气候型,简述它们的分布,主要特点,与成因?1〕陆地低纬度气候A分布:赤道两侧的赤道带和热带地区;B成因: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热带幅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C特征:全年高温,月均气温最低15℃以上;降水具有明显季节变化。

2〕陆地中纬度气候A 分布:温带、亚热带;B 成因: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交绥的地带;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C 特征: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气候非周期性变化。

3〕高纬度气候A 分布:(北半球50°以北)亚寒带,北极圈内的陆地寒带,南极大陆地区。

B 成因:极地大陆气团、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

C 特征:气温很低,“世界寒极和北半球寒极〞。

4〕高地气候A 分布: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山系、乞力马扎某某等;B 成因: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C 特征:垂直气候带结构。

3、气候变冷/变暖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哪些?国际社会有何响应?1〕冰川对地表形态的影响A 均衡作用;B 海平面的升降;C 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D 冰盖区外的黄土堆积;E 改造河流水系;F 生物种群的迁移和有选择性的灭绝。

2〕气候变暖对地表形态的影响:A 直接影响:冰川和冻土融化,海平面上升;B 间接影响:引发热浪、飓风、龙卷风和洪水等。

大学世界地理(杨青山版_石院用书)期末考试重点课后答案

大学世界地理(杨青山版_石院用书)期末考试重点课后答案

一海陆分布特点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3.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断续相连。

4.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二大陆地形主要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三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1、深度大、高差大2、洋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3、洋脊贯通四大洋四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运动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1960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提出海底扩张学说.当代最有影响的全球构造理论,1968年由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提出.五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一)陆地低纬度气候:低纬度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在15 ℃以上。

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1. 陆地热带气候: 陆地热带主要分布在0º~25ºN的地区,东西分异不明显,地带性分异显著。

在赤道附近为赤道多雨气候,在回归线附近由于受副高的作用一般在大陆内部和西部多为热带干旱气候,在二者之间多为热带干湿季气候或季风气候。

1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又称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 º~10 º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

气候特点: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温为25~28 ℃,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多对流雨,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 mm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超过60 mm。

植被土壤:适合热带雨林发育,森林高大茂密,物种繁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干湿季气候分布:又称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º左右,也可伸至25º左右。

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

世界地理(杨青山版):欧洲_非洲_美洲_大洋洲_课后题答案

世界地理(杨青山版):欧洲_非洲_美洲_大洋洲_课后题答案

世界地理(杨青山版):欧洲_非洲_美洲_大洋洲_课后题答案七欧洲一、试分析欧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一)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大陆主体位于36°~71°08′N,66°10′E~9°34′W。

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少部分属于寒带,这样的纬度位置成为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的气候特征的基础。

海陆位置和洲际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同亚洲分界,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有白海、巴伦支海、挪威海、北海、比斯开湾、地中海等边缘海包围。

欧洲地处大陆西岸,三面为海洋怀抱,形似亚欧大陆向西伸出的一大半岛,使大西洋和西风环流对欧洲气候具有深刻的影响。

欧洲东与亚洲大陆山水相连,南与非洲隔地中海相望,西隔大西洋遥望美洲。

与亚非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大陆轮廓及地形特征轮廓特征:水平轮廓破碎、大陆东宽西窄、多半岛、岛屿和内海、边缘海是欧洲自然地里的一大特点。

地形特征: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突出,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大致可以波罗的海东岸至黑海西岸的连线为界将地形分为东西两部分:(1)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形较为单一。

(2)西部山地平原交错,地形比较复杂。

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欧洲的南部和北欧的冰岛是世界上火山众多、地震频繁的地区之一。

(由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曾是大陆冰川中心,阿尔卑斯山脉是山地冰川中心,因此欧洲的冰川地貌特征明显,特别是北欧)(三)气候特征温带气候占优势,海洋性显著。

欧洲有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1 000 mm之间,降水量由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其中,高大山脉的西部迎风坡是降水丰沛区,平原及半岛内陆是降水稀少区。

年温差小,冬季一般在-15 ℃以上,夏季在15~20 ℃之间。

气候类型区分布的地带性特征突出。

气候区分布成因:(1)地带性特征比较突出,主要是由其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地形特征决定的。

2023年尔雅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答案期末考试答案汇总题库

2023年尔雅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练习答案期末考试答案汇总题库

尔雅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1.生态平衡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

1.0分A.正反馈•B. 负反馈•C. 正相关•D. 负相关我的答案: B2 关于岩石圈, 说法对的的是()。

1.0 分•A.岩石圈涉及所有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B、岩石圈涉及所有地壳和上地幔C.岩石圈涉及上地幔和下地幔•D.岩石圈涉及地壳、上地幔和过渡层我的答案: A3 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特性不涉及()。

1.0 分 A. 垂直分层 B. 水平分异 C. 立体交叉 D. 多级并行我的答案: D4 中国的旱灾重要集中在()。

1.0 分A、西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东北地区我的答案: C5 在正常的年份, 太平洋南赤道附近表层的洋流方向是()。

0.0 分 A、从东向西B、从南向北C、从北向南D、从西向东我的答案:B一、单选题(题数: 50, 共 50.0 分)1 地球上淡水的总量占所有水资源的()。

1.0 分A. 9.931%B. 4.458%C. 2.762%D. 1.336%对的答案: C 我的答案: CA、2 地壳最后的地区是哪儿? 1.0 分平原B. 盆地 C. 高原 D. 海洋对的答案: C 我的答案: CA、3 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什么系统? 1.0 分地热系统 B.地表系统C.生物系统 D. 生态系统对的答案: D 我的答案: D4 以下不是冰缘地貌的是: 1.0 分 A. 石河 B. 冰丘 C. 冰山 D.石海对的答案: C 我的答案: C5 大气上升运动的重要方式不涉及() 1.0 分 A. 热力对流 B. 动力抬升 C. 大气波动 D. 蒸发对的答案: D 我的答案: D6 海陆分布的变化会通过以下哪种变化影响全球与区域气候? 1.0 分A.洋流的变化B. 经度的变化C. 大气成分的变化D. 海拔的变化对的答案: A 我的答案: A 7 液态水占总水量的() 1.0 分 A. 0.9723 B. 0.99 C.0.9785 D. 0.95 对的答案: C 我的答案: C 8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是: 1.0 分 A. 人地互相作用 B. 运用环境 C. 空间组成与结构 D. 成因与变化过程对的答案: B 我的答案: B9 中国洪涝灾害最多的地区是哪里? 1.0 分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东南沿海D、西南地区对的答案: C 我的答案: C 10 影响地球表层环境的能量重要有三方面, 其中不涉及以下哪一项? 1.0 分 A、太阳辐射能 B、风能 C、地热能 D、地球自转能对的答案: B 我的答案: B 11 下列地区中细菌数量最多的是()。

云师大 世界地理学期末复习 杨青山

云师大 世界地理学期末复习 杨青山

云师大世界地理学期末复习杨青山在云南师范大学的学习生涯中,世界地理学这门课程无疑是充满魅力和挑战的。

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对于杨青山老师所教授的这门课程,我们需要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复习。

世界地理学涵盖了极其广泛的内容,从地球的自然环境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从各大洲的地理特征到全球性的地理问题。

杨青山老师的授课风格生动且富有深度,让我们在课堂上收获颇丰。

然而,要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需要我们在课后下足功夫。

首先,我们要回顾杨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重点概念和理论。

比如,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基础。

再如,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这不仅是考试的重点,也是我们理解世界各地气候差异的关键。

在复习自然地理部分时,地貌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从山脉的隆起、河流的侵蚀与沉积,到冰川的作用和海岸地貌的特点,我们都需要有清晰的认识。

同时,对于地球上的主要生态系统,如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荒漠等,它们的分布区域、生态特征以及面临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

而在人文地理方面,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农业和工业的地域分布等,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杨老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常常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

除了掌握知识点,我们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杨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会提出一些思考问题,例如:“如何看待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对策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在复习时要重新思考,整理出自己的思路和观点。

复习的过程中,教材是我们的重要依据。

但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参考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拓宽我们的视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课堂笔记也是不可或缺的复习资料,上面记录了杨老师的重点讲解和独特见解。

另外,与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复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海陆分布特点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3.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断续相连。

4.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二大陆地形主要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三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1、深度大、高差大2、洋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3、洋脊贯通四大洋四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运动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1960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提出海底扩张学说.当代最有影响的全球构造理论,1968年由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提出.五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一)陆地低纬度气候:低纬度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在15 ℃以上。

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1. 陆地热带气候: 陆地热带主要分布在0º~25º N的地区,东西分异不明显,地带性分异显著。

在赤道附近为赤道多雨气候,在回归线附近由于受副高的作用一般在大陆内部和西部多为热带干旱气候,在二者之间多为热带干湿季气候或季风气候。

1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又称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 º~10 º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

气候特点: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温为25~28 ℃,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多对流雨,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 mm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超过60 mm。

植被土壤:适合热带雨林发育,森林高大茂密,物种繁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干湿季气候分布:又称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º左右,也可伸至25º左右。

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

植被土壤: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

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热带荒漠气候)分布: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大体介于南北纬15 º~30 º之间。

典型的的热带干旱气候区包括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干旱气候区外缘,分别向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和亚热带夏干气候区过渡。

气候特点:热带干旱气候区内终年降水量少且变率大,气温高,气温年、日较差大,云量少,日照强烈,蒸发强,相对湿度小;热带半干旱气候区内气候有短暂雨季,年降水量250~750 mm。

植被土壤: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土。

4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出现于纬度10º到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分布于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和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带。

气候特点:本区水气充足,全年气温高,长夏无冬,年平均温超过20 ℃,最冷月平均温一般在18 ℃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 500~2 000 mm,集中在夏季,有干、湿季存在。

植被土壤: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5热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分布于南、北纬10º~25º信风带的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

气候特点: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温在25 ℃以下,年较差比赤道多雨气候稍大;全年降水多,夏秋季节相对集中,但无明显干季。

植被土壤: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二)陆地中纬度气候:中纬度地带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交绥的地带,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等,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均较大。

1、陆地亚热带气候.陆地亚热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º~40º之间的地区。

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压和海陆位置等因素作用,在大陆东岸一般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为亚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式气候);二者之间为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2、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分布于亚热带的亚洲东部,纬度25º~35º间,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的地带,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端。

气候特点:夏热冬温,四季分明,季风发达;最热月均温一般高于22 ℃,最冷月气温在0~15 ℃之间;年降水量在750~1 000 mm以上,夏半年降水量通常占全年的70%。

冬季亚洲大陆为高气压所控制,盛吹由陆地向海洋的西北风即冬季风,降水较少;夏季亚洲大陆为低气压所控制,盛吹由海洋向陆地的东南风即夏季风,降水较多。

植被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常绿阔叶林生长,自然景观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林,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壤。

3 、亚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又称地中海式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º~40º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沿岸及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最冷月气温在4~10 ℃左右,年雨量约为300~1 000 mm;贴近大洋沿岸有冷流经过的地区,最热月均温不足22 ℃,为凉夏型地中海气候,夏季凉爽多雾,日照不强且干燥少雨。

植被土壤: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褐色土。

2.陆地温带气候.陆地温带主要分布在35º~60º N的地区,南半球由于只有较小的陆地延伸到40º N以南地区,所以温带面积不大。

1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包括在35º~55º N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气候特点:气温、降水状况和温带季风气候类似,但风向、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如温带季风气候明显;冬季寒冷干燥,降水较少;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如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

植被土壤:植被在偏南地区以夏绿阔叶林为主,北部为针阔混交林带。

2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分布在南北纬40º~60º的大陆西部。

气候特点终年盛行西风和温带海洋气团,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全年有降水阴雨日较多,云雾多,日照较少;年降水量700~1 000 mm植被土壤:植物生长茂盛,林木郁闭,遍布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发育有色棕壤和灰棕壤。

3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分布在35º~55º N左右的东亚地区。

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四季分明、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显著;年降水量500~600 mm,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下,最热月均温超过22 ℃。

植被土壤:阔叶林、针叶林,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带发育的是褐土和黑土。

4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分布:又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分布在35º~50º N的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和潘帕斯等地。

气候特点:亚洲的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植被土壤: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条件下植被稀疏,自然景观为各种荒漠,植被土地类型为温带荒漠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地带的植被土壤类型为温带草原栗钙土。

(三)陆地高纬度气候1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一般分布于50º~70º N之间,大陆西岸则在60º~70º N之间,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是大陆性强烈,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少,集中在暖季,蒸发弱,属于冷湿环境。

2极地长寒气候分布: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及岛屿,纬度大致介于70º~75º N 之间。

气候特点:极昼、极夜现象明显。

气候特征为全年皆冬,降水稀少,大都属于冰洋锋上的降水,多半为降雪,云雾多,蒸发弱。

3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分布于南极大陆、北冰洋、格陵兰岛的绝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全年严寒,降水量极少,暴风雪常见,因长年积累,形成巨厚冰原。

南极地区是全球的寒极、风极和最干燥的冰雪大陆,北极地区则是冰盖和浮冰的大洋.六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1气候的纬向地带性1.定义: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是指世界气候带和气候型普遍具有沿纬线东西延伸,沿经线方向南北更替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2.成因:太阳辐射地表分布不均所引起的南北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位移等的结果。

2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定义:受海陆位置、地形结构、地势起伏、洋流性质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破坏,使同一纬度地带的气候出现大陆西岸、内陆和东岸的差异以及由不同地形类型引起的气候差异2.表现:同一气候带内分异出若干不同的气候型;同一个气候型跨越不同的气候带;3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成因: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海拔的增加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气温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降水则随高度增加而增多。

垂直带的多寡和基带的起始,决定于高地起始纬度和其海拔。

同一纬度的高地,因距海远近、坡向不同,其垂直带谱有较大差异。

沙漠化一)沙漠化的概念土地滋生生物潜力的削弱和破坏,最后导致类似沙漠情况,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一个方面,它削弱或破坏了生物的潜力。

由此可见,沙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是土地生物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和地表类似沙漠景观的出现”。

地表形态沙漠化所引起的地表形态的变化是沙漠化最显著的景观标志和主要的特征。

这种标志是在植被破坏以后风沙活动的结果,它是随着人为强度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及风沙流的不断作用,在沙质的原生地表基础上逐渐发展的结果。

在数量上,以风成地貌形态为主要标志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在空间范围上扩大。

在质量上,使原非沙质荒漠环境出现了类似沙质荒漠的主要景观——风成地貌形态的发育,使地表形态发生质的变化。

二)沙漠化的形成原因:总体来说,沙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在一个地区共同作用的过程。

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干燥、雨水稀少,植被覆盖度低,地表形成的松散沙质土壤,受到大风的吹扬等。

人为因素主要是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柴和不适当的利用水资源等,使干旱或半干旱的疏松土壤失去了植物的保护,最后导致不可逆转的沙漠化过程。

水资源利用不当所造成的沙漠化土地,在干旱地带的内陆河沿岸更应引起注意.2.沙漠化的防治1991年9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日内瓦召开了沙漠化防治第八次顾问会议,强调指出了:①沙漠化是土地退化,不仅涉及到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具有干旱季节的半湿润地区也有存在,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②它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③正是这样,所以在治理方面需要把防治沙漠化的方案列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去并且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