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方法采集标本血小板计数与聚集情况
几种血小板计数方法

几种血小板计数方法血小板计数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血小板数目,可以了解到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和数量是否正常。
血小板是一种无色、无形状的细小细胞碎片,主要负责血液凝固和止血。
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血小板数量在150到450×10^9/L之间。
目前,常用的血小板计数方法主要有手动计数法、自动计数法和光学显微镜计数法。
手动计数法是最传统的一种方法,它需要使用显微镜和血涂片来进行观察和计数。
首先,将患者的血液样本制成血涂片,然后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在视野范围内手动计数血小板的数目。
这种方法准确度较高,但是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较高。
自动计数法是一种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计数的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这种方法利用现代化的血细胞分析仪器,通过对血液中各种细胞进行计数和分析,来得出血小板数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快速而且准确度较高,很受临床医生的欢迎。
光学显微镜计数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
它通过将血液样本制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然后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计数和分析。
这种方法不仅准确度高,还可以得到更多关于血小板形态和功能的信息。
但是,这种方法的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目前还没有普及应用。
除了上述介绍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血小板计数方法,如流式细胞术、电子显微镜计数法等。
这些方法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可以提供更精确和详细的血小板计数结果,但是操作复杂度高、成本较高,一般用于科研和特殊需求。
总的来说,血小板计数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和数量是否正常,对于一些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小板计数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加先进和准确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
血小板计数方法及公式

血小板计数方法及公式
血小板计数是一种用于测量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检测方法,它通常用于诊断和监测与血液凝固相关的疾病,如血友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血小板计数的方法通常包括手工计数和自动计数两种。
手工计数方法:
手工计数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样本中的血小板,并使用血液计数室或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在显微镜下,血小板通常呈现为小而圆的细胞片状结构,通过仔细观察和计数来确定其数量。
这种方法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且耗时较长。
自动计数方法:
自动计数是利用血液分析仪器进行血小板计数,这些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血小板的数量。
常见的自动计数仪器包括血细胞计数仪和流式细胞仪,它们通过光学或电子学原理来进行血小板计数。
这种方法速度快、结果准确,但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操作技能。
血小板计数公式:
血小板计数的公式是指用于计算血小板数量的数学公式。
在手工计数中,公式通常为:
血小板计数(每升)= 平均每个小方格内的血小板数× 10,000 × 稀释倍数。
在自动计数中,公式会根据具体的仪器和原理而有所不同,通常是由仪器内部的算法计算得出。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手工计数还是自动计数,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血小板计数结果也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不同检测方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

不同检测方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华江;潘扬【摘要】目的评价4种血小板(PLT)计数方法的准确性.方法筛选70例PLT计数不准确的标本,将其分为4组(小红细胞组,大血小板组,低值血小板组,血小板聚集组),分别用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荧光法(PLT-F)、显微镜法计数,PLT计数结果与参考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样本的阻抗法计数结果与参考方法比较相关性差(r均<0.9);光学法、荧光法与参考方法相比相关性很高(r均>0.9);显微镜法与参考方法比较,计数低值PLT的相关性较差(r=0.744).结论阻抗法PLT计数对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低值血小板等样本计数不准确,可以用光学法,荧光法或显微镜法复检.【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5(033)001【总页数】2页(P12-13)【关键词】血小板计数;荧光法;阻抗法;光学法;显微镜法;CD41/CD61【作者】华江;潘扬【作者单位】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检验科,江苏苏州215008;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当血小板(PLT)计数低于20×109/L时,可能有较严重的出血,是PLT输注的指征。
为保证作出正确、安全的临床决策,PLT计数不仅要精密度高,还要准确性好,对于低值PLT尤为重要[1]。
目前,大多数血液分析仪检测PLT多采用电阻抗原理,不能将PLT与小RBC、RBC碎片、白细胞碎片、细菌和真菌等“非PLT颗粒”分开,使PLT计数尤其是低值PLT计数结果不准确,给临床医生提供错误信息。
卫生部行业标准规定的PLT计数参考方法为荧光标记PLT特异抗体流式细胞术[2]。
目前常规应用的PLT计数方法有阻抗法、光学法、荧光法和显微镜法,本研究将这些方法PLT计数结果与参考方法比较,观察各种方法对于各种类型标本所得计数结果的准确性。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XE-21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XN-2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FACS CantoⅡ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CX31型双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
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

七、检测系统
9、光学检测系统质量控制: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是以100%及 0%聚集率参照物作为标准,样本中加入诱导剂后,一般取 5min内的最大变化量与参照体系的比例即为该样本的最大聚 集率,因此光学检测系统的性能直接决定了血小板聚集率灵 敏度及精密度。
七、检测系统
对光学检测系统可利用聚集率检测模拟试验进行质量控制, 具体操作如下:采用蒸馏水作为100%聚集率参照物,以一定 浊度的液体作为0%聚集率参照物,两者之间吸光度差值与贫 富血小板血浆的吸光度差值接近即可。对0%聚集率参照物的 浊度液体进行比例稀释,如3/4、1/2、1/4,这样得到的吸光 度变化对应的模拟聚集率应为75%、50%、25%,进一步计 算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相对偏差,以及测量值的精密度, 测量值相对偏差应<8%,测量值的不精密度CV≤5%。
不得拍打采血部位;不宜使用止血带,如需使用止血带,在针 插入血管见回血后应立即释放止血带;采血过程不超过1min。 ➢ (2)血标本采集应使用19~21G针头。 ➢ (3)血标本采集应使用塑料或硅化玻璃管,可使用真空管或注 射器。
四、血标本采集
2、血标本抗凝: ➢ (1)血标本使用105-109mmol/L枸橼酸钠缓冲液抗凝,使得在
2、试剂的使用:冻干粉试剂应使用配套的复融液,将其充 分混匀并稳定10~15min。
七、检测系统
3、试剂的保存:开盖复融后的试剂,建议一次性使用完, 也可根据厂家说明书要求进行分装保存,但需采用带盖容器 分装保存。建议2-8℃保存不超过1周,-20℃以下保存不超过 1个月。使用低温冻存的试剂,需在室温下充分解冻后使用, 但不可反复冻融;花生四烯酸应避光保存,防止光学催化。如 试剂变黄,应考虑变质的可能。
光学比浊法 检测血小板聚集
不同采血方法对儿童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分析

不同采血方法对儿童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分析随着医学检验技术不断发展,血液分析仪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也有了空前提高,其简便快捷、高效、重复性好的特点使得血液分析仪得到普遍应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血小板检测结果的不稳定性问题也比较突出。
仪器:Syme某某S-1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试剂为原厂配套试剂,抗凝管,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2022年3~10月收治患者343例,男189例,女154例,年龄2~12岁。
儿童健康体检标本各2份,1份用EDTA-2K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2ml混匀;另1份用EDTA-2K干粉式“子弹头”抗凝管采集手指末梢血60μl,混匀静置10分钟,同1人标本静脉血、末梢血标本先后依此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
结果静脉血、末梢血标本先后依此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P<0.05。
讨论在排除仪器、试剂、抗凝剂、疾病、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下,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末梢血标本PLT普遍比静脉血PLT偏高,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时,因末梢血采样量少,抗凝剂为固态干粉状,混匀时需要用较大力度进行,导致血细胞产生裂解破坏,形成白细胞碎片、红细胞碎片、脂类和蛋白的聚集体等和血小板相类似颗粒,血液分析仪计数PLT时将以上颗粒误计为PLT,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偏高[1]。
其次,因儿童末梢循环相对较差,可能使采样不顺,采样时间延长和过力挤压,易发生血管内溶血,使红细胞破坏过多,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时,误将红细胞碎片以为是PLT而计入,造成测定结果假性增高。
再者,由于“子弹头”抗凝管采样量少,易出现血样与抗凝剂比例不匹配,抗凝剂颗粒溶解不完全形成与PLT大小相似颗粒而被误计为PLT。
同时,若上一例样品计数偏高,可能因冲洗不彻底而影响下例样品的PLT计数的准确性,造成PLT假性升高[2]。
此外,仪器液路的定期维护清洗也至关重要,计数管路的不清洁会造成血小板数量明显的升高。
对这些因素了解后,在操作中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三种方法计数血小板结果的比较

三种方法计数血小板结果的比较黄祥丽【摘要】目的比较手工法、血细胞分析仪与染色涂片法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0例本院临床医生要求人工血小板计数的患者资料,对其血小板分别采用手工法、仪器法及染色涂片法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两两比较.结果配对t检验比较,血小板数小于50×109/L时,染色涂片法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涂片法与手工计数法的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数大于50×109/L时,各种方法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血小板小于50×109/L时,血细胞分析仪所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应用手工法或染色涂片法复查血小板.【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1(000)013【总页数】2页(P1634-1635)【关键词】血小板计数;染色涂片法;血细胞分析仪;手工计数法【作者】黄祥丽【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448000【正文语种】中文外周血小板计数是临床医生决定是否对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血小板治疗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临床医生和患者都越来越关心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本研究使用手工计数法、血细胞分析仪与染色涂片法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采集收集2010年1~6月在本院临床医生要求进行手工或染色复查的患者200例。
1.2 仪器与试剂硅化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管,奥林巴斯显微镜,牛鲍计数板,10 g/L草酸铵稀释液,瑞氏染液,日本希森美康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
1.3 方法1.3.1 血细胞分析仪采用日本希森美康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标本的血小板数,白细胞数,所有标本采集后于1 h完成检测。
1.3.2 血涂片法计数血涂片上100个白细胞的同时计数血小板数,求得血小板与白细胞的比值,将此比值乘以同一例标本经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所得的白细胞数得到血涂片计数的血小板数[1]。
三种血小板检测方法计数结果准确性评价

三种血小板检测方法计数结果准确性评价张家明;洪流;卓少贤;韩日成;黄秀红【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22(46)4【摘要】目的:观察电阻抗法(PLT-I法)和激光染色法(使用荧光染料PLT-O法和使用核酸荧光染料PLT-F法)检测血小板结果准确性。
方法: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医院2020年3月—2020年7月在门诊及住院患者中使用XN-10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显示血小板计数结果异常的90例标本。
(其中大血小板组30例,小红细胞组30例,低值血小板组30例),分别用PLT-I法、PLT-O法及PLT-F 法对三组标本进行血小板检测,计数结果与人工显微镜法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PLT-I 法在大血小板组及小红细胞组的检测结果与显微镜法比较均有明显差别,低值血小板组的检测结果与显微镜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LT-O法及PLT-F法在三组标本的计数结果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LT-I法计数结果与显微镜法的相关性较差,PLT-O法及PLT-F法计数结果与显微镜法的相关性均较高。
结论:PLT-I法检测血小板受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及低值血小板等干扰,计数结果欠准确,可用PLT-O法或PLT-F法进行复检,三种血小板检测方法中PLT-F法计数结果与显微镜法最接近,准确性最高。
【总页数】2页(P427-428)【作者】张家明;洪流;卓少贤;韩日成;黄秀红【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医院检验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医院中医科;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医院输血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8【相关文献】1.不同检测方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2.3种检测方法计数血小板准确性比较3.探讨三种检测方法对临床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4.探讨三种检测方法对临床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5.不同检测方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种检测血小板数方法的初步评价

三种检测血小板数方法的初步评价陈小剑;王晓欧;舒旷怡;李绵绵;李芳【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06(021)001【摘要】目的以测定血小板的参考方法评价电阻抗法、光学法,寻求一种理想的测定异常血液标本血小板数方法.方法血液标本分为大血小板组、血小板聚集组、小红细胞组以及血小板和红细胞正常组,使用参考方法和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电阻抗通道、光学通道同时测定同一标本血小板数并以参考方法为准进行配对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电阻抗法和光学法的重复性良好,互染率低,大血小板增多组、血小板聚集组以及血小板和红细胞形态正常组中3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红细胞组电阻抗法和参考方法差异有显著性(P<0.05),光学法和参考方法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光学法测定结果比电阻抗法更接近参考方法.结论光学法是解决异常血液标本检测血小板数的一个准确而客观的重要手段,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总页数】3页(P61-63)【作者】陈小剑;王晓欧;舒旷怡;李绵绵;李芳【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浙江,温州,325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相关文献】1.PL-11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全血血小板聚集功能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J], 吴小利;李健;向代军;刘一凡;张洪瑞;谢尹晶;唐红卫;徐菡;邸平;王成彬;2.电阻抗法和光学法检测血小板数的比较评价 [J], 冯光3.探讨三种检测方法对临床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 [J], 冯士勇;刘云红4.探讨三种检测方法对临床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 [J], 冯士勇;刘云红;5.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J], 高羽高;纪昕;岳晓乐;刘晓;赵丹丹;刘佳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0 ×109/ L
涂片镜检法
成片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 聚集 ,少则几 少见 ,一般为 少见 ,一般为 十个 , 多则上 3~8 个 。 3~8 个 。 百个或更多 , 在片尾部更 为明显 。
2 讨 论
在附表中 ,采用静脉血抗凝法所测结果显著偏低 ,同时 用该标本进行手工法计数时 ,按常规的操作方法无法将已聚 集的血小板摇开 ,故无法进行准确计数 ,另外用该标本经涂 片镜检法检查 ,可见血小板成片聚集现象非常明显 ,少则几 十 ,多则百个以上聚集在一起 。而在不含有 EDTA2K(依地酸 2K) 抗凝剂的后 2 种标本中 ,3 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 致 ,可见该例为假性血小板减少 。一般认为 , EDTA 抗体能引 起体外血小板明显聚集 ,使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 1 。这种减 少是因为微小凝血块形成后其血小板未计入 2 。因此 ,对血 小板计数显著减少 ,却无皮肤紫癜 、牙龈出血 、鼻出血 、胃肠 道与泌尿系出血等血小板减少病症 ,应考虑假性血小板减 少 ,并可用毛细血管法或静脉血不抗凝法进行验证2 ;或从血 小板直方图上及时发现异常 ,如在 KX221 型血细胞分析仪 上 ,血小板下降段呈明显的锯齿状 。对此 ,可用该标本进行 涂片镜检 ,如镜检发现血小板成片聚集现象非常显著 ,则可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验证 。
皮肌炎伴发膀胱肿瘤 1 例
210045 江苏南京 陆军指挥学院医院 汪 鑫
关键词 :皮肌炎 ;膀胱肿瘤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75816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 ,65 岁 。因全身皮肤红斑 、瘙痒 4 个月 ,伴四肢无 力 1 个月入院 。4 个月前双眼睑 、前额 、颊部出现红斑 、丘疹 伴瘙痒 ,逐渐漫延至四肢及全身 。入院前 1 个月 ,双眼睑及 面部出现水肿性红斑 ,伴乏力 、肩背部酸胀 、吞咽不适 。在当 地医院查肝肾功能正常 ,尿潜血 ( 7 ) ,考虑过敏性皮炎 ,给予 地塞米松静滴 ,病情好转 ,但停药后复发 。查体 : 一般情况 差 ,面部水肿 ,双上眼睑见暗红色水肿性红斑 。双上肢 、前胸 见对称弥散性红色斑疹 、有糠状鳞屑 。心 、肺 、腹无异常 。上 肢近端肌肉轻度萎缩 ;四肢肌力 4 级 ,肌肉无压痛 。辅助检 查 :尿常规 :白细胞 7 ,血沉 80 mm/ h ,CPK 1 024 U/ L ,CK2MB 568 U/ L ,LDH 34 U/ L ,ALT 146 U/ L ,AST 243 U/ L ,免疫球蛋白 IgE 88718 U/ ml ,免疫复合物阳性 ,C 反应蛋白 1513 mg/ L ,抗 核抗体阴性 。肌电图示 :肌原性受损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出 癌细胞 。膀胱镜检查病理报告 :前列腺尿道口低分化癌 。诊 断 : (1) 皮肌炎 ; (2) 膀胱肿瘤 。予甲泼尼龙 、丙种球蛋白及营 养支持治疗 。病情稳定后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术后病 理报告 :膀胱移行细胞癌 Ⅱ~ Ⅲ级 。术后给予化疗 ,术后 12 天皮疹基本消退 ,病情及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出院 。随访并定 期做化疗 。
·620 ·ຫໍສະໝຸດ 人民军医 2004 年第 47 卷第 10 期 (总第 539 期)
附表 三种不同方法采集标本血小板计数与聚集情况
检验方法
静脉血抗 凝法标本
静脉血不 抗凝法标本
毛细血 管法标本
仪器法
58 ×109/ L 239 ×109/ L 258 ×109/ L
手工法
血 小 板 聚 集 250 ×109/ L 成团 ,无法计 数。
2 讨 论
皮肌炎是一种皮肤和肌肉的弥散性炎症性疾病 ,多为逐 渐发病 ,皮肤表现为对称水肿性红斑 ,大小不一 ,可附糠状鳞 屑 ,见于颜面 、上胸 、四肢伸侧等处 ,面部以上眼睑为中心特 殊的水肿性淡紫色红斑为皮肌炎特征性表现 。皮肌炎和恶 性肿瘤关系十分密切 ,约 7 %~30 %合并恶性肿瘤 ,常见如乳 腺癌 、卵巢癌 、肺癌 、胃肠道肿瘤 、鼻咽癌 、胸腺癌及白血病 等 1 。据报道并发肺癌较多 ,并发膀胱肿瘤尚未见报道 。皮 肌炎可发生在患肿瘤之前 、同时或之后 ,以同时伴发为多 ,多 为恶性肿瘤 ,预后不良 。临床上常把皮肌炎作为内脏恶性肿 瘤可能存在的一种信号 。因此 ,如出现皮肤或肌肉病变时 , 应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 ,及时检查 ,以免漏诊 、误诊 。
参 考 文 献
1 陈兰秋 ,蔡文侠 ,林 峰 1EDTA 致假性血小板减少一例 1 陕西医 学检验杂志 ,1998 ,13 (3) :38
2 丛玉隆 ,孙 芾 ,陈宝良 1 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 1 北京 :人民 卫生出版社 ,1997138
(编校 :程国洲 收稿 :2004 - 04 - 14)
参 考 文 献
1 王光超 1 皮肤病及性病学 1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1579~582 (编校 :李 红 收稿 :2004 - 02 -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