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专家推荐信(15篇)

专家推荐信(15篇)专家推荐信1某某同学是我所承担的大三下期专业课“课程名字”这门课的学生,该生上课积极主动,勤于思考,善于提问。
课后能够及时复习巩固,学习习惯好,学习态度认真。
善于与老师沟通交流。
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专业成绩优秀。
该生有梦想,有目标,并且坚定执着,不轻言放弃。
他对科研有一定兴趣,在本科生阶段就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潜能,对未来研究生的方向做出一个大致的规划。
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上进心。
该生每年多次获得各类奖学金及荣誉称号,综合表现突出,予以推荐,希望审核通过。
推荐人:专家推荐信2本人是__X同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并在其攻读硕士学位的阶段里担任其国际贸易学授课教师。
__X同学在其攻读硕士学位的两年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学习特别努力,能吃苦耐寂寞,研究方向明确,能积极主动地向人请教。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该生在两年间以全年级总成绩第一和在核心刊物上发表4篇学术论文的的优异答卷获得了荣锋奖学金,这些成绩充分说明该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突出的科研能力。
__X同学个性内敛,做事沉稳,具有科学研究工作所需的坚韧不拔的可贵品质。
该生还具有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科研工作有浓厚的兴趣。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这些品质帮助他出色的完成了课题任务。
__X同学自学能力强,人品诚实稳重,学习态度严谨,工作认真勤奋,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本人相信若该生能获得名师指点,取得进一步深造与研究的机会,其潜力必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激发,做出不负期望的成绩。
在此,本人愿毫无保留推荐__X同学进入贵校攻读博士学位。
此致敬礼!__X____年__月__日专家推荐信3××考生一贯忠实于教育、科学事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注百姓疾苦,关注社会进步,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团结友善,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学习勤奋,工作认真,吃苦耐劳等特点体现该考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也保证该考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具有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合作能力。
专家推荐信范文(通用15篇)

专家推荐信范文(通用15篇)专家推荐信篇1尊敬的xxx大学领导:xxx是xxxx大学xxxx研究所联合培养的xx级xx硕士研究生,得知他想要应聘贵校实验员岗位,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无比欣慰。
因此,我很荣幸向贵校推荐这位优秀青年。
作为xxx的校外导师,我见证了他攻读硕士研究生三年来的成长。
他学习认真刻苦,大量阅读国内外专业文献,虚心向老师及同学请教,对设施渔业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平时工作勤奋、踏实,得到了老师及同学的一致好评。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完成了大量课题工作,并发表了一篇专业论文(已被xxxx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录用),表现出了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同时英语通过了cet6考试,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撰写专业论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体来说,xxx热爱祖国,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为人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科研工作能力突出,我认为他可以胜任实验员岗位,特此向贵校推荐,真诚期望贵校能给他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
谢谢!此致敬礼推荐人:xxx日期:xxx专家推荐信篇2尊敬的领导:您好!作为xx大学的任职老师,我很高兴能够向您推荐我的优秀弟子xxx,同时感谢您有时间看完我的推荐信。
经过硕士阶段的训练,该生已经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业务熟练。
英语基础较好,可以阅读和撰写专业文献。
目前已经出色的完成了硕士课题任务,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xx学方面的研究方法。
并对xxxx等方面有较深入的思考。
该生对新事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探索精神。
作风严谨、踏实,反应快,个性坚韧。
热爱xxxx科专业,对科研工作有浓厚的兴趣。
该同学有较强的进取心,有强烈的进一步深造和提高的要求。
本人相信若该生能进入贵校,其潜力必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激发,在此,本人愿毫无保留推荐xxx同学进入贵校攻读博士学位。
从教几十年,我认为,好的学生就应该进入好的学府深造,xxx的选择是我最赞成的选择,然好风也需凭借力,希望贵校能够给予这个优秀的学生一个机会,让他去完成自己的梦想,走出自己的道路。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
(适用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
一、项目基本情况
奖种学科(专业)评审组代码:序号:编号:
二、项目简介
三、项目详细内容
四、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五、申请、获得专利情况表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七、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注:单位性质按以下规范(连同相应的字母)填写:
A研究院所、B大专院校、C机关团体、D事业、E企业、F个体、G其它
八、推荐、评审意见
九、附件目录
1、技术评价证明(复印件)
2、应用证明
3、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及发明权利要求书或查新报告(推荐国家发明奖项目必须提供)
4、其他证明。
CAA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CAA自然科学奖推荐书(2019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组:编号:目简介三、重要科学发现四、第三方评价五、论文、论著目录(不超过8篇)六、代表性论文、专著被他人引用的情况(不超过8篇)八、推荐单位意见(专家推荐不填此表)九、专家推荐意见(推荐单位推荐不填此表)十、主要附件1.代表性论文、专著(不超过8篇)2.上述代表性论文、专著被他人引用的情况(不超过8篇)3.检索报告结论4.其他证明《CAA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要求《CAA自然科学奖推荐书》是CAA自然科学奖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应严格按中国自动化学会的推荐通知,按推荐书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全面填写,否则作为不合格项目退回推荐单位,不提交当年本年度CAA科学技术奖评审。
《CAA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包括电子版推荐书和书面推荐书两种形式。
电子版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两部分。
书面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两部分,主件从电子版中直接打印,内容应与电子版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
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页面大小为A4(高297毫米,宽210毫米),主件内容所用字号应不小于5号字,竖装,左边为装订边(便于拆装),装订后不要另外附加封面。
书面推荐书一式三份,原件1份(封面顶部右上角标注“原件”字样),复印件2份。
《CAA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具体要求如下:一、项目基本情况1.《专业组》,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定的《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专业评审组评审范围》规定,根据推荐书填写的第一个学科分类名称和编码。
2.《编号》,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办公室填写。
3.《项目名称》,应当围绕代表性论文的核心内容,准确地反映科学发现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
4.《候选人》,依据《中国自动化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相关规定,所列候选人应为中国公民,候选人排序应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一、二等奖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书(2017年度)基本情况序号:编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团队简介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著名电力专家高景德先生组织卢强、韩英铎、倪维斗、张伯明等人组建了我国电力行业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以此为基础,紧紧围绕我国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和能源-电力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协同攻关,逐步形成了清华大学电力传输及调控创新研究团队。
经过近30年的锤炼,团队成长为一支敢于攻坚、勇于开拓的优秀科研队伍,培养了中科院院士1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IEEE Fellow 6人,IET Fellow 8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1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学者4人,中组部万人计划2人,杰青6人,优青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8人。
团队两次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06、2010),2013年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016年获滚动支持。
该团队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引领国际学术前沿”为宗旨,坚持协同创新与集体攻关,坚持“顶天”与“立地”并重,在我国电力系统从弱小到强大,从落后到领先的历史性跨越历程中发挥了重大支撑作用。
过去30年,我国电力系统发展速度之快在世界电力发展史上绝无仅有,而期间我国电力系统从未发生重大安全稳定事故,从而打破了复杂电网大停电事故不可避免的神话,有力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
团队对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十年来,团队承担了多项973、863、国家支撑计划、重大基金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基金委在电气工程领域支持的3个重大项目中的 2 项、科技部在电气工程领域支持的9项973计划中的3 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省部级奖励72项,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博士论文3篇,MIT评选35岁以下杰出青年科学家1名,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项。
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
FJRW理论
推荐单位
张恭庆院士(责任推荐人):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基础数学,非线性分析;
龙以明院士,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基础数学,非线性分析和辛几何;
李安民院士,四川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基础数学,几何分析,辛几何;
推荐单位意见:
范辉军是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教授,杰青获得者和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范辉军从事基础数学中辛几何和数学物理方向的研究。这一领域处于国际研究前沿,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接近三分之一的菲尔兹奖得主的获奖工作都与此相关,其中有丘成桐,Witten,Kontsevich等人。近年来,范辉军与Jarvis和阮勇斌合作在这一领域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02-2008年间,通过一系列文章构造了奇点的量子化理论(被称为Fan-Jarvis-Ruan-Witten理论)。作为FJRW理论的最重要的应用,解决了Witten的两个著名猜想:Witten的ADE自对偶镜像对称猜想和DE情形广义的Witten可积性猜想。主要论文于2012年7月被国际顶级期刊,美国数学年刊接受并在线发表。FJRW理论来源于理论物理中对超弦理论的研究。在数学上它实现了经典奇点理论的量子化。这个理论与著名的Gromov-Witten理论一起构成了整体镜像对称的图像。它的产生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7年内就被包括3位菲尔兹奖得主和多达8位ICM60次左右。由于这些成就,FJRW理论获得2015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范辉军教授是我国自己培养的青年数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此我们诚挚地推荐他申报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美国数学评论(Math. Review):“This is one of the long-awaited foundational papers on the new theory of geometric invariants that is alreadywell known as FJRW theory…The paper, which is over 100 pages…opens the door to a vast new territory”(“这是一篇等待已久的定义新的几何不变量的奠基性文章,现在以FJRW理论而闻名…这篇超过100页的文章…开启了一扇通向广阔领域的大门”)
国家自然科学奖申报材料

国家自然科学奖申报材料篇一: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的详细公示材料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的详细公示材料项目名称:胎儿功能学技术平台创建与高血压的发育源性研究推荐单位:江苏省卫生计生委项目简介:孕期不良因素影响胚胎发育,可使出生后个体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即“barker”学说问世25年来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的胎源性疾病。
高血压、中风和糖尿病的起源可追溯到妊娠期。
胎源性疾病研究成为近年科研主要方向之一。
无应激(自然)条件下宫内胎儿在体多项功能动态检测技术是胎儿学及围产医学医药研究的重要技术。
本项目自2004年以来创建了国内首家(也是亚洲唯一的)无应激下动态监测宫内胎儿功能发育实验平台,能对宫内胎儿血液生化、心血管、胰肝代谢、泌尿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动态检测。
在此技术基础上研究高血压的发育源性病因和机制,以及中医药和围产医药研究的原创性研究。
本项目重要成果分两大部分,它们既独立又联系,也是胎儿学多功能研究技术的有效应用。
一部分是特殊胎儿学技术平台创建和其应用成果;另一部分是高血压的胎源性病因和机制研究成果。
第一部分是清醒状态下胎儿多功能动态检测系统创建以及用该平台与中药研究结合的成果。
国内首创无应激条件下哺乳动物宫内胎儿多功能连续监测平台(目前仍为亚洲唯一)。
以往了解的胎儿各项功能发育细节约70%是从类似动态检测平台获得的。
这对了解宫内胎儿发育中心血管功能、肝胆功能、泌尿功能、神经内分泌功能等多项功能极为重要。
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多所院校探索建立类似胎儿学技术平台。
直至2004年我们首先创建成功且不断完善发展,是国内首家成功创建无应激下胎儿动态功能学技术平台的团队。
该平台应用也获得一系列胎儿功能学与胎源性疾病方面的成果。
此外,评估孕期中药对宫内胎儿心血管、肝、肾等多功能动态影响是原创。
这不但有潜在巨大的围产医药开发价值和前景,且在中西医结合的胎儿学研究方面开创舞台。
著名sci杂志《drug discovery today》2010年报道了我们实验室是“全球首家对清醒动物宫内胎儿进行中医药动态监测”的研究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要求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要求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是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则上由推荐单位(专家)提供。
推荐意见、项目简介、客观评价必须由推荐单位(专家)客观、如实、准确作出;重要科学发现、论文专著目录、代表性论文专著被他人引用的情况,以及主要完成人情况等客观内容及其证明材料可以由被推荐的项目完成人提供,但推荐单位(专家)要对有关内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推荐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推荐书中所有内容应根据本填写要求,按照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填写。
形审不合格的推荐书退回推荐单位(专家),不予提交评审。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包括电子版推荐书和书面推荐书两种形式。
电子版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须按要求填写和上传。
主件第二、三、五部分的页边距左右各3.2㎝,上下各2.8㎝(以推荐系统提供下载的模版为准),正文文字使用宋体,不小于小四号,行距不小于18磅,标题和图表文字格式自行设置(建议以黑体、仿宋、楷体为主)。
书面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八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
主件从推荐系统中直接生成并打印,内容应与电子版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
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单双面不限),纸张规格A4,竖向左侧装订,不要另加封面。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具体要求如下:一、项目基本情况1.学科评审组、序号、编号: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填写。
2.项目名称:不超过30字。
应围绕代表性论文专著的核心内容,准确反映科学发现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特征。
3.主要完成人:由推荐系统根据《主要完成人情况表》自动生成。
4.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推荐单位填写。
若选择专家推荐,则由推荐系统根据《专家推荐意见表》自动生成。
5.学科分类名称:在推荐系统中选择相应学科,按重要程度依次填写,最多可以填写3个学科名称。
所填学科名称次序应与项目《重要科学发现》中所列科学发现点所属学科名称和顺序保持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自然科学奖申报材料公示一、项目名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强时变非线性的解析建模与状态量高精度估计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该项目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在动力电池管理核心模型和算法方面做出一系列原创性国际引领贡献:发现了动力电池输出特性与其内部参数和状态间存在间接映射关系,阐释了输出电压具有的动、静态分量解耦特性以及动态分量具有的多阶RC解析特性,提出并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动力电池N阶等效电路模型,拓展建立了融合电化学机理模型、分数阶阻抗模型的动力电池机理-频域-电气特性综合解析模型;发现了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与其开路电压OCV相关且存在单调映射关系,首次提出了基于实车片段数据的SOC映射参数重构方法,建立了滤波器类动力电池自适应SOC估计算法;发现了动力电池组系统充放电末期具有的强极化非线性特性并引发端电压明显的不一致性,揭示了动力电池实际工作环境的差异对其性能衰退的影响机制以及动力电池不一致性对其性能衰退的耦合效应和演化机理,提出了基于“表征单体模型+偏差量化模型”的动力电池组系统状态估计算法,有效解决了动力电池“模型建不精”、“状态估不准”、“系统管不好”三大难题,成功用于华为、北汽新能源、宇通客车、联合汽车电子等主流企业,具有重要科学和工程价值。
8篇代表作SCI他引1130次、谷歌学术他引1956次,其中3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学术论文”、2篇入选SCI期刊年度最佳论文奖。
完成人作国际会议特邀报告16次,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
申请材料属实,完成人排名无异议。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贰等奖。
三、项目简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际共识和我国的国家战略,电动汽车是主要技术选择。
动力电池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技术瓶颈,其精准管理是保障整车高效、安全和动力电池长寿命运行的核心,动力电池状态量的高精度、强鲁棒性估计一直是行业技术攻关的国际难题和学术研究的前沿热点。
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支持下,历时9年理论研究,取得系统性、原创性成果。
1.发现了动力电池输出特性与其内部参数和状态间具有的间接映射规律,阐释了端电压的动、静态分量解耦机制以及动态分量具有的多阶RC解析特性,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动力电池N阶电气解析模型,融合电化学机理模型、分数阶阻抗模型,建立了动力电池机理-频域-电气特性综合解析模型。
发明了基于存档和实时运行数据驱动的五步骤动力电池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实现了模型结构和阶次优化,大幅提高了模型的高精度、环境感知和可靠性等属性。
2.发现了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与其静态电势/开路电压OCV相关且存在单调映射关系,建立了融合动力电池N阶电气解析模型的OCV在线辨识和SOC估计方法。
针对OCV-SOC映射关系的差异性,首次提出了基于实车片段数据的SOC 映射参数重构方法。
提出了将动力电池SOC和动态极化电压作为状态量、将输出电压作为观测量的SOC估计模型,增强闭环校正精度,建立了滤波器类动力电池自适应SOC估计算法体系。
发明了多时间尺度动力电池SOC、容量、内阻的多状态量协同估计和精度自适应标定方法,提高了状态估计的鲁棒性。
3.发现了动力电池组系统充放电末期具有的强极化非线性特性并引发端电压明显的不一致性,首次提出分别以能量最大利用、安全应用为目标约束的动力电池组系统SOC分段高精度估计准则。
揭示了动力电池组系统实际工作环境的差异对其性能衰退的影响机制以及动力电池不一致性对其性能衰退的耦合效应和演化机理,建立了以SOC、容量、温度等为自变量、以偏差为因变量的近似模型。
首次提出基于“表征单体模型+偏差量化模型”的动力电池组系统状态估计算法,提高了状态估计的精度和适用性。
该项目在动力电池管理核心模型和算法方面做出原创性国际引领贡献,发表论文SCI检索49篇、ESI高被引21篇。
8篇代表作SCI他引1130次、谷歌学术他引1956次、最高单篇他引504次,其中3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学术论文”(电动汽车领域仅有的3篇)、2篇入选SCI期刊年度最佳论文奖。
授权发明专利6件。
完成人作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16次,任IEEE电气化交通大会ITEC2014和国际应用能源大会ICAE2016大会主席,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
成果得到Shixue Dou、欧阳明高、Stefan Pischinger院士等国际学术同行的高度评价。
项目成果在华为、北汽新能源、郑州宇通客车、联合汽车电子等企业得到成功应用,主要指标同比优势明显。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科技成果评价,认为“……建立了动力电池系统集成参数辨识与状态在线估计综合优化方法,动力电池状态估计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四、客观评价1. 国内外同行代表性评价(1) 本项目在解决动力电池“模型建不精”问题研究方面,代表性论文1、4、5得到国内外同行他引937次,代表性评价包括:美国麦克阿瑟研究员、梅隆杰出教授奖获得者Richard White引用指出“该模型和何洪文等提出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双极化模型有很强的相似性”,并肯定了在提高动力电池模型精度上的有效性;LG化学的A. Raghavan引用指出“何洪文等评价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多种等效电路模型,其中对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分别进行建模的动力电池双极化模型在估计动力电池SOC方面具有更高的精度”;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教授发表综述性文章,对比分析指出“何洪文等建立的双极化等效电路模型可获得低于1.4%的平均建模误差”;澳大利亚科学与工程院院士Shixue Dou教授引用指出“……提出的带遗忘因子的RLS方法不仅能够得到精确的开路电压而且能够在电池全寿命周期自适应获得准确的模型参数”;中国科技大学陈宗海教授、山东大学张承慧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姜久春教授等国内学术同行也多次引用本项目提出的动力电池N-RC等效电路模型并用于动力电池状态估计和能量管理研究工作。
(代表性引文1,2,3)(2) 本项目在解决动力电池“状态估不准”问题研究方面,代表性论文2、1、6、7得到国内外同行他引1012次,代表性评价包括:IEEE Access副主编、马来西亚国家能源大学M.A.Hannan教授对代表性论文1、2连续引用评价“提出了基于改进Thevenin模型的动力电池荷电状态AEKF估计算法,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获得了准确的具有鲁棒性的结果,相比EKF,SOC估计误差从3.16%降至1.06%,同时应用AEKF算法进行在线模型参数辨识,基于OCV-SOC查表进行SOC估计,估计误差在≤2%”。
德国North Rhine-Westphalian科学、人文与艺术学院院士Stefan Pischinger教授引用指出“熊等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动力电池模型参数和状态估计方法,宏观时间尺度定义为60s用于估计动态容量,不同老化状态验证结果表明获得了±2%的SOC和容量估计误差”;美国总统青年奖得主、IEEE Fellow、首尔大学Bo-Hyung Cho教授“为了提高动力电池管理算法的精度,熊等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考虑不同衰退特性的动力电池 SOC和SOP协同估计算法以及一种数据驱动的考虑动力电池不同寿命状态的模型参数和状态多尺度滤波估计算法,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代表性引文4,5,6)(3) 本项目在解决动力电池组“状态估不准”导致“系统管不好”问题研究方面,代表性论文3、8得到国内外同行他引226次,代表性评价包括:新加坡工程师学会会士King Jet Tseng教授引用“……为了最大化电池组的容量/能量利用率,熊等设计了一种实用的动力电池组SOC估计算法,创新性地解决了不确定性建模问题的不确定度量化方法。
结果显示出高准确性,并对BMS领域意义重大”;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IEEE会士 Chris Mi教授“……采用偏差修正方法来确保电池模型的预测性能,这种方法在不确定的操作情况和电池组中显示出优异的性能和高准确度”;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教授引用指出“……应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构建了不一致性偏差的响应面近似模型,并进一步结合电池组平均电池模型,实现了电池组精确端电压预测、SOC估计误差≤2%”。
(代表性引文2、7,8)2. 国内外代表性技术指标对比3.第三方应用评价报告全球招标获得华为公司项目,考核任务“SOC估计误差≤3%、SOC估计跳变≤1%,SOC收敛过程中不出现超过2%幅度的反向发散”已经通过验收评审(附件23);全国招标获电动乘用车产销量全球第2的北汽新能源公司项目,验收评价“……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系统高精度状态估计、精细化自适应高可靠性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等成果在我公司开发的整车产品上得到应用,部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附件24);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客车企业郑州宇通应用评价“动力电池管理SOC误差≤3%,远高于其他产品”(附件25);联合汽车电子应用评价“动力电池SOC估计的精度较高,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附件26)。
4.成果鉴定结论及国内外重要学术奖励“代表性论文6、7、3”分别入选2013、2014、2016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附件27、28、29);“代表性论文4”获MDPI出版集团颁发的“代表性论文6”获2018年度IEEE VTS Best Vehicular 最佳论文二等奖(附件30);Electronics Paper Award(1/3267)(附件31);孙逢春院士任IEEE电气化交通ITEC 2014和国际应用能源大会ICAE2016大会主席(附件32);熊瑞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学科学家(附件33);牵头组建全球范围内动力电池管理领域唯一的一个Applied Energy UniLAB(附件34)。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专家成果鉴定,认为“……建立了动力电池系统集成参数辨识与状态在线估计综合优化方法,动力电池状态估计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附件35)。
科技查新结论认为“项目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附件37)。
本项目获2018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已公示,附件38)。
五、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不超过8篇)八、主要完成人情况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本项目完成人及排序为:何洪文、熊瑞、孙逢春。
本项目3名完成人均在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作,其中孙逢春院士为何洪文、熊瑞的博士生导师,何洪文教授为熊瑞的硕士生导师。
在孙逢春院士带领下,何洪文教授自2006年1月开始从事本项目研究工作,熊瑞自2009年9月在何洪文教授指导下从事本项目研究并取得硕士学位,自2010年9月在孙逢春教授和何洪文教授共同指导下继续从事本项目研究并取得博士学位,三位完成人共同发表了多篇论文、申报并获批多件发明专利(如下表)。
表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