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聚碳酸酯PC
聚碳酸酯是什么塑料

聚碳酸酯是什么塑料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是一种重要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光学、医疗等领域。
它由碳酸酯和碳酸二甲酯的反应合成,通过不同的生产工艺可以制备出不同性能的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具有优异的透明性,透光率高达90%以上,且不会发生明显的光散射。
这使得聚碳酸酯成为制造高品质光学产品的理想材料,如眼镜片、摄像头镜片等。
另外,聚碳酸酯还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热性,可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使用而不变形,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外壳等需要耐高温的领域。
聚碳酸酯的强度和韧性也是它的一大特点。
相比于其他塑料,聚碳酸酯具有更高的冲击强度,能够抵抗重物的撞击而不破裂。
这使得聚碳酸酯成为制造安全防护设备的重要材料,如安全帽、护目镜等。
此外,聚碳酸酯的韧性也使其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能够通过注塑、挤出等工艺制造出各种形状的制品。
除了上述性能,聚碳酸酯还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耐溶剂性。
这使得聚碳酸酯成为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常用材料,用于制造电路板、绝缘件等。
然而,聚碳酸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其内部结构中含有酯基,聚碳酸酯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会发生水解反应,导致其物理性能下降。
因此,在某些特殊环境下,聚碳酸酯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其次,聚碳酸酯的耐腐蚀性较差,容易受到化学物质的侵蚀,因此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尽管聚碳酸酯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其优异的性能使其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艺的改进,聚碳酸酯的性能将会不断提升,拓展其应用领域。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聚碳酸酯,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综上所述,聚碳酸酯是一种重要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它在光学、汽车、电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聚碳酸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聚碳酸酯PC是什么

聚碳酸酯PC是什么聚碳酸酯,简称PC,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塑料。
它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透明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PC的英文全称是Polycarbonate,可以看作是聚合物的一种。
它的分子结构中包含碳酸酯基团,这种结构使得PC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和耐热性。
在塑料材料中,PC被认为是一种全面性能较为出色的材料之一。
PC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其高强度。
它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弯曲强度,因此在注塑成型、挤出成型等工艺中广泛应用。
同时,PC还具有极佳的耐冲击性,能在低温下保持其性能,不易发生脆断,这使得PC在一些对抗冲击要求较高的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在汽车领域中用于制造车灯壳、挡风玻璃等配件。
除了高强度和耐冲击性外,PC还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
它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较好的物理性能,不易软化变形。
因此,PC常被选用作为高温设备的组件或外壳,比如一些灯具、电子设备等。
此外,PC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使得它在电子电气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另外,PC还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光学性能。
其透光性接近玻璃,同时表面平整度高,能够有效减少光的散射,因此PC常被用于需要透明或高光学要求的领域,比如光学透镜、眼镜镜片等。
然而,虽然PC具有众多出色的性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PC的耐老化性较差,易受紫外线影响而发生黄变、劣化等问题,这在户外使用时需要加以注意。
此外,PC的成本相对较高,制造工艺要求也较高,这使得其在某些领域面临竞争。
总的来说,聚碳酸酯PC作为一种优秀的工程塑料,具有高强度、耐冲击、耐高温、良好的透明性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光学等领域。
随着工程塑料技术的不断发展,PC的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大,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多可能性。
1。
pc什么材料

pc什么材料
PC什么材料。
PC材料,即聚碳酸酯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透明性、耐
热性和耐冲击性,因此在各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PC材料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制造PC板材、PC透明件、PC注塑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那么,PC材料具体是由
什么构成的呢?
首先,PC材料是由聚碳酸酯树脂制成的,聚碳酸酯树脂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
PC材料还包括了一些添加剂,如增塑剂、稳定剂、抗氧化
剂等,这些添加剂能够改善PC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
其次,PC材料的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填充料,填充料可以改善
PC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使其更加适合各种工程应用。
常用的填充料有玻
璃纤维、碳酸钙等,这些填充料能够提高PC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PC材料还需要通过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如挤出、注塑、压延等,这
些工艺能够使PC材料具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总的来说,PC材料是由聚碳酸酯树脂、添加剂和填充料组成的,经过特定的
加工工艺而成。
它具有优异的透明性、耐热性和耐冲击性,适用于制造各种PC制品。
在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建筑材料等领域,PC材料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成
为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聚碳酸酯的用途和用途

聚碳酸酯的用途和用途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耐候性和电绝缘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关于聚碳酸酯的用途和应用方面的介绍。
1. 电子电器领域:聚碳酸酯的绝缘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领域。
例如,聚碳酸酯可用于制造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外壳、光纤通讯设备、电气开关、绝缘包装、电缆保护套等产品。
聚碳酸酯还可以制造光学媒体,如CD、DVD 等。
2. 汽车工业:聚碳酸酯具有优良的韧性和耐热性,被广泛用于汽车工业中。
它可以制造汽车车灯、车窗、车镜、仪表盘、车门把手、防刮擦涂料等。
聚碳酸酯还可以制造汽车零部件的覆盖层,提供优异的强度和耐久性。
3. 建筑领域:聚碳酸酯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能使其成为建筑领域中的重要材料。
它可以用于制造建筑外墙、屋顶材料、采光板、遮阳板、光伏板等。
聚碳酸酯还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用于冷却塔和隔热管道。
4. 医疗器械:聚碳酸酯具有优异的透明度、耐热性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制造中。
例如,聚碳酸酯可以用于制造输液瓶、注射器、人工器官、医用防护面罩、体外循环设备等。
由于聚碳酸酯材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得它在医疗器械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 消费品领域:聚碳酸酯的透明度和强度使其成为消费品领域的重要材料。
它可以用于制造饮料瓶、食品容器、保鲜盒、塑料包装等产品。
聚碳酸酯还可以制造眼镜镜片、太阳镜、眼镜框、化妆品包装等。
6. 体育用品:聚碳酸酯的高强度和耐冲击性使其成为制造体育用品的理想材料。
聚碳酸酯可以用于制造安全头盔、护膝、护肘、滑雪板、滑板等。
聚碳酸酯还可以制造自行车车框和跑步机面板等。
7. 飞机和航天领域:聚碳酸酯可以用于制造飞机和航天器部件。
它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轻量化特性,可以减轻飞机的重量,提高飞行效率。
此外,聚碳酸酯还可用于制造航天器的透明罩、传感器壳体等。
8. 体外循环设备: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体外循环设备的制造中。
全面解析-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

全⾯解析-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活中的聚碳酸酯聚碳酸酯是指分⼦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聚合物,可以看作是由⼆羟基化合物与碳酸的缩聚产物,通式为:-R-代表⽣成聚碳酸酯的⼆羟基化合物的主体部分,根据-R-基团的不同,聚碳酸酯可分为脂肪族、脂环族、芳⾹族以及脂肪-芳⾹族等⼏类型。
没有特别加以说明的情况下,通常所说的聚碳酸酯都是指双酚A型聚碳酸酯及其改性品种化学名: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碳酸酯⼯程塑料之⼀——聚碳酸酯(PC)的发展1953年:拜⽿公司⾸次获得聚碳酸酯(PC)。
1958年:拜⽿公司以熔融酯交换法进⾏PC的中规模⼯业化⽣产。
1960年:美国通⽤公司半⼯业化投产我国在1958年着⼿研发,1965年⼯业化建⼚80年代后,PC的应⽤需求迅速地增长,80年代的增长速度接近13%,90年代保持在8~9%聚碳酸酯(PC)的特点及⽤途聚碳酸酯(PC)既具有类似有⾊⾦属的强度,同时⼜兼备延展性及强韧性,它的冲击强度极⾼,⽤铁锤敲击不能被破坏,能经受住电视机荧光屏的爆炸。
聚碳酸酯的透明度⼜极好,并可施以任何着⾊。
由于聚碳酸酯的上述优良性能,已被⼴泛⽤于各种安全灯罩、信号灯,体育馆、体育场的透明防护板,采光玻璃,⾼层建筑玻璃,汽车反射镜、挡风玻璃板,飞机座舱玻璃,摩托车驾驶安全帽。
⽤量最⼤的市场是计算机、办公设备、汽车、替代玻璃和⽚材,CD和DVD光盘是最有潜⼒的市场之⼀。
聚碳酸酯的制备由于⾃由状态的碳酸并不存在,因此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制备通常采⽤酯交换或光⽓法来实现。
酯交换法:在碱性催化剂、⾼温、⾼真空的条件下,使双酚A与碳酸⼆苯酯进⾏酯交换,脱出苯酚,缩聚成聚碳酸酯。
光⽓法:将双酚A先转变成钠盐,以双酚A钠盐的NaOH⽔溶液为⼀相,以通⼊光⽓的⼆氯甲烷为另⼀相,在常温常压下进⾏界⾯缩聚。
聚碳酸酯的结构与性能聚碳酸酯的性能聚碳酸酯是透明的⽆⾊或微黄⾊强韧固体,透明性仅次于PMMA和PS,透光率可达89%,⽆味、⽆毒,着⾊性好,可制成各种⾊彩鲜艳的制品。
6-聚碳酸酯(PC)简介

4. PC行销的基本模式
和所有常见工业品的销售一样,作为上承生产厂家下联使用终端的贸易 商,聚碳酸酯的销售步骤如下: • 搜集市场信息,确定目标市场,搜集目标客户信息(主要依靠 网络) • 电话销售,找到关键人 • 实地拜访,了解客户基本情况: 产品、现用料、用量、生产设备、现买价及付款方式 • 如果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并且是替代对方现用产品,一般客户 会要求试料 • 试料成功、价格合适,开始中试或者批量订货 • 解决客户在使用PC过程中遇到的加工成型问题
获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热塑性高熔点线形聚碳酸酯并立即在本国申请了专利; 接着,于1954年借助比利时专利公布了有关制造方法。1956年,H.SchneLL 在汉堡公开了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详细研究论文。1958年,拜耳公司便以中 等规模在全球第一个实现了熔融酯交换法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工业化生产, 商品名为“MakroLon”,中文翻译为“模克隆”。
3. PC的分类及地位
按分子量/流动性分类
3. PC的分类及地位
按性能分类 性能 阻燃 抗紫外线 耐高温 耐寒 有特殊效果
(有夜光、金属 、钻石等光泽)
常见生产公司及商品名 SABIC 940 拜耳 6555 SABIC 163R 拜耳 2807 SABIC 4301 陶氏 4702-15 SABIC EXL1414 拜耳 1837 SABIC FXL 4602 SABIC FXM 4602 SABIC FXG 941A SABIC 925V 在高端PC产品方面, 毫无疑问,SABIC是 公认的全球第一
模克隆商 品包装
1. 发展简史
世界上其它公司的PC工业化历史: (陶氏) 1984年 (出光石油化学公司)1960年 (帝人化成公司)1960年10月 (三菱瓦斯化学)1961年
pc 材料

pc 材料PC材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材料,是由聚碳酸酯(PC)聚合而成的。
它是一种无色、透明且具有良好物理性能的塑料,具有高强度、高耐热性、高韧性、耐冲击性和优异的电性能等特点。
首先,PC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高耐热性。
它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击性能是普通塑料的10倍以上。
这使得PC材料在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电子电器、汽车、建筑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另外,PC材料的耐高温性能也非常出色,可以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而不变形或熔化。
其次,PC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
它的透光率高达90%以上,且没有颜色偏差。
这使得PC材料非常适合用于制作透明的器皿、光学镜片和显示屏等产品。
此外,由于它的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PC材料也经常被用于户外环境中,如建筑采光板、汽车车窗和太阳眼镜等。
此外,PC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电性能。
它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和耐电弧性能,可以阻止电流流失和电弧产生,从而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这使得PC材料在电子电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电脑外壳、电器开关和绝缘杆等。
此外,PC材料还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
它在一般化学品的腐蚀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这是由于PC材料分子链之间的键结构紧密,使得化学物质难以渗透。
因此,PC材料在化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如化学仪器、实验器皿和酸碱槽等。
虽然PC材料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的成本较高,因为PC材料的生产过程相对复杂,且需求量较大。
另外,PC材料在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下会发生老化,降低其性能。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加入抗紫外线剂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总的来说,PC材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程塑料,具有高强度、高耐热性、高韧性、耐冲击性和优异的电性能等特点。
它的广泛应用使得PC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各个行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
复合材料—聚碳酸酯PC

好,用热水和腐蚀性溶液洗涤处理时不变形且保 持透明的优点,目前一些领域PC瓶已完全取代玻 璃瓶。 • ⑹ 用于电子电器领域 • 由于聚碳酸酯在较宽的温、湿度范围内具有良好 而恒定的电绝缘性,是优良的绝缘材料。同时, 其良好的难燃性和尺寸稳定性,使其在电子电器 行业形成了广阔的应用领域。聚碳酸酯树脂主要 用于生产各种食品加工机械,电动工具外壳、机 体、支架、冰箱冷冻室抽屉和真空吸尘器零件等。 而且对于零件精度要求较高的计算机、视频录像 机和彩色电视机中的重要零部件方面,聚碳酸酯 材料也显示出了极高的使用价值。
• 世界聚碳酸酯的应用研究开发工作非常活跃, 向多功能化、专用化方面发展,尤其是光盘 级聚碳酸酯的应用研究备受各国的重视。世 界聚碳酸酯生产和消费结构正在迅速发生变 化,由以往的欧洲和北美市场转移到了亚洲 市场,需求则以东亚和中国为重心。目前全 球聚碳酸酯的消费结构为: 玻璃/板材约占 19%、光学材料约占4%,汽车约占13%, 电子电气约占19%,其他约占25%。
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抗热畸变性能而且耐候性好硬度高因此适用于生产轿车和轻型卡车的各种零部件其主要集中在照明系统仪表板加热板除霜器及聚碳酸酯合金制的保险杠等由于聚碳酸酯制品可经受蒸汽清洗剂加热和大剂量辐射消毒且不发生变黄和物理性能下降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人工肾血液透析设备和其他需要在透明直观条件下操作并需反复消毒的医疗设备中
成员及分工
• 搜集资料 • 整理资料 • 制作PPT • 主讲
魏尧 李培 张士玉 李秀秀 张倩 赵美红 邹海霞 侯艳丽
合成
• 1 光气(界面缩聚)法 • 双酚A与NaOH 溶液反应, 制成双酚A 钠盐。将
双酚A 钠盐送入光气反应釜, 通入有机溶剂二氯 甲烷, 在光气反应釜中形成有机相和无机相二相, 光气溶于二氯甲烷中。 • 双酚A 和光气在有机相和无机相的界面进行反 应生成聚碳酸酯齐聚物, 然后在缩聚釜中将低分 子聚碳酸酯缩聚成高分子聚碳酸酯。 • 产物聚碳酸酯进入有机相被溶解, 副产物氯化钠 溶于无相。有机相经洗涤、脱盐、脱溶剂、沉 淀、干燥等工序后聚碳酸酯成粉状, 再经挤出造 粒而形成聚碳酸酯树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
• 2 熔融酯交换缩聚法
• 熔融酯交换缩聚法的两种反应单体分别是双酚A 和碳酸二 苯酯。
• 碳酸二苯酯和双酚A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先进行酯交换反 应, 由于酯交换反应过程为可逆平衡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不 断除去小分子苯酚, 以使反应向酯交换反应的正反应方向 进行。在缩聚反应过程中, 在高温、高真空、催化剂存在 的情况下, 不断除去碳酸二苯酯, 使聚合物粘度逐渐升高, 当搅拌功率达到一定值时, 熔体聚合物直接从缩聚反应器 中挤压成条, 经切粒机切粒后形成聚碳酸酯树酯。
应用
• ⑴用于建材行业 • 聚碳酸酯板材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抗冲击性,
耐紫外线辐射及其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和良好的 成型加工性能,使其比建筑业传统使用的无机 玻璃具有明显的技术性能优势。 • ⑵用于汽车制造工业 • 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抗热畸变性能, 而且耐候性好、硬度高,因此适用于生产轿车 和轻型卡车的各种零部件,其主要集中在照明 系统、仪表板、加热板、除霜器及聚碳酸酯合 金制的保险杠等
• 在本生产工艺中, 碳酸二苯酯的生产是由光气法反应生成 的。
合成
• 3 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 • 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的两种反应单体同样分别是双酚
A 和碳酸二苯酯, 只不过此种方法的碳酸二苯酯的合成不 需要光气等有毒物质, 因此被称为绿色环保工艺。非光气 法制碳酸二苯酯技术, 以甲醇、一氧化碳、氧气为原料, 在 催化剂的作用下, 经氧化、羧基化等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 或由二氧化碳、环氧乙烷合成碳酸亚乙酯, 碳酸亚乙酯与 甲醇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再由碳酸二甲酯经酯交换过程 制取碳酸二苯酯。碳酸二苯酯和双酚A 在熔融状态下在催 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不断除去小 分子苯酚。然后在催化剂, 高真空, 高温条件下进行缩聚反 应, 生成聚碳酸酯。 • 本工艺不需要光气作为反应物, 无副产物, 基本无污染, 并 使碳酸二苯酯的纯度提高, 更加有利于聚合过程的进行, 是 今后聚碳酸酯生产工艺的发展方向。
聚碳酸酯PC
目录
• 简介 • 结构与性质 • 合成 • 应用 • 发展前景
简介
• 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 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 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
• 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 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 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的了工业化生产。由 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 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聚碳酸酯 是一种强韧的热塑性树脂,其名称来源于其内部 的基团。可由双酚A和氧氯化碳合成。现较多使 用的方法为熔融酯交换法(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 通过酯交换和缩聚反应合成)。
加工
• PC可注塑、挤出、模压、吹塑、热成型、印刷、 粘接、涂覆和机加工,最重要的加工方法是注塑。 成型之前必须预干燥,水分含量应低于0.02%, 微量水份在高温下加工会使制品产生白浊色泽, 银丝和气泡,PC在室温下具有相当大的强迫高弹 形变能力。冲击韧性高,因此可进行冷压,冷拉, 冷辊压等冷成型加工。挤出用PC分子量应大于3 万,要采用渐变压缩型螺杆,长径比1:18~24, 压缩比1:2.5,可采用挤出吹塑,注-吹、注-拉吹法成型高质量,高透明瓶子。
发展前景
• 预计未来几年,聚碳酸酯发展较快的 地区将在远东,美国、日本、韩国和 中国台湾仍是聚碳酸酯的主要出口国 家和地区。我国将是主要的进口国, 消费量随着IT 行业和汽车产业的不断 发展。
对聚碳酸酯安全性的争议
由于制造聚碳酸酯中需要添加双酚A,而双 酚A作为一种化工原料,2008年4月18日已 经被加拿大联邦政府正式认定为有毒物质, 并严禁在食品包装中添加,所以,聚碳酸 酯的安全性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物理性质
• 密度:1.20-1.22 g/cm^3 线膨胀率:3.8×10 cm/°C 热变形温度:135°C 低温-45°C
• 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阻燃BI级, 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性能 接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聚碳酸酯的耐冲击 性能好,折射率高,加工性能好,不需要添加剂 就具有UL94 V-0级阻燃性能。但是聚甲基丙烯酸 甲酯相对聚碳酸酯价格较低,并可通过本体聚合 的方法生产大型的器件.
• 世界聚碳酸酯的应用研究开发工作非常活跃, 向多功能化、专用化方面发展,尤其是光盘 级聚碳酸酯的应用研究备受各国的重视。世 界聚碳酸酯生产和消费结构正在迅速发生变 化,由以往的欧洲和北美市场转移到了亚洲 市场,需求则以东亚和中国为重心。目前全 球聚碳酸酯的消费结构为: 玻璃/板材约占 19%、光学材料约占4%,汽车约占13%, 电子电气约占19%,其他约占25%。
结构与性质
化学性质
• 聚碳酸酯(PC)是碳酸的聚酯类,碳酸本身并不稳定, 但其衍生物(如光气,尿素,碳酸盐,碳酸酯)都有一定 稳定性。
• 聚碳酸酯耐弱酸,耐弱碱,耐中性油。 • 聚碳酸酯不耐紫外光,不耐强碱。 • PC是一种线型碳酸聚酯,分子中碳酸基团与另一些基团
交替排列,这些基团可以是芳香族,可以是脂肪族,也可 两者皆有。双酚A型PC是最重要的工业产品。 • PC是几乎无色的玻璃态的无定形聚合物,有很好的光学 性。PC主要性能缺陷是耐水解稳定性不够高,对缺口敏 感,耐有机化学品性,耐刮痕性较差,长期暴露于紫外线 中会发黄。和其他树脂一样,PC容易受某些有机溶剂的 浸浊。
发展前景
• 目前全球聚碳酸酯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各国 纷纷开发非光气法环保工艺,发展非常迅速, 预计今后新建装置以非光气法为主。装置规 模大型化,依赖规模获取效益,增强市场竞 争力。
• 2010 年,全球PC 产量可能达到400 万t。 亚洲地区聚碳酸酯发展迅速,预计未来五年 亚洲聚碳酸酯的需求与发展将呈现较高的速 度发展,亚洲将掀起聚碳酸酯建设的热潮。
应用
• ⑶用于生产医疗器械 • 由于聚碳酸酯制品可经受蒸汽、清洗剂、加热和
大剂量辐射消毒,且不发生变黄和物理性能下降,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人工肾血液透析设备和其他需 要在透明、直观条件下操作并需反复消毒的医疗 设备中。
• ⑷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飞
机和航天器中各部件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PC在 该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增加。据统计,仅一架波音 型飞机上所用聚碳酸酯部件就达2500个,单机耗 用聚碳酸酯约2吨。而在宇宙飞船上则采用了数百 个不同构型并由玻璃纤维增强的聚碳酸酯部件及 宇航员的防护用品等。
应用
• ⑸用于包装领域 • 由于聚碳酸酯制品具有质量轻,抗冲击和透明性
好,用热水和腐蚀性溶液洗涤处理时不变形且保 持透明的优点,目前一些领域PC瓶已完全取代玻 璃瓶。 • ⑹ 用于电子电器领域 • 由于聚碳酸酯在较宽的温、湿度范围内具有良好 而恒定的电绝缘性,是优良的绝缘材料。同时, 其良好的难燃性和尺寸稳定性,使其在电子电器 行业形成了广阔的应用领域。聚碳酸酯树脂主要 用于生产各种食品加工机械,电动工具外壳、机 体、支架、冰箱冷冻室抽屉和真空吸尘器零件等。 而且对于零件精度要求较高的计算机、视频录像 机和彩色电视机中的重要零部件方面,聚碳酸酯 材料也显示出了极高的使用价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
• ⑺用于光学透镜领域 • 聚碳酸酯以其独特的高透光率、高折射率、高抗
冲性、尺寸稳定性及易加工成型等特点,在该领 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采用光学级聚碳酸配制 作的光学透镜不仅可用于照相机、显微镜、望远 镜及光学测试仪器等,还可用于电影投影机透镜、 激光束打印机透镜,以及各种棱镜、多面反射镜 等诸多办公设备和家电领域,其应用市场极为广 阔。 • ⑻ 用于光盘的基础材料 • 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的倔起,由光学级聚碳酸 酯制成的光盘作为新一代音像信息存储介质,正 在以极快的速度迅猛发展。聚碳酸酯以其优良的 性能特点因而成为世界光盘制造业的主要原料。
• 聚碳酸酯的耐磨性差。一些用于易磨损用途的聚 碳酸酯器件需要对表面进行特殊处理。
合成及加工
• 在聚碳酸酯合成工艺的发展历程中, 出现过 很多合成方法, 如低温溶液缩聚法、高温溶 液缩聚法、吡啶法、部分吡啶法、光气界 面缩聚法、熔融酯交换缩聚法、固相缩聚 法等等。
• 目前, 可用于工业规模生产的则有光气(界面 缩聚)法和熔融酯交换缩聚法、非光气熔融 酯交换缩聚法3种合成工艺。
合成
• 1 光气(界面缩聚)法 • 双酚A与NaOH 溶液反应, 制成双酚A 钠盐。将
双酚A 钠盐送入光气反应釜, 通入有机溶剂二氯 甲烷, 在光气反应釜中形成有机相和无机相二相, 光气溶于二氯甲烷中。 • 双酚A 和光气在有机相和无机相的界面进行反 应生成聚碳酸酯齐聚物, 然后在缩聚釜中将低分 子聚碳酸酯缩聚成高分子聚碳酸酯。 • 产物聚碳酸酯进入有机相被溶解, 副产物氯化钠 溶于无相。有机相经洗涤、脱盐、脱溶剂、沉 淀、干燥等工序后聚碳酸酯成粉状, 再经挤出造 粒而形成聚碳酸酯树酯。
成员及分工
• 搜集资料 • 整理资料 • 制作PPT • 主讲
魏尧 李培 张士玉 李秀秀 张倩 赵美红 邹海霞 侯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