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概述

合集下载

园林美学概念详解

园林美学概念详解

园林美概论第一节园林美一.古典美学:研究审美规律的科学1. 1. 中国传统美学:儒、道、禅宗(释)l 儒家美学以仁学为基础,建立“中庸”的美学代表:孔子积极“入世”的功力思想,实用价值的特点儒家美学的最大特点:“比德说”(君子比德思想),将道德(善)与审美(美)结合在一起l 道家美学以自然之道为基础,“天人合一”思想是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清净无为”的非功利性哲学思想,推进发现纯粹美学形式l 禅宗美学“神仙思想”提出“悟”,推进了中国式的“韵”与“意境”的发展。

禅宗美学使中国传统美学从求实转向空灵,中国传统美学最核心范畴的“意境”由此而生。

1.外国古典美学观点l 毕达哥拉斯:美体现着合理的或理想的数量关系,本质是和谐l 苏格拉底:美与善是一致的l 亚里士多德:秩序、均衡、准确1.美的定义: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都叫“美”美的三个含义:审美对象、审美性质、美的本质1.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鲁迅、毛泽东、马克思、车尔尼雪夫斯基二.园林美是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融合自然美是园林美表现的主题园林美是三度—五维的范围(长、宽、高、时间空间、联想空间)1.园林美的定义: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

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1.园林是介于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之间的艺术形式2.园林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表现艺术: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的艺术形式,如模纹花坛再现艺术:再现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美1.园林美的属性:多元性2. 3. 园林美的主要内容:1)山水地形象;2)借用天象美;3)再现生境美;4)建筑艺术美;5)工程设施美6)文化景观美;7)色彩音响美;8)造型艺术美;9)旅行生活美10)联想意境美。

园林美学

园林美学

一、简述园路系统布局形式及其美学意义。

园路的布局形式西方园林多为规则式布局,园路笔直宽大,轴线对称,成几何形。

中国园林多以山水为中心,园林也多采用自然式布局,园路讲究含蓄;但在庭园、寺庙园林或在纪念性园林中,多采用规则式布局。

园路的布局形式取决于园林的规划形式。

一般所见的园路系统布局形式有棋盘式、套环式、条带式、树枝式。

1.棋盘式园路系统棋盘式园路也叫网格式。

这种园路系统的特征是:有明显的轴线控制整个道路的布局,一般主路为整个布局的轴线,次路和其它道路沿轴线对称,组成闭合的“棋盘”。

这种道路系统适合规则式园林,道路规整、规律性强,由道路所划分的地块可大可小,都形成规则的地块。

但这种道路较为单调,有时会受到山地的限制,出现对地形进行改造等问题,较为适合平地使用。

2.套环式园路系统套环式园路系统的特点是:主路构成一个闭合的大型环路或一个“8”字形的双环路,再由很多的次路和游步道从主路上分出,并且相互穿插、连接与闭合,构成另一些较小的环路。

主路、次路和小路构成的环路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套、互通互连的关系,其中少有尽端式道路。

因此,这样的道路系统可以满足游人在游览中不走回头路的愿望。

套环式园路是最适应公共园林环境,并且在实践中也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园路系统。

3.条带式园路系统在地形狭长的园林中,采用条带式园路系统较为合适。

这种园路布局形式的特点是:主路呈条带状,始端和尽端各在一方,并不闭合成环。

在主路的一侧或两侧,可以穿插一些次路和游步道,次路和小路相互之间可以局部闭合成环路。

4.树枝式园路系统在山谷、河谷地形为主的园林或风景区,主路一般只能布置在谷地,沿着河沟从下往上延伸。

两侧的山坡上的多数景点都是从主路分出一些支路相连,甚至再分一些小路继续加以连接。

支路和小路可以是尽端式,也可以成环路,但多数为尽端式。

游人到达景点后,从原路返回到主路再向上行。

这种道路系统的平面形状就像许多分支的树枝一样,因此叫“树枝式”。

中国园林美学三种研究视野之对比分析

中国园林美学三种研究视野之对比分析

中国园林美学三种研究视野之对比分析一、本文概述《中国园林美学三种研究视野之对比分析》一文旨在深入剖析中国园林美学的三种主要研究视野,包括历史文献研究、现场体验研究以及跨文化比较研究,并对这三种研究视野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园林美学的精髓与特色。

本文将首先概述中国园林美学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然后分别介绍三种研究视野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最后对比分析这三种研究视野的优劣及适用范围,以期为中国园林美学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园林美学作为研究园林艺术美的科学,对于理解和欣赏中国园林的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的三种研究视野,代表了当前中国园林美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每一种视野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对比分析这三种研究视野,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园林美学的本质和特色,推动园林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园林美学的理解,也为园林设计、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文的对比分析方法也可以为其他文化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中国园林美学的概述中国园林美学,作为东方美学的璀璨明珠,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体系。

其内涵丰富,涉及哲学、艺术、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园林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造园手法,展现出了中国古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中国园林美学的核心在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意境。

园林中的山水、花木、建筑等元素,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敬畏与模仿。

同时,园林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寄托情感、抒发抱负的重要场所,他们通过园林的营造,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融入使得园林成为了一种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园林美学06形式美

园林美学06形式美

园林美学06形式美园林美学是研究园艺艺术和园林设计的学科,其中形式美是其中的一部分。

形式美是指通过形式、结构、布局等要素的设计来展现园林作品的美感。

园林的形式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体现。

首先是布局的美。

园林的布局要考虑到整体的和谐统一,通过线条的安排和路径的设计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和步伐。

园林的布局可以运用对称、平衡、对比、重复等设计原则,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平衡的美感。

其次是结构的美。

园林中的各种构筑物如亭台楼阁、假山、轩榭等都是通过结构的设计来展现美感。

结构的美可以通过形状的变化、线条的运用、比例的协调来达到。

例如,在园林中设置一座精心设计的亭子,通过创造独特的形状和流畅的线条,使其成为整个园林中的亮点,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三是植物的美。

植物是园林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表现园林美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植物的美可以体现在颜色、形状、纹理等方面,通过植物的选择和搭配来创造诱人的园林景观。

例如,在设计一座花坛时可以运用花草的颜色和形状来创造丰富多样的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园林中的水景也可以展现形式美。

水是自然界的一大景观,通过对水的巧妙运用可以创造出动态而富有韵味的景观。

例如,设计一个小型人工湖,通过水的流动和折射可以创造出迷人的光影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园林中的艺术品和装饰品也是展现形式美的重要手段。

通过艺术品和装饰品的运用,可以为园林增添独特的艺术氛围。

例如,在园林中设置精美的雕塑、石碑或者陈设古董家具,都可以丰富园林的形式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之,形式美是园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布局的美、结构的美、植物的美、水景的美以及艺术品和装饰品的美来展现。

园林的形式美旨在创造出和谐、平衡、独特的园林景观,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园林美学的四个范畴

园林美学的四个范畴

园林美学的四个范畴
园林美学通常包含四个范畴或要素,这些要素涵盖了设计、审美和艺术性质,以创造和欣赏美丽的园林空间。

这四个范畴包括:
1.自然性(Naturalness):强调园林景观的自然感和自然美。

园林设计师
努力使园林看起来自然、有机、和谐,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并且尽可能地模仿自然景观,包括山川河流、植物和自然材料的运用。

2.人工性(Artificiality):指的是园林的人工构建和设计。

虽然强调自
然性,但园林美学也包括了人工的创造和干预。

设计师通过布局、形状、结构和艺术手法,创造出独特而具有美感的园林环境。

3.审美性(Aesthetics):以审美的眼光来评价和欣赏园林景观。

这个范畴
涉及到美学的原则和观念,考虑到色彩、纹理、比例、形状等因素,通过设计和安排来营造美感。

4.社会性(Sociability):园林是一个社会空间,它不仅为个人提供美的
享受,也是社交和交流的场所。

园林美学考虑到人们在园林中的活动、交流和互动,如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等。

这些范畴共同构成了园林美学的基本要素,同时也反映了园林设计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园林美学的实践与理论不断演变和发展,其目标是创造出令人愉悦、舒适、和谐的园林环境。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美学与哲学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美学与哲学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美学与哲学在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

这些古老而典雅的园林不仅仅是为美化环境而存在,更是一种融合了美学与哲学的独特艺术形式。

通过对空间、构造、布局和景观的精心设计,中国古代园林创造了独特的美感,并展示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一、空间的构造中国古代园林的美学体现在其独特的空间构造上。

园林往往被分为前、中、后三个主要空间,每个空间都有独特的功能和意义。

前院通常是入口,被用来引人入胜;中院通常是主要空间,用来供人休息和娱乐;后院则是私人空间,用来闲适地度过。

与此同时,园林还注重对空间的层次感和变化的处理。

通过巧妙地设置回廊、廊桥、斜桥等构造,园林创造了层层叠进的景观。

这种层次感不仅使整个空间显得更加开阔、立体,也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二、构造的精细中国古代园林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其极致的精细构造。

园林中的景观通常由各种元素组成,如水景、山石、建筑和植物等。

这些元素不仅仅是单纯的装饰,而是通过精细的构造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

水景是古代园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被视为园林的灵魂。

通过巧妙地利用自然水流,园林中的水景常常可以形成错落有致的水系和小湖泊。

这些水景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观,也带来了流动和变化的生命力。

山石在中国古代园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精心摆放和雕刻,山石成为了园林的核心和焦点。

园林中的山石通常代表着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永恒。

风水学说也给予了山石特殊的意义,认为山石可以带来好运和吉祥。

建筑是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园林中的建筑往往是精心设计的亭台楼阁,有时还包括一些室内空间。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为人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更是为人提供了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三、布局的精心安排中国古代园林的布局是经过精心安排的。

布局既要考虑整体的美感,又要考虑每个细节的协调。

园林中的各个部分要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通常,园林中的布局采用了对称与不对称相结合的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美学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美学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美学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

其建筑风格尤其注重空间美学,讲究空间的布局、构造和组合,以达到自然而有序的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美学特点。

一、组合古典园林的组合是其空间美学特点之一。

在古典园林中,一个空间往往不只表现为一个物体,而是由一个或多个物体组合成的整体。

这种组合不单是对空间的填充与分割,更是对空间的整合和统一。

组合的作用是使空间与物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达到空间的自然流动、空间的透明感和空间的协调统一。

例:颐和园中的双韵堂、乐寿堂、曲洞等,这些建筑之间的组合整合了整个场景的空间,使整体空间和局部空间相互补充,形成了完整的空间形象。

二、序列与层次序列与层次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空间美学特点。

古人常常认为园林是一个人去游玩、感受自然风光的过程。

由此,古典园林将园林空间设计成一种序列和层次的空间,使人在游园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景象和及其变化,同时也体验到空间的多样性。

例:苏州拙政园中,长廊、亭子、小桥流水等景观按照顺序组合,形成了曲折回环的空间体验,引导游人在空间中层层推进、波涛起伏。

三、隐逸与深度在古典园林中,隐逸和深度是其空间美学特点之一。

透过隐逸,古典园林将景区中的不同景象分割,或将景象悬于林荫之中或石壁之侧,令人感到彼此分离、相互隔离,形成了空间上的深度。

隐逸和深度又使人不断探究,感受自然的浑然天成和神秘神奇。

例:扬州瘦西湖中的“陆游草堂”,即以墙内为园、墙外为湖,空间上形成了墙内墙外、地高地低、树阴草暖、山色水光等对比,令人在空间的深度中,不断寻找精神归宿。

四、虚实与内外虚实与内外是中国古典园林不可或缺的空间美学元素。

虚实与内外的结合奠定了古典园林相对内敛的构建方式。

在园林空间中,内部与外部之间隔离分明,同时园林空间的虚实分配因素也很明显。

古典园林空间中,虚实分配合理的同时,点对面、狭窄与宽阔、高低区域、明暗度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宋式园林美学

宋式园林美学

宋式园林美学
宋式园林美学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种重要流派,主要出现在中国的北宋(960年至1127年)和南宋(1127年至1279年)时期。

这一时期的园林建筑以江南地区为主,因此也称为江南园林。

宋式园林美学包含了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和理念:
1.自然融合:宋式园林强调模仿自然,创造出与周围自然环境融
为一体的景观。

这包括山、水、植被、建筑等元素的巧妙结合,
使园林呈现出和谐的整体。

2.小巧精致:与后来的元、明、清时期的大型宫殿园林不同,宋
式园林更注重小巧而精致的设计。

这种小巧精致的特点使得园
林更加亲近、私密,适合品味、沉思和休憩。

3.水景设计:水在宋式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经常被用来模拟江
河、湖泊、小溪和池塘。

水景不仅提供视觉上的愉悦,还有助
于调节气温,使园林更加宜人。

4.山石布局:山石被用来模拟自然山水,它们的布局和选择都非
常讲究,以塑造出各种自然景观,如峡谷、山洞和溪流。

5.意境抒怀:宋式园林强调意境抒怀,通过景点的安排和诗意的
命名,传达作者的情感和主题,使游客能够沉浸在文学和艺术
的氛围中。

6.建筑风格:园林中的建筑风格通常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元素,
如亭台楼阁、走廊、桥梁、曲径通幽、回廊、池塘和假山等。

7.四季景观:宋式园林注重四季景观的变化,使每个季节都有其
独特的美丽,从春天的花朵盛开到秋天的红叶落尽。

宋式园林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通过园林艺术来表达情感、寓意和哲理。

这一美学理念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并被后来的园林建筑继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的自然美有如下共性:
1.变化性:随着时间、空间和人的心理结构的不同,自然美常常发 生明显的或微妙的变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2.多面性:园林中的同一自然景物,可以因人的主观意识与处境而 向相对立的方向转化。或园林中完全不同的景物,可以产生同样的 效应。
3.综合性:园林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其自然美常常表现在动、静结 合中,如山静水动,树静风动,石静影移,在动静结合中,又往往 寓静于动或寓动于静。
2.借用天象美
借用日月雨雪造景,如观云海霞光,看日落日出,设朝阳洞、夕照亭、月到风来亭、 烟雨楼、听雨打芭蕉、泉瀑松涛、造断桥残雪、踏雪寻梅意境等。
3.再现生境美
效仿自然,创造人工植物群落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创造空气清新、温 度适中的小气候环境。花草树木永远是生境的主题。
4.建筑艺术美
园林中的生活美还体现在其清新宜人的环境,清洁卫生、空 气清新,无烟尘污染,水体清透;要有适于人生活的小气候; 方便的交通、广阔的户外活动场地,有可以安静休息的散步、 垂钓、休息的场所等方面。
(三)园林艺术中的艺术美
现实美是美的客观存在的形态,而艺术美则 是现实美的升华。艺术美是人类对现实生活 的全部感受、体验、理解的加工提炼、融铸 和结晶,是人类对现实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
从生活到艺术史一个创造过程,艺术美是意 识形态的美。
具体特征:形象性、典型性、审美性
三、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是研究关于园林规划、创作的艺 术体系,是美学、艺术、绘画、文学等多学 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尤其是美学的运用。
(一)园林艺术中的自然美 (二)园林艺术中的生活美 (三)园林艺术中的艺术美
(一)园林艺术中的自然美
自然景物和动物的美成为自然美。自然美的特点偏重于形式,往往 以其色彩、形状、质感、声音等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的美感。
风景园林中由于游览景点、服务管理、维护等功能的要求和造景需要,要求修 建一些园林建筑,建筑不可多,也不可无,古为今用,外为中用,简洁便用, 画龙点睛,建筑艺术往往是民族文化和时代潮流的结晶。
5.工程设施美
园林中,游道廊桥、假山水景、电照光影、给水排水、档土护坡等各项设 施,必须配套,要注意艺术处理区别于一般的市政设施。
9.旅游生活美
园林是一个可游、可憩、可赏、可居、可学、可食的综合活动空间,满意 的生活服务,健康的文化娱乐,清洁卫生的环境,交通便利与治安保证, 都将怡悦人们的性情,带来生活的美感。
10.联想意境美
联想和意境是我国造园艺术的特征之一。丰富的景物,通过人们的接近联想和对比 联想,达到见景生情,体会弦外之音的效果。意境是通过意向的深化而构成心境应 合、神行兼备的艺术境界,也就是主客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6.文化景观美
长沙爱晚亭
风景园林常为宗教圣地或历史古迹所在地,其中景名景序、门楹对联、摩 崖石刻、字画雕塑无不浸透着人类的精华。
7.色彩音响美
风景园林式一副五彩缤纷的天然图画,蓝天白云、花红叶绿、粉墙灰瓦、 雕梁画栋、风声雨声、欢声笑语、百籁争鸣。
8.造型艺术美
园林中常运用艺术造型来表现某种精神、象征、礼仪、标志、纪念意义、 以及某种体型、线条美。如图腾、华表、标牌、喷泉及各种植物造型。
(二)园林艺术中的生活美
园林可作为一个现实的物质生活环境,是一个可游、可憩 、 可赏、可学、可居、可食的综合活动空间。
园林既是一处艺术空间,又是一处人们可以进入其中的现实 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常常设有若干可以挡风沙、避寒暑、 遮风雪的园林建筑物,人们可在其中眺望、品茗、奕棋、抚 琴、阅读……形成一个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令人赏心悦目的 美好环境。
园林美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它的主 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山水地形美 3.再现生境美 5.工程设施美 7.色彩音响美 9.旅游生活美
2.借用天象美 4.建筑艺术美 6.文化景观美 8.造型艺术美 10.联想意境美
1.山水地形美
包括地形改造、引水造景、地貌利用、土石假山等,形成园林的骨架和脉络, 为园林植物种植、游览建筑设置和视景点的控制创造条件。
二、园林美
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景观,是大自 然造化的典型概况,是自然美的再现。它随 着文学绘画艺术和宗教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
园林美的内容是生活美、自然美、艺术美的 高度和谐统一,它有机地摄纳、融合了建筑、 文学、美术、书法等各门艺术的意境,营造 出自身独特的审美意境。
第一节 园林美学概述
第一术
一、美的概念
从“美”字不难看出“羊大为美”的意思。 在狩猎时代,可能人类赞赏的是生活中的捕 获物。最早认为美的事物是紧密联系生活的。
人的审美活动是以美的客体为对象,以人为 主体进行的实践活动。美的客体会使人赏心 悦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