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夯实居民养老财富储备——中信银行重磅发布《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2022)》

合集下载

财富管理大时代来临 中信银行“十分精选”为客户寻找长“牛”基金

财富管理大时代来临 中信银行“十分精选”为客户寻找长“牛”基金

本刊记者 邢莉|文财富管理大时代来临 中信银行“十分精选”为客户寻找长“牛”基金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等一系列全新的表述,已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这不仅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也为未来财富管理行业开拓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日,中信银行依托中信集团优势,全面升级了“中信幸福财富”品牌,并发布了《2021年全球宏观经济展望与大类资产配置报告》(以下简称“大类资产报告”)。

该报告预计,居民财富配置迎来新拐点,房子将不再是“让人兴奋的资产”,未来居民的增量财富将持续转向股票、债券、黄金等金融资产,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将真正迎来了发展机遇期。

投资者如何寻找下一轮财富增长的新赛道,如何驶入下一轮财富增长的快车道?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打造客户首选的财富管理主办行,中信银行正在积极打造投研团队,构建“十分精选”基金产品优选体系,为客户提供专业、有温度的财富管理服务。

此前,中信银行依托中信集团综合金融平台,携手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保险、华夏基金、中信保诚基金等国内头部金融机构,共同升级了“中信幸福财富”品牌。

构建“十分精选”基金产品优选体系,正是该行为客户打造专业、智慧、开放、有温度的财富管理体系的切实举措之一。

财富管理迎来新拐点 2009-2019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黄金期,房产投资成为这十年中财富增长的快车道。

不过,中信银行大类资产报告指出,“受房住不炒政策、金融部门去杠杆、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中国房地产繁荣周期接近尾声,房价已失去持续普涨的基础,房子将不再是‘让人兴奋的资产’”。

116A DVERTORIAL /市场部企划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其中的逻辑是,当前高房价是对未来债务和收入的提前透支,潜在的投资回报率已大幅下降。

社会养老保险与我国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证据

社会养老保险与我国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证据

社会养老保险与我国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证据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社会养老保险与我国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作为实证支持。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会养老保险在保障居民老年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居民财富的增加,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也逐渐成为居民财富增值的重要途径。

因此,研究社会养老保险对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且对于促进居民财富的合理配置和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会养老保险和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基本概念,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

然后,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了社会养老保险对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

具体来说,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对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意愿的影响;探讨社会养老保险对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规模的影响;研究社会养老保险对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结构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减少其因年龄增长而面临的经济风险。

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则是指家庭将一部分财富投入具有风险性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基金等,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益。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社会养老保险的普及和发展可能会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构建理论框架。

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个人或家庭会在其生命周期内平滑消费和储蓄,以最大化一生的效用。

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养老保障工具,能够降低老年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从而可能增加其在生命周期内的风险资产投资。

《养老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养老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养老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学者们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这些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家庭人口特征、家庭财富特征、背景风险三个方面。

在家庭人口特征方面,Guiso等学者通过对欧洲国家投资者的投资结构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家庭无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比例呈现“U”型,而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持有比例呈现倒“U”型。

1国内学者邹红2、吴卫星3等也发现了年龄与家庭股票参与之间的倒“U”型关系。

Lin 等学者提出教育和金融知识也会影响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

4尹志超等学者也发现掌握金融知识能够提高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可能性及其配置比例,而且风险偏好的家庭对风险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更大。

5在家庭财富特征方面,史代敏等从微观角度出发,运用Tobit模型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居民家庭财富总量越多,持有的金融资产越多样,而且金融资产中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越大。

6吴洪等通过对中国家庭调查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家庭年收入对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可能性及配置比例均有正向影响。

7有学者发现,家庭财富水平较低时或者拥有首套住房时,自有住房对家庭对风险金融资产的投资存在“挤出效应”,但随着房产数量增加或者家庭财富水平较高时,房产会促进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比例。

891Luigi Guiso,Michael Haliassos,Tullio Jappelli. Household stockholding in Europe: where do we stand and where do we go?[J]. Economic Policy,2003,18(36).2邹红,喻开志.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选择行为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0(09):13-17.3吴卫星,吕学梁.中国城镇家庭资产配置及国际比较——基于微观数据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10):45-57.4Lin C , Hsiao Y J , Yeh C Y . Financial literacy, financial advisors, and information sources on demand for life insurance[J].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2017, 43:218-237.5尹志超,宋全云,吴雨.金融知识、投资经验与家庭资产选择[J].经济研究,2014,49(04):62-75.6史代敏,宋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10):43-49.7吴洪,徐斌,李洁.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金融资产投资——基于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7(04):39-51.8吴卫星,易尽然,郑建明.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结构:基于生命周期、财富和住房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0,45(S1):72-82.学者们也较为关注背景风险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背景风险是指无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或分散化投资进行化解的风险,其中在家庭金融领域影响较大的有劳动收入风险以及健康风险。

中信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

中信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

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01
中信银行作为国内知名的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
市场认可度,有利于在养老金融领域树立行业标杆。
丰富的金融业务经验
02
中信银行拥有丰富的金融业务经验和优秀的金融服务团队,能
够为养老客户提供全面、专业的金融服务。
广泛的客户基础
03
中信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渠道网络,能够更好地拓展养
客户风险
养老金融产品的客户通常是老年人,他们可能较为保守且注重资金安全。如果中信银行未能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 产品和服务,可能会导致客户不满和投诉。
公司管理和运营风险
内部管理和控制风险
中信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养老金融业务的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任何内部控 制缺陷都可能导致业务风险失控。
创新服务
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金融服务,如私人银行、专属理财顾问 等,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解决方案。
持续创新
建立创新机制,鼓励员工积极提出创新建议,不断优化和改进产品 和服务,满足客户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05
CATALOGUE
中信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前景展望
养老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1 2
人口老龄化加速
养老金融业务在银行业中的重要性
养老金融业务是银行业未来发展 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市
场前景和潜力。
养老金融业务能够为银行带来稳 定的客户群体和现金流,同时还 能提升银行的品牌形象和社会责
任感。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 老金融业务在银行业中的地位将
更加重要。
02
CATALOGUE
中信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现状
操作风险
中信银行员工在处理养老金融业务时可能存在操作失误或不当行为的风险。例如,员工在销售养老金 融产品时未能向客户充分揭示风险,导致客户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我国智慧社区养老现状及对策

我国智慧社区养老现状及对策

我国智慧社区养老现状及对策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背景概述 (3)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思路 (5)2. 我国智慧社区养老现状分析 (6)2.1 智慧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7)2.1.1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8)2.1.2 智能硬件设备 (9)2.1.3 数据平台及共享机制 (11)2.2 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现状 (13)2.2.1 远程医疗服务 (14)2.2.2 居家养老服务 (16)2.2.3 在线社交及文化娱乐服务 (18)2.2.4 智能家政服务 (18)2.3 智慧社区养老面临的挑战 (19)3. 智慧社区养老发展对策 (21)3.1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22)3.1.1 政策引导 (23)3.1.2 产业扶持 (25)3.1.3 资金投入 (26)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7)3.2.1 广覆盖物联网网络 (28)3.2.2 智能硬件设备升级 (29)3.2.3 完善数据安全体系 (31)3.3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32)3.3.1 个性化定制服务 (33)3.3.2 加强健康管理服务 (35)3.3.3 开发多元化活动 (36)3.3.4 推广共享养老服务 (37)3.4 增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39)3.5 加强智慧社区养老宣传教育 (40)1. 内容概览智慧社区在推动养老服务智能化、便捷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的关键力量。

本文将从智慧社区养老的当前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在技术应用、服务模式创新、特色案例等方面的成就和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智慧社区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第一部分“智慧社区养老现状分析”将详细介绍目前智慧社区养老的发展趋势,包括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在老年人健康监测、居家安全、医疗服务、娱乐休闲等领域的应用。

第二部分“智慧社区养老面临的挑战”将概述智慧社区养老模式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技术融合的难度、老年人接受度的差异、隐私和安全问题,以及经济投入与运营成本之间的平衡等。

我国居民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居民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居民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研究引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养老金融资产的配置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养老金融资产的良好配置是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

研究我国居民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我国养老金融资产主要包括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养老账户等。

目前,我国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规模不足。

虽然我国在养老金融资产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规模还不够大,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结构不合理。

我国居民养老金融资产配置中,个人储蓄养老账户的比重较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占比较高,这种结构不合理,容易导致养老金融资产的单一性,给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3.风险偏好不足。

我国居民对养老金融资产的风险偏好较低,更愿意选择低风险的投资方式,这样容易导致养老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较低,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影响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这将对养老金融资产的需求和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

2.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其对养老金融资产的需求和配置。

收入水平较高的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多样化的养老金融资产配置,以实现财富增值;而收入水平较低的居民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的养老金融资产配置。

3.投资偏好不同的投资偏好也会影响养老金融资产的配置方式。

一些人更倾向于选择稳健的投资方式,保守投资;而另一些人更愿意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4.养老观念人们的养老观念也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养老金融资产的需求和配置。

一些人更倾向于依赖社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而另一些人更倾向于依赖个人储蓄养老账户。

5.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对养老金融资产配置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法规、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都会对居民的养老金融资产配置产生影响。

关于个人养老金发展的若干思考:基于个人养老金融认知的调研分析

关于个人养老金发展的若干思考:基于个人养老金融认知的调研分析

关于个人养老金发展的若干思考:基于个人养老金融认知的调研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个人养老金是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布局,也是积累长期资金、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确立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顶层设计。

同年11月4日,人社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

此后,银保监会、证监会陆续发布细则,对金融主体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进行规范,人社部、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公布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名单,个人养老金正式起航。

由此,在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进程中,养老保险体系得以补齐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支柱,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

一、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个人养老金融认知是重要基础发展个人养老金是应对老龄化,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联合国预测2035年中国老年抚养比将升至35%左右,在全世界仅次于日本,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

“多层次”强调养老需求层次不同。

第一层次防止贫困,是老年生活的最低保障;第二层次保障生活水平在退休后不至于大幅下降;第三层次则对应老年生活的更高层次追求。

“多支柱”强调筹资来源多样化,厘清各方主体责任归属。

第一支柱是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实现社会共济、风险分担;第二支柱强调雇主和员工的责任,平滑员工一生的收入与消费,实现远期收支平衡;第三支柱强调个人自愿、个人供款,实现更高水平的退休养老生活。

发展个人养老金是优化资本市场资金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中国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现状

中国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现状

中国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现状
《中国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现状》
随着中国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金融业务逐渐成为了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银行在养老金融方面也积极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首先,中国银行在养老金融业务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关于养老金管理的理财产品,如养老金结构性存款、养老金定期理财等。

这些产品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财务支持。

其次,中国银行积极开展养老金融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的金融服务。

银行在各个分支机构开设了专门的养老金金融服务窗口,方便老年人了解养老金融产品和咨询相关问题。

另外,中国银行还加大了养老金融科技的投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端等渠道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体验。

老年人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养老金管理和交易,方便快捷。

总的来说,中国银行在养老金融业务方面的发展态势良好,不断完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安全和便捷的金融服务。

未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相信中国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夯实居民养老财富储备——中信银行重磅发布《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2022)》
聚焦夯实居民养老财富储备——中信银行重磅发布《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202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养老财富管理成为社会热点关注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中信银行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了一项全面调研,并于近期发布了《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2022)》。

该报告不仅对我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旨在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夯实居民养老财富储备。

首先,报告指出我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居民养老财富储备总体偏低,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依然面临经济困境。

其中,一方面是居民普遍缺乏养老意识,对养老金的积累和管理认识不足。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上养老金产品种类繁多,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了老年人投资的难度。

此外,养老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社区养老机构建设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首先,应加强养老教育,提高居民的养老意识和金融知识水平。

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养老金知识的教育内容,开展大众化的养老金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养老金的认识和积极性。

其次,应完善养老金制度,加大政府的养老金补贴力度。

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养老金水平,增加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并建立全民养老金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可靠的养老保障。

此外,还要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社区养老机构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提高社区
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在养老财富管理方面,报告提出了多项建议。

首先,应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金投资产品。

金融机构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发出风险可控、收益稳定的养老金产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选择。

其次,应加强智能化的养老财富管理服务。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养老财富。

再次,应提高养老金开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建立健全养老金的流程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养老金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综上所述,中信银行发布的《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2022)》为我们全面了解我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现状提供了重要参考。

报告揭示了我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和发展思路。

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夯实居民养老财富储备,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心、便捷的养老服务
综合来看,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2022)为我们提供了对我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现状的重要认识。

报告指出了当前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和发展思路。

为了提高居民的养老金水平,政府应加大补贴力度,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并建立全民养老金体系。

此外,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社区养老机构的支持,并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也是重要的措施。

在养老财富管理方面,应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金投资产品,加强智能化的财富管理服务,提高养老金开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夯实居民养老财富储备,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心、便捷的养老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