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测量
脑电监测技术

脑电监测技术简介脑电监测技术是一种用于记录和分析人脑电活动的方法。
通过将电极放置在头皮上,可以测量到脑部产生的微弱电信号,这些信号可以反映出脑部的活动和功能。
工作原理脑电监测技术基于记录脑电图(EEG)来分析脑电活动。
脑电信号是由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引起的,这些活动会形成电位差,进而通过电极传递到皮肤表面。
通过放置电极在头皮上不同位置,可以获得多个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从而得到脑电信号。
应用领域脑电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临床医学和心理学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 睡眠研究:脑电监测技术可以用于研究人们在不同睡眠阶段产生的脑电活动,从而帮助了解睡眠过程和睡眠障碍。
- 癫痫诊断:脑电监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癫痫发作,并对癫痫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调整。
- 认知研究:脑电监测技术可以用于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例如研究、注意力和记忆等。
- 精神疾病研究:脑电监测技术可以帮助研究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的脑电活动特征。
先进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脑电监测技术也不断发展。
以下是一些先进的脑电监测技术:- 高密度脑电图(HD-EEG):通过增加电极数量和密度,可以更精确地记录脑电信号,从而得到更详细的脑电活动信息。
- 事件相关电位(ERP):通过与特定刺激事件的时间关联,可以研究人脑对刺激的反应过程。
- 脑电频谱分析:通过将脑电信号转化为频率分布图,可以研究不同频率带的脑电活动对不同认知过程的影响。
结论脑电监测技术为研究人们的脑电活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它在神经科学、临床医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通过进一步探索脑电监测技术,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脑的功能和异常,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脑神经电活动检测解读方法

大脑神经电活动检测解读方法大脑神经电活动检测解读方法旨在分析和解读人类大脑中的神经电活动,帮助科学家们理解和研究大脑功能以及与其相关的疾病。
这一领域的发展为我们揭示了大脑内部活动的奥秘,并为神经科学、心理学、医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一种常用的大脑神经电活动检测解读方法是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
脑电图是通过电极放置在头皮上来测量大脑中神经元集群的电活动。
该技术具有非侵入性、高时序分辨率以及相对低成本的优点,因此在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进行脑电图检测时,通常要求受试者静坐或躺下并放松一段时间。
检测过程中,电极会记录到大脑表面电信号的变化。
这些记录的信号在计算机上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分析结果能够揭示大脑不同区域的电活动特征以及它们与特定认知活动的关系。
解读脑电图的第一步是去除干扰。
脑电图中常常会受到来自肌肉运动、眼球运动和电源波动等干扰。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滤波和去噪算法来降低这些干扰信号的影响,以保证后续的分析准确性。
之后,科学家们常常进行频谱分析来研究脑电图。
频谱分析可以将脑电信号分解为一系列频率成分,从而揭示大脑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活动特征。
例如,Δ(Delta)波(1-4Hz)主要与深度睡眠和大脑恢复有关,而θ(Theta)波(4-8Hz)与放松、注意力和记忆等认知活动密切相关。
α(Alpha)波(8-13Hz)在休息状态下较为明显,而β(Beta)波(13-30Hz)在注意力集中时被观察到。
另一个常用的脑电图分析方法是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简称ERP)。
ERP是通过多次重复同一个特定的刺激,观察脑电图在刺激出现后的变化而得到的。
这种方法可以研究大脑对于各种认知和感觉任务的特异性反应。
通过平均多个重复刺激后的脑电信号,可以过滤掉与刺激无关的噪声,在时间和空间上精确定位感兴趣的脑电活动。
脑电图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文档

脑电图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文档1. 引言该文档旨在提供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测量技术的操作评分标准,以保证在脑电图测量过程中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
2. 测量设备准备- 确保脑电图仪器设备正常工作并处于合适的配置状态。
- 检查电极和导线是否清洁、完好,并正确放置。
- 确保被测者处于适当的安静状态下,尽量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3. 测量前准备- 在与被测者沟通之前,详细说明测量过程、可能涉及的不适或风险,并征得其同意。
- 确认被测者没有禁止进行脑电图测量的医学条件或限制。
- 检查被测者是否符合脑电图测量的准入标准。
4. 测量过程- 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南,正确连接电极和导线,并确保信号传输畅通。
- 根据需要,正确选择脑电图测量的引导技术,如静息状态、触发事件等。
- 准确记录测量开始时间,并进行所需的标注和记录。
- 监测被测者的状态变化,如眼睛的开闭、身体活动等。
- 在测量过程中注意被测者的舒适度,如有需要,可提供一些必要的舒适措施。
5. 测量质量评估- 在测量结束后,进行数据质量评估,确保测量信号的准确性。
- 检查是否有导联脱落、伪迹、运动伪影等人为或生理干扰。
- 评估信号的噪音水平,判断是否可靠用于后续数据分析。
6. 测量记录保存- 将脑电图测量记录保存在适当的电脑或服务器中,并按照相关法规和保密要求进行数据管理和存储。
- 确保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包括测量时间、被测者信息等。
7. 结束和清理- 结束测量后,关闭仪器设备,拆除电极和导线,并妥善清洁和存储它们。
- 对测量区域进行必要的清理和消毒,以确保下一次测量的卫生条件。
- 进行必要的文件记录,包括测量结束时间、操作人员信息等。
8. 结论根据上述脑电图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可提高脑电图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获得可靠的数据用于研究或临床诊断分析。
注:本文档是基于简化策略和常规要求编写,具体操作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裁剪和补充。
脑电测量方法

脑电测量方法
脑电的测量方法包括常规检测方法和诱发试验,这是脑生物电活动的检查技术。
常规检测方法的电极安放原则是尽可能记录到异常定位,目前国际上通用且广泛使用的电极安放方法是采用国标1020系统,参考电极通常置于双侧耳垂,电极可采用单级和双极法的连接方法。
诱发试验则是指在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时,通过特殊的手段诱发不明显的异常电活动,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这些特殊手段包括过度换气以及睡眠脑电图等。
脑电的导联方法可分为使用无关电极的单极导联法和不使用无关电极而只使用活动电极的双极导联法。
其中,单极导联法是将活动电极放置于头皮上,无关电极放置于耳垂来记录脑电图的方法,通常把活动电极连接于同相输入端,无关电极连接于反相输入端。
此外,为了尽可能减小心电信号对脑电信号的影响,应尽量使头部和躯干的接地处在同一电位上。
请注意,这些是脑电测量的基础介绍,实际操作需要遵循相关医学操作规范。
脑波测量原理:大脑电信号的记录与分析

脑波测量原理:大脑电信号的记录与分析
脑波测量是一种用来记录和分析大脑电信号的技术,通过电极贴附在头皮上,测量脑部神经元活动产生的微弱电信号。
以下是脑波测量的基本原理:
1. 脑电图(EEG)的产生:
神经元活动:大脑的神经元通过化学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信息。
当神经元被激活时,会产生微小的电流。
电场效应:数百万个神经元同时激活会形成电场效应。
这些电场效应能够被头皮上的电极捕捉到。
2. 脑电图测量设备:
电极阵列:通常在头皮上安装一组电极,按照国际10-20系统的标准布局。
这些电极记录脑电信号的变化。
放大器:电极捕获的微弱信号经过放大,以便更容易测量和分析。
3. 脑波频率和类型:
脑波频率:脑波被分为不同的频率范围,包括δ波(1-4 Hz)、θ波(4-8 Hz)、α波(8-13 Hz)、β波(13-30 Hz)和γ波(30 Hz及以上)。
脑波类型:不同类型的脑波与不同的脑状态相关,如放松、专注、入睡等。
4. 应用领域:
医学诊断:脑电图常用于癫痫、脑损伤和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神经反馈治疗:通过实时监测脑波,帮助个体学会自我调节,改善心理健康。
脑机接口:将脑电信号转化为控制外部设备的指令,用于帮助残疾人士。
5. 数据分析:
信号处理:采集的脑电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和去噪等处理,以提高信噪比。
频谱分析:对脑电信号进行频谱分析,了解不同频率成分的相对贡献。
事件相关电位(ERP):在特定刺激下测量的脑电信号,用于研究认知和感知过程。
脑波测量为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有助于深入了解大脑功能和神经疾病。
脑电的测量与分析汇总.

特异性诱发电位的检查,通 常我们把特异性诱发电位简 称为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诱发电位
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evoked potential,BAEP)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R-VEP),
单极导联法是将活动电极置于头皮上,并通过导联选 择开关接至前置放大器的一个输人端(G1);无关电极 置于耳垂,并通过导联选择开关按至前置放大器的另 一个输入端(G2)。 无关电极一般选两侧耳垂,它与活 动电极有多种配对方式: 1.一侧耳垂无关电极对应同侧头皮 活动电极。 2.一侧耳垂无关电极与另一侧头皮 活动电极相对应。 3 .左右两侧耳垂的电极连接在一起 作为无关电极使用(也可接地),再与 各活动电极(每次只能取一种)配对. G1 G2
A一般双极导联法,
B 联结式双极导联法, C 三角导联法。
返回
利用脑电图确定位病灶和诊断病情,并 非只由一对电极来实现,而是要用多对 电极(多个导联),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要 求,连接成不同的方式,记录多个波形, 分析这多个波形的基本特征和相互联系 才能完成病灶定位和疾病诊断。这就要 求脑电图机有多个放大器,同步记录8、 16或32导波形。
双极导联法
双极导联法不使用无关电极,只使用头皮上 的两个活动电极。 优点:记录下来的是两个电极部位脑电变化 的差值,可以大大减小干扰,并可排除无关 电极引起的误差。 缺点:如果双极导联的两个活动电极间距离 在3cm以内,来自较大范围(距离大于3cm)的 脑电位被两个活动电极同时记录下来,结果 电位差值互相抵消,记录的波幅较低,所以 两电极的距离应在3-6cm以上。
脑电波的测量与分析技术

脑电波的测量与分析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脑科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其中,脑电波的测量和分析技术作为一个非侵入式的脑功能判定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脑电波的测量、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判别等方面探讨脑电波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一、脑电波的测量脑电波指的是由于脑部神经元放电所产生的电信号,可以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测量到头皮上所产生的电脑信号,进而记录下人脑活动的变化。
在脑电波测量中,头皮上的电极一般按照国际10-20或10-10系统进行布置。
电极数量一般在16、32、64等不同适用场合下选择。
二、信号预处理由于脑电波的特殊性质,要对信号进行预处理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
信号预处理包括滤波、去噪和降采样等步骤。
滤波可以去除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同时保留目标信号,常用的滤波有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带通滤波和带阻滤波等。
去噪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例如小波去噪算法、独立成分分析算法等。
降采样可以将原始信号的采样频率降低,减少计算量并提高信号处理效率。
三、特征提取将原始信号转化为对应的特征向量或者矩阵,是对脑电波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
时域特征包括均值、方差、极值、斜率等指标;频域特征则主要包括功率谱密度、功率谱百分位数、相干性等指标。
四、分类判别经过信号预处理和特征提取之后,需要将所得结果进行分类判别。
分类方法主要包括线性分类、非线性分类和深度学习分类等。
其中,线性分类器包括感知机、支持向量机、逻辑斯谛回归等;非线性分类器包括K近邻、决策树、朴素贝叶斯等;深度学习分类方法则包括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自编码器等。
五、脑电波测量应用脑电波测量和分析技术在医学、心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医学上,脑电波可以作为一种诊断手段,例如测量癫痫、失眠、狂躁症患者的脑电波变化等。
在心理学上,脑电波可以作为衡量身心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工具,例如测量焦虑症患者神经系统的反应。
脑电图(EEG)检测

脑电图(EEG)检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是一种用来检测脑电活动的技术,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并记录脑部神经元的电活动,可以获取大脑的电信号。
脑电图检测是一项重要的神经科学研究工具,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医学研究以及脑机接口等领域。
一、脑电图检测原理脑电图检测基于神经元的电活动。
脑部神经细胞之间的电流流动产生的微弱电位变化可以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测量到。
脑电图检测通常通过放置多个电极以记录大脑各个区域的电活动,并将这些电活动显示在一张脑电图上。
脑电图的信号可以分解为不同频率的谱带,例如阿尔法波、贝塔波、theta波和delta波等,这些波段反映了大脑在不同状态下的电活动。
二、脑电图检测应用1. 临床诊断:脑电图检测在癫痫、睡眠障碍、脑死亡和脑损伤等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癫痫发作时,脑电图会显示出异常的电活动模式,有助于诊断和监测病情。
2. 医学研究:脑电图检测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如研究大脑认知功能、情绪调节、意识状态等。
通过对不同任务下的脑电图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脑部活动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大脑的功能机制。
3. 脑机接口:脑电图检测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被用于开发脑机接口系统。
脑机接口系统可以将脑电图信号转化为控制指令,实现与外部设备的交互。
这项技术对于残疾人士的康复和辅助生活有着巨大的潜力。
三、脑电图检测的优势和限制脑电图检测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非侵入性:脑电图检测只需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无需手术侵入,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2. 高时序分辨率:脑电图可以记录脑电活动的时间变化,具有较高的时序分辨率,能够捕捉到短暂的脑电活动。
然而,脑电图检测也存在一些限制:1. 空间分辨率较低:脑电图在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空间分辨率较低,无法提供详细的脑部结构信息。
2. 信号受干扰:脑电图信号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和肌肉运动的影响,可能降低信号的清晰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神经信号记录、神经信息解 析、外部设备控制以及系统反馈
信号采集
EEG 植入式电极 近红外功能成像(fNIR)
实验二 信号发生器和心电测量
实验二 信号发生器和心电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学会人体心电的测量方法。 2. 掌握QRS 波群的测量方法。 3. 观察运动对心电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 P4电脑一台; 2. Labjack接口控制器; 3. 医仪实验箱
SEP中机械刺激引起的EP潜伏期大于电刺激引 起的EP潜伏期 VEP中黑白格逆反慢速时刺激产生暂态VEP, 快速刺激产生稳态VEP
⑤
诱发脑电测量的典型技术指标
能完成限幅叠加或手动叠加 叠加时采样频率分8档:10kHz、5kHz、2kHz、 1kHz、500Hz、200Hz、100Hz、50Hz以适应多 种需要 采样长度1024个点 叠加起始延时:1-99点 叠加次数:1-256次 利用光标实现对叠加波形的幅值、宽度及时间测试 能实现滚动显示、冻结显示、压缩显示 可对输入波形进行缩放
一般认为快波是皮层处 在紧张活动时主要的脑 电活动表现,慢波时睡 眠表现
癫痫患者,脑电图 会出现棘波,尖波, 棘慢综合波。
棘波:<80ms的时 程,50-150μV
尖波:80-200ms 的时程,100200μV 棘慢波:200500ms
3. 脑电图导联
按脑电图学会国际联合会的标准10-20电极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在外界刺激下产生的诱发电信号; 具有准周期特性; 反映神经系统的状态和变化
脑电图机是用来测量脑电信号的生物电放大 器。 它的主要单元脑电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与心电 放大器基本相同 要求其放大增益要高得多(约100dB) 要求更高的共模抑制比 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大于10M
1. 脑电图的一般性质
4. 测量人体的心电
① 接入心电电极:把一电极夹在左手腕处,电极的信 号线接入JP41 的“Signal”,电极的屏蔽线接入JP41 的“GND”或JP41 的“Earth” (如果有良好的大地接 地线);把一电极夹在右手腕处,电极的信号线接入 JP42 的“Signal”,电极的屏蔽线接入JP42 的 “GND”或JP42 的“Earth” (如果你处有良好的大地 接地线);把一电极夹在右脚腕处,电极的信号线接 入JP43 的“Signal”,电极的屏蔽线接入JP43的 “GND”或JP43 的“Earth” (如果有良好的大地接地 线)。
elements
1 U II U I U aVF 2
五、实验要求 1.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记录最后的心电波 形,并保存数据(数据无需赋在实验报告后, 但是要发到老师邮箱 nicole_brandnew@,邮件名称为 心电信号测试数据+班级学号,数据取名为 班级学号,如邮件题目:心电信号测试数据 05084101,附件:05084101.dat); 2. 记录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报告中要反应 出来,并分析原因和给出解决方法。 3. 写实验小结
在脑壳顶部记录 咔哒声、爆发声或白噪声为刺激 听觉欠缺检查,适合儿童
BAEP电极安放
作用电极(+):Cz 参考电极(-):A1/A2 地电极:Fpz
不同分贝的声音下记录的BAEP
③
体感诱发电位SEP
电刺激外周感受器官,可以在受刺激肢体对 侧的头皮上记录到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与传统EMG有密切关系,一定条件下可以 替代EMG检查。
例如叠加法,把刺激时刻作为参考时间,进行 相同的刺激,对输出求和。自发脑电波作为随 机噪声,在多次平均叠加中被消弱,而诱发电 位被加强,从而提高信噪比。
①
VEP视觉诱发电位
对人眼进行不同的 有节律的光刺激后, 在头皮的视觉区可 以记录到visual evoked potential。 刺激一定的半视野, 响应位于其对侧的 大脑半球。
导联的连接方式:
① 单极导联法:由一个放置头皮的作用电极 与一个距离要检查的脑组织区域越远越好 的中性电极构成。
一般取两耳作为中性电极 记录的波幅较高,异常电活动明显,但干扰大 记录到的是电极下3-4cm范围脑组织电活动的 综合,此范围某一小的局部电活动易被周围组 织活动掩盖。
② 双极导联法:把头皮上两个作用电极分别 连接到差动放大器的两个正负输入端进行 记录
3. 利用板上的信号源调试心电电路
① 利用板上的电源为放大电路供电:即对应连接J4 与 JP40。 ② 利用板上的信号源为放大电路提供信号:信号源预 调到8Hz,20mv 左右的正弦信号,连接JP13 的 “信号”与JP41 的“Signal”, 连接JP13 的 “GND”与JP41 的“GND”,连接JP42 的“信号” 与JP42 的“GND”。 ③ 连接LABJACK 采样盒:实验板上的AI5、AI3、AI6 和GND 分别与LABJACK 对应相连,实验板的J8 (心电信号)的“Signal”和“GND”与LABJACK 的AI7 和GND 相连。
脑电图仪系统
二通道诱发电位仪的方框图
脑电仪器尚存在的问题
肌电、眼动等干扰与脑电图信号混杂在一起, 影响了判读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未能解决视频监视与脑电信号波形的同步问 题
脑地形图仪
现代脑电地形图仪将脑电图仪、诱发电位仪 及自发脑电/诱发脑电地形图集于一体,在 彩色电视监视器上可显示16通道脑电图, 或16通道诱发电位,或脑电地形图。
在感知皮层测量 采用电刺激,机械刺激 皮层2-3KHz,持续时间25-50ms 提供有关外周神经纤维和皮层间的脊柱通路的信息
④
EP刺激因素
刺激强度 影响EP的幅度和潜伏期。幅度会 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有一定的阈值。 刺激部位 用光刺激视网膜的不同部位产生 不同的诱发电位 刺激方式 不同的刺激方式引起不同的诱发 电位
2. 脑电波波谱
从头皮描记的脑电波强度很小,一般为 10~100μV,频率范围为0.5~100Hz。国际 上将脑电波按波的重复节律不同分类,统一 为以下四个频段:
α波:8~13Hz 成年人幅度在50μV左右 主要分 布于枕部。松弛且闭眼清醒状态时明显。 β波:13~30Hz 5-20μV 主要分布在头顶和额 叶,注意力集中或情绪紧张时出现较多。 θ波:4~8Hz 10-50μV主要发生在儿童的顶部 和颞部;或者成年人轻睡状态下、困倦时,感 情压抑时。 δ波:1~3.5Hz 20-200μV婴儿,早产儿或者深度 睡眠的成年人。或者严重器质性脑疾患者。
脑电测量
生物电测量及仪器
主要内容
脑电导联 诱发电位 脑电图仪系统 脑-机接口
脑电信号包括脑电图(EEG)和诱发电位(EP)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中枢神经系统自发产生的生物电信号; 随机信号,具有非平稳和非高斯特性; 反映神经系统的状态和变化;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
一般前面(或左面)的电极通至放大器正端, 后面(或右面)电极通放大器负端。 由于距离短,所以干扰小,定位精确,但波幅 较低。
4. 诱发电位的测量
诱发电位幅值很弱(0.1-10μV)。由于 皮层随时产生自发脑电EEG,诱发电位是 出现在自发脑电波的背景上。所以完全被淹 没。需用各种信号处理方法,并用计算机完 成。
PVEP主要反映视ຫໍສະໝຸດ 膜黄斑区中 心凹的功能、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到视皮质的视觉信息的传递功能 和视皮质的功能。
②
听觉诱发电位AEP
当一定节律的声音对耳 朵刺激后,在头皮上可 以记录到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可以分为早成分 (8ms)、中成分 (8~60ms)、晚成 分(60~300ms) 临床应用最广的属脑干 诱发电位BAEP
动态脑电记录分析系统
动态脑电记录分析系统(脑电Holter系统) 是受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心电Holter系 统)的启发,由临床需要提出来的。目前主 要用于对癫痫的鉴别和诊断。
脑-机接口
神经工程学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一种不依赖于脑的正常输出通路(即外周神经 和肌肉)的脑-机(计算机或其它装置)通讯 系统。
三、实验原理
实验二 信号发生器和心电测量
四、实验步骤
1. 查看接口控制器工作是否正常 把labjeck接口控制器通过USB连线接到PC机 的USB口上,打开实验程序LJtest,运行RUN, 右边列全部显式绿色,则测试通过,否则,重 新测试或尝试其它USB口。
2. 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① 接线:将JP13 的2 脚和3 脚分别接至所需的信号输 入端。 ② 打开实验程序下的LJScope,调整输入通道,使其 与信号输入通道对应。 ③ 调试:短接JPX CAP 的1 、2 端或3 、4 端或5 、6 端或7 、8 端来设置四种不同的频率段,调节电位器 RX5 来设置在该频率段中的具体频率,调节电位器 RXE 来改变信号源的幅度。 ④ 调整J6的跳线帽可在JP13的3号脚分别获得正弦波 和三角波 ⑤ 结果:调整输入RXE和RX5获得不同频率的方波, 正弦波和三角波。
② 连接LABJACK 采样盒:实验板的J8(心电信号)的 “Signal”和“GND”与LABJACK的AI7 和GND 相 连,其它线一律断开。 ③ 打开LABJACK 的软件LJstream,在“Configure Channels”中选择AI7,按动EnabelStream 就可以看 到该路信号的情况,看到AI7 的信号不理想,请小范 围调节R37、R38和R42 电位器,直到看到理想的心 电信号。 ④ 当心电信号稳定后,在LJstream上选择写入,保存 一段稳定的心电信号,然后停止写入。 思考题: 试证明标准导联和加压标准导联之间存在下述关系:
在头皮枕叶测量 采用光,视觉图形刺激
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P-VEP) 刺激源:翻转的棋 盘格 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P-VEP) 刺激源:翻转的棋 盘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