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己杂谈读后感
《为己杂谈》之“意识与习惯”学习心得800字

《为己杂谈》之“意识与习惯”学习心得800字在《为己杂谈》这本书中,有一篇名为“意识与习惯”的文章。
文章主要讨论了意识和习惯对人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好的习惯。
阅读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是一次启示性的学习过程。
以下是我从中学到的一些重要的经验和观点。
首先,我发现意识和习惯是人们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
作者认为,我们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出于习惯行动的,而不是出于我们的意识。
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自主性,而是说大多数时候,我们习惯性地做出行动,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采取行动。
这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我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掌握这种影响,我们就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积极变化。
其次,我发现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
虽然我们很难改变自己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努力去改变它们。
作者提供了一些建议,帮助我们改变不良习惯。
他建议我们首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会做出这种行为,之后尝试用另一种方式来代替它。
如果我们能坚持这种替代习惯的培养,我们最终会改变我们的原始习惯。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逐步地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重复的力量。
我们知道,恶习和良好习惯都是由重复行为所形成。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改变我们的习惯,我们需要坚持重复新的行为,才能真正建立新的习惯。
借用作者的一句话:“你需要坚持尝试,直到它变成一个熟练的习惯。
”最后,我认为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启示是,我们应该不断地改进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习惯会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而我们又可以通过自己前行的努力去扭转不良的习惯。
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反思和自我审查,并且立即采取行动去实现生活上的改变。
总之,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我了解了意识和习惯对个人行为和生活中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习惯来创造积极的生活体验。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观点可以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并且有助于我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好习惯。
【读后感】为己杂谈读后感

为己杂谈读后感
在阅读《为己杂谈》的过程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与哲理的宝库。
书中那些或深刻或幽默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我的心灵。
“己者,心也。
”这句话让我深思。
是啊,人的一生,不就是在不断地认
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吗?书中那些关于“己”的论述,让我对自我有了更
深的理解。
书中提到:“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这句话让我不禁感慨万千。
在这个
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纷繁复杂的事物所困扰,而忘记了自己真正的
追求。
这本书让我明白,要学会在喧嚣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去追寻自己真正
想要的生活。
书中那些关于人性的剖析,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者用幽默风趣
的语言,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正如他所说:“人性本善,亦本恶。
”在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包容他人,也要学会反思自己。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与作者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他用独特
的视角,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个侧面。
那些充满哲理的句子,如同珍珠
般点缀在文章中,让我陶醉其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句话虽然早已耳熟能详,但在这本书中,我
再次感受到了它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让我明白
了人生的真谛。
总之,《为己杂谈》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它让我在阅读中感
悟人生,在思考中成长。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本书的启示,继续前行,去追寻那个更加美好的自己。
为己杂谈读后感

阅读了许景新先生的《为己杂谈》后,我感触良多,特别是对许先生提到的“走正道,负责任,心中有别人”这一观点非常认同,以下谈谈我个人的理解。
人从出生开始,什么都不懂,任何行为全凭人的本能。
后来长大上学了,了解到有一句话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句话的本意是让我们要不断的修身律己,克己复礼。
有一部分人曲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并以曲解的意思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
处处以自己的私人利益为重,毫不考虑别人,自私自利。
这种短视的行为终将损害自己的利益,害人害己。
更严重的后果就是破坏了社会风气,而社会风气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了。
以前计划经济时期生活水平不高,但人与人之间关系简单,即使生活清苦一些,也感觉不到有很大的精神压力,反而会有很高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现在大家的物质生活水平都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信很多人现在都觉得生活压力很大,对周遭人、事、物的不安全感也越来越高,有的时候也会常常问问自己,为什么挣得多了,住的宽敞了,吃得好了,却还是觉得不幸福。
之前一则老人碰瓷机动车经法院审判获赔的案件一时引得社会舆论多方的讨论。
受伤老人与”肇事司机”各执一词,但双方均无直接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最后法院认定双方均负有一定责任,”肇事司机”承担部分经济赔偿。
后续又发生了多起类似”碰瓷”电动车与机动车的案件,一时间大家都有点人心惶惶,看到倒地的老人都不敢扶,生怕被讹,纷纷表示”扶不起”。
为啥?因为一部分人为了钱财,已经对基本的社会伦理与公众道德不管不顾,利用他人的善心”发家致富”,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试问又有谁永远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后如果真的有人需要帮助,还有谁会伸出援手?新闻里常常会有各种负面报道,飞车抢夺,小偷入室盗窃,各种骗子。
因为这些人的自私自利,导致了现在城市里大家一回到家里就紧闭门户。
住在一起几年的邻居都有可能没有交流过。
为啥?因为缺乏安全感,怕突然有个陌生人闯进来。
在路上,有时候你去问个路,你会很郁闷的发现。
别人在躲闪你,为啥?怕你欺骗它呗,因为有一部分人为了私利,损人利己,各种欺骗,防不胜防。
【读后感】为己杂谈读后感

为己杂谈读后感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角落。
偶然间,邂逅了《为己杂谈》,它如一缕清风,轻轻拂过心头,留下深深的印记。
书中的文字,如同一位智者,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将生活的智慧娓娓道来。
它让我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周围的人。
那些熟悉的面孔,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鲜活起来,仿佛他们的心声,就在耳边响起。
“人生如梦,万事皆空。
”这句话让我深思。
是啊,我们总是在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却忽略了心灵的宁静。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自我,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而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书中提到的“为己”,并非是自私,而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
它让我明白,只有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
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同时,也要学会承担责任,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在《为己杂谈》中,我还看到了作者的真诚与执着。
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入了每一个字句,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与他一同经历了那些风雨。
这种真挚的情感,让我为之动容。
书中提到的“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旅行”,这句话让我感慨万千。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旅行中的行者,或许会遇到挫折,或许会遭遇风雨,但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总会看到前方的阳光。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的迷茫与困惑。
如今,在这本书的指引下,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它让我明白,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勇敢地去尝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总之,《为己杂谈》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好书。
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更让我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优质】为己杂谈读后感

读《为己杂谈》有感作者:无边落沐一怎样做人许景新先生在《为己杂谈》中谈到怎样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时,他说:人,首先要做到被别人接受,被社会接受,被社会认可,并能给别人以帮助,带来好处,给社会带来利益,做出一定贡献,这样才是一个有作为,有用的人。
从上述语言不难看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我想,这应是许景新先生在《为己杂谈》中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吧。
出生,成长,死亡,一个人,一辈子,是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地趟过,还是有所建树,名留人心地走过?民间有句俗语:人过留名,雁过留影。
也就是说,人生要有意义,这样才不枉过此生。
毋庸置疑,只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为他人,为集体,甚至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地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保尔.柯察金用他磨难的一生告诉了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孔繁森为世人树立起高风亮节的人民公仆形象;任长霞是新时期坚韧风格的化身......多少闪亮的名字;多少鲜活的面容;多少光辉的事迹,至今想起,仍令人心血澎湃,肃然起敬。
他们用生命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了最好的诠释,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永远活着!那些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呢?许景新先生的言行告诉我们:要从自身出发,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有资格谈人生意义,才有能力谈奉献。
从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看,当每个人呱呱落地时,所处的内部环境都是一样的。
人之初,性本善,先哲早已用这六个字概述了人的出生,但“人之后”呢?当今社会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就是“人之后”最好的说明。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有这么大的差距?这就在于后天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环境是催化剂,能促人以质的变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这个道理。
但真正能改变人的,是内部环境,即内因,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做用的。
在成长过程中,人的性格、行为都受拘于自身意识形态的发展,佛家言:善恶只是一念之间。
【读后感】为己杂谈读后感

为己杂谈读后感《为己杂谈》一书,如同一杯香醇的茶,入口回味无穷。
翻开书页,仿佛置身于古人的智慧殿堂,感受着他们思想的火花碰撞出的璀璨光芒。
书中所言,句句精辟,字字珠玑。
作者以深厚的学识,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娓娓道来,引人深思。
其中,“己者,身之主宰,心之主人。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我内心的迷茫。
我开始反思,究竟何为为己?为己,不正是追求内心的真实与纯粹吗?书中提到:“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这让我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人生犹如一场梦境,而我们,不过是梦中的旅人。
在追求为己的道路上,我们应当学会放下执念,随遇而安,方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在《为己杂谈》中,我还看到了古人对于人生的豁达态度。
他们深知:“世间万物,皆由心生。
”因此,在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时,他们总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以淡泊明志的心态去面对世间百态。
书中所谈,不仅限于人生哲理,更有对人性、道德、处世之道的深刻剖析。
如:“知足者常乐,贪得无厌者常悲。
”这句话让我认识到,人生的幸福并非来自于物质的富足,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满足。
在阅读《为己杂谈》的过程中,我不禁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他们用简洁的文字,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正如书中所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诗,让我感叹于古人对于生活的感悟,以及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总之,《为己杂谈》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好书。
在书中,我不仅学到了人生的智慧,更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愿这本书能陪伴我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让我在追求为己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读后感】为己杂谈读后感

为己杂谈读后感
在《为己杂谈》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
书
中所蕴含的哲理,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的心间,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
到了深深的触动。
“为己”二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它告诉我们,人生在世,首先要学会善待自己。
正如书中所言:“人生在世,为己者,能自得其乐,能自得其安。
”这句话让我深思,原来,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于外界的赞誉,
而是源于内心的满足和宁静。
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或坚韧不拔,或柔情似水,或豁达开朗,
或忧郁孤独。
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多面性。
他们的故事,
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的影子,让我们在反思中成长。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书中所描绘的世界,与作者一同领略了人
生的酸甜苦辣。
书中的句子,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其中。
例如,“人生若只如
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诗句让我感受到了时光的无情,也让我明白了
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为己杂谈》不仅是一本好书,更是一部人生的教科书。
它让我明白了人
生的真谛,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将书
中的智慧融入自己的生活,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总的来说,《为己杂谈》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它让我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在感悟中成长。
我相信,只要我们学会为己,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远。
【读后感】为己杂谈读后感

为己杂谈读后感在阅读《为己杂谈》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与作者张岱一起,品味着生活的百态,感受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书中所蕴含的哲理,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在我的心间,让我在感悟中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张岱在书中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人性中的种种弱点,如贪嗔痴慢疑,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种种心态。
他运用丰富的文学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其中的真谛。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这句话在书中多次出现,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
是啊,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我们应珍惜眼前的每一刻,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需求,而《为己杂谈》正是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书中关于友谊的描述,让我倍感温暖。
张岱认为,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理解、支持和信任的基础上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种种原因而疏远了曾经的朋友,而这本书则让我明白了,珍惜友谊的重要性,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在阅读《为己杂谈》的过程中,我还感受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他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引用和解读,让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热爱让我为之动容,也让我对我国的文化底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外,书中关于自然景观的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张岱笔下的山水,既有雄浑壮阔的气势,又有细腻温柔的柔情,让人陶醉其中。
总之,《为己杂谈》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它让我在感悟人生、珍惜友谊、热爱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如何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将书中的智慧融入生活,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为己杂谈》有感作者:无边落沐
一怎样做人
许景新先生在《为己杂谈》中谈到怎样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时,他说:人,首先要做到被别人接受,被社会接受,被社会认可,并能给别人以帮助,带来好处,给社会带来利益,做出一定贡献,这样才是一个有作为,有用的人。
从上述语言不难看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我想,这应是许景新先生在《为己杂谈》中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吧。
出生,成长,死亡,一个人,一辈子,是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地趟过,还是有所建树,名留人心地走过?民间有句俗语:人过留名,雁过留影。
也就是说,人生要有意义,这样才不枉过此生。
毋庸置疑,只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为他人,为集体,甚至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地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保尔.柯察金用他磨难的一生告诉了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孔繁森为世人树立起高风亮节的人民公仆形象;任长霞是新时期坚韧风格的化身......多少闪亮的名字;多少鲜活的面容;多少光辉的事迹,至今想起,仍令人心血澎湃,肃然起敬。
他们用生命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了最好的诠释,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永远活着!那些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呢?许景新先生的言行告诉我们:要从自身出发,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有资格谈人生意义,才有能力谈奉献。
从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看,当每个人呱呱落地时,所处的内部环境都是一样的。
人之初,性本善,先哲早已用这六个字概述了人的出生,但“人之后”呢?当今社会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就是“人之后”最好的说明。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有这么大的差距?这就在于后天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环境是催化剂,能促人以质的变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这个道理。
但真正能改变人的,是内部环境,即内因,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做用的。
在成长过程
中,人的性格、行为都受拘于自身意识形态的发展,佛家言:善恶只是一念之间。
所以,改造一个人,首先要改造他的心灵,心灵没才见行为美。
一个人的心灵具体表现在他的心态上,要有所作为,要被这个社会所接受,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只有将自己的心态端正了,才能有个好的出发点。
许景新先生说:“要适应这个社会,首先要自己定位,要明白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位置。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好正确的人生道路,这是成功的第一步。
做人要走正道,不要为名利所诱惑,不要为金钱所蒙骗,一旦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就要坚定不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鲁迅先生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其次,要为自己确立一个长远的目标。
目标就是人生导向,只有确立了目标,才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去做才能实现心中所愿,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还要认识到,实现自己的目标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义无返顾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
再次,做人要讲究方式。
古人有言: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鱼。
这就告诉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不要走极端,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要从大局出发,我妥当的手段周全地解决。
最后,要正确看待贫与富。
富有并不简单是物质上的充裕,他也包括精神上的充实,只有精神和物质上同时得到充足才能被称为富有。
贫困不是既定的孟子说:贫贱不能移。
面对贫困,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而不是自甘堕落,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贫困。
人生匆忙如白驹过隙,年轻的我们要怎样度过这短暂的几十年时间呢?我时常扪心自问:是无所事事,随波逐流;还是竭尽所能,有所建树?许景新先生的创业史和其著作《为己杂谈》已告诉我们答案:人,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他人而活,为这个社会而活。
这就是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做人的方式,这就是-------怎样做人!
二简评《为己杂谈》第一至第十节
最近我花了三天的时间看完许景新先生的著作《为己杂谈》,虽然没有深入研究,但我却领会到这篇文章的精髓。
《为己杂谈》是一部综合自己创业守成的实际案例和个人心得而写的著作,文章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万分感慨之余,特作以下简评:
第一找一个好靠山
俗语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人就算有再大的本领,如没有帮衬,没有其发挥才能的场所,那也只是空有满腹经纶。
对出门求职的人而言,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好靠山呢?许景新先生在第一节指出:要找一个好靠山,关键是看这家企业的发展前景,如该公司的产品是否有广阔的潜力,经营者是否具有高水平的管理能力。
这些对刚走出大
学校门的我们来说,可是金玉良言。
第二意识与习惯
本节通过“曾子杀猪”的典故和“通知客户降价了”的案例来说明意识和习惯的重要性。
“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要具备长远的眼光,不要局限于眼前的绳头小利。
另外,本节还指出工作中必须具备三个习惯:1 先劳,2 注重细节 3 认真对待。
所谓“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成大事者也要注重小节,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诚信
本节的重点是建华的门联: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作者用总裁自身案例阐述了该对联,即诚信的重要性。
在企业运营中,如不坚守诚信,只顾眼前利益,就会因小失大,最终会造成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恶果。
人无信不立,讲诚信,是建华走向成功
的秘诀之一。
第四适这生存与定位
百多年前,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环境的变化和长颈鹿的生存的研究,调查取证得出一条“适这生存”的自然规律,对现代企业而言,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商业领域,这条规律也是非常使用的。
建华人正是由于低定位,摆正了自己的位置,适应了当时的市场环境,才迎来1997年公司扭亏为盈的大转机。
第五不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
及犯错与知错改正的关系
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在现代商业文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取知识,才能紧跟时代的节奏,才能紧跟经营理念不断创新的步伐。
在学习的同时,我们要学会总结,学会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本着不耻下问,知错能改的态度,以求自身知识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六心中有别人
“心中有别人,”在本节中,我认为这句话有两个不同的含义。
第一,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之所以要做到心中有别人,是因为企业的经营运作要有一个交际网络,以便彼此照应。
心中有别人,别人心中才会有你。
第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商场就如战场,稍有不慎,就会一败涂地,所以商家要靠身的敏感度来观察和预测市场行情,再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经营方针。
第七量度衡
许景新先生在第七节中主要讲的是做“有用之人”的方式。
一个要有所作为的人,首先要学会“容”,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也就是这个道理;其次要有良好的工作意识和习惯;最后要协调工作和生活,要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因为“只有懂得休息的人才会工作”。
第八君子重因小人重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无用之人重视的是“瓜”和“豆”,有用之人重视的是“种”。
我们做一件事情,不要过多地去计较结果,要重视细节过程,掌握做好这件事情
的具体方法,有因必有果,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第九处理好责任和人情关系
人情关难过,自古皆然。
一个要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要把好人情关,要做到公私分明,不能因公徇私。
许景新先生在谈到建华内部责任和人情关系时强调:一定要强化责任,只有这样,企业的管理水平才会提高,企业的发展前景才会明朗。
第十和时间赛跑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几十年,却也如弹指一挥间般短暂。
现代人越来越感觉到:只有时间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时间紧迫,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所作为呢?《为己杂谈》告诉我们:不要虚度光阴,要把握住一分一秒,要和时间赛跑!
注:许景新中山建华管桩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