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谱的介绍

合集下载

家谱知识综述

家谱知识综述

家谱知识综述【家谱】目前在上海图书馆中收藏梁姓族谱22部,全国其他单位和美、日等国的图书馆还收藏梁姓族谱89部。

1、家谱有关名词解释:家谱:家谱是记载您的家族与世系以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家族:与您有血缘关系的族人所形成的家庭组织。

世系:是家族世代相承的系统,也叫世系表。

用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通常五代为一表。

祖籍:祖宗的出生地。

祖宗家族的上辈,多指较早的。

房支:您或您的兄弟所成立的家庭便是一个房支。

辈分表:家族世系的次序表需要进行考证的家谱内容。

例如,姓氏来源,迁徙经过和原因等。

家训:是家族的法规。

内容基本上为修身、齐家、守法等方面。

其中一部分包括:规约、训语、庙规。

规约:就是族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家法。

训语:就是教人做人行事的道理,也称为家教。

庙规:也称家礼。

为家族祭祀礼仪,如:祖庙、祠堂组成、祭祀、婚丧礼仪等。

祠堂:记录家族祠堂的历史与现状、规则、神位、世次、田庄管理以及祖坟、各房墓地的分布和坐向。

2、家谱的意义: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

古代颜氏家训、柳氏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等都是德育很好的教材。

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史学家在其史学著作《史记》、《汉书》、《三国志》中分别使用谱牒内容,使得史书更加准确与完备。

家谱,亦称族谱、祖谱、宗谱、家乘、通谱、会通谱、统谱、统宗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

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是封建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

也是中华文明的特有现象。

为了保护家谱文化承传,专家学者正在呼吁“中华家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此,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是否正在着手或打算编修家谱,了解一些家谱知识都是必要的。

3、家谱的作用: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有关家谱的一些知识(转)

有关家谱的一些知识(转)

有关家谱的一些知识(转)第一;家谱文化;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

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皇家、贵族和平民有着不同的家谱记述,其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第二;家谱的起源;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家谱的起始与士族门阀制度有重要的关系。

自魏晋以后,谱牒之学大盛,一些士族门官都以此互为夸耀。

但隋唐及其以前得到谱牒早已亡佚殆尽,宋、元及明朝的家谱也所存寥寥。

中国人的家谱根据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记载,萌芽于先秦时期,在人才的选拔上起到重要的“有司选举,必稽谱牒”的作用。

到了唐代时期,修续家谱则为关陇世族垄断,唐太宗为了打击门阀实例,组织编纂《氏族志》,家谱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宋代是家谱的转折时期,其功能由“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的社会政治功能,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伦理道德功能。

明、清和民国时代,私修家谱蔚然成风,修谱成全民性的一项文化活动。

第三;家谱里有什么?明清以来家谱,内容丰富,尽管编纂形式有不同,收载内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谱,大致包含以下内容:1、谱名;为“明血统,防乱宗”,谱名一般包含里籍,如《韶山毛氏族谱》《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有的还加编修时间、次数,如《同治九年进贤刘氏重修族谱》《中湘陈氏六修族谱》等。

2、谱序;内容涉及修谱缘由、姓氏渊源、家族迁徙、修谱理论等,续修谱一般保存以前的谱序。

大多由本族人撰写,也有名人撰写,如朱熹、文天祥等。

3、凡例;阐明修谱的原则和体例,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如民国时有些谱凡例规定女子也入谱。

4、遗像;刊载祖先及族中重要人物遗像及赞语,诸如“秉姓忠直”,“忠悬日月”等。

家谱的内容

家谱的内容

家谱的内容家谱是一种以家族为单位,记载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彰显家族荣誉的重要文献。

家谱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家族起源、传承、发展以及家族成员的生平事迹、社会地位、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家谱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

1.家族起源和传承家谱的首要内容是记载家族的起源和传承。

这包括家族的先祖、发源地、迁徙历程、重要事件以及家族的族谱、世系表等基本资料。

了解家族的起源和传承,有助于家族成员深入了解自己的血脉根源和文化传统,增强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1.家族文化家族文化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家族的信仰、价值观、道德规范、家规家训等。

这些文化传统是家族成员行为处事的基本准则,对于规范家族秩序、维系家族和谐以及传承家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1.家族成员生平事迹家谱中详细记载了家族成员的生平事迹,包括个人经历、学历、事业、成就、荣誉等方面。

这不仅是对家族成员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家族整体实力和价值的体现。

通过了解家族成员的生平事迹,可以激励后代继承先祖的优良传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1.社会地位和影响家谱中还会记载家族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包括家族成员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等方面。

这些信息反映了家族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对于研究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1.家族地缘关系家谱中也会记载家族的地缘关系,包括家族的籍贯、住所、田产、房产等方面。

这些信息反映了家族在当时地域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1.家族仪式和习俗家谱中还会记载家族的仪式和习俗,包括祭祀祖先、婚丧嫁娶等传统仪式以及生活中的各种习俗和规矩。

这些信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1.家族文献资料家谱中还会收录家族的文献资料,包括族谱、家谱、传记、信札、诗词等文献资料。

这些文献资料是研究家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家谱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家族的各个方面。

家族谱_精品文档

家族谱_精品文档

家族谱导语:家族谱是一种记录家族血统、世系关系的重要文献资料,是家族历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家族谱,可以清晰地追溯家族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了解家族成员的相关信息,传承和弘扬家族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家族谱的定义、编写方法、意义和传承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家族谱的定义家族谱,又称家谱,是家族内部逐代相传的记载家族血统关系和家族成员姓名、出生日期、籍贯以及其他重要信息的文献资料。

家谱通常以书写方式记录,既可以是手写形式,也可以是电子文件形式。

二、家族谱的编写方法1.收集资料:家族谱的编写需要收集家族成员的相关资料,包括姓名、出生日期、籍贯、职业、教育背景等信息。

可以通过家族聚会、询问长辈、查阅文献资料等渠道获取资料。

2.整理资料: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按照世系和辈份进行分类,并记录相关信息。

3.编写谱系:根据整理好的资料,编写家族谱系图。

可以选择手工绘制或借助电脑软件进行制作。

要注意谱系图的清晰、准确和易读性。

4.核实与修正:编写好家族谱后,需要与家族成员核对信息的准确性,对发现的错误和遗漏进行修正,确保家族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家族谱的意义1.传承家族文化:家族谱记录着家族历史的传承,可以清晰地展现家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引导家族成员弘扬家族文化。

2.维系家族情感:家族谱是凝聚家族感情和凝聚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家族谱的编制和传承,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将得到加强和维系。

3.研究家族历史:家族谱是研究家族历史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过去的历史,追溯家族的起源和发展。

4.寻根问祖:对于家族成员来说,家族谱是了解自己身世的重要途径,可以追溯祖先的姓名、籍贯等信息,帮助破解个人身份之谜。

四、家族谱的传承价值1.延续家族传统:家族谱的传承可以帮助家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代代相传,使后代子孙将家族文化薪火传承下去。

2.凝聚家族情感:家族谱作为家族共同的记忆和精神纽带,能够增进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维系家族团结。

家谱基本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家谱基本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家谱基本知识,你知道多少呢?家谱基本知识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明清以来家谱,内容丰富,尽管编纂形式有不同,收载内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谱,大致包含以下内容:一、谱名是“明血统、防乱宗”的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二、题辞大多是前代皇帝或名人为本家族的题辞,放在显著位置,目的是以此炫耀家世。

三、目录按次序编排以供查考的图书或篇章的名目。

目录是书籍的必备工具,可以方便人们对书籍内容的查找和了解。

四、谱序有自序和他序的区别,其内容为叙述修撰缘起,修谱目的,本谱的修撰历史、过程与内容大要,修谱的人员构成,修订年月,家族的渊源传承和迁徙经过,郡望,以往历次修谱情况以及对谱学理论的认识等,作用是宣扬本谱主旨,颂扬祖德,使子孙读后能敬祖向善。

如果本谱是续修之作,那么,除收载新写的序外,以往历次修谱的旧序也一并收入,对于续修次数多的家谱,有时新旧序能多达数十篇。

此外,为了增光族望,还会专请当代名人作序,并将以往名人为列谱所作的序也依时代先后排列收载。

五、凡例主要是介绍本谱的纂修原则与编写体例,收录范围,结构特点,各种著录规则,本谱中各类目的立类理由,适用范围,各种可入谱和不可入谱人物的标准,以及诸如如何避讳等行文要求,中心是强调家族血缘的重要性和谱书记述的真实性,内容较丰富。

六、恩荣也称告身、诏敕、赐谕、公文,集中记载历代皇帝和地方官员对本家族或某些成员的褒奖和封赠文字,包括各种敕书、诏命、御制碑文等,有的还包括皇帝或地方官员为本家族题写的各种匾额,目的是通过重君恩来彰明祖德。

中华家谱知识

中华家谱知识

中华家谱知识(1)家谱历史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

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

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

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

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

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但第一部家谱是什么样子?修撰于何朝何代?是官修还是是私修?因为历史上缺乏记载,至今尚不得而知。

到了宋代,由于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风气开始兴盛。

于是家谱也日益多了起来。

在这一时期的家谱中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若想知道谱中某人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一看此图便即了然;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

这些介结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

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第三部分为附录。

对研究姓氏的源流、迁徙、分布、文化等都有较大价值。

家谱究竟有多大数量,至今还没有人作出确切统计。

因为家谱像其他所有私家家谱一样,还有秘不示人的家规。

每当家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后,旧的家谱除留下极少几套保存在宗祠或族长手中外,其余都要全部销切,而代之以新的家谱。

这种特殊的风俗习惯,当然为古老家谱的保存制造了人为障碍。

不过,尽管如此,家谱作为生活轨迹的记录,仍有不少被保存了下来。

至于散落在民间的家谱,无疑还有更大的数量。

(2)家谱的产生与发展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投影,若从人与群体联系观念形成的角度考察,起源相当久远。

家谱知识含量

家谱知识含量

家谱知识含量
家谱是一种重要的家族文化形式,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家族历史:家谱是家族历史的重要载体,通过家谱可以了解家族的起源、发展历程、迁徙情况等。

2. 家族文化:家谱中记载了家族的传统文化、习俗、礼节等,反映了家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观。

3. 家族人物:家谱中记载了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如祖先、名人、名士等,以及他们的生卒年月、科第、官职、妻室、子女等信息。

4. 家族关系:家谱中详细记载了家族的亲戚关系,如父子、兄弟、夫妇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家族中的辈分和传承关系。

5. 家族财产:家谱中记载了家族的财产情况,包括土地、房屋、田产等,以及与财产相关的契约、文书等。

6. 家族传承:家谱中记载了家族的传承信息,如家族的遗传信息、族谱系表等,反映了家族的血缘关系和传承体系。

7. 修谱知识:家谱的修纂历史、原则和方法等也是家谱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修谱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总之,家谱是一种包含丰富知识的文化形式,通过学习和了解家谱,可以更好地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促进家族认同和文化传承。

家谱知识

家谱知识

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

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

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

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

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

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

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注重家法、国法(二)、和睦宗族、乡里(三)、孝顺父母、敬长辈(四)、合乎礼教、正名分(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

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

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更是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干戈,我民忧伤。愿我族姓,
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
汝归和睦,神亦安康,引而亲之,
处于家也,可表可坊;
仕于朝也,为 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家规家训
敬祖宗,敦孝悌; 睦宗族,端伦常; 友昆仲,和夫妇; 教子孙,尚勤俭; 恤孤寡,戒唆讼; 安生理,勿非为;
引证解释
《宋史· 艺文志三》:‚
寮(liao)家谱》一卷。‛
司马光《宗室世表》三卷,《臣
[明]叶盛《水东日记· 范氏家谱世系》:‚吾家唐相履冰
之后,旧有家谱。咸通十一年,一枝渡江,为处州丽水 县丞,讳隋 。‛
[清]龚自珍《序》:‚由是胪而为家谱,则史表之遗也;
广而为家乘,则史传之遗也。‛
赵树理《三里湾· 从旗杆院说起》:‚有些人听汉奸
刘老 五说过,从刘家的家谱上查起来,从他本人往上数, ‘举人’比他长十一辈。‛[1]
家谱的起源
关于中国家谱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几种说法:
一说起源于周代,一说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 一说起源于宋代,更有一说起源于周以前的甲骨文、金 文家谱甚至更以前的口头家谱和结绳家谱。 我们认为,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 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比较可信。 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 仰,不仅中国,而且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中国传统 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 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 都曾经到中国山东来认祖寻根。




李姓名望
纵观人类历史五千年来唯有李氏之帝国、王朝、共和国
政权接连不断,帝王、总统、国父连绵不绝,是唯一有 过多个国家统一政权,帝王、士族、将相最多之姓,所 以自古具有‚李天下‛之荣称。当今历史学家、社会学 家在评价及总结李姓这伟大姓氏时,李氏以其政权之多、 帝王之最、士族之首、将相之伟、杰才之盛、影响之广 被誉为‚万姓之首,帝王之尊‛。

甘肃陇西李氏初定派语:经纶 道节展奇才,辅佐天家登相台, 宪章祖训扬先泽,洪起心传庆 方来。重定:经纶承祖泽,光 裕振家声,肇建洪模永,宗支 裔代荣。通谱班次:享叙传谟 典,洪基肇吉安,泰和家政协, 鼎甲焕新班。 陇西堂李氏派语:国正添必茂, 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 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 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 其行。
赐姓改姓:唐朝大规模赐姓,是李氏宗族庞大的转折点。受唐朝赐姓者,见诸史
籍之人颇多。据《路史》及《唐书· 宰相世系表》所载: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 弘氏、郭氏、麻氏、鲜于氏、张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董氏、罗氏、朱邪氏, 皆以立功被赐国姓李氏。
李姓分布
国内权威统计分析↓↓
国外研究李姓分布参考图↑↑ 云贵及长江以北地区,李姓人较多

总则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 悉本义方,仰绎斯旨,更加推详。
乖舛伦常,贻羞宗祖,得罪彼苍,
曰诸裔孙,听我训章:读书为重,
神则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
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分类相戕,不念同忾,偏伦异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
孝友睦姻,六 行皆臧; 礼义廉耻,四维毕张;
重庆 重庆綦江篆塘李氏字辈:京朝 宋宗祖,世代永昌龙;承先绵 远泽,起后遇长春。

京江李氏派语:福泽由天定, 心田在而耕。井岗李氏派语: 秀公九族亲,甲第冠千军,石 羊发基址,均志李连陛,应尚 仕忠臣,国太永安宁,荣华光 宗祖,富贵远传名,道德辉先 泽,诗书裕哲昆,文章称寿世, 学业建经纶。
福建省 东山李氏派语:世开国运,文 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 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 美,光宗显亲。
李姓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所以李姓声威显赫。
李姓名人
古代:李耳(老子)
李白
李渊
李世民 李煜 李时珍 李鸿章
近现代:李大钊

李先念(前国家主席) 李克强 李嘉诚 李彦宏
李小龙


中国最大的姓氏
李姓,唐朝国姓,中国第一大姓
氏,世界第一大姓氏,中国人口 有9500万,韩国朝鲜人口有900万, 全球人口总规模超过1.2亿人。
李氏超级名人极其多:道家创始
人李耳(老子)、唐高祖李渊、 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中共创始 人之一李大钊、中国总理李克强、 亚洲首富李嘉诚 等。
李氏祖训

善邑曲江李氏派语:本曰守承 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 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 泽。


四川省

江苏省

四川金堂水竹林字辈(一世祖 李辉春/贝氏,二世祖李世爱/ 英氏,三世祖李生玉/许氏‚湖 广填川‛时来川,原籍湖广新 宁落伤田):天元年永, 时值 宏昌, 家道隆庆,福祈延长, 笃生英俊,特起贤良,安邦定 国,族大庭光。
李氏家谱
START
百科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
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 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
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 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 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 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忌毒染,慎嫁娶; 勉诵读,重交游;
谨丧祭,远酗酒;出异教,省自身。
李姓起源

李(Lǐ)姓出自嬴姓,颛顼*zhuān xū+的后代皋陶*gāo yáo+,在尧 舜时担任掌管刑狱的理官,他 的子孙世袭了‚大理‛职务, 并以官为姓,称为‚理氏‛。 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办 案公正,得罪了纣王,被暴君 无故处死,其妻带着儿子利贞 逃难,一路上以木子为食才得 以活命。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 历史,利贞的母亲决定将‚理‛ 姓改为‚木子‛构成的‚李‛ 姓。李利贞从而就成了李姓的 得姓始祖。
李氏字辈

各堂各郡各地均有字辈谱,字 辈谱是李氏族人区分及来源确 定的重要工具。 通常每代人在名字中第二个字 是字辈,据搜集资料显示,目 前国内至少有3300例族谱词, 以下为部分李氏字辈


湖南省

甘肃省

湖南沅江李氏派语:景继修凤 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 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 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 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 定增荣。
起源主要有三: 出自嬴姓:李利贞 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劳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北魏 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唐 李思摩,原为突厥颉利(东突厥)族人,名阿史那思摩,唐太宗李世民赐为李氏。李嘉庆, 本蛛鞘族人,姓茹,名常,徙幽州,为朔方部将,以战功赐姓李,更名嘉庆。李国昌, 本朱邪氏,名赤心,沙陀突厥酋长朱邪执宜之子,因随从康承训击败庞勋起义军有功, 被赐姓李名国昌。另有回族李姓、苗族李姓、壮族李姓、瑶族李姓、白族李姓、畲族李 姓、犹太人李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