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八大家的八种高度八大智慧

合集下载

影响一生的十九个做人处世智慧

影响一生的十九个做人处世智慧

影响一生的十九个做人处世智慧智慧1:谦虚能使你获得好人缘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谦虚可使你在事业一展才华。

自省:少谈你得意之事。

做人一定学会低头。

做人智慧2:恪守信义,一诺赢千金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诚实守信使你为人处世的根本。

自省:诚实守信是你竞争的利器。

遵守诺言。

做人智慧3:居安思危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惧乱所以保治,戒亡所以获存。

危机意识是你不断前进的保障。

自省:凡事要防患于未然。

做人要有忧患意识。

做人智慧4: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伤人面子,最终受害的是你自己。

自省:千万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不轻易让人丢面子。

做人智慧5:别为小事生气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愤怒情绪会使你做不好任何事情。

自省:学会不生气。

做人不要轻易发脾气。

做人智慧6:超人气量可助你成就非凡大业不会宽容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宽容是你通向成功的大门。

自省:宽容是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大法宝。

成为气度恢宏的人。

做人智慧7:做人要切忌膨胀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欲望太强,会使你的事业难以发展。

自省:做人不要狂妄自大。

给别人馀地即使给自己机会。

做人智慧8:个性是成功的利器个性的力量很重要。

让个性主宰你的命运。

自省:活出自己的个性。

塑造独特的个性魅力。

做人智慧9:偏激就会走麦城如果我们能左右自己的思想,就能够控制我们的情感。

你千万不要钻牛角尖。

自省:偏激与成功背道而驰。

克服偏激心理。

做人智慧10:任何事情都要留馀地凡事留馀地。

雅量能容人。

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

自省:方圆处世,给别人留有馀地。

做人智慧11:小不忍则乱大谋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忍让你赢得机会。

自省:忍常人之所不能,方能成就常人之所不能。

做人智慧12:吃亏是福吃亏是福,会舍才有得,对一步近百步。

自省:吃小亏,赢大利。

要敢于吃亏做人智慧13:把握好规则底线,不要因小失大君子安分守己,等待天命的安排,而小人专做冒险的事情,想侥幸得到不应得的好处。

家庭教育的八大智慧

家庭教育的八大智慧

家庭教育的八大智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每个人对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局限。

以下是家庭教育的八大智慧,大家可以参考下:智慧一:懂得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不必刻意观察,孩子就感受到我们太多的东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态度。

我们想要怎样并不重要,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智慧二: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既然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生活,那么,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将来需要的;现在考验我们的,将来也会考验孩子,我们面临的烦恼、挑战和机遇,将来孩子统统会面临,虽然时代气候不断改变,但是与人相处、消化压力、抵抗惰性和软弱、克制欲望、自我推销、打开局面、把握机遇等基本问题是亘古不变的。

我们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仅为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更传递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所以,我们做人的时候,也是在做父母,我们生活的过程,无时无刻不是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父母通过对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处,无时无刻不向孩子渗透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过自己的做法给孩子示范,根据孩子面临的具体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议和要求,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以此来实现对孩子的教育。

所以,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智慧三:怀有“成长意识”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活就开始因孩子而改变,有些人变得出乎意料地好,有些人变得意想不到地糟。

孩子带领整个家庭一起成长,孩子成长的方向是长大,大人成长的方向是父母。

我们期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自己也要有“成长”意识,父母是“学”着做的,不可能一开始就会,不可能很快就会,做父母的本领要慢慢练就。

好父母需掌握的八种教育智慧

好父母需掌握的八种教育智慧

好父母需掌握的八种教育智慧好父母需掌握的八种教育智慧智慧一、懂得孩子需要什么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样才会“好”。

如果说“好”意味着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许多父母把教育目标锁定在“考大学”上。

事实上,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有机会,也并非上了大学就一定有机会。

只注重学历的追求,实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健康的人格、积极乐观的态度、适应环境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懂得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不必刻意观察,孩子就感受到我们太多的东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态度。

我们想要怎样并不重要,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智慧三、懂得该怎样去做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没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没有意义;只有方向,没有方法,方向本身没有意义。

那些把“我该怎么办”挂在嘴上的人,往往不仅是缺乏方法,他们也缺乏方向。

父母并不好当,但是必须当好。

说到底,做父母是本领,就像谋生的本领一样,谋生的本领带给我们生活的经济基础,教育的本领确保孩子的健康发展和整个家庭的幸福。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想要放弃的时候,提醒自己,以后孩子让自己头疼的时候还多着呢,现在锻炼锻炼很有好处。

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我们不可知难而退,必须探究如何解决。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我们只要用心对待家庭教育,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可以成为“内行”。

智慧四、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外行变内行,学习是桥梁;既然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生活,那么,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将来需要的;现在考验我们的,将来也会考验孩子,我们面临的烦恼、挑战和机遇,将来孩子统统会面临,虽然时代气候不断改变,但是与人相处、消化压力、抵抗惰性和软弱、克制欲望、自我推销、打开局面、把握机遇等基本问题是亘古不变的。

八大做人之道,最高人生境界!(建议收藏)

八大做人之道,最高人生境界!(建议收藏)

八大做人之道,最高人生境界!(建议收藏)
做人需厚道,善念赢幸福。

大图模式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美文)
我选择厚道,不是因为我笨拙
因为我明白,厚德能载物,助人能快乐。

大图模式
你的善良,就是你的福报
我选择善良,不是我软弱
因为我明白,善良是本性,做人不能恶,恶必遭报应。

大图模式
忍让不是傻,而是大度
我选择忍让,不是我退缩
因为我明白,忍一忍风平浪静,让一让天高海阔。

大图模式
宽容,是放下,忍耐
我选择宽容,不是我怯懦
因为我明白,宽容是美德,美德没有错。

大图模式
做人,真诚为先,善良为本
我选择真诚,我有话就直说
因为我明白,违心奉承是应付,忠言逆耳是负责。

大图模式
得饶人时且饶人
我选择饶恕,不是我没原则。

因为我明白,得饶人时且饶人,不能把事做绝了。

大图模式
人生难得糊涂,笑看世态
我选择糊涂,不是我真的糊涂。

面对误解、委屈和不公正,只是不愿计较,从而大度应对,难得糊涂,笑看世态。

大图模式
不是我太执着,而是舍不得那难得的缘分和情谊(美文)
我重情义,不是我太执着
因为我总是想着与朋友们相处的美好时光,割舍不了那份难得的缘分和情谊,不应该掩饰内心的情感,我明白欺骗没有好下场,背叛没有好结果。

趣味

趣味

中国传统文化的八大精髓1、大道至简。

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要重复去做,重复做的事情要用心去做,坚持下去,这样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2、大智若愚。

“愚”是表面糊涂,心里明白,小事糊涂,大事精明。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者强。

”3、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永不干涸。

空杯能容至真至纯之美酒,白纸能画最美最好的图画。

量小非君子,妒忌生祸心。

做人大度,方能大气;胸怀博大,可容世界。

4、上善若水。

做人的至高境界。

“水利万物而不争”。

最高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5、厚德载物。

德积够了,便可“载物”,便是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6、大爱无疆。

德积够了,便可“载物”,便是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7、天道酬勤。

业精于勤,熟能生巧。

意思不外乎成事以勤为贵,上天也只眷顾勤劳和勤奋的人。

8、共赢精神。

私欲利一时,共赢传千秋。

共赢精神是中华传统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最传统也是最先进的精神,是全球社会最主流的思想,是人类信仰的核心。

《爱情乞讨》如果思念是船,为何零落水岸?如果四年是网,为何碎在雨里?如果思念是泪,为谁泛滥决堤?如果思念是烟,究竟情深几缕?荒了的心,沉睡了!经不起烈焰炙热的翻滚,亦受不了冰冷桎梏的沉闷,零落于秋深,许我把心从此流放......-------题记戏里太疼,戏外太冷。

活着太累,死了太坑。

告诉我,搁那呆着才行?不深不浅,不近不远,刚刚好,没有期待也就不会失望。

拒绝付出就不要再索取。

若是情入骨,必定爱相随。

疲惫已经不堪背负,你还指望我如何蹒跚上路?今天没有太阳,天空也在悲伤,如何取暖,把心怎样捆绑才不会无助!爱似烟花,刹那芳华,已经谢幕,何必还说牵挂。

一个人闲话桑麻,你可以出差一直度假,光阴无浊。

痛了也会习惯,久了会忘记还活着。

孤单的找寻心头的一个影子,然后纵容自己的情绪开始犯罪。

刺痛的棱角一点点磨平,心被掏空,却一直用内心的寒流刺痛胸口,反反复复的填充。

人生需要智慧,拥有智慧才能更美好,人生八大智慧你知道多少?

人生需要智慧,拥有智慧才能更美好,人生八大智慧你知道多少?

人生需要智慧,拥有智慧才能更美好,人生八大智慧你知道多少?历史那点事儿人生八大智慧你知道多少?1;心里很清楚,表面糊涂。

其实做人的最高境界啊,抱朴守拙,心里清楚表面糊涂,为人很低调,处事的很谦虚,从来不张扬,也不知道。

很平易近人,拥有一个平常的心。

平等的心,很受大众喜欢。

社会现实人心却很难测,一个人如果总是光芒毕露,那他会遭人嫉妒。

如果总是炫耀自己,表面上赢得的是虚荣,内心却变得越来越空洞。

所谓大智若愚,大赢若缺,做人就要会抱朴守拙。

凡事要懂得装糊涂,才是最聪明的活法,凡事何必要搞得那么清楚。

即便是你再聪明再虚荣,总有一天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2;守住自己的嘴,不逞口舌之争。

真正聪明的人,他会懂得沉默守得住自己的嘴,不逞强,不论他人是非,不说是非。

其实他们不是不会说,而是为了防祸从口出,懒得说。

在现实生活中,一说话儿获罪他人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无非就是爱成口舌之争,论他人长短,搬弄是非。

可见人活着一定要谨言慎行,管好自己的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灾祸。

过自己的日子,享自己的福,受自己的罪,对于别人而言,这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你无权说三道四,更无权指责。

3;懂得包容,以和为贵,宽容大度。

俗话说的好得饶人处且饶人,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做人呢就要懂得以和为贵,懂得宽容,唯有这样才能去好人缘,以后的路呢才会越来越宽。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懂得包容的人,不仅能够包括自己的胸怀,还能喂到自己的格局,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的融洽和简单。

4;懂得隐忍的智慧,积蓄力量蓄势待发。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在那种顺境中高歌猛进的人,而是在那神异经中懂得一人能屈能伸的人。

不管面对什么,他们都能从容淡定的去面对。

人在逆境时是最困难的时刻,这个时候帮你的人很少。

甚至几乎没有而看你笑话,打击你,瞧不起你,甚至落井下石的人就大有人在。

如果你不懂得隐忍,就很难走出这种困境。

就是你要明白,隐忍不是退缩,更不是束缚,不是害怕他,只是为了积蓄力量,蓄势待发等待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曾国藩做人的八大学问

曾国藩做人的八大学问

曾国藩做人的八大学问经营管理11-24 1134曾国藩做人的八大学问一、砥砺自我的学问:强者总有挺身立世的时候。

人生之学问有万千。

对弱者来说,他们理解的人生学问,大多是相信“借人成己”,因此总习惯去寻找“第三只手”,但对强者来说,他们坚守的人生学问则是砥砺自我,善于从中争取自己挺身立世的方法。

人生之成,成在何处?有人以为是靠别人来获得成功的跳板,从而让自己一步登天。

这是一种最可笑罪愚钝的人生谬误。

这种人自然会是弱者——软如泥,脆如草。

真正的人生是有强者来完成的,他们善于磨砺自我,找到自己行动的目标,靠顽强的毅力打开人生的缺口。

曾国藩自然属于强者,他的一生皆是在“磨砺”两字中度过的,不断的强化自己的心智,强化自己的能力,从而寻找到了一条被他称之为“人之龙”的成功之路。

这就是曾国藩磨砺人生的学问。

这个学问,直接决定了他的腾空而起,一飞冲天的基础。

二、改变性格的学问:人生就是一个自习的大课堂。

“性格误区”是现代人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因为性格之误乃为人生之大误。

显然,性格问题是人生的一大学问。

为此,有些人总是傲慢骄横,以为它是天下学问最高的,世上他的气势是最壮的,所以常作出一副总裁的样子,指东划西,吆三喝五;为什么又总是有些人唉声叹气眼泪汪汪,只会羡慕别人,而不懂得让自己开始长征路,所以人生总是一片渺茫。

这些皆因性格之病而起。

曾国藩的一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之中改变自己的性格。

尽可能达到一种完善的状态,应对人生风云。

可以看出,曾国藩把整个人生当作了一个自习的大课堂。

以改变性格为学问,去成就自己心中的大事。

三、拯救命运的学问:紧紧抓住突破一生的主动权。

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大的思想家,叫柏拉图。

他有一句名言:“命运是人生中的第一学问。

”的确,每个人或者都是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

因此,我们看到了无数想拯救自己命运的人,他们每天都在展现不同的战斗姿态。

同样也有无数人屈服于命运,成为命运的奴仆。

中华传统文化的八大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的八大精髓

.
. 中华传统文化的八大精髓
1、大道至简。

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要重复去做,重复做的事情要用心去做,坚持下去,这样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2、大智若愚。

“愚”是表面糊涂,心里明白,小事糊涂,大事精明。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3、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永不干涸。

空杯能容至真至纯之美酒,白纸能画最美最好的图画。

量小非君子,妒忌生祸心。

做人大度,方能大气;胸怀博大,可容世界。

4、上善若水。

做人的最高境界。

“水利万物而不争”。

最高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5、厚德载物。

德积够了,便可“载物”,便是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6、大爱无疆。

爱是美好的源泉,爱是最美的语言,大爱到无疆的境地,让所有人生活在爱的海洋里。

7、天道酬勤。

业精于勤,熟能生巧,成事以勤为贵,上天也只眷顾勤劳和勤奋的人。

8、共赢精神。

私欲利一时,共赢传千秋。

共赢精神是中华传统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最传统也是最先进的精神,是全球社会最主流的思想,是人类信仰的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八种高度,八大智慧唐宋八大家,八人经历,个个饱经沧桑,几度沉浮,但不羁归不羁,狂放归狂放,玩世也好不恭也好,他们各自都活出了真实的自己1、韩愈:读书,写字,是为了保持节操韩愈(768—826),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一个真正的君子,他必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待他人宽容而简约。

对自己严格全面,就不会发生懈怠。

对别人宽容简约,别人都乐意做好事善事。

)——《原毁》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进学解》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读一部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

)——《进学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韩愈《师说》士穷乃见节义(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

)——《柳子厚墓志铭》大丈夫成家容易,仕君子立志不难。

退一步自然潇洒,让三分何等清闲。

忍几句无忧自在,耐一时快乐神仙。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中无惊。

有人问我尘世事,摇首摆头说不知。

宁可采深山之茶,莫去饮花街之酒。

须就近有道之士,早谢退无情之友。

贫莫愁兮富莫夸,哪见贫长富久家。

——韩愈治家格言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我们能看到他作的很多散文,从碑帖中能看见他的书法:韩愈《揪树帖》2、柳宗元:通达世务,刚正不阿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美是在人对事物的领悟之上得以体现,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人的领悟,也就无所谓美。

)——《马退山茅亭记》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状,去来之不可常。

(凡人们的话都是这样说的:盛衰祸福都是互相依存、来去不定的。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一直以来学界对柳宗元的研究大多侧重在文学和思想体系方面,对于其书法的研究几乎空缺。

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成就遮蔽了其书法上的贡献。

仅存的《龙城石刻》又一直存在争议。

不能看到全貌实属一大遗憾!3、苏轼: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

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以被称为勇士。

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故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留侯论》勇也有很多种,就这就是做人的境界,真正能做到心如止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能有几人呢?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还一定要有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苏轼《晁错论》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人不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富贵,也不能白白地安于贫贱的处境。

)——苏轼《上梅直讲书》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于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粒米粟。

)——苏轼《前赤壁赋》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要有所获取,就一定要有所舍弃;要有所禁止,就一定要有所宽容。

)——宋·苏轼《策别第十》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得到有才能的人的方法,在于了解人,了解人的方法,在于责求事实。

这几句用于说明得人在于知人,知人在于考核事实。

)——宋·苏轼《议学校贡举状》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可算是整个宋朝写字最厉害的一个人,可是,他的字没有王羲之的随意,颜真卿的工整,张旭的洒脱。

乍一看,他写的字怎这么"丑"呢?苏轼就说了,我这个字很特殊啊,颜真卿那个叫颜体,柳公权的叫柳体,我这个字呢,叫石压蛤蟆体!苏轼是善于调侃嘲弄自己的,人人都在炫耀自己书法俊美的时候,他确说自己的书法是"石压蛤蟆体",是被石头压死的癞蛤蟆的风格。

其实,这正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精彩正在于此。

苏轼《寒食帖》局部4、苏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

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字明允,号老泉。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

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有《嘉佑集》。

工于书法,气韵有余。

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

(经过探入思考而有所体会,所说的话就深刻;有了亲身感受而有所体会,所说的话就贴切;有了实际接触而有所体会,所说的话就平易。

说话或发表议论,不可凭空玄想,胡说妄道;必须经过思考,经过感受,经过实际接触,才能一语中的,易于为人们接受,否则必然不切实际,甚或谬之千里。

可用于说明发言必须谨慎,必须深思熟虑,有感而出;如果夸夸其淡,信口开河,必将贻笑大方。

)——《太玄论上》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忍一忍就可以抵御急躁和鲁莽;沉着冷静,就可以控制冲动。

)——《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作大将要明白这个道理,先制伏自己的内心。

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脸不变色,即使麋鹿在旁边起舞也不去看它一眼。

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心术》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

(把心思用在公正上,振臂一呼犹如纲举日张一样,响应甚多;把心思用在欺诈上,作事好像是补了一百处漏洞,而又出现上千处漏洞一样,防不胜肪。

)——《用间》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有道德的人一开始就小心谨慎,因而以后就不会有什么忧虑。

)——《上文丞相书》5、苏辙:凡事看淡,寸心必安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号颖滨遗老。

与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

"辙"者,低调、务实、甘于负重,成人之美,正合厚德载物之意。

苏洵以此字为沉静厚重的次子名之,是寄望于他不慕荣利、精诚守拙,步步为实、不蹈虚空,用扎扎实实的脚印说话。

观苏辙一生,劳苦不避,功成不居,自然祸亦不及,实不负其父之雅望,亦不负"辙"之美名与深意,实可曰:"大矣哉,淡定苏辙!"世未有不自下而能高,不自近而能远者。

(世界上没有不从下开始而一下登得很高,没有不从近开始而一下能到远处的。

)——《上皇帝书》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认为文章是气形成的,然而文章不可能学习就掌握,气则可以通过涵养而得到。

这是从孟子的"养气"说发展而来的。

苏辙直接说,文章就是作者气的有形体现,所以把气养好了,文章自然就成了。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三论分别邪正札子》6、欧阳修:凡事沉住气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欧阳修劝戒子孙要努力学习,提升自身修养。

告诫后代:人都要经过雕琢磨砺才能有所作为,人的习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质环境影响的,若不能时刻磨炼自己,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就会舍君子而为小人了。

)——选自欧阳修《诲学说》任人之道,要在不疑。

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

(任用人的道理,关键在于不去怀疑(他),宁肯在选择人的时候花些艰难的功夫,也不可以轻易地任用(某人)却不去信任他。

)——欧阳修《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大体说来,君子与君子,是以理想目标相同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以暂时利益一致结成朋党。

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然而臣又认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小人所喜的是利禄,所贪的是货财。

当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而为朋党,这种朋党是虚伪的。

)——《朋党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人做事常常因为不注意细节而失败,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

)——《伶官传序》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

)——《泷冈阡表》我们再看看"一代文宗"的书法水平怎么样?欧阳修酷爱书艺,自幼至老学字不辍。

四岁时,母亲就教他划沙学字。

平时一有馀暇、一见纸笔就练字,自称"余每见笔辄书"。

他临习的前代书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李邕、怀素等。

学过真书,也学过草书。

《学真草书》说:"自此以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

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其名。

"欧阳修善写楷书。

苏东坡曾中肯地评述他的书法特色:"用尖笔乾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进趋晔如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