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得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与适宜得温度。
不需要阳光与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得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得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得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得环境,植物生长得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得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得生长需要一定得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得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得适应环境得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得环境里,不同得动物对环境有不同得需求。
生物与环境之间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得.7、生物得生存除了需要一定得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就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得。
8、食物就是动物生存最重要得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得交换关系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得肉食动物终止.10、减少水与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得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得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就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得一种恶劣天气.13、猎隼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得土壤中.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她多种生物得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得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得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得食物得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得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得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得这些生物与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得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瞧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瞧成一个生态系统。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单元1:观察世界
- 观察的意义: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事物的规律和特点。
单元2:物体的特性
- 物体的特性:物体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质量、硬度等特点,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性。
单元3:物质与能量
- 物质的特性: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它们有不同的形态和性质。
-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转化为不同的形式,如热能、光能、机械能等。
单元4:生物与环境
- 生物的特征:生物可以有呼吸、运动、生长、繁殖等特征,
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特点。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单元5:生物的营养需求
- 生物的营养:生物需要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取生长和发展所需
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 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
质在维持生物健康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单元6: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的步骤:科学实验包括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整理数据和得出结论等步骤。
- 安全实验: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防止发生意外。
单元7:科学探究
- 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和总结等过程,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科学问题。
---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总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对科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复习和回顾。
祝大家学习进步!。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单元、1.我们在呼吸1、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与肺。
2、用手捏住鼻子,感觉呼吸很困难。
3、人体须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削减了。
4、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5、人体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不一样。
吹一支点燃的蜡烛,蜡烛会熄灭,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6、我们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肺是氧气与二氧化碳进展交换的场所。
8、拉瓦锡发觉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燃烧的(氧气)与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氮气)等。
9、人的呼吸是由呼吸器官进展的。
10、人体呼出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11、普里斯特利发觉: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气体与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一样的(氧气)。
12、吸气时胸腔(扩张),呼气时胸腔(收缩)。
2、心脏与血管1、心脏与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3、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心脏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样。
4、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发觉,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5、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与毛细血管。
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
6、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7、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
8、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9、心脏有力的跳动使得血液在全身循环。
人的一生中,心脏都在不停地工作着。
常常熬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的休息时间更长。
10、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与右心房组成。
11、抽烟、喝酒对心脏的安康有害。
12、少年儿童在正常状况下,心跳每分大约60——100次。
13、献血对身体有益,但不提倡未成年人献血。
14、心脏的跳动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答: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向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心脏心跳一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这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二、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等。
2、绿豆芽在黑暗的环境中会长得细长,茎是白色的;在有阳光的环境中会长得粗壮,茎是绿色的,并且叶子会展开。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候鸟会根据季节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五、生态瓶1、制作生态瓶时,要考虑放入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要让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
2、减少水和增加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瓶的平衡。
六、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水中的氧气减少了。
2、增加生态瓶里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七、维护生态平衡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比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单元光一、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2、光源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影子方向和长短的变化。
二、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影子较长;中午太阳在南边,影子较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影子较长。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植物的发芽、生长1.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合环境的水平。
(它们会努力的适合环境的变化。
)3种子发芽能够不需要阳光,而生长必需阳光。
4总来说之,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二、动物的生存1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当环境不适合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3以生存。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5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三、生物生存的关系1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有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实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3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4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5生物的生存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6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7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8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10食物链中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1也就是说,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12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能够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3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14池塘里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15池塘里有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1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能够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能够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第一章:我们的身体1.1 身体结构- 人体由头、躯干、四肢组成- 头部的主要器官有眼、耳、鼻和口- 脊柱的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 骨骼的作用是保护内部器官,使身体保持形态- 肌肉的作用是使身体产生运动,保持体型1.2 身体的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是人的五种感觉- 探究眼的结构和视觉- 探究耳的结构和听觉- 探究鼻的结构和嗅觉- 探究舌头的结构和味觉第二章:生物与非生物2.1 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和非生物有哪些区别- 植物和动物的不同之处- 动物的运动方式- 植物的按需生长特点2.2 生物的繁殖- 植物繁殖的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动物繁殖的方式:卵生、胎生、产卵第三章:力3.1 力的引入- 什么是力- 力在生活中的应用3.2 浮力与密度- 什么是浮力- 浮力的应用- 什么是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3.3 摩擦力- 什么是摩擦力- 摩擦力的应用第四章:食物4.1 饮食结构- 营养物质的作用- 食物的分类- 食物的消化吸收4.2 植物的制作食物- 光合作用的过程- 从植物到食物4.3 动物的摄取食物- 动物的消化器官- 消化器官的功能第五章:天文和地理5.1 地球的旋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公转- 四季的变化5.2 空气、水和天气- 空气存在的意义- 水存在的意义- 大气对地球的保护和影响5.3 地球的分层- 地球的组成- 地球的分层结构第六章:科学实验6.1 科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实验后的处理和探究6.2 探究水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启示。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总结一、种子发芽实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2. 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和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 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应该保持一致。
4. 在做水是否会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水分,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5. 做种子发芽实验时,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一般在每个盒子里放三粒种子。
6. 水是否会影响种子发芽实验的具体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在盒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3)在纸巾上各放三粒绿豆(4)往一个盒子里的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不滴7.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8. 在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发生的第一个变化是种子膨大。
9. 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10. 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绿豆幼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11. 在做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时,观察发现靠近水源、水分充足的生长得最快最好,离水源最远的生长的最缓慢。
12.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蚯蚓的选择1.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 同学们设计的“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实验中,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观察到大多数蚯蚓待在盒子的盖子没有剪下的部分。
3. 在做“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实验时,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捉来的蚯蚓10条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到大多数蚯蚓都爬向湿润的土壤一端。
4.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以下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
一、生命与健康
1. 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躯干、四肢、五官等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2. 不同器官的保护:头部戴安全帽、眼睛佩戴护目镜、身体穿安全带等。
3. 各种感官的功能: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尝、皮肤触感等。
4. 健康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卫生等。
二、物质的变化
1.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了解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2. 物质的溶解:溶解的条件、可溶性和不溶性物质。
3.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加热后物质由固态到液态,降温后由液态到固态。
4. 物质的沸腾和凝结:加热后物质由液态到气态,冷却后由气态到液态。
三、生物的分类
1. 动物的分类:鸟类、鱼类、昆虫等不同种类的动物。
2. 植物的分类:耐寒植物、耐旱植物、一年生植物等不同种类的植物。
3. 生物的特征与习性:动物口有翅膀、鱼有鳞片、植物有根茎等。
四、京剧
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知道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了解其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大基本表演手法。
3. 京剧脸谱的意义:不同颜色、图案的脸谱代表不同性格、身份的角色特征。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
继续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1.我们在呼吸1、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用手捏住鼻子,感觉呼吸很困难。
3、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4、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5、人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一样。
吹一支点燃的蜡烛,蜡烛会熄灭,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6、我们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8、拉瓦锡发现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氮气)等。
9、人的呼吸是由呼吸器官进行的。
1、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3、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心脏和脉搏跳动的次数一样。
4、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发现,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5、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
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
6、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7、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
8、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9、心脏有力的跳动使得血液在全身循环。
人的一生中,心脏都在不停地工作着。
经常锻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的休息时间更长。
10、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组成。
11、抽烟、喝酒对心脏的健康有害。
12、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大约60——100次。
13、献血对身体有益,但不提倡未成年人献血。
14、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答: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向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心脏心跳一次。
3、我们的大脑1、人类有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有相应的(语言中枢)。
2、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其中语言中枢是由运动型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型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四部分组成。
他们分别处于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
3、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克服自己的(短处)。
4、颅骨具有(保护大脑)的作用。
5、人的整个大脑看上去就像一团核桃仁状的豆腐脑,非常柔软。
6、说说课间为什么要休息十分钟?答:课间休息十分钟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7、怎样保护我们的大脑?答:(1)学习时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做到劳逸结合;(2)保证充足的睡眠;(3)剧烈运动戴上头盔可以保护大脑。
4、和谐统一的身体1、人体的重要器官有:肺、气管、心脏、血管、脑等。
2、人体的各个器官共同完成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各项任务,他们相互协调,是和谐统一的整体。
当某一个器官健康受到影响时,也会波及人体其他部分的健康。
3、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
4、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健康,但长期的睡眠不足却会给人体其它器官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
5、1994年4月10日,我国颁布了相关规定,原则上保证小学生每天有(9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6、人体平静时,呼吸和心跳平稳,运动后呼吸的次数和心跳的次数会(加剧)。
7、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有哪些?答、吸烟、酗酒、睡眠不足、营养不良、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第二单元2、他能撬动地球吗1、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只要给他一个支点和一根够长的木棒,他就能撬动地球。
1、像这种撬动地球的装置叫杠杆。
2、杠杆工作时总是围绕着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支点,对杠杆用力的点叫动力点,悬挂重物的那点叫阻力点。
3、天平是实验室常用器材,就是利用(杠杆平衡)原理做的。
我国在(春秋末年)已经使用了天平。
4、钉锤可以帮助我们(拔起铁钉),开瓶器可以帮助我们(打开瓶盖),螺丝刀可以帮助我们(拧紧螺丝),剪刀可以帮助我们(把布剪开)。
6、杠杆是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机械。
7、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制造的,我国人民春秋末年已开始使用天平。
8、杠杆什么样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杆费力?答、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杠杆省力。
阻力臂大于动力臂杠杆费力。
9、修剪果树的剪刀、开瓶器、钳子、压水机是省力杠杆;镊子、钓鱼竿、火钳是费力杠杆。
10、小明与爸爸玩跷跷板游戏,小明怎样才能把爸爸压起来?答:小明坐的离支点远,爸爸坐的离支点近,小明才能把爸爸压起来。
3、轮轴1、像自来水开关这样由轮和轴组成的装置叫轮轴。
2、实验证明,轮轴有省力的作用,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
3、辘轳是最早的轮轴,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发明了辘轳。
辘轳是由把手、轮轴和绳索三部分组成的。
4、生活中运用轮轴有:自来水龙头、拧子、门把手、机械钟发条旋钮、自行车飞轮、扳手等。
5、扳手把手越长拧螺丝就越省力。
6、轮轴有什么作用?答:轮轴可以传递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并能改变力的大小。
4、滑轮兄弟1、滑轮是起重机上的重要装置之一。
2、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省力;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是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用来提起重物的定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4、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5、滑轮用处很大,可以提拉重物。
6、旗杆、拉窗帘用的是定滑轮,起重机上用的是滑轮组。
在斜坡上1、古埃及人修筑了斜坡来帮助搬运修建金字塔的大石头。
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这种装置。
人们把这种装置叫斜面,它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高度相同,斜面越长越省力。
长度相同,斜面越高越费力。
其他条件不变,表面越光滑斜面越省力。
3、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省力。
4、大桥引桥修成盘旋状,应用了斜面的原理。
5、车辆上陡坡时走曲线最省力。
6、斧头、凿子、螺丝钉、台阶是变形的斜面。
7、斜面可以省力,但也会给人们带来不便。
有趣的传动1、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组合起来,可以构成复杂的机械,这种复杂的机械叫机器。
2、小马达是通过(齿轮传动)和(皮带传动)的装置将(动力)传到玩具小车车轮的。
3、动力的传动方式有三种:(齿轮传动)、(链条传动)、(皮带传动)。
4、齿轮传动应用在:钟表、玩具车、机械手表、坦克等上面。
5、皮带传动应用在:压面机、传输带、缝纫机、安检机、柴油机等上面。
6、链条传动应用在:自行车、摩托车、坦克、起重机等上面。
地球的故事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2、古时候,由于人们活动的范围很小,人们靠直觉认识地球,就以为大地是平的,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由此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古希腊通过观察进港的船只,因此他们猜测: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个大圆球。
4、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根据月球上地形是一个圆形的事实,做出“地球是个球体”的推测。
5、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赤道的周长大约4万千米,需要4000万个同学手拉手才能围住。
这需要成人一刻不停的步行大约1年的路程。
6、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5艘舰船组成256人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并于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证明大地是个球体。
7、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8、2003年10月15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
9、郑和是我国明朝杰出的航海家。
10、为什么船队一直朝一个方向行驶,还能回到出发的地方?答: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船队一直朝一个方向行驶,还能回到出发的地方。
风光无限的地貌1、我国的主要地貌类型有(沙漠)、(山地)、(海洋)、(平原)、(湿地)、(高原)。
2、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地球的内部1、火山、地震、地热等自然现象传递出(地球内部)的信息。
2、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3、地球的结构像一个煮熟的鸡蛋。
4、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
5、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契奇)意外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35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地下2900千米处也有折射现象发生。
6、科学钻探被称为伸入地球深处的“望远镜”。
7、(2004年12月21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1井钻进到5000米深处。
4、地球仪1、人们设计制作地球的表面模型叫做(地球仪)。
2、地球仪上蓝色部分代表海洋(71%)、黄色部分代表陆地(29%)。
说明地球是由大部分的(海洋)和小部分的(陆地)组成。
3、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4、纬线:在地球仪表面,沿(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圈的线。
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经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5.地图1、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中国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
3、地图比例尺:指的是地图上的(线段长度)与(实地相应距离)之比。
4、为了改变(森林覆盖率降低)、(草原退化)、(天然水域缩小)、(土地沙化)等严重情况,近年来我国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一系列政策。
6、漂移的大陆1、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在地图上,南美洲东岸与非洲可以很好的拼接在一起。
2、1911年,魏格纳开始搜索资料,验证自己的猜想,他从(地质学)、(古生物学)、(气候学)等中搜集到了证明自己猜想的资料。
3、数百万年以后,现在的大陆还会在原来的位置吗?答: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应该不在原来的位置。
4、大约3亿年前,我们今天所知的(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南极大陆)等统一属于一块(超级大陆)。
5、大陆飘逸学说较好地解释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地形)、(地质构造)、(生物群落)的相似性等一系列问题。
第四单元1、电池1、电池有正极(用+号表示)和负极(用—号表示)。
2、电池的种类:干电池、蓄电池、锂电池。
3、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付打)发现当两种不同金属浸在酸中,再用导线连接,就会产生相当大的电流。
4、(付打)发明了第一个人造化学电源电池,被称为(付打电池)。
付打电池由锌盘、铜盘、酸性溶液浸湿的纸张按顺序相叠而成。
5、一个完整的电路由(电池)、(导线)、(灯泡)、(开关)组成。
2、怎样控制电路1、用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
2、当用导线把电池的(正极、负极)和小灯泡连接起来时,小灯泡会发出亮光,说明小灯泡的灯丝里有(电流)通过。
3、电路连接一般有(串联、并联)两种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是用(并联)方法连接的。
3、设计电路1、人们按(设计好)的电路图连接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