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性脱水

合集下载

低渗性脱水名词解释

低渗性脱水名词解释

低渗性脱水名词解释
低渗性脱水指的是身体内液体的不足,造成细胞和组织液的浓度增高,导致细胞内外液体的平衡失调。

低渗性脱水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水分摄入不足、出汗过多、呕吐和腹泻等。

低渗性脱水会导致许多症状,包括口渴、尿量减少、口干、皮肤干燥、头晕、乏力、头痛和恶心等。

如果不及时处理,低渗性脱水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昏迷、心律不齐和肾功能衰竭。

为了纠正低渗性脱水,首要的任务是补充体液。

饮水是预防和治疗低渗性脱水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在轻度脱水的情况下,可以饮用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复合盐水或运动饮料。

但在重度脱水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迅速补充体液。

除了补充体液,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治疗引起低渗性脱水的原因。

如果是由于呕吐和腹泻引起的脱水,需要控制症状,如使用止吐药和抗泻药。

如果是由于尿液排泄不足引起的脱水,可能需要使用利尿剂促进尿液排泄。

预防低渗性脱水的最佳方法是保持足够的体液摄入。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需要饮用约八杯水来保持身体的水平衡。

在高温环境下、运动或发烧的情况下,需要增加水分的摄入量。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如水果、蔬菜和汤类食物,可以有效预防低渗性脱水。

总之,低渗性脱水是一种导致细胞和组织液体浓度增高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口干等症状。

治疗低渗性脱水的关键是及时补充体液,同时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预防低渗性脱水的方法包括保持足够的体液摄入和合理的饮食搭配。

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三者地区别

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三者地区别

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三者的区别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 hypertonic dehydration ),又称原发性脱水或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1、原因和机制(l)摄水不足:主要见于以下情况:①不能或不会饮水如口腔、咽与食管疾患、频繁呕吐的患者、昏迷病人或极度衰弱的病人等;②渴感障碍下丘脑病变可损害口渴中枢,局部脑血管意外病人也会丧失渴感;③水源断绝如沙漠迷路、海上失事等。

以上情况下,又通过皮肤和呼吸的不断不感性蒸发水,引起失水多于失钠,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2)失水过多:包括单纯失水和失水多于失钠,即丧失低渗性液体两种情况。

①单纯失水有经皮肤、呼吸失水和经肾失水。

前者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过度通气使不感蒸发量加强,后者见于中枢性尿崩症时ADH产生和释放不足以与肾性尿崩症时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ADH的反响缺乏,故肾排出大量水分。

由于此种失水发生在肾单位的最远端,在此局部前钠离子已大局部被重吸收,因此病人每天可排出10~15L的稀释尿而其中只含几个mmol的钠;②失水多于失钠首先经胃肠道丧失含钠低的消化液,主要见于局部婴幼儿水样便腹泻,粪便钠浓度在60 mmol /L 以下。

其次见于大汗淋漓时丢失低渗性液体,常在高温环境中发生。

另外在反复静脉注射高渗物质(如甘露醇、尿素和高渗葡萄糖)时,可因肾小管液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发生失水多于失钠。

2、病理生理变化失水多于失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是引起高渗性脱水时病理生理变(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引起渴感和饮水。

(2)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ADH释放增多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多,从而引起尿量减少而尿比重升高。

(3)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使渗透压相对较低的细胞内液水分向细胞外转移。

可见,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都有所减少,但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并出现细胞脱水,而细胞外液如此能从以上三方面得到补充,故细胞外液和血容量的减少不如低渗性脱水明显,发生循环障碍者也较少。

脱水的三个类型记忆口诀

脱水的三个类型记忆口诀

脱水的三个类型记忆口诀
答案:
缺水体液呈高渗,缺盐体液呈低渗,混合体液呈等渗。

扩展:
脱水的类型按缺水与缺盐程度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1、缺水性脱水:又称单纯性脱水或高渗性脱水。

此型脱水以水分丧失为主,而盐类丧失较少。

其特点是体液呈高渗状态。

病因:水分摄入不足(食道癌)、大量出汗、糖尿病昏迷、溶质性利尿、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
临床治疗:对于这类脱水,应以补充水分为主,补充5%葡萄糖溶液或0、45%低渗盐水。

2、缺盐性脱水:又称低渗性脱水。

主要以盐类丧失为主。

而水分丧失较少。

其特点是体液呈低渗状态。

病因:消化液或体液慢性丢失,如慢性肠梗阻、长期胃肠减压、大创面慢性渗液;排钠性利尿剂。

临床治疗:对于这类脱水,应补充5%葡萄糖盐溶液或少量3%氯化钠溶液。

3、混合性脱水:又称等渗性脱水,是指体内水分和盐类都丧失,但常以水分的丧失略为显著。

其特点是体液呈等渗状态。

病因:消化液或体液急性丢失,如大量呕吐、肠外瘘、肠梗阻、烧伤、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等。

临床治疗:对于这类脱水,主要是以及时补液进行治疗,患者可通过脱水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液体进行补液治疗。

脱水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脱水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脱水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1.高渗性脱水:当身体丧失大量水分,而未及时补充,同
时下丘脑渴觉中枢受刺激,神志清醒者即有口渴感而要求喝水,同时下丘脑前部视神经上核受刺激而释放抗利尿激素,经血循环而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及集合管,于是水分回吸收增多,尿量大减。

2.等渗性脱水:约占40-80%,主要是细胞外液的丢失,
病程短,营养状况较好。

3.低渗性脱水:约占20-50%,电解质的丢失多于水的
丢失,多见于腹泻日久,营养状况差的病儿,细胞外液大量损失,脱水病状出现早,易致循环衰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低渗性脱水的治疗

低渗性脱水的治疗

低渗性脱水的治疗低渗性脱水是指体内液体丢失,导致血液中溶质浓度超过外部环境,使得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水分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的医学情况。

治疗低渗性脱水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诊断低渗性脱水常见于过度排尿、呕吐、腹泻等情况,造成体液丧失,而未相应地水和电解质补充。

临床上通过检测患者的尿量、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尿液渗透压、血液渗透压等指标可以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治疗低渗性脱水的关键是要早期干预和适当的水分及电解质补充。

以下是治疗低渗性脱水的常见方法:补充水分患者应尽量补充足够的水分来恢复体液平衡。

可以口服水或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来增加体液量。

补充电解质除了水分,电解质在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补充水分的同时,需要考虑补充钠、钾等电解质。

调整饮食控制食盐的摄入量,避免进食过咸或过甜的食物。

适时增加含水果、蔬菜等富含水分和电解质的食物。

药物治疗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通过药物来调整电解质水平,例如使用钠、钾等补充剂。

预防与注意事项预防低渗性脱水的关键是合理饮食,并根据体液丢失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此外,避免过量运动、高温环境下过度出汗等情况也有助于预防低渗性脱水的发生。

在治疗低渗性脱水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定期监测血液指标,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健康安全。

结语低渗性脱水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及时合理的治疗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介绍的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措施,希望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应对低渗性脱水,恢复健康。

低渗液低渗性脱水课件

低渗液低渗性脱水课件
病理机制
由于大量失液,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不能有效保留, 细胞外液低渗,水分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膨胀,甚至破裂 。
低渗性脱水对人体的影响
神经肌肉症状
由于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内水 分过多,可引起肌肉痉挛、疼 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泌尿系统症状
可能出现尿少、尿比重偏低等 症状。
循环障碍
由于血容量减少,可导致血压 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 循环障碍表现。
控制盐的摄入,避免高盐食品 ,以降低低渗性脱水的风险。
及时治疗原发疾病
01
对于可能导致低渗液低渗性脱水 的疾病,如肠胃炎、呕吐、腹泻 等,应及时治疗。
02
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补充适 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 的水电平衡。
01
低渗液低渗性脱水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老年患者低渗性脱水
总结词
定义
低渗液低渗性脱水是指人体因大量失 液,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 不能有效保留,引起细胞外液低渗状 态的一种病理状态。
特征
血浆渗透压降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导致低渗性脱水的病因有多种,如呕吐、腹泻、消化道瘘、 大量出汗等消化液的持续性丧失,以及大面积烧伤、脓肿等 体液渗出。
静脉补液治疗
静脉补液治疗是治疗低渗性脱水的重要 手段之一,通过静脉注射补充电解质溶 液和水分,快速纠正体内的低渗状态。
静脉补液治疗通常使用含有电解质的溶 液,如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以及 适量的水分,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可以 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缓解低渗性脱水
症状。
注意事项:静脉补液治疗应在医生指导 下进行,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 电解质水平,防止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

低渗性脱水名词解释

低渗性脱水名词解释

低渗性脱水名词解释
低渗性脱水是芯片化系统和半导体设备中重要的生产步骤。

它是一种半导体处理技术,可以将芯片化系统中的表面上的水分蒸发掉,使表面水分减少到一个可控制的水平,这对于芯片和半导体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低渗性脱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在特定的环境温度,蒸发温度,蒸发湿度和蒸发速度等条件下,它可以将表面上的水分蒸发掉,并且能够快速而有效地除湿。

低渗性脱水有利于控制芯片表面的水分含量,降低芯片表面的温度,防止芯片表面的潮湿,使芯片表面达到性能最佳状态。

低渗性脱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改善蒸发技术,使蒸发更加高效;(2)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下,改善蒸发的精度;(3)开发和改进低渗性脱水的系统,使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除了改善蒸发技术,改善低渗性脱水精度外,低渗性脱水还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恒温仓库来实现,通过在恒温仓库中进行蒸发这一过程,可以将表面水分蒸发掉,从而达到了低渗性脱水的目的。

另外,低渗性脱水可以通过建立一定规则的蒸发回收系统来实现,即在蒸发过程中将蒸发的水分重新回收到系统中,从而节约水的消耗量。

最后,低渗性脱水还可以通过改进蒸发系统的控制精度来实现,以达到更好的低渗性脱水效果。

例如,通过改变控制温度和湿度的精度和范围,可以改善低渗性脱水的效果。

因此,低渗性脱水是半导体处理技术中重要的部分,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改善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半导体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

外科学上三种类型脱水的诊断及补液

外科学上三种类型脱水的诊断及补液

外科学上三种类型脱水的诊断及补液低渗性脱水一、概念及特点水和钠同时缺失失钠多于缺水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圆形低渗状态低渗性脱水的主要脱水部位ecf对病人的主要威胁循环衰竭二、机体的代偿机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总量更为减少肾素―醛固酮系统出现激动、抗利尿激素排泄激增三、病因1.胃肠道丢失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反复呕吐、胃肠减压、慢性肠梗阻等2.大创面的慢性渗液3.应用排钠利尿剂4.等渗性缺水化疗时补足水分过多四、临床表现1.轻度血清钠浓度在135mmol/l以下,缺nacl0.5g/kg体重。

疲倦,头晕,小儿麻木,不口渴。

尿中na+、cl-减少。

2.中度血清钠浓度在120mmol/l-130mmol/l,失nacl0.5~0.75g/kg体重。

(1)神经系统症状:乏力,头晕及手足麻木更加明显。

(2)消化道症状:恶心及呕吐等。

(3)循环系统整体表现:高钠休克,俯卧昏倒。

(4)尿量太少,尿中几乎不不含钠和氯3.重度血清钠浓度在120mmol/l以下,缺nacl0.75~1.25g/kg体重。

表现:肌肉痉挛,抽痛;腱反射弱及消失;神志不清,昏迷;常发生休克五、诊断六、化疗病史1.病因临床表现2.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尿液检查比重常在1.010以下,需补充的钠量(mmol)尿na+和cl-常明显减少=[血钠的正常值(mmol/l)-血钠测出数值(mmol/l)]血清钠测定×体重(kg)×0.6(女性0.5)其他: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3.日须要液体量血细胞比容及血尿素氮值4.重度缺钠发生休克者先补齐血容量5.纠酸及补钾高渗性脱水一、概念及特征水和钠同时遗失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轻微缺水细胞内液移近细胞外间隙,引致细胞内、外液量都有减少。

脑细胞缺水而导致脑功能障碍低渗性水解的主要发作环节ecf低滤渣主要水解部位icf增加二、代偿机制口渴,饮水,增加体内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减少,抗利尿激素排泄激增,肾小管对水的再稀释减少循环血量明显增加,醛固酮排泄减少,强化对钠和水的再稀释三、病因(1)水分摄取严重不足(decreaseofintake)失去口渴美感水源切断进食困难重危病人的给水不足,经鼻胃管或空肠造瘘管给予高浓度肠内营养溶液等(2)水分丢失过多(lostfromecf)大量流汗(汗中不含氯化钠0.25%)尿崩症和渗透性利尿糖尿病未控制致大量尿液排出等呼吸道皮肤蒸发大面积灼伤曝露疗法等四、临床表现1.轻度口渴,缺水量为体重的2%~4%2.中度极度口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渗性缺水的详解
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机体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水在肾小管内的再吸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多,以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但细胞外液量反更减少。

组织间液进入血液血环,虽能部分地补偿血容量,但使组织间液的减少更超过血浆的减少。

面临循环血量的明显减少,机体将不再顾及到渗透压而尽量保持血容量。

低渗性缺水的常见病因: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慢性肠梗阻;②大创面慢性渗液;③肾脏排出水和钠过多。

低渗性缺水的诊断要点:①病史;②临床表现:疲乏,手足麻木,站立性晕倒,尿量少而不口渴。

中度缺钠即可出现休克,重度时出现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③血清钠低于135mmol/L,血液浓缩,尿Na+ 、Cl-含量明显减少,尿比重低于1.010。

低渗性缺水根据缺钠程度,按血钠水平分为三度:
(l)轻度:血清钠在130-135mmol/L。

有头晕,疲乏、手足麻木,口渴不明显。

尿Na+减少,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0.5g。

(2)中度:血清钠在120-130mmol/L。

除上述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站立性晕倒。

尿少,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约0.5-0.75g。

(3)重度:血清钠在120mmol/L以下。

病人多已处于昏睡或昏迷状态,肌肉抽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血压明显下降或休克(缺钠性休克)。

此时,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约0. 75-1.25 g。

低渗性缺水的治疗原则:①治疗病因。

②输给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以纠正低渗状态和补充血容量。

低渗性缺水的补液方法:
①按临床缺钠程度估计需补给的液体量,即按轻中重度缺钠计算出总缺钠量。

②补钠公式:需补充的钠盐量。

(血钠的正常值-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0.6(女性x0.5)。

③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出的量,当天只补给一半。

低渗性缺水的注意事项:①休克者,晶体液与胶体液同时并用,以补足血容量,②重度缺钠者,补钠量中2/3宜用5%氯化钠溶液,其余量以等渗盐水补给;③注意纠正酸中毒;④尿量达40ml/h后,应补钾;⑤测血清Na+ ,K+ ,Cl-和作血气分析,作为进一步治疗的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