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雷击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雷击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雷击的危害和防御措施雷电是大自然中一种强大而具有破坏力的自然现象。

当雷电横扫天空时,它所产生的电极化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危害。

为了保护人们和财产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来减少雷击的危害。

雷击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身安全威胁:雷电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电能,它可以直接伤害、甚至杀死人体。

当雷击发生在人体附近时,人体会成为电流的最短路径,导致电击伤害或者灼伤。

此外,雷击还会引发爆炸、火灾和倒塌等危险情况,致使人们受伤甚至死亡。

2. 建筑物破坏:雷击会对建筑物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

当雷电击中建筑物时,电流会通过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向地下接地,这会引发严重的电弧和火灾。

同时,雷击还会损坏建筑物的电气设备,如空调、电梯、电脑等,给生活和工作带来麻烦。

3. 电子设备损坏:雷击对电子设备也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电子设备,如电视、电脑、手机等。

雷击会导致这些电子设备瞬间过载或损坏,造成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后果。

针对雷击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1. 了解雷击的规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雷电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雷电一般发生在严重的雷暴天气中,尤其是在夏季的午后和晚间。

了解雷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2. 避免暴露在雷电环境下:在雷暴天气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暴露在室外环境中。

特别是在开放的地区,如高山、平原、水边等。

这些地方容易成为雷电的发生地点。

3. 寻找安全避雷点:寻找安全的避雷点是降低雷击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室内建筑物一般都有接地系统,能够将雷电引至地下。

所以,在雷暴天气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待在室内建筑物中,尤其是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中。

4. 安装避雷装置:在一些高风险的地区,如高楼、山顶、电力站等,我们要安装避雷装置。

避雷装置能够吸收和分散雷电的能量,减少雷击的危害。

安装避雷装置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确保其安装质量和有效性。

雷电的危害性及防止方法

雷电的危害性及防止方法

雷电的危害性及防止方法雷电是我国常发的自然灾害之一,世界上每秒有100-300次雷电发生。

雷电可以造成人畜伤亡、引起火灾、破坏电器设备和建筑物等。

随着城乡多层及高层住宅的增多,居民安装热水器、架设室外天线比较普遍,如果不采取防雷措施,很容易受到雷击。

另外,雷电波还可经配电线路及闭路电视、电话线、电脑网络线等线路侵入住宅,若不加以防范,会造成人员伤亡、家用电器的毁坏,以及火灾的发生。

1、雷电的形成与种类雷电是由雷云产生的。

当云中电荷密集处的电场强度达到25KV/CM至30KV/CM时,就会发生放电,出现极大的电流,于是就看到闪光和隆隆的响声。

闪电的形状有枝状(破坏性最大,可达200万A的强大电流)、片状、球状(可以沿着窗户钻进屋内)、带状等。

2、雷电对家庭的危害当雷云对地放电时,会对地面上的人、畜、房屋、树木造成伤害。

传播形式一般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通过配电线路以电磁波的形式形成过电压。

经验证明,当雷电击中配电线路、电话、电脑网络等线路时、沿电线传进屋内的电磁波可使1米长空气间隙放电,雷过电压值可达2000KV-3000KV。

因此,雷电波能引起屋内电气设备的损坏。

3、家庭主要防雷措施(1)、防止直击雷: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网(一般在建房时设计安装)。

(2)、预防感应雷:避免采用铁屋顶及铁质储水器;太阳能热水器要做好防雷措施;(3)、雷电波的防护:雷电引起的雷电波会沿着低压架空线和电视天线、电话线、无线电等侵入室内。

这种灾害占雷害事故的绝大部分,能引起室内电气设备绝缘击穿,造成火灾或触电死亡的不幸事故。

这种情况农村比城市严重。

预防措施:安装防雷保护器或在雷电到来前切断室内与室外的电气连线。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雷电发生后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和过电流造成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损坏引发短路及过电流、过电压事故的发生,还会造成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因此,做好防雷电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标签:雷电;危害;防护措施前言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大气中的雷云在过程形成中,由于积累了大量的正负电子,当这些正负电子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发生碰撞后就会发生激烈放电现象。

同时,伴有强烈的闪光和轰鸣声。

这就是雷电形成的原因。

因此,根据雷电的产生和造成危害的特点,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雷电给电力设施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1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自然界中雷电按照其危害的方式分有;直击雷、感应雷及雷电侵入波。

按其形状分有线型、片型及球型三种。

雷电的危害就是雷电的破坏效应;主要有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当雷电发生时会产生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冲击电压,而冲击能迅速击穿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保护造成电力线路短路而毁坏电力设备。

甚至还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巨大的雷电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转换成热能使金属物体迅速熔化,产生火花,火花飞溅引起火灾和爆炸。

遭到雷击的物体通过巨大的雷电流,能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物体内部的水分或其他液体迅速气化,以至物体剧烈膨胀而遭到破坏或爆炸。

以上雷电发生的破坏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伴有的爆炸和火灾的出现是最为严重的。

2 防雷装置防雷电伤害的装置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等。

完整的避雷置应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的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

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

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

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施设备。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及避雷带实际上就是接闪器,是用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

当发生雷电时,吸引雷电接受雷击放电。

接闪器一般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所用材料尺寸应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雷电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是雷云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

其特点是电压很高、电流很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雷电会造成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森林大面积烧毁、建筑物毁坏、油库爆炸起火、通讯系统瘫痪以及家电设备损坏等等。

1雷电理论1.1雷云结构和雷电的放电机理雷云的典型结构是中部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在这种气流的作用下,带正电的冰晶与带负电的水滴开始分离,形成一部分带正电荷,一部分带负电荷的雷云。

由于异性电荷的不断积累,不同极性的云块之间电场强度不断增大,当某处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可能承受的击穿强度时,就形成了云间放电。

不同级性的电荷通过一定的电离通道互相中和,产生强烈的光和热,并发出一种强光,称之为“闪”,所发出的热,使附近的空气突然膨胀,发出霹雳的轰鸣,称之为“雷”。

由于雷云负电的感应、使附近地面积聚正电荷,从而使地面与雷云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

当某处积聚的电荷密度很大,造成电场强度达到雷云与地面之间空气游离的临界值时,就为雷云对地放电打到地面上的闪电即为“落雷”。

如果落雷击中人员、建筑物、机电设备和森林树木而造成的危害,这种现象为“雷击事故”。

1.2雷电活动强度雷电活动的强度是因地区而异的,有的地区强,有的地区弱,某一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度通常用“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表示。

我国年平均雷电日分布大致可划分4个区域,其中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雷电日在15~40d。

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只能给人们提供某一地区雷电活动的概括情况,雷电活动的强弱程度与落雷概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事实上,即使是在同一地区,雷电活动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地方受局部气象条件的影响,雷电活动可能比邻近地区强得多。

1.3雷击的选择性雷害事故的统计资料说明,雷击的地点和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部位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称为雷击的选择性。

地面上建筑物的性质和形状对雷电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当地面上电场不断增强时,在高大建筑物的尖顶和边缘上电场强度最大,构成雷电发展的良好条件。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范本(2篇)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范本(2篇)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范本雷电对施工设备造成的危害:1. 设备损坏:雷电带来的强电流和高电压可能直接损坏施工设备,导致设备故障或报废,给施工工作带来不可预料的停顿和延误。

2. 人身伤害: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不仅限于设备本身,同时还会对操作人员产生威胁。

当雷电直击施工设备时,操作人员可能会受到电击伤害甚至身亡。

3. 火灾和爆炸:雷电的电流和电压很高,当雷电击中靠近燃料或易燃物的施工设备时,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生命危险。

4. 电磁波干扰:雷电产生的电磁波也可能对周围的电器设备产生干扰,影响正常的工作运行。

这可能导致通信设备的故障、数据丢失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的异常运行。

5. 地质灾害:雷电引发的雷击也可能产生地质灾害,例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对施工现场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预防措施:1. 安装避雷装置: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安装合适的避雷装置,例如避雷针、避雷网等。

这些装置可以将雷电引导到地下,从而减少雷电击中施工设备的可能性。

2. 避免露天施工:在雷电频繁的区域,尽量避免进行露天施工。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天气条件进行施工,避免在雷电活跃的天气下进行作业。

3. 保持设备接地良好:设备接地是防止雷电对施工设备产生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确保设备接地良好,通过合适的接地设置,将雷电引导到地面,减少对设备的损害。

4. 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如果存在雷电风险较高的施工任务,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将这些任务放在雷电频率较低或无雷电的时段进行,降低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威胁。

5. 加强工人安全教育:对施工工人进行雷电安全教育,提高其对雷电危害的认识,并掌握正确的防雷方法和应急事故应对知识。

保证工人在雷电环境下能做到及时避险,减少伤害风险。

6. 定期检查设备和设施:定期检查施工设备和设施的状态,确保其良好运行和安全。

及时修复或更换老化或受损的设备部件,预防雷电等自然灾害引发的施工事故。

7.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雷电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施工区域的雷电活动情况。

雷电灾害的预防与自救

雷电灾害的预防与自救

雷电灾害的预防与自救汇报人:2023-12-14•雷电灾害概述•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雷电灾害的自救方法目录•雷电灾害的预防与自救宣传教育01雷电灾害概述雷电是由于大气中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电场和电流,最终产生放电现象。

雷电的形成雷电具有高电压、大电流、瞬时性和破坏性等特点,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雷电的特点雷电的形成与特点雷电灾害的危害与影响雷电可能导致人员直接伤亡,如触电、烧伤等。

雷电可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财产损失。

雷电可能干扰无线电通信,导致通信中断。

雷电还可能引发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通信中断自然灾害全球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量惊人。

我国是雷电灾害多发地区之一,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每年都会发生多起雷电灾害事故。

全球及我国雷电灾害情况我国雷电灾害情况全球雷电灾害情况02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避雷针可以有效地将雷电引入地下,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

安装避雷针接地系统防雷材料确保建筑物的接地系统良好,能够将电流引入地下,避免雷击对建筑物造成损坏。

在建筑物的屋顶、墙壁等部位使用防雷材料,如避雷带、避雷网等,以增强建筑物的防雷能力。

030201建筑物防雷措施在雷雨天气中,尽量避免站在高地或山顶等易受雷击的地方。

避免高地避免站在金属物体附近,以防被雷电击中。

远离金属物体在室外行走时,应穿雨衣或雨披,避免被雨淋湿后成为导电体。

穿雨衣或雨披关好门窗在雷雨天气中,应关好门窗,避免雷电进入室内。

远离电器避免在雷电天气中使用电器,以防被雷电击中。

不要洗澡在雷电天气中,不要使用浴室洗澡,以防被水导电。

为电子设备安装避雷器,以保护设备免受雷电干扰和损坏。

安装避雷器确保电子设备的接地线良好,能够将电流引入地下,避免设备受到雷电损坏。

接地线在雷电天气中,避免使用室外天线,以防被雷电击中。

避免使用室外天线电子设备防雷措施03雷电灾害的自救方法关闭门窗和电器关闭门窗和电器设备,以避免雷电侵入和损坏。

雷电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雷电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雷电的危害及应对措施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 雷电的危害雷电是⼀种⼤⽓中放电的现象,虽然放电作⽤时间短,但放电时产⽣数万伏⾄数⼗万伏冲击电压,放电电流可达⼏⼗到⼏⼗万安培,电弧温度也可达⼏千度以上,对建筑群中⾼耸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旷区内孤⽴物体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屋顶内⾦属结构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属设备等有很⼤威胁,可能引起倒塌。

起⽕等事故。

雷电对⼈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和超压或动⼒作⽤,以及⾼温作⽤。

当⼈遭受雷电击的⼀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体,重者可导致⼼跳、呼吸停⽌,脑组织缺氧⽽死亡。

另外,雷击时产⽣的是⽕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肤烧灼伤。

雷电击伤,亦可使⼈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剥脱,⽪内出⾎,也能造成⽿⿎膜或内脏破裂等。

雷电的危害⼀般分为两类:⼀是雷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发⽣热效应作⽤和电动⼒作⽤;⼆是雷电的⼆次作⽤,即雷电流产⽣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2 防雷的预防措施雷电发⽣时产⽣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其危害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的侵⼊雷。

如各种照明、电讯等设施使⽤的架空线都可能把雷电引⼊室内,所以应严加防范。

2.1 防雷装置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其作⽤是防⽌直接雷击或将雷电流引⼊⼤地,以保证⼈⾝及建(构)筑物安全。

接闪器包括避雷针、避雷线、避雷⽹、避雷带、避雷器等,是直接接受雷击的⾦属部分。

避雷针⼀般设在⾼层建筑物的顶端和烟囱上,保护建筑物免受直接雷击;避雷线常⽤来架设在⾼压架空输电线路上,以保护架空线路免受直接雷击,也可⽤来保护较长的单层建(构)筑物。

避雷⽹和避雷带普遍⽤来保护建筑物免受直接雷击和感应雷。

避雷器是防⽌雷电过电压侵袭配电和其他电⽓设备的保护装置。

避雷器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的引⼊端,其上端接在架空输电线路上,下端接地。

其中阀型避雷器是保护变、配电装置常⽤的⼀种避雷装置;管型避雷器⼀般是⽤于线路上;保护间隙是最简单最经济的防雷装置,俗称简单避雷器,⼀般安装在线路的进户处,⽤来保护电度表等设备。

雷电的危害及防雷基本知识

雷电的危害及防雷基本知识

雷电的危害及防雷基本知识1.3.1雷电效应雷电具有很大的破坏性,能够摧毁房屋,劈裂树木伤害人畜,损坏电气设备和电力线路。

雷击放电所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危害有:(1)电效应在雷电放电时,能产生高达数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烧毁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等电气设备或将输电线路绝缘击穿而发生短路,导致可燃、易燃易爆物品着火和爆炸。

(2)热效应当几十至几千安的强大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时间内转换出大量的热能。

雷击点的发热能量为500~2000J,这一能量可熔化50~200mm3的钢,故在雷电通道中产生的高温,往往会酿成火灾。

(3)机械效应由于雷电的热效应,还将使雷电通道中木材纤维缝隙和其它结构中间的缝隙里的空气剧烈膨胀,同时使水分及其它物质分解为气体。

因而在被雷击物体内部出现强大的机械压力,致使被击物体遭受严重破坏或造成爆炸。

(4)静电感应当金属物处于雷云和大地电场中时,金属物上会生出大量的电荷。

雷云放电后,云和大地间的电场虽然消失,但金属物上所感应积聚的电荷却来不及逸散,因而产生很高的对地电压(即静电感应电压)。

静电感应电压往往高达几万伏,可以击穿数十厘米的空气间隙,发生火花放电,因此,对于存放可燃性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是很危险的。

(5)电磁感应雷电具有很高的电压和很大的电流,同时又是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

因此在它周围的空间里,将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不仅会使处在这一电磁场的导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并且还会在构成闭合回路的金属物中感应电流,这时如果回路中有的地方接触电阻较大,就会局部发热或发生火花放电,这对于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是非常危险的。

(6)雷电侵入波雷电在架空线路、金属管道上会产生冲击电压,使雷电波沿线路或管道迅速传播。

若侵入建筑物内,可造成配电装置和电气线路绝缘层击穿,产生短路,或使建筑物内易燃、易爆物品燃烧和爆炸。

(7)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当防雷装置受雷击时,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上都具有很高的电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96885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
防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雷电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是雷云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

其特点是电压很高、电流很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雷电会造成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森林大面积烧毁、建筑物毁坏、油库爆炸起火、通讯系统瘫痪以及家电设备损坏等等。

1 雷电理论
1.1 雷云结构和雷电的放电机理
雷云的典型结构是中部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在这种气流的作用下,带正电的冰晶与带负电的水滴开始分离,形成一部分带正电荷,一部分带负电荷的雷云。

由于异性电荷的不断积累,不同极性的云块之间电场强度不断增大,当某处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可能承受的击穿强度时,就形成了云间放电。

不同级性的电荷通过一定的电离通道互相中和,产生强烈的光和热,并发出一种强光,称之为“闪”,所发出的热,
使附近的空气突然膨胀,发出霹雳的轰鸣,称之为“雷”。

由于雷云负电的感应、使附近地面积聚正电荷,从而使地面与雷云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

当某处积聚的电荷密度很大,造成电场强度达到雷云与地面之间空气游离的临界值时,就为雷云对地放电打到地面上的闪电即为“落雷”。

如果落雷击中人员、建筑物、机电设备和森林树木而造成的危害,这种现象为“雷击事故”。

1.2 雷电活动强度
雷电活动的强度是因地区而异的,有的地区强,有的地区弱,某一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度通常用“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表示。

我国年平均雷电日分布大致可划分4个区域,其中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雷电日在15~40d。

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只能给人们提供某一地区雷电活动的概括情况,雷电活动的强弱程度与落雷概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事实上,即使是在同一地区,雷电活动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地方受局部气象条件的影响,雷电活动可能比邻近地区强得多。

1.3 雷击的选择性
雷害事故的统计资料说明,雷击的地点和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部位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称为雷击的选择性。

地面上建筑物的性质和形状对雷电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当地面上电场不断增强时,在高大建筑物的尖顶和边缘上电场强度最大,构成雷电发展的良好条件。

在旷野中,即使建筑物并不很高,但是由于它比较孤立、突出,因而较容易遭受雷击。

金属结构的建筑物或内部有大型或大量金属物体的厂房,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也较易遭受雷击。

2 雷电的危害性
根据雷电的产生和造成危害的不同特点,一般将雷电分为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和雷电侵入波等几种。

其中雷电感应和雷电侵入波是造成雷电危害的主要原因。

2.1 雷电感应
雷电感应是由于雷电流的强大电场和磁场变化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造成的。

2.1.1 静电感应
当建筑物顶部或其他导体处于雷云与大地间所形成的电场中时,建筑物顶部或导体上就会积聚与雷云下部电荷极
性相反的大量电荷。

雷云放电后,云与大地间的电场突然消失,建筑物顶部或导体上的电荷来不及立即流散,因而产生很高的对地电位,这个对地电位差称为“静电感应电压”。

雷击时,除建筑物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外,在输电线路、通讯线路上同样会发生这种现象。

由于感应电压,与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聚积到一段线路上,成为束缚电荷。

当雷云与放电体放电时,雷电通道中的电荷猛烈中和,线路上的束缚电荷变为自由电荷,向导线两边流动,形成感应过电压波。

据有关资料介绍,高压输电线路上的感应过电压可达300~400kV;一般配电线路和通讯线路,虽然悬挂高度较低,漏电较大,但感应过电压仍可达几十千伏。

2.1.2 电磁感应
由于雷电流具有极大的幅值和陡度,在放电通道周围的空间里,会产生强大的变化电磁场。

处在这一电磁场中的导体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

如果回路中有些地方接触不良,就会产生局部发热或放电,电磁感应现象还可以使构成闭合回路的金属物体产生感应电流,对设备或建筑物等造成损害。

2.2 雷电侵入波
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所产生的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地管线侵入室内,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

据有效资料反映,雷电侵入波造成的事故在雷电事故总数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3 预防雷电灾害的措施
人们从开始认识雷电起,就一直在积极地采取措施防止它的危害。

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完全控制雷电灾害的方法,但是通过安装一些避雷、消雷装置与设施,可以大大减少雷击的损失。

3.1 防雷电感应措施
为防止静电感应,应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筑物内的金属物(如设备、管道、构架、电缆外皮、钢屋架、钢门窗等较大构件)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②屋面周边金属物每隔约20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
③现场浇制或预制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或电气闭合回路,并应每隔约20m采用引下线接地。

为防止电磁感应,平行敷设的金属管道、构架、电缆外皮等,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每隔20~30m用金属线
跨接。

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其接地阻值不应大于10Ω,并与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同(其地阻值应取其二者低值),但此接地装置与独立避雷针或避雷线的接地装置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要求。

3.2 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埋地敷设,入户处应将电缆金属外皮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而采用钢筋混凝土杆铁横担架空线时,应使用一段长度不少于50m的金属铠装电缆直接埋地引入,并将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一起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用于通讯和有线电视系统的架空电缆,每隔一定距离,选适当位置将托挂电缆的钢铰钱做接地处理。

3.3 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查
为保证防雷设施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每年应在雷雨季节之前按期做好检查、测试,及时掌握各类防雷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状况,装置运行是否良好。

对检查出的不合格项目,应及时整改,杜绝隐患,从而减少雷击事故给国家经济建设
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保护国家财产和人员的安全。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