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识发生论》课件

皮亚杰强调儿童通过与环境互动 和自主探索来获得知识和经验, 认知发展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受到遗传和 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环境 因素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尤为
突出。
对教育实践的启示与思考
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认知发展 规律,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来 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促进 儿童的认知发展。
儿童开始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思维, 理解事物的属性和关系,但还不能完 全理解抽象概念和理论。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具体 的逻辑思维,理解事物的属性和关系 。他们能够理解具体的概念和理论, 例如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但是,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抽 象概念和理论,例如哲学、伦理学等 学科的概念和原理。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 抽象思维,理解抽象概念和理论 。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 来解决问题和创新,例如在科学 、数学、哲学等领域中进行深入 研究和探索。
PART 04
皮亚杰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教育领域的应用
课程设计
皮亚杰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 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
发生认识论的方法论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观察儿童在自然环境中的 行为表现,了解其认知发展水
平。
实验法
通过设计实验来检验儿童的认 知发展是否符合皮亚杰的理论
。
临床法
通过与儿童进行一对一的互动 ,了解其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
状况。
作品分析法
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绘画 、手工等),了解其认知发展
水平和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儿童通过感觉和 运动活动来认识世界, 如抓取、听觉和视觉等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是当代国际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卢梭研究所所长。
他和他的同事们以研究儿童的认知,特别是儿童的思维或智力的发展闻名于世,人们称之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称他自己的大体理论框架为“发生认识论”,因为他的主要兴趣在于“认识是怎样形成和发展”。
具体说来,就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展和结构。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生物发展的扩展,其中,智力发展控制着情绪、社会性以及道德发展。
他认为智力是人类特有的适应环境的方式。
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反应在行为上,行为被图式控制。
图式是一种心理结构,是一系列整合的知觉、观念和行为在心理上的表征。
个体使用图式表征世界和决定行为。
皮亚杰假设,婴儿生来就具有某些图式,他将其命名为“反射对于其他动物,反射一生都控制其行为,然而对于人类,只有婴儿才利用反射来适应环境。
这些反射很快就被建构的图式所取代,当图式变得更加复杂(即能支配更复杂的行为)的时候,就可以称之为结构。
当一个人的结构变得复杂的时候,这些结构就有层次地组织起来,构成主体的整个认知结构体系。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个体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认知结构不断形成和更新的结果。
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要通过三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同化、顺应和平衡。
同化和顺应是两种互补的过程。
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
同化和顺应是同时发生的,尽管它们其中之一可能一时占主要地位,但它们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平衡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持续地调节行为的动态过程。
平衡状态是平衡过程的结果,同时又是下一个平衡过程的起点。
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就是机体在和环境发生不断的交互作用中,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也就是不断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成熟主要指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
皮亚杰地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是从生物学出发,经由心理学,通向认识论的桥梁。
他试图通过对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的研究,寻求支配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揭示人类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
皮亚杰从个体认知结构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揭示认识发生发展规律,使认识发展的规律获得了新的、全面的解释。
开辟了研究认识论的新领域。
下面我们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皮亚杰的几个基本论点加以简要论述。
1.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皮亚杰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可以区分为具有质的差异的四个阶段:⑴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婴儿只有先天的遗传性的无条件反射,随后才逐渐发展出通过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外部环境刺激的能力。
到这一阶段后期,感觉与动作明显区分,手段与目的逐渐分化,思维开始萌芽。
⑵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各种感觉运动图式逐渐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使用表象和词语来表征外部事物,但他们的词语或其他的象征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只能在不脱离实物和实际情景的场合应用,即思维仍受具体的直观表象的限制。
⑶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具体运算是由前一阶段很多表象图式融化、协调而形成的。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进行具体运算思维,使动作思维化,在头脑中对具体事物进行思考,而不完全依靠实际动作。
与前运算阶段相比,概念在这个阶段逐步上升到主导地位,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是思维从动作结构向一般地逻辑结构过渡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运算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组成一个结构的整体,无法使其逻辑抽象化或语言化,因而这种运算是“具体的”运算。
⑷形式运算阶段(约从11岁~15岁)。
形式运算即命题运算思维,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
这种思维形式可以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同时还可以将各种命题自由组合,进行命题间运算。
发生认识论简介

最后,认识及其产物(即知识)既不是纯客观 的,也不是纯主观的,而是主客观的统一。皮亚杰 的名言是“理解就是创造”。但这不是任意的创造, 而是主体受客体一定制约下的创造。 总之,认识过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主体根 据先在的图式对环境信息(客体)进行转换和重组 的过程。
同 化
主 体
(图式)
平 衡 顺 应
客 体
(环境信息)识论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识论认识论原理认识论和方法论唯物主义认识论
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学说,把认识论与心 理学结合进来,着力研究认识的心理起源问题。 基本观点: 首先,认识的起点是动作(活动、实践),动 作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因此认识也是主 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产物。
其次,认识的内在基础是图式,最初的图式是 先天的,它是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 机能。图式是认识的前提,同时它又在后天的认识 过程中不断地发展着。图式与后天经验相结合形成 “认知结构”。 再次,图式与环境信息的相互作用方式是“同 化”和“顺应”,它们是一种双向关系,同化与顺 应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1】摘要: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研究认识发生发展,即研究认识的起源的问题,它不仅仅是研究人士的高级水平的认识,它摆脱了传统认识论的局限,从研究人士的初级水平的发展,知道科学思维获得的认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我们对认识论的研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认识的发生和发展问题。
关键词: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研究方法让・皮亚杰(1896-1980),瑞士人,是近代一位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或发生认识论专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
皮亚杰和同事英海尔德、辛克莱、伦堡希、荷明斯卡等人成立了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
日内瓦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称为临床法或称临床谈话的技术。
此方法的核心在于从皮亚杰的结构整体理论出发,研究观察儿童。
在实验中注重儿童的自然性质的发挥,让儿童自由谈话,叙述活动的过程。
与此同时,为保证儿童的谈话主题,实验者可作必要的提问,并详细记录,方便分析和判断。
皮亚杰研究儿童的思维活动,他把认知,智力、思维、心理作为同义词。
并且他把心理学、生物学、哲学、数理逻辑等方面综合研究,创立了他的发生认识论(结构主义的儿童心理学),1955年后,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皮亚杰对发生认识论的定义是:一门关于知识的成长和知识成长的规律的科学的研究。
皮亚杰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而对认识的发生发展问题的研究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发生认识论不同于传统的认识论,传统认识论研究是认识所达到一个什么状态,只研究的是高级水平的认识,仅仅考虑到认识的某些后果,而发生认识论研究的是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从各地及形态的人士开始,并且直至这种认识向以后各个水平的发展情况,一直到科学思维而且包括科学思维。
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四因素说皮亚杰在考察儿童心理和认识的过程时,是从四个因素着手的:第一因素为有机体的成熟。
心理学史第9章.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他的著作才在全世界 广为流传。皮亚杰获36所大学颁赠荣誉博士荣的第一人。
皮亚杰分析测验结果发现,年幼儿童 对题目的错答有雷同之处。因此他特 别对不按标准答案作答儿童感兴趣, 他想探讨的间题是:为什么儿童不按标 准答案作答?是因为他们不能辨别对错 ,还是他们对问题另有自己的想法?对 此等问题一再探索研究后,皮亚杰创 始了独特的研究方法,并进而建构了 自成一家之言的解释人类知识来源问 题的新理论.
他在探讨此一问题时,舍弃以往哲 学家思辩的老路,企图从生物学的 观念就儿童如何对环境事物认知的 问题寻求科学答案。
此一转变决定了他一生学术生涯, 在以后60多年的长期研究中,他 始终以儿童认知心理发展为主题。
方向决定后,1918年先到苏黎世,一方面 在大学听课,另一方面在著名精神病学家 布莱勒(Eugen Bleuler, 1857一1939)的诊 所实习,并研读弗洛伊德和荣格等人的著 作。
后经教父建议做了两方面改变:一方面扩大学术领 域,除生物科学外广泛涉猎哲学、宗教、社会学 、心理学;另一方面扩大生活领域,走出家乡面向 广大世界。
从此皮亚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哲学的宏观取向 提出问题,采科学的微观取向寻求答案。以此大 方向为指针,将自己的兴趣从纯生物学的研究, 转向对人性本质的知识来源问题的探讨。
皮亚杰1921年返国后,任职于日内瓦卢梭 研究所;
1925-1929年任纳沙特尔大学教授;
1929一1971年任日内瓦大学教授
1952---1963年兼巴黎大学教授;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三、智慧发展的阶段心理发展可以区分为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阶段之间具有质的差异,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
1、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
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如使吮吸奶头的动作变得更有把握),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如从本能的吸吮扩展到吸吮拇指、玩具,在东西未接触到嘴时就作吸吮动作等)。
这一阶段称为反射练习期。
第二分阶段(1~4、5月)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儿童通过整合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
这一阶段称为习惯动作时期。
第三分阶段(4、5~9个月)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
活动不再囿于主体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
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生了循环关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慧动作开始萌芽。
第三阶段称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
一些动作格式被当作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则被当作手段使用。
儿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新遇到的事物,如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
但该阶段儿童只会运用已有的行动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顺应世界。
此阶段称为手段与目的的分化并协调期。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教案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教案教案主题: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教案目标:1. 了解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
2. 掌握皮亚杰认识论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和意义。
3.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案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1. 引用一个和儿童认知相关的故事或例子,比如儿童怎样认识到水可以流动。
2. 通过谈论这个例子,让学生思考儿童是如何通过感觉、动作和思考来认识世界的。
第二步:介绍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15分钟)1. 简要介绍皮亚杰的背景和贡献,解释他是如何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
2. 介绍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即儿童通过感觉、动作和思维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认识。
3. 阐述皮亚杰的观点,即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从感知、运动到符号运算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三步:探究皮亚杰认识论的实证研究(15分钟)1. 介绍皮亚杰的实验研究方法,比如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思维过程来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
2. 提供一些皮亚杰实验研究的典型案例,比如研究儿童对对象常存的理解和数学概念的发展。
3. 讨论这些实证研究结果对儿童教育的启示,比如重视儿童感觉和运动的培养,以及适度引导儿童建构符号运算能力等。
第四步:应用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儿童的思维和行为,理解案例中的认知发展特点。
2. 引导学生运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来解释案例,思考儿童是如何通过感觉、动作和思维建构认识的。
3. 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让他们提出对这个案例的批评和反思。
第五步: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对皮亚杰认识论的理解和案例分析的经验,讨论儿童教育中如何应用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教育场景,比如学前教育或小学教育,讨论如何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第六步:总结归纳(5分钟)1. 请几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讨论各组之间的不同观点和共同点。
2. 结合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总结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意义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如情绪,就是 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个体适应环 境,有助于有机体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 皮亚杰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他认为“智慧
的本质就是适应”。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另外,皮亚杰深受生杰研究儿童心理学的出发点是为了 解决认识论问题。
认识论研究人如何获得确定的知识的, 对此在西方哲学史上,各种形式的经验论 和唯理论之间的争论持续了两三千年。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于后天经 验。如洛克的“白板说”。
唯理论认为,运用抽象的思维就可以 认识事物的结构或宇宙的真理,并可以不 通过经验获得关于事物的真理的知识,而 这种关于真理的知识是天赋的。柏拉图 “回忆说”、
过将智力测验标准化的工作.但皮亚杰对智力测 验没有什么兴趣,但对儿童在智力测验中的一些 “可笑的、错误的回答”很感兴趣,这促使他逐 步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儿童心理学。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1921年,皮亚杰接受他早年的老师,此时任 日内瓦大学教授的克拉巴柔德 (E.Claparade)的邀请,从巴黎回到日内 瓦,任日内瓦大学的卢梭研究所的研究部 主任。1940年,克拉巴柔德去世之后,皮亚 杰继任卢梭研究所所长。克拉巴柔德是一位 欧洲机能主义者,皮亚杰深受其生物学和机 能主义的影响。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争论一直在进行, 谁也说服不了谁。,
皮亚杰对哲学,特别是认识论有强烈的 兴趣,可以说他的主要研究旨趣在哲学, 他甚至还说过这样的话,儿童心理学不过 是他从事思考时在方法论上的一个插曲和 他事来的副产品。
他认为,要研究认识的起源问题,就要 研究儿童心理学,就要研究儿童认知的发 生、发展。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 皮亚杰认为,知识起源于动作,即主客体的
相互作用,因为人生之初,主客体没有完 全分化,而活动就是主客体的交互作用, 即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
• 总之,皮亚杰的主要兴趣在研究“知识发生
和增长的机制”。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 皮亚杰对认识发生的研究,深受生物学和机 能主义的影响,他的研究实质是将生物学 模式运用于认识论来探索概念、范畴等知 识形式的发生、发展。
• 皮亚杰晚期用“表型复制(phenocopy)来解释发
展的根本原因,这也是用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类比 的结果。实际上是对同化和顺应说的深化。
• 另外,渐成论的观念,也影响到皮亚杰,他认知
结构是主体不断建构的结果。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 皮亚杰对逻辑学的兴趣也对其理论发生了影
响。他从逻辑学里引进了“运算”和“数 理逻辑”等概念。用“运算”来说明儿童 的认知水平的高低,并用“数理逻辑”作 为分析儿童思维活动的工具。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适应,即智慧的机 能是适应,而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机制 实现的。
适应、同化、顺应这几个概念直接来自于生物 学。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 生物学中同化与顺应 • 皮亚杰认为,动作图式和认知结构就是以同化和
顺应这两种方式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并不断从低 级向同级发展。皮亚杰后来将“同化”、“顺应” 发展出能解释所有知识获得的“双向建构说”。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授课: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从小喜爱软体动物,后来进 入大学研习生物学;
1918年,24岁时,在纳特沙尔大学获 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论文是《阿 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
皮亚杰在求学时代就勤奋好学,博 览群书,博学精思,对哲学、逻 辑学、心理学发生浓厚的兴趣。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皮亚杰认为: 知识既不是源于经验,因为经验是由一个独
立于主体的客体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主体如 白纸,客体如笔,笔在纸上写);
知识也不源于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因为假如 知识可以从主体自身的先天禀赋中发掘出来,则 要求主体本身的存在,而形成自我意识,使自己 与外在对象在意识上区分开来,是主体存在的条 件。但心理发生学的研究表明,人生之初,人我 不分、主客体不分,混沌一片,无所谓主体,也 无所谓客体。
此外,逻辑学,特别是 数理逻辑,也是皮亚杰特 别喜爱的领域,这对其以 后的理论建构产生影响, 他用数理逻辑来表征儿童 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和孩子们 在一起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 1919年,皮亚杰去巴黎大学,听过皮朗(Pieron)
的心理病理学课程,同时学习数理逻辑和哲学课 程;
• 后到比纳实验室,和西蒙研究儿童心理学,从事
注意:生物学上的结构是指生物体的物质构成, 即身体组织的物质结构;而心理学上的结构指 是功能结构:动作结构或心理操作结构,而不 是指具体的生物结构,如脑结构。 此外,皮亚杰所指的认知结构也不同于布 鲁纳和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他们所指的认知 结构是指个体头脑中的知识体系。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皮亚杰深受生物学的影响,还表现在他在研究 思维的发生、发展时,借鉴了一些生物学的概念 来说明认知结构发生、发展,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的机制(发展的原因)。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 生物学的机能主义强调,生物之所具有某
种解剖结构,是因为这种解剖结构有利于生 物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它在特定的环境中 生存下来。
如鸟类之所以具有流线型的体型,具 有羽毛、胸大肌发达(占身体重量的一 半),骨骼轻细,且多中空气泡是因为这 种身体结构有助于它在天空中飞翔(功能)。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皮亚杰认为,“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的 对应”同“心理学的结构和功能的对应” 存在着相似性,这两者之间是可以类比的。
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鸟类的身 体构造和飞翔;
心理学的结构和功能的对应:智力对外 界客体的适应水平,同其认知结构水平相 对应,由相应的认知结构水平不保证。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柏格森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在哲学方面,他非 常喜爱柏格森和康德的 哲学,并深受康德的影 响。皮亚杰曾说:“我 把康德范畴的全部问题 重新审查,从而形成一 门新的学科,就是发生 认识论”。
康德
一、生平和基本思想
在心理学方面,皮亚杰 参加过心理学实验室的工 作和心理诊疗所的工作, 阅读过弗洛伊德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