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对教育目的的几点思考 教育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下对教育目的的几点思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时代下的教育目的理论,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才能发现弊端。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大门向世界开放,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交相杂陈,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对新时代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针对中国特色社会环境,教育目的至关重要。如今很多学校以“智育”为本,学校的工作重点是把科学文化知识如何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教育目的受到偏颇,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圣地,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将来在社会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因此学校在注重“智育”基础之上,更应加强“德育”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

1教育目的的内涵

教育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所谓教育目的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以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结果或达

到的标准,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指导、调节等作用。

从有关教育书籍中查看教育目的的内容,其定义的概述未尽“向善”对国但其本质都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向上”、相同,

家有用之才。

2新中国成立之今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过程

教育目的根据社会特定的时代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教育目的内涵发生三次变化,第一次是在建国初期以新民主义时期社会性质为教育目的规定,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方针。第二次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教育指导思想上,明确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三次明确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特定的时代下,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以社会发展环境而改变,社会环境的发展,教育目的所表现的内涵随之需要相应的改变。教育目的是变化发展的,只有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反之,如果教育目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教育所培养的,则缺乏创新意识,不能适应社会。

3教育目的的弊端

世间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性,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教育目的也存在自身的矛盾性。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是否适应新世纪下的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突出个性的时代,学校是否依照国家的教育目的宗旨来培养学生,还是一味只追求升学率,以“智育”为首要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是否以全面发展的观考出好分数。的文化层次,

点,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以提升“智育”为目的。然而如今很多学校在教育目的上存在一定的偏颇,不能使教育目的顺应社会的时代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在智力因素快速的发展,而由于不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阻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

3.1新时代下学校在“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错位

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是以社会不断进步为根本目的,所有个人活动都是为社会这个大利益而开展。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是以个人需要作为基本点来进行教育活动,是为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个完善完整的人。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很多学校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推行着“应试教育”的模式。从小学到高校在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种理念的执行上,天枰倾向了社会本位论而忽视了个人本位论。学校从社会本位论的角度出发,所培养的人才都是要服务于社会的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如果只注重智育发展,难以使学生肩负起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学校更多的是把培养学生的重心放在“智育”身上,升学率、就业率则体现学校的价值所在。教育是没有等级,而今天所谓的学校分资排辈,例如实验中学、重点中学、名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因为这些学校有很高的升学率。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把体育、美术、音乐,等提高身心发展的课程,用来补习科学文.

化知识,学校把升学率放在首位,而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很

多学校忽略“个人本位论”。

3.2学校培养的学术性人才和技术性人才的失调

有大学生抱怨现在上学没什么用,大学毕业出来意味着失业。虽然这种说法具有片面性,但对教育值得反思,是学校的教育目的导致如今社会就业压力的严峻性?网上搜集了关于普通型学

校与职业型学校的数量比例来看,远远大于职业型学校。普通高校每年大批量的扩招,而不改变教育目的,势必导致大学生毕业没有相应的技能找不到工作。国家培养的人才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不仅仅需要学术型人才,但也需要技术型人才。如今在软硬件齐全的情况下,却很难培育出像华罗庚、陈景润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每年毕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数字在直线上升,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率数字令人目瞪口呆,相对而言技术型人才,到社会上相对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缓解了就业压力,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3.3教育目的下“德育教育”的缺失

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思想,使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可见它的重要所在。古代圣人孔子的教育观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而要成为君子,首要条件是具有道德品质的修养。如今“德育”在很多学校课堂上其出发点偏离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宗旨,而是按照教学所规定完成德育任务。在高校德育课程中,很多教师流于形式,片面灌输。各学科之间分离,在德育教育上不能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把德育融入到自己专业的教育上,自古以来,教师以“授业、传道、解惑也”。教师教书成为了真正的教书,

而不是育人。一起起关于大学生被骗被杀的事件,应该反思起来,大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思考问题应该更全面,然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大学生会上当受骗。 4改进教育目的方法和路径合理的教育目的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进教育目的就要有利于针对社会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及时改善教育目的,进而培养有用之才。学校应该辩证运用“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及时调整教育目的,深化教育理念,整合一切教育

资源,最后形成教育合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早日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4.1 学校认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辩证关系

学校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需要认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辩证关系,把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辩证地统一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价值日益突出,学校在培养社会需要人才时,更要促进个人的发展。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张扬个性,突出自我已经是新时代的潮流。学校需要以“社会本位论”基础之上,更多的要以“个人本位论”的理念来培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2学校顺应社会发展需,及时调整教育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