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气体现场处置方法

合集下载

有毒有害气体现场处置方案

有毒有害气体现场处置方案

有毒有害气体扩散事件现场处置方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有毒有害气体扩散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污染范围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减低到最低,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电力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1.3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有毒有害气体扩散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事件特征2.1 危险性分析和事件类型2.1.1 有毒有害气体常会有异味,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哮喘等,长期接触或一次大剂量接触可引起慢行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减低、染色体异常,引起少年儿童智力下降,甚至可至鼻咽癌、鼻腔癌和鼻窦癌,损伤人的造血功能,可引起白血病,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2.1.2 有些有毒有害气体还是易燃、易爆、易中毒的危险化学品,如:脱硝系统使用的氨气,当氨大量泄漏时易发生爆炸、火灾、人员中毒、窒息、严重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综合性事故。

2.2事件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有毒有害气体运输车辆及运输过程中,储存区、运行设备周围及连接的管道、截门等。

2.3 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监视仪表出现异常,液氨泄漏点有刺鼻气味,可能发生有火苗窜出,严重时发生火灾。

3 应急组织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人员构成总指挥:生产副总经理成员:发电部主任、设备主任、值长、当值运行人员、点检人员、安监人员3.2 职责3.3 指挥部人员职责3.3.1 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3.3.2 发电部、设备部主任的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3.3.3 值长的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3.3.4 运行人员的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运行方式的调整和故障设备的隔离。

3.3.5 点检人员的职责:及时赶赴现场,了解、分析现场状况,消除设备缺陷。

3.3.6 安监人员的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人员到位情况。

有毒有害气体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有毒有害气体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有毒有害气体现场应急处置方案1事故特征1.l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施工现场在深基坑及挖探孔等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遇到煤气管线泄漏或者地表杂填土垃圾腐殖质产生的沼气等有害气体及食堂煤气泄漏产生的中毒事件,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事故。

1.2事故发生区域(1)项目部驻地煤气泄漏影响区域。

(2)深基坑、隧道及孔洞内,开挖土层中含有毒气体,造成人员伤亡。

1.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及危害程度有毒有害气体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1.1开挖土层发现不明管线或者不明容器。

1.2挖探孔、深基坑开挖或者给排水井等受限空间作业前未进行通风或者气体检测。

1.3施工时感到呼吸不畅、胸闷、头疼、眩晕、恶心,严重者出现呕吐、昏厥现象。

2应急组织与职责1.4应急组织体系XX建设有限公司和XX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XX地铁6号线工程施工总承包D.006.X-TA02标土建2工区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包括“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事故应急处置小组”。

应急组织机构框架图如下:图2.1-1应急组织机构框架图1.5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项目部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成员由项目部领导班子组长:XX(项目经理)常务副组长:XX(常务副经理)副组长:XX、XX^XX组员:XX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联动办公室,设在项目安监部,XX同志兼任应急联动办公室主任,负责应急状态下的联络、沟通等工作。

应急联动办公室电话:XX,应急备用电话:XX,全天候24小时开机。

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安全警戒组、技术监测组、物资保障组、应急抢险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应急通讯组、媒体联络组和现场应急队伍。

(详见附件4项目部应急指挥部主要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2.3领导小组职责(1)拟定本项目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2)监督、指导和协调所属项目部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预案措施,做好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信息上报和发布、善后处置等工作;(3)指导、协调和参与所属项目部安全事故应急处置;(4)及时了解和掌握所属项目部的安全事故信息,根据事故情况需要,及时向监理、业主、当地政府和公司报告事故情况;(5)组织事故调查工作,或配合当地政府、公司、监理及业主等上级职能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及评估工作;(6)组织事故应急处置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演练。

有毒有害气体现场处置方案

有毒有害气体现场处置方案

有毒有害气体现场处置方案1总则1.1编制目的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有毒有害气体扩散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污染范围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减低到最低,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电力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XXX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1.3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有毒有害气体扩散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事件特征2.1危险性分析和事件类型2.1.1有毒有害气体常会有异味,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哮喘等,长期接触或一次大剂量接触可引起慢行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减低、染色体异常,引起少年儿童智力下降,甚至可至鼻咽癌、鼻腔癌和鼻窦癌,损伤人的造血功能,可引起白血病,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2.1.2有些有毒有害气体还是易燃、易爆、易中毒的危险化学品,如:脱硝系统使用的氨气,当氨大量泄漏时易发生爆炸、火灾、人员中毒、窒息、严重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综合性事故。

2.2变乱可能发生的地区、地点有毒有害气体运输车辆及运输进程中,贮存区、运行设备周围及毗连的管道、截门等。

2.3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监视仪表出现异常,液氨泄漏点有刺鼻气味,可能发生有火苗窜出,严重时发生火灾。

3应急组织及职责3.1应急组织人员组成总指挥:生产副总经理成员:发电部主任、设备主任、值长、当值运行人员、点检人员、安监人员3.2职责3.3指挥部人员职责3.3.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突发变乱的应急救援工作。

3.3.2发电部、设备部主任的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3.3.3值长的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3.3.4运行人员的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运行方式的调整和故障设备的隔离。

3.3.5点检人员的职责:及时赶赴现场,了解、分析现场状况,消除设备缺陷。

3.3.6安监人员的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人员到位情况。

4应急处置4.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4.1.1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扩散实践发生后,发现人员应立即汇报值长,值长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

人员气体中毒现场处置方案

人员气体中毒现场处置方案

人员气体中毒现场处置方案简介在某些特殊工作场所或事故现场,由于不当操作或突发情况,可能会产生有害的气体,导致人员气体中毒的情况发生。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合理的处置,以保证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对人员气体中毒现场处置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现场处置第一步:确定现场安全在进入事故现场之前,必须先确定现场是否安全。

如果有毒气体泄漏,需要先清除有毒气体,排风换气,使空气质量达到安全标准。

此外,应当关闭有害气体源,并尽可能减少现场人员。

如果情况紧急,可进行紧急疏散。

第二步:进行人员救援首先,需要判断中毒人员的意识状态。

如果失去意识,应迅速将其救出,并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

如果中毒人员仍有知觉,应立即将其送至安全地带,并进行氧气供应、呼吸机支持等抢救治疗。

第三步:急救物品配备在现场处置时,需要携带一定数量的急救物品,以备应急之需。

常用的急救物品包括维持呼吸需求的氧气、氧化亚氮,持续性抢救需求的血管舒张剂、甘露醇、利尿剂等。

此外,还需要提前准备好带滤毒罐的呼吸面罩、眼罩等个人防护设备。

第四步:现场清理当有害气体泄漏量较大时,并且现场人员已全部撤离时,需要进行现场清理。

清理时必须佩戴好防护装备,并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进行清理,避免使用火源或明火。

清理完毕后,应检查是否仍有气体泄漏,如有仍需排除干净。

总结针对人员气体中毒的现场处置方案,关键是确保现场安全,进行人员救援、使用急救物品,以及现场清理等措施,切实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有害气体事故的发生。

硫化氢现场处置方案

硫化氢现场处置方案

硫化氢现场处置方案
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严重的危害。

因此,现场处置硫化氢泄漏或泄露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针对硫化氢现场处置的一些方案和措施:
1. 紧急处理措施:
立即通知相关人员撤离泄漏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确保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已经穿戴好。

封锁泄漏源,防止进一步泄漏。

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防止皮肤和眼睛受到伤害。

2. 泄漏处置措施:
如果泄漏量较小,可以使用适当的吸收剂(如活性炭)进行吸收。

如果泄漏量较大,需要立即通知应急服务部门,并进行大范
围疏散和封锁。

3. 个人防护:
在处理硫化氢泄漏时,必须佩戴适当的呼吸器、防护服、护
目镜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接触和吸入有害气体。

4. 废弃物处理:
处理吸收后的废弃物需要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妥善处理,以防
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5.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硫化氢泄漏的风险评估,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如定期检查设备、加强员工培训等。

总的来说,处理硫化氢泄漏需要紧急响应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
规程。

同时,对于硫化氢的处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甲醛泄露现场处置方案

甲醛泄露现场处置方案

甲醛泄露现场处置方案甲醛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如果泄露到空气中可能会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针对甲醛泄露的现场,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以保障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甲醛泄露现场的处置方案。

泄露现场的处理措施在发现甲醛泄露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处理措施如下:1.保护,对于正在现场工作的人员,应尽量避免进入甲醛泄露区域,可利用现有车辆或障碍物等遮挡保护。

2.通风,马上将现场内的门窗全部敞开,以利于室内空气的流通换气。

如果室外空气质量良好,在室外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3.隔离,对于泄露区域外的人员和车辆,应迅速隔离,并作好安全警示标识,以防止泄露向周围扩散。

如需要疏散周边居民,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疏散。

4.封锁,封锁泄漏部位,防止进一步泄漏。

甲醛泄露事故的处理方法了解现场情况后,需要做出相应的处理,以便有效地处置甲醛泄露事故。

处理措施有:1.紧急扩散,采用紧急扩散方法,将被泄漏的甲醛粉尘或者颗粒物迅速扩散到空气中,有效分散有害气体。

2.中和,采用中和剂将甲醛作用的碱性成分中和,减少有害气体。

在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中和剂的浓度、用量,避免对环境的影响。

3.固化,采用固化剂将甲醛固定在某种材料或者表面上,减少其挥发性。

在进行固化的过程中,需使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和工艺。

泄露事故后的清理工作在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后,还需要进行现场的清理工作,将泄漏液体或者固体清理干净,减少扩散范围,防止对人和环境产生更大的影响。

清理工作需要保持科学和规范,按照以下主要步骤进行:1.收集,将泄漏的涂料喷雾、粉尘、固体物质等收集到特定的收集器中,不容许抛弃或者倾倒。

2.分离,将收集下来的支持和中和剂分离出来。

收集和分离过程注意保护工作人员安全,并做好防护措施。

3.处置,选择可循环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理。

对于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结论在面对甲醛泄露现场,应尽快采取紧急措施,保障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施工现场有毒气体中毒应急预案(3篇)

施工现场有毒气体中毒应急预案(3篇)

施工现场有毒气体中毒应急预案施工现场中毒应急预案可涵盖以下内容:1. 预防措施:a. 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危险气体警示标识,提醒工人和访客注意有毒气体的存在;b. 定期检查空气质量,特别是检测有毒气体的浓度和类型;c. 提供足够的通风设备,确保新鲜空气的流通;d. 工人应戴上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毒手套等;2. 发现有毒气体中毒时的应急处理:a. 立即撤离中毒者,将其转移到安全地点,并暴露在新鲜空气中;b. 向医务人员报告,并提供详细的中毒情况描述;c. 尽量保持中毒者的清醒和稳定,避免任何进一步的危险;d. 在等待医务人员到达前,可以进行基本的急救措施,如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3. 协助医务人员救治:a. 向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有毒气体的信息,如种类、浓度以及接触时间等;b. 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配合实施进一步的救治措施,如吸入氧气、药物治疗等;4. 事后处理:a. 对施工现场进行彻底的检查,确定有毒气体泄漏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b. 对事故进行记录和报告,以便后续的调查和改善措施;重要提示:施工现场中的毒气有很多种类,预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在制定和执行预案时,应充分考虑到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专业知识的指导。

如果不确定应急处理步骤,请随时与相关专业人员联系。

施工现场有毒气体中毒应急预案(二)标题:施工现场有毒气体中毒应急预案摘要:本文以构建一个完整的施工现场有毒气体中毒应急预案为目标,从预案制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施工现场可能遇到的有毒气体及其潜在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和预案实施步骤。

本文旨在为施工单位提供参考,提高施工现场有毒气体中毒应急处理能力。

关键词:施工现场、有毒气体、中毒、应急预案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施工现场中毒气体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有毒气体中毒致人伤亡,给施工单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因此,建立健全施工现场有毒气体中毒应急预案,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紧迫性。

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聊的是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这类事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一旦发生,后果往往相当严重。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应对这类事故。

1.化工厂、制药厂等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泄漏。

2.煤矿、地下作业等环境中,瓦斯、煤尘爆炸。

3.家庭装修、维修等过程中,油漆、胶水等挥发性有机物中毒。

我们具体聊聊应急处置方案:一、事故发生后,要做的是迅速撤离现场1.确保自身安全,迅速佩戴防毒面具或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2.快速组织现场人员撤离,尤其是老人、儿童和体弱者。

3.切勿乘坐电梯,以防电梯故障导致被困。

二、报警及求救1.立即拨打119、120、110等报警电话,告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型及伤亡情况。

2.在等待救援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冷静,为救援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

三、现场处置1.切断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源,如关闭阀门、封堵漏洞等。

2.打开窗户、门等通风设施,加速室内空气流通。

3.使用风扇、鼓风机等设备,将有毒气体排出室外。

4.对于受伤人员,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如止血、包扎等。

四、人员疏散及安置1.确保现场人员全部撤离后,设立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将受伤人员迅速送往医院救治,确保其得到及时救治。

3.对撤离人员进行登记,确保人员安全。

五、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1.事故发生后,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查找事故原因。

2.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依法进行处理。

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下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1.工人迅速佩戴防毒面具,组织撤离现场。

2.工人拨打119、120报警,告知事故情况。

3.工厂负责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切断气体泄漏源,打开通风设施。

4.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将受伤工人送往医院救治。

5.设置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6.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

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有毒有害气体扩散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有毒有害气体扩散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污染范围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减低到最低,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企业
1.2
1.3
2
2.1
2.1.1
2.1.2
的氨气,当氨大量泄漏时易发生爆炸、火灾、人员中毒、窒息、严重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综合性事故。

2.2事件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
有毒有害气体运输车辆及运输过程中,储存区、运行设备周围及连接的管道、截门等。

2.3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监视仪表出现异常,液氨泄漏点有刺鼻气味,可能发生有火苗窜出,严重时发生
3应急组织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人员构成
总指挥:生产副总经理
成员:发电部主任、设备主任、值长、当值运行人员、点检人员、安监人员
3.2职责
3.3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4
4.1
4.1.1
4.1.2
4.1.3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4.1.4异常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造成人身伤害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造成火灾时启动《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4.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2.1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和树立警示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并通知周围人员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

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和爆
4.2.2遇到有害气体运输车辆发生事故时,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

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4.2.3一旦闻到刺激难闻的气味,或者发现有毒气体发生泄漏,就要马上采取措施,及时撤离现场,并马上通知其他人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报警。

4.2.4
4.2.5
4.2.6
4.2.7
4.2.8
4.3
4.3.1
4.3.2事件扩大后,由总经理向上级主管部门、电监会排出机构汇报事故信息,最迟不超过1小时。

4.3.3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事件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

5注意事项
5.1处置酸碱泄漏事故时,必须加强个人防护,根据作业情况穿戴防护用品。

进入高
浓度现场时,必须佩戴好防毒面具。

5.2进入氨区及作业面较小的区域前,必须看清风向,人员保持在上风口范围。

5.3各岗位生产人员在发现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在人身安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要坚守本岗位,是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5.4应储备一定数量的人身防护用品,例如:正压式呼吸器、防酸碱工作衣、防毒面具、中和急救用药,应急照明灯等。

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