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ppt优质课件

练习
1.下列句子停顿标错的一项是( )
ppt精品课件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练习
2.下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ppt精品课件
A、《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主要想告诉读者:陋室不陋,身居陋室, 乐在其中。 B、《陋室铭》,主要讲刘禹锡不慕荣利、喜爱陋室的思想感情。
ppt精品课件
• 7、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 盾吗? •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 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讨论
ppt精品课件
•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 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 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 称颂的是:人品(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是高尚 的。 • 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不能与时俱进,不能 抵制腐败,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周恩来在人群嘈杂的闹 市区读书)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
ppt精品课件
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没有无知的贫民,可以弹弹朴素的古琴。看看泥金写的佛经
ppt精品课件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 没有奏乐的闹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文 劳形。 南阳诸葛庐, 件来劳累(我的)身体,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 屋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西蜀有杨子云 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练习
ppt精品课件
• 以下列铭文为例,给自己写上一、二句座右铭以警戒自己。 古铜镜上的铭文: 人以铜为镜以正衣冠,人以人为镜以正品德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草书砚铭是: "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然。" 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有一方端砚的铭文是: "守其白,辨其黑,洁若玉,坚若铁,马列之徒,其如斯耶! " 直尺铭文: 心直,目直,言直,行直;口正,耳正,腔正,字正。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教学课件:37页(名校系列精品·整册成套)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用韵的文体,常用排比句 和对偶句,是古代散文的一种。
座右铭: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 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座右铭 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 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 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 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 的君子形象。
托物
言志 颇有
微词
陶渊明爱菊(鲜) 隐逸者
以
(正衬)
十分
花 喻
世人爱牡丹(众)
富贵者 轻蔑
人
(反衬)
亭亭净植 风度气质
君子品行
德声远播 端庄自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君子节操 令人敬佩
写莲------赞美莲的精神品质。
周敦颐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 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 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3、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揣摩文章主题,看看 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4、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 之有”,这些矛盾吗?
作动词,
山不在高出名,。 有仙则名。水 不在深,有龙 则灵。斯是陋 室,惟吾德馨。
指品德高尚。
山不一定要
高,有了仙人就 著名了。水不一 定要深,有了龙 就灵异了。这虽 是简陋的房子, 只是我的品德美 好(就不感到简 陋了)。
托物言志:
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 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 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用韵的文体,常用排比句 和对偶句,是古代散文的一种。
座右铭: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 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座右铭 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 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 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 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 的君子形象。
托物
言志 颇有
微词
陶渊明爱菊(鲜) 隐逸者
以
(正衬)
十分
花 喻
世人爱牡丹(众)
富贵者 轻蔑
人
(反衬)
亭亭净植 风度气质
君子品行
德声远播 端庄自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君子节操 令人敬佩
写莲------赞美莲的精神品质。
周敦颐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 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 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3、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揣摩文章主题,看看 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4、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 之有”,这些矛盾吗?
作动词,
山不在高出名,。 有仙则名。水 不在深,有龙 则灵。斯是陋 室,惟吾德馨。
指品德高尚。
山不一定要
高,有了仙人就 著名了。水不一 定要深,有了龙 就灵异了。这虽 是简陋的房子, 只是我的品德美 好(就不感到简 陋了)。
托物言志:
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 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 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上册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ppt教材

两篇短文的写作手法都十分巧妙,但各有千秋。《陋室铭 》的托物言志手法更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而《 爱莲说》的借物喻人手法则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莲花的品 质。
文化内涵比较
《陋室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隐逸文化,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名利、远离尘嚣 的生活方式的向往;而《爱莲说》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和坚 守,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操守的重要性。
两篇短文的文化内涵都十分丰富,但各有特色。《陋室铭》更注重内心世界的追 求,而《爱莲说》更强调外在品质的表现。
05
课堂互动与讨论
问题提问与回答
01
02
03
04
问题1
《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 吾德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
问题2
《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八年级上册22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和爱莲说ppt教材
• 课程导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陋室铭解析 • 爱莲说解析 • 两篇短文的比较与联系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课后作业与建议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介绍《陋室铭》和《爱莲说》的 创作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环境 、文化氛围和作者的生平事迹。
文学地位
阐述两篇短文在文学史上的重要 地位,以及它们对后世的深远影 响。
问题3
两篇文章在写作风格和主题上 有何异同?
问题4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德 馨”和“品质”的理解。
分组讨论与分享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讨 论。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 行分享,其他组员可 以进行补充。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积 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倾听他人的意见。
文化内涵比较
《陋室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隐逸文化,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名利、远离尘嚣 的生活方式的向往;而《爱莲说》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和坚 守,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操守的重要性。
两篇短文的文化内涵都十分丰富,但各有特色。《陋室铭》更注重内心世界的追 求,而《爱莲说》更强调外在品质的表现。
05
课堂互动与讨论
问题提问与回答
01
02
03
04
问题1
《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 吾德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
问题2
《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八年级上册22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和爱莲说ppt教材
• 课程导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陋室铭解析 • 爱莲说解析 • 两篇短文的比较与联系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课后作业与建议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介绍《陋室铭》和《爱莲说》的 创作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环境 、文化氛围和作者的生平事迹。
文学地位
阐述两篇短文在文学史上的重要 地位,以及它们对后世的深远影 响。
问题3
两篇文章在写作风格和主题上 有何异同?
问题4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德 馨”和“品质”的理解。
分组讨论与分享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讨 论。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 行分享,其他组员可 以进行补充。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积 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倾听他人的意见。
八年级上册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PPT课件

名:声名,名誉。在这里名词做 动词,出名。
灵:神奇,灵异。形容词用做动 词,这里可翻译为“被认为神奇” 。
10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 有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 有灵气了。
1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
样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同时也表述了自 己的理想抱负。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22
设喻引题
山 水比喻起兴陋室
仙龙
德馨 安 贫
陋 室 陋室不陋 铭
环境优美(清幽
景)
乐 道
交友高雅(不俗 人)高
生活情趣(高雅
事)
洁 傲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岸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君子之德)
23
无丝竹之乱耳,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案牍之劳形。
4
陋室铭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
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 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 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5
2、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刘禹锡集》,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 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晚年与白居 易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 诗豪”。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 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 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 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 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 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 ,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灵:神奇,灵异。形容词用做动 词,这里可翻译为“被认为神奇” 。
10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 有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 有灵气了。
1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
样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同时也表述了自 己的理想抱负。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22
设喻引题
山 水比喻起兴陋室
仙龙
德馨 安 贫
陋 室 陋室不陋 铭
环境优美(清幽
景)
乐 道
交友高雅(不俗 人)高
生活情趣(高雅
事)
洁 傲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岸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君子之德)
23
无丝竹之乱耳,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案牍之劳形。
4
陋室铭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
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 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 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5
2、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刘禹锡集》,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 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晚年与白居 易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 诗豪”。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 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 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 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 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 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 ,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件 (共26张PPT)

2.骈散结合、用韵。 3.类比;开头 山、水与陋室类比
结尾 以古代名贤自况
山、 水 比 陋 室 类 诸葛庐 (名、灵) 兴 (德馨) 比 子云亭
环 境 交 往 情 趣 何陋之有?
不陋
作业
一、填空
1.点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写陋室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
3.与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_________。
出名、著名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灵异 这
只 香气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使—变绿
大学问家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无知识的人 弹
指噪音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使—扰乱
使—劳累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章层次
1.点明主旨,陋室不在其陋,而在身居 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 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上午8时56分 11秒上午8时56分08:56:1122.4.12
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这两个典故,目的是什么?
三、默写全文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上午8时56分12秒08:56:1222.4.12 •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上午8时56分22.4.1208:56April 12, 2022 •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8时56分12秒08:56:1212 April 2022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结尾 以古代名贤自况
山、 水 比 陋 室 类 诸葛庐 (名、灵) 兴 (德馨) 比 子云亭
环 境 交 往 情 趣 何陋之有?
不陋
作业
一、填空
1.点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写陋室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
3.与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_________。
出名、著名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灵异 这
只 香气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使—变绿
大学问家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无知识的人 弹
指噪音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使—扰乱
使—劳累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章层次
1.点明主旨,陋室不在其陋,而在身居 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 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上午8时56分 11秒上午8时56分08:56:1122.4.12
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这两个典故,目的是什么?
三、默写全文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上午8时56分12秒08:56:1222.4.12 •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上午8时56分22.4.1208:56April 12, 2022 •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8时56分12秒08:56:1212 April 2022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人教版语文八上第22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ppt课件2

拓展延伸
魅力莲花
歇后语 ①荷花灯点蜡——心里明 ②荷花池里养鱼——一举两得 ③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 ④荷叶包鳝鱼——溜之大吉 ⑤莲梗打人——思(丝)尽情断 ⑥莲蓬结籽——心连心 ⑦莲生水中——不扶自直
魅力莲花
谚语俗语 ①莲花开在污泥中,人才出 在贫寒家。 ②莲池旧是无波水,莫逐狂 风起浪心。
魅力莲花
• 外:①中通外直 ( • ②遂与外人间隔 ( ) • 出: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②不复出焉 ( ) • 远:①香远益清 ( •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
)
)
)
) )
预习与交流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 一词多义 • 鲜:①陶后鲜有闻 (少,读xīǎn) • 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艳,读xīān) • 之:①水陆草木之花 (的) •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用于主谓句间,
莲
生长环境
↗↖
体态香气
↗ 不↗ ↖ 蔓 不 枝
风度气质
↗ ↗
莲
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 对莲花的喜爱吗?那还为了写 什么呢?
明确: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
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 了写人。
托物言志
君子的高 尚品质
文本探究 1、请将匹配的相应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地方。
(莲的特征——人的品质A)、君子
文本探究
•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 “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 2.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有何特点?用一
个词(字)概括。
• 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 3.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 有鸿儒,无白丁(雅)。 • 4.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爱莲说ppt优质课件

ppt精品课件
•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 后栽。 • 《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 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文学常识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 家。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也并 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别开生面。但晚年部分作品,流露安于 闲适和感叹“人事沧桑”的消极情绪。 •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陋室,室名,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 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A
ppt精品课件 • 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 惟吾德馨( 只) • 阅金经( ) 指佛经 • 谈笑有鸿儒( ) 旧指读书人 • 斯是陋室( ) 这 • 4 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 • 孔子云:“何陋之有?” 表示强烈反问 • 无案牍之劳形 • 无丝竹之乱耳 表示舒缓语气 •
• • • • • • •
作业: 1.翻译下列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个典故,目的是什 么?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 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 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孔子云:“何陋之有?”
ppt精品课件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 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 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 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博 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不加 装饰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声音扰 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诸葛亮的草 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 后栽。 • 《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 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文学常识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 家。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也并 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别开生面。但晚年部分作品,流露安于 闲适和感叹“人事沧桑”的消极情绪。 •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陋室,室名,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 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A
ppt精品课件 • 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 惟吾德馨( 只) • 阅金经( ) 指佛经 • 谈笑有鸿儒( ) 旧指读书人 • 斯是陋室( ) 这 • 4 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 • 孔子云:“何陋之有?” 表示强烈反问 • 无案牍之劳形 • 无丝竹之乱耳 表示舒缓语气 •
• • • • • • •
作业: 1.翻译下列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个典故,目的是什 么?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 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 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孔子云:“何陋之有?”
ppt精品课件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 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 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 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博 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不加 装饰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声音扰 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诸葛亮的草 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爱莲说》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共31页

《爱莲说》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源自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教版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源自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教版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莲象征什么? 君子的美好品德。
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 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 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 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 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通假字】
[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要]通“邀”,邀请。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 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 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为] ①(wé 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 i)对, 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 言所闻)
[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 房舍。(屋舍俨然)
[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 食)
常规词语
【蕃(fán)】【独】【盛】 【予】【染】【濯】 【清涟】【妖】【植】 【亵(xiè)玩】【谓】【隐逸】 【君子】【鲜】 【宜】【众】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 【枝】张枝节。 【亭亭】耸立的样子。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 (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 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 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 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 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 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迁移拓展
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 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 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 是哪一种花?
莲花。
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 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 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 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
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 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 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 众矣。
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 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 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 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情操。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 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 好世界。
鸡犬相闻、落英缤纷、黄发垂髫
理解探究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 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 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 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 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 众(蕃)。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 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 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 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
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
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 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 守。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 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 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 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 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 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 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 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 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语句回答。
桃花源记
本文选自《陶渊集》。陶渊明, 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 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 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 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 过他的《归园田居》。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 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 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 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 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通假字】
[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要]通“邀”,邀请。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 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 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为] ①(wé 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 i)对, 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 言所闻)
[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 房舍。(屋舍俨然)
[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 食)
常规词语
【蕃(fán)】【独】【盛】 【予】【染】【濯】 【清涟】【妖】【植】 【亵(xiè)玩】【谓】【隐逸】 【君子】【鲜】 【宜】【众】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 【枝】张枝节。 【亭亭】耸立的样子。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 (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 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 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 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 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 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迁移拓展
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 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 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 是哪一种花?
莲花。
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 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 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 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
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 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 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 众矣。
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 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 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 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情操。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 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 好世界。
鸡犬相闻、落英缤纷、黄发垂髫
理解探究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 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 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 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 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 众(蕃)。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 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 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 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
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
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 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 守。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 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 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 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 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 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 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 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 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语句回答。
桃花源记
本文选自《陶渊集》。陶渊明, 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 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 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 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 过他的《归园田居》。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