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赏析

合集下载

浅析歌曲《龙船调》演唱的情感表达方法

浅析歌曲《龙船调》演唱的情感表达方法

浅析歌曲《龙船调》演唱的情感表达方法作者:李慧艳来源:《魅力中国》2015年第49期《龙船调》原名《种瓜调》,世界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歌曲所描绘的是一个活泼、俏丽的姑娘回娘家时经过渡口,请老艄公摆渡过河有说有笑的一幅生动画面。

歌词通俗易懂,有对答、有说唱,有舞蹈动作也有划船发出的节奏感,为歌曲增加了浓重的色彩,也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下面我们就这一首歌在演唱过程中怎样把它的感情色彩表达出来进行分析。

一、朗读歌词反复朗读歌词,这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歌词是高度浓缩化的生活语言。

如果连歌词表达什么都不清楚、都还稀里糊涂,又怎么可能唱好歌曲。

声乐作品的最根本的表达依据就是歌词,其次是声音,所以我们要仔细、反复、认真朗读歌词,不但要把歌词的中心思想吃透,而且还要把歌词中的每一个字研究到位。

在主要位置上的歌词如何演唱、在次要位置上的歌词如何演唱,都要做到胸有成竹,运用咬字吐字纠正自己读音方面的问题,熟读歌词,把握段落层次。

在朗读《龙船调》歌词时,要了解土家族语言方面的发音习惯和表达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这首歌曲的风格。

在发音时,土家语无卷舌音,如像汉语中的“zh、ch、sh”,土家语在发音中读成平舌音“z、c、s”。

将鼻音“n”全部读成边音“l”,如歌曲中的“正”要读成“zeng”。

在朗读歌词的同时也要体会曲中讲述的主要内容。

歌曲《龙船调》讲述的是妹妹过河,艄公掌舵中间的对话,妹妹的语言表达非常重要,要甜美俏皮的用方言去演唱。

二、演唱技巧及处理歌唱家之所以能够被人们爱戴,是因为他们根据自己的分析理解,对歌曲深入研究和处理,能够唱出观众的心声,观众的愿望,给他们以美的艺术享受。

所以,要想唱好一首歌就必须完善的表达出歌曲的主题思想,必须会处理歌曲、表现歌曲。

而让观众感动的前提就是让他们听的懂自己在唱什么。

有些歌唱者在歌唱时很机械的唱歌,声音、腔体、咬字吐字、气息等运用都很到位,但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与观众产生不了共鸣。

龙船调

龙船调

民歌的体裁: 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与劳动的民
间歌曲,具有协调和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 程中,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 发出吆喝和呼号
山歌: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 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节奏自 由,旋律悠长的歌曲。
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 舞小曲。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 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 细腻、婉柔等特点。
(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我就来推你嘛!)
(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还不是我来推你嘛!)
《龙船调》的特点: ①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 ②反映劳,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学 习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加强我们的艺术修养,增强民族自 信心和自豪感。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沂蒙山小调(山东省的汉族) 朴素自然的旋律里,回荡着沂蒙山人的豪迈激情。
民歌体裁里龙船调这首歌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
(山歌 小调 号子 )
哪一句最具有山歌的风味?
(开头第一句音乐 )这句音乐奔放、嘹 亮、曲调悠长,既有明显的山歌特点,这 种山歌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 感觉。
歌曲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聆听《新龙船调》
湖北人民非常喜欢《龙船调》, 它们在《龙船调》的基础上又改编了一首《新龙船 调》,听一听,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聆听、讨 论)
既有流行音乐的元素,又不失去民歌的风味。
中国民歌
-------《龙船调》
《龙船调》
之所以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主 要是由于它词曲都很有特色。
是湖北利川地区花灯典型曲目, 原名《种瓜》曲调《瓜子仁调》由一男一女表演, 女的扮演要过河去亲戚家拜年的小姑娘,男的 扮演热心推船摆渡的艄公,演唱有半说半唱, 有互相对答,加上富有情趣的衬词,既有划船 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更增添了 歌曲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格调。

湖北民歌《龙船调》的风格和演唱特点

湖北民歌《龙船调》的风格和演唱特点

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声乐舞蹈湖北民歌《龙船调》的风格和演唱特点马珊(武汉音乐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院《龙船调》最初叫《种瓜调》,《龙船调》原本是群众逢年过节,划彩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在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利川市柏杨、谋道、汪营一带传唱,《龙船调》是利川民间划龙船唱腔的主体,利川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

这首民歌集中体现了鄂西南及武陵山地区传统民间歌曲的鲜明特色:以[Sol、La、Do、Re]四声音列作为传统五声音阶的基础,以[La、Do、Re]和[Sol、La、Do]为骨干音创腔编曲,歌曲主词形成的语调式旋律形态与歌曲衬词形成的腔式旋律形态形成对比,歌曲主词与衬词使整首歌曲自然形成了两大对比性段落的结构形态。

整首歌曲旋律流畅,节奏明快,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体现了鄂西南民间歌曲的典型性音乐风格特色。

关键词:民间歌曲;旋律;风格;特点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20-0088-01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20.042一、前言湖北地区地大物博,拥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与资源,湖北民族声乐作品是我们国家民族声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湖北音乐素材中以耳熟能详的《龙船调》所著称,故以《龙船调》为基本素材所创作出来的民族声乐作品也是丰富多彩。

作品音域宽广,演唱难度增大,成为艺术赛事或演出中一首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

后期传唱保留了原有的风格性的同时将其赋予了时代的内涵,为湖北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学习阶段,需要总结《龙船调》演唱的舞台实践经验,不断思考其演唱内涵与表现。

二、《龙船调》的创作来源早在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时期,民间文艺形式也随之纷至沓来,‘采莲船’就是其中之一。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湖北省歌舞剧团和武汉歌舞剧院到鄂西采风,记下了《种瓜调》的旋律,因为听到的是当地人划“彩龙船”唱的,就冠以《龙船调》的名称。

论民歌《龙船调》的历史传承、艺术特色和启示

论民歌《龙船调》的历史传承、艺术特色和启示

内容摘要:湖北经典民歌《龙船调》是一首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的民歌,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衍化,并产生了许多以《龙船调》的音乐及内容为素材的多种文艺作品,体现出民族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本文以《龙船调》为例,梳理了其传承展衍历程,以民族音乐学方法探究《龙船调》蕴含的民族音乐传统基因,以文化学视阈阐释如何实现民族音乐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 键 词:《龙船调》 民族音乐 民歌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音乐评论论民歌《龙船调》的历史传承、艺术特色和启示黄中骏湖北利川的民歌《龙船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六十多年来,《龙船调》被一代又一代的歌唱家们作为民歌经典曲目演唱,很多民族传统音乐研究者不断地对《龙船调》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上世纪80年代,《龙船调》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选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如今,《龙船调》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湖北乃至中国的“音乐名片”。

《龙船调》的传承展衍对在新时代如何实现民族音乐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一、《龙船调》蕴含的民族音乐传统基因《龙船调》源自于湖北利川民歌《种瓜调》,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这首民歌旋律流畅、节奏明快,生动地表现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情趣,集中体现了鄂西南及武陵山地区传统民间歌曲的鲜明特色,其蕴含的地域性民族音乐传统基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音调方面在歌曲的音列及旋律骨干音方面,《龙船调》是以[Sol (梭)、La (拉)、Do (多)、Re (来)]四声音列作为传统五声音阶的基础,以[La 、Do 、Re]和[Sol 、La 、Do]为骨干音创腔编曲。

第一乐句为以[Do 、re 、mi]为骨干音向以[La 、Do 、Re]为骨干音的靠拢进行,歌曲的中间乐句为以[Mi 、La 、do] 为骨干音向以[La 、Do 、Re] 为骨干音的靠拢进行。

这些均为当地传统的行腔编曲习惯。

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衬词的文化性内涵

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衬词的文化性内涵

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衬词的文化性内涵湖北恩施土家族民歌《龙船调》不仅是湖北民歌中的靓丽名片,而且是中国民歌乃至世界民歌中的经典,曾被评为世界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本文将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出发,以田野调查法和历史研究法探讨《龙船调》衬词的文化性内涵,旨在为新时代民歌创作和民俗文化传承作出绵薄之力。

标签:龙船调;衬词;文化内涵《龙船调》是湖北恩施利川一带流传的《种瓜调》演化而来,歌词是以歌唱种瓜这一农事活动为主的,经改编成为《龙船调》后不断发展,最终走出了土家,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龙船调》的衬词较丰富,整个衬词部分占歌曲三分之一篇幅,十分有特色,几乎每句都有衬词的烘托,在我国各族民歌中,能这么大篇幅的使用衬词,并把衬词连用形成一种独特气势的确实少有。

1.地域语言文化在《龙船调》歌词中,我们可以发现,衬词运用十分广泛并具有独特的风格,如:“依哟喂”“哇”“儿”“嘛”等等,这些衬词作为语言成份表达实义是有限的,大多是作为语气助词使用,它们与曲调结合后有很强的表情作用,这是土家族民歌特有的风格。

在鄂西土家族聚居之地,不同的片区,方言有一定的出入,故衬词的用法,也不太一样,但大多数都是方言中日常惯用语和口头语,这些地方语言形成了土家族的特色风格。

土家族民歌更多注重曲调和民族语言相结合,有时仅凭民歌的衬词用法可以判断是属于哪一个片区的。

由于湖北利川市地域上靠近四川和重庆,《龙船调》在演唱“我”“金银”“娃”等字的时候,后面依据当地的语言习惯加上尾韵,如:“我嘛”“金儿银儿”“妹娃儿”,这样的尾韵明显受到以川渝为代表的西南片区语言环境的影响,尾韵让歌曲更具有乡土特色,也让歌曲正词韵律更加生动活泼。

土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本族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字。

清朝之前,土家族人以土家语为沟通媒介,清朝实施“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和汉族的进行融合,这对土家族语言及习俗有很大的冲击,文化被严重同化。

谈焱焱在“论土家族民歌的衬词”一文说到“土家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历来使用汉字,因此,民歌中常有土汉混杂的现象,有的句子是土语汉字,有的句子是汉语汉字,或者纯粹把土语当衬词用”[1]。

湖北 《龙船调》

湖北 《龙船调》

湖北《龙船调》教材分析:《龙船调》是湖北利川地区花灯典型曲目,原名《种瓜》曲调《瓜子仁调》,由一男一女表演,女的扮演要过河去亲戚家拜年的小姑娘,男的扮演热心推船摆渡的艄公,演唱有半说半唱,有互相对答,加上富有情趣的衬词,既有划船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更增添了歌曲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格调。

《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

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

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

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

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

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

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并对中国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创作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创编过程中的快乐。

3、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感受、体验湖南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在节奏、旋律、结构、音色等方面的分析。

教学难点: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教师的讲述与图片的只直观出示,引导学生进入到歌曲的情节当中去。

2、小组合作法:通过分组与任务的分配,集体完成作品的展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1、播放潘长江《过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师:同学们,大家对这首歌的旋律都很熟悉,有谁知道歌曲的名字?(过河)描述了什么情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也和过河有关,同学们想听吗?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龙船调》。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歌手和耳熟能详的歌曲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转到课堂当中,并且对节下来的教学内容有了一个方向性的引导)二、初步欣赏《龙船调》MTV1、师生一起欣赏歌曲《龙船调》并提问:(1)歌曲的体裁是什么?(2)歌曲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3)歌曲中表现的是什么情景?2、师:《龙船调》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

湖北民歌《龙船调》音乐结构分析

湖北民歌《龙船调》音乐结构分析

(二)腔调与节奏型
从音乐结构来看,《龙船调》全曲为三段体(A-B-A)腔调,首
尾乐段保持较大的统一性,中段速度加快,形成对比。
A段(1-7小节):为非对称性的上下句结构,以色彩明亮的大三
度3-1进行开门见山,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全曲的主题乐句,上
句为a羽调式,下句落在G徵上,形成羽徵调式的交替。
B段(8-15小节):分为5小节衬句和3小节道白式的对话,词曲
17
河”中的“河”要唱成利川话里的“huo”音,“妹娃我要过河”
中的妹娃子演唱时要带一定的儿化音,要唱成“妹娃子儿”等,这
些独特的方言穿插在歌曲中,使歌曲显得更加生动可爱,这也正是
《龙船调》独特的魅力所在。下一句当中“金那银儿锁,银那银儿
4
索”含有163的小腔音列。“阳雀”是123的窄腔音列,歌曲中“阳
堂演唱。20世纪60年代,歌唱家刘宜宾演唱的《龙船调》被录为唱
片,后又由歌唱家王玉珍传唱到了日本。民歌《龙船调》以其情趣
盎然的情节和极富地域特色的方言乡音,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娇羞过
河的土家妹子与热情渡船艄公的艺术形象,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二、特色分析
(一)腔音列
第二小节的衬词部分的“哪”含有123的近腔音列,“哟”包含
◎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3期 总第538期
湖北民歌《龙船调》音乐结构分析
刘小瑢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龙船调》是湖北鄂西土家族自治州的一首土家族民歌,后发展成为了经典民歌曲目之一。笔者根据王耀华 先生《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一书,并结合自身所听所想所感,分析该作品的音乐结构。 关键词:湖北民歌;腔音列;腔调
雀”的“雀”字也一样,不能唱成普通话里的“que”音,要唱成利

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赏析

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赏析
湖北土家族民歌
《龙船调》赏析
龙 船
作品简介

世界二十五首优秀民歌之一 《中国民歌四十首大联唱》优秀民歌
龙 船
作品来历

民间艺术家创造智慧的结晶
对古代巴歌《竹枝歌》和 《五句子》的继承和发展
来源于民间爱情传说
定 亲
逼格逼情P oP wo P e wo P r e wo
格调格趣p r e w opr e i opr ni op t ni o t ni 美 tn t
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哟喂 洋雀叫哇捎着鹦哥 妹娃儿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语 言 美
方 言 美
龙 船 调
情趣美 艺术特点 语言美
龙船调
布置作业
1、思考切合时代背景的湖北土家族民 族音乐的传承和发之路。 2、学习专著《中国土家族民歌调查和 研究》、《湖北土家族民歌》。
谢谢
定 亲
逼格逼情P oP wo P e wo P r e wo
格调格趣p r e w opr e i opr ni op t ni o t ni 美 tn t
猪 腿 提 亲
猪腿若光光荡荡,表明他们的婚期男方尚未择定; 若靠蹄处有一吹气的窟窿,则暗示男方来催亲来了, 女方需做好出嫁的准备; 若猪腿上带有猪尾巴,则表明今年的农事丰收后, 这门婚事就要了结收尾了; 若女方家来不及办理出嫁的事或一时舍不得女儿离开, 就把那条生猪腿上的尾巴砍下来,放在回送的礼物中, 男方看到后便会明白。
情 趣 美


情 趣 美






第一遍

问:妹娃儿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答:我来推你嘛!
第二遍 问:妹娃儿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答:还是我来推你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哟喂 洋雀叫哇捎着鹦哥 妹娃儿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语 言 美
方 言 美
龙 船 调
情趣美 艺术特点 语言美
龙船调
布置作业
1、思考切合时代背景的湖北土家族民 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之路。 2、学习专著《中国土家族民歌调查和 研究》、《湖北土家族民歌》。
谢谢
湖北土家族民歌
《龙船调》赏析
龙 船
作品简介

世界二十五首优秀民歌之一 《中国民歌四十首大联唱》优秀民歌
龙 船
作品来历

民间艺术家创造智慧的结晶
对古代巴歌《竹枝歌》和 《五句子》的继承和发展
来源于民间爱情传说

逼格逼情P oP wo P e wo P r e wo
格调格趣p r e w opr e i opr ni op t ni o t ni 美 tn t
定 亲
逼格逼情P oP wo P e wo P r e wo
格调格趣p r e w opr e i opr ni op t ni o t ni 美 tn t
猪 腿 提 亲
猪腿若光光荡荡,表明他们的婚期男方尚未择定; 若靠蹄处有一吹气的窟窿,则暗示男方来催亲来了, 女方需做好出嫁的准备; 若猪腿上带有猪尾巴,则表明今年的农事丰收后, 这门婚事就要了结收尾了; 若女方家来不及办理出嫁的事或一时舍不得女儿离开, 就把那条生猪腿上的尾巴砍下来,放在回送的礼物中, 男方看到后便会明白。
情 趣 美


情 趣 美






第一遍

问:妹娃儿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答:我来推你嘛!
第二遍 问:妹娃儿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答:还是我来推你嘛!
衬 词 美
语 言 美
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哟喂,妹娃我去拜年哪喂, 金那银儿梭银那银儿梭,洋雀叫哇捎着鹦哥, 啊捎着鹦哪哥, 妹娃儿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我就来推你嘛。 艄公你把舵搬哪,妹娃我上了船, 哦啊喂呀左哦啊喂呀左,将阿妹推过河哟嚯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