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思维导图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
最可靠
输入值的三个层次
(2)除第一层次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
(3)相关资产或负债不可观察的输入值
主观性最强
6.充分披露原则
兼顾两点
信息足够详细充分 必须足够简练、可理解,并尽量减少编制成本
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 会计报表附注等
(1)与收入有关的交易行为已经发生或商品的所有权(或控制权)已经转移 (2)收入的赚取过程已经完成,或已取得将来收取货款的法定权利
资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负债观
以控制权转移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以取代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使资产、收入的确认标准取得一致
3.收入的确认
收入源自合同
合同包含企业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服务的履约义务,在客户取得商品控制、 企业已履行合约的履约义务时(时点或时段)确认收入。五个步骤:
第五节 会计假设、原则和约束
会计假设 会计原则 会计约束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5.权责发生制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反过来,会计主体则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主体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例如虚拟的网络公司,或者因为临时需要或特定目的成立的短期合作企业或客户一供应关系等。这些对会计主体假设造成的一些冲击,需要谨慎应对。 当然,当一个企业实际处理破产清算时,这一假设就不再适用了。 当期、以前期间、以后期间;权责发生制、现金制;折旧、摊销 一般而言,期间越短,所确定的经营成果就越不准确,但却更及时。这也是信息质量中的可靠性或相关性的两难问题 某些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人力资源等,往往难以用货币进行计量,而这些信息却又特别重要。这点可通过财务报表中的表下披露进行弥补。 在物价水平急剧变动的时期,对物价指数的必要调整才能使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关
1.确认原则
初始确认:记入账簿 后续确认:把账簿记录列为报表的内容
资产的四项标准
负债的定义
2.资产与负债的确认
资产的确认 负债的确认
可定义性 可计量性 特征 可计量性
不能将自创商誉作为资产确认 如果该义务的金额无法估计,即使发生的概率比较大,也不能作为负债在表内加以确认,只能在表下进行附注说明
实现原则 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步骤一:识别客户合同 步骤二:识别合同中的履约义务 步骤三:确认交易价格 步骤四: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合同中的履约义务
步骤五:在企业履行履约义务时(或履约过程中)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履约成本
“费用跟着收入走”
费用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却有关收入的同一会计期间予以确认
4.费用的确认/ 费用的配比(配比原则)
基本约束
效益大于成本
难以量化
费用确认(配比)的三种标准
按因果关系加以确认
某项费用的发生是某项收入取得的原因,如销售成本
按合理而系统的分摊方式确认
经济利益可望在若干会计期间发生,而且只能大致和间接地确定费用和收益的关系。称为折旧或摊销。
直接作为当期费用确认
某项费用的发生既不能根据因果关系确认,也不能合理、系统地分配时,就只能在其发生时直接作为当期费用予以确认。例如,广告费的发生是为了获得 长期利益,但往往不能肯定其预计效益所涉及的期间,因而就直接列作当期的期间费用。因此,严格地讲,这种确认费用的方法不能称为配比法。
选择合理的计量单位
货币计量与会计计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也可采用一般购买力单位作为会计计量尺度(用一般购买力单位进行会计计量,是通货膨胀会计专门研究的问题)
历史成本
现行成本
现行市价
可变现净值
5.计量原则
考虑两个问题
决定所采用的计量属性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优点
及时、相关
缺陷
主观性大、可靠性差
公允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