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型号电磁波仪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山西晋城市地震电磁波台网观测数据动态特征分析

山西晋城市地震电磁波台网观测数据动态特征分析

s b s to so ic e gct u ・ti n fJn h n iy a
测数据 的分 钟 值 或 时 均 值 来 进 行 , 时 , 研 究 时 段 同 在 内 , 求 观测 系统正 常 , 测环 境保 持不 变且 一定 范围 要 观 内无地 震 发生 。 第 6页 图 2为各 子 台分 钟 值 观测 曲线 , 除泽 州 台 没有 1变 形 态 , 城 台“ 峰 一 谷 ” 3 阳 一 曲线 形 态 不 太 明
F g 2 Dy a i o m a n tl au so lcr ma n t v fe c u -tto ic e gct i, n m cn r lmiu ey v l e fee to g e cwa eo a h s b s i n o Jn h n i i a f y
山西 晋 城 市 地 震 电磁 波 台 网 观 测 数 据 动 态 特 征 分 析
高芳玲 , 王二 军 , 泽 萍 殷
( 西晋 城 市地 震 台 网 , 西 山 山 晋城 082 ) 4 0 6
摘要 : 分析总结 山西晋城市 电磁波 台网 6个子 台观测 资料 的正 常动态特 征以及各 子台存在 的干扰 因素 , 并对 2 1 年发生在 台网周边 的 2次 30级 以上地震 出现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 01 . 关 键 词 : 震 ;电磁 波 ; 常 地 异 中 图 分 类 号 :35 7 P 1. 文献标志码 : A
2 观 测 资 料 分 析
选取 6个 子 台 2 1 年 1 11至 9月 3 日观测 01 月 3 0 资料 , 每个 子 台有东 西 和 南北 2个 方 向 的频 次及 强度 值 , 参量 。 4个 2 1 数据 的 正常动 态 . 研究 台站 电磁 波观 测数 据 的正常 动态一 般选 取 观

红山地震台地磁GM4仪与FHD-2B仪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红山地震台地磁GM4仪与FHD-2B仪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料进 行 系 统 地对 比分 析 。
1 台站 观 测 环 境 及 仪器
红 山台 于 1 9 6 6年 邢 台 地震 后 由 中 国科 学 院建 立 ,属 于 国家基 准地 震 台 ,海拔 3 7 m, 地 处 太行 山 山前 断 裂带 一 隆尧 、 束鹿 断 裂 南 端 , 距 隆尧 县 城 9 k m, 台基 为震 旦 纪 石 英砂 岩 , 部 分 基 岩 出露 , 台站 周 围是 广 阔 的冲 击 平 原 ,远 离 村 庄 和 城 镇 ,干 扰 源 较 少 ,是 比较 理
d o i : 1 0 . 3 9 6 9 0 . i s s n . 1 0 0 3 - 3 2 4 6 . 2 0 1 5 . 0 3 . 0 1 8
红 山地 震 台 地 磁 GM4 仪 与F HD一 2 B仪 观 测 资 料 对 比分 析
贾 华 高登 平2 王利兵2 胡 秀娟2 陈凯 男2 )
水平梯 度 均小于 1 . 0 n T / m ,室 内 日温 差 ≤ 0 . 3 ℃ ,年 温 差 ≤ 1 0 . 0 ℃ ,相 对 湿 度 ≤ 8 5 %,
均 满 足地 磁 观 测 规 范 要 求 ( 中 国地震 局 ,2 0 0 1 ) 。 2 0 0 6年 8 月 红 山 台安 装 G M4磁 通 门磁 力 仪 ,该 仪 器 由磁 通 门探 头 、模 拟 装置 和 主 机 3 个 单元 构 成 , 用 于地 磁 场相 对 观 测 ,测量 地磁 场 水平 分量 H、 垂 直分 量 z和偏 角 D 的变化 , 同时监 视 探 头温 度 ,产 出秒 采样 数 据 ( 王 晓美 ,2 0 1 1 ) 。2 0 0 9 年 6月安 装 F HD. 2 B型 分量 质子 磁 力 仪 ,该 仪器 根 据 “ 十五 ” 中 国地 震 前 兆 数字 化 观 测 网络要 求 而研 制 ,由主机 、质 子 旋 进 式磁 力 仪 探 头 、光 学水 平 度盘 、合 金 铝补 偿 线 圈等部 分 组成 ,其测 量 的地 磁 总场 F是

电磁波CT几种常用成像方法应用效果对比

电磁波CT几种常用成像方法应用效果对比

电磁波CT几种常用成像方法应用效果对比赵威【期刊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9(016)005【总页数】6页(P749-754)【关键词】电磁波CT; 岩溶勘察; 吸收系数; 成像效果对比【作者】赵威【作者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地质路基设计研究处湖北武汉4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31 引言地下岩溶一直是困扰西南地区轨道交通建设中的难题,特别是规模溶洞严重威胁着盾构隧道的施工安全。

城市环境因建筑物密集,各种震动、电磁噪声无处不在,传统的物探方法或难以施展,或难以取得理想的数据。

电磁波CT法以其抗干扰能力强,不受地形限制等优势,近年来已经在岩溶勘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3]。

在理论方面,目前主要采用的成像方法有四种:代数重建法(Algebraic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简称ART)、联合迭代法(Simultaneous IterativeReconstruction Technique,简称SIRT)、共轭梯度法(Conjugate GradientTechnique,简称CGT)和反投影法(Back Projection Technique,简称BPT)。

李才明等[4]在ART算法中引入阻尼因子,结果表明使用阻尼因子模型的图像重建结果同地质勘探结果吻合得更好,对干扰信号的抑制效果较明显。

黄玉等[5]基于SIRT算法,提出了一种位置磁矩联合迭代修正算法,提高了水下定位和目标识别精度,抑制了磁场模值及梯度测量误差。

高秀鹤等[6]在CGT算法中考虑变加权函数,改善了传统聚焦反演中聚焦因子选取困难的问题,并用理论模型验证了新算法反演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刘震等[7]在BPT算法中先用Shepp-logan算法对数据滤波,再由滤波后的数据重建出清晰度较高的CT图像。

基于数学理论提出精度与稳定性的公式,衡量算法的鲁棒性。

感应式磁力仪磁暴数据分析_张敏

感应式磁力仪磁暴数据分析_张敏

2014年第29卷第4期2014,29(4):1966-1972地球物理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physicshttp//www.progeophys.cnISSN 1004-2903CN 11-2982/P张 敏,王喜珍,张文来,等.2014.感应式磁力仪磁暴数据分析.地球物理学进展,29(4):1966-1972,doi:10.6038/pg20140467.ZHANG Min,WANG Xi-zhen,ZHANG Wen-lai,et al.2014.Storm different in inductive magnetometer and fluxgate magnetometer.Progressin Geophysics(in Chinese),29(4):1966-1972,doi:10.6038/pg20140467.感应式磁力仪磁暴数据分析Storm different in inductive magnetometer and fluxgate magnetometer张 敏1,王喜珍2,张文来1,许秋龙1,刘贤伦1,杨福喜1ZHANG Min1,WANG Xi-zhen2,ZHANG Wen-lai 1,XU Qiu-long1,LIU Xian-lun1,YANG Fu-xi 1收稿日期 2013-08-23; 修回日期 2014-02-11. 投稿网址 http//www.progeophys.cn作者简介 张 敏,女,1986年生,湖北孝感人,硕士,助理工程师,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目前在新疆地震局前兆台网中心从事前兆数据处理工作.(E-mail woaini1024.ok@163.com)1.新疆地震局,乌鲁木齐 830011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811.Seismological Bureau of Xinjiang,Urumqi 830011,China2.Institute of Geophys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81,China摘 要 本文对子午工程感应式磁力仪(SCM)与传统磁通门磁力仪(GM4)记录的磁暴基本特征进行对比分析,GM4记录的波形不论在磁场平静时还是在磁暴时,各个台站波形相关性很高,GM4记录到完整的磁暴变化形态,SCM记录的磁暴非常规磁暴变化形态.SCM在磁场平静时波形相关性很低,磁暴时各个台站波形相关性很高,可能是由于SCM分辨率较高,磁场平静时记录到更多的台站背景噪声.GM4和SCM磁暴时,Z分量急始方向都向上,且各个台站一致,GM4的H水平分量急始方向向上,而SCM的X分量急始方向朝下,这是因为GM4的H分量探头朝向地磁北极,而SCM探头方向朝向地理北极.磁暴时,GM4的H差分结果与SCM的X分量数据相关性很高,GM4的Z分量与SCM的Z分量差分结果相关性并不高,这可能是因为:(1)磁暴时H水平分量或者X分量表现比较明显,而Z分量虽然有变化,但是变化不如H分量剧烈,(2)GM4的三分量探头集成在一个探头盒中,且有水平泡等保证水平,正交性较好,而SCM的Z分量安装时是安装在一个垂直的坑中,而三分量是否严格正交没有经过检验,可能由于安装方法存在误差,造成GM4的Z分量差分结果与SCM相关性不高.关键词 感应式磁力仪;磁通门磁力仪;磁暴 中图分类号 P318文献标识码 Adoi:10.6038/pg20140467Abstract This paper use data from inductive magnetometer inMeridian chain project(called the Meridian Space WeatherMonitoring Project)and the usual fluxgate magnetometer,analysis the basic feature difference of magnetic storm.Thewave form of GM4is very relevant in every station both instorm and quiet;wave form of SCM is similar in storm,butdifferent in quiet time,because the resolution of SCM is high,in quite time it record many background noise near stations,GM4can receive normal storm,But SCM cannot.In storm,theZ component of both SCM and GM4have an positive pulse inevery station.The H component in GM4have a positive pulse,X component in SCM have a negative pulse,because the probeof GM4is parallel to Magnetic north,but the probe of SCM isparallel to geographic north pole.In Geomagnetic storms,thecorrelation between X component of SCM and difference of Hcomponent in GM4is high,Z component in SCM and differenceof Z component in GM4is not high,it may be because:(1)ingeomagnetic storm,H or X component and Z component isevident,Z component have changes,but the change is not asthe H component violent,(2)three component probe in GM4is integrated in a probe box,and have a horizontal bubbleassurance level,the orthogonal is better,while the Zcomponent of SCM is installed in a vertical hole,and the threecomponent strictly orthogonal is without inspection,may bedue to method of installation,caus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Zcomponent of GM4difference results and SCM is not high.Keywords inductive magnetometer;fluxgate magnetometer;storm0 引 言子午工程(全称为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建设的沿东经120°和北纬30°的15个地磁台站非常有利于中低纬度地区地磁场变化的研究,并且它将为我国社会各类用户提供完整、连续、可靠的多学科、多空间层次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数据(徐文耀,1993,1997,2003).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其中的地磁、电分系统,主要负责磁通门磁力仪和感应式磁力仪两种仪器的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台站管理等任务.对于一些特殊的地磁事件, 2014,29(4)张 敏,等:感应式磁力仪磁暴数据分析 (www.progeophys.cn)由于每个研究所的侧重点不同,中科院空间中心一般给出地面以上仪器的响应,而在特殊事件时地面台站的响应如何却鲜少提及,因此了解地面台站在一些特殊事件时的响应如何值得研究.感应式磁力仪为子午工程新投入使用的一种地磁相对观测仪器,它与以往的一些地磁仪器相比具有采样率高、频带宽、精度高等特点,因此这种仪器与以往的地磁相对观测仪器相比在一些特殊的地磁事件时的响应如何,能否为地磁预报地震提供更好的资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刘春节等,1997).众所周知,磁暴期间剧烈变化的磁场会对航空、航天、通讯、导航等地面技术系统造成极大危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虽然我国处于中低纬度地区,磁暴期间对我国的电网、通讯、油气管道等的影响不如高纬度地区严重,但仍对技术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对磁暴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Qi Li et al,2005;李棋和高玉芬,2006).感应式磁力仪对磁暴的响应如何尚且不知,本文试图给出其响应,并与传统磁通门磁力仪(丁鸿佳和隋厚堂,2004;胡星星等,2010;王晓美等,2011)做对比分析.对于磁暴的区域研究,杨少峰等(2002)等研究了2000年4月6日磁暴期间磁扰变化在低纬子午链(东经120°)的纬度效应,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磁暴的初相、主相和恢复相期间磁扰幅度的纬度效应.李棋(2007)对位于我国东部120°E子午链不同纬度的台站在1995~2004年间记录的磁暴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地方时磁暴幅度的纬度变化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吴迎燕(2007)对20°E子午链和30°N纬圈链台站的H分量分钟值数据,研究了它的暴时特征,选用30°N纬圈链的10个台站来研究H分量的地方时变化特征,利用子午链台站研究了H分量的纬向分布(郭晓燕等2010).对于子午圈区域磁暴的分析,前人的研究主要采用磁通门磁力仪数据,在时域上分析了磁扰的纬度分布和地方时等对磁扰的影响(师恩琦和陈耿雄,1999;孙凌峰等,2009;徐文耀,2009).本文首次采用子午工程感应式磁力仪对磁暴的基本特征与传统磁通门磁力仪记录曲线进行对比分析,重点考察两种仪器磁暴时的响应差异,从磁暴急始形态以及各个分量磁暴响应差别,磁通门磁力仪差分结果与感应式磁力仪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高琴等,2009;黄朝军等,2009;朱岗昆等,2009).1 使用仪器及数据说明1.1 仪器观测原理感应式磁力仪以高分辨率、低噪声、宽频带等优点捕捉地震电磁异常信息,对探测区域进行南北、东西两个水平分量和一个垂直分量的磁信号监测,特别有利于对地磁场高频脉动的观测,这是因为地磁场变化信号的频率越高时,输出的感应电压也越大,而在天然地磁脉动中,频率每增加一倍,脉动振幅就会减小4~5dB,由于脉动频率的增加不会使感应电压的幅度减小(朱岗昆等,1982).感应式磁力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它利用探头的感应线圈在地磁场变化时产生感应电动势,通过测量感应电动势的变化来测量地磁场的变化率.磁传感器是在经过高温处理过的高导磁率软磁铁棒的铁芯上缠绕多匝线圈形成的,当通过线圈的磁场变化时,则在线圈两端产生的感应电压为V=NSμtdBdt,(1)式中,V为磁传感器记录的感应电压,N为线圈匝数,S为线圈截面积,μt为磁芯材料有效导磁率,只要记录到感应电压的变化就能得到磁场的变化率dBdt.条状磁芯的有效导磁率为μt=μ1+λμ-1,(2)其中μ为磁芯材料的固有导磁率,λ为退磁因子,与磁芯的几何尺寸有关,与材料的导磁率无关.假设将条状磁芯近似看做椭球状,则有:λ=1m2[In(2 m-1)],(3)其中,m为椭球长轴与短轴(L/D)之比,可以近似看做磁芯材料的长径比.当磁芯材料的固有导磁率μ>>1时,磁芯的有效导磁率μt≈1λ,这样测得感应电压之后就能得到磁场变化率.台站安装的感应式磁力仪由3根磁传感器、1台数据采集器和1台主机组成.磁通门磁力仪和感应式磁力仪的性能见表1.表1 磁通门磁力仪和感应式磁力仪性能Table 1 fluxgate and induction magnetometer性能磁通门磁力仪感应式磁力仪测量分量H、Z、D、T X、Y、Z测量范围0~62500nT 0~200nT分辨率0.1nT 1pT频带宽度0~0.3Hz 0.001~30Hz采样率1Hz 32Hz仪器简称GM4SCM1.2 数据说明本文采用的观测数据来自子午工程观测台站,每个台站信息见表2.表2 台站基本信息Table 2 The information of stations编号台站名称台站代码地理经度(E/度)地理纬度(N/度)12345678910内蒙满洲里长春农安台山东马陵山成都郫县台武汉九峰台浙江杭州台拉萨台湖南邵阳台广东肇庆台海南琼中台MZLNATMLSPXTJFTHZTLATSYTZQTQZT117.45125.18118.35103.88114.5120.1191.13111.47112.47109.8349.5844.4334.6230.8230.530.2529.6527.2523.0519.03注:台站代码为子午工程台站代码,与中国地震局的台站代码有所不同7691地球物理学进展 www.progeophys.cn 2014,29(4)图1 GM4平静日H分量波形Fig.1 GM4quite day H component wave图3 GM4磁通门磁力仪磁暴时H水平分量波形Fig.3 GM4storm day H component wave本文使用的Dst指数和每月最平静以及扰动最大的时间段从地磁世界数据中心(http://wdc.kugi.kyoto-u.ac.jp/dst_realtime/201110/index.html)下载得到.1.3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格式转化.感应式磁力仪输出为二进制文件,用matlab软件编程将其转换为ASCII码文件.磁通门磁力仪的数据为ASCII码文件,但所有观测值以1整行存储,在应用时需将其转换为4列,分别为H、Z、D和温度T四个分量.考虑到子午工程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和磁暴特点,研究中选用发生在2011年10月24日的磁暴,该磁暴为SC类型,本次磁暴的起始时间为2011年10月24日18:31,结束时间为2011年10月26日4时.期间子午工程10个台站的磁通门磁力仪运行正常,记录完整.武汉九峰台、拉萨台、长春农安台、广州肇庆台的感应式磁力仪记录完整,纬度最高的满洲里台25日2时之后没有记录数据,杭州台10月24日当天没有记录,邵阳台26日12时之后没有记录,琼中台24日11~24时没有记录.2 仪器记录磁暴对比分析2.1 平静期差异为了更好的了解子午工程感应式磁力仪和磁通门磁力仪记录磁暴在形态上的差异,先选择2011年10月28日、29日两天的数据,这两天地磁活动处于平静期.因为磁暴是一种非常剧烈的全球性范围内的地磁扰动现象,磁暴发生时,所有的地磁要素都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水平分量H(或北向分量X)变化最大,也最能代表磁暴的发生发展过程.磁暴期间H分量的变化在中低纬度地区表现的最为明显,因此本文的分析都是以水平分量为主(徐文耀,2003).图1给出了磁通门磁力仪H分量的原始记录波形.图2给出了感应式磁力仪X分量的原始记录波形.从图1台站记录到的GM4数据波形可以看出,有完整的日变,且形态基本一致.从图2可以看出,在地磁活动较为平静时段,感应式磁力仪的原始波形记录并不平滑,有很多尖峰脉冲,这些脉冲在各个台站出现的时间、表现形态并不一致,说明感应式磁力仪记录更易受到台站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部分台站的观测数据做相关分析,杭州台跟邵阳台的相关系数只有0.2479,拉萨台跟邵阳台的相关系数为0.5598,进一步说明在磁静日,感应式磁力仪也易受台站周8691 2014,29(4)张 敏,等:感应式磁力仪磁暴数据分析 (www.progeophys.cn)图2 感应式2011年10月28日X分量磁场平静一天数据Fig.2 SCM quite day X component of 2011,10,28图4 感应式磁力仪Z分量磁暴2011年10月24日18时数据Fig.4 SCM 2011,10,24,18hour Zcomponent data of storm day图5 感应式磁力仪X分量2011年10月24日18时记录曲线Fig.5 SCM X component data围环境的影响.2.2 暴时记录差异发生在2011年10月24日的磁暴持续2天,磁通门磁力仪的原始记录波形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磁通门磁力仪在磁暴时各台站的记录波形非常一致.磁暴急始、磁暴最低点等磁暴特征明显,磁暴发展形态清晰,只是扰动幅度各台站有所不同.采用相关分析得到,满洲里台跟农安台相关系数为0.9953,九峰台跟杭州台相关系数为0.9984,满洲里台跟杭州台相关系数为0.9512.由此可以说明,磁通门磁力仪在磁暴时的记录主要来自源场,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满洲里台、农安台、九峰台和杭州台同为东经120°子午链附近,满洲里台跟农安台纬度相差5°左右,九峰台跟杭州台纬度相差不到1°,而满洲里台跟杭州台纬度却相差19°,而此时纬度差最小的九峰台跟杭9691地球物理学进展 www.progeophys.cn 2014,29(4)图6 磁暴期间两种仪器响应图Fig.6 response plot of two instruments in storm day图7 满洲里台GM4的H分量差分结果与SCM原始X分量数据对比Fig.7 contrast between MZL GM4difference resultof H component and SCM X component data图8 满洲里台GM4差分数据与SCM原始Z分量数据Fig.8 Z component difference of MZL in GM4and SCM Z component data州台数据相关性最大,而纬度差最大的满洲里台跟杭州台数据的相关性最小,表明磁暴时记录的波形在一定程度上受纬度影响.图4给出感应式磁力仪Z分量磁暴时的18时数据.从图4可以看出,感应式磁力仪磁暴时Z分量也有响应,且图4中两个台站磁暴急始时都有一个向上的脉冲,这与磁通门磁力仪磁暴急始时表现一致,这主要是因为磁通门磁力仪和感应式磁力仪Z分量传感器探头都指向下,因此它们在磁暴急始时方向应该一致,而且各个台站磁暴时形态基本一致.从图5可以看到,感应式磁力仪对于磁暴急始非常敏感,并且各个台站记录的磁暴急始开始时间相同且扰动变化形态非常一致,只是扰动变化幅度有所差别.我们通过定量分析得到,满洲里台跟农安台的相关系数达到0.9604,拉萨台跟邵阳台的相关系数达到0.9639,满洲里台跟邵阳台的相关系数也达到了0.9064.在磁场平静时相关系数很小的台站在磁暴这种剧烈的扰动时期相关系数增大.说明感应式磁力仪在磁场扰动时记录更多的是磁场的变化,环境变化此时相对磁暴幅度非常小,同时也说明了磁暴的全球同步性好.从上面计算出来的相关系数我们可以看到,满洲里台跟农安台纬度差5°,拉萨台跟邵阳台纬度差3°,满洲里台跟邵阳台纬度差12°,可以看到纬度差最小的拉萨台跟邵阳台相关系数最大,而纬度差最大的满洲里跟邵阳台相关系数最小,这跟前面磁通门磁力仪记录的数据受纬度影响较大相一致.而拉萨跟邵阳台他们的经度相差20°,相关系数却非常高,说明在磁暴时记录的波形受纬度影响较大而几乎不受经度差影响.从图5还可以看出感应式磁力仪记录的磁暴形态似乎跟传统的磁暴发展过程差别很大,此次磁暴用磁通门磁力仪记录到的H分量磁暴急始为有一个向上的正脉冲,而从图5可以看到四个台站感应式磁力仪X分量却在急始时有一个0791 2014,29(4)张 敏,等:感应式磁力仪磁暴数据分析 (www.progeophys.cn)突然减小即有一个向下的负脉冲.这与磁通门磁力仪跟感应式磁力仪的探头安装方向有关.磁通门磁力仪H分量探头传感器朝向地磁北极,而感应式磁力仪X分量探头朝向地理北极,不考虑地磁北极跟地理南极之间有一个11°左右的夹角,地磁北极跟地理北极角度相差大约180°,相差一个负号.所以磁通门磁力仪记录的磁暴急始方向向上,而感应式磁力仪记录的磁暴急始向下.图6给出两种仪器在整个磁暴期间三天的响应.前一个箭头表示磁暴开始时刻,可以看到两个仪器开始时刻一致,都是平静记录突然有一个急始脉冲,后一个箭头表示磁暴主相最低点,可以看到,在磁暴主相期间GM4变化剧烈,SCM幅度变化相对应其他时刻也很大,主相之后为磁暴恢复相,磁场缓慢变化到平静水平,SCM也是相应的变化较小,幅度没有剧烈变化.GM4记录到完整的磁暴变化形态,SCM记录的磁暴非常规磁暴变化形态.磁通门磁力仪跟感应式磁力仪虽然同为地磁相对记录仪器,但是两种仪器原理不同,频带宽度也不同.首先从原理上的差别对它们进行分析.感应式磁力仪记录的感应电压与磁场的变化率成正比,而磁通门磁力仪记录的感应电压与磁场的大小成正比,经补偿电路补偿之后的输出反映的是地磁场的变化,磁通门磁力仪记录的相对值需要加上基线值之后再做差分才能得到磁场的变化率,但是考虑基线值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幅度很小,因此直接对磁通门磁力仪记录的相对值做差分也近似看做磁场的变化率.它们之间存在一个近似的差分或者积分关系.用磁通门磁力仪的H分量乘以磁偏角的余弦即得到X分量,再对X分量进行差分处理,在理论上,这样处理之后,磁通门磁力仪跟感应式磁力仪记录的数据应该近似相同.因为磁通门磁力仪输出数据中磁偏角的单位为纳特,要转换成角度单位度分秒需要用到水平分量的绝对值,而子午工程磁通门磁力仪没有配置测量基线值的DI仪,而不同磁通门磁力仪基线值存在差别,不能随便相加.因此我们采用简化处理即直接对磁通门磁力仪秒采样数据H水平分量进行差分处理,再与感应式磁力仪X分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各个台站每天两种仪器的数据到达情况,选取内蒙古满洲里台2011年10月24日GM4与感应式数据.原始数据和一阶差分结果对比图如图7.从图7可以看到,GM4差分之后的波形与感应式磁力仪波形非常相似,GM4数据取得极大值的时候SCM数据取得极小值,这种情况称为反相关.但这只是一种定性分析,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由于GM4采样率为1赫兹SCM采样率为32赫兹,因此把SCM数据取每秒的平均值再与GM4差分结果做对比.进行平滑处理后SCM数据中虽然部分高频成分可能被剔除,但是整体的变化趋势仍然没有很大变化.对GM4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对SCM数据进行平滑,算出两种数据波形的相关系数为-0.8766,可以看出处理之后的两种数据不仅波形反对称,并且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的相关系数也表示它们的反相关程度很高.而两种数据不会完全反相关是因为磁场水平分量H跟南北分量X之间的转换也应乘以磁偏角的余弦,而本文却直接把GM4的H分量差分的结果与SCM的X分量做对比,而且文中对SCM进行的平滑操作也较为粗糙可能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正是这些原因造成GM4差分后的数据与SCM数据负相关,但是负相关系数并不为一.GM4跟SCM都记录磁场Z分量,图8给出2011年10月24日满洲里台Z分量的差分结果.由于GM4的Z分量与SCM的Z分量虽然一个为变化量,一个为变化率,但是它们探头的安装方向一致,从原始数据中可以看到磁暴时急始方向一致,都为向上的正脉冲.从理论上来讲,它们都为地磁Z垂直分量,一个为地磁相对变化,一个为地磁变化率,对GM4数据进行差分处理,两者的波形相关系数应该很高,但是从差分数据波形,以及得到的相关系数来看(差分结果与平滑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0931),两种数据相关度不是很高,这可能是由于:首先磁暴时在水平分量H或者X分量表现比较大,幅度表现明显,而Z分量虽然也有反应但是幅度变化较小,不如H水平分量或者X分量,其次感应式磁力仪的Z分量探头传感器在安装时是向下挖一个垂直的坑,再把探头放进去,安装可能存在较大误差.而磁通门磁力仪三个分量的探头都集成在一个探头盒里,在且有水平调节泡来保证水平分量水平,正交性比较好.很有可能因为传感器的安装等因素导致造成两者波形相差很大.3 结 论3.1 对于磁暴的研究,GM4记录的波形不论在磁场平静时还是在磁暴时,各个台站波形相关性很高,SCM在磁场平静时波形相关性很低,磁暴时各个台站波形相关性很高.GM4记录到完整的磁暴变化形态,SCM记录的磁暴非常规磁暴变化形态.3.2 GM4和SCM磁暴时,Z分量急始方向都向上,且各个台站一致,这主要与两种仪器的安装方向有关,Z分量探头都朝下.GM4的H水平分量急始方向向上,而SCM的X分量急始方向朝下,这是因为GM4的H分量探头朝向地磁北极,而SCM探头方向朝向地理北极,不考虑它们之间11.5°的夹角,二者几乎相差180°,相差一个负号.3.3 磁暴时,GM4的H差分结果与SCM的X分量数据相关性很高,这里采用简化处理,本应采用H绝对值的差分,但是考虑基线值在短时间内变化较小,而且子午工程台站并没有配置测量基线值的仪器,所以直接用GM4记录的水平分量做差分,而H水平分量转换为X分量时应乘以磁偏角的余弦,而磁偏角在GM4输出时单位为纳特,转换为度分秒单位需要用到台站H水平分量绝对值,因此这些简化处理可能对GM4的H分量差分结果与SCM的X分量平滑结果有一定影响,但是它们的相关系数仍高达0.8766.3.4 GM4的Z分量与SCM的Z分量差分结果相关性并不高,这可能是因为:(1)磁暴时H水平分量或者X分量表现比较明显,而Z分量虽然有变化,但是变化不如H分量剧烈;(2)GM4的三分量探头集成在一个探头盒中,且有水平泡等保证水平,正交性较好,而SCM的Z分量安装时是安装在一个垂直的坑中,而三分量是否严格正交没有经过检验,可能由于安装方法存在误差,因为造成GM4的Z分量差分结果与SCM相关性不高.致 谢 感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王喜珍副研究员1791地球物理学进展 www.progeophys.cn 2014,29(4) 在本文撰写及数据分析过程中提供的宝贵意见,感谢新疆地震局前兆台网中心全体同仁对本工作的支持,感谢子午工程提供的宝贵数据.ReferencesDing H J,Sui H T.2004.The recent progress of the FluxgateMagnetometer and sensor[J].Progress in Geophysics(inChinese),19(4):743-745.Gao Q,Liu L B,Zhao B Q,et al.2009.A prediction method formidlatitude ionospheric storms at a single station based onmodified K_p[J].Progress in Geophysics(in Chinese),24(6):1943-1950.Guo X Y,Jia L H,Wang Y.2010.Characteristic of daily variationfor the geomagnetic Z component at Dalian Seismic Station[J].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inChinese),31(5):61-64.Hu X X,Teng Y T,Xie F,et al.2010.Background magnetic fieldauto-compensation of fluxgate magnetmeter[J].Chinese Journalof Scientific Instrument(in Chinese),31(4):956-960.Huang C J,Xu T,Wu J,et al.2009.Extracting periodiccomponents of geomagnetic Ap index using EMD method[J].Progress in Geophysics(in Chinese),24(6):1968-1974.Li Q,Gao Y F.2006.On the October/November 2003giant storms[J].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in Chinese),27(2):43-47.Li Q,Gao Y F,Han D S.2005.Analysis on magnetic stormsreported by Beijing observatory[J].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Solar-Terrestrial Physics,67(10):853-861.Liu C J,Liu C F,Chen B S,et al.1997.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of Zhongshan geomagnetic observatory[J].Progress inGeophysics(in Chinese),12(3):27-34.Shi E Q,Chen G X.1999.The high latitude geomagnetic fieldresponse to the helespheric disturbance variations[J].Progressin Geophysics(in Chinese),14(3):122-127.Sun L F,Mao T,Wan W X,et al.2009.Analysis of theionospheric storm during 19~22March 2001[J].Progress inGeophysics(in Chinese),24(5):1554-1560.Tang C L,Li Z Y,Lu L.2009.Cluster observations of the dusk-side magnetosheath during the storm main phase on 20November 2003[J].Progress in Geophysics(in Chinese),24(3):842-847.Wang X M,Teng Y T,Wang C,et al.2011.A low noise fluxgatemagnetometer for geomagnetic relative observation[J].ChineseJournal of sensors and actuators(in Chinese),24(8):1158-1162.Wu Y Y.2007.Characteristic of Middle and low latitude variablemagnetic field in storm(in Chinese)[D][Ph.D.thesis].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Xu W Y.1993.Observation and studies of geomagnetic stationchains[J].Progress in Geophysics(in Chinese),8(1):34-59.Xu W Y.1997.The plan of geomagnetic network intermagnet[J].Progress in Geophysics(in Chinese),12(3):15-21.Xu W Y.2003.Geomagnetism(in Chinese)[M].Beijing:Seismological Press,221-287.Xu W Y.2009.Yesterday,today and tomorrow of geomagneticindices[J].Progress in Geophysics(in Chinese),24(3):830-841.Yang S F.1992.Low Latitude pulsation during sc storm[J].Chinese J.Geophys.(in Chinese),35(2):133-141.Yang S F,Du A M,Gao Y F,et al.2002.Latitudianal effect ofmagnetic storm on April 6,2000at low-latitude meridian chain[J].Chinese J.Geophys.(in Chinese),45(4):461-469.Zhang M.2012.Study on Characteristic of Geomagnetic Pulsationand Geomagnetic Storm in Meridian Region(in Chinese)[D][Master thesis].Beijing:Institute of geophysics,China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Zhang M,Wang X Z,Teng Y T,et al.2012.Analysis of waveletthreshold filtering bases o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todenoise the geomagnetic data[J].Seismological and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in Chinese),33(3):171-175.Zhu G K,Sun W,Zhang J X,et al.1982.An installation system ofoptically recording induction magnetometer for micropulsationobservations[J].Chinese J.Geophys.(in Chinese),25(5):405-413.Zhu G K,Wu Y Y,Du A M,et al.2009.Review on solar-terrestrial activity and associated indices[J].Progress inGeophysics(in Chinese),24(4):1167-1175.附中文参考文献丁鸿佳,隋厚堂.2004.磁通门磁力仪和探头研制的最新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19(4):743-745.高琴,刘立波,赵必强,等.2009.基于修正K_p指数的中纬区单站电离层暴预报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4(6):1943-1950.郭晓燕,贾丽华,王岩.2010.大连地震台地磁Z分量日变化特征初步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31(5):61-64.胡星星,滕云田,谢凡,等.2010.磁通门磁力仪背景磁场的自动补偿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31(4):956-960.黄朝军,徐彤,吴建,等.2009.利用EMD方法提取地磁Ap指数周期分量[J].地球物理学进展,24(6):1968-1974.李琪,高玉芬.2006.2003年10月至11月的大磁暴[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7(2):43-47.刘春节,刘长发,陈宝生,等.1997.南极中山站地磁台的建设与观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12(3):27-34.师恩琦,陈耿雄.1999.日球层扰动变化的高纬地磁场响应[J].地球物理学进展,14(3):122-127.孙凌峰,毛田,万卫星,等.2009.2001年3月19日至22日期间电离层暴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4(5):1554-1560.汤朝灵,李中元,路立.2009.2003年1月20日磁暴主相期间磁鞘的观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4(3):842-847.王晓美,腾云田,王晨,等.2011.地磁相对记录用低噪声磁通门磁力仪[J].传感技术学报,4(8):1158-1162.吴迎燕.2007.中低纬度变化磁场的暴时特征[D][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徐文耀.1993.地磁台链的观测与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8(1):34-59.徐文耀.1997.国际地磁台网计划INTERMAGNET[J].地球物理学进展.12(3):15-21.徐文耀.2003.地磁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221-287.徐文耀.2009.地磁活动指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地球物理学进展,24(3):830-841.杨少峰.1992.急始磁暴期间的地磁脉动[J].地球物理学报.35(2):133-141.杨少峰,杜爱民,高玉芬,等.2002.2000年4月6日磁暴期间磁扰变化在低纬子午链的纬度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45(4):461-469.张敏.2012.子午圈地磁脉动和磁暴特征研究[D][硕士论文].北京: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张敏,王喜珍,滕云田,等.2012.基于EMD小波阈值滤波的地磁数据去噪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33(3):171-175.朱岗昆,孙炜,张景秀,等.1982.81型照相记录感应式地磁脉动观测系统[J].地球物理学报,25(5):405-413.朱岗昆,吴迎燕,杜爱民,等.2009.关于日地关系主要元素与各种指数—综述及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24(4):1167-1175.2791。

YF-SOLO-5Hz与DSU1地震检波器数据采集效果的对比分析

YF-SOLO-5Hz与DSU1地震检波器数据采集效果的对比分析
在以往常规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中,通常使用的 是20~60Hz模拟检波器,而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 中通常使用数字检波器。近年来,随着煤炭开采深 度的不断增加,对深部灰岩等低频信息越来越重视, 5~10 Hz范 围 低 频 模 拟 检 波 器 的 应 用 越 来 越 多。 尽管理论上数字检波器性能指标更加优越,但在实 际地震采集资料中数字检波器和模拟检波器的应用 差别,还需要通过实际试验资料进一步探讨。为了 对比 YF-SOLO-5Hz模拟检波器与数字检波器采 集资料效果的差别,我们选择在淮南煤田某地震勘 探区进行针对性的野外试验。根据单一变量原则, 采用相同观测系统同一炮点同时接收,对单只模拟 检波器 YF-SOLO-5Hz和数字检波器 DSU1 的地 震采集单炮记录和叠加剖面进行对比分析。
显的波阻抗差异,是很好的反射界面,能形成良好的 反射波组。 1.2 试验布置及设备参数
本 次 野 外 试 验 采 用 单 线 240 道 接 收,道 距 10m,中间激发观测系统,试验检波线长度4410m, 共442个检波器,炮线长度2900 m,炮点距20 m, 共146炮,满 覆 盖 次 数 为 60 次,满 覆 盖 剖 面 长 度 1700m,试验线位置如图1所示。根据单一变量原 则,采用相同观测系统同一炮点同时接收,为减小试 验误差,两种检波器均为单只接收,接收点距离小于 20cm,两条测线相邻平行布置。仪器选用428XL, 采样间隔1ms,记录长度2s,前放增益12dB,记录 格式SEG-D,激发井深12m,激发药量2kg。图2 为2种检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对比曲线。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4
马宁等:YF-SOLO-5Hz与 DSU1地震检波器数据采集效果的对比分析 第23卷 第1期

青海平安电磁波观测资料在中强震前变化特征分析

青海平安电磁波观测资料在中强震前变化特征分析

( 图 5 的异 常确 认 时 间为 2 0 见 ) 0 3年 1月 1 6 日 , 震 距 约 为 5 0 k 之 间 跨 越 较 大 断 裂 台 0 m,
值脉 冲信号 持续 时 间 应 该 较 短 , 2 0以上 但 0
的脉 冲数持 时较 长 。


JI I } 【 { l { f l } f
发生了巨震 , 于之后的高脉冲数据可 以解释为 对
该 区域 断裂带 后续 地震 破裂 和大 幅度 应力调 整产
为 60k 之间的断裂带达 l 余条 , 4 m, O 且断层性质 很不一致 , 故而接收到高值脉冲信号持续时间较
生的脉冲信号。
1 0




第2 3长
图 6 20 0 8年 5月 1 日汶 川 80级 地 震 与 电磁 波数 据 对 应 的 关 系 2 .
n . …… 』
图 5 20 0 3年 4月 1 7日德 令哈 6 6级地震 与电磁 波数 据对 应的关系 .
20 0 8年 5月 1 日汶 川 80级 地震 ( 图 2 . 见
短, 但脉冲数值较高 , 在高脉冲数结束后 8 天左右
6 的异常确认 时间为 20 年 4月 2日, ) 08 台震距约
电磁 波 的东 西 向均 记录 到 了 高 脉 冲数 的信 号 , 表
l4 5
翼 蠢


图 8 21 0 0年 4月 1 4日玉树 7 1 . 级地震与 电磁 波数据对 应的关系
明该 仪器 的东 西 向对相 应震 级 和相应 距离 的地 震
有 明显的感应 , 对短临预测是十分有 意义的。 这

2 4

三种雨量观测仪观测降水的差异对比分析

三种雨量观测仪观测降水的差异对比分析

三种雨量观测仪观测降水的差异对比分析本文根据一些降雨数据资料,对比分析了称重式雨量传感器、翻斗式雨量传感器以及人工观测雨量传感器三种雨量观测仪器的数据差异,并对引起差异的原因做了分析。

标签:雨量观测仪;差异;分析对于雨量的观测,可以对旱情检测、防汛抗洪工作以及农作物生产都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一般传统的观测降水方法都是人工的,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降水量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严格,逐渐产生了自动型观测仪器。

本文对三种仪器的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称重式雨量传感器与翻斗式雨量传感器观测降水对比本文选用水文局观测场的3种降水观测仪器得出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找到产生误差的原因,提高降水量资料的准确性。

如图一,是称重式雨量传感器与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得出的有效降水观测资料对比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称重式雨量传感器比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得到的数值相对偏低,但平均差值也不是很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二、三种雨量观测仪器整点雨量值分析对三种雨量观测仪器在同一时间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使结论更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如图二,是三种雨量观测仪器在同一时间得到的数据对比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称重式雨量传感器得到的数据一般比人工观测雨量传感器得到的数据偏小,而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得到的数据一般比人工观测雨量传感器得到的数据偏大。

相对而言,翻斗式雨量传感器与人工观测雨量传感器得到的数据偏差较小,更为接近。

三、三种雨量观测仪器出现误差的原因分析以下分别论述称重式雨量传感器、人工观测雨量传感器、翻斗式雨量傳感器产生误差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一些维护措施,希望在今后的观测中这三种观测设备得到的数据更加精确。

1、称重式雨量传感器误差分析称重式雨量传感器是一种可以自动测量雨量的设备,它既可以作为自动观测仪进行单独使用,也可以接在自动水文站上使用。

由于它的测量原理是通过质量变化的快速响应来测量降水量的,因此存在多种因素可能导致数据存在偏差,包括露、霜、灰尘等,都会影响测量的精确性。

不同采样率数字石英水平摆记录资料对比

不同采样率数字石英水平摆记录资料对比

魍 惯 瞄 驰




图 2 新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 5 2级 地震 曲线 .
( ) 采样 数 字 石 英 水 平 摆 东 西 向记 录 的地 震 波 ; a秒 ( ) 采 样 数 字 石 英 水平 摆 南 北 向记 录 的 地 震 波 b秒
图 3 分钟值固体潮曲线( 7月 2 5日)
英 水平 摆倾 斜仪 观测 资料进 行 对 比 。
1 数据 记 录分 析
s _ QQ 2型数 字石 英水 平摆倾 斜 仪是 中 国地 震 局 地震 预 测 研 究 所 冯 海英 研 制 的一 种 高精 度倾斜 观测 仪 , 仪器有 两个 摆 , 分别 观测 东西 、 北 向地倾 斜 变 化 。台 站 已安 装 一套 分 钟采 样 南
率数 字石英 水 平摆倾 斜 , 实验 中又 增加 一套 观测 仪 器 。测 震 仪 器数 据 采集 器 是 港震 机 电技术
有 限公 司研 制 的 E DAS2 I 一4P型 2 4位带 I P功 能 的高性 能数据 采集 器 。
选取 2 1 0 1年 6月 2 、 0日数 字石 英水 平摆 记录 的秒 采样 数 据 , 9E 3 l 进行 分 钟值 计 算 , 并与
参 考 文献
方 燕 勋 , 宝祥 . 州地 震 台钻 孔 体 应 变 和 伸 缩 仪 记 录 资 料 对 比E3 地 震 地 磁 观 测 与研 究 ,0 0 3 () 1 1 1 3 阚 湖 J. 2 1 , 12 :0 — 0 廖 丽 霞 , . 同 型 号 仪器 水 位 记 震 能 力 对 比分 析 E- 地 震 研 究 ,0 9 3 ( ) 1 7 14 等 不 J1 . 2 0 ,3 2 :3 — 4 . 舒 优 良 , . 至深 井 水 震 波 数 字 化 记 录 与 地 震 波 记 录 的 对 比 研 究 [] 地 震 地 磁 观测 与研 究 ,0 4 2 () 2 —3 等 周 J. 2 0 ,4 5 :6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 选 辉 尹 小 兵
1 中 国河 北 0 6 0 ) 5 0 6河 北 省 地 震 局 邯 郸 地 震 中 心 台
2 中 国长 春 1 0 2 ) 3 0 6吉 林 大 学 地 球 探 测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3 中 国北 京 1 0 8 ) 0 0 1中 国地 震 局 地 球 物 理 研 究 所
1 电磁 扰 动仪
目前 , 昌平 地震 台 ( 3套 ) 与十 三陵地 震 台 ( 套 ) 架 设 4套 不 同型 号 的 电磁 波 仪器 , 1 共 分别 为 : NE 8型 电扰动 仪 、 C Ⅱ型 电磁 波 仪 、 C D 1型 电磁 波 仪 和 E C M0 D 一 D R - MAOS型 电磁 波仪 。
金 “ 都 圈 地 地 震 电磁 短 临 预 测 新 方 法研 究 ” 8 9 0 8 联 合 资 助 首 (0 3 3 )
本 文 收 到 日期 :O O O — 9 2 1 70
1O O









表 1 电 磁 扰 动 观 测 仪 参 数 信 息
Ta e 1 Cha g pl t o m n t u e t p r m e e s o l c r m a e i s u b c bs r e nf r a i n a l bl n - afr isr m n a a t r fee to gn tc di t r an e o e v r i o m to t b e
2 资 料 选取 与观 测数 据对 比分 析
因 电磁 波 仪 数 据 观 测 与 收 集 的 时 间 参 差 不 齐 , 便 于 进 行 对 比分 析 , 们 一 致 选 自 5 1 月 9日开始 , 仪 器 类型 及 测 向分 别 绘 制 了观测 数 据 时 序 变 化 曲线 图 ( 分 图
各 类 电磁 扰 动 观 测 仪 参 数 信 息 见 表 1 。
作者简介 : 张建 国 ( 4 ) 男 , 南 濮 阳 人 , 北 省 地 震 局 邯 郸 中 心 台 工 程 师 , 林 大 学 地 球 探 测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17 9 , 河 河 吉 在 职 研 究生 , 主要 从 事 地 震 监 测 与 电磁 分析 研 究 等 工 作 基 金 项 目: 中央 级 公 益 性 科 研 院 所 基本 科 研 业 务 专 项 “ j 地 区 电 磁场 动 态演 化 特 征 研 究 ” 0 9 1 ) 北 京 市 自然 基 华 E (5 2 7 ;
电磁 波仪 和 中国地震 局地 壳所 DC D 1型 电磁 波 仪 , R - 旨在检验 电磁 波仪器 性 能及灵敏 度 , 获 捕
震 前 电磁 异 常 信 号 。 为 做 对 比 分 析 , 十 三 陵 地 震 台 中 国 地 震 局 预 测 所 研 制 的 E AOS型 电 将 M 磁波 仪一 并引 入 。
的地 震 短 临 预 报 方 法 之 一 。深 入 研 究 电 磁 波 与 地 震 的 关 系 , 地 震 预 测 预 报 提 供 了一 种 可 能 。 为
20 0 9年 5月 , 中国地震 局监测 预报 司预 报处 于 昌平 地震 台架 设 3 电磁波 仪 , 套 分别 是 : 廊 坊市 大地公 司 C M0 NE 8型 电扰 动仪 ( 0 9 1 2 0 年 1月 2日新 增 磁 电极 ) 郑 州 晶微 公 司 D 一1 、 C 1型
1 图 4 , 行 对 比研 究 。 )进
0 . 9 ;
21 L~ 8
f .. ^
— .




.【 . . ..... . 1 .. . . ..... . ....


. ^.J J・.I I.. L l

. .
地 震 地 磁 观 测 与 研 究 第 3 卷 第 6期 1
2 0在 01
1 2月
SEI SM 0L0G I CAL ND A GE0M A GN ETI C 0 BSERV AT 1 0N N D A RESEA RCH
V o131 N O 6 . .
De . c 20 0 1
4 中 国北 京 1 0 8 ) 0 0 5中 国 地 震 局 地 壳 应 力 研究 所 5 中 国河 北 0 5 5 ) 5 3 0河 北 省 地震 局红 山基 准地 震 台
摘 要 基 于 电磁 辐 射 理 论 基 础 , 昌平 地 震 台 ( 套 ) 十 三 陵地 震 台 ( 套 ) 同 生 产 厂 家和 型 号 的 对 3 、 1 不 4套 电 磁 波 仪 观 测数 据进 行对 比分 析 。研 究 表 明 , 种 仪 器 观 测 数 据 变 化 趋 势 大致 相 同 , 示 出 较 各 显
d i1 . 9 9 j i n 1 0 —2 6 2 1 . 6 0 8 o 0 3 6 / . s . 0 3 3 4 . 0 0 0 . 1 l s
不 同型 号 电磁 波 仪 观 测 数 据 对 比分 析
张 建 国” 刘 晓灿 。 马 新 欣 。 袁 亚 红 。 ’
好 的一 致 性 , 数 据 产 品 的产 出格 式 需 加 强 规 范 , 便 应 用 与 共 享 。 但 以 关 键 词 昌平 地 震 台 ; 电磁 扰 动 ; 比研 究 对
0 引 言
近 年来 , 电磁波 已成 为重要 的地 震监 测手 段之 一 , 世 界各 国地震 科 技 工作 者 认可 , 多 被 众 学者 开展 了相 关 研 究 工作 ( 志球 , 0 1 刘 长 才 等 , 0 6 陈化 然 等 , 0 8 刘 晓 灿 等 ,0 8 赵 20 ; 20 ; 20 ; 20 , 20 ) 0 9 。电磁 波观测 与研究 是 电磁学 领域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国 内外 公认 的具有 良好 发展前 景 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