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悠久的古城

合集下载

北京(八年级下册地理)

北京(八年级下册地理)

地理笔记(重点:北京的区位优势和悠久历史、难点:北京的城市功能、城市发展)一、政治文化中心1、地理位置40度北纬东经116度2)海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东南面向渤海。

3)相对位置(临省)河北省、天津市2、自然环境2.1地形1、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地势特点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3、北京区位优势:1北京的区位优势大致位于40度北纬-----中纬度暖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冷热、干湿适中的气候优势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

2战略位置的优越性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东南是倾斜的平原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临近有辽东和山东半岛。

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宜经济建设3交通区位优势1、从西北处居庸关,可以进入内蒙古高原。

2、向西可联系能源丰富的黄土高原。

3、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

4、向南可进入物产丰富的华北平原。

3、北京城市职能职能1、政治中心2、文化中心3、国际交流中心二、历史悠久的古城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约70万年前)2、燕苏都城(3000多年前)3、秦汉隋唐宋时期一直是北方重镇。

辽南金金中部元大都明北平明北京(800年建都史)4、明清故宫、八达岭长城、颐和园、明十三陵三、现代化大都市1、城市建设成就经济建设,北京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中心区域外围形成了一批卫星城,形成了一批重点功能区。

交通建设市区形成环形和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北京还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2、建设目标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3、交通建设市区形成了环形和放射状快速道路网。

北京还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长江三角洲重点: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难点:长江三角洲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发展一、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位置: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 专题05 祖国的首都——北京(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 专题05 祖国的首都——北京(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专题05 祖国的首都——北京知识梳理【图】P33图6.42北京的地形,要求熟悉,知道河北省,天津市,渤海位置1.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4.历史悠久的古城:(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方方正正,布局均衡对称,成“凸”字形轮廓,堪称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2)旅游名胜: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还有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5.现代化的大都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大城市中心外形成了一批卫星城。

(1)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

(2)现代化交通网: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北京故宫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在附近修建高大建筑以便观其全貌B.不加限制地增加游览人数以增加收入C.故宫内部修建宾馆歌厅以供游客娱乐D.将附近的工厂全部迁出,以防污染破坏2.下课后,几个同学谈论首都北京,其中发言有误的是()A.小兰说:“北京的经纬度大致是40°N,116°E。

”B.小明说:“北京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C.小燕说:“北京濒临渤海,海上交通便利。

”D.小峰说:“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3.下列关于首都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北依太行山,西邻燕山B.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C.我国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D.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4.北京中关村发展的最有利条件是()A.交通便利B.国家支持C.人才多D.历史悠久5.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北京成为世界唯一一个同时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北京简介概况介绍

北京简介概况介绍

北京简介概况介绍1. 城市背景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位于中国北方的华北平原上,坐落在东经115°25′47″至117°30′40″和北纬39°29′21″至41°05′33″之间。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北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

2. 历史沿革2.1 古都风华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

西周时期,北京周原是古代人聚居的地方,被认为是北京古城的起源。

随着历代政权更迭,北京逐渐发展为重要的政治中心和文化聚集地。

元朝时,北京成为元世祖忽必烈的都城,并修建了著名的故宫。

明清两代,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天坛、颐和园等。

2.2 现代发展20世纪初,北京逐渐成为现代化城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建设迅速发展。

尤其是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使北京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

3. 地理位置北京位于中国的华北平原中部,东临渤海,西靠太行山,北界燕山。

地理位置优越,使得北京成为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北京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而湿润,冬季寒冷而干燥。

4. 人文景观4.1 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故宫坐落在北京中轴线上,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

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也是中华文化宝库。

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4.2 天坛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坐落在北京市的南部。

天坛占地面积约27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和祈年殿等。

天坛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和宗教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4.3 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园林。

它由中国清朝皇帝乾隆命名建造,主要包括万寿山和昆明湖两个部分。

颐和园以其精美的园林景观和富有艺术价值的建筑群闻名于世。

北京一座历史悠久又充满魅力的城市作文

北京一座历史悠久又充满魅力的城市作文

北京一座历史悠久又充满魅力的城市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北京,可爱又富有魅力的古都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北京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大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我对北京这座城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让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天安门广场。

那里有着巍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每当升旗手将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现场无数人驻足观看,热泪盈眶。

这份热爱祖国、振奋人心的景象,永远也不会从我的脑海中淡去。

红色文化就这样深深地扎根在每个北京人的心里。

除了天安门广场,北京的皇家园林和古代建筑同样吸引着我的目光。

有谁能想象紫禁城竟然是一座由二万四千间房屋组成的大宫殿呢?每当我走进紫禁城的大门,就仿佛置身于帝王家族的生活之中。

那里到处可见精美绝伦的雕刻、壁画和装潢,处处洋溢着古典气息。

而颐和园则给我留下了别样的印象。

那些湖泊、山石和园林建筑,彰显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建筑风格,堪称"园中之园"。

谈到北京,就不得不提及这里丰富多彩的特色美食。

北京烤鸭可是举世闻名,外酥里嫩、肉质鲜美,难怪成为各地游客的最爱。

除此之外,还有卤煮香酥的火烧、馅料丰富的糖葫芦、清香爽口的牛肉酱等美味佳肴,让人垂涎欲滴。

虽然北京地处华北平原,但却有无数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

有雄伟壮阔的长城遗址,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关"的居庸关更是最负盛名;有大红门、地安门等处处可见火药绿营造的古建筑;还有静穆肃穆的名胜古刹如陶然亭、法源寺等。

每到周末,我和家人都会慕名前往,感受这里浓厚的人文气息。

可以说,北京集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于一身。

这座城市虽然有着悠久的过去,却也拥抱着飞速发展的未来。

我无比期待北京继续发展,让更多人认识并热爱这座灿烂东方明珠。

也希望大家有机会亲临北京,领略它独有的魅力和韵味。

总之,北京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更是一座热情好客、包罗万象的大都市。

《首都北京》PPT优质课件

《首都北京》PPT优质课件

读P35图6.44及注释,总结北京地理位置的的优势。 (1)纬度位置优越:
地处暖温带,位于半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2)海陆位置优越:
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3)战略位置优越:
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 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4)经济区位优越:
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华 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供应充盈。
国家图书馆
政治文化中心(城市职能)



中央音乐厅

政治文化中心(城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
驻 华
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随着 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落户北京、
各种国际会议在此频繁召开,北京与
世界各地的联系正日益密切。
大 使 馆
• 北京有130多个外国大使馆
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 完整的皇家园林。它集中了中国古典 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 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历史悠久的古城
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是老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 有许多中华老字号。近年来,经过大 规模的修缮整治,前门大街恢复了民 国初年的风貌。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 大都里坊的传统民居区,是最富有老 北京风情的街巷。
面积:1.68万平方公里
人口:1961.9万人
城市概况
➢ 疑问二:
关于建都条件,古代典籍 《管子乘马篇》云: “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 近水而沟防省”。那么北京 又有哪些地形地势及河流的 优势条件呢?—某中学生
(注释:筑城向上不要靠近高地,就可以有充足的水源,向 下不要靠近潮湿低洼的地方就可以省去排水的沟渠)

话说三千年的北京城

话说三千年的北京城

话说三千年的北京城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有三千多年,其间主要出现了三个都城级别的城址。

一个是在房山区琉璃河乡董家林村的西周燕都,另一个是位于北京城区西南部的蓟城,后来发展成为唐幽州城、辽南京城和金中都城,这两个城应该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第三个城就是元大都以及明清北京城,我们今天北京城区的核心区域也是从这个城发展过来的,距今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总体来说,由于北京建城历史悠久,特别是近一千年以来,北京成为辽金元明清五朝的都城,城市的营建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

时至今日,尽管城墙、城门已很不完整,但保留的都城类型性遗迹、个体性遗迹还是比较丰富。

房山区的董家林村,三千多年前的燕都古城遗迹仍在;广安门外的天宁寺塔,见证了一千年前辽南京城的沧桑;丰台区凤凰嘴村的土城遗址和玉林小区的水关遗址,体现了八百多年金中都城的气魄;元大都的城墙遗迹和西城区的妙应寺白塔,彰显了七百多年元大都城的辉煌。

到明清北京城,留下了更丰富的遗迹,宫殿如海的紫禁城,九坛八庙的皇家祭坛,三山五园的皇家园林,还有数不清的胡同四合院。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显现出北京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典型的代表。

从“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谈起说到北京城的起源和发展,在民间有不少俗语民谚,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这个民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最早见于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的一部书,这部书的名字叫作《天府广记》。

其中记载的这句民谚叫作“先有潭柘,后有幽州,此寺之最古者也”。

很显然,这个民谚的落脚点主要是说潭柘寺很古老,而幽州则指的是幽州城,不是现在流传的“北京城”。

潭柘寺是北京地区最早建立的寺庙,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到现在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而幽州城,狭义地讲,指的是唐朝时的北京城,如果要从这个角度来说,显然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这个民谚是对的。

但问题是唐朝的幽州城并不是唐朝时才建造的,是在前面城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而来的,而在唐之前的这个城叫作什么城呢?就是今天我后面要讲到的蓟城。

第三节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第三节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主讲:黄冈优秀地理教师詹魁春一、内容概述(一)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1、政治文化中心2、历史悠久的古城3、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1、人多地狭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二、重难点内容解析(一)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1、地理位置:(40°N、116°E)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面积1.68万平方千米,人口1000多万。

北京的地理特征:①地形: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东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②气候: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600毫米;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属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

④名胜古迹: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天坛、十三陵、颐和园等。

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温度带,地处内陆且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具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②战略地位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③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

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①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利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都在北京;②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③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国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祖国的首都——北京》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祖国的首都——北京》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要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北京的交通发展状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1.【课程引入】北京;2.【地理地图】北京部分文化机构和设施的分布动画;3.【知识解析】辽代以来北京城区的变迁;4.【活动设计】北京的四合院该何去何从。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你对我们的首都了解多少呢?说一说你们对北京的印象吧!学生自由发挥,说出他们从各个渠道收集来北京的情况。

学生: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故宫、长城、2008年奥运会、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其实北京还有很多方面能够激发我们的兴趣,北京还有颐和园、中南海、中关村、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等。

我们先来看一小段视频,感受首都北京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北京。

教师播放资源库视频【课程引入】北京,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新知讲解】一、政治文化中心视频展示北京著名景点的景观,如天安门广场、北京故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鸟巢、八达岭长城、鸟巢、国家大剧院、北京天坛、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中南海等。

教师:这些历史文化古迹不仅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同时也促进了北京经济的发展。

从这些著名景点和建筑,我们不难看出北京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那么,北京为什么能够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呢?1.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和“北京地形图”,学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北京的海陆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指导(3)

说说你所知道的北京的名胜 古迹,组织好自己的语言, 比一比谁说的更好。
故宫博物院
紫禁城
万里长城
颐和园
天坛
天坛
北海和什刹海
清十三陵
香山
圆明园
北京古城如何有效保护?
不能用提高门票价格或限制每天的门票销 售数量解决根本问题,这样不利于北京旅游业
的发展。我们应制定相应的保护法规及利用现
坐落在北京护国寺大街建于1986年的梅兰芳纪念馆是一座 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在这里居住。由于 梅兰芳大师是世界级名人,在国外的知名度非常高,梅兰芳故 居因此也成为了许多国外旅游者到北京首选的参观项目。
东棉花胡同是交道口地区保护较好的胡同之一。胡同内有定为 北京市文物保护级的四合院,现为多居民合居。每户门前精美的 砖雕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儿,成为胡同中的一道风景。由于居住在 此的居民保护意识很强,虽然胡同经历了不少历史沧桑,但依然 保存得十分完整。
如何对待四合院和胡同?
观点1全部拆除不合理。四合院是文化遗产,应 以保护为主,但部分保留价值不高得可以拆除; 观点2是合理的。对四合院加以整治、改造,从 而使居民的生活的条件得到改善,并使四合院得以长 久保存。 观点3是正确的。四合院和胡同是先人馈赠给我 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浓缩了北京的历史、文化,我 们应妥善对待,为后代留下回味历史、思索文化的 空间。
代科学技术,如提倡文明行为、环保行为,利
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等,使历史文化
遗产能持续发展、永续利用,做到利用和保护
双赢。
自学指导(4)
阅读P25课文及图6.11,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说说你对 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2、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 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3、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采取了 哪些措施?

自学指导(1)
阅读课文和图6.5,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建城有多少年的历史?有哪几个 朝代在此建过都?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哪两个朝代?有 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布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京城有一条著名的中轴 线,南面起被拆除的永定门 中心点,向北经过正阳门、 天安门、午门、太和殿、中 和殿、保和殿、乾清宫 、 坤宁宫、神武门、景山最高 点万春亭、寿皇殿、鼓楼, 直抵钟楼的中心 点,全长 近8千米。这条中轴线串连 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 皇城和紫禁城。北京城以这 条中轴线中心,形成了东西 对称的格局。
如何正确处理古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在古城改造中,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的 原则,注意保持旧城的格局和原有风貌,使 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交相辉映,既实 现现代文明的崭新面貌,又保护历史文化的 风采,使其成为充分适应人们居住的家园。
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的空间变化:
•辽南京城是依水而建得近似正方形的城池; •金中都城是在辽的基础上加以扩建的,四周有护城河, 面积扩大近2倍; •元大都城是在金的东北部新建的一座城池,城内有河流, 四周有护城河,面积是金的3倍; •明清北京城是在元代的基础上改建的,北城墙向内缩进, 在南面修筑外城,使北京城呈“凸”字形状,呈现出“中 轴对称,平缓开阔,轮廓丰富,节律有序”的特点,集中 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规划建筑精华; •现代北京城是以明清北京城为中心扩建而成的,同时沿 袭了明清北京城的风格。
自学指导(2)
阅读图6.7,回答下列问题: 1、自辽代以来,北京旧城在空间上是如 何变化的? 2、北京旧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有什么关 系? 3、现代北京城与北京旧城有什么关系?
北京城址的迁移与水源的关系密切。 不管城区如何变迁,但始终要保证城市附 近有丰富的水源,以满足城市用水和防卫的 需要。随着城市职能的丰富和人口的增加, 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进一步发 展乃至城址的变迁。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历史悠久的古城 --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课标要求

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 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 城市建设成就.
学习目标

1、讲述北京城的发展历史,能列举 出北京的名胜古迹。 2、讨论北京在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 “传统”与“现代”、“发展”与 “保护”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北京东长安街
北京东三环夜景
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交通发达、生活便利。 •拥有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施。 •文化生活丰富。 •工业布局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周围密布卫星城和新区。 •绿地面积较大,注重环境保护等。
什么叫“四合院”呢?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 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 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