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实验课人体多功能生理指标检测与测定一、人体心电图【实验
生理学人体实验教程

人体心电图描记实验目的:1.学习人体心电图的记录和分析方法,2.了解正常人体心电图三个波形及两个间期的生理意义。
3.协助判断心跳频率、节律及心脏兴奋起源、传导和恢复过程中有无异常现象。
实验原理:人体是个容积导体,心脏兴奋时产生的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容积导体传导到体表。
如在体表按一定的引导方法,可将心脏电位变化记录下来,即心电图。
心电图反映了心脏兴奋的产生、传播及恢复过程中的规律性的生物电位变化。
由于引导电极位置和导联方式不同,心电图的波形可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有P、QRS和T三个波及P-R、Q-T两个间期。
P波代表心房去极化过程;QRS波群反映了心室去极化过程;T波则表示心室复极化过程。
P-R间期为心房兴奋传导至心室兴奋所需要的时间;Q-T间期表示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完成复极,恢复到静息电位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对象:人体(学生自愿者)。
实验器材和药品:心电图仪、检查床、电极膏(或生理盐水)、75%酒精棉球。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一)描记前的准备1.复习《心电图机》使用方法(1)连接好心电图机的电源线、地线和导联线,并接通电源,预热5min。
在此期间安放电极。
(2)让受试者去掉手表,舒适、放松地静卧在检查床上,裸露上半身。
(3)安放标准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电极。
按规定连接好导联线:红色——右手;黄色——左手;绿色——左足;黑色——右足。
安放胸部V1、V2、V3、V4、V5 、V6 6个胸导联电极。
2.复习《心电图机》中心电图导联的基本原理。
(二)心电图描记描记前校正输入信号电压放大倍数,使1mv标准电压使描笔振幅为10mm(记录纸上纵坐标为10小格)。
走纸速度定为25mm/s。
先后描记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加压单极肢导联aVR、aVL、aVF;和胸导联V1、V3、V5。
在心电图记录纸上注明各导联名称,受试者姓名、性别、年龄及记录日期。
(三)心电图分析1.辨认P波、QRS波群、T波及P—R、Q—T间期和S—T段。
第三次实验课人体多功能生理指标检测与测定一、人体心电图【实验

第三次实验课人体多功能生理指标检测与测定一、人体心电图【实验目的】学习人体心电图描记方法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辨认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和正常值范围。
【实验原理】人体心电图(ECG)是由人体表面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
它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实验对象】人【器材与用品】心电图机、酒精棉球、量规。
【实验步骤】1.准备(1)让受试者安静,舒适地平卧在检查床上,肌肉放松。
(2)接好心电图机的电源线、地线和导联线。
开启电源开关(POWER),选择仪器记录方式AC(CHG-DC-AC),使LINE指示灯亮。
选择灵敏度按钮(SENTITIVITY)为“1”,走纸变速按钮(PAPER SPEED)置于“25mm/s”,“开始、调节和停止”按钮(START,CHECK,STOP)置于“调节”,按动导联选择按钮(LEAD SELECTOR),使导联指示灯在“Ⅱ”导联闪亮。
调节基线移位滚轮,使描笔位于记录纸合适的位置。
(3)将“开始、调节和停止”按钮置于“调节”,重复按动定标按钮,1 mv标准信号应使描笔振幅为10mm。
再将开关按至“开始”位,重复按定标按钮,在心电图纸上描记标准信号。
若标准信号幅值有差异,可微调增益细调电位器。
然后将“记录、观察和准备”开关拨置“调节”位。
(4)在前臂屈侧腕关节上方及内踝上方安放引导电极(胸前用吸附电极)。
安放电极前,先用酒精棉球将要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擦净(可以改善皮肤的导电性,使心电图曲线光滑)。
(5)按电极颜色接好导联线:2.描记将“开始、调节和停止”开关拨向“调节”位。
待描笔稳定后,即可拔至“开始”位,记录心电图波形。
以后每次变换导联或更换胸前电极的位置,均按照上述步骤重复一次。
3.分折(图5-9)(1)辨认P波、QRS波群、T波、R-R间期、P-R间期、S-T段及Q-T间期。
(2)测量Ⅱ导联中上述各波段时程。
心电图的纸速一般采用25mm/s,即心电图纸上横坐标每一小格(1mm)代表0.04s。
人体生理参数测量的物理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人体生理参数测量的物理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本文主要介绍人体生理参数测量的物理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测量人体生理参数,研究其测量原理并探讨实验应用。
本实验主要测量人体体温、血压和心率等参数,通过实验得出测量结果,通过数据处理对人体生理参数进行分析,在现实应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原理1.体温测量原理人体体温是衡量人体机能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
体温测量的原理是基于热力学原理,即热平衡。
人体组织的热量分布是非常均匀的,没有明显的温度梯度。
通过测量人体表面的热量辐射,可以间接地测量到人体的温度。
人体的热量辐射主要是通过红外线的方式进行的。
绝大部分红外辐射都可以被视为黑体辐射,其辐射率与温度成正比,可以用菲涅尔定律反推出物体的表面温度。
体温测量设备可以通过检测人体表面的红外辐射,计算出人体的表面温度。
2.血压测量原理血压测量是用来测量动脉血压的一种方法。
血压是由心脏经动脉、毛细血管到达静脉时产生的压力。
血压测量中用到的典型方法是利用袖带和袖带泵来产生压力,袖带包裹在上臂上面,测量袖带中的压力,从而测量血压。
袖带的压力作用于上臂动脉,使得血液的流量被阻止,手腕处的收缩带压又能防止血液从动脉流入静脉。
接下来,医生可以在听到血流声的逐渐放松收缩带,同时监测袖带压力变化,当血压达到收缩压时,可以听到清晰有力的血流声。
继续放松收缩带,当收缩带完全松开时,再次监听血流声,当血压降至舒张压时,血流声就会突然变得非常平稳。
3.心率测量原理电心图显示了心脏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电信号,这些信号传递到心肌上,使得心肌收缩。
采用心电图技术可以测量心率,速度根据心跳时间间隔来计算。
电心图的原理是利用金属电极观察心脏电信号。
心脏电信号是由心房和心室细胞之间的离子交换引起的,能够产生微弱的电场。
通过将电极放置在身体表面上,便可以检测到心电信号。
信号的放大和过滤后,就可以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进行处理。
二、实验设计1.实验器材反射式体温计、血压计、心率监测仪、医用白色手套、纸笔等。
医学生实习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人体正常生理指标测定实验目的:了解人体正常生理指标,掌握生理指标的测量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医学院生理实验室实验人员:XXX(实习生)实验设备:体温计、血压计、心电图机、血常规分析仪、尿常规分析仪等实验方法:一、体温测量1. 使用体温计测量患者腋下体温,将体温计夹在腋窝深处,保持5分钟。
2. 记录患者体温值。
二、血压测量1. 使用血压计测量患者右上臂血压,患者取坐位,将袖带缠于右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3cm。
2. 使用听诊器在肘窝上方2-3cm处听诊,当听到第一声搏动音时记录收缩压,当搏动音消失时记录舒张压。
3. 记录患者血压值。
三、心电图检查1. 使用心电图机连接患者肢体,确保电极片贴附牢固。
2. 开启心电图机,调整时间常数和灵敏度,记录患者心电图波形。
3. 分析心电图波形,记录心率、心律、P波、QRS波群、T波等指标。
四、血常规检查1. 使用血常规分析仪采集患者静脉血。
2. 将血液样本加入试剂,进行检测。
3. 记录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五、尿常规检查1. 收集患者晨尿样本。
2. 使用尿常规分析仪检测尿液中葡萄糖、蛋白质、酮体、尿胆原、胆红素、比重等指标。
3. 记录患者尿常规指标。
实验结果:一、体温:患者腋下体温为36.5℃。
二、血压:患者右上臂血压收缩压为120mmHg,舒张压为80mmHg。
三、心电图:患者心率80次/分钟,心律齐,P波、QRS波群、T波正常。
四、血常规:患者血红蛋白150g/L,白细胞 4.0×10^9/L,红细胞 4.5×10^12/L,血小板150×10^9/L。
五、尿常规:患者尿液中葡萄糖、蛋白质、酮体、尿胆原、胆红素、比重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实验分析:本次实验中,我们对患者进行了体温、血压、心电图、血常规和尿常规的检查。
通过测量和分析,我们发现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患者的身体状况良好。
人体心电图实验报告

人体心电图实验报告人体心电图实验报告引言人体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方法。
通过记录心脏电信号的变化,可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和是否存在异常。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和分析心电图信号,了解心脏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疾病诊断方法。
一、实验设备和方法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心电图仪、电极贴片、导联线等。
实验过程如下:1. 将电极贴片粘贴在被试者的胸部和四肢上,确保贴片紧贴皮肤并保持良好的导电性。
2. 将导联线与电极贴片连接,并将另一端插入心电图仪。
3. 打开心电图仪,调整仪器参数,如增益、滤波器等,以获得清晰的心电图信号。
4. 记录被试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等,并确保被试者处于放松状态。
5. 开始记录心电图信号,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
二、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我们获得了一段完整的心电图信号。
心电图是由一系列波形组成的,主要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
以下是对每个波形的分析:1. P波: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通常为正向波。
在心电图上,P波通常位于QRS波群之前,其形态和幅度可以反映心房的除极状态和心房肌的工作情况。
2.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
其中的Q波、R波和S波分别代表心室除极的不同阶段。
QRS波群的形态和幅度可以反映心室的除极状态和心室肌的工作情况。
3. T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通常为正向波。
在心电图上,T波位于QRS 波群之后,其形态和幅度可以反映心室的复极状态和心室肌的工作情况。
除了上述波形,心电图中还存在其他一些特征,如ST段、U波等。
这些特征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心脏信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三、实验讨论通过对心电图信号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的电活动和功能状态。
通过观察波形的形态和幅度变化,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2. 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心电图生理实验报告

人体心电图生理实验报告1. 引言人体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常用的生理信号检测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本实验旨在通过记录健康受试者的心电图信号,了解心脏的电生理特征以及识别心脏疾病的可能。
2. 实验方法2.1 实验仪器和材料本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和材料如下:- 心电图记录仪:能够记录心电图信号的仪器,本实验使用的是BioAmp系统。
- 导联电缆:将受试者与心电图记录仪连接的导联电缆。
- 心电图贴片电极:置于受试者身上用于记录心电信号的电极。
2.2 实验步骤1. 将心电图记录仪接通电源,并进行仪器校准。
2. 将导联电缆的接口与心电图记录仪的相应接口连接。
3. 清洁受试者的皮肤,确保贴片电极能够充分贴附。
4. 将贴片电极粘贴在受试者的身体上,按照国际标准配置3导联或12导联。
5. 确保受试者放松并保持安静,开始记录心电图信号。
6. 记录足够长的时间以获得稳定的心电图信号。
7. 结束实验,拆除电缆和贴片电极。
3. 实验结果3.1 心电图信号特征根据所记录到的心电图信号,可以观察到以下特征:1. 心电图由一系列波形组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P波、QRS波群和T波。
2. P波代表心房的收缩,可用于评估心房的电活动。
3.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收缩,用于评估心室的电活动。
4. T波代表心室的舒张,用于评估心室的电活动。
5. 心电图的波形和间期可以提供有关心脏节律、传导阻滞和心脏肥厚等心脏疾病的信息。
3.2 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心电图可以提供识别心脏疾病的线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电图异常表现:1. 心律失常:心律过缓、心律过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可以通过心电图进行定量评估和诊断。
2. 传导阻滞:心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可以在心电图上显示出延长的P-R 间期或QRS波群扩展。
3. ST段变化:ST段上升或下移可以反映心肌缺血或损伤,是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4. QT间期延长:长QT间期可能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或某些药物副作用的表现。
人体功能学实验报告

人体功能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人体的基本功能,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反应和调节机制。
实验材料与仪器- 15名实验人员- 血压计- 心电图仪- 呼吸频率计- 体温计实验过程1. 血压测量实验实验人员以静息状态坐下,将血压计固定在上臂处,并依次记录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2. 心电图测量实验实验人员以静息状态坐下,将心电图电极贴在胸部位置,记录心电图,并分析心电图的各个波段。
3. 呼吸频率测量实验实验人员以静息状态坐下,用呼吸频率计观察并记录呼吸的次数,同时观察呼吸的深度和节律。
4. 体温测量实验实验人员以静息状态坐下,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并记录体温的数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血压测量结果经过测量,实验人员的平均收缩压为120 mmHg,平均舒张压为80 mmHg。
这表明实验人员血管的张力和弹性处于正常水平,心脏能够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2. 心电图测量结果心电图显示实验人员的心率在60次/分钟左右,心电图的各个波段正常。
这表明实验人员的心脏功能正常,能够保持正常的心律和心率。
3. 呼吸频率测量结果实验人员的呼吸频率平均在12次/分钟左右,呼吸深度和节律正常。
这表明实验人员的呼吸系统正常工作,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4. 体温测量结果实验人员的体温平均在36.5左右,处于正常水平。
这表明实验人员的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机制正常工作,能够维持身体的正常温度。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的基本功能,并对人体的生理反应和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人员的血压、心电图、呼吸频率和体温都处于正常水平,表明实验人员的生理功能正常。
人体的各个系统相互协调工作,确保人体的正常运转。
实验感想与建议本次实验让我们近距离观察了人体的基本功能,对人体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进一步深入了解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人体健康的保持和疾病的预防。
实验5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5 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一、引言心电图和动脉血压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心电图反映了心脏在不同时期的电活动,心率、节律等信息;而血压则反映了血管的张力和血液流量等信息。
因此,准确测量心电图和血压对于了解人体健康状态和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人体安静和运动时的心电图和动脉血压,探究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掌握心电图、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及相关参数的意义;2.了解人体运动对心电图、动脉血压的影响;3.学习如何分析、解读心电图和动脉血压的测量结果。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设备•生理机能测量仪•心电图电极贴片•血压计2.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1.请实验者松弛身体,保持心态平静;2.确定好测量时间和地点,并将测量仪器准备就绪。
(2)测量人体安静时的心电图和动脉血压1.让实验者坐于舒适的座位上,双脚踩在地面上,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2.将心电图电极贴片粘贴在实验者身上,记录3分钟的静态心电图;3.将血压计套在实验者的左臂上,按照惯例测量实验者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记录下来。
(3)测量人体运动时的心电图和动脉血压1.让实验者先做5分钟的热身运动;2.记录2分钟的运动前静态心电图,然后让实验者快步走5分钟或者其他适宜的有氧运动;3.在运动结束后立即记录2分钟的运动后静态心电图,然后立即测量实验者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记录下来。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根据静态心电图数据计算人体的安静心率;2.比较动态心电图数据和静态心电图数据,探究人体运动对心率、心律的影响。
3.比较运动前和运动后的血压数据,分析人体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者应保持平静的心态,配合实验;2.测量仪器应放置在最佳位置,避免干扰;3.对于未接触过心电图、血压计的实验者,应先向其进行简要的说明和演示;4.实验完成后,注意消毒心电图电极贴片等仪器配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实验课人体多功能生理指标检测与测定一、人体心电图【实验目的】学习人体心电图描记方法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辨认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和正常值范围。
【实验原理】人体心电图(ECG )是由人体表面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
它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实验对象】人【器材与用品】心电图机、酒精棉球、量规。
【实验步骤】1.准备(1)让受试者安静,舒适地平卧在检查床上,肌肉放松。
(2)接好心电图机的电源线、地线和导联线。
开启电源开关(POWER ),选择仪器记录方式AC (CHG-DC-AC ),使LINE 指示灯亮。
选择灵敏度按钮(SENTITIVITY )为“1,” 走纸变速按钮(PAPER SPEED)置于“25mm/s”,“开始、调节和停止”按钮(START,CHECK ,STOP)置于“调节”,按动导联选择按钮(LEAD SELECTOR ),使导联指示灯在“Ⅱ”导联闪亮。
调节基线移位滚轮,使描笔位于记录纸合适的位置。
(3)将“开始、调节和停止”按钮置于“调节”,重复按动定标按钮,1 mv 标准信号应使描笔振幅为10mm 。
再将开关按至“开始”位,重复按定标按钮,在心电图纸上描记标准信号。
若标准信号幅值有差异,可微调增益细调电位器。
然后将“记录、观察和准备”开关拨置“调节”位。
(4)在前臂屈侧腕关节上方及内踝上方安放引导电极(胸前用吸附电极)。
安放电极前,先用酒精棉球将要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擦净(可以改善皮肤的导电性,使心电图曲线光滑)。
(5)按电极颜色接好导联线:2.描记将“开始、调节和停止”开关拨向“调节”位。
待描笔稳定后,即可拔至“开始”位,记录心电图波形。
以后每次变换导联或更换胸前电极的位置,均按照上述步骤重复一次。
3.分折(图5-9 )(1)辨认P波、QRS 波群、T 波、R-R 间期、P-R 间期、S-T 段及Q-T 间期。
(2)测量Ⅱ导联中上述各波段时程。
心电图的纸速一般采用25mm/s,即心电图纸上横坐标每一小格(1mm )代表0.04s。
(3)测量Ⅱ导联中各波的幅值:心电图纸上纵坐标每一小格代表0.1mV 。
凡向上的波形,其波幅应从基线的上缘测量至波峰的顶点。
凡向下的波形,其波幅从基线的下缘测量至波谷的底点。
(4)检测心率:心率=60÷(P-P 间期或R-R 间期)次/分(b/min)(5)心律分析:根据P 波决定基本心律,判定心律是否规则,有无期前收缩或异位节律,有无窦性心律不齐。
【思考题】1.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表现是什么?2.试述心电图各波和各段的生理意义。
二、人体心音听诊【实验目的】学习人体心音听诊的方法,区别第—心音和第二心音,了解心音产生的原理。
【实验原理】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心肌收缩、血流加速和减速等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心音可用听诊器置于受试者胸前壁直接听诊,心音听诊在心脏病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心音发生在心动周期的某些特定时间,其音调和持续时间也有一定的规律。
正常情况下共有四个心音,但多数情况下,听诊只能听到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实验对象】人【实验器材】听诊器。
【实验步骤】1.心音听诊(1)室内保持安静,受试者解开上衣,面向亮处静坐。
(2)参照图5-10,认清瓣膜听诊区。
1)二尖瓣区:心尖部,左锁骨中线内侧第五肋间处。
2)三尖瓣区: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稍偏左或剑突下。
3)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隙。
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隙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4)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隙。
(3)检查者戴好听诊器,听诊器的耳器应与外耳道一致。
以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胸器,置于受试者的胸壁上。
按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二尖瓣区、三尖瓣区顺序听诊。
(4)听心音同时,可用手触诊心尖搏动或颈动脉搏动,与此搏动同时出现为第一心音。
根据心音性质(音调高低、持续时间长短),间隔时间,仔细区分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5)比较各听诊区两心音的强弱,若呼吸音影响听诊时,可嘱受试者暂停呼吸。
【思考题】试比较正常人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
三、人体动脉血压测定【实验目的】了解间接测定动脉血压的原理,学习用间接测压法,测定肱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实验原理】人体血压的测定部位常为肱动脉,一般采用间接测压法(Korotkoff 听诊法),即使用血压计的袖带在动脉外施加不同压力,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血压。
刚能听到血管音时的最大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而血管音突变或消失时外加压力即相当于舒张压。
【实验对象】人【实验器材】血压计、听诊器。
【实验步骤】1.准备血压计有两种,即水银柱式和表式。
两种血压计都包括袖带、橡皮球和检压计三部分。
测压前应检查袖带是否漏气。
宽度合乎标准否(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人上臂用袖带宽度为14cm,长度为以能绕上臂一周超过20% ,儿童用袖带宽度为7cm),检压计是否准确(检查袖带内与大气相通时,水银柱液面是否在零刻度)。
2.测量方法(图5-11)具体测量人体动脉血压的方法如下:(1)受试者静坐5~10min 。
(2)让受试者脱去右臂衣袖。
(3)松开血压计橡皮球的螺帽,驱出袖带内的残留气体,然后将螺帽旋紧。
(4)让受试者前臂放于桌上,手臂向上,使前臂与心脏等高,将袖带缠在该上臂,袖带下缘至少在肘关节上2cm,松紧适宜。
(5)在肘窝内侧先用手指触及肱动脉脉搏所在,将听诊器胸件放在上面。
不可用力压迫胸件,也不能接触过松,更不能压在袖带底下进行测量。
(6)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袖带内,使血压计的水银柱逐渐上升到听诊器内听不到血管音为止。
继续打气,使水银柱再上升3~4KPa,随即松开气球螺帽,徐徐放气,水银柱缓慢下降,仔细听诊,当听到第一声“咚咚”样血管音时,血压计上所示水银柱刻度即为收缩压。
(7)继续缓慢放气,此时血管音先由低而高,然后由高突然变低,最后则完全消失。
血压计在听诊音调突然由高变低瞬间所示的水银柱刻度则为舒张压,血压记录常以“收缩压/舒张压KPa”表示。
(8)连测2~3 次,取其最低值。
发现血压超出正常范围时,应让受试者休息10min 再复测。
在休息期间可解下受试者的袖带。
【思考题】1.正常人从卧位转为立位时,动脉血压有否明显变化,为什么?2.试从间接测压法原理解释为何不能将听诊器的胸件放在袖带下进行测量?3.为何肌肉收缩状态的变化会影响到血压的改变?四、人体肺通气功能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人体肺容量和肺通气量的简单测量方法,了解肺容量和肺通气量的正常值及其测定的意义。
【实验原理】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通气功能主要是测定肺容量(呼吸过程中某一阶段的肺内气体的容积)和肺通气量(单位时间内通过肺的气体流通量)等指标。
肺容量和肺通气量的简单测量方法是用肺量计记录进出肺的气体流量。
本实验使用ADInstruments 公司的肺流量计记录通气流速(L/s),然后把流速积分得出肺容量(L)。
【实验对象】人【实验器材】PowerLab 8S 主机,肺流量计,肺流量头,肺通气套件,肺通气校正量筒,鼻夹。
【实验步骤】1.程序复制把肺通气扩展程序Spirometry (4)复制到Chart5 的extensions 目录下。
2.连接装置按实验框图(图5-12)所示连接主机、肺流量计、肺通气流量头和肺通气套件,打开计算机和主机电源,待计算机启动后,运行Chart5 for Windows 。
3.通道设置因Channel 1 和肺量计相连,故记录肺通气流速,设置为Flow ;Channel 2 记录肺通气量,设置为Volume ;两个通道的量程设置为200mV 。
4.流量计参数设置单击Chart 菜单栏的Spirometry ,在弹出的下拉式菜单中选取Configuration 选项,弹出Spirometry Configuration 对话框(图5-13 );单击Flow 通道右侧的功能选择按钮▼,选取Spirometer ⋯选项,弹出Spirometer 对话框(图5-14),分别按要求设置参数。
5.容积的校准把连接管接在3L 的容积校正量筒上,单击Start 按钮开始记录,轻推量筒的推杆,把筒内3L 的空气推入肺流量计,在Flow 通道中可见流速的变化曲线,单击Stop 按钮停止记录。
选取流速曲线,然后单击Flow 通道右侧的功能选择按钮▼,选取Spirometry Flow ⋯,弹出Spirometry Flow on Channel 1 对话框(图5-15 );再单击Calibrate 按⋯钮,弹出Flow Head Calibration 对话框(图5-16 ),分别按要求设置参数。
6.校准通气量通道参数先选取一段时间(20-60s)的正常呼吸流速曲线,然后单击Volume 通道右侧的功能选择按钮▼ ,选取Spirometry Volume⋯选项,弹出Spirometry Voluem on Channel 2 对话框,在Calculated Ratio 中显示出根据选取数据自动计算出的通气量常数,单击Use 按钮应用该常数校准通气量的漂移现象(图5-17)。
7.受检者闭目静坐,用牙齿咬住橡皮接口,使接口的橡皮圈位于口腔前庭的位置,用鼻夹夹鼻,让受检者练习用口呼吸,避免从鼻孔或口角漏气。
采样速度设为1K/s,时间轴压缩比率设为10:1 ,单击Start 按钮开始记录实验数据,进行下列各项测定。
(1)平静呼吸约1 min ,记录呼吸曲线;(2)受检者平静呼吸数次后,瞩受检者作最大限度的深吸气,屏气 1 秒钟后,再以最快的速度用最大的力量作最大限度的深呼气,直到呼尽为止;(3)受检者在一段时间(约15 秒钟)内作最深最快的呼吸;(4)让受检者作一段时间(约1min)的运动,如高抬腿,然后立即记录平静呼吸曲线。
8.肺容量和肺通气量的读取、测量和分析(1)肺通气扩展软件专为肺通气实验而设计,一般的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指标由计算机来计算。
只要选取一段呼吸曲线,然后单击菜单栏的Spirometry 选项,在弹出的下拉式菜单中选取Report 条目,弹出Spirometry Report 窗口,可以根据这份报告方便地读取每次平静呼吸的潮气量(V T)、呼吸的持续时间(Duration)、用力呼吸的持续时间(forced breath duration)、最大吸气速度(PIF)、最大呼气速度(PEF)、肺活量(FVC)、第一秒内呼气量(FEV 1)、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V1 / FVC)、所选呼吸曲线总的持续时间(Overall Duration)、呼吸次数(Breaths)、平静呼吸的每分钟平均通气量(V E)、平均潮气量(Average V T)、呼吸频率(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