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设计开题报告
冶金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开题报告可以看做是为课题提交审核的文书,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出现,特别强调其真实性和可行性,那么在写作冶金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时,该如何写呢?写作内容和要点有哪些呢?如何才能体现出真实性呢?本文以“冶金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板”为例,从开通报告写作6大内容出发,助你顺利完成写作。
论文题目:大型冶金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研究一、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1、研究目的本次课题提出了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与管理理论为基础,针对性地研究出一套完善的大型冶金项目工程风险分析体系,对于整个施工作业区域内的人员与设备进行风险预判、评估、分析,适应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
一是可以对冶金项目施工环境特殊,难以建立较为完整、条理清晰、脉络明白的工作区域划分问题进行分析与深层次的探索。
二是结合大型工程实施阶段中发生应急事件时,从风险管理方面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对施工区域内人员的数量与各工种人员分布进行一个系统的汇总,制定相应的数据库保证能够在任意时间精确查找到每一位施工人员与施工设备,提前进行工作细化与安排以便归纳出人员每日的运动轨迹。
三是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在其他领域或行业内探索风险研究的可行性,从而最大化体现本文研究的实用价值与实践意义,对本课题能有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研究意义我国大部分行业在管理模式升级方面进步是明显的,工程涉及到社会生产与发展的方方面面,现阶段大部分的工程项目都在面临一个严峻的立项形势与多行业彼此交错的各种干扰环境。
一旦出现某一环节的忽略,很可能使得整个工程的施工设计阶段出现设计与选材等方面与作业场所周围的环境产生一个不可控制的矛盾,一旦出现这种恶性的状况,执行人员在面对突发应急状况时,就会造成工程主体本身不能够保障其承载的基础功能,造成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企业在风险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发展方面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风险管理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方式手段,所以通常意义上讲,冶金工程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与社会发展的诸多要素比如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阶段特色的新产品才能够在激烈的角逐中赢得最大化的效益。
高炉炼铁论文开题报告

5答辩指ຫໍສະໝຸດ 教师意见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意见
评审小组 成员签名
签名: 2014 年 7 月 4 日
2014 年 7 月 日
7
4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及高炉内碳的平衡等。应当指出,某一钢厂的最大喷煤量或极限喷煤量应当按照经济 效益最佳,即每吨生铁的燃料成本最低(包括焦炭、煤粉、小块焦)确定。片面追求最 高喷煤量而不考虑降低铁成本是不可取的。
2、主要研究内容
本次课题高炉炼铁技术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2.1 工艺技术参数研究
高炉冶炼过程是在一个密闭的竖炉内进行的。高炉冶炼过程的特点是,在炉料与 煤气逆流运动的过程中完成了多种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且 由于高炉是密封的容器,除去投入(装料)及产出(铁、渣及煤气)外,操作人员无 法直接观察到反应过程的状况,只能凭借仪器仪表间接观察。为了弄清楚这些反应和 变化的规律,首先应对冶炼的全过程有个总体和概括的了解,这体现在能正确地描绘 出运行中的高炉的纵剖面和不同高度上横截面的图像。这将有助于正确地理解和把握 各种单一过程和因素间的相互关系。高炉冶炼过程的主要目的是用铁矿石经济而高效 率地得到温度和成分合乎要求的液态生铁。为此,一方面要实现矿石中金属元素(主 要为 Fe)和氧元素的化学分离——即还原过程;另一方面还要实现已被还原的金属与 脉石的机械分离——即熔化与造渣过程。最后控制温度和液态渣铁之间的交互作用得 到温度和化学成分合格的铁液。全过程是在炉料自上而下、煤气自下而上的相互紧密 接触过程中完成的。低温的矿石在下降的过程中被煤气由外向内逐渐夺去氧而还原, 同时又自高温煤气得到热量。矿石升到一定的温度界限时先软化,后熔融滴落,实现 渣铁分离。已熔化的渣铁之间及与固态焦炭接触过程中,发生诸多反应,最后调整铁 液的成分和温度达到终点。故保证炉料均匀稳定的下降,控制煤气流均匀合理分布是 高质量完成冶炼过程的关键。
转炉炼钢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转炉炼钢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转炉炼钢作为钢铁制造主要的生产方式之一,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钢材的品质。
因此,转炉炼钢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选题意义转炉炼钢自动控制系统中包括了温度、压力、流量等多个参数,这些参数的稳定控制直接影响到钢材的品质和成本。
在传统的转炉炼钢中,生产工艺是由人工控制的,存在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因此,需要设计一个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可以在实时监测炉内状态的基础上精确的调整炉内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从而实现高效、稳定、可靠的生产。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转炉炼钢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方式的研究。
2.通过对转炉炼钢过程的分析和建模,基于PID控制算法设计控制系统。
3.设计节点式控制策略,精确测量温度、压力、流量等多个参数,实现转炉炼钢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4.设计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控制系统运行状况,并实现远程监控与管理。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与理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转炉炼钢的工作原理进行理论模拟,确定主要参数的集成方式,设计控制算法。
2. 建立转炉炼钢的物理模型,并进行试验,获取实验数据,验证模型正确性。
3. 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模拟结果,优化控制算法,完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4. 运用MATLAB等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研究报告。
五、预期成果1. 转炉炼钢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及控制策略。
2. 基于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的控制算法。
3. 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和远程监控管理方案。
4. 相关数据分析及实验结果的研究报告。
六、研究难点1. 如何有效地获取转炉炼钢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并保证参数的准确性和精度。
2. 如何设计优化PID算法,实现对控制系统的精确控制,提高控制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转炉炼钢终点静态预测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转炉炼钢终点静态预测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转炉炼钢是钢铁生产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在于可以生产大量的合金钢和特殊合金钢,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在转炉炼钢过程中,终点成分的控制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终点成分会导致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而影响钢材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目前,转炉炼钢终点成分的控制往往是通过操作工的经验和直觉来实现的。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以下缺点:1)操作工的水平和经验差异大,容易出现误差;2)人工控制不能够完全避免机器故障的影响;3)操作工的疲劳和身体状态对控制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炉终点静态预测系统,通过对数据建立模型,实现对钢材终点成分的精确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选题意义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加剧,提高钢材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钢铁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研究转炉炼钢终点成分的静态预测系统,可以使钢铁企业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钢材的质量和成分的均一性。
通过预测和控制终点成分,可以减少杂质和夹杂物的含量,从而提高钢材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产品的退货率和维修费用。
2)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精确预测终点成分,可以有效地控制原材料的采购和使用,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和成本,提高产能和经济效益。
3)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环境。
通过自动化控制和优化运行,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保障。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调研和收集相关数据。
通过调查和分析当前转炉炼钢生产的情况,收集和整理各种数据,包括原材料成分、炉温、电流和压力等参数,以及钢材终点成分和性能数据。
2)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去除异常值和噪声,然后通过特征提取方法选取最相关的参数和特征,建立预测模型。
3)建立静态预测系统。
选用适当的统计学习方法,建立钢材终点成分的预测模型。
然后将模型与实际生产线相结合,实现自动化控制和优化运行。
炼钢-连铸批量计划与调度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炼钢-连铸批量计划与调度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炼钢-连铸生产线是现代钢铁企业中最重要的生产线之一,其高效稳定的运行对于企业生产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炼钢-连铸生产线中的批量计划与调度是保证生产线高效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的批量计划与调度往往采用人工制定计划的方式,难以满足生产线的高效运行需求。
因此,研究炼钢-连铸生产线中批量计划与调度的自动化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2. 研究内容本研究拟采用仿真方法,研究炼钢-连铸生产线中批量计划与调度的自动化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炼钢-连铸生产线仿真模型,模拟生产线的运行过程。
(2)分析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和物料流动特点,探讨批量计划与调度的方法与策略。
(3)设计批量计划与调度算法,实现对于生产批次的自动化计划和调度。
(4)通过仿真实验对所设计的算法进行验证和优化。
3.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炼钢-连铸生产线中批量计划与调度的自动化,并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具体的目标包括:(1)建立能够真实模拟炼钢-连铸生产线运行情况的仿真模型,优化生产流程。
(2)设计高效的批量计划与调度算法,优化生产批量的分配及生产资源的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3)论证所设计方法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为生产企业提供可操作的方案设计。
4.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为炼钢-连铸生产线的优化和自动化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2)提高炼钢-连铸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生产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3)拓展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促进其发展和应用。
5.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仿真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包括:(1)建立炼钢-连铸生产线的仿真模型,包括各种生产设备、生产环节、物料流动情况等。
(2)对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和物料特性进行分析,制定批量计划与调度的方法和策略。
(3)设计批量计划与调度算法,实现对于生产批次的自动化计划和调度。
(4)通过仿真实验对所设计的算法进行验证和优化。
开题报告--- 转炉炼钢厂年产500万吨合格钢坯初步设计

二)考虑经济、能源、环保、节能等因素,根据市场需求设计钢种,如建筑用钢、管线钢、大小方坯、宽厚板、船板等,使设计出来的炼钢厂尽可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三)数据计算;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数据根据任务书、参考文献或工厂生产实习的资料,按生产过程各阶段编制的平衡表和热平衡表进行计算。
4月28号至5月12号(第10周至第12周):论文定稿;
5月12号至5月20号(第12周至第14周):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 余志祥.现代转炉炼钢技术[J].炼钢,2001,(1).
[2] 王雅贞.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艺与设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3]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7年中国钢铁统计[R].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近年来,我国铁水预处理和二次精炼技术发展很快,许多钢厂都建设了相关设备,大部分预处理和炉外精炼设备,甚至包括RH在内的真空处理设备均可实现高度国产化。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国内钢厂的铁水预处理和炉外精炼比例较低[8],均约30%,仅宝钢、武钢、攀钢、鞍钢等少数企业铁水预处理比例超过80%,钢水精炼比例超过60%。铁水“三脱”和钢水真空精炼比例更低,各厂差异较大。顶底复合吹炼转炉技术:①顶吹氧、底吹惰性气体的复吹工艺。其代表方法有LBE、LD-KG、LD-OTB、NK-CB、LD-AB等,顶部100%供氧气,并采用二次燃烧技术以补充熔池热源;底部供给惰性气体、吹炼前期供氮气,后期切换为氩气,底部多使用集管式、多孔塞砖或多层环缝管式供气元件。 顶、底复合吹氧工艺。其代表方法有BSC-BAP、LD-OB、LD-HC、STB、STB-P等,顶部供氧比为60%~95%,底部供氧比为40%~5%,属于强搅拌类型,目的在于改善炉内动力学条件的同时,使氧与杂质元素直
精炼炉钢包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精炼炉钢包设计参考文献1.王成喜.我国大中型电炉炼钢技术现状调研和分析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2: 3-4.2.李中金,刘芳,王承宽.我国钢水二次精炼技术的发展[J],特殊钢,2002,23(3):10-14.3.魏衡江.钢水二次精炼自动化概况[J],冶金自动化,1995, 2(3): 5-9.4.马竹梧,邹立功,孙彦广.钢铁工业自动化[J],炼钢卷,2000, 10(14): 259-261.5.陈伟庆.美国的炼钢技术现状[J],钢铁,2000, 35(6): 66-69.6.虞明全.德国电弧炉炼钢的最新进展[J],工业加热,1999,23(2): 13-16.7.李里,周瑞和,薛念福.攀钢连铸钢包热循环的现状与分析[J],钢铁钒钦,2002,23(1):6-11.8.倪满森.降低出钢温度实现低过热度连铸[J],炼钢,1999, 15(5): 10-13.9.李士琦,李伟立,刘任刚.现代电弧炉炼钢[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5, 67-75.10.李中祥译.炼钢电弧炉设备与高效益运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17-40.11.员卫国.炼钢电弧炉电极升降微机控制的回顾和总结[J],工业加热,2000,7(1):1-4.12. YS.KOO, T.Kang etal. Thermal Cycle Model of Ladle for Steel Temperature Control in Melt Shopandits Application [C], Steelmaking Conference Proceedings, 1989: 415-421.13.马廷温,王平.跨世纪的电弧炉炼钢技术[J],特殊钢,1995,16(2): 3-9.14. J.W.Hlinka, A.W.Cramb, D.HBright. A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Thermal History of ALadle of Steel [C], Steelmaking Conference Proceedings, 1985: 35-47.15.沈才芳,孙社成,陈建斌.电弧炉炼钢工艺与设备(第二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46-60.16.姚一清等译.三相电弧炉的电气设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58,55-65.17.马廷温.电弧炉炼钢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89-95.18.刘小河,程少庚,苏文成.三相电弧炉电气系统的模型探讨[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88, 4(1): 73-82.19. N丄.Samways, T.E.Daney. Factors AffectingTemperature Drop Between Tapping and Teeming [C], Proceedings of Electric Furnace Conference, 1959: 268-283.20.李京社,武骏,李士埼.交流电弧炉的工作电抗模型与电气运行合理化[?!],炼钢,1999,15(6): 40-43.。
包钢炼铁原料合理配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包钢炼铁原料合理配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炼铁是包钢集团主要的产业,影响着整个钢铁产业的发展。
炼铁原料的配合对炼铁工艺的稳定性、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工厂内原料配比方案的制定仍然采用人工经验来制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
因此,对于炼铁原料的合理配置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炼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1. 研究炼铁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特点;
2. 分析和总结目前的炼铁原料配比方案,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对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预测算法进行学习和研究,结合炼铁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可行的原料配比方案;
4. 通过仿真模拟与实验验证,对比研究新旧方案的炼铁工艺稳定性、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差异;
5. 完成研究论文并提交。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调研法:通过各类文献、期刊、论文和专利等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了解目前炼铁原料配比状况及相关研究成果。
2. 数据分析法:采用Excel、MATLAB、SPSS等软件,对各种常见数据分析方法和预测算法进行学习和研究,挖掘出更加合理的炼铁原料配比方案。
3. 仿真模拟与实验验证法:通过模拟软件和实际实验验证各种原料配比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预期成果
1. 系统总结炼铁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特点;
2. 提出一种适合包钢集团的原料配比方案,可降低原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通过仿真模拟与实验验证,论证新方案在炼铁工艺稳定性、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优越性;
4. 提交一篇研究领域内具有创新性和实际意义的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钢铁工业市场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价格、质量的竞争,而是包括价格/成本、质量/品种,资本回收时间、产品供货速度、过程服务、环境友好等多方面、多因素的综合竞争。不容置疑的是,钢铁生产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实现低成本、高质量、低消耗、多品种、少污染、高劳动生产率,不但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向钢铁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钢铁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供应铁水的过程是:高炉-铁水罐-转炉
2.2.2铁水预处理系统
本设计在铁水预处理站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铁水预脱硫处理,选用铁水罐喷吹法(镁粒)对铁水进行预脱硫处理。
2.2.3废钢供应系统
本设计中废钢供应系统中废钢间的布置方式采用设立单独的废钢间的布置方式,按照情种类型不同分类堆放,用磁盘吊车向废钢斗装入废钢,然后用热力或电力料斗平车运送废钢料斗到加料跨。
中期,其实130年前贝斯麦发明底吹空气炼钢法时,就提出了利用氧气炼钢的设想,但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没能实现。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奥地利的Voest Alpine公司才将氧气炼钢用于工业生产,从而诞生了氧气顶吹转炉,亦称LD转炉。底吹转炉问世后,其发展速度非常快,到1968年出现氧气底吹法时,全世界顶吹法产钢能力已达2.6亿t,占绝对垄断地位。1970年后,由于发明了用碳氢化合物保护的双层套管式底吹氧枪而出现了底吹法,各种类型的底吹法转炉(如OBM,Q-BOP,LSW等)在实际生产中显示出许多优于顶吹转炉之处,使一直居于首位的顶吹法受到挑战和冲击。
二、设计方案
2.1车间生产规模、转炉容量及座数、产品方案的确定
选定150t转炉2座,按照2吹2方式生产
平均冶炼周期取42min,连铸坯收得率取98%。
转炉作业天数取290天,则
转炉作业率= = =79.5%
年出钢炉数= =19897(炉)
每天出钢炉数= =68(炉)
车间年产量:150×19897=2984550(t)
年产合格钢坯=2984550×98%=2924859(t)
则该车间年产合格钢坯约300万吨。
主要生产低碳钢,全部为薄板坯(连铸连轧)
2.2炼钢车间各主要系统方案的确定
2.2.1铁水供应系统
铁水供应方式有混铁炉、混铁车和铁水罐三种供应方式。
本设计选取铁水罐供应铁水系统
铁水罐供应铁水优点:搅拌条件好,扒渣方便,比较适合于铁水预处理采用。所以,新建转炉车间提倡采用大容量铁水罐供应铁水。
2.炼钢设计的意义及目的
1.1钢铁工业在国民生产中的地位
钢铁是用途最广泛金属材料,人类使用的金属中,钢铁占90%以上。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钢铁,人们从事生产或其他生活所用的工具和设施也都要使用钢铁。钢铁产量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和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的质量和品种对国名经济的其他工业部门产品的质量都有极大的影响。
通过研究比较本设计采用未燃法。
2)在操作工艺上分为全湿法,干湿结合法和全干法三种。
(1)全湿法:
烟气进入第一级净化设备即与水相遇,叫全湿法除尘。全湿法除尘系统有双塔一级文氏管,两级文氏管式。虽然形式不一样,但整个除尘系统都是采用喷水的方式来达到降低烟气温度和除尘的目的。这种系统耗水量大,且需要有处理大量的泥浆的设备。
炉气出炉口后通过降下活动烟罩缩小烟罩与炉口间的缝隙,并采取其它措施控制系统吸入少量空气,使炉气中的CO只有少量燃烧成CO2绝大部分不燃烧烟气成分主要是CO,然后经冷却和除尘后将煤气回收利用。
未然法除尘设备体积小,投资费用低,需要的厂房高度低。在能源利用方面,未然法可以回收煤气节省大量资源。未然法烟尘中FeO含量高,FeO具有颗粒打容易捕集的特性,因此除尘效率高。
顶吹法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渣中含铁高,钢水含氧高,废气铁尘损失大和冶炼超低碳钢困难等缺点,而底吹法则在很大程度上能克服这些缺点。但由于底吹法用碳氢化合物冷却喷嘴,钢水含氢量高,需在停吹后喷吹惰性气体进行清洗。基于以上两种方法在冶金学上显示出的明显差别,故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外许多国家着手研究结合两种方法优点的顶底复吹冶炼法。继奥地利人ard等于1973年研究转炉顶底复吹炼钢后,世界各国普遍开展了转炉复吹的研究工作,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复吹转炉。到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正式用于生产。由于它比顶吹和底吹法都更优越,加上转炉复吹现场改造比较容易,使之几年时间就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应用,有的国家(如日本)已基本上淘汰了单纯的顶吹转炉。
1)烟罩:
未燃法烟气净化系统中烟罩由固定烟罩和活动烟罩两部分组成,二者之间用水封连接。固定烟罩与烟道连接,而活动烟罩可上下升降,其主要作用是使转炉烟气顺利的进入烟罩并能很好地控制吸入的空气量,以提高回收煤气的质量。活动烟罩按照结构不同分为单烟罩和双烟罩两种。单烟罩又有死循环式和敞口式之分。
因本设计中控制炉口,本设计选用敞口式活动单烟罩与之配合以提高煤气质量。
近年来,用户对钢材性能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钢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宽广同时钢铁生产企业也对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扩大品种,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越来越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转炉生产工艺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铁水预处理、复吹转炉、炉外精选、连铸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转炉炼钢模式。目前由单纯用转炉冶炼发展为铁水预处理——复吹转炉吹炼——炉外精料——连铸这一新的工艺流程。这一流程以设备大型化、现代化和连续化为特点。氧气转炉已由原来的主导地位变为新流程的一个环节,主要承担钢水脱碳和升温的任务了。
2.2.5铁合金供应系统
本设计的转炉车间为大型转炉车间,所以采用全皮带上料系统。
2.2.6烟气净化和回收系统
1.转炉烟气净化处理方法
1)按吸入的气体量的多少主要分两类
(1):燃烧法:
将含有大量CO的炉气在出炉口进入除尘系统时与大量空气混合,使之完全燃烧,燃烧后的烟气经过冷却和除尘后排放到大气中去。
(2)未燃法:
2.2.7炉外精炼系统
炉外精炼的手段有:渣洗、真空、搅拌、加热、喷吹五种。另有过滤手段尚在研究之中。
目前的炉外精炼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渣洗
获得洁净钢并能适当进行脱氧、脱硫和去除夹杂物的最简便的精炼手段。将事先配好的合成渣倒入钢包内,借出钢时钢流的冲击作用,使钢液与合成渣充分混合,从而完成脱氧、脱硫和去除夹杂物等精炼任务。有异炉渣洗、同炉渣洗、混合炼钢三种工艺。具有这种功能的精炼方法有CAB、CAS、TN、GRAF、VSR。
现在,氧气转炉炼钢从顶吹发展到顶底复吹经历了30多年,现已成世界上主要的炼钢方法,目前转炉钢的比例已达到70%以上。传统的转炉炼钢过程是将高炉来的铁水经混铁炉混匀后兑入转炉,并按一定比例装入废钢,然后降下水冷氧枪以一定的供氧、枪位和造渣制度吹氧冶炼。当达到吹炼终点时,提枪倒炉,测温和取样化验成分,如钢水温度和成分达到目标值范围就出钢。否则,降下氧枪进行再吹。在出钢过程中,向钢包中加入脱氧剂和铁合金进行脱氧、合金化。然后,钢水送模铸场或连铸车间铸锭。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设计一座公称容量为150t×2的氧气转
炉炼钢车间,产品自定
学部:
材料化工部
专业:
冶金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03月19日
一、一选题背景
1.题目来源
本设计题目是由艾立群老师根据目前我国转炉炼钢生产车间的典型规模进行精心选题安排,意在将我们学生四年的学习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培养我们都动手动脑能力,并结合现有先进技术,对钢铁企业炼钢生产工艺车间工艺布置及主体设备进行设计和计算,从而对钢铁生产过程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我们以后在钢厂打下良好的基础。
(2)干湿结合法:
烟气进入次级净化设备才与水相遇。叫干湿结合法除尘系统。前者采用旋风除尘器,后者采用文氏管除尘,这是部分小型转炉曾用过的一种除尘方式,新建转炉基本上不采用。
(3)全干法:
净化过程中烟气完全不与水相遇,叫全干法除尘系统。
通过比较本设计采用全湿法。
2.烟气净化系统
烟气净化系统可概括为收集与疏导,降温与净化,抽引与放散三部分。
基于上述现状和社会要求,现代钢铁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建设新的生产厂,扩建或改建旧有企业使之更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产量、质量,减少原材料的消耗,改善生产环境。
健身生态化的钢铁企业已经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规划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区是目前国际上最成功的生态工业园区。纵观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时间可以看出,建设生态化钢铁企业不但可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减轻大气环境负荷,而且还可提高整个企业利润水平。因此,建设生态化的钢铁企业,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向钢铁强国的必由之路。
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钢铁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的地位依然未受到根本性影响,而且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内,这个地位也不会因世界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进步而消弱。纵观世界的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不难看出钢铁材料工业的发展在美国、前苏联、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些国家和地区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对于推动其汽车、造船、机械、电器等工业的发展和经济腾飞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活动烟罩冷却一般采用排管式或者外淋式水冷。本设计采用矩形无缝钢管拼焊水冷活动烟罩。
3.车间除尘
新型氧气转炉炼钢车间除专门设置转炉烟气净化设备外,还要对车间各个产生烟气和粉尘的场合设置相应的除尘设备进行除尘以净化整个车间环境,又称二次除尘,可分为局部除尘和厂房除尘。局部除尘常用的有干法布袋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厂房除尘要求厂方上部为密封结构,其天窗部分作为排烟吸引部。经过局部除尘和厂房除尘二者结合,可大大改善车间内的作业环境。
现在钢铁工业是个庞大的工业生产系统,主要生产部门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也包括大量的辅助生产部门,如焦化、耐火材料、石灰、铁合金、机修、动力运输等,而且还包括专门以钢铁工业为工作和研究对象的大专院校、科学研究、经济信息、营销机构、地质勘探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