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综合化“一查”体系构建技术研究

自然资源综合化“一查”体系构建技术研究

目前,自然资源分类不够科学、体系尚不完整,自然资源的界定、相互关系与互馈机制、资源承载的基本表现和内在规律等研究不够深入,进而给自然资源管理和成果应用带来极大挑战[1-3]。

自然资源不同监测体系标准间存在差异得到学者们广泛关注,并从监测手段重构的角度开展了监测体系构建方法的研究,但缺乏地类融合、冲突解决、数据库建设需求、土地承载关系分析、实践方法优化等手段,自然资源调查分类标准、指标体系和数据库标准构建方法尚未完全建立,造成在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实际工作中往往处于“后知后觉”的被动状态,难以支撑自然资源智慧管控需求[4-7]。

此外,为满足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需求,需要依据统一的国土空间调查、规划和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以下简称“用地用海分类”)标准,研发统一调查监测等方面的业务技术体系,形成基准统一、权威可靠、满足“多用”的国土空间数字化基底[4,8]。

基于此,本文在深入研究分析现有自然资源分类现状、成果共享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先行自然资源综合化“一查”体系构建技术研究马克委1,王胜利1,朱益虎1,罗方权1,王云凯1,闫昶1,李安民1(1.江苏省地质测绘院,江苏南京211102)摘要:长期以来,受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实施部门分散的影响,自然资源调查业务中概念不统一、内容有交叉、指标相矛盾等问题比较突出,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方法,且成果难以共享。

针对江苏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推进和业务管理的实际需求,以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国家试点项目为依托,按照“一查”试点的工作任务与要求,开展了调查标准体系构建与技术方法研究。

完成了表达资源禀赋与利用的自然资源分类标准、指标体系和数据库标准的制定,提出了“一底两分多码”的自然资源多级实体定界与多重属性表达方法,构建了服务“多用”的“一查”技术体系,能够为自然资源调查和“两统一”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业务提供支撑和依据。

关键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多级实体定界;多重属性表达;实践方法优化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623(2024)04-0076-04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omprehensive “One-time Survey ”System of Natural ResourcesMA Kewei 1,WANG Shengli 1,ZHU Yihu 1,LUO Fangquan 1,WANG Yunkai 1,YAN Chang 1,LI Anmin 1(1.Jiangsu Geologic Surveying and Institute,Nanjing 211102,China)Abstract:For a long time,due to the scattered implementation departments of natural resource survey and monitoring,the concept of natural re-source survey is not unified,the content is overlapping,and the indicators are contradictory.Based on the national pilot project of natural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survey and monitoring in Jiangsu Province,we carried out the survey standard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technical method re-sear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promo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survey and monitoring work and business management.We complet-ed the formul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indicator systems and database standards that express resource endowments and utilization,put forward the multi-level entity delimitation and multi-attribute expression method of natural resources with “one bottom,two points and multiple codes ”,and built a “one-time survey ”technology system serving multiple purposes,which could provide support and ba-sis for natural resource survey,“two unifications ”management and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and other businesses.Key words:natural resources survey and monitoring,system construction,multi-level entity delimitation,multi-attribute representation,optimi-zation of practice method引文格式:马克委,王胜利,朱益虎,等.自然资源综合化“一查”体系构建技术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24,22(4):76-79.doi:10.3969/j.issn.1672-4623.2024.04.017Apr.,2024Vol.22,No.4地理空间信息GEOSPATIAL INFORMATION2024年4月第22卷第4期收稿日期:2023-01-02。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19.07.17•【文号】自然资办函〔2019〕1235号•【施行日期】2019.07.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统计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19〕1235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为适应自然资源部组建和新职能要求,建立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和指标体系,在系统梳理、整合原国土资源、海洋、测绘地理信息、城乡规划等有关统计调查制度基础上,部制定了“1+8”的“综合+专业”统计调查制度体系,即《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以及《土地统计调查制度》《矿产统计调查制度》《海洋统计调查制度》《海洋经济统计调查制度》《地质勘查及地质灾害统计调查制度》《测绘地理信息统计调查制度》《国家自然资源督察统计调查制度》《自然资源管理统计调查制度》等8套专业统计调查制度。

经部同意并报国家统计局批准,现将其中8套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予以印发,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明确任务《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包括自然资源重要统计指标和复合指标,数据主要从各专业统计调查制度中抽取。

由部综合司牵头组织实施,各司局按照统计调查制度要求汇交数据。

部信息中心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协助开展相关工作。

8套专业统计调查制度包括不同资源门类和管理的业务指标,由国家林草局、部相关司局和单位按照相应的专业统计调查制度要求,负责业务主管范围内全国统计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和报送。

省级以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业务对口处室,承担相应专业统计调查任务,在统计数据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同时,应同时报送同级综合统计部门,各级综合统计部门负责本级统计数据的汇交、审核、管理和发布。

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

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

附件1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制定国家统计局备案2019年7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目录一、总说明 (11)二、报表目录 (13)三、调查表式 (14)(一)自然资源概况(ZZ10) (14)(二)自然资源登记发证情况(ZZ11) (16)(三)不动产登记发证情况(ZZ12) (17)(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ZZ13) (18)(五)自然资源供应情况(ZZ14) (20)(六)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ZZ15) (21)(七)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情况(ZZ16) (23)(八)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情况(ZZ17) (26)(九)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情况(ZZ18) (28)(十)自然保护地情况(ZZ19) (29)(十一)耕地保护情况(ZZ20) (30)(十二)地质勘查投入及成果情况(ZK10) (32)(十三)矿业权管理情况(ZK11) (33)(十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ZK12) (34)(十五)海洋经济情况(ZH10) (35)(十六)海域围填海情况(ZH11) (36)(十七)测绘资质单位和基础测绘及成果管理情况(ZQ10) (37)(十八)自然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ZQ11) (38)(十九)自然资源灾害灾情及防治情况(ZQ12) (39)四、主要指标解释 (40)五、附录 (55)(一)自然资源统计复合指标 (55)(二)自然资源统计定期报表 (56)(三)向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具体统计资料清单 (69)(四)向统计信息共享数据库提供的统计资料清单 (69)一、总说明(一)调查目的为全面了解全国自然资源状况,掌握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保护修复和其行政管理工作情况,为国家有关部门、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进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有关规定,建立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

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

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

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附件1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制定国家统计局备案2019年7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目录一、总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报表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调查表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自然资源概况(ZZ10)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

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

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是指为了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国家自然资源的状况及其利用情况,制定的一系列统计调查措施和规定。

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首先,明确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

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涉及到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等多个领域,需要明确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包括农田、湿地、河流湖泊、山地、矿产区等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数量。

其次,制定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

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例如,可以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来获取大面积自然资源的信息,通过抽样调查等方法获取具体数据,以及制定一系列的指标和统计标准来评估和比较不同自然资源的状况和利用情况。

再次,建立调查监督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需要建立健全的调查监督机制,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自然资源综合统计信息共享平台,方便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获取和利用调查数据,加强资源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

最后,完善统计报告和分析评估工作。

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推动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因此,需要完善统计报告和分析评估工作,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有助于了解自然资源的总体状况。

通过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可以全面了解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和质量,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其次,有助于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资源。

通过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可以了解各类资源的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规划和管理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方法与流程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方法与流程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方法与流程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供人类利用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各种自然元素。

在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对自然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提供关键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

本文将介绍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方法和流程。

一、资源调查资源调查是通过对特定区域或目标资源进行全面、准确的观测和收集数据的过程。

下面是一般的资源调查步骤:1. 确定目标:首先明确需要调查和评估的自然资源类型和范围。

例如,可以调查土壤质量、水资源、森林覆盖等。

2. 设计调查方法:根据调查目标和资源特点,制定适当的调查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和统计数据分析等方式收集信息。

3. 收集数据:根据调查设计,实地采样和录入相关数据。

这可能包括收集土壤和水样品,记录植被类型和数量,或者使用遥感技术获取地表信息。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这将有助于评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和状况。

5. 编写调查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详细的调查报告,包括资源分布、质量、供应能力和潜在问题等内容。

报告应该准确描述调查结果,并提出有关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建议。

二、资源评估资源评估是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以确定资源的价值、潜力和可持续利用性。

下面是一般的资源评估步骤:1. 数据分析: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对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这可能包括经济评估、生态评估、社会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2. 评估方法选择:根据资源类型和评估目的,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市场价值法评估经济资源的价值,使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法评估生态资源的重要性。

3. 评估准则制定:根据资源特点和评估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估准则和标准。

这将有助于对资源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

4. 综合评估:将所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对资源进行整体评估。

这可以通过制作评估图表、编制评估报告等方式呈现。

5. 结果解释与应用:对评估结果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和保护建议。

《自然资源统计工作管理办法》(2020年8月1日施行)

《自然资源统计工作管理办法》(2020年8月1日施行)

自然资源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规范自然资源统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提高自然资源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含沿海地区海洋主管部门)以及从事自然资源相关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开展自然资源统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管理体制】自然资源部组织领导全国自然资源统计工作,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然资源统计工作,接受上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建立健全统计联系员制度。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开展林业草原有关统计调查。

经国家统计局审批或者备案的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向自然资源部报备,并提供相关统计数据。

开展自然资源统计工作所需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应给予保障。

第四条【基本任务】自然资源统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域海岛等自然资源,以及海洋经济、地质勘查、地质灾害、测绘地理信息、自然资源督察、行政管理等开展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数据,实施统计监督。

第五条【统计归口管理机构职责】自然资源部统计归口管理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自然资源综合统计工作,主要职责是:组织制定自然资源统计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全国自然资源统计工作;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制定综合统计调查制度,审查专业统计调查制度,承担统计调查制度报批工作,对统计调查制度执行情况开展评估;组织实施综合统计任务,开展数据质量评估;建立健全统计数据共享机制,发布综合统计数据;开展综合统计分析,组织综合统计业务培训,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第六条【业务机构职责】自然资源部内设业务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自然资源专业统计工作,主要职责是:起草专业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专业统计任务,搜集、汇总生成、审核专业统计数据,依据规定发布数据;按照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向归口管理机构汇交统计数据;开展专业统计分析,组织专业统计业务培训。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8.01•【文号】厅字〔2018〕69号•【施行日期】2018.08.0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编制工作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厅字〔2018〕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各大单位,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已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现予印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8月1日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自然资源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

第三条自然资源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主要职责是:(一)履行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拟订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及测绘、极地、深海等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二)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

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度。

实施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项调查和监测。

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成果的监督管理和信息发布。

指导地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工作。

(三)负责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制定各类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权籍调查、不动产测绘、争议调处、成果应用的制度、标准、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5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制定国家统计局备案2019年7月—6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7 ——8 —目录一、总说明 (11)二、报表目录 (13)三、调查表式 (14)(一)自然资源概况(ZZ10) (14)(二)自然资源登记发证情况(ZZ11) (16)(三)不动产登记发证情况(ZZ12) (17)(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ZZ13) (18)(五)自然资源供应情况(ZZ14) (20)(六)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ZZ15) (22)(七)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情况(ZZ16) (23)(八)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情况(ZZ17) (26)(九)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情况(ZZ18) (28)(十)自然保护地情况(ZZ19) (29)(十一)耕地保护情况(ZZ20) (30)(十二)地质勘查投入及成果情况(ZK10) (32)(十三)矿业权管理情况(ZK11) (33)(十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ZK12) (34)(十五)海洋经济情况(ZH10) (35)(十六)海域围填海情况(ZH11) (36)(十七)测绘资质单位和基础测绘及成果管理情况(ZQ10) (37)(十八)自然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ZQ11) (38)(十九)自然资源灾害灾情及防治情况(ZQ12) (39)四、主要指标解释 (40)五、附录 (55)(一)自然资源统计复合指标 (55)(二)自然资源统计定期报表 (57)(三)向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具体统计资料清单 (70)(四)向统计信息共享数据库提供的统计资料清单 (70)—9 —一、总说明(一)调查目的为全面了解全国自然资源状况,掌握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保护修复和其行政管理工作情况,为国家有关部门、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进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有关规定,建立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调查制度。

(二)调查对象和统计范围调查对象为各级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系统内科研单位。

统计范围为全国(未含港、澳、台地区)。

(三)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状况、自然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状况、自然资源保护与修复、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行政管理、自然资源成果管理、自然资源灾情及防治等。

(四)调查频率和时间本制度包含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其中年度报表的时期指标为全年数据,报告期为1月1日至12月31日,时点指标为年末数据;半年报的时期指标为半年数据,统计报告期为1月1日至6月30日;季度报表的时期指标为全季度数据,季报的统计报告期分别为1月1日至3月31日(一季度)、1月1日至6月30日(二季度)、1月1日至9月30日(三季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四季度、快速年报);月度报表的时期指标为全月数据,报告期为1月1日到最后一日,时点指标为月末数据。

(五)调查方法本制度通过全面调查、行政记录、遥感解译获取等方法收集资料。

(六)组织实施本制度由自然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指标均由各专项统计报表制度抽取,自然资源部负责组织统计数据的汇总、审查工作。

(七)报送要求采用分级统计、逐级上报的形式报送统计数据。

年报的上报截止时间为次年3月31日;部机关司局和有关单位向部综合司汇交年报的截止时间为次年5月31日;半年报汇交截止时间为7月5日前;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季报的汇交截止时间为季后五日前,四季度季报,即快速年报的汇交截止时间为次年的1月15日;月报汇交截止时间为月后五日前。

遇节假日,上报时间提前。

(八)质量控制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上级部门负责对下级部门填报的资料进行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形式审查和数据审查。

通过计算机业务系统设定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平衡关系进行审核,同时通过数据逐级汇总进行审核。

(九)统计资料公布的时间、渠道自然资源统计资料将于次年以公报、年鉴等方式公布,此外也会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予以公布。

(十)统计资料共享取得的统计数据可以依据相关法规与其他政府部门实现共享, 共享内容为发布公报、年鉴中所涉及的相关指标,共享资料责任单位为自然资源部综合司,共享资料责任人为自然资源部综合司统计主要负责人。

二、报表目录三、调查表式自然资源概况表号:自然资统ZZ10表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区、市、旗)备案文号:国统办函〔2019〕257号行政区划代码:□□_□□_□□有效期至:2024年7月说明:1.其中涉及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汇交截止时间为次年7月1日。

2.主要河流包括: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珠江、海河和淮河。

3.逻辑关系:代码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 代码27=28+30 28≥29 30≥31自然资源登记发证情况表号:自然资统ZZ11表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区、市、旗)备案文号:国统办函〔2019〕257号行政区划代码:□□_□□_□□有效期至:2024年7月不动产登记发证情况表号:自然资统ZZ12表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区、市、旗)备案文号:国统办函〔2019〕257号行政区划代码:□□_□□_□□有效期至:2024年7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表号:自然资源统ZZ13表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区、市、旗)备案文号:国统办函〔2019〕257号行政区划代码:□□_□□_□□有效期至:2024年7月说明:1.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类自然资源资产。

2. 全民所有土地资源资产总量为国有土地资源总面积(含已出让),计量单位为公顷。

报告期土地资源资产增加包括土地整治、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农业结构调整、其他活动;土地资源资产减少情况包括建设占用、灾害损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

3. 全民所有矿产资源资产主要指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的查明资源储量(含已出让),计量单位按矿产资源分类目录中的不同矿种确定。

其中,油气矿产(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以探明技术可采储量统计;其他非油气矿产按查明资源储量统计。

报告期矿产资源资产增加包括:勘查新增、重算增加和其他三种方式;矿产资源资产减少包括:开采减少、开采损失减少、勘查减少、重算减少和其他等方式。

4. 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总量包括:国有森林资源面积(公顷)、国有森林覆盖率(%)和国有森林蓄积量(立方米)。

报告期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增加包括:人工造林、人工更新、飞播造林、当年新封山(沙)育林面积等;报告期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减少包括:合法采伐、非法采伐、灾害损失等。

5. 全民所有天然草原资源资产总量填写国有天然草原资源总面积(亩)和国有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报告期国有天然草原资源资产增加包括:增加总量和退耕还草面积;报告期国有天然草原资源资产减少包括:自然退化、建设占用和人为破坏等。

6. 全民所有湿地资源资产总量填写国有湿地资源总面积,计量单位:公顷。

7. 水资源资产总量填写水资源总量(立方米)、水域面积(公顷)、河流长度(米)。

报告期水资源资产增加包括:降水形成的水资源量、流入与调入量、其他水源水量、经济社会用水回归量(立方米)等;水资源资产减少包括用水量、流出与调出量、非用水消耗量(立方米)等。

8.海洋资源资产包括海域和无居民海岛资源,总量分别填写海域总面积(公顷)、现有确权海域面积(公顷)、无居民海岛数量与面积(个/公顷)。

报告期海洋资源资产增加包括:确权海域使用面积、无居民海岛植被覆盖面积、砂质岸线长度;海洋资源资产减少包括:确权海域使用面积、无居民海岛植被覆盖面积、砂质岸线长度。

9.逻辑关系:代码04=01+02-03 代码08=05+06-07 代码12=09+10-11 代码16=13+14-15 代码20=17+18-19代码24=21+22-23 代码28=25+26-27自然资源供应情况表号:自然资统ZZ14表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区、市、旗)备案文号:国统办函〔2019〕257号行政区划代码:□□_□□_□□有效期至:2024年7月说明:1.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数据,统计范围为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地区。

2. 逻辑关系:02≥03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表号:自然资统ZZ15表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区、市、旗)备案文号:国统办函〔2019〕257号行政区划代码:□□_□□_□□有效期至:2024年7月说明:逻辑关系:代码04=01+02+03 代码05=06+07+08+09+10 代码10=11+12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情况表号:自然资统ZZ16表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区、市、旗)备案文号:国统办函〔2019〕257号行政区划代码:□□_□□_□□有效期至:2024年7月说明:本表代码05中“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与耕地保护情况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必须一致。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情况表号:自然资统ZZ17表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区、市、旗)备案文号:国统办函〔2019〕257号行政区划代码:□□_□□_□□有效期至:2024年7月说明:逻辑关系:代码01≥02≥03 代码04≥05≥06 代码11≥12 代码14≥15 代码16≥17≥18 代码32≥34 代码33≥35 代码36≥38 代码37≥39 代码40≥43 代码41≥44 代码42≥45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情况表号:自然资统ZZ18表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区、市、旗)备案文号:国统办函〔2019〕257号行政区划代码:□□_□□_□□有效期至:2024年7月说明:1. 土地综合整治情况纳入自然资源统计定期报表,矿山恢复治理情况和沿海地区海洋生态修复情况为年报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