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7.2欧姆定律导学案

合集下载

17.2 欧姆定律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7.2 欧姆定律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7.2 欧姆定律导学案1. 知识导入在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是三个重要的物理量。

当电流经过一个电路时,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和电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为:U = I × R其中,U表示电压(单位:伏特V),I表示电流(单位:安培A),R表示电阻(单位:欧姆Ω)。

3. 欧姆定律的含义解释根据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可知,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由电阻来决定。

具体来说,当给定一个电阻时,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关系,即电压随电流增大而增大;当给定一个电压时,电压和电流成反比关系,即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减小。

4. 欧姆定律的实例分析实例一:某电路中,电流为2A,电阻为4Ω,求电压大小。

根据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可知,U = I × R = 2A × 4Ω = 8V因此,电压大小为8V。

实例二:某电路中,电压为12V,电阻为6Ω,求电流大小。

根据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可知,I = U / R = 12V / 6Ω = 2A因此,电流大小为2A。

5. 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广泛应用于电路中,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1 串联电路中的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依次通过各个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满足以下关系:U = I₁ × R₁ = I₂ × R₂ = I₃ × R₃ = ...即串联电路中,电流保持不变,而电压随着电阻的变化而变化。

5.2 并联电路中的欧姆定律在并联电路中,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一起,电流则分流通过各个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满足以下关系:I = I₁ + I₂ + I₃ + ...即并联电路中,电压保持不变,而电流随着电阻的变化而变化。

6. 欧姆定律的思考题1.当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当电流不变时,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当电压不变时,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案,我们了解了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含义,学习了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思考了与欧姆定律相关的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二节欧姆定律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二节欧姆定律导学案

学校九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班级: 学生姓名: 导学案编号: 17.2 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日期:课题:§ 17.2欧姆定律〖学习目标〗: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自研 自探同步练习 展示 提升 主题一 电流 电压 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结论(阅读p78-79)1.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1)通过导体电流与 有关,而且 越大,电流越 。

(2)通过导体电流与 有关,而且 越大,电流越 。

2.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请回顾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两个结论是 ,。

主题二欧姆定律及公式1.欧姆定律的内容:2.欧姆定律主要描述了 、 和 之间的关系,这三个物理量用符号分别表达为 、和 , ;这三个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分别是 、 和 , 。

3.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为 ,由公式可知电压的计算公式为 ,电阻的计算公式为 。

4.关于公式IU R ,你认为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有关吗?为什么?5.对欧姆定律的理解(1).同体性:同一导体的I,U,R,当电路中有两个或以上的电阻时,可以用角标区分;例如I 1,U 1,R 1;I 2,U 2,R 2;(2)同时性:即同一时间,同一状态。

(例变阻器滑片p位置改变一次,为一个状态)(3).统一性:即统一单位,I,U,R 的单位用A,V, Ω6.I,U,R 三个物理量知二求一,已知U,R,求I,可以用公式 ;已知I,R,求U,可以用公式 ;已知U,I,求R,可以用公式 ;1.、我们已进行过“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甲中把余下部分的电路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好. (2)在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电流值为 A . (3)丙、丁两图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其中表示电阻不变.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 (填“丙”或“丁”). (4)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 和2.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2:欧姆定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2:欧姆定律-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2: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7.2节欧姆定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2. 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及实验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导线、开关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4. 欧姆定律的表述: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

5.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解释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即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I = U/R物理意义: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电压U = 10V,电阻R1 = 5Ω,电阻R2 = 10Ω,电阻R3 = 15Ω,电阻R4 = 20Ω。

2.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出电流强度分别为:I1 = U/R1 = 10V / 5Ω = 2AI2 = U/R2 = 10V / 10Ω = 1AI3 = U/R3 = 10V / 15Ω ≈ 0.67AI4 = U/R4 = 10V / 20Ω = 0.5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17.2欧姆定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初中九年级

17.2欧姆定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初中九年级
17.2欧姆定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初中九年级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欧姆定律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人教版物理初中九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1周第2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物理学科的科学探究、科学解释和科学思维三个方面展开。
-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对简单电路进行计算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电路实验。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提高了科学探究和科学解释的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欧姆定律的推导和应用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d.在线工具:利用在线计算器、实验模拟软件等工具,让学生实时计算和验证欧姆定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e.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网络资源,了解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具体的板书设计如下:
1.标题:欧姆定律
2.内容:
-定义: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I = V/R
-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观察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
-应用实例:介绍欧姆定律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如电路设计、电器维修等。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7.2欧姆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7.2欧姆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进步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
3.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进步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此外,我会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持续提高和进步。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案例中,我希望能够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和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三个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
二、教学目标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提高学习动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我会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我会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提高学习动力。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7.2欧姆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17.2节“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领域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节内容相对较难,需要他们理解和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2《欧姆定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2《欧姆定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2《欧姆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2《欧姆定律》是学生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入欧姆定律。

本节内容是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物理的基本定律之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的概念,并对电流、电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从实验中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来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来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等。

2.教学课件:PPT、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欧姆定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通过PPT、动画等教学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欧姆定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然后分析数据,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PPT、动画等教学课件,回顾欧姆定律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7.2欧姆定律导学案

17.2欧姆定律导学案

17.2 欧姆定律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度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到欧姆定律;2.理解欧姆定律,能使用欧姆定律解决生活中的电路问题;3.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理解U R I =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逻辑思维水平,通过实验体验物理探究的成就感。

【重点】使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难点】理解U R I=的意义 二、新知导学【温故知新】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 成正比;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 成反比。

【欧姆定律】1、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与导体的电阻成 。

2、表达式:I ——电流,单位: U ——电压,单位: R ——电阻,单位:三、学以致用任务一:在干燥条件下,人两手间的电阻最大为5000Ω,如果两手抓在了36V 的电源两极上,会不会有以上难受的感觉?任务二:现有一支试电笔,试电笔内有非常大的电阻,人体的电阻比它小的多(计算时可忽略人体电阻)。

人使用试电笔接触220V 的电压时,要使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8mA ,请问试电笔的电阻至少要多大?人体对电流的反映: 8~10mA 手摆脱电极已感到困难,有剧痛感. 20~25mA 手迅速麻痹,不能自动摆脱电极,呼吸困难. 50~80mA 呼吸困难,心房开始震颤. 90~100mA 呼吸麻痹,三秒钟后心脏开始麻痹,停止跳动.任务三:1.小明手上有一个铭牌模糊的定值电阻,他想知道电阻值多大,你有没有办法协助他? ①测量哪些物理量? 、 ②设计电路图 ②利用公式 ,可得出R 。

2.小明测出定值电阻阻值为5Ω,电流表示数是0.5A ,则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V 。

若电压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此时该电阻阻值为 Ω。

3.通过U R I,小明推导出:导体的电阻R 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你同意吗?请你通过实验检验你的想法。

① 为了完成实验,你需要在电路中接入②记录数据,分析归纳电路图 ③结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 。

九年级物理全册 17.2《欧姆定律》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7.2《欧姆定律》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欧姆定律学习目标:学会使用电表,会用滑动变阻器,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学习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欧姆定律。

学习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导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总结归纳法、实验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1.通过导体电流与有关,而且越大,电流越。

2.通过导体电流与有关,而且越大,电流越。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刚才这几位同学的猜想非常好,但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怎么来证明呢?问题导学方案,P89课本导读(1)、(2)二、课堂导学:1、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请回顾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两个结论是,。

2、出示目标:1)学会使用电表,会用滑动变阻器,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2)知道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考:1.改变电源电压 2.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评价学生设计的电路总结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记录表格结论。

设计电路2三、展示反馈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四、学习小结一、活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提出问题2猜想和假设3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控制电压不变。

4进行实验5得出结论;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五、达标检测: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成正比,跟导体的成反比。

2、根据欧姆定律公式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B.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电流强度成反比C.因为I与U成正比,所以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无关D 电阻与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无关3、欧姆定律公式说明()A.当电压增大2倍时,电阻R增大2倍 B.当电流强度增大2培时,电阻R减小2倍值不变 D.当电压为零时,电阻R也为零4、如图二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是18伏特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时,安培表的示数是1.2安求:(1)R2两端的电压?(2)R1的电阻值?(3)R2的电阻值?六、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2 欧姆定律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分析归纳得到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3、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解题习惯。

[学习重点]
欧姆定律的理解以及表达式、变化式的意义和应用;
[学习难点]
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在上节课的实验中我们用到什么试验方法?。

2、通过上节课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以下结论:
当一定时,通过导体的跟导体两段的成正比;
当一定时,通过导体的跟导体的成反比。

二、自主学习:
(一)欧姆定律
1、经过科学家对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大量研究,发现上述结论对于大多数的导体都是成立的,并进一步归纳得出欧姆定律,请你写出欧姆定律的内容:

2、用公式表示:;
3、公式中各个字母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单位是什么?
※注意点:
(1)同一性: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2)同时性:对于同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变化时,流过的电流就会变化,因此必须是同一时刻导体两端的电压与流过的电流;
4、欧姆定律表达式经过转换,可以得到哪两个变形式?
5、对变形式的理解:
(1)由变形式可以求某个电阻(或者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思考分析:小明从上述变形式得到“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的结论,你认为正确吗?说明你的理由。

(2)有变形式可以求某一段导体的电阻,
思考分析:小雅从此变形式得到“电阻的大小与它两端的电压,以及流过的电流有关”的结论,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二)欧姆定律应用
A
R'
L
1
2
3
U/V
I/A 0 0.2 0.4 0.6
R
1 R
2
1.关于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
B.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
C.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也越大
D.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小,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
2、在探究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电阻的电流的关系时,小东选用了两个定值电阻R1、
R2分别做实验,他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根据图象比较电阻R1
与R2的大小,R1 R2。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
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0.6 A。

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
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

4、如图1所示路中,电源电压为6V,电压表示数为4V,R2=4Ω,电流表的示数
为 A,R
1
的阻值为Ω。

5、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0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5A,则电阻为,
当电压为15V时,电阻为。

6、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接在电压为12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它的电阻
为 mA。

如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为0.15A,则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V;若电阻两端没有电压,,则通过他的电流为 A,它的电阻是。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6V不变,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
为10Ω,调节滑片P到b端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3V,
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求:
(1)R1的阻值;
(2)当滑片滑到a端时,通过R1的电流。

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0V,R1=40Ω,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0.75A。

则:(1)通过R1的电流? (2)通过R2的电流? (3)R2的阻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