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白成功背后的逻辑
市场营销stp战略分析江小白的成功及不足

江小白的成功及不足
江小白的酒的品质并不能与现在知名大厂相提并论,但它能取得成功靠的并不是酒本身,而是江小白公司聪明的品牌策略。
“江小白”获得年轻人的好感并产生品牌共鸣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品牌共鸣指的是品牌所有者与品牌消费者、品牌消费者之间以品牌为媒介所产生的不同心灵之间的共同反应。
了解品牌共鸣首先要确定品牌定位,产品只有在站位上与消费者保持一致,才能达到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
“江小白”结合目标市场和产品特性,确立了“释放情绪,社会回归”的品牌定位,而现在年轻人最需要的也就是释放自己的情绪,借酒不仅能浇愁,也能通过喝酒来认识更多的朋友,丰富了使用场景。
对年轻人来说,酒有了更多的作用,“江小白”凭借其亲民的形象,成为年轻人的的“朋友”,消费者可以把想说的告诉他,也可以听他的精彩的台词,消费者不仅可以喝到酒,还可以通过瓶身的语录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另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江小白表达瓶传达自己的心声,这是传统白酒所不能做到的。
口味方面,江小白的清香型白酒对初试白酒的人群来说更为友好,入口不会那么辣,因此也有不少女生会尝试一点江小白的酒,也使更多的人愿意在私下聚餐、交友中消费。
除此之外,江小白还经常进行组合销售,将酒与下酒菜搭配售卖,或者赠送卫衣,文化衫等礼品,让消费者感受到江小白的温暖,使品牌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另外,江
小白还经常组织线下活动,不同于传统白酒的餐桌社交功能,江小白看到了年轻人更丰富多彩的社交需求,组织各种线下酒会吸引消费者前来,白酒没有了以往的稳重,成熟形象的限制,成为了年轻的时尚的消费品,俘获了追求个性,精彩人生的年轻人的心。
白酒“屌丝”江小白是如何靠营销成功逆袭,到如今年销10亿!

白酒“屌丝”江小白是如何靠营销成功逆袭,到如今年销10亿!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
相信大家对这个酒一定不会陌生,作为曾经白酒“屌丝”的江小白是如何一步步逆袭成为如今年销10亿的网红酒呢。
营销大师史玉柱曾经就因为脑白金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脑白金真的有那么好吗?其实不然,皆因它的广告营销做的好而已,脑白金在央视十几年如一日做广告。
产品早已经深入人心,口耳相传。
江小白的成功跟脑白金其实也有一些相似之处,那就是——做了一个吃透人性的营销。
很多人,是先从江小白的文案开始认识它。
5年从0干到10亿,它到底做对了什么?江小白的成功,可归结为两点:1、广告创新的成功。
2、社会化营销的成功。
人们大部分时候喝酒,不是为了醉,而是为了情感的发泄。
在白酒界最懂消费者的非江小白莫属,因为它的每一句文案,都说出了喝酒人的心声,都表达了喝酒人藏在心底最深的情感。
江小白的文案被奉为广告业界经典,总是金句不断,令很多一线广告公司都汗颜,甚至有网友直呼:江小白根本就是一家广告公司!据说,它们公司的文案、设计师和小编加起来才100多人......表达瓶文案地铁广告宣传片海报星座瓶文案微博日更江小白的文案可谓成功洗卷了整个广告、营销领域,也使得江小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一下跃变为一个红遍全国的酒类黑马,更是俘获并牢牢抓住了80后、90后年轻人的心。
你们看到的这些都只是冰山的一角,江小白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的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一个文案、一个IDEA、一个产品创新、一个营销创新,而是一整个系统运营的创新,它提升了渠道效率、传播效率、运营效率、沟通管理效率。
你想知道江小白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吗?近日,有关媒体宣称已经拿到江小白内部PPT,并表示绝对高清无码。
营销界某老司机听说后立马发动身边资源,并拿到了这份资料。
里面更有(江小白前营销总监)阐述了他在江小白的成功历程,可谓是干货满满,今天我们就以杨总的成功历程进行深度剖析,全面分解江小白的成功秘诀。
年销20亿的背后,江小白的经营方法论!

年销20亿的背后,江小白的经营方法论!几乎很少有一个白酒品牌能像江小白那样,问世短短几年,就从区域市场蔓延至全国,并踏入国际化门槛。
经过7年时间深耕市场,江小白已经不再是“简单单一”的白酒酿造企业,而是一家拥有全产业链布局发展的综合性酒业公司。
4月9日,江小白与腾讯在重庆举办的“中国新酒饮时代”江小白x腾讯发布会中,董事长陶石泉表示,2018年江小白销售额已突破20亿元,拿到了年轻化和全国化两张门票。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的新饮酒时代中,江小白在传统白酒行业提出“老味新生”,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俘获了当代不怎么喝白酒的年轻消费者。
一路势头见好,在白酒市场低迷期走出了传统酒企转型升级的样本之路。
今年3月,在新经销、新营销、酒业社群等组织的“走进江小白”会议上,江小白酒业董事长陶石泉首次亲述,江小白创业7年的经营方法论。
以下系陶石泉演讲实录:今天简单与各位介绍一下江小白这盘生意,我从四个部分简单分享:第一,优质供应链打造;第二,江小白品牌管理;第三,赋能渠道;第四,企业文化,小白精神。
为什么这么分?因为这四部分最能反映江小白整个产业本质核心的底层逻辑。
01 全产业链生态企业发展保障底线首先,如何定义优质供应链?当下很多创新企业、互联网公司认为做一家轻资产公司是极好的。
公司越轻,投入越小,回报率也就越高,掉头也越快,风险甚小。
但从底层论,做好任何一个行业都离不开本质“好产品”。
酒行业的本质是什么?仍然是给用户提供的高质量产品。
我曾经说过,如果着眼于“变化”,我们一定会生活在恐慌中。
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会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变化中的事物是无法抓牢的。
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要看到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做“不变”的事情。
当下企业生存环境激烈紧张,无时无刻不逼着我们创新、拼命的追赶。
但一个企业不可能永远保持创新,总有一天我们会追赶不上前者。
所以我就在思考,如果做一家百年企业,寻求长期价值,在变化世界中如何找到不变的东西?江小白一直在做创新,但我们的能力还不够,相比一些电商巨头差距甚远。
江小白商业模式分析

江小白商业模式分析江小白是一款来自中国的矿泉水品牌,成立于2015年。
凭借其鲜明的品牌形象、独特的市场定位和产品质量,江小白迅速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成为中国矿泉水市场的领先品牌之一。
本文将对江小白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1. 品牌形象塑造:江小白以年轻、潮流、时尚的形象定位自己,通过与一些当红的明星合作,为品牌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品牌的形象成功地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与目标消费群体形成了共鸣。
2. 定位和目标受众:江小白将目光聚焦在年轻消费者身上,从产品包装、形象设计到宣传活动等多个方面都充满了年轻活力。
这种定位使江小白与其他传统矿泉水品牌区分开来,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3. 渠道布局:江小白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销售,包括线上和线下。
线上渠道主要是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线下渠道则通过零售店和超市等渠道进行销售。
通过多渠道的销售方式,江小白能够更好地覆盖目标消费者,提高销售额。
4. 产品质量保证:江小白凭借其优质的产品质量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江小白的矿泉水经过深层地下岩石过滤,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沉淀,具有低矿化度和清爽口感。
江小白还通过多项认证,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等,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5. 市场推广活动:江小白通过一系列市场推广活动增强了品牌知名度。
与音乐节、时尚盛典等活动合作,在活动现场设置江小白专属区域,提供免费的饮水服务。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还能够将品牌形象与积极的消费体验结合起来。
江小白成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与目标消费群体的共鸣:江小白以年轻消费者为目标受众,对于他们来说,品牌形象和产品体验都是吸引力。
江小白的年轻形象和独特的市场定位成功地与目标消费群体产生了共鸣。
2. 优质的产品质量:江小白注重产品质量的保证,通过多项认证来证明产品的安全和优质。
这使得消费者对江小白的产品具有信任感,愿意购买和推荐给他人。
3. 多渠道销售:江小白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进行销售,能够更好地覆盖目标消费者,提高销售额。
江小白商业模式分析

江小白商业模式分析江小白是一款知名的中国白酒品牌,凭借其独特的产品理念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在短短几年内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下是对江小白商业模式的分析。
一、产品定位江小白的产品定位是“时尚、年轻、个性化”。
它通过打破传统白酒品牌的形象,设计出独特的瓶身和包装,使其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独特的品牌形象。
江小白也注重对产品的质量控制,使用天然、健康的原料,以确保产品的口感和口感的稳定性。
二、市场定位江小白针对的是新兴的年轻消费群体。
通过以年轻、时尚的形象出现在各种社交媒体上,江小白成功地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江小白还通过策划各种时尚活动和合作,并与年轻的明星和网红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
三、渠道模式江小白采用了多元化的渠道模式。
除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如超市、酒店和酒吧外,它还建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
这使得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购买江小白的产品,并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配送服务。
江小白还与其他零售店和网红店进行了合作,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四、营销活动江小白通过举办各种创意的营销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江小白就曾举办过“不见面酒会”、“江小白派对”等活动,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参与。
江小白还通过与明星和网红的合作,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社区建设江小白还建立了自己的社区,与消费者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通过社交媒体和线下活动,江小白与消费者进行了多次互动,获得了消费者的反馈和建议,并针对性地提供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六、产品创新江小白非常注重产品创新。
它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系列和新的口味,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江小白还注重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如与零食厂商合作推出酒食搭配活动,以创造更多的销售机会。
江小白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通过独特的产品定位、年轻的市场定位、多元化的渠道模式、创意的营销活动、社区建设和产品创新,江小白成功地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眼球,并取得了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
经典文案营销案例江小白深入分析

江小白案例分析
目录
背景
背景
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 相信大家对这个酒一定不会 陌生,作为曾经白酒“屌丝” 的江小白是如何一步步逆袭 成为如今年销10亿的网红酒 呢。
背景
一、产品介绍
江小白,是重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旗下江记酒庄酿造生产的一种自然发酵并蒸馏的高粱酒品牌。 江小白致力于传统重庆高粱酒的老味新生,以“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为品牌理念,坚守“简 单包装、精制佳酿”的反奢侈主义产品理念,坚持“简单纯粹,特立独行”的品牌精神,以持续打 造“我是江小白”品牌IP与用户进行互动沟通。 “简单纯粹”既是江小白的口感特征,也是江小白主张的生活态度。江小白提倡年轻人直面情绪, 不回避,不惧怕,做自己。“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的品牌主张延用至今,已经渗透进21世纪 的现代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繁衍出“面对面约酒”、“好朋友的酒话会”、“我有一瓶酒,有 话对你说”、“YOLO音乐现场”、“万物生长青年艺术展”、“看见萌世界青年艺术展”、“江 小白Just Battle 国际街舞赛事 ”,《晚上江小白》动漫等文化活动。江小白“简单纯粹”的品牌 形象已经演变为具备自传播能力的文化IP,越来越多人愿意借“江小白”来抒发和表达的全网信息地域分布方面,青海、 北京、广东、重庆、江苏位列前五位
从江小白今年在微博平台的关键词云可以看到, 由其举办的yolo嘻哈音乐节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 此外,“走心”、“文案”、“文艺”也都成为 江小白在微博上的标签
江小白酒的历史渊源与品牌建设

江小白酒的历史渊源与品牌建设江小白酒是中国的一款著名白酒品牌,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渊源。
本文将会探讨江小白酒的起源、发展和品牌建设的过程,并分析其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1. 起源与发展江小白酒起源于中国的四川省,最初由一家小酒坊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
这家小酒坊凭借其独特的酿酒技艺和传统工艺,成功制造出了一种口感纯净、风味独特的白酒产品,即江小白酒。
由于其质量上乘,江小白酒很快在当地赢得了口碑和市场份额。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小白酒逐渐扩大了生产规模,引进了先进的酿酒设备和技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江小白酒还注重产品研发与创新,推出了多个系列的白酒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品牌建设江小白酒的品牌建设是其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品牌建设旨在打造一个独特而具有辨识度的形象,以便消费者能够立即将其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首先,江小白酒注重包装设计。
其独特的瓶身和标志性的蓝色包装成为江小白酒的标志,使其在市场上异军突起。
此外,江小白酒还与多位知名设计师合作,推出限量版产品,以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吸引力。
其次,江小白酒注重品牌宣传和推广。
通过广告、活动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江小白酒积极推广其品牌,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好感度。
例如,江小白酒通过举办音乐会和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与文艺界结合,进一步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
另外,江小白酒注重消费者体验。
品牌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消费者。
江小白酒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并与一些非营利组织合作,为社会做出贡献,赢得了公众的好评和支持。
3. 竞争优势分析江小白酒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江小白酒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与其他白酒品牌区分开来。
江小白酒采用优质的酿酒原料和严格的酿酒工艺,确保产品的品质稳定和口感纯净。
这使得江小白酒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一种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其次,江小白酒的品牌形象与文化内涵深入人心。
江小白酒通过注重设计和文化活动等方式,与消费者建立了情感连接。
案例分析-江小白品牌引爆

•江小白只有一级渠道,稍偏远的地方有2级,顶多有个分销商,同时积极对电商 进行探索,电商相当于直销,不仅可以让消费者更近的获得产品,也没什么费用, 效率还高。
•因为渠道的简单高效,江小白的渠道费用可以省15%左右,这又为消费者省掉的
很大一笔钱。
江小白的渠道结构
传播简单
•传统的酒类企业广告费用一直是很大的一个成本,电视报纸、楼宇公交等多种形式的大手笔 投放,基本需要达到20%~30%的广告费。 •目前江小白的广告费用不到10%,当然这也是新浪微博的功劳,因为预算控制,除了在地铁 上放点互动广告牌以外,江小白主要在微博上做文章,通过它跟消费者零距离接触。
小而美
简单高效,将简单做 到极致
产品线简单
一般情况下,企业经营一个品牌会有较长的产品线,种类繁多,价格从几元到几千上万元不小白只有1个单品,4种容 量规格,比单品销量不输给那些大型白酒企业,甚至比一些大品牌的单品卖得好。
“一切基于消费者来考虑”
年情结。他们希望“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的生活理念成为每一个人生活的态度,成为80 90后自己的表达。
易记的名字
“江小白”的品牌名称来源于青春影视剧的启发。许多大热的电视剧主人公都以 “×小×”的公式命名,如 《爱情公寓》里贱贱惹人爱的男主叫“曾小贤”,《男人帮》中那个略害羞、略文艺的主演叫“顾小白”, 这种调调的名字有鲜明的 80、90后印记,简单通俗又亲切,十分符合我们的目标消费者。
谈起做“江小白”,还得从的创始人陶石泉说起: 陶石泉曾在国内一知名酒企服务了十年,从事品牌与营销工作,对行业弊病了如指掌:白酒是个传统产业, 做的人都往一个地方使劲——产品必须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千篇一律地刨祖坟、讲历史、端着杯子 想死人,鲜活的当代人文情怀反被忽视,如此一来,很难做出差异化的品牌和产品,何况现在是文化多元的 时代,白酒行业的单一诉求并不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谈成功,对于“我是江小白”这个品牌来说,似乎为时过早。
但基于对“江小白”成功的种种预期和佳酿网“剖析案例,发现可借鉴的逻辑”的使命来说,“我是江小白”似乎都是个不容错过的案例。
是的,创新总是能吸引眼球。
当你的产品或者模式创新成为一个话题时,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营销。
因为无论最终成功与否,随之而来的总是业内的各种研究,专家的各种解读和媒体的各种报道,你的品牌,你的理念,你的模式已经不可避免的被推广开来。
这些,都是“我是江小白”应得的。
前两天本网官微@佳酿网在微博上谈到这样一个话题:酒类文化究竟该如何创新?得到了诸多业内人士的讨论,酒类资深观察员@欧阳千里认为,“(酒类品牌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茅台有茅台的生存方式,老村长有老村长的活法。
”酒类营销专家@酒爷老谢则认为窄众市场是下一轮竞争的核心,微博营销专家@胡掌门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大品牌做高端大众文化,大品牌细分的产品或小品牌做小众文化。
问题在于:你喝的是酒、面子、口感、香型还是文化。
”
关于酒类行业消费群体断层的担忧和酒类产品、酒类文化创新的讨论仍在继续,而年仅一岁的“我是江小白”已经开始践行。
“江小白”何许人也?先来听听“他”的自我介绍:“江小白,男。
属于江津老白干家族,外形英俊,生产日期是出生那天,保质期是永久的。
主要功能是增加勇气,提高自信心。
性格特征是简单、好色。
优点是便于携带,拿的出手。
缺点是魅力太大,能瞬间秒杀。
”
看到这里,一些读者可能对“江小白”的身份还是不太了解,那让我来告诉你:“江小白”是酒,对,你没看错,江小白就是酒。
几乎区别以往所有中高端酒类品牌那种用富有磁性、略带颤音的男中音演绎,用恢弘、磅礴、典范、尊贵等词汇诠释的广告语,“江小白”酒拟人化的开场白简单,自信,幽默,充满朝气,略显文艺。
文章来源于佳酿网
“我是江小白”品牌创始人陶石泉将江小白定义为面向80后消费群体的“青春型白酒”,面对这样一种酒类品牌,我不得不承认,本人被瞬间秒杀,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是被“我是江小白”品牌团队的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执行力秒杀的。
一,不能成为某个品类的第一,就创造一个品类然后成为第一
如同当年洋河蓝色经典开创“绵柔型”白酒品类差异,并通过包装和宣传强化这一差异,最终形成一股消费时尚一样,“我是江小白”主动避开竞争白热化“红海”品类,针对80后消费者这一细分市场开创了一个“蓝海”品类。
基于精准的定位,巧妙的营销,我们甚至可以期待,“我是江小白”最终将引发一场消费新潮流,由于先发优势,江小白已经成为这个细分市场的第一。
随着80后消费群体逐步成为社会的主流力量,80后这个细分市场,消费群体的规模并不小,而且将来会更大。
可以预见,随着“江小白”的成功会有众多酒企介入这一市场,试图分得一杯羹,因此,从多个层面建立进入门槛,巩固先发优势,成为“江小白”接下来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跨界学习是一种生产力
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市场定位,必然要采取与之匹配的包装设计。
作为青春、简单有个性,甚至有些自嘲的屌丝文化情结和文艺青年情结的“江小白”,自然要与那些大红、金黄色的颜色色调和传统形象设计划清界限。
“江小白”的包装设计,其灵感来自于手机行业:和传统的单纯或陶制,或水晶瓶的酒类包装不同,通体磨砂的“江小白”瓶子外还有一层类似手机保护壳的瓶套,套上不同的图案和“小白语录”随时可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既突出个性,又能轻松表达“江小白”独特的内涵,这其实也是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一种形式——不知道哪句话据戳中你的笑点或者泪点,让你成为忠实的“白粉”——这些创新,甚至完全可以申请实用新型包装专利!三,“江小白”卖的不是酒,卖的是对生活的态度
“江小白”团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酒企,而是一家营销公司,“江小白”卖的也不是酒,而是对生活的态度。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定位,也是一个很聪明的定位。
没有悠久的历史,没有厚重的文化,没有知名的品牌,这些似乎是劣势的因素在“江小白”这里反而成了优势:什么都没有,自然也没有了负担。
这决定了“江小白”品牌的营销不能走“寻常路”,“江小白”再次做出正确的选择:借助新媒体进行社交营销。
在微博、微信已经成为80后网友网络生活标配的今天,通过微博、微信进行营销有着成本低、传播广、见效快的优势。
微博营销的精髓在于话题营销,而话题营销的精髓在于引发网友共鸣和互动。
“江小白”团队借助拟人化手法将品牌塑造成一个典型的80后青年的形象,借助各种网络热点事件、融合多种网络流行元素,在嬉笑怒骂中表达真实、简单的生活态度,时而卖萌,时而自嘲,关键时刻不忘传递一下正能量,颇能引发目标受众的共鸣,形成话题实现多次转发。
值得注意的是,话题营销是把双刃剑,舞得好了游刃有余,弄不好了可能会伤及自身,对话题的选择和对参与度的把控绝对是门艺术。
四,通过互动与沟通提升用户忠诚度
与消费者近距离沟通,与更广大的潜在消费群体进行互动是“江小白”另一个区别于传统酒类品牌的显著特点,而这一特点,决定了“江小白”更容易吸引用户,提高用户忠诚度并最终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粉丝圈”。
纵观市场上现有品牌白酒,无论是高端还是中低端,无论是政务还是商务,抑或是普通大众消费,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自说自话,单方向的向消费者传递着自己定位,文化和卖点,这些品牌总是有意无意的在拒绝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从而拉开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因此很难形成高忠诚度的粉丝群体。
“我是江小白”品牌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的互动式营销虽然不一定适合所有品牌,但“与消费者互动提高用户忠诚”仍然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
记得微博上有人说过,一个品牌最大的悲哀在于当你出现问题时,没有消费者与你站在一起。
2012年酒类行业和品牌出现各种危机时,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墙
倒众人推的“悲惨”景象,除了行业媒体和利益相关者站出来为酒类行业或者品牌大鸣不平之外,普通消费者大都选择了“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观望态度。
五,不同的传播载体,决定了不同的影响力
从“我是江小白”的营销轨迹我们可以探寻到,正是“江小白”深谙网络营销和话题营销之道,才得以较小的成本,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引起业内业外的广泛关注和消费者的认同,这大大缩短了传统的食品饮料长达3年以上的新产品培育期。
没有了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网络载体进行营销能够吸引更多、范围更广的参与者,因此其影响力也远远大于平面广告等传统载体。
有人说酒类行业是个非常“传统”的行业,这一“定义”不仅仅体现在酒产品工艺本身,更体现在酒企所倚赖的营销模式和传播载体——酒企似乎更钟情于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介,对网络广告、网络营销一直都不敏感,甚至是排斥。
然而正是这种对网络媒体的保守、不积极的态度导致了酒企在营销思维上的滞后和在公关危机处理上的被动。
所幸,越来越多的酒企正在意识到这一点,并在积极的“补课”。
六,概念只是切入点,产品才是真核心
一个品牌的成功离不开持续有效的营销推广,更离不开产品自身的品质和消费者良好的消费体验。
针对80后消费群体定位时尚消费的“江小白”并不只是单纯制造话题,炒作概念。
据了解,研发团队针对产品本身做过大量研发工作。
为了适应年轻消费者口感的需求,“江小白”在口感方面更趋向于纯净、柔和,还有一点点甜感。
据说“江小白”有108种时尚的喝法,可以加冰块,可以加冰红茶,可以加绿茶,可以加红牛,甚至可以作为一种调鸡尾酒的基酒,这些都是传统白酒无法做到的。
总之,一个新创品牌要想成功,营销是关键,产品是核心。
只有独特而又精准的定位,研发良好消费体验的差异化产品,企业和品牌才能推陈出新脱颖而出。
“我是江小白”刚刚起步,关于它的种种话题也一定会继续成为业界的焦点。
我们相信一个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不断学习的企业定会行得更远,走的更稳,我们也希望“我是江小白”能成为酒行业的“小米手机”,成功地实现屌丝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