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路》电影观后感
革命之路影评深层意思

革命之路影评深层意思《革命之路》这部电影,看似是在讲述一对夫妻的生活困境与情感纠葛,实则蕴含着更为深刻且广泛的主题。
它不仅仅是关于爱情的消逝,更是对梦想、现实、社会压力以及人性弱点的一次深度剖析。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弗兰克和爱普莉这对夫妻居住在康涅狄格州的革命路上。
他们看似过着中产阶级的稳定生活,但内心却充满了不安与渴望。
弗兰克每天在无聊的工作中消磨时光,爱普莉则在家庭琐事中渐渐失去了自我。
从表面上看,他们的矛盾源于对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弗兰克厌倦了工作的单调,却又没有勇气去改变。
爱普莉曾有过成为演员的梦想,但为了家庭放弃了。
这种未实现的梦想成为了他们心中的隐痛,不断侵蚀着他们的关系。
然而,深入思考会发现,这背后反映的是社会对个体的束缚。
当时的社会环境强调稳定、传统的生活模式,人们被期望按照既定的轨道前行,追求所谓的“美国梦”。
但这种梦想往往是空洞的,缺乏真正的个人价值和满足感。
电影中的弗兰克和爱普莉在努力挣脱这种束缚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
弗兰克一方面渴望改变,另一方面又害怕失去现有的安稳。
他在面对新的机会时犹豫不决,这种矛盾心理让他陷入了痛苦的挣扎。
爱普莉则表现出了强烈的决心,但她的理想主义在现实面前屡屡受挫,最终导致了她的崩溃。
他们的行为和选择揭示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恐惧、犹豫和无奈。
影片中的沟通障碍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深层问题。
弗兰克和爱普莉虽然生活在一起,但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对方的内心需求。
他们的对话常常充满了争吵和误解,无法达到有效的沟通。
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的隔阂,即使是最亲密的关系也难以避免。
这种沟通的失败不仅加剧了他们的矛盾,也让他们在孤独中越陷越深。
此外,电影还通过周边人物的刻画,如邻居米莉和谢普,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米莉和谢普看似满足于现有的生活,但实际上他们也在内心深处隐藏着不满和空虚。
他们对弗兰克和爱普莉的改变尝试既表示羡慕又充满恐惧,这反映了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心态——害怕突破常规,害怕面对未知。
革命之路影评深层意思

革命之路影评深层意思《<革命之路>影评深层意思: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挣扎》《革命之路》这部电影,初看时可能觉得它只是一个关于夫妻间矛盾与挣扎的故事,但当你深入思考,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太多深层的意义。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弗兰克和爱波夫妇住在康涅狄格州的一条名叫“革命之路”的街道上。
他们的生活看似平静美满,实则暗藏危机。
弗兰克在一家公司做着枯燥乏味的工作,爱波则是一位家庭主妇,她渴望成为一名演员,但梦想却一直被搁置。
先来说说弗兰克这个角色。
他每天穿着整齐的西装,挤着拥挤的火车去上班,面对的是日复一日的单调工作。
这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为了生计,不得不从事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
记得有一次,我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一位穿着正装的男士,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疲惫和无奈。
他手中紧紧握着一杯咖啡,脚步匆匆,仿佛被生活的洪流推着向前,没有片刻停歇的机会。
这种情景让我不禁想起了弗兰克,他在工作中的那种迷茫和麻木,不正是我们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吗?而爱波,她有着一颗追求艺术和自由的心。
她想要摆脱家庭主妇的束缚,去实现自己的演员梦。
这让我想起了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她一直热爱绘画,但是因为家庭的压力和生活的琐事,始终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就像爱波一样,内心充满了渴望,却被现实的枷锁困住。
影片中的一次激烈争吵,将夫妻间的矛盾彻底激化。
爱波提出全家搬到巴黎,去追求新的生活。
这个想法在一开始让弗兰克感到兴奋,仿佛看到了摆脱现状的希望。
然而,随着各种现实问题的出现,弗兰克逐渐退缩了。
这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当面对一个改变的机会时,往往会因为种种顾虑而犹豫不决。
其实,“革命之路”这个名字本身就有着深刻的寓意。
它代表着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但这条路充满了艰难险阻,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再看看电影中的邻居们,他们表面上对弗兰克和爱波的想法表示支持,实际上却在背后议论纷纷,甚至冷嘲热讽。
这反映出社会对于那些想要突破常规、追求自我的人的不理解和排斥。
《革命之路》观后感1500字

《革命之路》观后感1500字《革命之路》这是April在朋友小聚中宣布消息之后说的话。
我们不会再年轻,我们不想生活再一次溜走。
这个消息其实并未得到太多支持。
Mily夫妇私下议论这个决议的不可思议和疯狂,Frank的同事也只认为这是说说罢了。
最现实人的,往往是最先看到理想主义者的不堪后果。
最可悲的还在于,最理解这个想法的人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在接触这部电影以前,快餐式的电影给我制造了太多美梦,虚幻的浮躁的纸醉金迷的生活,让人向往沉醉。
反而看着这样的“婚姻关系探索片”,没由来感到一阵低调沉稳。
妻子是科班出身的不成名演员,婚后搬家成为全职主妇,偶尔在小镇的舞台上和不专业的人演着不喜欢的剧目。
丈夫是一名普通销售职员,赚钱养家糊口。
这样的身份,谁还能想到当初两人相遇时激情四射的样子?我很不堪地把这部电影看成了心灵鸡汤般的励志片。
老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April重温相片看见丈夫和埃菲尔铁塔的合影,想起丈夫说的“巴黎是最能乐活的土地”,这段回忆被她像救命稻草一般抓住。
与其说她是为了丈夫能够真正寻找到自己所要的生活,倒不如说她是为了自己能够摆脱现在的空虚,到一个新地方重新开始。
要是没有巴黎,纽约、罗马甚至埃及,她也都会。
所以当Jonh问道你们是否是“running”的时候,一心激情的Frank说只是为了摆脱这无尽的空虚,这也是逃避。
作为精神病患者的Jonh扮演的是看清一切的点化者,说出来的话也句句哲理,比如在树林里说“很多人都知道空虚,但真正要看清空虚之后的绝望,需要勇气。
”在得知计划被取消后,他怒斥Frank的懦弱,同情处境悲凉的April。
但是他也是令人难过的角色,虽然看似对自己的生活目标明确坚固,却被囚禁在疗养院。
往更深一层探讨,所谓的“精神病”是否就是他的理想化思想和行为想坏了周围的人们从而被误会被害怕?我们不得而知。
可能在五十年代的美国,这种思想的确过于开化,过于不现实。
放在现实来看,这样的矛盾,不是几句话说说就能解决。
影评: 革命之路

影评: 革命之路电影影评: 《革命之路》作为一名电影评论家,我有幸观看了近期上映的电影《革命之路》,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共鸣。
该片以其出色的表演、精心构建的剧情和深刻的主题,成功地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充满激情和挑战的革命时期。
首先,电影通过精彩的表演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感受。
主演们的出色演技让我完全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中。
他们的表演既真实又动人,让我不禁为他们的遭遇和奋斗而感到心痛和敬佩。
特别是主角的情感转变,从一开始的迷茫和不安,到最后的坚定和勇敢,这种转变令人动容,也让我对革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次,电影的剧情设计非常出色。
导演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个人命运相融合,通过一个小人物的成长来展示整个时代的变迁。
故事情节紧凑而又扣人心弦,每个场景都让人屏息凝视。
尤其是电影中的一些关键时刻,如主角面对道德困境时的选择,或是他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冲突,这些都让我深思人性的复杂性和抉择的艰难性。
最重要的是,电影所传达的主题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共鸣。
《革命之路》不仅仅是一部描绘历史背景的电影,更是一部探讨人类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作品。
电影通过展示主角的奋斗和牺牲,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自由并非来之不易,而是需要人们不断的努力和付出。
同时,电影还提醒我们珍惜和平与稳定的生活,因为这是无数前辈们为之奋斗的结果。
总的来说,电影《革命之路》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观众的电影,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通过出色的表演、精心构建的剧情和深刻的主题,该片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激情和挑战的革命时期。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会在观众心中留下深远的印象,并引发对历史、自由和人性的思考。
电影《革命之路》观后感

电影《革命之路》观后感电影《革命之路》观后感“革命之路”这个名字听起来总是让人想到与政治有关的一连串东西,以至于提不起兴趣看这部电影。
实际上英文中“Revolutionary road”却不会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电影无关政党,只是讲了不再年少的一对夫妻住在一条名叫革命路的地方发生的故事。
这是一场夫妻间的革命,一场越来越遥远的梦想与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所冲突的革命,一个不再年少拖家带口的成年人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将是无尽的空虚时所要掀起的革命。
在最青春激情最貌美年轻的时候,在一个浪漫的派对上,不经意间遇到一个心仪的人。
如果要问,究竟吸引你的是什么?亲爱的,那怎么能说明白呢。
不凡的气质,幽默的谈吐,又或许只是在人群中定定地多看了你一眼,就心神不宁小鹿乱跳,两人相遇的空气中满是爱欲的气息。
接着在一起,如胶似漆如鱼得水,享受两个人的情意浓浓。
再接着,结婚怀孕(或者怀孕结婚),生子,安定在一个叫做革命路的地方,过着世人眼中羡慕的一对璧人的生活。
这一切看似顺其自然,其实是那么地突然!那么突然地有一天,你意识到自己已不再青春年少,已为人妇已为人母,丈夫做着年轻时厌恶不屑的工作,自己的演艺生涯那么无望,蹩脚的演技让你在演出后只想静一静,而丈夫没有恶意的敷衍宽慰只让你越来越抓狂,你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懑而他也再不能忍受你的喜怒无常了,两个人撕下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外衣开始爆发。
这个时候,才突然意识到,为什么就到了这一步呢?人到中年的男人出轨,似乎并不叫人惊奇。
年少的创业激情不再,闯荡世界的梦想化为乌有,深情对爱人许下的诚挚誓言,在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子里,像是被稀释了。
再没有年少时黑白分明的固执,没有一往直前的冲动,没有爱恨分明的纯粹。
这个时候的出轨,不一定是遇到了一个比妻子更好的人,甚至不一定是下半身的诱惑冲动,只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儿,她的眼睛仍清澈有灵气,她只要两个人的厮守,不要承诺,会撒娇但不会抱怨,没有家长里短鸡毛蒜皮。
这对于一个中年男人来说,好像是轻易给了你一扇重回青春的钥匙,一个重新找到最富激情时的自己的机会,能再次在波澜不惊的生活里荡起层层涟漪,出轨是水到渠成的(如果有水)。
革命之路影评深层意思

革命之路影评深层意思《革命之路》是一部由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影片,它通过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真实。
这部影片在表面上是关于战争,但在深层意义上,它揭示了革命的道路上存在的一些深刻的问题和思考,引发了观众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首先,影片中的角色与革命之路紧密相联。
主人公小刚是一个农村出身的青年,他在战争的环境中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选择的抉择。
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愤怒。
这种角色塑造使观众能够从一个个体的角度看到革命的道路上的挣扎和痛苦。
其次,影片中的情节和场景既真实又引人深思。
导演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使观众能够在电影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恐惧和无助。
同时,影片还巧妙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复杂的道德抉择。
观众们在观看过程中不禁思考:在革命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如何平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影片带给观众的思考还包括对国家和政府的关注。
在革命的背景下,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之间常常发生冲突。
导演通过影片中的角色和情节,提醒观众要警惕权力的滥用和个人的懈怠。
同时,观众也被呼吁要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实现真正的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影片中的深层意思还表现在对人性的思考上。
革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既有正义和光明,也有阴谋和背叛。
在这个过程中,人性的光辉和阴暗都得以显现。
观众通过影片中的角色与情节,思考人性在革命之路上的扭曲与觉醒,对于一些道德困境的深刻分析,我们被迫思考:在面对困境和选择时,我们是否能够保持自己的初心和善良?总之,《革命之路》影片通过鲜明的角色塑造、真实的情节以及独特的视角,揭示了革命的道路所蕴含的深层意思。
观众在欣赏这部影片的同时,也被激发出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革命不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蕴含的道德抉择、国家利益和个人情感都值得我们深思。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革命之路,追求自己内心的真正的解放和进步。
《革命之路》:从三个层面解读惠勒夫妇婚姻毁灭的根源及现实意义

《革命之路》:从三个层面解读惠勒夫妇婚姻毁灭的根源及现实意义《革命之路》这部影片的导演萨姆·门德斯可谓撒费苦心,把经典爱情悲剧《泰坦尼克号》的两位主演凯特和莱昂纳多同时搬上荧幕,出演片中的婚姻生活。
观看《革命之路》,很多人都说爱波和弗兰克就是露丝和杰克活下来的版本。
这也预示着,再惊世骇俗的爱情都终将沦为婚后的柴米油盐。
正如童话故事中,一般都说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生活就赶紧结尾,因为再美的爱情都可能成为婚后的一地鸡毛。
这部影片改编自理查德·耶茨的同名作品。
改编后的影片主要聚焦于惠勒夫妇婚后生活矛盾的爆发和最终婚姻的毁灭。
故事讲述了美国的五十年代,住在郊区“革命路”的惠勒夫妇,妻子爱波是不甘平凡的乡村演员,丈夫弗兰克是困于无聊工作的销售员。
在现实生活的磨砺中,二人婚姻矛盾逐渐升级,在一次次大动肝火的争吵中,爱波为了拯救婚姻,为了美好的理想做出了”全家搬到巴黎“的大胆决定。
然而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却被无情的现实打破。
在歇斯底里的争吵中,爱波绝望地自己堕胎而亡。
未婚的年轻人看这部影片或许觉得爱波太作,或许觉得弗兰克太自私。
然而已婚的中年人看这部电影,却都看的触目惊心,大家或多或少都看到了自己婚后生活的影子。
正如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一样,惠勒夫妇之间何尝不是一场婚姻围城的革命呢?人到中年,婚姻问题此起彼伏,对于这部影片,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一下惠勒夫妇婚姻走向毁灭的根源。
同时,影片对于我们婚姻起到的警示作用,值得每个人深思。
所以,文章第四部分,我也想探讨一下我对影片的现实思考。
01、谁都无法保证婚姻生活一帆风顺,错就错在面对婚姻问题,爱波和弗兰克都选错了解决方式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美国五十年代中年人的婚姻困惑,然而这个故事对于今天人们的婚姻问题仍旧毫不过时。
无论是蒋雯丽、张国立的《金婚》还是郭涛、梅婷的《父母爱情》,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再幸福的爱情,都无法保证婚姻生活中的这条“夫妻船”一直一帆风顺。
《革命之路》观后感2000字_影评

《革命之路》观后感2000字_影评《革命之路》观后感2000字_影评这部电影数月之前看了个开头,一直提不起兴趣看到结尾,意识里总觉得自己对婚姻题材不感兴趣。
感情上磨合期的艰涩,一夜的失眠,终于耐下心来看完这部美国电影《Revolutionary Road》。
首先我要说这部电影有几个我十分不喜欢的处理。
第一个是不喜欢精神病人John这个角色的设置。
许多人觉得John的出场十分精彩,两次出现时他的台词都是电影的“点睛之笔”,道破电影的主题。
而我却觉得安排一个精神病人大声说出电影的出题是个非常愚蠢的处理方法,仿佛把观众都当做是看不懂电影深意的傻瓜。
不喜欢这一种“直白”的处理方式,我还是喜欢电影把内涵隐藏的含蓄一些,让人可以有自己思考和遐想的空间。
精神病博士John 的出现,以及他的台词及表现,我实在是觉得太突兀,太把观众当傻瓜了。
这部电影真的需要一个精神病人来说出主人公内心的真实想法吗?有必要吗?第二个是很疑惑在整部电影中孩子的缺席。
无论是主角一家还是他们的邻居们,电影中孩子们似乎都是在情节发展需要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一下,其余生活画面中则直接隐去了孩子的存在。
或许导演是觉得在剧情中没有孩子出现的必要,孩子不是导致他们婚姻危机、心灵危机的原因。
但是整个影片中,孩子们在家庭生活的画面中莫名其妙的消失,仅在几个必要情节露一下面,未免让观众感到有些奇怪、不解。
第三个是不喜欢电影中几个配角的“傻大个”外貌。
这个观点仅是我各人想法了呵呵。
精神病人John以及爱上April的邻居。
这几个配角肿么都那么高,高得给人一种“傻大个”的感觉,看起来好不舒服的说~~~~好吧~~~第四个是我疑惑了好久的问题,April腹中的孩子会不会不是Frank 的,而是傻大个邻居的?我知道从电影情节顺序发展的推测上来说我这个疑惑根本不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之路》电影观后感
我只有现在才开始记录我昨晚看革命之路的感受,是我看过莱昂纳多演技最好的两部片之一,另一部是血钻。
太简直太完美了,又帅,演的又好,没话说啊!凯特温斯莱特也很棒,他俩的再次合作演技已经远远超过泰坦尼克号了。
与其说电影说的是夫妻纠纷不如说是每个人追求自由的权利,自由和不自由是永远给不了一个具体定义的,因为很多时候自由是个幻想的名词,很多人敢想不敢做,很多人连想都不敢想,所以在有了家庭之后会对自由有更深一层的体会,近几年少有的层次比较深的家庭伦理剧,相当之喜欢,也是因为莱昂纳多和凯特温丝莱特的存在!
似乎是在看《泰坦尼克号》续集一样。
Frank年轻的时候也是风流潇洒,有远大抱负,满怀幻想的人,April便被他迷倒,于是恋爱结婚,搬到乡下,有一双儿女,过起简单单调的生活。
然而两人又都是浪漫、向往自由的。
于是在Frank三十岁的时候,April精心打扮并提出了一个提议:把房子车子全卖掉,举家搬到巴黎。
只因Frank说过,巴黎是唯一他去过之后还想再去且想带April去的地方。
两人十分兴奋,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刻不顾一切追求心之所向的时候,他们迫不及待地将计划告诉朋友、同事,所有人都大吃
一惊,有一对年轻夫妇甚至差点因此崩溃。
是否当人们已习惯循规蹈矩的生活之后,对围墙外的未知便充满了恐惧,稍有风吹草动都立刻像鸵鸟一样将头埋进沙子,抖个不停?那么多人,就只有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是理解他们的。
Frank问“是否我们也像他一样疯狂?”这时其实已经为Frank最后的退缩埋下伏笔了吧!现在看看,April是那么坚定地要奔向自由,那Frank却一直是被动的被拖着走,像是寄居蟹被拉出了贝壳一般。
从他被上司赏识开始,他开始犹豫,之后看着April的坚强,他越来越害怕,到最后竟是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拿着橡皮管指责April母性消失,计划也因为这次争吵而搁浅。
April从这时看清了丈夫的怯弱。
所以她选择了肖坡来发泄,并不是爱与不爱,而是心灰意冷,她想逃离这种压抑。
可其实肖坡是个更加怯懦的人,自由的April怎会看得上呢?所以两人激情之后肖坡说“April我爱你”,April只是疲惫地说“请别说话,载我回家吧!”这时联系起影片前段Frank和April在厨房里,Frank说“当我想到这个计划时,我觉得这才是惟一真实的东西!就是真实的!我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能做任何事!”April深情地望着Frank:“我也有过一次这种感觉,就在你第一次和我结合的时候。
”接着两人拥吻,结合。
这时候两人心灵是相通的,频率一致,所以共鸣才如此激烈,如此让人意乱情
迷。
而到了后段,当Frank对April坦白他曾经同城里的女孩有过几次时,April平静地说:“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个,是因为我不与你同房你想让我妒忌么?可是我不在意
了。
”Frank其实是意识到自己不如April坚强的,因为他也知道自己出轨是因为想证明自己还是大男人。
为什么两个如此相似的灵魂如今却不再同步了?是因为他们的职业
么?April当了演员(虽然不怎么成功)而Frank是公务员。
演员,因为职业需要,是要保持浪漫,要坚强,要释放的。
而公务员,呆在象牙塔里,心气或许的确是要被渐渐磨灭的。
演员永远在挑战新的角色,在重新体会重新演绎,而公务员则千篇一律。
如果Frank是一个作家呢?是个摇滚乐手?是个艺术家呢?结局会不会就不一样?
到最后“疯子”再次出现,一针见血的指出了Frank 的懦弱,这时Frank便失了以往的谦和有礼,疯了一般地回击,抗争。
但他的说辞是那么苍白“别忘了你是个。
!!”但他再也说不出话。
他知道,只是他不愿意承认自己已被磨光了锐气,不再配得上April自由的灵魂。
“疯子”说,若Frank 故意让April怀孕好放弃这个计划他一点不感到惊讶至少有一点他很高兴,他不必是那个孩子。
之后“疯子”离开,两人争吵,April说“我恨你,你若碰我我便会大叫。
”Frank 说“我一直向上帝祈祷你把胎儿打掉了!”April愣住,之
后便跑进了小树林,Frank追去,却被她赶走。
之后,April 在树林里游走,Frank躺在床上发呆,两人这时是否明白,已经回不去了
第二天,Frank醒来,发现April又变回了那个温柔的妻子,微笑着,站在阳光下,问他“是要炒蛋还是煎蛋呢?”Frank受宠若惊,小心翼翼地回答。
看到这里我便有了不好的预感,怕April在Frank走后会自杀。
但她没有,而是自己偷偷做了流产,前面已经说过,在怀孕十二周以前做流产是安全的,十二周以后便很危险了。
Frank发现怀孕时已是第十周,争吵是在第十二周,现在April自行流产,是不是觉得丈夫把责任推给了自己,还想再抗争一下呢?做完后,April走下楼梯,站在窗前,鲜血却已染红了裙子。
她打电话说“我需要帮助,革命路,115号”
之后便是肖坡赶到医院看到颓唐的Frank坐在急救室外,听他说“医生到之前,胎儿已经出来了,是April自己弄的。
”肖坡心里一痛,借口买咖啡离开,那咖啡的手却拼命颤抖,回到诊室,Frank不在,一回头,Frank一脸绝望地从急救室中跑出。
那天,Frank在镇中拼命奔跑,是他夺走了妻子的自由,他俩的自由,毁灭了妻子的梦想,他俩的梦想。
不知他能不能饶恕自己。
他从此搬离了革命路,带着一双儿女离开。
时隔多年,又有一对年轻夫妇搬来革命路,一个老女人坐在火炉前,抱着宠物说“我喜欢这对夫妇,他们有趣,有活力”她丈夫放下报纸问她“你是说自从威勒夫妇以后么?”女人一愣,说“威勒夫妇总有些神经质。
blablablabla”男人只是默默地关掉助听器的声音,整个世界一片寂静,让人好好缅怀小镇上的人都不再愿意谈起,威勒夫妇是刺入他们内心的刺,他们能做的,只有拼命压抑,拼命掩饰,不让内心的冲动,年轻的轻狂跑出来,再乱了心神。
影片里April有一句台词,是Frank说“你知不知道我买了这栋房子,为了这个家过我不爱的生活需要多大勇气?”时她的反击“Frank,过自己不爱的生活需要勇气,可过自己爱的生活也需要勇气!”Frank哑口无言,跑回房间,接着就发现了橡皮管
又是一部悲剧,我很喜欢曾经的Jack&rose,看影片的海报用的是暖色调,阳光打进来柔柔的样子,以为是两人由巴黎之旅成功渡过了婚姻瓶颈的故事,在看影片时便一直幻想着他俩举着红酒,在餐厅调笑,打着雨伞漫步巴黎街头的样子。
没想到最后还是没能走出革命路。
或许是这条路太漫长了吧!
当我们被生活弱化的时候,会不会很容易爱上那些
努力踏出自己节奏的人呢?这样仰望的爱是不会有结果的,加重脚步,与之共舞吧!让自己的内心放大一些,不要忘了那些被埋在心底,却可以证明我们活着的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