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机构节能示范案例
节能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中国,节能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为例,分析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探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节能法律,于1998年颁布,2007年进行修订。
该法旨在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法律法规案例分析案例一:建筑节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新建建筑应当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以下是一起因违反建筑节能标准而引发的案例:案例背景:某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了一栋住宅楼,该住宅楼在建设过程中未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导致实际能耗远高于标准要求。
案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七十二条规定,违反建筑节能标准的,由节能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在本案中,该房地产开发公司因未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被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案例二:公共机构节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以下是一起因公共机构未履行节能义务而引发的案例:案例背景:某市某机关办公楼在投入使用后,能源消耗量逐年上升,经审计发现,该办公楼在照明、空调、热水等方面存在浪费现象。
案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公共机构未履行节能义务的,由节能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在本案中,该机关办公楼因未履行节能义务,被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案例三:节能技术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公共机构节能示范案例--北京交通大学

公共机构节能示范案例--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推行“教育节能”和“节能教育”--北京交通大学节约型示范单位建设案例案例摘要:北京交通大学把节能贯彻于学校的教育体系,运用现代通信与控制技术,构建校园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了“教育节能”和“节能教育”的有机融合。
北京交通大学将节能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教育、示范教育、实践教育等加强对在校学生节能教育和宣传。
三年来实施了建筑物围护结构改造、教室照明系统、空调智能节电系统、电梯能量回馈系统、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等三十多项节能改造项目,广泛运用节能产品和新能源产品,提高建筑物和运行设备的能效水平。
建设了涵盖校园全部能源消费因素的智慧型能源管理系统,将节能监控平台、供暖自动控制、三维地下管网、教室智能监控、图书馆智能节电控制、无负压供水智能控制、智能安防系统、自动报修平台等进行系统集成,实现了用能情况在线监控和实时分析,预测能耗变化趋势,优化调度和管控,实现了高校节能管理智能化。
2015 年按照 GB/T 23331的要求,学校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2011 年以来,北京交通大学在建筑面积、用能设备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能源消耗总量年均下降1047吨标准煤,节约用水5.4万吨,平均节能率 6.49%,节水率 4.46%。
每年间接减少排放二氧化硫 23.2吨、氮氧化物 22.0吨、烟尘 13.5吨。
北京交通大学发挥教育机构的特点,把节能工作融入到教育之中,实现能源消费的可视化、系统化管控,其节能实践对全面、系统提升高校节能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一、学校基本情况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
现为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和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
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例

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例案例一: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为了实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一家大型办公楼引入了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楼内各个区域的能源消耗情况,并根据需求自动调整能源供应。
具体措施包括:自动调节照明系统的亮度和开启时间、空调系统的温度控制、智能插座管理电器用电等。
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办公楼能够实现以下效益:1. 节约能源:根据实时监测数据,系统能够自动调整能源供应,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比如,在无人时自动关闭照明和空调,避免了长时间的能源浪费。
2. 降低碳排放:通过减少能源消耗,该系统有效降低了办公楼的碳排放量,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分析能源消耗数据,系统可以识别出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区域,并提供优化建议,帮助楼内各个区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节约成本: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和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办公楼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费用。
案例二:无人机在灾害救助中的应用无人机在灾害救助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救灾救助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在地震或洪水等灾害发生后,无人机可以被迅速部署到受灾地区,执行以下任务:1. 搜索和救援:无人机配备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摄像头,可以在复杂的灾害环境中搜索被困人员的位置,并提供实时图像和视频给救援人员,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救援计划。
2. 通信和物资运送:无人机可以携带通信设备,为受灾地区提供临时通信网络,帮助受灾人员与外界联系。
同时,无人机还可以运送急需的物资,如食品、药品和救援装备等。
3. 灾情评估和监测:无人机可以对受灾地区进行航拍和监测,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和视频,帮助救援人员了解灾情,制定救援策略,并及时评估灾害后果。
通过无人机的应用,可以提高灾害救助的速度和准确性,帮助挽救更多的生命,并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雅安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示范案例

雅安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示范案例1. 雅安市政府大楼节能改造:雅安市政府大楼通过加装节能灯具、优化空调系统、改善建筑保温等措施,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节约了大量电力和燃气资源。
2. 雅安市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倡导:雅安市公共交通系统推广了新能源公交车辆,并鼓励市民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从而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
3. 雅安市学校节能改造:雅安市各学校进行了节能改造,如加装太阳能热水器、优化采暖系统、提高教室采光等,有效降低了学校的能源消耗,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4. 雅安市医院能源管理:雅安市医院通过优化医疗设备使用、加强电力管理等措施,降低了医院的能源消耗,并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5. 雅安市图书馆绿色建设:雅安市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使用环保材料、采取节能措施,如利用自然光照、地源热泵等技术,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为读者提供了舒适的阅读环境。
6. 雅安市公园绿色能源利用:雅安市的公园利用太阳能灯具、太阳能充电设备等绿色能源技术,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休闲环境,并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7. 雅安市政府机关纸质文件减少:雅安市政府机关推行电子化办公,减少了大量纸质文件的使用和印刷,节约了纸张资源,降低了碳排放。
8. 雅安市公共场所节水措施:雅安市公共场所如公厕、公园等普遍安装了节水设备,如自动感应水龙头、节水冲水装置等,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9. 雅安市政府机关绿色采购:雅安市政府机关在采购办公用品、设备等方面倡导绿色采购,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10. 雅安市公共机构员工节能行为倡导:雅安市公共机构通过开展节能培训、宣传活动等,引导员工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用气的良好习惯,形成全员参与的节能氛围。
以上是雅安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示范案例,通过各个方面的节能措施和绿色实践,雅安市公共机构在能源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全市树立了榜样。
这些案例可以为其他地区和机构提供借鉴和参考,共同推动能源资源节约工作的开展。
公共节能法律法规案例(3篇)

第1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节能环保已成为全球共识。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公共节能法律法规,旨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以我国某城市绿色建筑推广实践为例,探讨公共节能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某城市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加大了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建筑。
该城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公共节能法律法规,旨在引导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案例介绍1. 法律法规制定(1)地方性法规:《某市绿色建筑条例》该条例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发展目标、规划与设计、施工与验收、运营与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条例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项目必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既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
(2)部门规章:《某市绿色建筑设计规范》该规范明确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评价方法等。
规范要求,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功能完善、经济合理的原则。
2. 推广措施(1)政策引导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
如:对绿色建筑项目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
(2)标准制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标准,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运营维护标准等。
(3)示范项目政府选取了一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通过示范项目的推广,带动全市绿色建筑发展。
3. 案例分析(1)法规体系完善某城市政府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绿色建筑法规体系,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政策引导有力政府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绿色建筑发展,降低了绿色建筑项目的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3)标准体系健全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标准,为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
(4)示范项目带动作用明显示范项目的推广,提高了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为全市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示范。
三、结论某城市绿色建筑推广实践表明,公共节能法律法规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示范案例

2021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示范案例2021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示范案例:1. 案例一:某市政府大楼采用LED照明技术替代传统荧光灯,节约能源消耗约30%。
2. 案例二:某医院在手术室中安装自动感应灯光系统,能够根据人员活动情况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和开关,节约用电量约20%。
3. 案例三:某学校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为教学楼供电,实现了部分照明、空调和电器设备的独立运行,年节约电能消耗约50%。
4. 案例四:某政府机关实施办公室用电智能管理系统,通过时间控制、设备监测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电器设备的智能开关和用电量监控,节约用电约15%。
5. 案例五:某公共图书馆采用高效节能空调系统,通过冷热源优化配置和温度自适应调节,实现了节能降耗,能源消耗量减少约25%。
6. 案例六:某车辆管理部门推行电动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减少了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年节约能源约40%。
7. 案例七:某文化中心建筑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节能降耗和室内温湿度的自动调节,年节约能源消耗约35%。
8. 案例八:某市政府机关开展定期能源巡检,通过检测设备运行状态和用电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年节约能源消耗约10%。
9. 案例九:某公共场馆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进行热水供应,减少了传统燃气热水器的使用,年节约能源消耗约30%。
10. 案例十:某政府机关建设了智能办公系统,通过设备联网和数据分析,实现了办公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用电优化,年节约能源消耗约20%。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2021年公共机构在能源资源节约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和技术手段,从照明、空调、用电管理到新能源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实现了能源消耗的大幅度降低,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相信公共机构在未来还将继续推进能源资源的节约与利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政策与实施案例

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政策与实施案例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包括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受损等。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公共机构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本文将介绍我国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政策及一些成功实施案例。
一、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政策1.制定能源政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能源政策,如《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
这些政策对公共机构的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了指导和约束作用。
2.设立能源管理制度公共机构要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明确能源管理职责,加强能源统计和监测,确保能源消耗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同时,要定期对能源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以适应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
3.推广节能技术公共机构应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包括照明、空调、取暖、用水等方面。
通过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
4.节能减排指标考核政府对公共机构实行节能减排指标考核,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公共机构要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节能减排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完成任务。
5.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公共机构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节能减排培训,提高员工的节能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
二、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实施案例1.北京市某政府部门办公楼节能改造北京市某政府部门办公楼在2010年进行了节能改造,主要包括照明系统、空调系统、取暖系统的升级。
改造后,办公楼的能源消耗降低了3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0吨。
2.上海市某医院节能减排实践上海市某医院在2015年启动了节能减排项目,通过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优化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实现了能源消耗每年降低5%的目标。
同时,医院还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使节能减排成为医院文化的一部分。
国家节能中心重点节能技术应用典型案例

国家节能中心重点节能技术应用典型案例
1. 能量管理系统: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石油化工公司
该公司引入能量管理系统,利用在线监测系统,对能耗进行实时
监测和管理。
通过对能源消耗情况分析,制定了一系列节能措施,如
关闭闲置设备、改善工艺流程等,实现了节能降耗,每年节约能源费
用约500万元。
2. 高效节能照明:江苏省人民医院
该医院采用节能灯具、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通过减少照明
设备的耗电量,降低维护费用,并且增强了医院内部的视觉效果。
LED
灯管替代传统荧光灯管,室内照明效果更好,能耗下降了40%以上。
3. 高效节能暖通空调系统:北京国贸大厦
国贸大厦采用新的节能、环保、舒适的建筑节能技术,如地下水
源热泵空调系统、节能型玻璃幕墙等,整个建筑物的能耗降低了50%以上。
4. 绿色化工建设:山东创兴化工有限公司
该公司建设了蒸汽回收系统和余热回收设备,为工艺生产提供了
重要的热源和热力支持。
同时,公司还优化了工艺流程,改进了生产
设备,节约了大量能源资源,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节能环保水处理:福建厦门自来水公司
该公司采用微生物处理技术等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手段,有效提高
污水处理效率,降低污泥产养,节省大量的化学药剂和能源资源。
经
过多年的努力,该公司已经实现了废水零排放,为保护环境和资源节
约做出了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机构节能示范案例--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推行“教育节能”和“节能教育”--北京交通大学节约型示范单位建设案例案例摘要:北京交通大学把节能贯彻于学校的教育体系,运用现代通信与控制技术,构建校园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了“教育节能”和“节能教育”的有机融合。
北京交通大学将节能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教育、示范教育、实践教育等加强对在校学生节能教育和宣传。
三年来实施了建筑物围护结构改造、教室照明系统、空调智能节电系统、电梯能量回馈系统、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等三十多项节能改造项目,广泛运用节能产品和新能源产品,提高建筑物和运行设备的能效水平。
建设了涵盖校园全部能源消费因素的智慧型能源管理系统,将节能监控平台、供暖自动控制、三维地下管网、教室智能监控、图书馆智能节电控制、无负压供水智能控制、智能安防系统、自动报修平台等进行系统集成,实现了用能情况在线监控和实时分析,预测能耗变化趋势,优化调度和管控,实现了高校节能管理智能化。
2015 年按照 GB/T 23331的要求,学校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2011 年以来,北京交通大学在建筑面积、用能设备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能源消耗总量年均下降1047吨标准煤,节约用水5.4万吨,平均节能率 6.49%,节水率 4.46%。
每年间接减少排放二氧化硫 23.2吨、氮氧化物 22.0吨、烟尘 13.5吨。
北京交通大学发挥教育机构的特点,把节能工作融入到教育之中,实现能源消费的可视化、系统化管控,其节能实践对全面、系统提升高校节能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一、学校基本情况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
现为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和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
学校在北京市海淀区建有东西两个校区,总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
全日制学生24742人,长期外国留学生747人,在职教职工2961人。
二、案例具体实施情况介绍1、全面加强节能管理一是健全机构。
成立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作为学校能源使用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副校长任组长。
下设3个专门机构:能源管理办公室,设专职管理和技术队伍,负责推进校园节能的具体工作;低碳研究与教育中心,负责低碳技术与经济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同时开发低碳技术与经济的课程及相关教材;新能源研究所和新能源学院,负责新能源开发、利用和推广有关的科研、教育工作;各学院和二级单位设能源管理员。
节能管理、教育和研发的团队中,共有专、兼职教授6人、副教授7人、能源管理师2人、教师及工作人员90余人。
图1-1组织机构图二是建立长效机制。
将节能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并进行考核。
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制定《北京交通大学能源使用管理办法》对各二级单位进行能源指标分解,出台《北京交通大学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办法》,对地线管线统一管理,出台“谁投资谁受益、谁节约谁受奖”的节约激励政策,鼓励各单二级单位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和能源指标管理。
三是建设管理平台。
学校建成包括能源监管平台、地下管网三维系统、水电无人值守系统等在内的综合监控中心,实现对全校能源的实时监测与计量以及水、电、暖智能控制。
图1-2 能源监管平台四是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
以学生活动中心为试点,委托节能公司进行节能改造和能源管理,节能收益由节能公司和学校按比例提成。
2、全方位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学校的技术改进涵盖水、电、气、油等各个能源领域,近3年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共计30余项。
(1)建设中水处理和回用系统集中式浴室洗浴废水,经过中水处理系统去除污染物质,用作冲厕用水、绿化用水和景观湖补水;对宿舍楼公用水房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作该建筑的冲厕用水。
学校建有两座中水处理站,将洗浴污水处理后排入明湖储存,用于景观湖补水和绿化用水,年节水7万立方米。
投资回收期:两座中水站投资约300万元,年节水7万立方米,合42万元,投资回收期7.2年。
在两栋学生公寓楼(住学生2600人)安装了微型中水设备,将洗漱废水处理后用于本楼冲厕。
节水率可达40%以上。
投资回收期:共投资20万元,年节水0.6万立方米,合3.6万元,投资回收期5.6年。
图2-1 中水处理回用系统(2)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原理:收集建筑物周边及路面雨水,经初期径流弃流后,作为景观湖补水和绿化用水。
应用及效果:2005年,我校开始实施“雨水拦截工程”,将教学西区、家属区西区共约20万平方米汇水面积的雨水全部汇入学校明湖,用于景观湖补水和绿化用水。
图2-2雨水、中水拦截利用工程示意图(3)安装无负压供水系统原理:利用供水管网的压力给用户直供,6层以下不起泵即可实现供给;取消水箱,避免了水箱的二次污染。
应用及效果:对全校12个水泵房进行了改造,全部更换成无负压供水设备,与传统的水箱供水相比,年节电40万Kwh以上,节电率可达30%—60%,并且保证了供水卫生和安全。
投资回收期:投资约310万元,年节电40万度,合20万元,投资回收期15.5年。
图2-3无负压供水系统(4)对锅炉房进行烟气余热回收与空气源热泵节能改造原理:烟气余热回收是通过将供暖时产生的高温烟气(约130度左右)导入板式气水换热器,加热水箱内的自来水至60度,再用冷水勾兑到适宜温度后供应浴室,同时将降温后的烟气排出室外,实现节能减排。
空气源热泵是从空气中吸收热量来加热水的“热量搬运”装置,交换机中的制冷剂通过改变状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并将热量转换给水,从而完成热量转换。
应用及效果:A)东校区主要采用锅炉换热方式进行供暖,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供暖时间段,会产生大量高温烟气,安装了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则可以利用烟气的热量对学生浴室热水进行加热。
经统计,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每日可回收热量300万大卡。
而每年5月中旬至9月底室外温度较高,空气热量较大,则改为运行空气源热泵对洗浴热水进行加热。
经统计,空气源热泵制热量为13.76万大卡/小时。
若采用燃气锅炉进行浴室热水加热,东校区浴室热水锅炉全年消耗天然气99913m3,折合标准煤121324.36公斤,而应用本系统后全年耗电99480度,折合标准煤12280公斤,平均每年节约天然气折合标准煤109044.36公斤。
全年成本节约了9.37元/吨,运行300天(除寒暑假)共节约14.06万元。
投资回收期:总投资56万元,回收期3.98年。
B)红果园宾馆换热站余热回收项目红果园宾馆换热站供热面积20万平米,冬季运行期间由于换热设备散热,室内温度较高,尽管采用1台风机24小时排出热风,室温仍在35-40℃,影响电器设备的安全运行。
可利用空气源热泵的特性将空气降温的同时产生热水。
红果园宾馆及公寓的生活热水由市政供热系统供热,分为高低区供水,地区利用自来水压力直供,高区设一调节水箱增压供水。
冬季可利用热泵将换热站降温产生的热水给红果园宾馆及公寓供生活热水作补充。
学校在锅炉房原址处新建一教工餐厅,有四个餐厅500平米建筑面积,夏季空调采用多联式空调机组,单机输入功率19千瓦。
可利用空气源热泵夏季制热水产生的冷量给宾馆餐厅或邻近办公室供全新风的空调冷风。
考虑到换热站与餐厅只有一墙之隔,冬季可将换热站的热空气直接供给餐厅,既解决餐厅供暖也解决餐厅新风。
运行成本分析:经计算,市政热力加热成本为:14.88元/m3,热泵余热回收加热成本为5.3元/m3,每立方米可节约5.58元。
每天平均产热水40吨,每年运行330天,共可节约12.65万元,同时节约空调电费1.116万元,全年共节约13.766万元。
投资回收期:投资32万元,回收期为 2.32年。
C)学苑公寓烟气余热与空气源回收项目在采暖季,热能取自学苑公寓采暖燃气锅炉烟筒排出的烟气,在烟筒出地面处用风机将烟气引到板换和烟气源热泵系统,烟温从160℃降到30℃后排放。
将自来水从15℃加热到55℃,储存到150吨的水箱内,浴室开放时,输送到锅炉房内的混水器进口。
在非采暖季节,为空气源工况,烟气源热泵在空气源工况运行,四台烟气源与四台空气源热泵运行循环加热水箱的水效益分析:(1)采暖季热量来自采暖锅炉排放的烟气余热,一般情况板换风机运行可满足浴室需求,风机功率3千瓦,每天运行24小时,耗电量72度,电费38.16元,供水泵20千瓦,每天运行5小时,耗电100度,电费53元,共计电费91.16元。
按照每天供水150吨计算,吨水成本为0.7元。
锅炉加热燃气费成本为13.3元,每吨水节约12.6元,每天节约1890元,采暖季共节约22.68万元。
(2)春秋季:每天空气源热泵运行20小时供水160吨,输入功率74千瓦,每日耗电1480度电,吨水耗电9.25度,电费4.91元/吨水,比锅炉节约8.39元/吨,每天节约1342.4元,春秋过渡季90天,节约12.0816万元(3)夏季:每天运行16小时供水160吨,输入功率74千瓦,每日耗电1184度电,吨水耗电7.4度,电费3.922元/吨水,比锅炉节约9.378元/吨,每天节约1500.48元,夏季150天,节约22.5072万元。
全年共可节约57.2688万元投资回期:总投资298万元,回收期为5.2年。
(5)安装浴室太阳能及洗浴污水余热回收系统原理:洗浴废水约为30-34度,余热回收装置能够将洗浴污水中的热量通过热泵热回收的技术进行提取,用于加热新的自来水。
应用及效果:主校区浴室主要集中在学生活动中心地下一、二层,共包括369个喷头,占地1000多平方米,用水较为集中。
学生活动中心楼顶采光条件较好,安装了300平方米太阳能集热器对洗浴水加热。
同时在学生活动中心浴室洗浴废水池安装洗浴污水预热回收装置,日产洗浴热水150-200m3,吨水成本11元降到5元,节能率50%左右。
投资回收期:总投资270.74万元,年节省经费36万元,回收期为7.52年。
图2-5 浴室太阳能及余热回收系统(6)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原理: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
应用及效果:在我校电气工程楼、逸夫楼楼顶安装了70Kw光伏发电系统,在18楼南侧外立面、电气楼南侧外立面安装250Kw光伏发电系统,用于楼内照明用电和其他用电。
投资回收期:总投资94万元,年发电度11.71万Kwh,年节约经费5.8万元,回收期16.2年。
(7)安装电梯能量回馈装置原理:利用电梯重载下行、空载上行及刹车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反馈回电网,减少电梯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