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附录-细胞治疗产品
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用原材料的质量管理规范-2023标准

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用原材料的质量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给出了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用原材料的质量要求,以及某些特定组分或类型的生产用原材料,如血清和血清替代类、重组蛋白类、组织提取蛋白类等的专属特点和质量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细胞治疗产品的生产用原材料的质量管理,旨在帮助生产用原材料的供应者和使用者在标识、纯度、储存和稳定性、生物安全和性能方面实现/进行质量管理。
本文件不适用于作为细胞治疗产品起始材料、中间品或终产品的细胞,饲养细胞,器具和设备,以及用于生物制备后的添加物,如细胞治疗产品辅料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36988组织工程用人源组织操作规范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细胞治疗产品cellular therapeutic product以细胞为活性物质的细胞治疗或基因治疗的产品。
注1:细胞治疗产品包括以细胞为终产品的基因治疗产品。
注2:细胞治疗产品不包括重组蛋白。
3.2生产用原材料ancillary material(AM)for production在生产过程中与细胞治疗产品直接接触,但不期望在终产品中存在的材料。
注1:本文件中生产用原材料不包括与细胞或组织接触的非生物学性质的耗材(如组织培养瓶、袋、管、移液管、针)和其他塑料制品,但包括含有生物源性成分的耗材(如已包被细胞因子的培养皿、细胞制备用微载体等)。
注2:在某些文献中生产用原材料也称为生产用辅助材料。
3.3细胞起始材料cellular starting material被部分或全部纳入细胞治疗产品的细胞及所有来源于细胞的活性物质。
3.4辅料excipient细胞治疗产品配方中所使用的辅助材料。
GMP修订版附录生物制品讨论稿

附件一生物制品GMP附录(征求意见稿)生物制品是应用传统的或以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菌、病毒、噬菌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体液等生物材料制备,并用于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人用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免疫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他活性制剂(包括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重组DNA产品、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微生态制剂等)。
生物制品是药品的一大类别,但生物制品的起始材料都具有生物活性,其制备过程是无菌操作的生物学过程,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来控制其原材料、中间品及成品的质量。
因此, 应根据生物制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固有特性,对生物制品的特殊要求进行规定。
基于生物制品的特点,WHO、欧洲共同体和美国等国家和国际性组织,在制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之后,WHO于1992年颁布了《生物制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4年又颁布了《生物制品生产企业GMP检查指南》。
美国FDA于1991年颁布《生物技术产品检查指南》。
欧洲共同体在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后面编写了附录2“人用生物制品”。
国际药品检查互相承认公约(PIC)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后面也增加了附录7“人用生物制品”。
我国虽然尚未单独制定生物制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但在1998年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5“生物制品”中,按照生物制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特点,补充规定了39条生物制品的特殊要求。
随着我国生物制品GMP的发展和提高,有必要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生物制品”附录进行修订。
本附录根据生物制品的特点以及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特殊要求,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补充和说明。
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定义与分类 (3)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4)二、细胞治疗产品研究 (5)2.1 研究目标与内容 (6)2.2 研究方法与流程 (7)2.3 关键技术研究 (8)2.4 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估 (10)三、细胞治疗产品评价技术 (12)3.1 评价标准与指标 (13)3.2 评价方法与流程 (14)3.3 技术评价与选择依据 (15)四、细胞治疗产品技术指导原则 (16)4.1 研发阶段指导原则 (18)4.2 生产阶段指导原则 (19)4.3 应用阶段指导原则 (20)五、细胞治疗产品的监管与审批 (21)5.1 监管机构与职责 (22)5.2 监管流程与审批标准 (23)5.3 监管中的注意事项 (25)六、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26)6.1 成功案例介绍与分析 (28)6.2 实践经验总结与分享 (29)七、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30)7.1 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31)7.2 产业未来发展挑战与机遇 (32)一、内容概括本技术指导原则旨在为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与评价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方法和规范,以确保细胞治疗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本原则涵盖了细胞治疗产品的定义、分类、研究与评价的基本原则、方法、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和监管要求等方面,为我国细胞治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明确细胞治疗产品的定义和分类,为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清晰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遵循基本原则,确保细胞治疗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包括细胞来源的安全性、细胞质量的可控性、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稳定性、细胞功能的准确性等。
提出研究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细胞培养条件、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功能检测、免疫原性评估、毒性评价等。
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提出细胞治疗产品的质控要点和方法,包括细胞培养基的质量控制、细胞生长状态的监测、细胞功能的检测与验证等。
GMP附录 生物制品

附录3:生物制品第一章范围第一条生物制品得制备方法就是控制产品质量得关键因素、采用下列制备方法得生物制品属本附录适用得范围:(一)微生物与细胞培养,包括DNA重组或杂交瘤技术;(二)生物组织提取;(三)通过胚胎或动物体内得活生物体繁殖、第二条本附录所指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按药品管理得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它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当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
第三条生物制品得生产与质量控制应当符合本附录要求与国家相关规定、第二章原则第四条生物制品具有以下特殊性,应当对生物制品得生产过程与中间产品得检验进行特殊控制:(一)生物制品得生产涉及生物过程与生物材料,如细胞培养、活生物体材料提取等。
这些生产过程存在固有得可变性,因而其副产物得范围与特性也存在可变性,甚至培养过程中所用得物料也就是污染微生物生长得良好培养基。
(二)生物制品质量控制所使用得生物学分析技术通常比理化测定具有更大得可变性。
(三)为提高产品效价(免疫原性)或维持生物活性,常需在成品中加入佐剂或保护剂,致使部分检验项目不能在制成成品后进行。
第三章人员第五条从事生物制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其她相关人员(包括清洁、维修人员)均应根据其生产得制品与所从事得生产操作进行专业知识与安全防护要求得培训。
第六条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与质量受权人应当具有相应得专业知识(微生物学、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制品学等),并能够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
第七条应当对所生产品种得生物安全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生产、维修、检验、动物饲养得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接种相应得疫苗,并定期体检。
第八条患有传染病、皮肤病以及皮肤有伤口者、对产品质量与安全性有潜在不利影响得人员,均不得进入生产区进行操作或质量检验、未经批准得人员不得进入生产操作区、第九条从事卡介苗或结核菌素生产得人员应当定期进行肺部X 光透视或其它相关项目健康状况检查。
GMP修订版附录生物制品讨论稿

附件一生物制品GMP附录(征求意见稿)生物制品是应用传统的或以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菌、病毒、噬菌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体液等生物材料制备,并用于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人用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免疫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他活性制剂(包括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重组DNA产品、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微生态制剂等)。
生物制品是药品的一大类别,但生物制品的起始材料都具有生物活性,其制备过程是无菌操作的生物学过程,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来控制其原材料、中间品及成品的质量。
因此, 应根据生物制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固有特性,对生物制品的特殊要求进行规定。
基于生物制品的特点,WHO、欧洲共同体和美国等国家和国际性组织,在制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之后,WHO于1992年颁布了《生物制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4年又颁布了《生物制品生产企业GMP检查指南》。
美国FDA于1991年颁布《生物技术产品检查指南》。
欧洲共同体在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后面编写了附录2“人用生物制品”。
国际药品检查互相承认公约(PIC)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后面也增加了附录7“人用生物制品”。
我国虽然尚未单独制定生物制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但在1998年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5“生物制品”中,按照生物制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特点,补充规定了39条生物制品的特殊要求。
随着我国生物制品GMP的发展和提高,有必要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生物制品”附录进行修订。
本附录根据生物制品的特点以及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特殊要求,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补充和说明。
细胞治疗产品药典参考目录(Gene and Cell Therapy Products)

1 Chapter Guide: Gene and Cell Therapy ProductsTo return to the Chapter Charts main list,click here.Universal TestsIdentification• 11 USP Reference Standards• 1030 Biological Assay Chapters—Overview and Glossary• 1032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Assays• 1033 Biological Assay Validation• 1034 Analysis of Biological Assays• 1044 Cryopreservation of Cells• 1102 Immunological Test Methods—General Considerations• 1103 Immunological Test Methods—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1104 Immunological Test Methods—Immunoblot Analysis• 1285 Preparation of Biological Specimens for Hist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1285.1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of Sectioned Tissue fo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Assay• 621 Chromatography• 1030 Biological Assay Chapters—Overview and Glossary• 1032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Assays• 1033 Biological Assay Validation• 1034 Analysis of Biological Assays• 1044 Cryopreservation of Cells• 1102 Immunological Test Methods—General Considerations• 1103 Immunological Test Methods—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1430.1 Analytical Methodologies Based on Scattering Phenomena—Static Light Scattering Specific Tests1 , 2Biocompatibility• 87 Biological Reactivity Tests,In Vitro• 88 Biological Reactivity Tests,In Vivo• 1031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Materials Used in Drug Containers, Medical Devices, and Implants• 1184 Sensitization TestingMicrobial/Sterility Issues• 61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Nonsterile Products:Microbial Enumeration Tests• 62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Nonsterile Products:Tests for Specified Microorganisms• 63 Mycoplasma Tests• 71 Sterility Tests• 85 Bacterial Endotoxins Test• 151 Pyrogen Test• 161 Medical Devices—Bacterial Endotoxin and Pyrogen Tests• 1050 Viral Safety Evaluation of Biotechnology Products Derived from Cell Lines of Human or Animal Origin• 1071 Rapid Microbial Tests for Release of Sterile Short-Life Products:A Risk-Based Approach• 1085 Guidelines on Endotoxins Test• 1113 Microbial Characterization,Identification,and Strain Typing• 1116 Microbiological Control and Monitoring of Aseptic Processing Environments• 1208 Sterility Testing—Validation of Isolator Systems• 1211 Sterility Assurance• 1227 Validation of Microbial Recovery from Pharmacopeial Articles• 1228 Depyrogenation• 1228.1 Dry Heat Depyrogenation• 1228.3 Depyrogenation by Filtration• 1228.4 Depyrogenation by Rinsing• 1228.5 Endotoxin Indicators for Depyrogenation• 1229 Sterilization of Compendial Articles• 1229.3 Monitoring of Bioburden• 1229.4 Sterilizing Filtration of Liquids2• 1229.14 Sterilization Cycle Development• 1229.15 Sterilizing Filtration of Gases• 1229.17 Mycoplasma Sterilization• 1229.18 Viral Clearance MethodsProduction Issues• 1 Injections and Implanted Drug Products (Parenterals)—Product Quality Tests• 90 Fetal Bovine Serum—Quality Attributes and Functionality Tests• 92 Growth Factors and Cytokines Used in Cell Therapy Manufacturing• 797 Pharmaceutical Compounding—Sterile Preparations• 1024 Bovine Serum• 1041 Biologics• 1043 Ancillary Materials for Cell,Gene,and Tissue-Engineered Products• 1044 Cryopreservation of Cells• 1046 Cell-based Advanced Therapies and Tissue-Based Products• 1047 Gene Therapy Products• 1074 Excipient Bi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Guidelines• 1126 Nucleic Acid-Based Techniques—Extraction, Detection, and Sequencing• 1127 Nucleic Acid-Based Techniques—Amplification• 1229.16 Prion Inactivation• 1229.17 Mycoplasma Sterilization• 1229.18 Viral Clearance Methods• 1237 Virology Test Methods• 1285 Preparation of Biological Specimens for Hist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1285.1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of Sectioned Tissue fo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Product Issues• 381 Elastomeric Components in Injectable Pharmaceutical Product Packaging/Delivery Systems• 382 Elastomeric Component Functional Suitability in Parenteral Product Packaging/Delivery Systems• 1046 Cell-based Advanced Therapies and Tissue-Based Products• 1086 Impurities in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1121 Nomenclature• 1151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1229.17 Mycoplasma SterilizationEquipment• 31 Volumetric Apparatus• 41 Balances• 1051 Cleaning Glass Apparatus• 1228.4 Depyrogenation by Rinsing• 1229.13 Sterilization-in-Place• 1229.15 Sterilizing Filtration of Gases• 1229.16 Prion Inactivation• 1251 Weighing on an Analytical BalanceCharacterization• 111 Design and Analysis of Biological Assays• 507 Protein Determination Procedures• 621 Chromatography• 785 Osmolality and Osmolarity• 787 Subvisible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rapeutic Protein Injections• 788 Particulate Matter in Injections• 791 pH• 905 Uniformity of Dosage Units• 911 Viscosity—Capillary Methods• 912 Viscosity—Rotational Methods• 913 Viscosity—Rolling Ball Method• 1027 Flow Cytometry• 1030 Biological Assay Chapters—Overview and Glossary• 1032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Assays• 1033 Biological Assay Validation• 1034 Analysis of Biological Assays• 1044 Cryopreservation of Cells• 1046 Cell-based Advanced Therapies and Tissue-Based Products3• 1048 Quality of Biotechnology Products: Analysis of the Expression Construct in Cells Used for Production of r-DNA Derived Protein Products• 1049 Quality of Biotechnological Products:Stability Testing of Biotechnological/Biological Products• 1052 Biotechnology Derived Articles—Amino Acid Analysis• 1053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1054 Biotechnology Derived Articles—Isoelectric Focusing• 1055 Biotechnology Derived Articles—Peptide Mapping• 1056 Biotechnology Derived Article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1057 Biotechnology Derived Articles—Total Protein Assay• 1084 Glycoprotein and Glycan Analysis—General Considerations• 1102 Immunological Test Methods—General Considerations• 1103 Immunological Test Methods—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1104 Immunological Test Methods—Immunoblot Analysis• 1126 Nucleic Acid-Based Techniques—Extraction, Detection, and Sequencing• 1127 Nucleic Acid-Based Techniques—Amplification• 1128 Nucleic Acid-Based Techniques—Microarray• 1129 Nucleic Acid-Based Techniques—Genotyping• 1130 Nucleic Acid-Based Techniques—Approaches for Detecting Trace Nucleic Acids (Residual DNA Testing)• 1237 Virology Test Methods• 1285 Preparation of Biological Specimens for Hist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1285.1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of Sectioned Tissue fo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1430.1 Analytical Methodologies Based on Scattering Phenomena—Static Light Scattering• 1776 Image Analysis of Pharmaceutical Systems• 1787 Measurement of Subvisible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rapeutic Protein Injections• 1788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ubvisible Particulate Matter• 1788.1 Light Obscuration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ubvisible Particulate Matter• 1788.2 Membrane Microscop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ubvisible Particulate Matter• 1788.3 Flow Imaging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ubvisible Particulate Matter。
细胞治疗GMP厂房设计要点

细胞治疗GMP厂房设计要点[摘要]国内的细胞治疗GMP厂房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主要分为B级+生物安全柜A级层流、C级+密闭设备、C级+隔离器三种模式。
细胞治疗GMP车间的布局包括车间、质量控制实验室、配套仓储等,其中车间布局模式有以下两种模式:常规单向流模式、非单向流模式。
企业需要结合自身产品去选择操作间的环境背景级别,在降低运行成本的同时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寻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细胞治疗GMP厂房;B级+生物安全柜A级层流;C级+密闭设备;C级+隔离器三;单向流模式;非单向流模式;质量控制实验室、配套仓储细胞治疗产品是指按GMP法规指导、药品批准上市的经过适当的体外操作步骤(如分离、培养、扩增、基因修饰等)而制备的人源活细胞产品,包括经过或未经过基因修饰的细胞,如自体或异体的免疫细胞、干细胞、组织细胞或其它细胞系等产品;不包括输血用的血液成分、已有规定的移植用造血干细胞、生殖相关细胞以及由细胞组成的组织、器官类产品等[1]。
我国细胞治疗产品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在近几年来相应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细胞企业在建设GMP厂房过程中要相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细胞治疗产品附录征求意见稿)、《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指南(试行)》、《免疫细胞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人源性干细胞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以及地方性相关法律法规。
接下来,我这边将就细胞治疗GMP厂房的设计要点中的平面布局、设备应用、生物安全防护等几个方面阐述。
一、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细胞治疗产品的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级别可参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细胞治疗产品附录征求意见稿)。
目前国内的细胞治疗GMP厂房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主要分为B级+生物安全柜A级层流、C级+密闭设备、C级+隔离器三种模式。
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指南(试行)

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指南(试行)
细胞治疗技术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最前沿的技术, 其前景远大于一般的药物治疗。
为了保证细胞治疗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特发布了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指南, 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这一指南的核心是保障生产企业严格按照规定的过程对货物进行检查, 并对细胞治疗产品实施严格的检验和监督。
同时, 还要求生产企业根据临床应用的要求研制、开发具有独特性的细胞治疗产品, 保持质量和效率的良好水平, 并强调向患者提供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 GMP产品对企业的安全、合格标准也进行了强力要求。
细胞治疗产品的生产过程非常繁琐而复杂, 必须遵守GMQ质量标准操作, 才能获得高质量的产品。
此外, 产品的安全也应受到重视。
指南要求, 必须对质量上有瑕疵的产品进行及时去除, 并严格收集生产和检验记录, 以服务市场上需求的产品, 才能保证细胞治疗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最后, 指南还要求企业通过切实有效的技术改进, 来提高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中国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细胞治疗产品的质量非但不能被忽视, 而要受到重视。
只有在质量安全上下大功夫, 才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抗衡, 使患者收获最大福利, 推动细胞治疗技术在国内得到更大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MP附录-细胞治疗产品(征求意见稿)第一章范围第一条【范围】本附录所述的细胞治疗产品是指人源的活细胞产品,包括由细胞系,以及来源于自体或异体的免疫细胞、干细胞和组织细胞等生产的产品。
不包括输血用的血液成分、已有规定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生殖相关细胞,以及由细胞组成的组织、器官类产品等。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附录的规定适用于细胞治疗产品从供体材料的运输、接收、产品生产和检验到成品放行、储存和运输的全过程。
对于供体材料的采集和产品的使用,企业应当建立供体材料的采集和产品的使用要求并提供培训。
第三条【通用要求】细胞治疗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应当符合本附录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
第二章原则第四条【特殊性】细胞治疗产品具有以下特殊性,应当对其生产过程和中间产品的检验进行特殊控制:(一)【细胞来源和个体差异】用于细胞治疗产品的供体材料具有固有的可变性,其质量受细胞的来源、类型、性质、功能、生物活性、包括可能携带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在内的供体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二)【工艺特点】产品生产批量小,自体细胞治疗产品需根据单个供体来划分生产批次,生产过程中可能需根据供体材料的可变性,在注册批准的范围内对生产工艺进行必要的调整;(三)【产品特殊性】细胞治疗产品通常对温度敏感,应当在生产过程中监控产品温度及相应工艺步骤的时限,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产品的生产、检验、放行和使用;(四)【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鉴于供体材料的可变性及可能含有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且培养过程易导致污染,细胞治疗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应当尤其关注防止微生物污染;(五)【溯源】自体细胞治疗产品如发生混淆,对使用者将产生严重后果,确保产品从供体到受者全过程正确标识且可追溯尤其重要。
第五条【风险控制策略】根据细胞治疗产品的特殊性,企业应当对产品及其从供体材料的接收直至成品储存运输的全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第六条【生物安全】企业应当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记录,具有保证生物安全的设施、设备,预防和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风险,防止引入或传播病原体。
第三章人员第七条【生产人员】生产负责人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如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至少具有三年从事生物制品或细胞治疗产品生产或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
第八条【质量人员】质量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如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至少具有五年生物制品或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从事过生物制品或细胞治疗产品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
第九条【人员安全防护培训】从事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其他相关人员(包括清洁、维修人员)应当经过生物安全防护的培训,尤其是经过预防经供体材料传播疾病方面的知识培训,以防止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在物料、产品和人员之间传播以及对环境潜在的影响。
第十条【人员活动限制】生产期间,未采用规定的去污染措施,从事质粒和病毒载体制备和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的人员不得穿越不同的生产区域。
第四章厂房、设施与设备第十一条【厂房分区设计】细胞治疗产品、病毒载体和质粒的生产应当分别在各自独立的生产区域进行,并配备独立的空调净化系统。
第十二条【阳性供体材料生产厂房要求】含有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供体材料,其生产操作应当在独立的专用生产区域进行,并采用独立的空调净化系统,保持相对负压。
第十三条【密闭系统】宜采用密闭设备、管路进行细胞治疗产品的生产操作;密闭设备、管路安置环境的洁净度级别可适当降低。
第十四条【隔离器】同一生产区域有多条相同的生产线,且采用隔离器的,每个隔离器应当单独直接排风。
第十五条【生产操作环境的洁净度级别】细胞治疗产品、病毒载体、质粒的生产操作环境的洁净度级别,可参照表格中的示例进行选择。
第十六条【隔离贮存】含有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供体材料和细胞治疗产品应有单独的隔离区域予以贮存,与其它仓储区分开,且采用独立的储存设备,相应的隔离区和储存设备都应当有明显标识。
第五章物料第十七条【原料控制】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用生物材料,如工程菌、细胞株、病毒载体、动物来源的试剂和血清等,应当保证其来源合法、安全并符合质量标准,防止引入或传播病原体。
第十八条【供体材料接收风险评估及控制】应当根据微生物的生物安全等级和传染性疾病的等级进行风险评估,建立供体材料接收的质量标准并定期回顾其适用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异体供体材料不得含有经细胞、组织或体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
第十九条【材料接收】企业对每批接收的供体材料,至少应当检查以下各项内容:(一)来源于合法的医疗机构且经企业评估批准;(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监控记录完整,温度和时限符合规定要求;(三)包装完整无破损;(四)包装标签内容完整,至少含有能够追溯到供体的个体识别码、采集日期和时间、采集量及实施采集的医疗机构名称等信息;如采用计算机化系统的,包装标签应当能追溯到上述信息;(五)供体材料采集记录;(六)供体的临床检验报告,至少应当有检测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结果。
第二十条【阳性供体材料】经检测含有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自体供体材料,企业应当隔离存放,每个包装都有明显标识。
经检测含有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异体供体材料,企业不得接收。
第二十一条【质量评价】投产使用前,应当对每批供体材料进行质量评价,内容至少应当包括:(一)确认供体材料来自于指定的医疗机构及供体,并按照第十七条第(四)款内容核对相关信息;(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监控记录完整,温度符合规定要求;(三)供体材料从医疗机构采集结束至企业放行前的时长符合规定的时限要求;(四)供体材料包装完整,无破损。
如有破损则不得放行,并按不合格物料处理;(五)运输、储存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应当按规程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二十二条【供体材料放行】不合格的异体供体材料,企业不得放行用于生产。
如遇危及患者生命的紧急情况,企业应当联系医疗机构,经医疗机构评估和患者知情同意,并获得医疗机构书面同意,同时经评估无安全性风险时,可按规程对自体供体材料进行风险放行。
第二十三条【阳性供体材料隔离】含有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供体材料和成品在贮存、发放或发运过程中不得接触不含有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供体材料和成品。
第二十四条【运输确认】供体材料和成品的运输应当经过确认。
第六章生产管理第二十五条【批的划分】单一供体、单次采集的供体材料在同一生产周期内生产的细胞治疗产品为一批。
第二十六条【培养基模拟试验】病毒载体和细胞治疗产品无菌生产操作的培养基模拟试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采用非密闭系统进行无菌生产操作的,培养基模拟试验应当包括所有人工操作的暴露工序;(二)采用密闭系统进行无菌生产操作的,培养基模拟试验应当侧重于与密闭系统连接有关的步骤;未模拟的操作应当有风险评估和合理的说明;(三)需要很长时间完成的无菌生产操作,应当结合风险说明缩短模拟某些操作(如离心、培养)时长的合理性;(四)某些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能影响培养基模拟试验结果的无菌生产操作(如冻存),经风险评估后可不包含在培养基模拟试验中;(五)同一生产区域有多条相同生产线的,每条生产线在成功通过培养基模拟试验的首次验证后,可采用括号法或矩阵法或联用方法每班次半年再进行一次培养基模拟试验。
使用相同设备和工艺步骤生产的不同产品,可采用括号法进行培养基模拟试验,模拟某些生产操作的极端条件;如采用矩阵法进行培养基模拟试验,应当模拟相似工艺步骤的最差条件;采用联用方法的,应当说明理由及合理性,模拟应当包括所有的无菌生产操作及最差其条件、所有生产用的设备类型。
第二十七条【工艺验证】采用自体供体材料生产的细胞治疗产品,其工艺验证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一)所用的供体材料可来源于健康志愿者;(二)所用的供体材料来源于患者的,可采用同步验证的方式;(三)实际同时生产的最大产能。
第二十八条【病毒载体和质粒工艺验证】病毒载体和质粒的生产应当进行工艺验证,至少包含三个连续的完整工艺生产批次。
第二十九条【生产中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防控】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尽可能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如:(一)采用含有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自体供体材料进行生产的,其生产、转运过程中不得接触其它不含有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供体材料或产品;(二)未采用密闭设备、管路生产的,不得在同一区域内同时进行多个产品或多个批次的生产操作,但产品已密封的培养操作除外;(三)采用密闭设备、管路在多条生产线上同时生产同一品种的多个批次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人员、物料和废弃物的流向;(四)密闭设备、管路发生意外的开启或泄漏,应当基于风险评估制定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五)在密闭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的,同一培养箱内可同时培养和保存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产品,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混淆;在非密闭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的,同一培养箱只可培养和保存同一批次的产品。
第三十条【微生物污染的处理】应当制定监测各生产工序微生物污染的操作规程,并规定所采取的措施,包括评估微生物污染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消除污染并可恢复正常生产的条件。
处理被污染的产品或物料时,应当对生产过程中检出的外源微生物进行鉴别,必要时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应当保存生产中所有微生物污染和处理的记录。
第三十一条【生产中混淆和差错的防控】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尽可能防止混淆和差错,如:(一)生产过程中的供体材料和产品都应当有正确的标识,低温保存的产品也应当有标识;(二)供体材料和产品的标识信息中应当有可识别供体的具有唯一性的编号(或代码);(三)生产前应当仔细核对供体材料和产品的标识信息,尤其是用于识别供体的具有唯一性的编号(或代码),核对应有记录;(四)生产过程中需对产品标识的,应当确认所标识信息的正确性,并与供体材料上用于识别供体的具有唯一性的编号(或代码)一致,确认应有记录。
第三十二条【及时目检】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用包装容器及其连接容器(如有)应当在使用前和灌装后立即进行目检,以确定是否有损坏或污染迹象。
第三十三条【一次性耗材】直接接触细胞治疗产品的无菌耗材应当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材料。
第三十四条【中间品转运】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和物料的转运有特殊要求的,如温度,应当对转运条件有明确的规定,并有相应的转运记录。
第七章质量管理第三十五条【留样】无法使用成品留样的,可选择与成品相同成分的中间产品留样,留样包装、留样保存条件及留样期限应当满足留样的目的和要求。
因满足临床必需而无法留样的,应当在批记录中附有成品的照片,能够清晰体现成品标签的完整信息。
第三十六条【产品放行前质量评价】细胞治疗产品放行前的质量评价应当确认每批产品的信息完整、正确且可追溯,否则不得放行。
第三十七条【有条件放行产品】发生危及患者生命的紧急情况而必须提供检验结果未达到放行质量标准的产品时,企业应当联系医疗机构,获得医疗机构书面同意和患者的知情同意书,并经企业专人医学评价,认为患者用药的受益大于风险,且产品的安全性指标符合放行质量标准的,可有条件放行该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