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造业生产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浅谈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构成分析

浅谈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构成分析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构成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固定成本等,是企业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构成进行浅谈。
一、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通常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制造费用等。
原材料成本是制造企业最基本的成本,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水平。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劳动力的工资、福利和奖金等。
直接制造费用是指与产品制造过程直接相关的费用,如燃料费用、能源消耗费用、设备使用费用等。
二、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无法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通常包括间接原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制造费用等。
间接原材料成本是指用于间接部门或间接产品的原材料费用。
间接人工成本是指为产品提供间接服务或间接支持的人工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维修人员工资等。
间接制造费用是指间接部门或间接产品发生的费用,如厂房租金、设备维修费用、水电费用等。
三、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不随产品产量变动而发生的成本,通常包括房租、利息、折旧和管理人员工资等。
固定成本与企业的规模和产能有关,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利润水平。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固定成本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降低固定成本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四、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是指会随产品产量变动而相应增减的成本,通常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制造费用等。
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或减少,可变成本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制造企业需要合理控制可变成本,以确保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和产品的竞争力。
五、关键成本要素综上所述,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构成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成本要素。
企业需要通过合理的成本分析和管理,掌握成本的核心要素,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策略,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浅谈制造业生产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浅谈制造业生产成本的核算与分析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那么制造企业的有效实施的成本核算与分析,找出问题与原因。
最后通过找出的问题来探讨加强成本核算与分析的对策。
有利于企业减少经营成本,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一、生产成本核算与分析概述生产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和分配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采用恰当的方法计算出各对象的成总本和单位成本。
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相关资料,全面系统的分析成本水平及其构成的变动情况。
系统的分析其变动因素和原因,找出降低成本的潜力。
成本分析是成本核算的延续和有效的检查。
二、制造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和计算方法制造业生产成本核算项目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与动力、制造费用。
2-1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材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
而直接材料在制造业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核算的精准度直接影响其成本。
为了更精准核算直接材料,以ERP系统对直接材料的领用和成本的归集、分配进行解剖,直接材料的发放按生产工单归集,生产工单按生产产品种类、数量归集直接材料;生产的产品按BOM单计划物料;领料单按生产工单归集的直接材料领用。
对于实际生产中替代料、损耗补料、退料等,应有严格审批手续。
综上所述领用的直接材料能追溯产品中,便于直接材料精准的归集和分配。
2-2直接人工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参与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及补助,期末按照产品的工时进行分配,如果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则应采用合理方法在各产品之间分配。
工资费用的分配标准一般有按实际工时比例分配和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等,其计算公式如下:某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该产品的实际(或定额)工时×工资费用分配率工资费用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产品的实际工时(或定额)之和本月生产人工费用15402元,按照生产工时比例分配,甲产品生产工时为178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1240小时。
浅析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

浅析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是指对企业所产生的各项成本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于管理和决策。
成本核算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资金运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制造业企业的
成本分类、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对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进行浅析。
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
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间接成本则是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如厂
房折旧、管理费用等。
制造业企业需要对这两类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和管理,以确保成本
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作业成本法和过程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指将生产
过程分为多个作业,然后将相应的成本核算到每个作业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种类多样的企业。
而过程成本法则是将生产过程按照生产线或工序进行划分,然后将
相应的成本核算到每个生产线或工序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种类单
一的企业。
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需要进行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通过对成本的监
控和管理来保证成本的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的竞
争力。
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成本控制预算、分析成本差异等方法来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浅析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

浅析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一直是企业运营中的重要课题,成本核算不准确与不完善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以下是浅析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的几个方面。
一、成本分类和成本核算方法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
直接成本指的是生产产品所产生的直接费用,例如原材料、工资、能源等,其特点是直接参与了生产过程且可确定。
间接成本则是与生产过程相关,但无法直接与某一个产品挂钩的费用,例如租金、维修费、管理费等,其特点是不能直接确认是哪个产品所需的费用。
在成本核算方面,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成本分类和产品特性,选择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例如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直接成本法等。
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加以选择和改进。
二、成本分配和配比问题成本分配是指将间接成本按照不同的分摊基础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上,以便反映出各产品所需的真实成本。
常见的成本分配基础包括直接人工小时数、机器利用率、生产数量等。
成本分配的不准确容易造成不同产品间的成本差异,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成本配比是指不同成本所占的比例问题。
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市场需求以及成本结构等因素来确定不同成本的权重,进而进行合理的配比。
例如,对于注重品牌和质量的产品,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发和质量控制,来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和品牌价值,这就需要在成本配比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
三、成本控制和优化成本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控制成本支出的方式,尽可能减少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
常见的成本控制方法包括精简生产工艺、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等。
而成本优化则是指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进而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性价比。
以上几个方面是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中比较重要的几个问题,企业需要关注这些方面,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浅析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

浅析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现代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成本核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企业长期稳定运营和盈利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在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类别不够详细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类构成。
但在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不同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成本结构是不同的,因此成本类别的细分和归集也应该更为精细。
比如,对于同一产品在不同生产批次中的成本表现将有所不同,不同的批次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成本核算,以此更好地掌握产品的成本状况。
二、核算手段简单单一目前的企业成本核算主要依靠手工记录或计算机表格,不能自动抓取分配数据,更不能进行精细的费用分析和利润分析。
单纯的核算手段往往不能将各项实际成本精确地计算,更无法对不同的成本项目进行分析,不能识别和发掘成本管理的潜在问题。
三、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波动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制造业企业面对的生产周期和规模、投入材料的渐变关系、人工成本的变动、以及生产线调整和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变动都在不断地发生。
这些变动将影响成本的不断变化,因此企业需实时关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消耗、各种费用的产生以及存货的变动,以此实现成本的实时变动。
四、部门管理难度大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成本核算的精度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尤其是部门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会随着部门数量的增加而令企业面对更复杂的管理问题。
企业需要应对这种状态,实现部门间信息的高度透明度,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以此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精度。
五、竞争力的挑战制造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需在成本控制方面保持更高的敏感度,时刻掌握生产、销售和各项成本变动的情况。
因此,企业更需要采取现代化的成本核算手段,数据采集和系统化管理方法,来规范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并挑战更高的成本控制目标。
在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中,企业应该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在生产、销售和成本核算等方面实现高效、自动化的管理流程,提高成本核算的精度和信息的透明度,以此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

营销界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刘莉菲(珠海好印宝打印耗材有限公司)摘要:制造业在我国工业企业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大力扶持表现为对“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的补贴力度较大。
企业成本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成本核算是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强化成本核算,规范制造业成本费用的管理,真实准确地核算企业产品成本对销售定价决策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创造低成本优势,提高市场竞争水平。
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实现低成本化战略优势的策略。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完善措施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概述制造业产品的制作特点是品种多、生产工序和步骤多、生产加工周期长、批次多、生产技术复杂,成本核算需规范和合理分配各项成本要素。
一、制造业企业成本的分类制造业企业成本按可辨认性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那些与特定的归集对象有直接联系,能明确判断其应归属对象的成本,主要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其中直接人工包括生产一线工人的基本工资、奖金、餐费及医药费等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等。
间接成本是指那些与特定的归集对象无直接联系的或无法追踪其归属对象的成本,企业生产部门发生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等属于间接成本。
制造业企业成本按成本习性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相关领域内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通常是指固定资产折旧费、管理人员工资、厂房租赁费。
变动成本是指在相关领域内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主要指直接材料费用、计件人员的工资。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相比其他企业,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更为多样化,可以通过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分类法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依据本企业实际生产制造产品的流程和特点,选择核算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如生产步骤多的企业需采用分步法,按批次生产的企业采用分批法,品种多的企业采用品种法。
制造业生产成本分析

制造业生产成本分析制造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行业,其中的生产成本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制造业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方面,直接成本主要是原材料、劳动力和机器使用成本,而间接成本包括管理和设备维护等费用。
这篇文章将围绕着制造业生产成本这个主题,分析生产成本的构成、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等多个方面。
一、生产成本的构成1.原材料成本制造业的原材料成本是制造业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成本。
原材料的种类、价格、来源等都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
在选择原材料时,制造商应该从质量、价格和供应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考虑。
2.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包括工资、保险、福利等费用。
随着国家对劳动力保护政策的不断完善,劳动力成本也逐渐增加。
而对于企业来说,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投入;二是优化人员结构,降低人工普遍残缺。
3.机器使用成本机器使用成本主要包括机器的租赁、维护、保险等费用。
由于不同的机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不同,因此制造商在选购机器时必须仔细考虑。
如今,一些新兴工业不断发展,例如智能制造、机器人制造等,能够取代人力投入,实现成本和效率的平衡。
二、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1.供应链紊乱供应链是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传导和制造效率不高,就会导致延迟和成本增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制造商应该尽量优化供应链流程,强调精益生产管理,通过提高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的准确性等手段,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
2.债务负担企业的长期债务负担是一个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如果债务和利息负担过重,会导致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因此,企业需通过改善自身财务状况等措施来降低债务负担。
3.政策限制政策因素对生产成本也有很大影响。
一些政策的实施对企业的成本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劳动法规、税费政策等。
企业需要关注相关的政策,通过各种方式应对政策因素带来的影响,维护企业的生产成本。
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及管理问题探究

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及管理问题探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产成本的核算和管理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从生产成本的核算到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及管理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生产成本核算的问题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成本分摊不合理在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结构的复杂性,往往导致成本分摊不合理的问题。
一些间接成本无法准确分配到相关产品上,导致产品的成本核算不准确。
2. 成本计算不及时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和计算,而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存在不及时的情况。
成本计算的不及时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和生产效率。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往往无法满足现代制造企业的需求,会导致成本核算的不准确和不合理。
传统的作业成本法在一些生产环境下无法准确反映产品的成本情况。
以上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制造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了制造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除了成本核算的问题,制造企业在生产成本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 生产过程控制不力为了降低成本,制造企业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存在着生产过程控制不力的情况,导致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成为了一个难题。
2. 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原材料和人力资源是制造企业的两大成本,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存在着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
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高和人员效率低下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3. 生产计划不合理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直接关系到成本的控制和产品的质量,如果生产计划不合理,就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降低。
三、解决方案1. 引入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为了解决成本核算不准确的问题,可以引入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比如活动成本法、全成本法等,以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制造业生产成本的核算与分析发表时间:2017-07-27T15:12:36.0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作者:陈吉权[导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那么制造企业的有效实施的成本核算与分析,找出问题与原因。
最后通过找出的问题来探讨加强成本核算与分析的对策深圳市前海尚达能源有限公司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那么制造企业的有效实施的成本核算与分析,找出问题与原因。
最后通过找出的问题来探讨加强成本核算与分析的对策。
有利于企业减少经营成本,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一、生产成本核算与分析概述生产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和分配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采用恰当的方法计算出各对象的成总本和单位成本。
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相关资料,全面系统的分析成本水平及其构成的变动情况。
系统的分析其变动因素和原因,找出降低成本的潜力。
成本分析是成本核算的延续和有效的检查。
二、制造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和计算方法制造业生产成本核算项目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与动力、制造费用。
2-1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材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
而直接材料在制造业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核算的精准度直接影响其成本。
为了更精准核算直接材料,以ERP系统对直接材料的领用和成本的归集、分配进行解剖,直接材料的发放按生产工单归集,生产工单按生产产品种类、数量归集直接材料;生产的产品按BOM单计划物料;领料单按生产工单归集的直接材料领用。
对于实际生产中替代料、损耗补料、退料等,应有严格审批手续。
综上所述领用的直接材料能追溯产品中,便于直接材料精准的归集和分配。
2-2直接人工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参与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及补助,期末按照产品的工时进行分配,如果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则应采用合理方法在各产品之间分配。
工资费用的分配标准一般有按实际工时比例分配和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等,其计算公式如下:某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该产品的实际(或定额)工时×工资费用分配率工资费用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产品的实际工时(或定额)之和本月生产人工费用15402元,按照生产工时比例分配,甲产品生产工时为178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1240小时。
其中:分配率=15402/(1780+1240)=5.1元/小时甲产品承担的工资=1780×5.1=9078元乙产品承担的工资=1240×5.1=6324元2-3燃料与动力费燃料实际上也是材料,如果燃料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小,可以将燃料合并在直接材料中核算。
如果燃料费所占比重较大,可专设“燃料与动力费”。
燃料的分配,是指对于车间、部门领用并消耗的燃料,根据不同的用途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的过程。
如果燃料费能直接分清那种产品耗用的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如果几种产品共同耗用而不能直接分清,要先进行分配,然后分别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外购动力费的分配与燃料费分配原则基本一致,能直接分清那种产品耗用的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如果不能直接分清,要先进行分配,然后分别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2-4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
包括:各个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房屋建筑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生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制造费用的精准分配相对其他成本项目相对复杂,制造费用传统的分配标准有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工时、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直接成本、标准产量等;作业成本法相对传统的核算方法更为精准。
作业成本克服传统成本法的缺陷,以作业为核心,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
2-5在产品与完工产品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主要有多种。
企业应根据其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种费用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好坏等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
下面介绍常用多道工顺分配方法"约当产量比例法"。
"约当产量比例法",就是把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然后把完工产品的产量和在产品的"约当量"相加,构成"约当总产量"。
再和发生的生产费用相除,得出费用分配率,用分配率去乘完工产品产量和在产品约当量,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和在产品应留存的成本。
例:企业生产A产品需要分两道工序完成,其中:直接材料19200元,直接人工16920元,制造费用17624元。
本月共完工230件,各工序月末在产品分别为100件和50件,完成程度分别为80%和60%。
材料在各工序生产过程中陆续投入,各工序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60%和40%;工时的定额分别为50小时和30小时。
月初无在产品, 1、首先计算材料费用在两道工序中的约当产量:第一道工序:100*80%*60%=48 件第二道工序:50*(60%+60%*40%)=42件材料费用的分配如下:材料费用分配率=19200/(90+230)=60完工成品应分摊的材料费用=60*230=13800元在产品应分摊的材料费用=19200-13800=5400元2、加工费用在两道工序中的约当产量:第一道工序:100*50*80%/80=50 件第二道工序:50*(50+30*60%)/80=42.5件直接人工分配率=16920/(230+50+42.5)=52.5完工产品应分摊的直接人工=52.5*230=12075元在产品应分摊的直接人工=16920-12075=4845元3、制造费用分配率=17624/(230+92.5)=54.65完工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54.65*230=12569.5元在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17624-12569.5=5054.5元三、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法。
下面主要对制造业生产成本差异分析和生产成本性态分析进行解剖:“ 3-1、成本差异标准成本差异一般分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两种;标准成本差异=产品的实际成本-产品的标准成本=(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材料用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例:本月生产产品800件,使用直接材料5000kg,直接材料单价为0.55元/千兄;直接材料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耗用6KG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单价0.5元。
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性5000*(0.55-0.5)=250(元)直接材料用量差异=(5000-800*6)*0.5=100元通过以上计算可知直接材料因价格的上涨增加250元,用量的原因增加100元。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例:本月生产产品800件,实际使用工时1780小时,支付工资9078元;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是10元/件,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工资率为5元/小时。
工资率差异=1780*(9078/1780-5)=178元;人工效率差异=(1780-800*2)*5=900元通过以上计算可知工资率上涨增加178元,人工效率原因增加900元。
(3)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变动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例:本月实际产量800件,使用工时178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3916元;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4元/件。
即每件产品标准成工时为2小时,标准的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2元/小时。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780*(3916/1780-2)=356元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780-800*2)*2=360元通过以上计算可知耗费上涨增加356元,效率原因增加360元。
(4)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二因素分析法和三因素分析法,二因素分析法分解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量;三因素分析法分解为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闲置能量差异1.二因素分析法二因素分析法,是指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解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其计算公式为: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例:本月实际产量800件发生固定制造费用2848元,实际工时为1780小时,企业生产能量为1000件即2000小时;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3元/件,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1.5元/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848-2000*1.5=-152元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性=2000*1.5-800*2*1.5=600元通过以上计算可知耗费减少152元,能量原因增加600元。
2.三因素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上题为例: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2000-1780)*1.5=330元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780-800*2)*1.5=270元通过以上计算可知,将能量差异分解闲置能量增加330元,效率增加270元。
3-2、生产成本性态分析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性态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
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在产能固定的情况下,成本固定,不会随生产量变化而变化。
比如机械设备的折旧、摊销等;变动生产成本:指随生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与生产量成正比例关系,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混合生产成本:一方面,它们要随生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它们的变化又不能与生产量的变化保持着纯粹的正比例关系。
混合成本兼有固定与变动两种性质,可进一步将其细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和曲线变动成本。
根据生产成本性态,制造业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四、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的关系生产核算和成本分析都是企业成本管理重要组成的一部份,成本核算是通过对成本的确认、计量、记录、分配、计算等一系列活动,正确组织企业的成本核算并及时将成本分析的信息反馈给企业管理层,为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成本控制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