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养殖场的建设与规划
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肉类需求量逐渐增加。
养殖业作为提供肉类产品的重要产业之一,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决定投资兴办养殖场建设项目。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场,提供高质量的肉类产品。
具体目标如下:1.建设厂区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养殖场;2.组织规模不少于1000头的生猪、牛或羊的养殖;3.通过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生猪、牛或羊的育肥速度,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供应量。
三、项目内容3.1 建设规模化运营的养殖场本项目计划建设一座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养殖场。
养殖场将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包括养殖场场地布局、养殖舍的建设、环境处理设施的建设等。
养殖场的建设将充分考虑动物的生活环境和舒适度,确保动物的健康生长和产品的质量。
3.2 实施科学管理为了提高养殖效益,本项目将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包括:•监测和管理动物的健康状况,提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定期进行合理的饲料配方,并确保饲料的质量;•实施定量饲养,根据动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的喂养;•加强动物的运动管理,提供适宜的运动场所和设施。
3.3 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本项目将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包括:•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动物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态,以便及时调整饲养管理;•使用自动化喂养设备,提高饲料的投放效率,减少人力成本;•采用新型环境处理设施,保证养殖场环境的稳定性和卫生安全。
四、项目流程本项目按以下流程进行实施:1.前期准备阶段:确定项目位置、制定项目计划、筹集项目资金等;2.建设阶段: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包括养殖场场地建设、养殖舍建设、环境处理设施建设等;3.设备采购与安装:根据项目需要,采购养殖设备,并进行安装和调试;4.养殖试运营:进行初期养殖试运营,并根据试运营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5.正式投产:根据试运营结果进行调整后,正式开始批量养殖;6.运营管理: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进行日常养殖管理和监控;7.产品销售:根据市场需求,制定销售策略,推广和销售产品。
养殖场建设方案范本(二篇)

养殖场建设方案范本一、项目背景和概述养殖业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科学、规范、高效的养殖场建设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项目目标1. 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养殖场,实现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2. 提供优质的畜禽产品,满足市场需求;3. 提高农民的养殖技术水平和收入。
三、项目内容和规划1. 选址:选择空气清新、水质优良、交通便利的地段,在养殖场附近建设水源保护区,确保充足的水源供应。
2. 建筑物规划设计:设计合理的养殖场场区和建筑布局,确保畜禽养殖环境的卫生、舒适和安全。
3. 环境治理:建设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减少运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于农田灌溉。
4. 养殖设备和设施:采用先进的养殖设备和设施,如自动投喂器、温度自控系统、空气净化系统等,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5. 养殖标准和管理:制定养殖标准和规程,确保养殖过程符合卫生、质量和安全要求。
制定与养殖场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架构和职责分工。
6. 选种与养殖技术:选用优良的遗传品种进行繁殖,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措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
7. 市场推广和销售: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开展品牌宣传和推广活动,建立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8. 培训和技术支持:为农民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提升其养殖技能和管理水平,确保养殖场的可持续经营。
四、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 投资估算:根据养殖场规模、设备和设施的要求,进行投资估算。
包括场地购置费用、建筑物和设备的购置费用、治理环境的费用、选种费用、销售推广费用等。
2. 资金筹措:投资可以通过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合作伙伴投资等方式来筹措。
五、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分析1. 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优质畜禽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养殖场在积极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的前提下,有望取得良好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养殖场建设方案

养殖场建设方案1. 引言养殖业一直是农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畜禽产品,还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不断提高,养殖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提供一个养殖场建设方案,以指导养殖场的规划和设计。
2. 建设目标养殖场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现代化、高效的养殖基地,以提供优质的畜禽产品。
具体目标如下:•提高养殖效率:通过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养殖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保障食品安全: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
•提供优质产品:通过良好的饲养环境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供优质的畜禽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行循环农业的理念,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建设内容3.1 养殖场选址选址是养殖场建设的第一步,合理的选址可以为后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土地面积:根据养殖规模确定合适的土地面积,充分考虑畜禽的放养和运动需求。
•地理位置:选择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方便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生态环境:选择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无污染的地区,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土壤条件: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有利于畜禽的生长和发育。
3.2 养殖设施设计养殖设施的设计是养殖场建设的核心内容。
养殖设施的设计应综合考虑畜禽种类、养殖规模、气候条件等因素,以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
常见的养殖设施包括:•畜禽舍:根据养殖规模和畜禽品种,设计合理的畜禽舍,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饲料储存和配送设施:设立饲料储存室和配送系统,确保饲料供应的及时性和质量。
•疾病防控设施:建立疫苗接种室、隔离室和消毒设施,加强疾病防控工作,保障畜禽健康。
•环境监测设施:安装温湿度监测器、粪污处理设备等,监测和管理养殖场的环境指标,保持良好的环境质量。
3.3 养殖管理流程养殖管理是养殖场建设的关键环节,良好的管理流程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猪场养殖工程项目建设方案

猪场养殖工程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和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猪肉消费需求量逐年增加。
因此,猪场养殖工程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本项目拟建设一座规模较大、生产效益较高的猪场,以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二、项目规划与定位1. 项目规划本项目拟建设一座5000头规模的先进化猪养殖场,主要生产商品猪和内销肉猪,为城乡市场提供优质猪肉产品。
2. 项目定位本项目主要定位于科技先进、规模化生产、产销一体、高效益的现代化猪场,旨在提高猪肉生产效益,改善养殖猪的饲养环境,提高猪肉的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1. 市场分析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消费需求量逐年增加。
同时,现代都市人士对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的重视也带动了猪肉消费量的增长。
因此,本项目的产品市场需求旺盛。
2. 需求预测根据市场调查数据和统计分析,预计未来5年内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平均年增长率为5%左右。
因此,本项目未来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四、技术工艺方案1. 养殖基地选址养殖场选址在离市区20公里以内的西南风向山地地势较高的地方,方便通风和排水。
2. 养殖设备购置购置较新的生态猪舍、环保型养殖设备、自动化饲料加工设备和露天粪污处理设备。
3. 兽医保健加强动物防疫护理,定期对猪群进行全面体检,合理配制饲料,确保猪只生长健康。
五、项目投资与融资分析1. 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约为6000万元,包括场地租赁和项目建设所需的设备、原材料和流动资金等。
2. 融资方式本项目将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包括自筹资金、银行贷款、招商引资等途径,以保障项目顺利启动和运行。
六、经济效益分析1. 投资收益性根据市场需求和产能分析,预计本项目年净利润可达300万元左右,投资回收期约2年。
2. 社会效益本项目的顺利运行,将有效缓解市场对猪肉产品的供需矛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升乡村经济收入。
现代化养猪场设计及搭建方案

现代化养猪场设计及搭建方案近年,随着农村专业户数量逐年增加,养猪业科学技术日益普及,专业养猪业也逐步巩固和繁荣。
接下来我们就以年出栏1000头肥猪为例,结合养猪户的养殖经验拟定设计一个现代化养猪场设计及搭建方案。
再根据机械化养猪饲养工艺,就猪场的功能和生产建筑、辅助建筑和猪场机械化等规划设计作初步探讨。
规划设计依据一个年产1000头肥猪的养猪场,需要饲养存栏公猪2头,生产母猪83头,哺乳期仔猪100头,保育猪1000头,生产育成猪370头。
机械化养猪的规划设计主要依据饲养工艺,目前普遍采用以周为节拍的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该设计采用早期断奶(10~20日龄)隔离饲养。
工艺特点:早期断奶(10~20日龄),隔离饲养是养猪新工艺。
早期隔离断奶即根据猪群本身需清除的疾病,在10~20日龄内进行断奶,然后将仔猪送到距离分娩舍250m以外的清净区保育舍隔离饲养,这就是早期断奶(10~20日龄)二点式隔离饲养。
新发展的SEW饲养工艺具有增加母猪产仔胎数,切断仔猪被母猪或其他大猪传染疾病的途径,提高仔猪健康水平。
规划设计1、场址选择场址的选择对猪场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①长远规划。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养猪业是个长期的产业,所以猪场建设应顺应城市的发展,如果能成为城市菜篮子工程的一部分,将该猪场建于城市规划的畜牧生产基地,则可以避免拆迁的尴尬。
为了隔离灰尘、气味、噪音,该猪场应设在居民区下风向,距离在300~500m以上,距交通主干线不少于100~200m,而且选择地点有足够的拓展空间。
②猪舍的方位。
猪舍应坐北朝南,根据地势、纬度不同也可以有一定的偏斜,以利冬季向阳采暖、夏季迎风凉爽。
现代机械化养猪采取人工控制气候,对方位要求不严格,更多地着眼于便利集中管理和实现机械化生产。
③水、电、交通等因素。
一个1000头机械化养猪场,日用水量达16t,洁净而稳定的水源是必须首先考虑的。
猪场的装机容量较大,一般为30kW,且不能停电,一旦停电,猪渴了喝不到水,热了不能通风降温,仔猪冷了不能加热保温,将严重影响生产。
养殖场建设方案范文

养殖场建设方案范文鉴于您需要关于养殖场建设方案的____字范文,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养殖场建设方案供您参考:养殖场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养殖业成为了一个潜力巨大的行业。
养殖场作为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对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现代化规模化的养殖场,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和先进的养殖设备,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规划与设计1.选址和用地规划:需要选择位置便利、环境适宜、交通便利的地块作为养殖场的建设场所。
养殖场所需土地面积应根据养殖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包括饲养区、养殖设备区、储存区、办公区等。
2.建筑结构设计:根据养殖场功能的不同,建筑结构应有所区分。
养殖圈舍需要提供充足的空间和良好的通风条件,设施完备、布局合理。
办公楼应设计合理的办公空间和会议室,以满足管理和工作的需要。
三、养殖设备和工具选择1.饲料加工设备:选择能够满足养殖场需求的饲料加工设备,并根据养殖品种和规模确定设备型号和数量。
2.环境控制设备:根据养殖场所需的温湿度、氧浓度等环境参数,选择合适的环境控制设备,如温湿度调节器、通风系统等。
3.养殖设备:根据养殖品种和规模,选择合适的养殖设备,如饲喂设备、喂水设备、测量设备等。
4.其他工具:购置必要的养殖工具,如清洁工具、维修工具等。
四、养殖管理与技术1.选用高品质种苗:选择健康、抗病性强的种苗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在选用种苗时要选择经过卫生检疫、出生健康、生长健壮的种苗。
2.科学饲养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包括饲料配方、喂养规律、饲养环境调控等。
制定饲喂量和饲喂次数的标准,确保养殖动物得到充分的营养并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3.疾病防治:制定健全的疫病防控措施,包括定期疫苗接种、设立检疫检测机构、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等,防止疾病传播和流行。
4.垂直一体化管理:建立与养殖场紧密合作的供应商体系,实现饲料、种苗、兽药等商品的垂直一体化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养殖业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人民群众的食品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兴办一座高效、规模化的现代化养殖场已成为当地的发展需求。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养殖场,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养殖效益:通过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养殖场的生产效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 增加产量:通过优化养殖环境、改良品种、科学饲养,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出栏率,实现产量的最大化。
3. 引进科技:引进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和技术,提高养殖场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4. 保护环境:养殖场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建设环保设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项目实施步骤1. 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情况和潜在的竞争对手,确定养殖动物的品种和规模。
2. 土地选择:选择土地并进行评估,确保土地的质量和资源条件符合养殖场的建设需求。
3. 设计规划:制定养殖场的设计规划,包括饲养小区、生产工艺、设备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4. 设备采购:根据养殖场的规模和生产要求,采购先进的养殖设备和管理工具。
5. 建设施工:按照设计规划,进行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养殖小区的围栏、水源设施、饲养场的构筑物等。
6. 养殖动物选购: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养殖场的规模,选择适当的养殖动物品种,并进行相应的选购。
7. 建设管理团队:组建专业的养殖管理团队,包括技术人员、饲养人员和管理人员,确保养殖场的正常运营。
8. 生产运营:按照科学的养殖方法和计划进行养殖动物的饲养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和产量。
9. 营销推广: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和销售方案,进行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四、项目实施风险1. 自然灾害风险:养殖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洪涝、疫病等,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市场风险: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养殖产品销售可能受到市场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影响,需要正确把握市场动态。
畜牧养殖场建设工程方案

畜牧养殖场建设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本工程方案的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规划合理的场地布局和科学的养殖管理方法,提高畜牧养殖效益,同时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项目规划及选址1. 选址养殖场选址应远离城市、工矿企业、居民区等污染源,要选择交通便利、用水充足、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的地区。
2. 规划布局合理规划养殖场的场地布局,包括畜舍、饲养厂、饲草储藏库、肥料堆放站、运输通道等,确保布局合理、灵活、便捷。
三、建设内容1. 畜舍建设畜舍是养殖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养殖的具体种类和规模进行建设。
为了确保畜舍内部环境良好,可采用自动通风、保温隔热、防潮防腐的设施。
2. 饲料加工厂为了降低饲料成本、改善饲料品质,可以在养殖场内建设现代化的饲料加工厂,生产高品质、高营养的饲料。
3. 污水处理设施养殖场产生的污水需要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可以建设合适的生物处理池、沉淀池、土地过滤等设施,实现污水的净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4. 肥料堆放站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废料需要进行处理和储存,以便于后续的资源化利用。
在养殖场内可以建设肥料堆放站,进行粪便、废料的堆肥处理和储存。
四、科技设备应用1. 智能化养殖设备可以引进先进的智能化养殖设备,如自动喂料设备、自动清洁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等,提高养殖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实现智能化养殖管理。
2. 高效节能设备在养殖场建设中可以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如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节能型通风系统、节能冷暖设备等,降低能耗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环保措施1. 废水处理养殖场产生的废水需要进行处理,可以建设合适的废水处理设施,实现废水的净化和资源化利用。
2. 标准化管理严格执行养殖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确保养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 垃圾处理养殖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需要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如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有机物的堆肥处理等,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养猪生产工艺
四、养猪生产工艺流程
5、以场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流程--多点式 繁殖母猪场 公猪群 待配母猪群 妊娠母猪群 泌乳母猪群 后备猪群 仔猪保育场 断奶仔猪群 5周 育成猪场 生长猪群 8周 育肥猪场 育肥猪群 8周
特点
有利于防疫和管理,可以避免猪场过于集中 给环境控制和废弃物处理带来的负担。
生长肥育群
公猪群(含后备) 后备母猪群
16
8
196
8
8~12
1 4~6
17
9
20
2
340
28 18
第二节 猪场建设
一、选址原则 ①地势地形
②水源水质
③电力交通 ④防疫和环保 ⑤周围环境
第二节 猪场建设
二、总体布局
–主要分四个功能区
A.生活区 B.生产管理区 C.生产区 D.隔离区 E.其他设施:水塔、道路 、排水、绿化
,供停电应急时用,不作采光和通风用,舍内的通风、光 照、舍温全靠人工设备调控,能够较好地给猪只提供适宜 的环境条件。
第二节 猪场建设
2. 开放式猪舍
实际上是一个棚,由支柱和屋顶组成,通风采光好,其结 构简单,造价低,但受外界影响大,较难解决冬季防寒。
第二节 猪场建设
3. 半开放式猪舍
3. 半开放式猪舍
猪生产学
第九章 规模化猪场建设与规划
主讲教师:任广志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养猪生产工艺 第二节 猪场建设 第三节 养猪设备
第一节 养猪生产工艺
一、规模化养猪特征:
1、按繁殖过程安排工艺流程
2、猪种、饲料、消毒、免疫和饲养管理等,更加科学、规范
化和标准化。 3、使用先进养猪设备,生产效率高。 4、实行全进全出制工艺,按节律全年均衡生产。 5、饲养规模大,节约土地与人工。 6、具有现代科技知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对猪场科学管理。
• 猪舍地面:要求保温、坚实、不透水、平整、不滑、便 于清扫和清洗消毒。
• 地面一般应保持2—3%的坡度,以利于保持地面干燥。
第二节 猪场建设
(二)墙壁
• 按墙壁所处位置可分为外墙、内墙,外纵墙和山墙等。 • 墙内表面要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以上1.0-1.5m 高的墙 面应设水泥墙裙。 • 据报道,猪舍总失热量的35—40%是通过墙壁散失的。
东西两边的山墙是完整的,一直到顶,南北两侧多为半截 墙或南侧半截墙。
第二节 猪场建设
(三)按猪栏排列分
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多列式。
第二节 猪场建设
五、猪舍的基本结构
包括地面、墙、门窗、屋顶等,这些又统称为猪 舍的“外围结构”。
第二节 猪场建设
(一)基础和地面
• 基础:主要承载猪舍重量、屋顶和墙承受的风力。基础 深度,根据总荷载力、地下水位及气候条件等确定。为 防止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浸湿墙体,在基础墙的底部 应设防潮层。
生产管理区
生产区
绿化
第二节 猪场建设
三、生产区的规划
–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或偏风向 –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 –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保育猪舍 –保育舍和生长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或偏风向,两 区之间最好保持一定距离或采取一定的隔离防疫措施 , –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 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第一节 养猪生产工艺
五、确定生产节律
概念:相邻两群泌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天数)。
生产节律:1d、2d、3d、4d、7d、10d。
年出栏5-10万 年出栏1-3万 1或2d 7d 10d
可减少待配和后备母猪。 可将繁殖技术和劳动工作 安排在一周5天内完成。
有利于按周、月、年制订
计划。
规模小的猪场
第一节 养猪生产工艺
各饲养群猪栏总数=每组空位数×猪栏组数
猪群栏位需要量
猪群种类 空怀母猪群 妊娠母猪群 哺乳母猪群 保育仔猪群
猪群组 每栏饲养 每组栏位 总栏位 每组头数 猪栏组数 数 量 数 数
5 12 6 5 30 24 23 207 4~5 2~5 1 8~12 6 13 7 6 7 6 24 20 42 78 168 120
第一节 养猪生产工艺
二、现代养猪生产 概念: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养猪产业,按照工业 生产方式进行集约化养猪生产。
衡量标准:
①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率高
②具有适宜的规模 ③最佳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④经济效益好
第一节 养猪生产工艺
三、养猪生产模式
1、集约化饲养
又称完全圈养-定位饲养,泌乳母猪的活动面积 小于2m2。
空怀及妊娠期
泌乳期
生长肥育期
特点
简单、转群次数少,猪舍类型少, 节约维修费用,可以重点采取措施
第一节 养猪生产工艺
四、养猪生产工艺流程
2、四阶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及妊娠期
泌乳期
仔猪保育期
生长肥育期
特点
断奶仔猪比生长肥育猪对环境条件要 求高,便于采取措施提高成活率。
第一节 养猪生产工艺
四、养猪生产工艺流程
第二节 猪场建设
三、生产区的规划
第二节 猪场建设
四、 猪舍的型式
(一)按屋顶形式分:单坡式、双坡式、联合式、 平顶式、拱顶式、钟楼式、半钟楼式等。
第二节 猪场建设
四、 猪舍的型式
(二)按墙的结构和窗户有无分为开放式、半开放
式和密闭式。 1、密闭式猪舍:有窗式和无窗式。
有窗式:四面设墙,窗设在纵墙上(如教室)。 无窗式:猪舍与外界环境隔绝程度较高,墙上只设应急窗
第一节 养猪生产工艺
三、养猪生产模式
德国诺延根暖床养猪体系
特点:
解决大猪怕冷,小猪怕热的矛盾。 满足猪生理及行为习性的要求。 母猪不定位饲养,提高繁殖性能。 符合养猪福利。
第一节 养猪生产工艺
四、养猪生产工艺流程
分段饲养,全进全出饲养工艺。
第一节 养猪生产工艺
四、养猪生产工艺流程
1、三阶段饲养工艺流程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课程网
铸铁分娩栏
复合材料分娩栏
钢编网保育栏
复合材料保育栏
复合材料漏缝地板
不锈钢换气扇
第二节 猪场建设
(三)门、窗
• 窗户主要用于采光和通风换气。 • 供人、猪、手推车出入的外门一般高2.0—2.4m,宽1.2— 1.5m。
(四)屋顶
• 屋顶起遮挡风雨和保温隔热的作用。 • 要求屋顶必须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南京农业大学精品课程网
第三节 养猪设备
养猪设备
猪栏 漏缝地板 饲喂设备 饮水设备 降温与采暖设备 猪只标识工具 人工授精设备 粪便处理设备
特点:集中、密集、制约、节约。
第一节 养猪生产工艺
三、养猪生产模式
2、半集约化饲养
又称不完全圈养,泌乳母猪的活动面积大约5m2。 特点:面积大、投资低、母猪有一定活动空间。
第一节 养猪生产工艺
三、养猪生产模式
3、散放饲养
泌乳母猪的活动面积大于5m2。 特点:面积大,投资少,母猪活动空间增加,有利繁殖, 提高仔猪抵抗力。效率低。
保育仔猪
生长肥育 总存栏 全年上市商品猪
216
495 1026 1612
438
990 2058 3432
654
1500 3095 5148
876
2010 4145 6919
1092
2505 5168 8632
1308
3015 6205 10348
第一节 养猪生产工艺
七、栏位需要量的计算
各饲养猪群分组数=猪群组数+消毒空舍时间(天)/生产节 拍(7天) 每组栏位数=每组猪群头数/每饲养量+机动栏位数
3、五阶段饲养工艺流程 泌乳期 妊娠期
仔猪保育期
空怀配种期
生长肥育期
特点
断奶母猪复膘快、发情集中、便于发情
鉴定,容易把握时间适时配种。
第一节 养猪生产工艺
四、养猪生产工艺流程
4、六阶段饲养工艺流程 泌乳期 妊娠期 空怀配种期 保育期
育成期 肥育期
特点
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饲养营养, 环境管理的不同需求,充分发挥生长潜力。
六、确定工艺参数
繁殖周期:相邻两群泌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天数)。
繁殖周期=母猪妊娠期+仔猪哺乳期+母猪断奶至受胎时间
母猪年产窝数=(365/繁殖周期)×分娩率
万头猪场猪群结构 猪群种类 空怀母猪群 妊娠母猪群 哺乳母猪群 哺乳仔猪群 保育仔猪群 生长肥育群 后备母猪群 公猪群 后备公猪群 饲养期(周) 5 12 6 5 5 16 8 52 12 组数(组) 5 12 6 5 5 16 8 每组头数(头) 存栏数 30 24 23 230 207 196 64 23 8 138 1150 1035 3136 8个月配种 不转群 9个月使用 150 288 按出生头数计算 按转入的头数算 按转入的头数算 备 注
配种后观察21d
总存栏数
5992
最大存栏头数
不同规模猪场猪群结构
猪群种类 生产母猪 空怀配种母猪 妊娠母猪 哺乳母猪 后备母猪 公猪(含后备公猪) 哺乳仔猪 存栏数量(头) 100 25 51 24 10 5 200 200 50 102 48 12 10 400 300 75 153 72 26 15 600 400 100 204 96 39 20 800 500 125 255 120 46 25 1000 600 150 306 144 52 30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