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
中华文化韵味与西方文化艺术的融合

中华文化韵味与西方文化艺术的融合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融合已成为时代的主题。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古国,中华文化的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千年历史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而西方文化则以科技、思想和艺术为代表,深受世界各国欢迎。
在两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中,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的优点互补、交流互动的局面。
本文就探讨一下中华文化韵味与西方文化艺术的融合。
一、文化的交流文化融合,首先要涉及到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在当今的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化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人的生活中,无论是餐饮、电影、音乐还是时尚,西方文化的影响力都在日益扩大。
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双方吸收对方的优点,开启融合之路。
二、文化的互补文化的融合,不是简单的西方和东方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西方和东方文化之间优点的互补。
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古老深厚的文化积淀吸引艺术家、文化学者的关注。
而西方文化则以其新潮、前卫、高科技的风格为代表。
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可以产生新的文化效果,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
三、文化的创新文化融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的创新。
文化的融合,可以激发出无穷的创意,促进艺术家的创新。
例如,现今的唐装许多设计上吸收了西方服装元素,并与传统的绣花、流苏、亲刺绣等工艺相结合,制成了有创意的新款式。
同时,当代艺术中的舞蹈、音乐也吸收了大量中华文化影响,使得西方艺术在东方因境吸取到了新的创意。
四、文化的丰富文化的丰富程度是衡量一方文化底蕴深度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化由于其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世界范围内占有很高的地位。
在文化融合中,中华文化的丰富性也得以充分体现。
当代文化艺术中,华夏文明的元素已经成为了国际艺术的一部分,其中郎朗的钢琴演奏、章子怡的电影、李宇春的音乐、王珂的摄影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
五、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文化融合也可以在传承中得到体现。
当一代人消失的时候,文化传承的责任就落到了下一代的肩上。
从中外文明的比较中看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

从中外文明的比较中看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刘令(专业:初等教育2010级3班学号:201011094181)摘要:人类社会,是一个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也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人类文化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统一体。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是辩证统一的。
文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同一种文化的两种属性,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本文将以中外文明的比较研究为基点,来探讨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引导人们正确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关键词:中外文明、比较、世界文明、多样性、统一性一:文明的概述及文化的区别(一)文明的概述(1) [civilization; culture]∶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和睦的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
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达到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领域广泛,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
文明内涵具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明”含义是文化发展积极成果的总和,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表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达到较高的水平。
狭义的文明是指与野蛮相对的理性的社会体系。
人类整体守护者文明是指广义的文明。
文明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
从内容上看,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人类群体,文化内容和生活方式不同,从而产生不同文明类型。
从发展过程看,人类走出蒙昧和野蛮状态的“自在期”后,进入以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为标志的“自为期”,随着信息文明的发展尤其是阶级社会的终结必将步入“自由期”。
其中的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有益成果。
中西方文化的进程与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进程与差异从中西方文化起源方面来看,西方文化有着三大源头,分别是以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发展为后来的科学传统;古希伯来文明和犹太教从对上帝的敬畏,引发出宗教原罪思想;古罗马的法治文明,为近代法制观念奠定了基础。
而最后这三大文明都汇总于基督教,并以宗教信仰的形式在西方构筑起庞大的文化体系。
而中国文化发展于华夏文明,华夏文明主要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还有来源于其他的文明比如长江文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明等等,这些文明经过上千年的融合,最终产生了中华文明;而中华文明又在后面的几千年里与北方游牧文明不断地摩擦与融合,而游牧文明最终也会被安定的中华文明所吸纳和同化。
虽然中西方文明发源不同,但是在发展过程都是靠着不断地融合,不断地变革,不断地改善才变成今天的中西方文化。
从中西方文化的发展方向来看,西方文化的发展远比东方文化的发展要简单和直接得多,西方文化的内容变化是从哲学到神学,最后到科学。
西方的神学与东方的神学不一样,东方的神学建立在深刻的经学上,而西方的神学没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来净化心灵,没有东方神学中那种很强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导。
所以西方神学思想并不影响政府的管理思想,这个问题在东方就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在中国,经学和理学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础,杂糅其中的神学思想也会渗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最后还是成为了中国政府管理民众的一个工具。
不仅如此,中西方文化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差异。
在思维方式方面上,西方人注重思辨、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几乎大部分人都会辩论;中国人注重直观、整体、经验;在价值取向方面上,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中国人注重群体、社会、和谐;在伦理道德方面上,西方人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张扬荣誉;在行为规范方面上,西方人“重利”、“重法”,中国人“重义”、“重情”。
这一切差异几乎都来自于西方古希腊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所带来的差异。
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华夏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璀璨的文明之一,自古以来就与世界各地的文明密切交流与融合。
这种跨越时间、空间的交流和融合不仅丰富了华夏文明本身,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以历史的角度,探讨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一、古代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极大地促进了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丝绸、瓷器、茶叶等华夏文明的瑰宝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国家,使得西方文明融入了华夏文明的元素。
同时,丝绸之路也将中东、印度、希腊等地的文明带到了华夏,丰富了华夏文化的多样性。
这种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促成了许多科技、文化的创新。
二、文化输出与文明互鉴自古以来,华夏文明通过各种途径向世界输出,与其他文明进行深度的交流和互鉴。
例如,佛教作为一种来自印度的宗教与哲学体系,传入中国后得到华夏文明的吸纳和发展。
佛教的传入不仅对华夏文明本身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国社会、艺术、哲学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并通过中国的输出影响着世界。
此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也在跨文化交流中有所发展和融合,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三、外来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吸收与创新华夏文明做为一个开放的文明体系,积极吸收和融合外来文明,并在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例如,汉字这一独特的华夏文明的符号系统,吸收了古代西方的象形文字,通过演变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汉字文化。
同时,外来的宗教、艺术形式、建筑风格等也被华夏文明吸收和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艺术形式。
可以说,外来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吸收与创新是丰富和发展华夏文明的重要路径之一。
四、当代多元文明的融合与共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个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更加频繁和紧密。
华夏文明作为其中之一,在现代文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域,华夏文明与世界各地的文明迅速融合,形成了多元化、开放性的文化格局。
这种文明的共生和融合,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也为各个文明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和交流机会。
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自古以来,华夏文明一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之一。
自然环境、历史传承、社会变革等多种原因,使得中国的文化传统独具特色。
而在中华文明的漫长历史中,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其他文化也有了非常之广泛交流和互鉴,这些交流与互鉴更加致中华文明更加博大精深。
一、中国的开放和国际交流在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中,中国封建王朝常常将国际交流视为一种威胁,甚至禁止平民私下外交,文官武将也无法自由出国。
但从汉朝开始,我国对外开始进行渐进式开放。
汉武帝曾派出张骞支援西域都护府,唐朝永徽元年(652年)开始设立大唐都护府一直到唐朝被东北辽国攻陷前,包括欧洲及中东等地域都和中国有广泛的交流往来。
此后,元代统治者不但鼓励了对外贸易,还在北京设立了东厂,专门收集世界各地的情报。
明清时期由于内忧外患,对外闭关锁国形态最多。
1842年英国舰队轰开中国的门户,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我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同治、光绪两朝既积极学习盛行于西方各国的知识,更先后在招贤局、洋务派、奥运会组委会等组织的推动下,有了开洋运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等大规模的对外学习和吸收,中国在各个方面急剧改变。
到了民国时期,中国更加积极地与世界接轨,学习、借鉴和吸纳世界文明的各种成果,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解放后的中国遵循亲善政策,按照对外开放和互利互惠的原则积极开展国际交流,自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合作与交流。
二、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5000年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家。
对中国而言,历史上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是其文明的三大支柱,而这些文化在世界上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道家文化是在秦国时期开始兴起的一种思想文化,在东汉时期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这种文化强调“自然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的《老子》、《庄子》、《列子》等著作体现了道家文化的思想。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就目前世界文明的现状而言,大致可分为五大文明:西方文明、华夏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非洲文明。
而每个大文明下又多有几个次生文明。
西方文明的次生文明为基督教文明、东正教—俄罗斯文明、拉美文明、犹太文明、美国文明。
华夏文明则有儒教文明、日本文明、东南亚诸文明。
而已经消散的文明为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借代重生),印加文明。
就西方文明生成的历史而言,近代西方文明始于公元七、八世纪,在灭亡了罗马帝国而蜂拥至欧洲大陆各不同地区的蛮族,即两大族群:日耳曼族与斯拉夫族纷纷建立以自己部族为核心构建的王国,在一次次的冲击与碰撞中渐趋融合,以基督教与世俗的融合建立了一个神权与世俗权力相统合的神圣罗马帝国,以维也纳与罗马为轴心统合起来的西方开始进入了自己的政教合一的黑暗的中世纪了!中世纪的结束,不仅仅是自己内部文明的觉醒,更在于东方毗邻的阿拉伯—穆斯林的压力,他们的迅速扩张,一度逼近欧洲的中心维也纳,在外敌入侵的逼迫下(以西方自己的视角而言),西方诸国匆忙的组成联军——十字军,进行东征。
东征的结果,却是以西方联军的惨败而告结。
外部的失利促醒了西方文明内部民众的觉醒,以文艺复兴为代表的系列觉醒斗争和国家复兴强盛的方式,标志着西方的崛起和西方世纪的到来。
文艺复兴是以西方文明内部矛盾为主体的斗争方式,特别是陈腐的基督教教义以及国力的整体低下与人民的渴望富裕以及自由、民主的理想的相冲突所构筑的文明内的斗争方式为主线。
以科学革命为主线的生产力大跨越导致的生产方式革命的历史,掩盖了同期西方与伊斯兰文明及古印加文明的冲突,且最终以西方文明胜利而告终的方式强行带动历史进入现代社会。
而随着十八世纪中、末期马克思主义的出现,预示着西方内部由资产阶级主导的社会的破裂,从而进入了西方文明的二元分裂对抗时期,最终经由一战、二战形成的美苏两大集团长达五十年的“冷战”对抗,而又最终以资本阵营的美国胜利而暂时性的终结了西方文明内在的冲突。
明清时期的华夏文明与外来文化交流

明清时期的华夏文明与外来文化交流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华夏文明与外来文化交流相互影响,激发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新艺术和新科技。
本文将从经济、文化、艺术和科技这四个方面阐述明清时期的华夏文明与外来文化交流。
一、经济方面的交流明清时期,中外经济交流愈加频繁。
外国商人纷至沓来,带来了珍品、奇物、贵重货物,如红糖、花梨木、象牙、黄金、珊瑚等。
这些物品的输入,吸引了长江流域以及南方城市的商人们前来交易,也推动了当时南方商业的繁荣。
同时,中国的物品也开始出口,如茶叶、丝绸、瓷器等,经由中外商人的交流,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与此同时,外国的货币也进入了中国,如西洋银币、日本钱币等,这为中国与世界的货币制度交流打开了一扇窗口。
经由外来交流的经济影响,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文化方面的交流在文化方面,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由于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农业文明国家,自古以来就发明了很多重要的科学技术,并且在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
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也接受了外国文化的渗透。
中国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道家文化等成为了世界各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来自日本、朝鲜、西方等地的文化也传入中国,如福音派的传播、医学知识的传播、摄影术的传入等。
这些文化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也为西方国家建立一个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打下了基础。
三、艺术方面的交流在艺术方面,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艺术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骑马、射箭、击剑等欧洲传统艺术,在华的传教士教会学生。
随后,中国人也开始创作这些绘画作品,并且加入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同时,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的艺术也开始传入中国,如和纸、盆景、浮世绘等都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深刻影响。
在湖南的庐山,在明清时期,还出现过不少于20幅油画,这些表现当地风景、文化特色的作品,展示了中国与西方艺术的融合之美。
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较研究

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较研究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明之一,两种文化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着深刻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较研究,重点聚焦于它们的历史、文化、哲学和价值观等方面。
历史方面,华夏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有着较长的历史。
华夏文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在这五千年的时间里,华夏文明经历了许多兴衰和变革,但它的核心价值观——仁爱、忠诚、谦虚、勤奋等,一直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而西方文明的历史相对较近,但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希腊文明开始,西方文明不断发展和演变,直到今天,西方文化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影响力的文化之一。
其核心价值观则包括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
文化方面,华夏文明和西方文明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在艺术方面,华夏文化中的书法、绘画、音乐等都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这些艺术形式常常将天地人和情感融合在一起,强调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而西方文化中的建筑、雕塑、音乐等则以其立体感和表现力见长。
这些艺术形式通常表达强烈的情感和个人表达。
在文学方面,华夏文化中的传统文学,如《诗经》、《楚辞》、《论语》等,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这些经典作品强调了道德规范、家庭责任和个人修养。
而西方文化中的文学代表作,如莎士比亚的戏剧、雨果的小说等,则常常展示出其独特的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
哲学方面,华夏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在华夏文化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等都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注重人际关系以及道德修养。
道家思想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注重身心平衡和修身养性。
而佛教思想则强调空性和不可得,寻求解脱和真理的境界。
在西方文化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思想都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的哲学强调了理性和智慧的重要性,黑格尔则推崇了个体的自由和社会的进步。
价值观方面,华夏文明和西方文明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南人,小说三
国演义,水浒传, 朱元璋,资本主义
萌芽,经济繁荣,
红巾军起义,永乐
大典,郑和下西
洋,土木之变,英
北京
北京
宗被俘,宦官王
振,牡丹亭,清兵
入塞,锦衣卫,北
京保卫战,吴三桂
李自成。徐霞客游
记
北京
北京
南京
江苏南京
完颜阿骨打
马致远,关汉 卿,白扑
书法祝允明, 文征明,王 宠,唐寅,张 瑞图,绘画吴 门四大家沈 周,文征明, 唐寅,仇英, 张宏,徐渭, 明末人物画吴 彬,丁云鹏, 陈洪绶
莫卧儿帝 AD1526-
国
1857
南亚次大 陆及阿富 汗
古希腊
克里特岛 米诺斯
BC30001420
爱琴海克 里特岛, 希腊半岛
伯罗奔尼 撒半岛迈 锡尼
BC19001250
伯罗奔尼 撒半岛
黑暗时期 BC1100-800 希腊半岛
穆斯林征服北印度
突厥化的蒙古人,
印度教,穆斯林,
波斯语,胡马雍
陵,阿克巴陵,泰 新石器文化,铜
南北朝 南朝-宋 AD420-479 建康
河南洛阳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司马炎建武帝,短
暂统一后游牧民族
迁入,东晋与五胡 十六国并存,纸张 藤角纸,越窑,瓯
谢灵运,王羲 之
窑,婺州窑,德清
窑,仿铸青铜器青 衣冠南渡,北伐中
原,淝水之战,世
族政治,偏安南 方,梁山伯与祝英 台,鎏金铜佛像,
陶渊明,顾恺 之,刘裕
/开封 京/河南开 合,女真汉化,始
封
无钱币,全真教,
后南宋与蒙古夹击 蒙古族,1206成吉
思汗铁木真统一漠
北,1260忽必烈建
大元,1279灭南
宋,统一中国,国
土至2267万平方公
里,含元朝及四大
北京
北京
汗国,萨满教,藏 传佛教,遵用汉
法,中国及至世界
第一个完全以纸币
流通的朝代,多民
族多元,人等级蒙
四川成都
出师表,赤壁之 战,三顾茅庐
董卓,曹操, 张衡,班固
蔡文姬,曹 植,孔融、陈 琳、王粲、徐 干、阮瑀、应 玚、刘桢,嵇 康、阮籍、山 涛、向秀、刘 伶、王戎,阮 咸
诸葛亮,刘备
吴
AD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周瑜,黄盖
西晋
AD265-316 洛阳
东晋
AD317-420 建康
十六国
AD304-349 -
蒙恬,嫪毐, 子婴,项羽,
儒,胨胜吴广起 刘邦,萧何,
义,巨鹿之战,垓 韩信,张良
下之战,西楚霸王
项羽,小篆,隶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蔡伦造纸,司
马迁《史记》,张 张仲景华佗,
骞入西域,佛教兴 司马迁,董仲
起,丝绸之路,指 舒, 霍去
长安
陕西西安 南针,印刷术,汉 病,司马相
赋,乐府诗,王莽 如,卓文君,
印度、巴 基斯坦、 孟加拉、 阿富汗、 尼泊尔
哈拉帕文化,雅利 安人吠陀文化,浴 池建筑,印度列国 时代,佛教产生, 婆罗门教
印度次大 陆,印度 河流域
十六雄国 时期
BC600
佛陀时期
印度河, 恒河
BC600-400 孔雀王朝 BC322-185
贵霜帝国
BC200AD200
笈多王朝 AD320-540 摩揭陀
江苏南京
汉人,华夏文明的 延续
江苏南京
隋朝灭南陈,全国 统一,南朝四百八 十寺,多少楼台烟 雨中,
萧梁 南陈
北朝-北 魏
AD534-550
邺
北朝-北 齐
AD550-577
邺
北朝-西 魏
AD535-556
长安
河北临漳 河北临漳 陕西西安
道武帝拓拨硅,鲜 卑族,佛教空前发 展,云冈石窟,龙 门石窟,刺勒歌, 木兰诗,水经注 兰陵王高长恭,政 治黑暗,《北齐律 》法典,天津蓟县 北齐古长城,瓷 实由宇文泰控制, 宇文觉废帝建北 周,敦煌石窟,壁 画,飞天
希腊半岛
希腊时代 BC600-490
雅典帝国 BC460
BC446 BC431 斯巴达 BC404
希腊VS斯 巴达
希腊VS斯 巴达 希腊VS斯 巴达
出现城邦国家,斯
巴达强大,伯罗奔
尼撒同盟。没有国
王、贵族、祭司,
平等民主以人为
本,信神敬神但民
主化大众化,神是
人最完美的体现,
神人同形同性论,
奥林匹克运动,美
海,BC1250特洛伊
战争,海上霸权,
同时期,多利亚人
从巴尔干半岛南
迁,与伯罗奔尼撒
半岛多利亚人建立
斯巴达、科林斯等
城邦,希腊文明停 又叫荷马时期,蛮 荷马,阿伽
族多利亚人,荷马 门农,阿基
史诗,伊利亚特, 琉斯,帕里
奥德赛
斯,海伦
地中海, 爱琴海
伯罗奔尼 古风时期 BC800-600 撒半岛, 雅典
绘画,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BC420刘裕
群雄逐鹿,拓拨焘
统一北方--北朝,
蛮族入侵(同期日
耳曼人入侵西罗
汉人,华夏文明的 延续,乐府诗,骈 刘宋,鲍照 文
秦岭淮河以 南,长江流域
南朝-齐 AD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汉人,华夏文明的 延续
萧齐
南朝-梁 AD502-557 建康 南朝-陈 AD557-589 建康
人面牛身石雕
新巴比伦 王国
BC605-562
波斯帝国 BC600-330 伊朗高原
居鲁士大帝创,灭 于亚历山大大帝, 中古雅利安人的帝 居鲁士大 国,东方专制政 帝,亚历山 体,版图辽阔,百 大大帝 柱厅,浮雕,壁 画,拜火教,受希
亚非欧, 东至中亚 、印度北 部,西至 欧洲一角
古印度 古印度
BC23001750
山西夏县/ 河南禹县
姒启,夏桀 黄河流域
殷商,甲骨文,君
亳/殷
河南商丘/ 河南安阳
主制,“天命玄 鸟,降而生商《诗 经.商颂玄鸟》”,
开国:商汤, 末代:纣王
司母戊鼎,青铜器
镐京
陕西西安
武王伐纣,烽火戏 诸侯,世袭制,太 伯让位季历周文 王,成康之治
周武王姬发, 末代周幽王, 褒姒,太伯, 虞仲,季历周 文王
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
平局,和平时期
第二次伯罗奔尼撒 战争,希腊败 称霸全希腊
底比斯 BC379
城邦反抗,击败斯 巴达,成希腊军事 强国
马其顿王国 BC338
亚历山大帝 国
BC330-323
BC270
击败希腊联军
腓力一世, 亚历山大大 帝
灭掉波斯,横跨欧 亚非,改为亚历山 大帝国,很快亚历 山大大帝死,没有 确定继承人,帝国 分列,希腊时代结 束,进入希腊化时 吞并整合,剩下 (马其顿与希腊) 马其顿王国、(亚 洲)塞琉古帝国和 (埃及与叙利亚)
篡位AD9-25,休养 赵飞燕,班婕
生息,吕后专政, 妤,赵合德
文景之治,汉武盛
世,丝织,漆器,
东汉 三国 魏
蜀
AD25-220
洛阳
AD220-265 洛阳
AD22-263
成都
河南洛阳
道教兴起,地球 仪,黄巾起义,董 卓之乱,曹丕篡 汉,刘备建蜀汉
河南洛阳
曹操魏公,曹丕逼 汉献帝禅让,司马 炎篡魏,改晋,司 马召之心,竹林七 贤,建安文学,七 子,五言诗,魏碑 书法
后笈多时 期
AD700
波斯和马其顿入侵
印度历史上第一个
帝国,佛塔,僧 阿育王
院,经堂
大月氏入侵,大乘
佛教,开始造像,
健陀罗艺术,古典
世界的四大帝国
(罗马帝国、安息
、贵霜帝国和汉
婆罗门教再兴起, 中国僧人法显访问 印度,容许多教派
诗人迦梨陀 娑
拉其普特 时期
AD1200
伊斯兰时 AD1200-
期
1400
器,青铜文化,迷
宫,牛怪,船队,
祭神,奴隶制小
国,克诺索斯王宫
楼梯,独立浴室,
陶制浴盆,独立厕
所,冲水设备,引
水排水系统,供水
陶管,海上国际商
业网,海豚壁画,
飞燕鸣春图,少年
搏斗图,卡马雷斯
彩陶,章鱼纹,花
鸟,BC1420被迈锡 BC1900到希腊半
岛,BC1500统治整
个希腊半岛,
BC1380统治东地中
北朝-西 周
AD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灭北齐,北方统 一,杨坚代北周, 改国号隋,尊儒废 佛
汉族大一统王朝,
隋唐在运河,隋炀
帝奢豪,李渊逼帝 展子虔、董伯
禅让,建立唐,佛 仁与东晋顾恺
隋
AD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教重新重视,绘画 仍以人物和神仙故
之,南朝齐陆 探微,南朝梁
事为主,但山水画 张僧繇并称初
古罗马
BC753AD476
亚平宁半 岛
意大利
王政时期 BC753-510
希腊西北 方
罗马共和 国
BC509
BC509-264 BC264 BC218-201 BC214-146 BC149-146 BC133-65
罗马内乱 BC60-44
BC43-27 BC30
共和国建立
征服整个亚平宁半 布匿战争,罗马战 迦太基,占领西西 第二次布匿战争, 汉尼拨 四次马其顿战争, 罗马胜,马其顿成 罗马行省 第三次布匿战争, 迦太基成罗马行省 罗马东征希腊,征 服塞琉古帝国 克拉苏、凯撒、庞 培共同控制罗马, 前三头联盟,BC53 克拉苏战死,BC48 恺撒胜庞培,BC44 恺撒遇刺 安东尼,雷必达, 屋大维结盟,后三 头联盟,安东尼与 托勒密埃及艳后结 婚,将罗马东部领 土赐给她子嗣, BC32元老院不满, 屋大维击败安东 尼,安东尼与埃及 艳后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