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焦炭质量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煤炭质量年度分析总结(3篇)

煤炭质量年度分析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2023年,我国煤炭行业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年度,我单位紧紧围绕国家能源战略,以提升煤炭质量为核心,积极开展煤炭质量管理工作。

现将本年度煤炭质量分析总结如下:一、煤炭质量总体情况1. 煤炭质量指标达标率较高。

本年度,我单位煤炭产品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其中,硫分、灰分、挥发分等关键指标均符合要求。

2. 煤炭产品结构优化。

本年度,我单位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煤炭产品结构,提高了煤炭产品的附加值。

高热值、低硫分、低灰分的优质煤炭产品比例有所提高。

3. 煤炭产品质量稳定。

通过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本年度煤炭产品质量波动较小,整体稳定。

二、煤炭质量提升措施1. 严格原料煤采购管理。

加强原料煤供应商管理,确保原料煤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加大原料煤检验力度,对不合格原料煤坚决拒收。

2. 优化生产工艺。

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

同时,加强工艺参数控制,确保煤炭产品质量稳定。

3. 强化生产过程控制。

对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产品质量。

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降低设备故障率。

4. 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通过开展质量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为煤炭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5. 加强质量检验检测。

建立健全煤炭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确保检验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部分煤炭产品硫分、灰分等指标波动较大。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2. 部分员工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我们将加大质量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3. 质量检验检测手段有待完善。

我们将积极引进先进检验检测设备,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四、展望2024年,我单位将继续以提升煤炭质量为核心,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员工素质,确保煤炭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2022-2023年焦炭行业现状分析与前景评估报告

2022-2023年焦炭行业现状分析与前景评估报告

2022-2023年焦炭行业现状分析与前景评估报告01行业发展概述02行业环境分析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发展驱动因素03行业现状分析行业现状、行业痛点、行业建议04行业格局及趋势行业发展趋势、行业格局、代表企业CONTENTS行业发展概述行业定义焦炭是炼焦煤料经高温干馏得到的可燃固体产物,是质地坚硬、多孔、有裂纹、呈银灰色的块状炭质材料。

焦炭按用途可分为冶金焦、气化焦和电石用焦等。

冶金焦是高炉用焦、铸造焦、铁合金焦和有色金属冶炼用焦的统称。

冶金焦占中国目前焦炭用量的90%。

焦炭行业上游龙头企业已开始对产业链进行延伸,逐渐进军原材料生产领域,以规避高额进口原料的成本支出,攫取上游毛利。

此外,伴随着上游原料生产企业的重组进程加快以及中国市场参与者技术水平的提高,焦炭行业上游原材料供应有望朝着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方向继续发展,逐渐抢夺外资企业在行业内的话语权。

焦炭行业中游企业原材料大部分依靠进口,主要原因是下游消费终端为保障科研成果,对行业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中游科研用制备厂商更倾向于选择仪器先进、供应链稳定的进口原材料供应商。

企业产品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由于焦炭企业的产品毛利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不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焦炭行业下游企业市场空间广阔、销售范围广、用户分散、单批数量少、销售单价高等特点。

随着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行业研究的深入及产业化程度的提升,中国行业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应用领域持续增加,个性化、高端化的产品将逐渐获得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02行业发展环境分析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发展驱动因素行业政治环境1《关于印发山西省焦化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组织国内、省内科研院所、焦化企业、行业专家,聚焦安全、节能、环保管理,突出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理念《焦化行业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明确焦化企业全流程管理标准化要求。

选择优秀标杆企业,组织召开标准化管理现场推进会,全面开展全省焦化企业管理对标活动。

焦炭分析报告

焦炭分析报告

焦炭分析报告报告编号:JC-2021-001报告日期:2021年11月12日1. 检测目的本次检测旨在对样品中的焦炭成分进行分析,确定其各项性质,评估其适宜用途。

2. 样品信息样品名称:焦炭样品来源:本地供应商样品编号:JC-2021-0013. 检测方法本检测采用以下方法:(1)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2)计量炉4. 检测结果(1)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检测结果元素检测结果(质量百分比)碳(C) 96.8%硫(S) 0.8%氢(H) 1.0%氮(N) 0.1%灰份(灰) 1.3%(2)计量炉检测结果焦炭在计量炉中的重量损失为8.5%。

5. 结果分析(1)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检测结果显示,焦炭中含有高浓度的碳元素,适用于制作高强度和高耐热性的产品。

硫含量相对较低,符合工业标准。

氢、氮含量也较低,适宜于高品质产品制造。

灰份含量较低,可保证生产制造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通过计量炉检测结果,可知焦炭在高温环境下不易熔化,适用于用于炼钢的高温冶炼过程。

6.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本次检测的焦炭样品含碳高、硫含量低、水分少、灰份少,适用于用于制造高强度和高耐热性的产品和炼钢过程。

7. 检测机构检测单位:XXX检测中心联系电话:************地址:XXX市XXX区XXX路XXX号执业许可证号:XXXXX此次检测数据仅限于报告所述的样品,并不代表对其他样品的检测结果。

未经本检测中心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提供此次检测报告。

焦碳分析报告

焦碳分析报告

焦碳分析报告简介焦碳是一种炭素含量较高的固体燃料,主要用于冶金工业中的炼铁和炼钢过程中。

焦碳的炭素含量越高,其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也越高,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对焦碳的质量有着严格要求。

本报告将对焦碳进行分析,包括其组成、性质、生产过程以及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焦碳组成及性质焦碳主要由炭素、水、氢、氮、硫等元素组成。

其中,炭素是焦碳的主要成分,其含量通常在90%以上。

焦碳的性质受其炭素含量、焦炭结构以及杂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炭素含量是衡量焦碳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炭素含量越高,焦碳的热值也就越高,其燃烧效率也越高。

同时,炭素含量高的焦碳燃烧产生的灰分和硫分等杂质也较少,对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焦炭结构也对焦碳的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焦碳的结构较好,具有低的反应活性,燃烧时释放的热量较高。

而结构较差的焦碳容易产生灰分和焦油等副产物,对生产过程造成不利影响。

除了炭素含量和结构外,焦碳中的杂质含量也会影响其性质。

主要的杂质包括灰分、硫分和水分等。

高灰分的焦碳会增加冶炼过程中的炉渣生成,降低炉效。

高硫分的焦碳会影响炼铁和炼钢的质量,增加产品中的硫含量。

因此,在焦碳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这些杂质的含量。

焦碳生产过程焦碳的生产主要通过高温热解炉进行。

焦炭生产的主要过程包括原料处理、煤炭炼焦、焦炭冷却和分选等步骤。

下面将对这些过程进行简要介绍。

1. 原料处理原料处理是指对煤炭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以提高焦碳的质量和产量。

物理处理包括煤炭的粉碎和筛分,以确保煤炭颗粒的均匀性。

化学处理主要是在煤炭中加入脱硫剂等化学物质,以减少焦碳中的硫含量。

2. 煤炭炼焦在煤炭炼焦过程中,煤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热解,生成焦炭和副产物,如焦油和煤气。

煤炭炼焦的主要目的是将煤中的挥发分和灰分去除,使焦碳中的炭素含量达到要求。

3. 焦炭冷却将炼焦后的焦炭从高温的热解炉中取出后,需要进行冷却处理。

冷却能够使焦炭的结构稳定,防止其继续发生燃烧反应。

冷却过程通常通过将焦炭暴露在空气中,利用自然冷却或水冷却的方式进行。

浅谈焦炭质量检验分析中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焦炭质量检验分析中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焦炭质量检验分析中的问题和对策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焦炭质量检验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焦炭作为重要的燃料和冶金原料,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焦炭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着取样和样品制备误差、检验方法准确性和可靠性问题以及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困难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取样和样品制备过程、探索新的分析技术和方法以及加强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的对策。

关键词:焦炭质量检验;问题;对策;取样;分析技术;数据处理;质量管理引言:焦炭作为重要的燃料和冶金原料,在钢铁、化工等行业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为确保焦炭质量的稳定性和合格性,进行质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焦炭质量检验涉及取样、样品制备、检验方法选择和数据处理等多个方面,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质量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和不可靠,影响焦炭的生产和应用。

因此,深入分析焦炭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焦炭质量检验的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焦炭质量检验的概述(一)焦炭的定义和用途焦炭是一种由煤炭等矿石经过高温炼焦过程得到的固体燃料。

它具有高热值、低灰分和硫分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能源等行业。

焦炭作为冶金原料在高炉炼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铁水的质量和生产效益。

(二)焦炭质量检验的目的焦炭质量检验的目的在于评估焦炭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以确保其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

通过对焦炭的质量检验,可以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减少质量波动对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焦炭的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焦炭质量检验的方法焦炭质量检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测试和分析:外观检验:对焦炭的外观进行观察和评估,包括颜色、形状、表面光洁度等指标。

这可以通过目视检查或使用显微镜等工具进行。

粒度分析:确定焦炭的颗粒大小和分布情况。

常用的方法包括筛分和激光粒度分析等。

焦炭质量分析报告

焦炭质量分析报告

焦炭质量分析报告1. 引言焦炭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和原料,在冶金、化工、发电等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焦炭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对其质量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本报告对焦炭的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

2. 样品描述本次焦炭质量分析采集了来自某焦化厂的10个样品,每个样品重复采集3次,共计30个数据点。

样品采集过程中注意避免外界污染和湿气的干扰,一切操作均按照标准规范进行。

3. 分析方法本次焦炭质量分析采用了一系列的标准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焦炭外观和形态的观察和测量- 焦炭的挥发分、固定碳、灰分和水分的测定- 焦炭的物理性能(如热值、显气孔度和真密度等)的测量- 焦炭的化学成分(如硫含量、灰分中的元素含量等)的分析- 焦炭的微量元素(如钒、镍、铁等)的检测- 对焦炭中的特定物质(如硫、氯、磷等)进行定量分析4. 分析结果根据所获得的数据,本报告汇总了焦炭质量的主要分析结果,具体如下:- 焦炭外观和形态:样品呈现出均匀的颗粒状,表面光滑且无明显损伤。

- 焦炭挥发分:平均挥发分为8.5%,范围在8.2%至9.0%之间。

- 焦炭固定碳:平均固定碳为88.3%,范围在87.5%至89.2%之间。

- 焦炭灰分:平均灰分为1.8%,范围在1.5%至2.2%之间。

- 焦炭水分:平均水分为0.6%,范围在0.4%至0.8%之间。

- 焦炭热值:平均热值为6800千卡/kg,范围在6600千卡/kg至7000千卡/kg之间。

- 焦炭显气孔度:平均显气孔度为25.5%,范围在24.0%至27.0%之间。

- 焦炭真密度:平均真密度为1.45 g/cm³,范围在1.42 g/cm³至1.48 g/cm³之间。

5. 分析讨论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本次焦炭样品的总体质量表现良好。

其中,固定碳和热值较高,说明燃烧能力强;挥发分适中,有利于燃烧过程的控制;灰分和水分较低,对炉内污染较小。

2023年焦炭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焦炭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焦炭行业市场分析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焦炭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中国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不断扩大的需求下,焦炭行业快速发展,成为了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中的最主要原材料之一。

本文将对焦炭行业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

一、行业概述1.1 定义焦炭是一种硬质、孔隙的燃料,可用于提供高温下的热能,也用于冶炼金属。

焦炭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包含少量的杂质,如硫、磷等。

1.2 产地焦炭的主要产地是河南、山西、辽宁、山东、安徽、黑龙江等地。

其中,山西省是中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

1.3 行业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焦炭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2019年,我国焦炭总产量达到6.81亿吨,同比增长4.2%。

预计到2025年,焦炭总产量将达到7.9亿吨左右。

二、市场供需分析2.1 市场需求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钢铁和有色金属等行业需求量不断增加,对焦炭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2019年,我国火力发电行业的用煤量达到5.34亿吨,同比增长1.9%,其中大部分用于生产电力的煤炭需要进行焦化处理,由此推动了焦炭的需求。

同时,我国钢铁业的需求也是焦炭需求的主要推动力,预计未来几年随着环保和钢铁市场调整的深入,钢铁企业对高质量的焦炭的需求将越来越高。

2.2 市场供给我国焦炭行业的产能不断增加。

2020年,我国焦炭产能预计将达到9亿吨。

然而,我国焦炭行业也因为产能过剩、环保等问题受到了一些限制。

同时,国家环保政策的加强也导致了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型煤炭企业被关闭,这也对焦炭的供应产生了影响。

三、行业竞争格局3.1 主要竞争对手我国焦炭行业的竞争对手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南等地。

其中,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和出口省份,占据了国内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市场份额超过50%。

河南也是我国的主要焦炭产区之一,但其市场份额较小。

3.2 行业竞争状况我国焦炭行业的竞争激烈,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1)价格竞争。

焦炭原始化验报告

焦炭原始化验报告

焦炭原始化验报告1. 背景介绍焦炭是一种重要的冶金原料,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和铸造行业。

由于焦炭的质量对冶金工艺和最终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进行原始化验是确保焦炭质量的关键步骤。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焦炭进行原始化验,确定其关键指标,以评估焦炭的质量。

3. 实验方法3.1 样品准备从钢铁企业生产焦炉中随机采集焦炭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3.2 化验项目本实验选择了以下几个关键指标进行化验:•挥发分•固定碳•灰分•电阻率3.3 化验步骤1.将焦炭样品粉碎,通过过筛装置将粉末分成不同粒度。

2.取得不同粒度的焦炭样品。

3.对每个粒度的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仪的测试,得到焦炭的各个指标数值。

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了焦炭的各项指标数据,如下表所示:指标名称数值挥发分 3.2%固定碳88.5%灰分8.3%电阻率 2.15.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挥发分指标为3.2%,说明焦炭中挥发性成分较少,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焦炭的固定碳含量为88.5%,说明焦炭具有较高的炭化度和燃烧性能。

•灰分指标为8.3%,说明焦炭燃烧后会产生较多的灰烬。

•焦炭的电阻率为2.1,低电阻率意味着高导电性,对于冶金工艺来说,较低的电阻率有利于提高冶炼效率。

6. 结论本次焦炭原始化验得到的结果显示,所采集的焦炭质量较好,具有稳定的化学成分和良好的燃烧性能,适用于钢铁冶金和铸造行业中的生产使用。

在后续的应用中,可以根据该焦炭的实际化验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和控制焦炭的投入量,以保证冶金工艺的正常进行和最终产品的质量。

7. 参考资料•焦炭质量化验规程•焦炭在冶金工艺中的应用技术手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期焦炭质量分析报告
自配比六十六生产优二级焦开始,我公司焦炭出现块小、焦块发酥等症状,
焦炭热强度始终达不到60以上,严重影响焦炭质量,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
失,按照公司领导要求彻查原因及总结应对方案,现经过详细的数据对比分析、
现场勘查,总结原因及应对措施如下
一、数据分析:
1.其他非重要影响因素数据罗列及其分析
入炉煤指标统计
日期灰分挥发分硫分黏值细度6.15 9.41 27.38 0.82 76.67 91.27 6.16 9.31 27.03 0.80 75.97 90.99 6.17 9.40 27.22 0.77 76.75 90.86 6.18 9.51 27.14 0.76 75.50 89.95 6.19 9.70 27.47 0.76 76.20 91.72 6.20 9.89 28.17 0.75 78.57 91.90 焦化执行配比配比1:宁乐贫瘦17% 优质二级焦煤83%
配比2:宁乐贫瘦15% 优质二级焦煤85%
洗煤厂来煤指标统计
日期灰分挥发分硫分黏值
6.16 9.93 30.51 0.88 84.57
6.17 9.78 30.76 0.87 85.67
6.18 10.08 30.90 0.83 89.14
6.19 10.16 30.48 0.86 89.71
6.20 9.97 30.61 0.85 89.67
洗煤配洗方案
众利达13# 5.00 众利达13号15.00 众利达13# 15.00 青海低质煤10.00 青海低质煤10.00 青海低质煤10.00 策克15.00 策克15.00 策克15.00 沃石13下1 30.00 沃石13下1 20.00 沃石13下1 10.00 弘鼎13层10.00 华银11号5 10.00 迪雷10号10.00 蒙古原煤10.00 蒙古原煤10.00 蒙古原煤20.00 华银11#5 10.00 迪雷16#4 10.00 迪雷16号4 20.00 迪雷10号10.00 迪雷10# 10.00
06.15 06.17 06.18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原料煤到配合煤及配比方案,各项指标都相对正常
不应该出现热强低于60的情况,且从焦炭的熔融状态上看也相对较好,同时验
证了煤质方面并无问题。

2.炉温分析
采集近期的炼焦炉温控制指标发现,在结焦时间40h时,焦炉的标准温度控制在1300℃,此温度明显高于正常值,且与焦炭块度偏小,焦块发酥的症状对应。

同时车间测定的焦饼中心温度和炉顶空间温度也验证此点。

3.水分分析
由上表可知,近期入炉煤水分随着来煤水分严重超标,远远超出捣固上限值11%。

二、原因分析
1.炉温:焦炉设定的标准温度过高,维持高温焖炉时间过长,是导致焦炭块小、发酥的直接原因。

2.水分:入炉煤水分过高,造成炉温难以调节,岗位操作人员和车间领导本着宁高勿低错误原则是此次质量事故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就入炉煤水分与焦炭质量的关系在此作出简单的论述。

入炉煤的水分并不是影响焦炭质量的直接因素,但是其确实是影响焦炭质量和焦炉生产的关键因素,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①入炉煤水分过高,导致进入碳化室的煤饼前期升温速度较慢,操作人员为了保
证焦炭成熟相应的提高标准温度的设定,又造成结焦后期的焖炉时间过长。

此正与合理的焦炉加热制度相反。

②配合煤水分增加给捣固操作增加难度,导致煤饼无法层层捣固,严重影响煤饼的堆密度。

③由于水分的存在会影响到煤饼的堆密度(干基),水分越大堆密度(干基)越小。

④入炉煤水分增加,造成吨煤耗热量增加,同时塌煤现象严重,导致炉温的稳定性变差。

⑤配合煤水分过高,会导致皮带、车辆的运输成本增加的同时,也会给跑盘称量带来误差。

⑥入炉煤水分增加,造成焦炉煤气处理负荷增加。


三、建议及措施
1、焦化炼焦车间,加强炉温控制的力度,制定详细的标准炉温设定方案,在不同的结焦时长、不同的配合煤水分及不同的焦炭品级时,分别制定怎样的标准温度。

同时在标准既定的情况下,如何调节炉头及炉顶空间温度,拿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洗煤厂来煤及其他原煤控制进场水分。

3、焦化备煤车间取煤堆煤时尽量避免水分较大的精煤不入仓,并且针对各环节拿出相应的应对办法。

4、炼焦车间、备煤车间及焦化公司领导,必须建立每日看焦炭硬性制度,严把焦炭质量关。

5、焦化质计部,对焦炭挥发分检测,加强力度,需保证该指标能准确的反应焦炭的成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