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堤加固防渗技术的应用

合集下载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殷延增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殷延增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殷延增发布时间:2023-06-21T05:37:23.617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年7期作者:殷延增[导读]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堤坝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而且它的建设难度比较大,施工工序比较多,施工过程也比较复杂,如果出现渗漏问题,从而对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造成影响。

所以,在水利工程堤坝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防渗施工处理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水利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防渗问题,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堤坝的强度。

也就是说,采用高品质的防渗加固技术,既能有效地防止大坝渗漏,又能提高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承载力,既能有效地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又能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山东晟润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 277000摘要: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堤坝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而且它的建设难度比较大,施工工序比较多,施工过程也比较复杂,如果出现渗漏问题,从而对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造成影响。

所以,在水利工程堤坝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防渗施工处理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水利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防渗问题,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堤坝的强度。

也就是说,采用高品质的防渗加固技术,既能有效地防止大坝渗漏,又能提高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承载力,既能有效地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又能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前言:水利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也在持续地增加。

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施工周期较长,还有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水利工程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进而产生了堤坝变形、渗漏等问题,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地引入先进的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对堤坝进行有效的加固,防止发生渗漏现象,从而提升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多。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堤坝的防渗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对于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堤坝防渗加固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强化堤坝及周边区域的防渗性能,降低渗流量,提高防渗效果。

传统的堤坝防渗加固技术主要包括土工防渗、混凝土强化、拦河坝加固等方法。

土工防渗技术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主要通过改良土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增强土体的抗渗性能。

常见的土工防渗方法有土壤改良、加厚土层、排水帷幕、透水帷幕等。

排水帷幕是一种将排水管埋入土体中,通过管道将渗流排出的方法。

透水帷幕则是在土坝前端挖深槽,槽底铺设透水材料,能够有效降低渗流的压力。

土工防渗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广泛,具有成本低、效果稳定等优点。

混凝土强化技术是另一种常见的堤坝防渗加固方法,通过在土体中混入适量的水泥或其他胶凝材料,使土体具有更好的抗渗性能。

混凝土强化技术主要适用于土壤松软、渗透性较强的地层。

还可以通过利用特殊胶凝材料,如粘性土、聚氨酯等,与土体共同形成胶结体,提高土体的抗渗能力。

混凝土强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具有工程量大、加固效果好、施工难度适中等特点。

拦河坝加固技术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堤坝防渗加固方法,主要适用于水面宽度较大、流速较快的河流。

拦河坝加固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在河流中修筑拦河坝,阻挡水流的流动,减少河流的渗流量。

拦河坝加固技术主要包括拦河堰、滑坡加固等。

拦河堰是指在河床上修筑一道固定建筑物,阻挡水流;滑坡加固则是利用块状物质,如碎石、混凝土块等,在河道底部形成一道阻挡渗流的屏障。

关于江堤防加固工程中防渗技术选择应用

关于江堤防加固工程中防渗技术选择应用

关于江堤防加固工程中防渗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摘要:江堤加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意义深远,任务艰巨。

在江堤防加固的工程中,防渗漏技术有良好的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不断地探索研究,在堤防防渗工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材料、新技术。

以下本文将3种防渗漏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防渗技术;加固工程;选择应用1垂直铺塑防渗方法垂直铺塑法防渗实际上分为基础垂直防渗和坝体斜铺防渗两种,一般将两种方法合用来完成堤防的防渗工程。

1.1垂直铺塑基础防渗利用链条式开槽机在坝脚前切割出30cm宽的土槽,并用泥浆液护壁,在槽内铺设连续的土工膜,最后回填松散干净的粉质壤土,从而形成一道连续的防渗体系,阻止坝基的渗流以确保堤防的稳定安全。

目前最大铺塑深度在15m以内,适用于不含较大石块及树根的任何土层,施工位置应该在坝脚前2-3m。

“垂直铺塑”的施工质量控制主要是成槽质量控制、铺塑质量控制、槽孔回填料质量控制3个环节。

(1)在成槽质量控制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几点:①孔槽纵向平面轴线偏差不超过l0cm,槽孔宽度控制在20-40cm。

②槽孔实际挖深超出设计深度20cm左右,一是靠绳量探测,另一方法是测量造槽机杆臂的倾角来保证成槽深度。

③槽孔的泥浆固壁。

为防止塌壁,应控制槽内泥浆比重,根据已建成工程的经验,一般为1.1—1.5g /cm 3。

比重太大,铺塑时很难将土工膜沉到槽底,比重不足易发生塌壁,造成生产质量事故和财产损失。

(2)土工膜铺置控制:①塑膜质量的控制。

—是检查厚度是否够,二是检查幅宽是否够,三是检查其抗折、抗冲破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②塑膜插入深度控制。

我们的作法是将土工膜栽到铺设深度相应的长度单幅下放,这样直接检查剩余膜的长度就可以控制土工膜的铺设深度。

③塑膜搭接控制。

搭接宽20cm。

斗用与之长度相等的砂袋挤住膜搭接处防止两膜分离和水平移动。

④塑膜上端超出槽口平面,至少40-60cm,以便固定或与坝坡防渗复合膜搭接。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2)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2)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2)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的防渗加固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就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重要性在水利工程中,堤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而堤坝的防渗加固技术就是为了确保堤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存在的。

堤坝的防渗加固技术可以有效地阻止水体渗漏,避免地基侵蚀,提高土体的抗渗性能,从而保证堤坝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至关重要。

二、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主要方法1. 地下墙体灌浆技术地下墙体灌浆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堤坝防渗加固方法,通过在堤坝的地下部分注入灌浆材料,填满土壤中的孔隙和裂缝,形成一个稳固的墙体结构,从而有效地防止水体渗漏。

地下墙体灌浆技术的优点是施工方便、成本较低、效果明显,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堤坝。

2. 筏板防渗技术筏板防渗技术是一种利用筏板对土体进行加固的方法,通过在堤坝的土体表面铺设筏板,形成一个防水屏障,阻止水体渗漏。

筏板防渗技术的优点是结构坚固、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土体较为脆弱的情况。

3. 地下水屏蔽墙技术地下水屏蔽墙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土体中挖掘并设置水屏蔽墙来阻止水体渗漏的方法,它能够有效地防止地下水因流动而引起的土体侵蚀和冲刷,保护堤坝的稳定性。

地下水屏蔽墙技术的优点是防渗效果好、环境友好、可维护性高,适用于需要长期保护的水利工程。

4. 防渗膜技术防渗膜技术是一种利用防渗膜材料对堤坝进行包覆的方法,通过在堤坝表面铺设防渗膜材料,形成一个防水膜层,有效地阻止水体渗漏。

防渗膜技术的优点是施工简单、成本低廉、防护效果好,适用于各类水利工程。

以上介绍了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主要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优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施工。

三、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施工要点1. 前期勘察与设计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施工需要进行前期的勘察与设计工作,包括对堤坝的地质情况、水文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参数,制定施工计划和施工图纸,保证施工的安全和可靠性。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水利工程中的堤坝防渗加固技术是确保堤坝结构完整性和防止水渗漏的重要工作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验收标准的提高,堤坝防渗加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以确保水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介绍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具体运用。

堤坝防渗加固是为了防止水从堤体及其周围渗漏出来,从而确保水库和防洪工程的安全运行。

常用的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包括土工合成材料、混凝土面板、抗渗墙及排渗井等。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由合成纤维和土工布组成的材料,具有防水、抗渗、抗龟裂等特性。

在堤坝加固工程中,可以采用土工合成材料作为防渗层覆盖在土体表面或混凝土面板上,以增加堤坝的密实性和抗渗能力。

土工合成材料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渗漏,并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

土工合成材料还具有耐老化、耐臭氧和耐化学腐蚀等特点,能够保证防渗层的长期使用寿命。

混凝土面板是一种用于增加堤坝防渗能力的常见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将混凝土面板覆盖在堤坝表面,形成一层坚实且平整的防渗层。

混凝土面板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抗渗性能好等优点,能够增加堤坝的结构强度和防渗能力。

混凝土面板还可以在表面涂覆一层防渗材料,如沥青或聚合物涂料,以进一步提高防渗效果。

抗渗墙是一种在堤坝体中设置的隔水层,用于防止水渗透和水流失。

抗渗墙一般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混凝土面板、混凝土加固等形式呈现。

在施工过程中,抗渗墙将堤坝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水体区域,从而有效防止水渗漏。

抗渗墙还能够减少地下水位的压力,进而增加堤坝的稳定性。

排渗井是一种用于消除堤坝内部水压和排除滞留水的设施。

在堤坝防渗加固中,可以通过设置排渗井来确保堤坝内部的水压不会超过安全承载力。

在施工过程中,排渗井一般设置在堤坝低洼处或者堤坝防渗墙内部,可以通过井中的排渗管将渗水排放到外部。

排渗井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防止堤坝内渗漏水积聚导致的安全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2)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2)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2)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的防渗加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采用各种防渗加固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堤坝和河道的渗漏问题,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与稳定。

本文将继续介绍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

三、防渗材料的选择防渗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堤坝防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可采用的防渗材料包括混凝土、土工合成材料、聚合物材料等。

1.混凝土混凝土是一种主要的堤坝防渗加固材料,其防渗效果较好。

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等不同类型的混凝土进行加固。

其中,高强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抗冻性能更为优良,因此在选材方面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2.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纤维材料,其性能受到纤维类型、纤维长度、纤维间距等因素的影响。

常用的土工合成材料有聚丙烯、聚酯、聚乙烯等。

其防渗效果要比传统的土工材料好一些。

3.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材料是一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抗老化性能。

在堤坝防渗加固中,可以采用聚氨酯、聚乙烯薄膜等聚合物材料来进行加固。

1.土工膜防渗土工膜防渗是指将土工膜铺设在堤坝内侧的地面或墙面上,以达到防渗的效果。

其具有施工简单、效果显著等优点。

但对于大坝而言,土工膜的面积较大,因此其施工难度会相应增加。

2.渗透控制技术渗透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控制水分通道的分布,以达到控制渗漏的效果。

其主要有压实渗透控制、渐进式渗透控制、渐变式渗透控制等不同的技术。

此技术在堤坝防渗中的应用范围较广泛,但需要注重施工过程中对渗透通道的具体控制。

化学土工材料是指利用地球化学反应或微生物反应来加固土体的一种技术。

其具有加固效果明显、速度快、不需要大量的土方、不影响环境等优点。

但其施工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过程的控制。

总之,在堤坝防渗加固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防渗材料和防渗技术。

同时还需关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细节,确保施工质量,从而保障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摘要:现如今,堤防建设及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中存在各项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要合理利用水利工程堤防渗漏技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水利工程特点,采用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的防渗施工技术,健全管理体系与机制,实现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堤防防渗;运用引言水利工程堤坝建设对于社会经济以及民生经济发展有着极大促进作用,为保证堤坝具备的综合效益与经济收益能够有效提升,维护堤坝具备的耐久性、防渗性以及实际使用寿命,避免受到病害等各种问题限制。

必须要结合堤坝渗漏问题发生原因,选择针对性防渗技术与防渗手段,让堤坝具备的防渗能力可以全面增强,为堤坝长期稳定运行奠定一个牢固基础。

1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的重要性从堤防工程投入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施工阶段加强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有较高的必要性,不但能够提升堤防工程自身的防渗透能力,而且能够对农田灌溉用水、区域发电用水提供更多的支持,使水利工程整体发挥出更为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堤防工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水利工程堤防具有拦水、截水的作用,本身对防渗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旦结构出现渗漏,且未能得到及时的养护处理,可能造成内部结构受到损害,结构裂缝逐渐扩大,进而对堤防工程的整体可靠性造成影响,增大堤防工程的拦水、截水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水利工程的价值和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高效开发和应用水资源,主要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作用。

2堤坝工程渗漏的主要形式堤坝工程渗漏的主要形式:第一,蜂窝渗漏。

蜂窝渗漏是现代农业水利工程堤坝施工中常见的现象,主要是在堤坝施工时混凝土配比结构不合理,混凝土发生离析,坝体表面出现孔洞所致。

第二,开裂渗漏。

主要是在强大的水流冲击下,堤坝出现大面积的开裂,而且此种开裂无法弥补所致。

堤坝开裂更多是由混凝土伸缩缝引发的。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摘要】水利工程中的堤坝防渗加固技术是保障水体安全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堤坝防渗加固技术进行分类,包括传统和新型技术的介绍,探讨了选用原则和施工工艺。

文章强调了这些技术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将更加高效,可靠,符合实际需要。

水利工程领域将继续关注并推动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保障水利设施的安全和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不断提升将促进水利工程在灾害防范、水利利用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水利工程、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分类、传统、新型、选用原则、施工工艺、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起到着水资源的调节、供水和防洪等重要作用。

而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堤坝防渗加固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堤坝进行加固,以阻止水体从堤坝内部渗漏到外部的技术措施。

它不仅可以提高堤坝的抗渗性能,延长堤坝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环境。

在水利工程中,堤坝承担着重要的防洪和蓄水功能,因此其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

新型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应运而生,为水利工程的施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选择堤坝防渗加固技术时,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综合考虑,从而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运用对于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生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将继续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 正文2.1 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分类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分类主要根据其应用领域和施工原理来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大堤加固防渗技术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就监利洪湖段长江干堤的出险情况,对该堤段乃至荆州至武汉段所采用的防渗措施进行了探讨。

对超薄防渗墙、液压抓斗开槽建墙法、钢板桩防渗、SMW工法等防渗方法等防渗新技术的原理、施工方法及程序、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堤防加固防渗技术一、概述长江荆州至监利段,建有182.5km的荆江大堤。

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荆江大堤的建设,先后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加固培修。

在1998年的大洪水中,荆洪大堤安然无恙。

长江监利至武汉段长约300km,其中监利至牌州长约225.89km,简称监利洪湖段,该堤段自下而上地面高程28-25m。

监利洪湖段河势特别复杂,堤防标准偏低,堤身质量差,渗漏、管涌、塌陷等险情层出不穷,溃口风险大,抢险成本也大。

该段长江干堤的形成是在原有堤防上加培起来的,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施工无严格的质量控制,填土质量难以保证,加之动物活动穿挖的洞穴,堤身质量较差。

如1996年汛期,由于持续高水位浸泡,洪湖周家咀因白蚁洞穴而导致堤身严重塌陷,出现重大的溃口险情。

1998年该段干堤也出现了多处险情,据统计,1998年共发生险情929处,其中管涌159处,463个,最大管涌直径1.8m,清水漏洞242处,364个,浪坎26处,内脱坡4处,最大脱坡长度250m。

自98大洪水以后,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堤防建设。

5年来,湖北省先后从国外引进沉桩超薄防渗墙成墙技术、钢板桩防渗技术,高喷灌浆造墙技术、GPS卫星定位等多项新技术。

这些高新防渗技术、材料的应用,告别了以往对堤防基础无力处理的窘境,解决了长期困扰湖北防汛的砂基堤问题。

洪湖监利长江干堤堪称堤防高新技术的“试验田”,先后运用了垂直铺塑、振沉板桩防渗等5类20多项高新技术。

二、监利洪湖段长江干堤地基情况洪湖、监利长江干堤均修筑在长江冲积平原或高漫滩上,根据砂层分布,地基土层可分为单透水层和双透水层结构。

单透水层结构堤段,上覆粘性土层厚度多在5m左右,部分段较厚,主要为壤土、粘土和粉质壤土,局部夹淤泥和砂壤土,下部为粉细砂,钻孔揭露厚度5-25m。

双透水层结构堤段,表层一般有2-27m粘性土层,中间0.2-5m的粉细砂或砂壤土,其下分布有相对隔水的粘性土层,相对隔水曾以下为深砂层。

三、调查段施工前重点险情统计及出现原因分析险情类别发生地点桩号出险位置地址概述险情简介管涌三支角574+780-+790 距堤脚20m平面上堤外滩宽,上覆土层薄,粘性土层岩性,以壤土、砂壤土为主,土层厚度小于5m 20m2内5孔Φ0.05-0.08m多次南河口589+000-+700 距堤脚30-260m水田与塘中8处34孔Φ0.01-0.8m最大1孔Φ7.5m险情多次姜家门547+400 堤内脚三处Φ0.01m险情,最大Φ0.1m薛家潭571+180-+900 距堤脚120m引河及塘内距堤40-43m,130-180m两处集中,共8处22孔Φ0.01m-0.15m套口458+540-+580 距堤内脚26-29m压台边堤外滩窄,上覆土层厚度小于5m 5个Φ0.05-0.15m 外脱坡、裂缝458+720 堤外坡32.00高程处裂缝纵长30m,宽0.01-0.05m,深0.3-0.4m内脱坡青山垸485+400-650485+493-508 堤内坡堤外滩宽,上覆土层较厚高程32-362m出现裂缝宽0.01-0.02m纵向长250m485+493-508 长15m,形成吊坎0.2-0.3m最大缝宽0.08m,缝内有水各管涌产生主要由于砂层埋藏浅,当堤内外水位差较大时,地下水顶穿沟、塘等薄弱处形成集中渗流而形成的。

外脱坡、裂缝主要由于江水顶冲,掏刷岸边引起河岸基础发生变形而形成的。

内脱坡由于堤内脚由于水的浸泡而软化形成的剪切破坏造成。

四、解决险情的工程措施近年来防渗新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国内的各大工程,如武汉市丹水池堤段采用了SMW工法,监利县三支角、南河口堤段采用了超薄防渗墙;监利县姜家门堤段采用了液压抓斗开槽建墙法;荆江大堤观音寺闸、洪湖燕窝段采用钢板桩防渗;洪湖套口段采用了振沉板桩法防渗。

在选取典型堤段做了详细的调查后,我们对若干防渗新技术的适用环境、施工工艺等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

(一)超薄防渗墙法(三支角、南河口段)超薄防渗墙为引进德国宝峨公司技术。

监利县长江干堤南河口、三支角段于99年4月-2001年8月共实施了3.9公里的超薄防渗墙实验工程。

2001年5月,长江委又在监利县薛家潭堤段进行了300余米的生产性试验,效果良好。

位于监利县尺八镇西南4公里处,干堤桩号587+500-590+800,3.3公里堤段外平台处,墙轴线距外堤脚5m,设计墙深6.8-20.0m,墙厚7.5厘米,墙体由水泥、石粉、膨润土加水拌成的浆液,每方浆液水泥120公斤,石粉600公斤、膨润土60公斤,水715公斤,要求抗压强度4.0kg/cm2,抗渗系数小于10-7cm/s,允许坡度1/200。

三支角位于尺八镇以东10公里处,干堤桩号573+150-573+650,长500m,设计墙深8.7m;574+400-575+300,长900m,设计墙深6.3m,墙厚8cm。

1、技术特点1)墙体浆液所用材料和配比与国内不同。

超薄防渗墙体为浆液,所用材料为水泥、石粉、膨胀土、,其中主要成份石粉代替了国内贯用的砂、石子。

此浆液质量稳定,流动性好,可确保墙体连续性。

2)自动化程度高,质量控制措施多,工程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浆液拌制采用全自动控制系统,只需按设计配合比的各材料用量在键盘上设定即可;主机控制垂直度的手段多,而且操作灵活,有利于确保墙体连续封闭不开叉。

3)工艺流程合理,H钢梁有效的翼缘可确保前提连续不开叉。

与国内造孔设备不同,在H梁和底靴两侧有400mm宽的翼缘,在造孔过程中如果发生中心偏差和垂直度过大造成防渗墙底部开叉,由于翼缘存在,大大增加了搭接宽度,因此防渗墙还是连续封闭不开叉的。

4)设备配置完善、合理,功率大,功效高。

由于拌和站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浆液生产能力大,为10m/h,完全满足主机造孔需要;为防止浆液分离,还配备了二次搅拌装置,质量容易保证;振动锤配有专门动力源,比国内一般振动锤大一倍,其功率大,造墙速度快(比国内设备快4~5倍),适应能力强(能在粘土层、砂土层、砂砾石土层中施工)。

2、施工程序介绍为确保墙体均匀性、水平、垂直连续性,应按以下的程序进行施工:5)在墙体轴线施工范围内首先用推土机平整场地,达到初步平整6)在墙体轴线上按直线或者折线开60×60厘米浆沟,浆沟起导向作用和储存部分浆液流入槽孔成墙,同时将多余的浆液存在浆沟内不外溢;7)在初步平整的地面上构筑主机操作平台,要求坡度不大于1.0度。

平台可用枕木或路基钢板加垫。

枕木或路基钢板加垫后,扩大了主机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接地压力,确保主机在工作中不因地基沉陷变形影响槽孔偏差。

8)在每桩开始前主机手检查导架X、Y轴是否处在0位置,即确保H梁沿垂直的导架振入地层成糙孔;9)与前一桩重叠长度根据墙深度的不同控制不小于10-4厘米,中心偏差不大于2厘米,在前桩施工超过一天以上,重新施桩时重叠长度30厘米左右;10)以上程序正确无误后,H梁靠振动锤到设计深度成槽孔,并在振动成槽过程中诸如一定的浆液以保证喷浆管不发生堵塞;11)H梁达到设计深度后,起拔H梁,同时注入浆液,控制注浆压力,流量以及H梁的起拔速度,保证槽孔内充满浆液。

3、工程质量控制1)原材料、浆液质量浆液配合比有德国慕尼黑大学国家实验室确定。

为控制浆液质量,工地设置了实验室,每班三次检测浆液的PH值、比重、泌水率、粘度。

检测试块的抗渗系数35组,最大值9.35×10-8cm/s,最小值1.72×10-8cm/s;检测抗压强度32组,最大值19kg/cm2,最小值6.4 kg/cm2。

三支角检测抗压试块9组,最大8.4 kg/cm2,最小4.2 kg/cm2;检测试块的抗渗9组,最大值9.57×10-8cm/s,最小值3.5×10-8cm/s。

以上检测都满足设计要求。

2)墙体质量控制液压振动锤将连接在H梁底部符合设计墙厚具有喷浆嘴的底靴垂直振入地基中,并达到设计墙的深度,然后起拔H梁同时通过注浆管将按设计配制成的浆液经浆液输送泵加压后注满槽孔成墙。

为确保成墙的连续要求,第一严格控制注浆压力,注浆流量与H梁起拔速度,每一槽孔工作时间、孔深、注浆压力、注浆流量、注浆量由打印记录表格显示。

第二为确保槽段与槽段搭接不开叉,即墙体的纵向连续,要求第二单元的槽孔与第一单元的槽孔重叠长度不小于10-4厘米,并要构筑坚实平整的主机操作平台,确保主机在操作全过程中一直处在平整平稳坚实的地基上,同时在每一桩开始前将控制导架垂直的XY轴调整到0位置。

这样就能保证振入地层成槽孔的H梁沿垂直的导架垂直振入地层成槽孔,经注浆后形成的墙体必然是垂直不开叉。

第三在H梁翼缘部前沿设有一宽25厘米的导向板,增加两墙体之间的连续性。

3、优点、先进性及适用范围超薄防渗墙法工程具有如下优点:1)脑监测施工全过程,操作简单,施工进度快;2)质量可靠,材料用量少,成本低;3)施工速度快、工期短;4)适应能力强,使用范围广等优点;5)墙体较薄且具柔性,可适应微小变形;该法适合我国堤防、水库等防渗工程。

(二)液压抓斗开槽建墙法(姜家门堤段)中国水电基础工程局于1998年汛后在监利县姜家门堤段和黄州长孙堤实施薄型混凝土防渗墙,采用了液压抓斗开槽建墙工程,成墙深度为18~30m,成墙厚度为30cm。

姜家门防渗墙工程桩号547+000-548+000,长度1000m,属国家二级堤防。

该工程采用中国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局最新实验成功的,设计墙厚0.3m,深18m,墙体全长1000m,墙体轴线距堤外脚1.0m,墙顶高程31.00m,墙底高程13.00m,墙体材料为柔性混凝土(R28=2.0MPa)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弹性模量200-1000 MPa,渗透系数不大于1×10-7cm/s,墙体总面积18000m2。

实际完成墙体面积18086.124 m2,浇筑混凝土7470.47m3,平均孔深18.09m。

1、基本原理该法是利用改进的液压抓斗形成薄壁槽孔,并在施工形成的槽孔内,灌注或铺设防渗材料,从而形成连续的防渗墙(刚性或柔性)。

一般先分序(I序,II序)施工成槽,然后浇筑砼连成一体。

2、施工方法及程序液压抓斗开槽分段建墙法的施工方法是用WY-300型液压抓斗造孔,槽孔抓取时一般使用膨润土或粘土泥浆护壁以防槽孔坍塌,槽孔分成间隔的Ⅰ、Ⅱ期槽孔。

在Ⅰ期槽孔成槽后,将接头管置入槽孔两端,依据初凝时间,浇筑混凝土的速度、气温等因素,确定起拔时间,全部拔出后形成接头孔,等Ⅱ期槽孔浇筑时,混凝土嵌入Ⅰ期槽孔形成连续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