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荷兰风格派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合集下载

浅谈荷兰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浅谈荷兰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浅谈荷兰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荷兰风格派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荷兰一群建筑师所倡导和实践的一种建筑风格,强调对于建筑形式和空间组织的简化和实用性。

荷兰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荷兰国内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对世界范围内的建筑设计产生了积极的借鉴和启发。

荷兰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体现在其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上。

荷兰风格派建筑师倡导的“形式追求功能”的理论观念,使得建筑设计更加注重居住者的实际需求和生活方式。

荷兰风格派的建筑注重室内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空间分隔,使得建筑可以适应不同的功能需求。

这种注重功能性的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建筑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提高了生活和工作的舒适度。

荷兰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还表现在其引入了新的材料和技术。

荷兰风格派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大胆地使用了新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并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来增强建筑的可持续性和耐久性。

荷兰风格派的建筑不仅重视建筑本身的美学价值,更注重建筑的结构和施工技术。

这种对于材料和技术的注重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采用,推动了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荷兰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还表现在其对形式和比例的追求上。

荷兰风格派强调建筑的简化和几何形式的使用,追求建筑的整体和谐和比例的协调。

这种对于形式和比例的追求使得建筑在视觉上更加美观和稳定。

荷兰风格派的建筑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心的形式塑造,创造出了一种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的建筑风格。

这种对于形式和比例的追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建筑更加具有艺术性和美感。

荷兰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还体现在其注重环境和社会因素的考虑上。

荷兰风格派的建筑师认为建筑应该与环境相协调,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他们注重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荷兰风格派的建筑也注重建筑与社会的关系,他们将建筑视为社会公共艺术,通过建筑设计传达社会价值观和文化意识。

荷兰风格派运动

荷兰风格派运动

荷兰风格派运动荷兰风格派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也被称为荷兰新物象派运动。

该运动对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在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荷兰风格派运动的起源、特点、代表人物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影响进行介绍。

荷兰风格派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欧洲的艺术界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传统的绘画技法和题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艺术的需求,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表现方式和思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荷兰风格派运动迅速兴起,并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

荷兰风格派运动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平面构图和几何形状,追求简洁和纯粹的艺术表达。

这与当时欧洲其他运动的发展方向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了突破传统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方式,荷兰风格派运动的艺术家们开始大胆地进行创新和实验。

他们放弃了传统的透视技法和绘画题材,而是通过简化和抽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代表人物中,毕加索是荷兰风格派运动的先驱,他的作品在艺术界引起了轰动。

毕加索的绘画风格简洁大胆,形式丰富多样,给人一种非常新颖的感觉。

他的作品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范杰宁和蒙德里安等艺术家也是荷兰风格派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荷兰风格派运动对现代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打破了传统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方式,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

荷兰风格派运动的特点和风格为后来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启发,使现代艺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壮大。

荷兰风格派运动的艺术家们也为后来的艺术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他们的作品成为了现代艺术的宝贵遗产。

荷兰风格派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欧洲艺术界的一次重要变革,它的出现改变了艺术界的格局和方向,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荷兰风格派运动的特点和风格一直为人们所赞赏和喜爱,它的影响也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浅谈荷兰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浅谈荷兰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浅谈荷兰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荷兰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可谓深远而广泛,它注重对设计细节的精益求精,追求简约、功能性与美学完美结合的建筑风格,从而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荷兰风格派的特点、其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以及案例分析三个方面来探讨这种影响。

一、荷兰风格派的特点荷兰风格派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荷兰,是一种以简约和功能性为设计理念的建筑风格。

其主要特点是注重对功能的追求,追求极致的结构美和简洁的形式,同时注重对材料和细节的精致处理。

简约而不简单,功能性与美学完美结合是荷兰风格派建筑的最大特点,它明快的线条和舒适的空间设计给人一种简洁、明快的感觉。

荷兰风格派的建筑通常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通过建筑的设计和布局来与自然环境和周围的建筑相协调,营造出和谐统一的空间。

二、荷兰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1. 简约和功能性的追求荷兰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简约和功能性的追求上。

传统的建筑风格往往注重装饰和繁琐的细节,而荷兰风格派则更注重实用和功能,主张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应当符合其使用功能的需求。

这种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现代建筑更加关注使用者的需求,注重空间的实用性和便利性,追求更加简洁、实用的设计风格。

2. 对材料和细节的精致处理荷兰风格派对材料和细节的精致处理也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现代建筑设计倾向于采用更为简洁的材料和更加精致的细节处理,以求突出建筑的整体美感和现代感。

荷兰风格派注重对材料和细节的精细处理,这种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荷兰风格派对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也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建筑设计中越来越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以及周围建筑之间的协调与融合,追求更加和谐统一的空间设计。

这与荷兰风格派建筑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的设计理念相一致,因此荷兰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可谓深远。

三、案例分析1. 巴黎凯旋门巴黎凯旋门是一座以纪念拿破仑战争胜利为目的的建筑,它的设计理念与荷兰风格派有着相似之处。

荷兰风格派运动

荷兰风格派运动

荷兰风格派运动荷兰风格派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在荷兰兴起的一场反传统、革命性的艺术运动。

这场运动横扫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风格,成为了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先驱者之一。

荷兰风格派的艺术家们在绘画、建筑、设计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作品以简洁的线条、鲜艳的颜色和简约的构图为特点,展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和理念。

荷兰风格派运动的兴起源于对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艺术的反叛。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的艺术界充斥着印象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影响,画家们在作品中追求真实、细腻的描绘,艺术家们开始对这种风格感到厌倦,他们渴望寻找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

这种不满情绪在荷兰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荷兰风格派运动。

荷兰风格派的艺术家们试图剔除一切不必要的细节,强调形式和结构的简洁和明确。

他们将艺术视为一种抽象表现,而非客观呈现。

荷兰风格派的艺术家们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几何形状和抽象的线条,以及饱和的色彩,创造出了一种简约而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荷兰风格派运动在绘画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代表人物包括皮埃尔·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和巴托·范德·勒克(Bart van der Leck)等。

蒙德里安被认为是荷兰风格派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黑色的网格、红黄蓝三原色块和人工制造的线条为主要元素,展现出一种纯粹的几何形式的美感。

而范德·勒克则是在20世纪初与蒙德里安合作创作了一系列的风格派作品,他是荷兰风格派运动的早期先驱之一。

除了绘画领域,荷兰风格派运动在建筑和设计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建筑领域,代表性人物包括吉尔德·莱特(Gerrit Rietveld)和荷贝特斯·卢索布(Hendrik Wijdeveld)等。

吉尔德·莱特是荷兰风格派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和实践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以简洁的几何形式和明亮的色彩为特点,体现出了荷兰风格派的独特魅力。

荷兰风格派运动

荷兰风格派运动

荷兰风格派运动荷兰风格派运动是一种充满活力和运动精神的艺术运动,它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荷兰,是一种以简约、明快、实用和现代化为特点的艺术风格。

荷兰风格派运动最初主要表现在建筑、家具设计、室内装饰和平面设计等领域,后来也在艺术、时尚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荷兰风格派运动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新的设计理念,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和设计领域,成为20世纪艺术史上的一大亮点。

荷兰风格派运动强调形式的简洁和结构的清晰,注重对材料和工艺的精湛运用。

它摒弃了昂贵的材料和繁琐的装饰,追求功能性和实用性,提倡人们在简约中寻找美的享受。

荷兰风格派的设计作品通常具有简单的线条、清晰的几何形状和鲜艳的色彩,展现出一种活泼轻快的气息,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

在建筑领域,荷兰风格派运动的代表作品有阿姆斯特丹桑德托夫建筑,它们以简洁明快的风格和自然光线充分利用的设计理念享誉国际。

在家具设计和室内装饰领域,荷兰风格派的作品则以简约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愉悦的生活体验。

这些作品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荷兰风格派运动的流行离不开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努力。

他们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推动了荷兰风格派运动的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和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德·斯托伯(Gerrit Rietveld)和皮埃尔·库本(Piet Mondrian)。

德·斯托伯是一位建筑师和家具设计师,他以其标志性的“红蓝椅”和“里特维尔德屋”等作品,成为荷兰风格派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不仅在荷兰国内备受推崇,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而皮埃尔·库本则是一位抽象艺术大师,他以其独特的色块构图和简练的线条风格,对20世纪的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开创了新艺术的先河。

这些杰出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为荷兰风格派运动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使其成为当时最为炙手可热的艺术风格之一。

荷兰风格派运动

荷兰风格派运动

荷兰风格派运动荷兰风格派运动(Dutch Style Movement)是20世纪初在荷兰兴起的一股建筑和设计风格运动,追求简约、功能性和实用性的理念,倡导“形式随功能”的设计原则。

这一运动在当时对于当时的设计和建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荷兰风格派运动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建筑和设计领域的影响。

一、起源荷兰风格派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荷兰。

在当时,欧洲的工业化进程使得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催生了建筑和设计领域的一场变革。

新兴的科技和材料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对于功能性和实用性的更高要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荷兰风格派运动应运而生。

荷兰风格派运动首先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发展,建筑师们开始追求在设计中体现出实用和功能性,而非只是追求华丽的外观。

他们对于原材料的使用也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这种设计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追随。

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荷兰风格派运动逐渐成熟,并开始渗透到建筑以外的设计领域,如家具设计、工业设计等。

二、设计原则荷兰风格派运动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简约、实用、功能和深思熟虑。

这一运动强调设计的实用性,主张将形式与功能相结合,不做过多的装饰和修饰。

设计师们在设计之初就会考虑用户的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力求让设计更好地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荷兰风格派设计还倡导使用当地的材料和工艺,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方面,荷兰风格派运动注重简洁的几何形状和线条,同时追求对于光线的利用。

他们提倡将建筑造型简化至极致,同时给予大量的玻璃窗户,以增加自然光线的使用。

在家具设计方面,荷兰风格派设计同样注重简约和实用,主张只包含必要的结构和设计,同时注重对人体工学的考虑。

三、代表人物荷兰风格派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建筑师贝尔特·托滕贝格(Berlage)和建筑设计师范·德·罗海(Rietveld)等。

荷兰风格派运动

荷兰风格派运动

荷兰风格派运动荷兰风格派运动是20世纪初在荷兰兴起的一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艺术运动。

这一运动是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的建筑、绘画、设计和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荷兰风格派运动主张从传统中解放出来,追求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强调简洁、实用、功能性和民主性,对现代主义艺术产生了深远而久远的影响。

荷兰风格派运动的兴起与艺术家们对传统绘画和建筑的反叛有关。

他们认为传统的艺术形式过于繁琐、华丽、装饰性过重,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他们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来改造社会,因此开始寻求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自此,荷兰风格派运动成为当时荷兰最激进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荷兰本土。

荷兰风格派运动的核心理念是“形式和功能的统一”。

他们认为艺术应该追求简洁、实用、功能性和民主性,而不是单纯的装饰性和奢华。

他们提倡用简洁的几何形状和纯粹的色彩来表现事物的本质,摒弃了传统的装饰性、复杂性和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

他们也把艺术视为社会变革的手段,提倡用艺术来改善人们的生活。

在建筑方面,荷兰风格派运动对建筑风格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提倡简洁、实用、功能性的建筑风格,摒弃了繁琐复杂的装饰和浮华的外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他们的建筑作品常常以简洁的几何形状和纯粹的色彩表现,给人一种简洁、明快、朴素的艺术感受。

荷兰风格派运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荷兰本土,还深远地影响了国际艺术界。

许多国际知名的现代主义艺术家都受到了荷兰风格派运动的启发,并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加以借鉴。

荷兰风格派运动对现代主义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荷兰风格派运动的理念长期以来一直影响和指导着艺术和设计领域的发展。

许多当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也受到了荷兰风格派运动的启发,并在自己的创作中追求简洁、实用、功能性和民主性的艺术风格。

在当今社会,荷兰风格派运动的理念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于当代艺术和设计的发展仍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略论荷兰_风格派_艺术及其对德国_包豪斯_设计的影响

略论荷兰_风格派_艺术及其对德国_包豪斯_设计的影响

略论荷兰“风格派”艺术及其对德国“包豪斯”设计的影响张红雷(华东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51)摘要:荷兰“风格派”以几何抽象绘画推动了现代主义艺术流派中纯粹理性主义造型美学的发展,促进了德国“包豪斯”学校的教育改革,并奠定了“包豪斯”的设计理论基础,对现代工业设计的美学品格的形成具有无法替代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荷兰“风格派”;蒙德里安;杜斯伯格;包豪斯中图分类号:J2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236(2009)02-0015-02%%%%%%一、荷兰“风格派”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历史价值19世纪最后20年到20世纪的头10年之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西方社会人和外界的关系出现了加剧异化的严重态势。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发生尖锐的冲突与矛盾。

传统基督教信仰被大范围地证伪、否定和抛弃,整个社会陷入了精神危机之中,形形色色的神秘主义思潮和虚无主义思想趁机大行其道,广为流行。

现世短暂,唯有灵魂永生,世纪末痉挛的心灵在冷漠的现实中四处游荡。

一度受到冷落的叔本华和不为人理解的尼采成了知识界瞩目的人物,意志主义哲学被当作精神的庇护所,给当时西方知识分子带来莫大的精神安慰。

美术界的艺术家借助抽象绘画的纯粹性和象征性发现了“救赎灵魂”的艺术途径,这其中,荷兰“风格派”以冷峻刻板的艺术趣味和纯粹理性的造型美学而称著一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作为中立国躲过了战争的蹂躏。

当时各国的艺术家,特别是前卫艺术家纷纷来此避难,荷兰因而一时人才济济。

这批艺术家在新的生活环境里,秉承着战前的艺术追求,对荷兰的文化传统、审美观念进行研究,在各自的艺术创作中发展出新的风格。

一批审美趣味相近的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人逐渐在艺术道路上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艺术理念需要宣扬传播,于是一份名为《风格》(De Stijl )的杂志应运而生。

维系在《风格》杂志周围的艺术家以几何抽象主义的绘画为特色,拒绝使用任何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构图来表现纯粹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论荷兰风格派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摘要:
风格派从一开始就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

它反对个性,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

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

因而,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亦减至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

艺术以足够的明确、秩序和简洁建立起精确严格且自足完善的几何风格。

关键词:荷兰风格派蒙德里安凡·杜斯堡发展历程影响
正文:
众所周知荷兰是一个拥有童话风车的国度,我对她所孕育的风格派颇感兴趣,也想知道荷兰风格派对现代设计的影响,遂做论文。

一战期间,荷兰作为中立国而与卷入战争的其他国家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相互隔离。

在极少外来影响的情况下,一些接受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观念启迪的艺术家们开始在荷兰本土努力探索前卫艺术的发展之路,且取得了卓尔不凡的独特成就,形成著名的风格派。

荷兰风格派运动,主张纯抽象和纯朴,外形上缩减到几何形状,而且颜色只使用黑与白的原色。

同时它也被称为新塑造主义。

风格派正式成立于1917年,其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其他合作者包括画家列克、胡札、雕塑家万东格洛、建筑师欧德、里特维尔德等人。

显然,风格派作为一个运动,广泛涉及到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诸多领域,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风格派从一开始就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

它反对个性,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

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

因而,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亦减至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

艺术以足够的明确、秩序和简洁建立起精确严格且自足完善的几何风格。

对于风格派的这种艺术目标,蒙德里安更喜欢用“新造型主义”一词来表达。

他把新造型主义解释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自然的丰富多彩就可以压缩为有一定关系的造型表现。

艺术成为一种如同数学一样精确的表达宇宙基本特征的直觉手段。

”艺术的最终目的
“不是通过消除可辨别的主题,去创造抽象结构”,而是“表现他在人类和宇宙里所感觉到的高度神秘。


蒙德里安及其伙伴们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实践有一个重要的宣传阵地——《风格》杂志。

这份有影响的评论杂志自1917年创刊以来,为风格派的思想传播和作品汇合作出了很大贡献,风格派的名称亦源自于它。

该杂志由凡·杜斯堡负责编务工作,蒙德里安是它的明星。

直至1924年,《风格》杂志一直是新造型主义的重要舞台。

随后,杜斯堡放弃了新造型主义的严格造型原则,而发表了基本要素主义宣言。

他把矩形构图倾斜45度角,以追求一种更有动态的表现形式,这种斜线造型显然与蒙德里安所主张的直线相背离。

不可否认的是,《风格》杂志对欧洲前卫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

以蒙德里安的作品《海堤与海·构成十号》为例:《海堤与海·构成十号》,1915年,布上油画,荷兰奥杜罗,库拉穆勒美术馆藏。

海面重复的波浪,以及波光的闪烁变化,被提炼为诸多由水平和垂直的短线交叉而成的十字形。

这些十字形,朝着上下左右四方连续地排列。

线的长短不一呈现出线状图形的充满节奏的颤动。

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

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面积巨大,饱和度高。

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

“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中性色(黑、白、灰),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最后一件完成的作品,它明显地反映出现代都市的新气息。

依然是直线,但不是冷峻严肃的黑色界线,而是活泼跳动的彩色界线。

彩线间又散布着红、黄、蓝色块,营造出节奏变换和频率震动。

充分体现出他的设计主张:线条和色彩是绘画的本质,应该允许独立存在。

只有用最简单的几何形式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绘画。

风格派的闻名遐迩与凡·杜斯堡的大力宣传也是密切相关的。

这位自学成才且兴趣广泛的艺术家虽然在绘画上没有太多惊人的天赋,但却是一个极有号召力的理论家、演说家和宣传家。

他在战争以后遍游欧洲大陆,通过演讲和宣传,使风格派的美学思想传遍欧洲各地,并对包豪斯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风格派的艺术实践是多方面的。

除蒙德里安在绘画领域取得的无以伦比的成就外,里特维尔
德在建筑方面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他所设计的席勒住宅展示了风格派建筑的典型特征。

他还设计过一把红黄蓝三原色椅子,虽然坐上去不太舒服,但充分体现了风格派的造型原则。

万东格洛则以简洁的空间造型《体积关系的构成》来诠释新造型主义在雕塑领域的实践。

从20世纪20年代起,风格派就越出荷兰国界,成为欧洲前卫艺术先锋。

其美学思想渗入各国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等诸多领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风格派的艺术家们看到了社会的矛盾和混乱,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

他们不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律,误以为用精神和艺术可以来拯救社会,可以用几何的、规则的抽象线条与色彩来建立一个精神王国,以取代资本主义世界。

风格派的四点特征:(1)风格派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纯粹抽象,艺术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2)研究基本元素的组合,达到形式美的变化与统一;(3)艺术家对非对称性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运用;(4)造型上,反复运用几何结构;色彩上,重视基本原色和中性色(黑、白、灰)。

风格派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它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

风格派作品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主要是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把这些几何结构单体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对于非对称性的深入研究于运用,非常特别地反复应用横纵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风格派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对包豪斯和世界设计风格,还对现代建筑和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现代绘画简史》赫伯特·里德著,刘萍君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现代设计史》王受之
《建筑与文化》杨谦
《现代美学》刘文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