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尔人种语言与中国人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苏美尔文明与中华文明为何惊人的相似?

苏美尔文明与中华文明为何惊人的相似?

苏美尔文明与中华文明为何惊人的相似?由于考古证据链的不完整,这个问题本身无法获取科学的解答。

苏美尔文明的一些特点的确会让人引发联想,比如考古出土的苏美尔人雕像的双手交叉礼仪与古中国礼仪非常相似;还比如苏美尔人是黄种人、苏美尔人跟有跟中国伏羲女蜗一样的双蛇交尾图腾;再比如苏美尔人认为人类是神用黏土做的等等。

类似的传说和故事,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苏美尔文明与中华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但如果非要找相同点,世界上任何两个文明都能找出几个相似之处。

苏美尔文明是否与中华文明有关系,这个问题目前没有答案。

而值得进一步深究和思考的是,提出苏美尔文明与中华文明有关系这个命题的时代背景和背后动机。

一、苏美尔文明简述以及所谓的与中国文明的相似之处15世纪开始于欧洲的文艺复兴,直接激发了西方人对于自身、人性与世界宇宙的思考。

其中,人们对于自己从哪里来,开始有了浓厚的探寻欲望。

《圣经》是西方宗教的经典。

有人想到,通过考证《圣经》中描述的古老国度和文明起源,获取相应的证据,或许能解开自身起源之谜。

《圣经》中描述人类的起源之地指向的是:美索不达米亚,也即两河流域。

那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之间一篇滋养了无数文明的神奇土地。

文艺复兴带给西方人的好处在于:实证主义。

他们对待历史也一样,光有文献记载还不行,必须得到考古的实证证据,才能证明一段历史真实存在。

因此,对于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掘就成为必然中的必然。

自18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对于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一直在持续。

通过考古,他们发掘了亚述文明、巴比伦文明等古老的文明。

这期间,他们也发掘了相比亚述更早的苏美尔文明遗迹。

1842年,法国驻摩苏尔领事保罗·埃米勒·鲍塔在美索不达米亚发掘出了古老的亚述王朝遗迹,其中,有巨形人面狮身石兽、栩栩如生的浮雕石板、神秘的楔形文字泥版和其它古物。

正是其中的楔形文字泥版给考古界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因为这种文字跟闪米特人创造的字母文字完全不同,无法形成一脉相承的证据链。

汉字的作用是什么_汉字的作用和意义

汉字的作用是什么_汉字的作用和意义

汉字的作用是什么_汉字的作用和意义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汉字的作用和意义,欢迎阅读!汉字概述汉字(拼音拼音:Hàn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韩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展的语素文字。

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

汉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

汉字是意音文字,不是拼音文字。

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语素的。

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音、形、义统一的特点。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所以又叫方块字。

如“车”“上”“明”等,“车”“上”“明”用字的形体来直接表达语言里的词义;“问”既能表意又能表音,“门”表音,“口”表意。

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汉字的意义和作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也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同时也是流传范围最大的一种文字.汉字对日本文字朝鲜文字越南文字的影响是巨大的.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成为世界上惟一能跨越时空的文字.汉字的表意性使汉字成为世界上单位字符信息量最大的文字,因此容易辨识,利于联想,这也为加快阅读速度带来极大的便利.汉字不但久盛不衰,独矗世界文字之林,还不断地得以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最常用的500个汉字的、一、是、在、不、了、有、和、人、这、中、大、为、上、个、国、我、以、要、他、时、来、用、们、生、到、作、地、于、出、就、分、对、成、会、可、主、发、年、动、同、工、也、能、下、过、子、说、产、种、面、而、方、后、多、定、行、学、法、所、民、得、经、十、三、之、进、着、等、部、度、家、电、力、里、如、水、化、高、自、二、理、起、小、物、现、实、加、量、都、两、体、制、机、当、使、点、从、业、本、去、把、性、好、应、开、它、合、还、因、由、其、些、然、前、外、天、政、四、日、那、社、义、事、平、形、相、全、表、间、样、与、关、各、重、新、线、内、数、正、心、反、你、明、看、原、又、么、利、比、或、但、质、气、第、向、道、命、此、变、条、只、没、结、解、问、意、建、月、公、无、系、军、很、情、者、最、立、代、想、已、通、并、提、直、题、党、程、展、五、果、料、象、员、革、位、入、常、文、总、次、品、式、活、设、及、管、特、件、长、求、老、头、基、资、边、流、路、级、少、图、山、统、接、知、较、将、组、见、计、别、她、手、角、期、根、论、运、农、指、几、九、区、强、放、决、西、被、干、做、必、战、先、回、则、任、取、据、处、队、南、给、色、光、门、即、保、治、北、造、百、规、热、领、七、海、口、东、导、器、压、志、世、金、增、争、济、阶、油、思、术、极、交、受、联、什、认、六、共、权、收、证、改、清、己、美、再、采、转、更、单、风、切、打、白、教、速、花、带、安、场、身、车、例、真、务、具、万、每、目、至、达、走、积、示、议、声、报、斗、完、类、八、离、华、名、确、才、科、张、信、马、节、话、米、整、空、元、况、今、集、温、传、土、许、步、群、广、石、记、需、段、研、界、拉、林、律、叫、且、究、观、越、织、装、影、算、低、持、音、众、书、布、复、容、儿、须、际、商、非、验、连、断、深、难、近、矿、千、周、委、素、技、备、半、办、青、省、列、习、响、约、支、般、史、感、劳、便、团、往、酸、历、市、克、何、除、消、构、府、称、太、准、精、值、号、率、族、维、划、选、标、写、存、候、毛、亲、快、效、斯、院、查、江、型、眼、王、按、格、养、易、置、派、层、片、始、却、专、状、育、厂、京、识、适、属、圆、包、火、住、调、满、县、局、照、参、红、细、引、听、该、铁、价、严汉字的特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

历史趣闻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分别是什么?

历史趣闻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分别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分别是什么?
导语: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分别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中国的汉字--玛雅文字1、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看得懂不?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分别是: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古埃及的圣书字
--中国的汉字
--玛雅文字
1、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看得懂不?看不懂就对了,因为小编我也看不懂~~不过这些文字可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象征哦。

言归正传~~
楔形文字(楔:念xiē,不念qì啊),也叫钉头字、丁头字(不叫丁字裤哈),发源于人类最早的文明之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称两河流域,是现在伊拉克所在地)。

公元前3200年,居住在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出了楔形文字,在西亚地区使用了3000多年,传至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各时代,是人类文字中最早达到成熟水平的文字。

楔形文字的书写工具和方式很奇特,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

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通过压写的方式进行书写,形成左端粗右端细、或上端粗下端细的痕迹,很像钉子。

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楔形文字也发生了表音和表意的变化。

楔形文字在亚述帝国时期(公元前14-前7世纪)成为了地中海东岸到波斯湾的国际通用文字,达到影响力的顶峰,但没有流传下来。

公元
生活常识分享。

苏美尔人种语言与中国人之间的关系讲解

苏美尔人种语言与中国人之间的关系讲解

苏美尔人种、语言与中国人之关系苏美尔人的Y-DNA以前对苏美尔人知道得很少,看到网络上的讨论后,想到要了解一下外国人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研究状况,即他们对以下问题的看法:苏美尔人是什么人?他们是从别处迁移到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吗?是何时、从哪里来的呢?从有关资料看到部分国外研究者对这些问题比较有影响的看法或研究成果,以及他们对于“苏美尔人”究竟指的是什么人有不同的理解。

在苏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居民很可能是由多个不同族群融合而成,可能包括农耕、游牧和渔猎族群。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自然环境,缺少适当的古人类遗存材料,迄今一直没能测试苏美尔人的Y-DNA[1]。

根据其它方面的资料,有人猜测苏美尔人的Y-DNA可能为G、J、L、T或某种R[2],也有人认为是R1b[3]。

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找到了一具古人类骨骼,来自6500年前的苏美尔人首都乌尔(Ur),其保存完好的牙齿,可能有足够的软组织进行DNA 测试[1]。

鉴于,苏美尔人很可能是由多个不同族群融合而成,不知这一测试结果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揭示苏美尔人的奥秘。

一、沼泽阿拉伯人的Y-DNA关于苏美尔人的Y-DNA,由伊拉克、意大利、印度的几位学者联合发表的一篇研究伊拉克沼泽阿拉伯人遗传特征的文章(以下简称《印迹》)影响最大。

文中指出,有人认为伊拉克沼泽阿拉伯人可能与苏米尔人有着很深的渊源,但也有观点认为沼泽阿拉伯人为外来移民,并与家养水牛的出现有关,也即可能与南亚农业文化人群有关[4]。

该文关于沼泽阿拉伯人Y-DNA研究的要点如下面所述。

需要说明的是,《印迹》中所说的“苏美尔人”,指的是苏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的所有居民。

但通常所理解的苏美尔人,其语言、文化,可能也包括外表,都与他们的闪族邻居和继承人不同。

按照这种说法,古闪族应该不属于“苏美尔人”。

若据此对《印迹》的观点加以修正,则苏美尔人的基因池中可能不包括或只有很少的闪族Y-DNA单倍群J,主要成分可能是以下单倍群(子群)中的一种或几种:G-M201、R1-L23(R1b1a2a)、Q-M25 (Q1a1b)、L-M76、Q-M378(Q1b1)和R2-M124(R2)。

古代四大文字分别是哪四种文字

古代四大文字分别是哪四种文字

古代四大文字分别是哪四种文字天文学家是以天体以及天体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著名人士。

那么关于古代四大天文学家是哪四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四大文字分别是哪四种文字中国的甲骨文,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玛雅文字以及埃及圣书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1-2]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楔形文字(英文:Cuneiform script)由苏美尔人于西元前三十一世纪左右所创,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在其约3000年的历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统,字形结构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文字数目由青铜时代早期的约1000个,减至青铜时代后期约400个。

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

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

楔形文字被许多古代文明用来书写其语言,但这些语言之间并不一定属于相同关联的语系,例如赫梯人和波斯帝国同样采用楔形文字,但这两个语言是与苏美尔语无关的印欧语系。

另外阿卡德人虽然也采用楔形文字做为书写工具,但阿卡德语和苏美尔语差异相当多。

玛雅文字是美洲玛雅民族在公元前后创造的象形文字,盛行于5世纪中叶。

玛雅人是美洲惟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玛雅人也是玛雅文明的创造者。

学者流波:中华才是人类的起源地,苏美尔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学者流波:中华才是人类的起源地,苏美尔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学者流波:中华才是人类的起源地,苏美尔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神秘的地球)据湖南新闻网:“有观点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且最早的人类文明是6000年前的苏美尔文明。

其实不然,苏美尔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中华才是人类的起源地,长江流域为中华乃至人类不二的文明发祥地,这已铁板钉钉、无可争辩。

”近日,由大同思想网、道林书院联合举办的“人类到底是起源于非洲,还是起源于中华?”第三期大同学术会讲暨道林文化论坛上,新文明文化史观的开创者、学者流波如是说。

湖南省法律顾问、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杜钢建与他同台会讲。

“喜马拉雅‘隆起’才是真正‘上帝’造人的那只‘手’”现被考古界炒得沸沸扬扬的“人类起源于非洲”观点,其佐证来源于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相继发现发掘了35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大量200万到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和400多万年前类人猿化石这一考古事实,而这些化石年代确实都比“北京猿人”更久远。

但是,西方人基于现代科学的DNA研究技术,通过对现代人胎盘线粒体DNA的研究分析各大洲人,发现黑人变异最多,于是一些科学家就提出假说:人类于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于13万年前走出非洲,并完全取代了原先各地的人类。

但人类真的就起源于非洲吗?学者流波认为,人类起源一般从灵长类和DNA两方面来谈,诸多证据能直接推翻现行的“人类起源于非洲”观点,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的中国考古发现。

“谈灵长类、谈人类化石,就必须谈猿从树上到树下的地理变化。

”在流波看来,猿进化为人必须要有客观的地理环境变化促使其不得不下树生活,而这种变化不可能发生在非洲、欧洲、美洲、澳洲,唯一的可能是四五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冲击欧亚大板块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南面高不可攀的喜马拉雅山、西面高寒冷峻的葱岭(帕米尔高原)、西北沙漠荒丘的地理格局。

这种地理巨变,使得古猿生活区域的主体森林逐步减少,不得不下树生活,开始了前后肢——“手”与“脚”的分工。

地理、气候条件的进一步恶化,迫使古猿逐步向长江、黄河流域的云贵、黄土高原和东南亚、印巴次大陆并东北非一带转移。

多元文化语言与民族身份的关系

多元文化语言与民族身份的关系

多元文化语言与民族身份的关系现代社会中,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多元化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

在这种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下,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传承工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既是人们交流的桥梁,也是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象征。

在探讨多元文化语言与民族身份的关系时,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和分析。

首先,语言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与民族常常紧密相连,特定民族的共同语言成为他们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基础。

当一个人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时,无形中表达出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

例如,中华民族使用汉语作为主要交流工具,对汉语的保护和传承就承载着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和自觉。

其次,多元文化语言能够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和谐发展。

在一个地区或国家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民族群体时,多元文化语言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便利。

通过学习和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和谐发展。

此外,多元文化语言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民族独特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语言体系和表达方式。

通过使用这些语言,民族能够传承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

例如,印第安人民族通过使用特定的印第安语言,保留和传承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传说和传统知识。

此外,多元文化语言也能够丰富和拓展个体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不同的语言体系和文化背景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

学习和使用多元文化语言能够开阔人们的视野,增加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接纳度。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认知能力也为个体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总而言之,多元文化语言与民族身份的关系紧密相连。

语言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民族认同的表征,既体现了民族间的差异和独特性,又促进了多元文化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每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同时也要通过学习和尊重其他民族的语言,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一个丰富多彩、和谐共存的世界。

揭秘苏美尔人为何在商王朝时期迁移中国繁衍后代

揭秘苏美尔人为何在商王朝时期迁移中国繁衍后代

揭秘苏美尔人为何在商王朝时期迁移中国繁衍后代
本文导读:一、苏美尔人就是中国人已证实
苏美尔人,是历史上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早期的定居民族。

他们所建立的苏美尔文明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同时也是全世界已知最早产生的文明。

尽管没有埃及文明那样辉煌惊人的神庙建筑和墓葬文化遗存,但苏美尔人创造的文明深刻影响着后世的文化、技术、宗教、观念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多年来人们一直都十分好奇美尔人与中国人的关系,因为很多外国人都认为中国人是落后的“蒙古人种”,与高贵的古埃及、苏美人都沾不上边。

即使有古埃及来的人,也是很少的人,在中国作为贵族统治着一大批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

但是实际上,美尔人就是中国人已经被科学家们证实了。

二、苏美尔人迁移商王朝
在哈拉巴文明消失后不久,3700到3500年前左右的中国青铜文明的商王朝开始了,很有可能一部分遭受外来入侵的哈拉巴人/苏美尔人迁移了过来,刺激了中国文明的蒙发。

商人所使用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显然之前己经发展了一段时间。

商人还有很多与苏美尔人/哈拉巴人近似的习惯,比如建筑的砖木结构和四四方方的棋盘式街道,使用象形文字,石头刻制的印章,多神教偶像崇拜等等。

现在多数文献和考古发现都支持中国人来自西方的某地,如昆仑山等说法。

早期华夏人的饰物和田玉出产于昆仑山,后遍布中原大地,或许是苏美尔人/哈拉巴人从印度河流域沿昆仑山脉到达黄河流域的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美尔人种、语言与中国人之关系苏美尔人的以前对苏美尔人知道得很少,看到网络上的讨论后,想到要了解一下外国人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研究状况,即他们对以下问题的看法:苏美尔人是什么人?他们是从别处迁移到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吗?是何时、从哪里来的呢?从有关资料看到部分国外研究者对这些问题比较有影响的看法或研究成果,以及他们对于“苏美尔人”究竟指的是什么人有不同的理解。

在苏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居民很可能是由多个不同族群融合而成,可能包括农耕、游牧和渔猎族群。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自然环境,缺少适当的古人类遗存材料,迄今一直没能测试苏美尔人的[1]。

根据其它方面的资料,有人猜测苏美尔人的可能为G、J、L、T或某种R[2],也有人认为是R1b[3]。

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找到了一具古人类骨骼,来自6500年前的苏美尔人首都乌尔(),其保存完好的牙齿,可能有足够的软组织进行测试[1]。

鉴于,苏美尔人很可能是由多个不同族群融合而成,不知这一测试结果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揭示苏美尔人的奥秘。

一、沼泽阿拉伯人的关于苏美尔人的,由伊拉克、意大利、印度的几位学者联合发表的一篇研究伊拉克沼泽阿拉伯人遗传特征的文章(以下简称《印迹》)影响最大。

文中指出,有人认为伊拉克沼泽阿拉伯人可能与苏米尔人有着很深的渊源,但也有观点认为沼泽阿拉伯人为外来移民,并与家养水牛的出现有关,也即可能与南亚农业文化人群有关[4]。

该文关于沼泽阿拉伯人研究的要点如下面所述。

需要说明的是,《印迹》中所说的“苏美尔人”,指的是苏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的所有居民。

但通常所理解的苏美尔人,其语言、文化,可能也包括外表,都与他们的闪族邻居和继承人不同。

按照这种说法,古闪族应该不属于“苏美尔人”。

若据此对《印迹》的观点加以修正,则苏美尔人的基因池中可能不包括或只有很少的闪族单倍群J,主要成分可能是以下单倍群(子群)中的一种或几种:201、R123(R1b1a2a)、25 (Q1a1b)、76、378(Q1b1)和R2124(R2)。

1、父系Y染色体的多样性。

根据对143例健康伊拉克沼泽阿拉伯人男性的父系Y染色体进行的测试结果,得到其的谱系关系以及频率,参见下图(原文图2)。

超过90%的基因池可以追溯至西部欧亚大陆成分:中东单倍群304,近东的201、78和123,而欧亚大陆的单倍群170和207在沼泽阿拉伯人中相对较少。

来自东亚、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贡献,以单倍群76、378和R2124为代表,也在沼泽阿拉伯人当中检测到,但是频度很低。

单倍群J在沼泽阿拉伯人中的频度为84.6%,J1267为81.1%、J2172为3.5%,几乎所有的沼泽阿拉伯人的J染色体(96%)都属于J1267分支,特别集中于J108子群。

单倍群E的频度在沼泽阿拉伯人样本中为6.3%,其中,123为3.5%、78为0.7%。

单倍群R1的频度为2.8%,而且只有R123。

在沼泽阿拉伯人中以低频度出现的单倍群还包括:25(0.7%)和378(2.1%),201(1.4%),76(0.7%)和R2124(1.4%)。

2、少数基因及其影响。

沼泽阿拉伯人的基因池中只有一小部分来自于临近地区。

在父系方面,该文作者的谱系地理资料显示出某些来自西南亚的贡献,如单倍群L、Q和R2所证实,称为南亚Y染色体族系,主要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观察到。

沼泽阿拉伯人的基因池中仅显示出非常稀少的来自北部中东的成分(单倍群J2172及其后代,以及201和123), 缺少欧亚大陆成分(单倍群R117、R1412和R123)以及次撒哈拉非洲的贡献(单倍群2)。

3、研究结论。

该文的结论部分称,对143例健康伊拉克沼泽阿拉伯人男性的母系和父系Y 染色体进行的分析表明:1)沼泽阿拉伯人不论是母系还是父系基因池中,中东本地起源的成分都占主导地位;2)西南亚和非洲的贡献相对较弱,其贡献在母系中表现得更为明显;3)父系遗传比母系遗传表现出更高的同质性,主要是由社会文化和遗传因素造成的;4)遗传分层现象不仅仅是因为最近的事件形成的。

Y染色体数据很好地说明了最后一点,其中出现较少的J1267*谱系表示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贡献,而最高频的J108分支揭示了大约4000年前的本地近期扩张。

虽然对Y染色体年代的估计需要慎重,特别是样本较小而标准差较大时,值得注意的是相关估计与代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特征的城邦时代相重叠,这一点已经由很多个苏美尔城市证实(拉格什、乌尔、乌鲁克、埃利都和拉尔萨)[4]。

作者认为,根据该文的数据,当代沼泽阿拉伯人包含的和Y染色体以中东起源占主导地位。

因此,该地区的某些文化特征,例如最可能由印度次大陆引入的家养水牛和水稻种植,对该地区本土居民的基因池只有少量影响。

进而,如果沼泽阿拉伯人是古代苏美尔人的后裔,那么伊拉克南部沼泽的现代居民的祖先起源于中东地区,也就表明苏美尔人的祖先不是来自印度或南亚次大陆[4]。

二、关于《印迹》的探讨1、沼泽阿拉伯人由本地和外来族群融合而成。

根据《印迹》的研究,沼泽阿拉伯人是由本地和外来族群融合而成的。

其基因池中,中东单倍群304达84.6%,近东的201、78、123共计为7.7%,中东与近东超过90%;欧亚大陆的单倍群R123、25以及南亚单倍群76、378和R2124共计为7.7%。

沼泽阿拉伯人不论是母系还是父系基因池中,中东本地起源的成分在数量上都占主导地位,那么是否就可以说伊拉克南部沼泽现代居民的祖先起源于中东地区呢?也就是说可否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将绝大多数当作100%呢?《印迹》的推理逻辑很有意思,也很令人费解,也许应该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

不过按照通常的理解,只能说伊拉克南部沼泽的绝大多数现代居民的祖先起源于中东地区,少部分人的祖先起源于外地。

2、苏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居民的。

由于苏美尔时代延续的时间很长(约公元前5300-2000年),苏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不同种群的居民经过了长期的相互融合,即使经过人口迁移、时代变迁,在当地居民中仍很可能会留下古代各种群的遗传基因。

因此,有可能根据现代沼泽阿拉伯人的基因池推测苏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居民的。

就是说,苏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的居民,可能具有与沼泽阿拉伯人相同或相近的基因池:304、201、78、123、R123、25、76、378和R2124,不过各种基因所占的比例可能并不相同。

这里使用了“苏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的居民”,而不是像《印迹》中那样使用“苏美尔人”,因为对于苏美尔人究竟指的是什么人,实际上有不同的理解。

3、苏美尔人究竟指的是什么人?根据苏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居民的基因池,是否可以推测苏美尔人的呢?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弄清楚苏美尔人究竟指的是什么人。

苏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的居民,是由不同种群长期融合而形成的。

那么,人们所说的“苏美尔人”指的是什么人呢?是其全部还是其中部分种群呢?很显然,《印迹》中所说的“苏美尔人”,指的是苏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的所有居民。

另一种观点是一般人通常所了解的,例如按照维基百科的说法,苏美尔人的语言、文化,可能也包括外表,都与他们的闪族邻居和继承人不同。

据说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苏美尔时代的埃利都,大约建立于公元前5400年。

按照格温德林·雷克的说法,埃利都由三个相互独立的生态系统汇合而成,它们分别支撑着三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并且就沙漠环境下的淡水使用权达成协议。

其最古老的农业定居点可能是依赖于精耕细作的自给型灌溉农业,源于北方的萨迈拉文化(公元前第6千年后半至第5千年,晚于距今公元前6000年哈苏纳文化,早于公元前4300年至前3500年的欧贝德文化。

另:哈拉夫文化公元前5000多年-前4300年),该文化的特征是修建沟渠以及泥砖建筑。

阿拉伯沿海的渔猎文化,导致在海岸线区域产生了大量的贝壳堆,而那些从事渔猎的先民有可能是最初的苏美尔人,他们可能居住在芦苇草屋之中。

为埃利都的建立做出贡献的第三个文化是游牧的闪米特人牧民,他们放养成群的绵羊和山羊,居住在半沙漠地带的帐篷中[5]。

按照这种说法,古闪族不属于“苏美尔人”,“苏美尔人”的基因池中可能不包括或只有很少的闪族单倍群J,主要成分可能包括201、R123 (R1b1a2a)、25 (Q1a1b)、76、378 (Q1b1)和R2124 (R2)中的一种或几种。

历史学家对苏美尔人时期的历史仍然很不清楚,但基因印迹揭示出苏美尔时代居民成分的多样性以及外来成分的存在。

而苏美尔文化包括农耕、游牧和渔猎三种生活方式,从事不同经济活动的人群可能属于不同的族群,这种情况反映出问题的复杂性。

格温德林·雷克所说在阿拉伯沿海从事渔猎的先民有可能是最初的苏美尔人,可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充足的证据。

但从语言和文化角度来看,占据支配地位的族群并不一定是人数最多的族群,而有可能是少数族群。

参照土耳其人的情况,也许有助于了解这个问题。

根据维基百科,土耳其人使用的语言为土耳其语(突厥语系),他们其实只有很少突厥血统(中亚单倍群N和Q共计约占5.7%),多数是安纳托利亚的希腊人、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以及古代的赫梯、吕底亚人与后来巴尔干半岛的居民。

但在文化心理认同上(一部分强行突厥化),土耳其人普遍接受自己是突厥人。

土耳其人最早是由乌古斯人与拜占廷希腊人混血。

1071年之后,乌古斯人开始在安纳托利亚建国,后来蒙古伊儿汗国时代大量乌古斯人进入,是真正奠定时代。

三、苏美尔人来自何方《印迹》的研究结果为苏美尔时代居民存在外来成分提供了佐证。

对于这些外来成分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来自北方的高加索到里海一带,另一种是《印迹》中提到的南亚,据说近年来更多的人倾向于后者。

与《印迹》的研究结果相对应,单倍群76、378(Q1b1)和R2124(R2)来自南亚,而201、R123(R1b1a2a)、25(Q1a1b)可能来自高加索或欧亚大陆。

1、家养水牛和栽培稻何时引入。

研究者倾向于认为苏美尔时代居民的外来成分来自南亚,这可能有一定的依据。

但《印迹》中提到外来移民与家养水牛的出现有关,也即可能与南亚农业文化人群有关,以此来证明苏美尔人来自南亚的说法,却不够恰当。

根据维基百科英文版,印度河水牛的驯养时间在大约5000年前,相当于苏美尔时代的中后期。

而根据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大规模基因重测序分析稻谷进化史的结果,确认栽培稻起源于中国,且只有唯一一个起源;考古学家发现,中国长江流域8000至9000年前出现了栽培稻,而印度恒河流域大约4000年前才开始出现栽培稻[6](据最近资料,最早的栽培稻于8200至13500年前出现在中国珠江流域)。

这说明家养水牛被引入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的时间,可能晚于苏美尔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