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一、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内涵1.1 纳米科学技术(Nano-ST)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刚刚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他的基本涵义是在纳米尺寸(10-10~10-7)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新新物质。

纳米科技是研究由尺寸在0.1~100nm之间的物质组成的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

纳米科技主要包括:⑴纳米体系物理学;⑵纳米化学;⑶纳米材料学;⑷纳米生物学;⑸纳米电子学;⑹纳米加工学;⑺纳米力学。

纳米(nanometer),是一个长度单位,简写nm。

1nm=10-3μm=10-6mm=10-9m。

纳米科技所研究的领域是人类过去从未涉及的非宏观、非微观的中间领域,从而开辟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次,也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直接还原到分子、原子,这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纳米科技时代。

以纳米新科技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将成为21 世纪的主导。

1.2 纳米材料的定义把组成相或晶粒结构控制在100纳米(nm)以下的长度尺寸的材料称为纳米材料。

也可以说纳米材料的平均粒径或结构畴尺寸在100nm以下。

可以预料,纳米材料的性质会与别于,而且往往优于那些由粗晶粒组成的传统材料。

在过去的几年中人们已经制备出来纳米结构材料。

从广义上来说合成纳米结构材料具有下列结构特点:⑴原子畴(晶粒或相)尺寸小于100nm;⑵很大比例的原子处于晶界环境:⑶各畴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对于纳米结构材料的兴趣推动了各种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和发展。

这些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机械力学方法等等。

如今人们已经看到:借助于新创造的特殊工艺制备纳米相材料已经成为可能,使用这些方法可以控制尺寸和复杂的形态、相互作用和组织。

首先,在纳米尺寸状态中的原子簇有成千上万个原子,现在使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来制备这些原子簇,再把其组装成材料,并使用各种传统方法来研究这些材料。

第二是纳米结构材料中相的组成是非常重要的。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课件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课件
Ag的纳米微粒具有五边形十面体形状。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课件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课件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课件
2. 纳米微粒的物理特性
纳米微粒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表 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 的下降急剧增加,小尺寸效应,表面 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 效应等导致纳米微粒的热、磁、光、 敏感特性和表面稳定性等不同于常规 粒子,这就使得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
2.4 表面活性和敏感特性
纳米微粒具有高的表面活性。金属纳米微 粒粒径小于5nm时,使催化性和反应的选 择性呈特异行为。 例如,用Si作载体的Ni纳米微粒作催化剂 时,当粒径小于5nm时,不仅表面活性好, 使催化效应明显,而且对丙醛的氢化反应 中反应选择性急剧上升,即使丙醛到正丙 醛氢化反应优先进行,而使脱羰引起的副 反应受到抑制。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课件
美国国家纳米计划2000年和2001 年的部门预算
2000 年预算 2001 年预算 增长率
国家科学基金会 0.97 亿$ 2.17 亿$ 124%
国防部
0.70 亿$ 1.10 亿$ 57%
能源部
0.58 亿$ 0.94 亿$ 66%
航天航空
0.05 亿$ 0.20 亿$ 300%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课件
1990年4月IBM 公司的 科学家用35个 氙原子排列 成“IBM”字样, 开创了人类 操纵单个原子 的先河.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课件
(3)纳米生物方面:纳米科技可使基因 工程变得更加可控,人们可根据自己的 需要,制造出多种多样的生物“产品”。 (4)纳米微机械和机器人方面:可以利 用纳米微电子学控制形成尺寸比人体红 血球小的纳米机器人,直接打通脑血栓, 清出心脏动脉脂肪沉积物,也可以通过 把多种功能纳米微型机器注入血管内, 进行人体全身检查和治疗。药物也可制 成纳米尺寸,直接注射到病灶部位,提 高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

摩举办,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
2. 纳米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CSTM——9000型扫描隧道显微镜
2. 纳米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1991年,碳纳米管被人类发现,它的质量是相同体积钢的
六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10成为纳米技术研究的热点。诺贝
尔化学奖得主斯莫利教授认为,纳米碳管将是未来最佳纤维 的首选材料,也将被广泛用于超微导线、超微开关以及纳米
4. 纳米材料及其特性
纳米材料(nano material) 纳米技术涉及的范围很广,纳米材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但它却是纳米技术发展的基础。纳米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
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 1~100nm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
从通常的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
此后不久,德国科学家研制出能称量单个原子重量的秤,
打破了美国和巴西科学家联合创造的纪录。
2. 纳米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2000年4月,美国能源部桑地亚国家实验室运用激光微细
加工技术研制出智能手术刀,该手术刀可以每秒扫描10万个
癌细胞,并将细胞所包含的蛋白质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 判断。
2001年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的戴维. 沙因贝格尔
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人介观系统,它具有 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人们将宏观物
体细分成超微颗粒(纳米级)后,它将显示出许多奇异的特性,
即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 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的不同。
4. 纳米材料及其特性
1nm=10-9m,即1毫微米,十亿分之一米,纳米微粒的尺 度一般定义为10-7—10-10m内(0.1—100nm); 相当于人发直径的1/10万。 具有奇异的力学、光学、磁学、热学和化学等特性。当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

10 nanometers
1 nanometer
第4讲 纳米技术
本节要点
纳米及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的关键技术
纳米技术的应用
纳米(nano meter, nm)
是一种长度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千分之 一微米。大约是三、四个原子的宽度。
纳米科学(nano-science)
研究纳米尺度范围内的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特异 功能的科学。
◇探测和分析纳米区域的性质和现象
纳米技术的应用
目前,在纳米领域,美国、日本、德国的技术 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紧跟其后,处于第二阶梯的前 列。其中,纳米碳管技术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比如 大面积定向碳管的合成、超长纳米碳管的制备等。
用纳米碳管建成的地月载人电梯构想图
信 息
1998年,美国首次研制出由磁性纳米棒组成的 “量子磁盘”,每平方英寸可储存20万部红楼梦。
纳米技术的科学意义
◆在宏观和微观的理论完善后,在介观尺度上有许多新现象、
新规律有待发现,充满了原始创新的机会。纳米技术是多学科 交叉融合,不能规为任何一门传统的学科领域,有可能取得创 新性的突破,是新技术发展的源头。 ◆人类认识领域新疆界的开拓。新理论、新发现建立的新观念 将给社会带来观念上的变革。 ◆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物质与技术保证。 产品的微型化、 高性能化和与环境友好化将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促进生态环
境的改变。
纳米技术的研究领域
纳米材料
纳米动力学
纳米生物学和纳米药物学
纳米电子学
纳米技术前景的展望
材料和制备 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 环境和能源 医学与健康
生物技术
航空航天
国家安全
材料和制备
在纳米尺度上通过精确控制尺寸和成分来合成材 料单元,制备更轻、更强和可设计的材料,同时具有 长寿命和低维修费用的特点。

纳米科学的基本理论

纳米科学的基本理论

宏观金属材料电子以能带的形式存在,《kBT。 服从费料在高温条件下,其能 带可以看作是连续的。
纳米颗粒电子能级是什么?
从原子分立能级到固体能带中的能级

从上图我们可以预测纳米材料的能级结构
1937年,Frohlich设想自由电子局域在边长为L的立 方体内。电子能级为:
• 当N(很多)个硅原子相互接近 形成固体时,随着原子间距 的减小,其最外层3P和3S能 级首先发生相互作用,导致 能级分裂,形成N个不同的能 级。这些能级汇集成带状结 构,即能带。 • 当原子间距进一步缩小时, 3S和3P能带失去其特性而合 并成一个能带(杂化)。
•当原子间距接近原子间的平衡距离时,该能带再次分裂 为两个能带。两个能带之间的没有可能的电子态的区域, 称为禁带。在禁带上方的能带叫导带,下方的能带叫价 带。
• 只要电子密度恒定,不论颗粒大小, EF不变。 • 态密度(density of state): 即单位能量的状态数 N(E), 对于能量低于E的状态数有
V 2m E N' 2 2 3
• 氢原子的能级图
电子能量
1 me En 2 2 2 n 8 0 h
半径距离 r
4
E4
E3
E2
电子势能
E1
+e 原子核
• 2 原子间的键合 • Molecular Orbital (MO) Theory. • 当原子相互靠近时,原子的电子波函数重叠形成 分子波函数,即分子轨道。 • 通常主要是指价电子云之间的重叠。 • 例如: • The H2+ ion, interactions (both attractive and repulsive) between the single electron and two nuclei.

纳米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的基本理论资料

纳米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的基本理论资料

5、表面效应的主要影响
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所处的位场环境 及结合能与内部原子有所不同。存在许多 悬空键,配位严重不足,具有不饱和性质, 因而极易与其它原子结合而趋于稳定。所 以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利用表面活性,金属纳米颗粒可望成 为新一代的高效催化剂和贮气材料以及低 熔点材料。
纳米粒子表面活性高的原因
第四章 纳米科学的基 本理论
纳米微粒的四大效应
(1)表面效应 是指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的变小而 急剧增大后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 (2)量子尺寸效应 当粒子尺寸降低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 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分立能级和纳米半导体微粒的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 为量子尺寸效应。 (3)小尺寸效应 当纳米粒子尺寸与德布罗意波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 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对于晶体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 将被破坏,对于非晶态纳米粒子其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这些都会 导致电、磁、光、声、热力学等性质的变化,这称为小尺寸效应。
6、表面效应的应用:
①催化剂,化学活性。Cu, Pd/Al2O3 ②吸附剂(储氢材料、碳纤维、碳管、合 金等载体)。 ③导致粒子球形化形状。 ④ 金属纳米粒子自燃。需钝化处理。
4.2 量子尺寸效应
由于尺寸减小,纳米颗粒的能级间距变 为分立能级,如果热能,电场能或磁场 能比平均的能级间距还小时,纳米颗粒 就会呈现一系列与宏观物体截然不同的 反常特性,称之为量子尺寸效应。
• 图中所示的是单一立 方结构的晶粒的二维 平面图
• 假设颗粒为圆形,实 心团代表位于表面的 原子。空心圆代表内 部原子,颗粒尺寸为 3nm , 原 子 间 距 为 约 0.3nm。
纳米粒子表面活性高的原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很明显,实心圆的原子近邻配位不完全,存 在缺少一个近邻的“ E” 原子,缺少两个近邻的 “B”原子和缺少3个近邻配位的“A”原子,“A” 这样的表面原子极不稳定,很快跑到“B”位置上, 这些表面原子一遇见其他原子,很快结合,使其 稳定化,这就是活性的原因。

纳米技术的基础知识

纳米技术的基础知识

纳米技术的基础知识纳米技术概述纳米技术是一种以纳米尺度为特征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

纳米技术涉及到处理和制造材料、设备和系统,其尺寸通常在1到100纳米之间。

在纳米尺度上,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与宏观尺度上有着显著的不同,这使得纳米技术成为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创新方向。

追溯纳米技术的起源,可以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

然而,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则是在19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被广泛认识和关注的。

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电子学、能源、化学和环境等,对于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和操纵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实现对其性能和功能的改善和提升。

在纳米尺度下,物质的性质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例如导电性、光学性质、磁性等都会发生变化。

通过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能和功能的纳米材料、纳米器件和纳米结构,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进步。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纳米材料是指在纳米尺度下具有特殊性质和性能的材料。

纳米材料可以是纳米颗粒、纳米晶体、纳米管、纳米线、纳米薄膜等。

纳米材料的尺寸通常在1到100纳米之间,具有高比表面积、强化的力学性能、改变的光学和电磁性质等特点。

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电子学、能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纳米结构是指在纳米尺度下具有特殊结构和形态的材料。

纳米结构可以是纳米线阵列、纳米孔洞、纳米孪晶、纳米层状结构等。

纳米结构的形成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具有与尺寸相似的特殊性质和应用潜力。

纳米结构在材料科学、化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纳米技术的制备方法纳米技术的制备方法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主要方法。

自下而上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原子、分子或聚合物等基本单元的自组装或聚集,逐步构建出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

自下而上的方法包括溶液法、气相法、凝胶法、磁控溅射等。

这些方法能够实现针对性地合成具有特定性质和功能的纳米材料和结构。

纳米科学与技术第一章

纳米科学与技术第一章

• 纳米科技研究涉及一系列快速发展的设备和工 业流程, 业流程 , 要求对单一的原子或分子簇进行加工 处理, 这些材料通常只有1纳米到 纳米到100纳米大小 。 纳米大小。 处理 , 这些材料通常只有 纳米到 纳米大小 • 在纳米级别,一些传统材料可以表现出其有价 值的特性,如不同寻常的强度、电导性或者通 过肉眼无法察觉的某些性质,可以通过对不同 纳米级材料间的重新组合制造出新的药物、新 的食品和设备,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 绪论 (Introduction)
• 美国卢克斯研究公司 美国卢克斯研究公司2005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 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在纳米技术领域投入了 年美国联邦政府在纳米技术领域投入了10 年美国联邦政府在纳米技术领域投入了 亿美元,各州又另外投入了4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各州又另外投入了 亿美元。 • 迄今只有很少一些纳米技术产品走向市场,也 迄今只有很少一些纳米技术产品走向市场, 几乎没有盈利,但对纳米技术的前景保持乐观。 几乎没有盈利,但对纳米技术的前景保持乐观。 • 1997年各国政府对纳米技术的投入总计不到 年各国政府对纳米技术的投入总计不到5 年各国政府对纳米技术的投入总计不到 亿美元, 年就增长到35亿美元 亿美元,到2003年就增长到 亿美元。 年就增长到 亿美元。 • (摘自:科技日报 2005-01-27) 摘自: 摘自
• 2008年美国《探索》杂志列举的9大最佳纳米产品: • 1、纳米啤酒瓶 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啤酒瓶—纳米复合材料 • 米勒醇酒公司采用黏土纳米材料 黏土纳米材料制造塑料啤酒瓶, 黏土纳米材料 可保留二氧化碳,不让氧气轻易进入,避免啤酒 变质,而且不易碎裂。但一些消费者关注纳米材 料用于食物包装是否安全 食物包装是否安全,是否它们会像灰尘一 食物包装是否安全 样对人体无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具有穿越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近
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 磁通量等亦具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
故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4.1 表面效应
10纳米 1纳米 0.1纳米
随着尺寸的减小,表面积迅速增大
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 原子数之比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而大幅 度的增加,粒子的表面能及表面张力也 随着增加,从而引起纳米粒子物理、化 学性质的变化。
3、表面能的增加
颗粒细化时,表面积增大,需要对其 做功,所做的功部分转化为表面能储存在 体系中。因此,颗粒细化时,体系的表面 能增加了。
由于大量的原子存在于晶界和局部的 原子结构不同于体相材料,必将使纳米材 料的自由能增加,使纳米材料处于不稳定 的状态,如晶粒容易长大,同时使材料的 宏观性能发生变化。
6、表面效应的应用:
①催化剂,化学活性。Cu, Pd/Al2O3 ②吸附剂(储氢材料、碳纤维、碳管、合 金等载体)。 ③导致粒子球形化形状。 ④ 金属纳米粒子自燃。需钝化处理。
4.2 量子尺寸效应
由于尺寸减小,纳米颗粒的能级间距变 为分立能级,如果热能,电场能或磁场 能比平均的能级间距还小时,纳米颗粒 就会呈现一系列与宏观物体截然不同的 反常特性,称之为量子尺寸效应。
总表面 积
6 cm2 6×105cm2 6×106cm2 6×107cm2
例如,粒径为10 nm时,比表面积为90 m2/g, 粒径为5 nm时,比表面积为180 m2/g, 粒径下降到2 nm时,比表面积猛增到450 m2/g
2、表面原子数的增加
表给出了不同尺寸的 紧密堆积由六边形或 立方形紧密堆积的原 子组成的全壳型团簇 中表面原子所占的比 例。 全壳型团簇是由一个 中心原子和绕其紧密 堆积的1、2、3、….. 层外壳构成。

1、 基本概念
量子力学中,某一物理量的变化不是连续的,称为 量子化。 费米能级:金属内的电子因苞利不相容原理不能每一个电子 都在最低的能级,便一个一个依序往高能级填直到 最后一个填进的那个能级便是费米能级。 价带的最高能量状态叫费米能级。 电子的占据率为1/2的能量。 态密度: 固体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单位体积单位能量的状态 数 N(E)。N-E关系反映出固体中电子能态的结构, 固体中的性质如电子比热,顺磁磁化率等与之关系 密切。在技术上,可利用X射线发射光谱方法测定 态密度对自由电子而言, N(E)=4πVEl/2(2m)3/2/h3 , 式中V为晶体体积,h为普朗克常数,m为电子质量。
• 图中所示的是单一立 方结构的晶粒的二维 平面图
• 假设颗粒为圆形,实 心团代表位于表面的 原子。空心圆代表内 部原子,颗粒尺寸为 3nm , 原 子 间 距 为 约 0.3nm。
纳米粒子表面活性高的原因
很明显,实心圆的原子近邻配位不完全,存 在缺少一个近邻的“ E” 原子,缺少两个近邻的 “B”原子和缺少3个近邻配位的“A”原子,“A” 这样的表面原子极不稳定,很快跑到“B”位臵上, 这些表面原子一遇见其他原子,很快结合,使其 稳定化,这就是活性的原因。
1、比表面积的增加
把边长为1cm的立方体逐渐分割减小的立方体, 总表面积将明显增加。
边长
1 cm 10-5 cm (100 nm) 10-6 cm (10 nm) 10-7 cm (1 nm)
立方体数
1 1015 1018 1021
每面面积
1 cm2 10-8 cm2 10-12 cm2 10-14 cm2
第四章 纳米科学的基 本理论
纳米微粒的四大效应
(1)表面效应 是指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的变小而 急剧增大后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 (2)量子尺寸效应 当粒子尺寸降低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 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分立能级和纳米半导体微粒的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 为量子尺寸效应。 (3)小尺寸效应 当纳米粒子尺寸与德布罗意波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 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对于晶体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 将被破坏,对于非晶态纳米粒子其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这些都会 导致电、磁、光、声、热力学等性质的变化,这称为小尺寸效应。
2、表面原子数的增加
表面原子数占全部原子数的比例和粒径之间的关系
2、 表面原子数的增加
由于纳米晶体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晶界, 因而晶界上的原子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例如对于直径为 5 nm 的晶粒,大约有 50% 的原子处于晶粒最表面的为晶界或 相界。 对于直径为 10nm的晶粒大约有 25%的原 子位于晶界; 直径为50 nm的球形粒子的表面原子比例 仅占总原子数的6%。
5、表面效应的主要影响
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所处的位场环境 及结合能与内部原子有所不同。存在许多 悬空键,配位严重不足,具有不饱和性质, 因而极易与其它原子结合而趋于稳定。所 以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利用表面活性,金属纳米颗粒可望成 为新一代的高效催化剂和贮气材料以及低 熔点材料。
纳米粒子表面活性高的原因
4、纳米颗粒表面与体相表面的区别
若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对金超微颗粒 ( 直 径为 2 nm)进行电视摄像,实时观察发现这些 颗粒没有固定的形态,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自 动形成各种形状(如立方八面体,十面体, 二十面体多孪晶等),它既不同于一般固体, 又不同于液体,是一种准固体。 在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照射下,表面原子 仿佛进入了“沸腾”状态,尺寸大于 10 纳米 后才看不到这种颗粒结构的不稳定性,这时 微粒具有稳定的结构状态。
这种表面原子的活性不但引起纳米粒子表面 原子输运和构型的变化,同时也引起表面电子自 旋构像和电子能谱的变化。
5、表(界)面效应的主要影响
(1)表面化学反应活性(可参与反应)。 (2)催化活性。 (3)纳米材料的(不)稳定性。 (4)铁磁质的居里温度降低。 (5)熔点降低。 (6)烧结温度降低。 (7)晶化温度降低。 (8)纳米材料的超塑性和超延展性。 (9)介电材料的高介电常数(界面极化)。 (10)吸收光谱的红移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