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_粤科2003课标版_必修1 技术与设计1_三、技术的性质 (3)(共14张PPT)
通用技术粤教版必修1《技术与设计1》 必修1《技术与设计1》《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教学设计

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由于学生对技术这门课程未曾有过系统的了解,只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感性的接触,因此对技术有种神秘感与求知欲,如何利用这种求知欲来调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是课程设计的关键所在。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技术的涵义。理解技术的性质。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后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图片,体会正是由于技术发明和革新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创新。
学生理解技术的相关性,一项技术的发展会促使其他一些相关技术的发展。
学生观看图片,分析讨论:茶杯与手机为什么会出现在生活中,今天在生活中有没有人钻木取火?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为什么新技术要获取专利,进而理解保密性。
√
理解技术的若干性质,能正确答出与之相关的题目。
√
能简述技术的作用。
√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段《保卫钓鱼岛》的视频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激起学生的爱国情结并趁机引出技术的涵义。精心挑选一些案例,通过讲解、分析、讨论、辩论、提问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身边,体会技术的价值、技术的魅力、技术的发展及其作用,以及技术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2.1769年,瓦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制了第一台单动式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让他成为一个富有的名人资本家是由于技术具有()
A.创新性B.目的性
C.综合性D.价值性
3.为解决普通电钻振动剧烈导致钻孔出现偏差的问题,人们在原有的电钻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出带定位器的新型电钻(如图),这说明:()
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意识到不能带来良好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技术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即在生活中丧失了价值。
粤科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粤科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技术与设计一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一、技术的巨大作用1、技术的起源:源于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和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
此时的技术并不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2、技术: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工具和方法。
3、技术的进步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
4、技术的发展历史: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5、技术至少引起了3次重大历史变革:[1]、农业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人类文明的第一次大发展。
[2]、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及第一批工厂的建立,即工业革命,世界进入了现代文明时代。
[3]、计算机和高速通信网的发展。
6、技术的性质: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相关性、价值性、保密性。
7、技术和科学的关系: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
技术是从科学到生产的中间环节,是把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
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特别是现代技术,它往往是科学的直接应用。
8、技术巨大影响[1]、技术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技术对当今社会影响是巨大的。
[2]、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能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正面影响),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负面影响)。
如原子能技术、农药技术的应用。
二、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1、发明与革新是技术的源泉[1]、发明:创造发明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2]、革新: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3]、发明和革新的结果:就是以新的技术取代旧的和落后的技术。
2、知识产权内容:广义上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计算机程序著作权等;狭义上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3、为什么要获得专利?因为专利可以保护技术创新。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1》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通用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1》教案课题: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性质教学内容分析:技术的五个性质是指技术的基本特性。
创新是设计的核心,创新源于核心技术的革新,技术发明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技术的专利性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
鼓励学生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享有知识产权。
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辩论、马上行动等活动,使学生:(1)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3)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5)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6)形成对待技术的积极的情感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创新、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难点)理解技术的5个性质,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我校学生关于申请专利的材料。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复习及检查作业1、讨论及提问:技术的价值主要讲了哪些问题?2、上节课的作业完成统计及分析。
介绍: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有什么危害?面对温室效应我们能做些什么?参考答案(多媒体课件)3、上节课的两个链接查阅的同学请谈体会。
二、新授课1、技术的目的性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他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2、案例分析:助听器的发明3、讨论助听器的发明:①、从什么具体目的出发————。
②、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
③、满足了什么具体需求————。
总结: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
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
4、技术的创新性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高中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1》 知识点归纳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性质:(1)技术的目的性: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与愿望。
(2)技术的双重属性。
自然属性: 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永动机梦想的破灭;社会属性: 技术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如新旧社会对传染疾病的防范。
(3)技术的创新性。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4)技术的综合性:技术设计需要综合知识的应用,则重合作精神。
(5)技术的两面性:技术应用推动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幸福,同时技术应用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6)技术的专利性:1)知识产权:智力劳动者的创造性劳动取得成果后,对其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
2)知识产权的内容:主要有著作权、商标使用权、发明权、专利权。
3) 专利的三种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4) 专利的种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5)专利的有效期:发明专利20年。
实用新型专利10年。
外观设计专利10年。
6) 专利申请的原则:先申请原则,即先申请专利,后发表论文或公开,避免因过早公开技术而丧失保护机会。
7) 专利申请的途径:主管单位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一是自己直接申请;二是到专利事务所委托专利代理人代办专利申请。
8)专利申请步骤:①提出申请②受理③初审④公布⑤实质性审查⑥授权二、技术与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技术与人:技术具有保护人(安全帽)、解放人(交通工具)和发展人(智力进步)的作用。
技术与社会: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
技术与自然:人类依靠技术利用、合理改造自然;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科学是通过各种方法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理论,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高中通用技术粤教版必修1全册教案.doc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第一节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相关的通用技术内容。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设计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学习重点】:1、学生了解面向生产与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对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的几个主题融为一体学习,把握好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学习过程】:【导读】:1、学习一门新课,主要掌握好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2学分)《技术与设计2》(2学分)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一、什么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二、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1)、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不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
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a、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改变物质材料的结构、性质或改变物质的种类。
b、运用科技手段可以变废为宝,将那些利用价值不高或没有利用价值或有害的物质变为有价值、高价值的物质。
从劳动者看------科技型人员成为主体劳动者。
我国的劳动力状况:一方面大量的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下岗失业,一方面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2)、国际形式和我国的现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展壮大,多数快速发展的行业受制与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为“世界的加工厂”。
现在我国沿海经济工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知识产权(技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只赚取了低廉的加工费.我国工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如制衣行业,几亿件衣服还不值一架波音飞机。
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 1.3技术的性质 (共30张PPT)

请 段 段 公布
阶
阶段
段
3-5个月
发明
受
专利
权
申请
阶
实质 审查
段
阶段
18个月
1.2技术的性质
1.2技术的性质
请列举你所知技术,分析其正反两面性
核 技 术 正:新型能源动力 反: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核废料的处理问题
克隆技术 正:培育优良畜种,培育转基因动物, 复制濒危动物物种,克隆人体器官用于移植
反: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对伦理道德的冲击
空间技术 正:卫星通信、卫星定位、太空育种、科学实验 反:太空垃圾
5. 技术的专利性
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技术发明人的 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他包含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 价值。
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享 有一定的权利,这种权利受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是人们在自己的努力活动创造的成 果与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 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 权三部分。
识体系
侧重 点
认识自然
利用和改造自然
别 回答 实验
“ 是什么 ”“ 为什么 ” “ 怎么办 ”
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 性,并实现优化
联系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1.2技术的性质
列举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实例
科学活动
技术活动
失重现象的研究
设计各种失重体验项目
开普勒发现行星三定律
柔性显示器技术
(Plastic Electronic Paper Display
1.2技术的性质
3. 技术的综合性
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 的知识。
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 1.1 技术的性质及巨大作用 (共23张PPT)

七孔石刀
石斧:战国,哈密市天山乡板房沟 采集,完整,长菱形,中间有孔, 侧面有凹痕,外形美观,独特。比 例搭配合理,用途趋向专一化。
技术最早源于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 服和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
技术的进步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 造自然的愿望。
什么是技术?
广义: ▪ 指工具、人类发明的产品和人工制品; ▪ 表示创造这种产品所需的知识体系; ▪ 表示技术知识的产生过程及技术产品的开发过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三、技术的发展史石器时代ຫໍສະໝຸດ 青铜器时代技铁器时代
术
蒸汽机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技术的三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 约14000年前至18世纪 人类由游牧生活变为定居生活
第二次 从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 蒸汽机的出现带来的工业革命
第三次 数十年前以来 计算机及高速通信网的发展
三、技术的性质
1、实践性 2、综合性 3、创新性 4、相关性 5、价值性
1、实践性
技术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它为 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目的服务。
技术的应用具有两面性,而技术的本 身并没有两面性
2、综合性
每一门技术都可以看成由多学科的知 识综合而成。
技术的形式是由多种多样的要素综合 而成。
技术是各种经验、知识、物质手段综合 运用的结果。
A 温室效应 B 臭氧空洞 C 酸雨 D 核辐射
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 技术及其性质 第一节 技术的性质及其巨大作用
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简称GT)在高中课程当中是指 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 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学生的发 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
高一通用技术第三课时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创新性 3.技术的综合性 4.技术的两面性 5.技术的专利性
1、理解技术的目的性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 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阅读案例:助听器的发明
a. 从什么具体的目的出发?
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自如地听到外界的声音、 正
列举3个类似的实例:
实例1:造纸术的发明 蔡伦, 字敬仲, 桂阳<今##桂阳县>人.
公元88年 < 东汉永和九年 > 发明了造纸术. 一次偶然在郊外看见茂密的树再度触发
了他造纸的灵感.他命人剥取大量树皮, 磨成 浆粉,经高温蒸煮, 然后以固定尺度木模, 造 成纸型, 再曝晒、风干, 终于造出了纸.
杂交水稻技术是植物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 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 综合应用.这说明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总结:任何技术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各种知识领域 , 凝结着各种知识的精华.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 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 科、多方面的知识,技术是综合知识的结晶.
5、理解技术的专利性
阅读:"技术的专利性"
什么是专利?
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技术发明者智
慧和劳动的结晶,它凝结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
值.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享
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专利权是
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
思考:什么是知识产权?什么是知识产权制度?
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 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
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
式化的知识体系
侧重 认识自然
利用和改造自然
别 回答 “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办 ”
实验
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 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联 系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马上行动
科学活动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技术活动
瓦特发明蒸汽机
1.2 技术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 过案例进行说明。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 识。
3、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4、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 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本节结构
1. 技术的目的性 2. 技术的创新性 3. 技术的综合性 4. 技术的两面性 5. 技术的专利性(保密性) 6. 技术的价值性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爱迪生发明电灯
我国将在十月份发射神舟 六号 核能利用
4. 技术的两面性
技术也具有两面性。可能带来福音,也可 能带来危害。
(阅读案例: 胎儿鉴别技术)
讨论: 你对“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是支持还是
反对?为什么?
4. 技术的两面性
常见的技术
正反两面性
•
专利制度:
专利制度是技术、法律、经济三位一体 的知识产权的重要形式,它以技术的发
明创造为基础,在《专利法》的保护下,
以独占市场为主要特征,以谋求发明获
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国际公认和通
行的手段。
专利的申请流程
1 23 4
5
6
提 受 初 发明 发明 授
交 理 审 专利 专利 权
申 阶 阶 申请 申请 阶
• 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技术发明人的智 慧和劳动的结晶,他包含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
价值。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 此享有一定的权利,这种权利受法律保护。
阅读:
•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人们在自己的努力活动创造
的成果与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而
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
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1、技术的目的性:
•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具 体目的出发,针对具 体的问题,形成解决 的方法,从而满足人 们的某方面的具体需 求。
• 快速阅读 : “助听器 的发明”,
• 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 推进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 技术的创新性:
①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②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包括: ③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科学是回答“为什么”) (技术是解决”怎么办”)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而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 步 ③技术与其它学科的都有联系。 技术与艺术,技术与定义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 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
区
象进行观察、分类、归 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
纳、演绎、分析、推理、然进行的改造
技术革新 技术发明
阅读【案例分析】
“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
【讨论】
没有创新,技术会有发展吗?技术创新有哪些表现?
3. 技术的综合性:
①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比如:制作一个普通的凳子,建造航天飞机
②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 技术侧重于利用和改造自然。
请 段 段 公布 实质 段
阶
阶段 审查
段
阶段
讨
论
小结
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的创新性 技术的综合性 技术的两面性 技术的专利性 技术的价值性
网络技术 正 方便人们交流沟通 反 但也有人利用网络从事犯罪
B超技术
正 反
可以发现人体内部有没有疾病 进行胎儿性别鉴别
克隆技术 正 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器官移植
反 可能带来的灾难,挑战传统伦理道德
核能利用
正 反
发电 原子弹毁灭人类
空间技术
正 反
科学实验、卫星通信等 太空垃圾
5. 技术的专利性 (保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