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适应测量方法

合集下载

暗适应测量值

暗适应测量值

暗适应测量值暗适应测量值是指人眼在暗处适应光线变化的能力的测量结果。

人眼具有适应光线变化的能力,当环境中的光线变暗时,眼睛会迅速适应以保持清晰的视觉。

暗适应测量值是评估这种适应能力的指标之一。

暗适应测量值通常通过实验来确定。

实验中,被试者被置于一个明亮的环境中,然后被要求盯着一个特定的点。

接下来,环境中的光线逐渐减弱,直到被试者无法再清晰看见那个点。

此时,测量仪器会记录下此时的光强度,这个数值就是暗适应测量值。

暗适应测量值的大小取决于个体的眼睛适应能力。

一般来说,年轻人的暗适应测量值会比老年人更高,这是因为年轻人的眼睛更敏感,适应能力更强。

此外,暗适应测量值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疲劳、眼睛状况和环境光线的变化等。

暗适应测量值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

在医学上,它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视觉健康状况。

例如,对于患有夜盲症的人来说,暗适应测量值可能会比正常人较低,这意味着他们的视力在暗处的适应能力较差。

此外,暗适应测量值还可以用于研究视觉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除了医学领域,暗适应测量值还在其他一些领域有应用。

在航天和航海领域,暗适应测量值可以用来评估飞行员和船员在夜间或低照度条件下的视觉能力。

在设计照明系统时,了解人眼的暗适应能力对于提供适合的照明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提高暗适应测量值,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训练和改善眼睛的适应能力。

例如,可以在暗处进行一些适应性训练,逐渐增加暗度,以提高眼睛在暗处的适应能力。

此外,保持良好的眼睛健康也对提高暗适应能力至关重要,如定期眼睛检查、正确使用眼镜和避免长时间用眼等。

暗适应测量值是评估人眼在暗处适应光线变化的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它在医学、航天和航海等领域都有应用,对于评估视觉健康和提供适合的照明条件都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适当的训练和保持眼睛健康,可以提高暗适应能力,从而改善在暗处的视觉体验。

暗适应仪实验报告

暗适应仪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暗适应仪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暗适应实验,观察和记录被试在不同暗适应时间下的视觉灵敏度变化。

3. 分析暗适应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探讨视觉适应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暗适应仪是一种模拟黑暗环境的实验设备,通过控制光线的强度和亮度,使被试在不同暗适应时间下观察亮度不同的目标物。

在暗适应过程中,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即视觉灵敏度逐渐增强。

暗适应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视觉适应的规律,以及不同因素对视觉灵敏度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暗适应仪2. 视力表3. 被试(20人,年龄、性别、视力等基本情况一致)4. 记录表四、实验方法1. 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 实验前,对被试进行视力检查,确保视力正常。

3. 将被试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不同暗适应时间的实验。

4. 第一组被试在暗适应仪中观察亮度为0.5cd/m2的目标物,暗适应时间为5分钟。

5. 第二组被试在暗适应仪中观察亮度为0.5cd/m2的目标物,暗适应时间为10分钟。

6. 观察结束后,对两组被试进行视力检查,记录视力变化。

7. 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在暗适应过程中,视觉灵敏度均有所提高。

2. 第一组被试在暗适应5分钟后,视力从1.0提高到1.2;第二组被试在暗适应10分钟后,视力从1.0提高到1.5。

3. 两组被试的视力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六、实验分析1. 暗适应过程中,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视觉灵敏度增强。

这是由于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在暗适应过程中逐渐激活,从而提高了视觉灵敏度。

2. 实验结果显示,暗适应时间越长,视觉灵敏度提高越明显。

这是因为暗适应过程中,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逐渐适应黑暗环境,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

3. 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暗适应时间下的视觉灵敏度变化存在显著差异。

这可能与被试个体差异、实验条件等因素有关。

最新暗适应测量方法

最新暗适应测量方法

暗适应测量实验目的:测定视觉细胞的暗适应过程,学习和掌握视觉细胞的暗适应过程的变化规律。

实验方法:一、被试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被试。

二、实验仪器暗适应仪。

构造:电源开关、明灯刺激键(用于呈现明灯刺激)、暗适应反应键(用于暗适应过程中被试作出反应)、视标键(用于改变暗适应过程中的视标)、被试反应键(被试看到视标后报告“看到”的反应)、暗适应换挡键(改变暗适应窗口内光线的强度,0—6档光强度逐渐减弱)、时间记录屏幕(记录被试报告看到视标时,暗适应的累加时间)三、实验设计与实验过程控制1、关闭实验室所有光源,调好仪器。

整个实验过程在没有光线的黑暗环境中进行。

2、让被试坐在暗适应仪器窗口的一面,罩上头部,防止外界光线影响暗适应过程。

3、主试按下“明灯”按钮,被试主试窗口内的明灯环境,同时,计时器开始自动计时,明灯刺激持续五分钟,关掉明灯,同时把暗适应按钮打到第一档(标记为0档),并告诉被试,如果看到窗口内视标,按反应键报告,并说明视标形状。

如反应正确,记录持续的时间,接着马上把暗适应键打到第二档;如果反应错误,则仍用该档继续实验,直到被试正确判断为止,结果累加时间记录在下表中。

4、在测试被试暗适应的过程中,应不断变化视标(+,= 等),防止被试猜测。

5、如果暗适应时间累计超过60分钟,则停止试验。

6、其余被试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

结果分析与讨论1、根据实验记录结果,将累加时间转换为每档实际暗适应时间,并填入记录表中。

2、绘出个人暗适应过程曲线,并加以解释。

3、根据实验结果,描述两种视觉细胞的暗适应过程。

工作总结-财务处长个人工作总结[工作总结-财务处长个人工作总结]工作总结-财务处长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财务处长个人工作总结2009-07-06 11:52财务处长个人工作总结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之间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工作总结-财务处长个人工作总结。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处在局党组和*局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处室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全处上下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叶绿素荧光参数fs

叶绿素荧光参数fs

叶绿素荧光参数fs叶绿素荧光参数FS叶绿素荧光参数FS是指叶绿素分子在光合作用中发出的荧光信号。

它是研究植物光合效率和光合作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FS的变化可以反映植物叶片的光合能力、光能利用效率以及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能分配情况。

下面将从FS的原理、测量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FS的原理FS是通过测量叶绿素分子在光合作用中发出的荧光信号来获得的。

在光合作用中,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后,一部分被用于光合作用,而另一部分则被转化为热能释放。

然而,有一小部分光能会以荧光的形式重新辐射出来,这就是FS信号。

FS信号的强弱与植物的光合效率密切相关。

当植物光合效率高时,光能主要被用于光合作用,辐射出的荧光信号较弱;而当光合效率低时,光能利用不充分,辐射出的荧光信号较强。

因此,通过测量FS信号的强度,可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和叶片的光能利用情况。

二、FS的测量方法测量FS信号可以通过荧光仪来实现。

一般情况下,测量过程包括暗适应、激发光照射和荧光信号采集等步骤。

将待测叶片暴露在强光照射下,使其处于暗适应状态。

这样可以使叶片中的荧光物质达到稳定状态,以便后续测量。

然后,使用激发光源照射叶片。

激发光的强度和波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

叶绿素分子会吸收激发光的能量,一部分能量被用于光合作用,而另一部分则以荧光的形式辐射出来。

使用荧光探测器采集荧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荧光信号的强度可以通过荧光仪进行测量和记录。

三、FS的应用领域FS参数在植物生理学和农业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评估植物的光合效率、光能利用率以及光合作用受到的限制因素等。

FS参数可以用于评估植物的光合效率。

通过测量FS信号的强度,可以判断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过程,了解光合效率对于优化农作物的生产和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FS参数还可以用于研究光合作用受到的限制因素。

光合作用受到光照强度、温度、土壤水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暗适应实验报告

暗适应实验报告

测量暗适应实验秦林臣(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1级重庆 400715)摘要:实验通过调节ep-404暗适应仪的亮度及(电流)来测量被试的视明度,。

主试通过仪器给被试呈现卡片,被试报告其看到的确切的数字愿意求其平均值。

最后的结果是被试在一定的光度下,视敏度随亮度的增加而升高,并成正相关,当达到一定的亮度时,则趋于稳定。

关键词:暗适应、电流、视明度1 前言从光亮处进入暗中,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约30分钟达到最大限度,称暗适应。

暗适应是视细胞基本功能——感光功能的反映。

人身上测得的结果与在其他脊椎动物以视网膜电图、视神经纤维峰形放电为指标得到的实验结果十分—致,表明暗适应是视网膜所产生的现象。

至于它的机制,早就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杆细胞视色素——视紫红的再合成而使阈值降低(光化学说),但据以后的研究结果,视紫红量的增加与阈值的降低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而且若局部照射视网膜,非照射区的阈值也大大升高,这些事实强调了神经性暗适应机制(neural dark adaptation)的存在,因此认为网膜的适应是这种机制和光化学暗适应机制(photochemical dark adaptation)相结合的看法可能是恰当的。

视觉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叫视敏度,也称视力。

一个人辨别物体细节的尺寸愈小,视敏度就愈高,反之视敏度愈差。

视觉适应是视觉器官的感觉随外界亮度的刺激而变化的过程。

由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眼睛过渡到明视觉状态称为明适应,所需时间为几秒或几分钟。

由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转换成暗视觉状态称为暗适应,这个过程约需要十几分钟到半小时。

为了证明暗适应现象的存在,我们设计了一下实验,并假设在一定的条件下,被试的视敏度随亮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到达一定的亮度,则趋于稳定。

2 方法2.1 被试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1级师范本科生一名2.2仪器和材料ep-404暗适应仪器2.3实验设计多自变量设计,自变量为:电流(亮度)2.4实验程序设计6个等级的电流数,即0ma、10ma、20ma、30ma、40ma、50ma主试先在ep-404暗适应仪器的插孔里放入卡片,然后启动仪器,让被试先进行2—3分钟的明适应,在此期间,设定初始亮度为0ma。

暗适应检查方法

暗适应检查方法

暗适应检查方法暗适应是指眼睛从亮环境转向暗环境时的适应能力。

为了检测暗适应的效果,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暗适应检查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眼在暗环境下的视觉适应能力,为研究和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

一、暗室法暗室法是最常用的暗适应检查方法之一。

实验者将被试者置于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中,使其处于极低的亮度水平下。

然后,通过增加不同亮度级别的灯光刺激,观察被试者的视觉适应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量被试者在暗环境下的视觉敏感度。

二、暗适应曲线法暗适应曲线法是一种间接测量暗适应能力的方法。

实验者使用一台暗室中的恒定亮度的灯光,以逐渐增加的亮度刺激被试者的视网膜。

然后,通过记录被试者对不同亮度刺激的感知程度,绘制出暗适应曲线。

这个曲线可以反映被试者在不同亮度水平下的适应能力。

三、暗适应时间法暗适应时间法是一种测量暗适应速度的方法。

实验者在极低亮度下刺激被试者的视网膜,然后记录被试者从完全黑暗环境中适应到特定亮度水平所需的时间。

通过比较不同被试者的适应时间,可以评估他们的暗适应能力。

四、暗适应对比敏感度法暗适应对比敏感度法是一种综合评估暗适应能力的方法。

实验者通过调节被试者所处环境的亮度水平,观察他们对不同对比度的刺激的感知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亮度下的对比敏感度,可以评估被试者在暗环境中的视觉适应能力。

暗适应检查方法的应用不仅限于科学研究领域,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例如,在视力检查中,医生可以通过检测被试者在暗环境下的视觉适应能力,评估其视力健康状况。

此外,暗适应检查方法还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与暗适应相关的眼睛疾病,如夜盲症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暗适应检查方法是评估人眼在暗环境下的视觉适应能力的重要工具。

通过使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了解人眼在不同亮度水平下的适应能力,为研究和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暗适应检查方法将进一步完善,为保护人眼健康和改善视觉质量提供更好的帮助。

第十六讲 视觉实验(1)

第十六讲 视觉实验(1)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实验心理学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检查视敏度的几种常用方法

觉察能力测试 识别能力测试 解象能力测试 定位能力测试
实验心理学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影响视敏度的因素
(1)不同亮度会影响视敏度,亮度增加,视敏度增加。 (2)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不同,视敏度将受到影响 (3)视网膜不同部位的视敏度也不同 。 (4)视觉的适应影响视敏度 (5)闪光盲会降低视敏度 。在明适应的条件下,突然的 强光刺激会暂时降低视敏度,这种现象称为闪光盲。
实验心理学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研究结果(1):
实验心理学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研究结果(2):
P>0.05不显著已经趋于一般水平
实验心理学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研究结论
飞行时间长短是造成飞行疲劳的主要因素,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可以作为一个人在工作中在视 觉上是否疲劳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
研究实例
研究目的:飞行疲劳对不同年龄民航飞行员视觉融 合的影响(葛盛秋等,2005) 研究仪器和材料:RQ21 型闪光融合频率仪,划消纸, SHJ2 Ⅲ型视觉反应时测试仪 研究过程:自变量:飞行时间和年龄;因变量:闪光 融合频率,反应时间等。 被试: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现职飞行人员47 名,男性
实验心理学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小儿维生素A缺乏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维生素A缺乏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维生素A缺乏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小儿维生素A缺乏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维生素A缺乏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小儿维生素A缺乏病如何诊断鉴别,小儿维生素A缺乏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维生素A缺乏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维生素A、维生素A耐量试验、暗适应曲线、结膜的检查*一、检查:1.血清维生素A水平测定是评价维生素A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也是最可靠的指标。

除有维生素A摄入量不足的病史外,在临床前期尚无维生素A耗尽迹象,而肝贮存已枯竭时,血浆视黄醇水平下降。

正常空腹时血浆维生素A正常范围为20~80 g/dl(0.70~2.8 mol/L);10~19 g/dl(0.35~0.66 mol/L)则偏低,而10g/dl(0.35 mol/L)时为缺乏,即可确诊本病。

成年男子的平均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为47 g/ml,女子为42 g/ml。

10岁以前,此范围为20~30 g/ml。

缺乏状态和急性感染时,血浆维生素A降低。

2.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RBP) 近来有人认为RBP与人体维生素A水平呈正相关,RBP的含量可反映人体维生素A的营养水平。

正常儿童的血浆RBP的含量为23.1mg/L。

3.相对剂量反应试验当血清中维生素A浓度在正常范围时,肝脏维生素A 已有耗尽的可能,因此采用维生素A的相对剂量反应(relative dose reation,RDR)法,间接评价个体体内维生素A的贮存量。

方法:口服1000mg维生素A棕榈酸,分别于口服前和口服后5h测定血清维生素A浓度。

若服后5h,RDR率20%,表示肝脏内维生素A的贮存已处于临界状态。

用此方法可以进一步确定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

4.中段尿检查中段尿液做上皮细胞计数,维生素A缺乏则增高,高倍显微镜下更可见上皮细胞角质变性的程度。

5.视觉暗适应功能测定最早期的变化功能障碍,可用暗适应测量法、暗点测量法或视网膜电流描记法来检测,这些检测方法需要病人的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暗适应测量
实验目的:测定视觉细胞的暗适应过程,学习和掌握视觉细胞的暗适应过程的变化规律。

实验方法:
一、被试
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被试。

二、实验仪器
暗适应仪。

构造:电源开关、明灯刺激键(用于呈现明灯刺激)、暗适应反应键(用于暗适应过程中被试作出反应)、视标键(用于改变暗适应过程中的视标)、被试反应键(被试看到视标后报告“看到”的反应)、暗适应换挡键(改变暗适应窗口内光线的强度,0—6档光强度逐渐减弱)、时间记录屏幕(记录被试报告看到视标时,暗适应的累加时间)
三、实验设计与实验过程控制
1、关闭实验室所有光源,调好仪器。

整个实验过程在没有光线的黑暗环境中进行。

2、让被试坐在暗适应仪器窗口的一面,罩上头部,防止外界光线影响暗适应过程。

3、主试按下“明灯”按钮,被试主试窗口内的明灯环境,同时,计时器开始自动计时,明灯刺激持续五分钟,关掉明灯,同时把暗适应按钮打到第一档(标记为0档),并告诉被试,如果看到窗口内视标,按反应键报告,并说明视标形状。

如反应正确,记录持续的时间,
接着马上把暗适应键打到第二档;如果反应错误,则仍用该档继续实验,直到被试正确判断为止,结果累加时间记录在下表中。

4、在测试被试暗适应的过程中,应不断变化视标(+,= 等),防止被试猜测。

5、如果暗适应时间累计超过60分钟,则停止试验。

6、其余被试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

结果分析与讨论
1、根据实验记录结果,将累加时间转换为每档实际暗适应时间,并填入记录表中。

2、绘出个人暗适应过程曲线,并加以解释。

3、根据实验结果,描述两种视觉细胞的暗适应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